环保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范文1

2.1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型产业,政府的高投资引起的财政负担和产业低效率,即资金和技术的压力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保产业的预计投资需求为1.4万亿元,并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谁污染、谁付费”的制度约束会促使企业的环保需求增强。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技术改进成本过高等困难,因此,呼唤具有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的环保服务部门进入。

2.2FDI进入环保产业的有利因素

从FDI自身的进入意愿来看,环保产业的高盈利性正吸引着更多FDI进入。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将逐步将现有的环保产品关税税率从13.4%调低到2008年的6.9%,大大激起了外资投资中国环保市场的热情。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保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引进FDI的重要领域,我国在《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把其作为鼓励外资进入的领域,仍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差距来看,为FDI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达国家在绿色电力、绿色化工废物处理、环保汽车、绿色建材、生态农业、“3S”农业、卫星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无土栽培等国内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都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已经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发挥作用。

从环保产业的国际性分析,由于世界环境的不可割裂性,环保产业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业。中国已与27个国家签订了20多项环境合作协定或备忘录。在国际上,有关治理污染和生态建设的贷款很多。发达国家的优惠贷款、技术援助资金、无偿援助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援助等都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3利用FDI进行环保产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

3.1从技术转移和利用角度分析

从技术溢出角度看,引进FDI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通过FDI进入的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本地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良性运转。一方面,FDI能够对本地企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通过FDI与本地企业的合资、合作,可以有效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本地企业的吸收技术能力将影响环保产业的最终发展,按照FDI的技术转移理论,当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高时,FDI进入能产生比较大的溢出效应,支持该产业的发展。形成本地技术进步——FDI引进——本地技术提高的良性循环。

环保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技术是其最重要的市场要素,技术要素的市场流动是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应当积极建立环保技术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发展环保营销。另外,一个健全的市场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环保服务、咨询等中介机构是健全环保市场的重要媒介。中小企业污染占我国工业污染的80%,但是由于环保治理技术不高和成本过高而往往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环保任务,大企业也存在治理成本高、达标率低而对委托有需求。环保服务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与环保服务型企业形成污染治理的“委托——”需求。环保服务市场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境投资风险评估服务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等。我国的环保服务市场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很大的技术转移空间,2000年我国环保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例为年收入的38%,环保产业年收入为21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环保服务业年收入为1811亿美元,环保服务业为889亿美元,占环保产业的49%,美国在1994~1999年环境服务产值占了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

3.2从利用国际贷款角度分析

据统计,目前环保产业的70%资金由政府投入,资金的短缺和单一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我国的FDI总量大,应发挥产业导向作用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等高科技化产业发展。

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对华援助的一种形式,以其贷款额度大、利率低、还贷期长而具有巨大吸引力,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组织有着天然的联系,国际金融组织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金融服务。在操作上,可以利用FDI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天然联系和FDI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国际贷款为本地环境建设服务。如采取FDI、国际贷款组织和本地企业三方联合的方式,FDI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的管理,本土企业在与外资合作中吸收、模仿外来技术,并负责FDI合作企业与本地的联合,满足FDI经营当地化的要求。

3.3从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其他要素分析

在环保意识方面,割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的一致性是导致企业环保意识差的重要原因。只讲生产成本、不讲环境资源代价,生产技术落后是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很多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注重企业的绿色形象和绿色品牌,以市场绿色为目标而自觉改进技术,减少污染。如宝洁公司、福特汽车、壳牌公司等优秀FDI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后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新能源开发上帮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方面可以为本地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从从业资质角度,环保产业的从业资质即职业资格,在发达国家中对企业从事环保产业有明确系统的资质考核和监测,而我国环保产业资质管理混乱和市场无秩。目前我国环保涉及的资质有工程咨询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施工资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设施运营资质,存在着多部门分权管理,部分省市各自为政的问题。在引进FDI后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熟悉“绿色壁垒”,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和其他国际环保指标的优势,加强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

4政策建议

4.1市场化的制度建设

我国环保产业应该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建立引进FDI良好的制度环境。比起优惠的税收条件,FDI更看重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过去由于我国相应的环保市场规则不健全,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跨国企业对预期收益率及风险指数的担忧使其望而却步。

制度环境建设主要以下几方面:从环境税费方面,主要是许可证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收等和相关法规如环境标志、押金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从技术专利的保护方面,应明确跨国公司的专利技术和向本土企业转移的技术所有权;从企业资质管理上,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方法》规范环保服务市场,环保公司根据所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应具备国家办法的相应专业资质,如工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资质、环保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资质等和相应的从业规范;从产品价格支持上,规范环保技术的有偿服务,在研究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社会平均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性收费标准、收费渠道,并且对部分外部性强的环保产品提供国家统一收购价,按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其产品。

4.2产业导向

如果东道国技术和跨国公司相差太大,有可能抑制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上,应从以下两方面定位,一是加强引进FDI进入环保产业力度,给予国民待遇同时享受投资高科技产业的特殊优惠,如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关税调节、税收优惠等,并鼓励FDI以独资、合资、贷款等多种合作形式,以资金、环保技术、环保知识产权、环保设备等出资方式投资于环保产业。二是对以本地企业为核心的环保产业的培育,从技术、资金、资质等方面,通过技术配套环境建设和产学联合培养本地企业的环保创新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R&D投入,对这部分投入国家可给予部分贴息贷款。

4.3把FDI与国际环保贷款结合起来

外资贷款的担保问题,外国政府援助贷款要向国家财政部提供政府担保,如果环保项目自身缺乏还款能力,地方政府将承担还款责任,巨大的还款风险使地方政府裹足不前。另外,环境保护利用外资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有寻租机会。

在引进FDI进入环保项目后,可以通过非股权安排实行贷款方、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三方联合,解决国外贷款地方政府的还款风险和寻租问题。非股权交易形式多样、应用灵活、风险较小,适用于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政策处于变动中的环保产业新的国际合作方式。而许可证交易、合同安排或技术咨询的非股权安排符合投资方和东道国双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军平.环保企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3(2)

2梁利辉.企业自主开展环保工作的动因及方法探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4(1)

3郑小兰,王素君.实施“十一五”环保目标的对策建议[J].商业时代,2007(1)

4楼佳.外资环保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4(6)

5庄芮.FDI流入的贸易条件效应——发展中国家视角[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杨丹辉.全球竞争:FDI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伍海华,朴明根.外资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曾贤刚.环保产业运营机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赵细康.引导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导向的环境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环保产业发展范文2

(一)产业规模不大,供给能力较弱

我国环保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致使总量规模不大。2000年环保产业总收入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其中两个主导领域环保产品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两项收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足1%。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乡镇企业居多。从自发、分散、低档、小额生产起家的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很多仍处于小打小闹的境地。环保企业的分散,总体规模过小,使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供给能力相对较弱,与环保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二)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环保产业技术虽有较大发展和进步,但研究开发的范围、深度不够,专业科研机构少,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转化缺乏措施、手段和力度。环保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开发。我国从事环保工程研究的科研群体分散于不同的科研部门,经常各自为战,成果转化缓慢,常与市场脱轨。

(三)地区分布不均衡,产品结构不合理

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长江流域的省份,西南、西北所占比重相对较少,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发展最快。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注重有形产品的开发、生产,中介流通和信息服务等环节异常薄弱。目前西方国家都已建立起一批环保服务咨询公司,环保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异常迅速。而我国环保产品较多还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缺少中介流通环节和专门的咨询公司。这既不能使成熟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推广,也不能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极大地阻碍了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庞大的现实市场来支撑,环保产业亦然。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潜在市场大,现实市场小。有些污染企业从狭隘的个体经济利益出发,若治理结果只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自身经济效益不大,就缺乏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需求量。某些高技术领域,市场需求虽大,但技术不过关,标准不统一,企业又不敢进入。环保市场总体较为混乱,市场政策尚欠完善,管理措施不配套,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和有效的行业管理,还未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环保企业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环保投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但由于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环境投资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以间接的、长远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个人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且私人提供这种商品,由于不能控制“免费搭车”而无法收回成本,因此,个体投资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我国环保投资以政府为主,总体偏低。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八・五”时期为073%,“九・五”时期为093%。而西方发达国家环保投入一般都占到其GDP的15%左右,其中以日本和德国的比重为最高,分别占到GDP的29%和21%。

二、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以环保装备工业为主流的环保产业的产品结构正在经历以下转变:环保产业正由治理污染型产品向预防污染型产品转变;环保产业由终端治理产品生产为主向源头控制产品方面为主转变。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为了实现环保产业的升级,应制订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落后技术的退出政策,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限制发展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设备。环保企业在发展治理污染型产品的同时,应着力加强预防污染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顺应环保产品由污染防治技术深度化、尖端化向普及化、标准化、成套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的转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组织协调政策。这一政策应立足于:实现有效竞争,抑制过度竞争,协调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一是发展大企业。要加快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就必须形成规模经济,努力培养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一定规模的环保企业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进行资产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人才、设备、管理上占据优势,成为龙头企业。二是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最活跃的环保产业群体,它比大企业有更大的平均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常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克服中小企业进入环保产业的盲目性,要引导中小企业在进入环保领域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基础和优势,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产品。

(二)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1搞好环保产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要面向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开发环境问题所急需的实用技术。比如各种类型的高效除尘技术,城市污水资源净化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有毒有害废物处理技术,脱硫与回收工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等等。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攻关,形成环保产业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将微电子、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用于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

2加速环保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多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技术能得到普遍应用,将获得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在科研和生产之间尚缺乏中间环节,科技成果和生产厂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影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我国已掌握的许多优良实用又具有推广价值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可通过组建环保技术开发实体和环保产业信息咨询系统,包括建立环保产业数据库和开发咨询服务等业务,提供灵活多样的技术服务,加速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

3加快培养环保人才。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创新的决定要素。为推动技术创新,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环保人才。可考虑稳定、引进、培养三管齐下:稳定现有专家队伍,从工资报酬、住房、福利、职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投入创业与创新活动;在国际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广揽人才,吸引一批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创新活动中,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建立产学研合作培育人才的新机制。

(三)建立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1政府投资

在环境问题初期,环境作为一个不具备市场价值的公共资源,它的存在并未明确地产权化,它的破坏也很难合法地追究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利用政府投入来启动环保事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政府的环境投入是政府环境意识水平的一个标志,等于全民的环境投入,这种全民性支出必将促使社会公众人人关心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投资。按照市场规则扶植和培育一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主要是通过社会投资来实现,就是改革排污收费体制和环境保护投资、融资体制,利用市场机制动员和吸收社会资金。随着“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将会有愈来愈多的民营企业介入其中。

3引进外资,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和援助。要抓住当前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机遇,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先进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信息服务、重大生态环境工程、生态农业等方面。尽可能地吸收环保贷款和投资,或者根据需要进行合作经营。同时,允许效益高、资信好的企业借用部分银行贷款作为引进外资的配套资金。

4通过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环保股份),它的上市为地方政府扶持本地企业上市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鼓励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好、企业运作良好的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发行股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或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四)加强环保立法工作,规范市场运作

环保产业发展范文3

摘 要 伴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的不断演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甚至其危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环保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经济中最具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国外环保产业的定义联合国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2003》(简称SEEA)手册中定义,所谓环保产业,即环境货物和服务产业,“由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水、空气和土壤环境损害以及与废弃物、噪音和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的测量、预防、限制,使之最小化或得到修正。它包括降低环境风险,使污染和资源使用达到最小的清洁技术、货物和服务,同时也包括那些与资源管理、资源开采和自然灾害有关的活动”。该定义涵盖了目前研究涉及的所有环境保护活动,可以视为截至目前覆盖面最为完整、产业类别列示最为详细的环保产业定义。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将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它不仅包括为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品与技术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环境相关的服务等。

二、环保产业特征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较新兴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相比较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很多自身的特征。表现在非生产性,逆生产性,特殊驱动性,技术密集型,较强产业相关性等方面。

1.环保产业的非生产性特征

环保产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公益性特征,有的人称之为福利性特征或非生产性本质。这重要是因为环保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即环保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无论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公共服务,一般不为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群体服务。它所涵盖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对它的消费是一种非排他性的公共消费。

2.环保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特征

不论是对于环境的改造,还是对于环境的控制与改善,首先依赖于对环境系统的认识,其次才是把这种认识转变为改造环境的技术,从而满足人的主体和自然环境内在演化的要求。因此,环保产品从生产过程到产品功能都对科学技术有强烈的依赖性。

3.环保产业具有较强产业相关性特征

由于环保产业全方位的渗透性及边界的模糊性,因此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特性。环保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产业,广泛渗透在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施工、设施运营等等。

4.环保产业特殊驱动性特征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环保产品的使用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在市场经济中,根据公共物品理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每个消费者都有“免费搭车”的倾向,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环境友好型产品一般来说价格都要高于普通商品,因此,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消费的外部性存在而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对于企业来说,环保投入是一种抵御性投资,出于对自身成本――收益方面的考虑,企业没有主动增加环保投入的激励。

三、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民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和改善劳动者周围的环境质量,使劳动者通过适宜的环境来陶冶精神、娱乐身心、学习技能、教育后代,既是保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和劳动素质提高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能够形成多经济增长点

环保产业作为投资热点,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环保产业的潜在市场巨大,是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对国内外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客观上需要对城市进行开发和改造,使投资者不仅能够获得便于投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而且能在生活上获得舒适优美的环境,通过环保产业,提高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3.可以形成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的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其本质特征是鼓励经济的数量平稳增长;经济的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以先进技术的应用、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为基础;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内容,消除贫困,体现社会的进步。

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成果

1.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2.资金投入比重持续加大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投入行为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五、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1.环保产业结构存的不合理

我国的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侧:首先,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对环保产业缺乏宏观政策引导和管理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效应,因此环保产业对政府的环境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一项政策引导型产业。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慢,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指导,处于相对盲目的发展状态。

3.资金投入不足,环保产业的投资渠道狭窄

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金投资环保产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全球化的今天,解决环保产业的投资问题,建立适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经成为我国在发展环保产业市场经济过程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4.环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从而造成许多环境设施运转效率较低。我国的信息咨询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大差距,信息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5.环保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环保科技人才

我国的环保产业由于缺乏高科技环保人才,从而导致环保产业的研发能力不强多的是依靠模仿和学习参与市场竞争。环保产业技术研发的主要部门集中于大专院科研院所,而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所以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由于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环保产业的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含量相对较低。

六、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环保产业即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是拉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环保产业中服务于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环保工业和环境工程业发展强劲,是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

3.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将广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在我国的兴起,更多的成分是经济水平落后和资源市场的利益驱动,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不同。

4.环境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力量。由于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进作用,环保产业也必须做到结构合理,其各行各业应协调发展。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迪克逊JA,斯摩拉LF,何雪炀译.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解振华.树立新的发展观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环境经济2004(1).

环保产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环境问题 低碳产业 发展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44-01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了,越来越多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伴随而来的还包括光电产品的辐射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土地的污染,气候条件的改变以及森林和草原面积的不断减少。在这种严峻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把保护环境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目标,提倡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合理的开发和使用现有的资源,并要尽全力推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就将对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其发展的创新途径进行研究,为低碳环保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1 什么是低碳环保产业

低碳环保产业就是指以环保为前提,进行的低碳的,节约资源的行业。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基础是节能减排,它具有低排放和低耗能的的优点。推行低碳环保产业可以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可以保护现有的资源,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低碳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低碳经济的发展基础。低碳环保产业有四个大体的特征它们分别是:第一,低碳环保产业一定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低碳环保产业要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的功效;第三,要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地位;第四,低碳产业要有绿色的生产主导方式。

2 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低碳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环保产业已经具有初级的发展规模了,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有所提高,发展的速度也加快了,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的门类,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2 面临的节能减排环保减碳的压力大

现阶段国家在环保减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环保减碳的事业任重道远。低碳环保产业的经济思想的引进,让所有人和所有产业都把环保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指向标,让国民经济与环保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与各个行业融合,领域更加的广泛了。由于低碳环保产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所涉及的面积广、所带来的影响巨大等方面,所以在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时候一定会使相关产业的技术得到升级,并有利于它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3 没有将制约低碳环保产业的因素解决

在我国制约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这是一个长时期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短时期内得不到解决,没有办法改变。

(2)没有强力有效的市场宏观管理,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政府宏观管理,使其发展的不规范。

(3)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行政的执法不严格。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低碳环保产业,使其没有法律的监管和保护。

(4)低碳环保产业的市场不健全,市场化的程度相对较低,环保的产业结构缺少合理性,低碳环保的技术和基础设备比较薄弱。

3 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创新途径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紧张的情势下,我们一定要大力的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以此促进资源的高质量的利用,使资源的使用得到节约,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进行,形成经济和环保双赢的格局,低碳环保产业是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创新。

3.1 加快科技的创新,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低碳环保产业是一种高新的科技产业,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生物、物理、电子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要想加快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链条,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要积极引导低碳环保产业与高新的技术结合,加大个科研部门与低碳环保产业之间的合作,使低碳环保的绿色技术得到开发和引用,还要大胆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加以利用,另外还要加强和其他产业的合作,建立互相合作的平台,借鉴先进企业的工作经验,使自身有更为好的发展。

3.2 建立安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的绿色发展

低碳环保产业虽然在产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议题,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并没有提高,人们还是以为低碳环保产业就是简单的生产绿色产品和保持环境的清洁等层面,没有从设计、研发、采购、制作等的全产业的链条考虑绿色低碳环保的问题,没有在全社会实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因此,政府和企业一定要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和意识,不仅要生产绿色产品,使环境保持清洁,还要清洁能源,降低产业生产的排放和能耗,还要提高市场的准入条件,让企业尽量采购和使用绿色的设备和原材料。鼓励企业实行绿色生产,完善企业的低碳环保制度,企业还要积极的响应政府的各项环保政策,使企业的各项生产都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使企业的行业标准和体系科学完整;企业还要建立一个循环的的环保机制,使企业能够实现回收和治理污染的统一。

3.3 建立健全的体制机构,为低碳环保产业保驾护航

一个企业能否有好的发展还要看政府的政策,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一个绿色稳定的发展平台。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为之做好引导,要树立环保的意识,使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获得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让低碳环保的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环保中来;还要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环保事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为企业建立信心,低碳环保产业是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低碳环保产业是一项有风险、有障碍事业,必须要由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更有利于它的发展;还要为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保证低碳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有扩充。

4 结语

低碳环保产业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可以使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它可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重视不容忽视的。低碳环保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它提倡绿色环保的理念,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形态的内在要求,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1] 赵笑梅.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企业导报,2012(21):8.

[2] 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3] 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3).

环保产业发展范文5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2012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10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4个。

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未来七年,我省将努力构建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置靠前,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

围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规划明确各个产业重点领域。具体而言,节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环保产业方面,发展“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药剂等环保产品,绿色产品认证评估等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实施“城市矿产”工程,加快废钢、秸秆、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废弃资源再利用,发展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再制造业等。

环保产业发展范文6

>>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探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简析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点及突破策略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策略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环保产业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建议 推进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当前推进我国环保产业良好发展的对策探析 浅论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制约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摘要:指出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自发到有序,伴随着环保事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门类齐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协调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其中组织制约因素影响力较明显。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制约因素细分点,以期促进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现状;组织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203

1引言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每个领域都要有龙头骨干企业,以这些企业为主体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程度存在滞后性,但是产业整体态势呈现较乐观状况。

2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1节能环保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2.1.1政策导向明确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节能环保政策制度建设力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得节能环保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例如2012年6月,国务院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其产业支撑和技术支撑,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责任。2013年1月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把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作为“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的首要目标。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0亿t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2013年8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进入201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新的节能环保五年规划必将站在谋划全局的高度,在重大环境经济政策、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和重大节能环保项目方面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由此带来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必将更加广阔。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发展的快速阶段。

2.1.2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1)节能标准。我国节能标准体系由6个子体系、41个类别、706项标准组成,其中国家标准377项,行业标准329项。据有关统计,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124项,行业标准143项。2008年先后颁布实施的与《节能法》配套的46项(新制定37项,修订9项;36项是强制性标准,10项是推荐性标准)能效国家标准中,有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全为强制性)、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3项强制性)、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8项能源计量、能耗计算、经济运行等节能基础标准。特别是2012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启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以来,我国节能标准体系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仅2015年就完成62项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我国节能标准化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节能标准有效实施与监督的工作体系[2]。

(2)环保标准。为贯彻实施新环保法,多项新环境标准已制定或正在制定中,例如,除了组织制定《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铜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钴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镍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指导性技术文件外,政府还积极推进合成氨工业、汞等5项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及味精工业、制药工业、纺织染整行业等7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新的更加严格的标准也必将大大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2.1.3环境监管空前严格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保法》正式实施。为确实保证这部“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有效落实,环保部又集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4个配套办法,加大了环境监管及污染处罚力度。通过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次数不受限制”、“多项法律措施可能同时适用”等细则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压缩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空间。随着配套政策的出台,加上2013年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节能环保监管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013〕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2013\]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环发〔2013〕1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发〔2013〕14号)等,配套制度与之前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等共同构筑了严厉的法网,不仅使过去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境监管不足、执法力量不够等情况得到了有效扭转。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企业环境治理投入积极性,刺激了第三方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等需求,拓宽了节能环保升级改造的市场空间。

2.2节能环保服务市场迅速成长

2.2.1节能服务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增长,从节能空间较小的建筑行业向节能潜力巨大的工业制造业延伸;从为用户提供单一节能技术服务到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从投资十几万元的小项目到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据《 中国能源报 》报道,尽管2014年高耗能行业低迷、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节能服务产业仍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650.37亿元,增幅22.95%;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3年的742.3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8.76亿元,增幅29.16%,形成年节能能力2996.15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90.38万t。2010~2014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如图1所示。

2.2.2环保服务市场化进程加快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环保服务业大多以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的开发、设计等技术为主。20世纪末,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一些以工程管理为主的环境工程公司开始进入环保服务产业,推进环境服务业从单一技术服务转向决策、管理、金融“多位一体”的综合,结构性调整明显加快。在环保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里,环保服务一般占整个环保产业的60%以上,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业只是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3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大量社会投资流入产业。近几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以每年15%~17%的速度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消息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3万亿元。

国家推出的各种节能环保行动计划是带动节能环保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主要动因。例如,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大气十条”),业内人士估算,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未来五年在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带动下,包括金融机构信贷及带动的社会投资等,预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总投资额将达到1.7万亿元左右;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水十条”),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据环保部2015年上半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综述,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粗略计算,“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9.4万亿元[3]。

目前,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环保部权威人士表示,“十三五”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将出现投资潮,节能环保行业将迎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之一。

初晋华,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制约因素分析经济与管理

3影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制约因素3.1资源配置欠科学,产业发展不平衡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2012年公布的中国环境保护企业名录中,只有17个省份有企业入选,这些省份中有许多省份入选企业数量不足4家。有些省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顺其自然态势,缺乏规划、没有特色,空间布局不合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不科学④。加上国家战略指导力度不够,行业性和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各市场行为主体自行其是,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造成新的产能结构失衡。

3.2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尽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总体而言,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技术水平及其装备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弱。政府缺少对于行业旗舰企业的扶植和引导,造成旗舰企业规模小。如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从2004年60家企业,发展到目前的4175家,尽管发展很快,但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只有6家。大多只能提供一种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与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相比处于明显劣势。企业规模偏小一方面将阻碍产业形成规模优势、降低产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会加剧市场无序竞争,导致产业发展环境恶化。

企业规模小相关的问题是龙头企业少。年销售收入超20 亿元的龙头企业寥寥无几,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屈指可数。2006年国家根据当年标准了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有152家企业入选;2012年根据新标准有123家企业入选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呈下降趋势,表明企业发展速度与政策要求不平衡。加强培育并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3.3政策依赖性过强、市场化程度不高

节能环保既是技术行为,也是经济行为。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许多企业人士认为节能可以节省开支,利润相对提高,而环保主要是花钱,没有利润可言,因而环保比节能更没有积极性。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如果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废物,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出去,就没有后续的环境治理问题,整个社会将节省大量资源,获得超额的福利。

激发节能环保产业活力必须让市场说话。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待节能环保问题采取“伸手注意”政策,他们不想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项目、采取新措施实现节能减排,而是一味地向上伸手,要求政府对其污水、废气和废物处理产生的成本买单。有些地方政府迫于国家节能减排压力,往往息事宁人,采用财政补贴等方式了事。政府必须改变过多包揽企业发展的“保姆式”做法,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例如,对当前政府仍主导的环保重点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尝试采用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对节能服务企业试行的“PPP”模式实施投资和运营。只有确实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克服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才能促使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避免重蹈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2015]16号)[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5.

[2]周新军,黄茵.从经济学角度论节能环保的战略意义[J].中外能源,2013,18(5): 15~20.

[3]岳锋利.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