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1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113-03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动态系统。而交通安全评价是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前提和必要工作。经过城市道路交通的各项事故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在了解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找出城市道路的问题路段,从而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对问题路段治理提供依据,使他们可以对问题路段做出及时地改良和修正,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以达到安全交通的目的。
虽然当今社会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关注程度很高,但是,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拟对城市道路各项事故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城市道路各路段的每公里的危险度排序表。这对更准确地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改善现有路网设施的交通安全状况,预测规划新建路网设施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基于城市道路安全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的复杂性,要使评价指标的建立更具有目的性,使评价方法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全面、科学。因此评价指标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二、交通安全度评价指标
交通安全度表示行人、车辆在道路交通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它的对立面就是交通危险度。一条道路安全度越高,危险度就越低,反之亦然。目前世界各国在交通安全度评价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其采用的评价指标也不尽一致,一般常用的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其中相对指标常用的有万车死亡率、亿车公里死亡率、10万人口事故率、万车经济损失率、综合死亡率等[1]。
国内外用于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状况所用最广泛的四项统计指标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这四项绝对指标是认识事故的起点,又是构造其他相对评价指标的基础,在事故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建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该体系是由交通事故的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标组成,主要是通过当量事故指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来确定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在评判道路安全度中的权重,由此得出各个道路的安全评判值。这一指标体系着重于道路运行后或道路整改后的安全评价。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AHP法
1.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或指标),对有关因素就相对重要性两两比较。即每次取两个因子i和j,以uij表示i和j对A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T=(uij)nxn表示,称T为相对比较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再根据对比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AHP充分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过程的分解、判断和综合等基本特征。
3.确定权重向量
先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再求TM=λmaxW的解W,即为权重向量。这种方法求权重向量时,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4.一致性检验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多样性,可能产生片面性,要求每一个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为此,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式(1)中CR――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
CI――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由大量试验给出,对于低阶判断矩阵,RI取值可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见表3,对于高于13阶的判断矩阵,需进一步查资料或采用近似方法。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反之应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到一致性可以接受为止。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其评判排序思想对指标体系内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判,并对这种比较评判结果进行计算处理,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最终获得反映各指标重要性的权重系数。
五、整治性评价城市交通安全算例
下面对城市道路进行当量事故指标分析法进行安全评价。
根据主要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结合标度表2构造判断矩阵T: A1 A2 A3 A4
(1)用方根法求特征向量:(2)各M的四次方根:(3)将各β归一化得权重向量W:
道路安全度 P=K1・A1+K2・A2+K3・A3+K4・A4(3)
根据式(3),及某市主要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计算出某市主要道路路段的道路危险度,将道路“危险度”结果换算成“危险度/km”,进行排序得表6。即找出相对事故较为严重的路段。
六、结论
1.本文应用AHP法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评价分析方法, 是对现有交通事故评价的补充与完善, 是一种操作性强、科学实用的交通事故评价分析方法。根据AHP法计算出城市道路路段的“危险度/km”,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人员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排查,解决交通事故的引发因素。
2.在计算出城市道路路段的“危险度/km”之后,对“危险度/km”的数值进行等级划分和实际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2
Abstract: The design of road facto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refore must standardize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 of highway and city road, combined with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 the safety factor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 to prevent two city road traffic accidents.
Keywords: traffic safety; secondary city; roa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交通环境得到改善,交通状况有所好转,但交通安全程度并未因此明显提高,我国交通事故的主要根源是道路设计不规范、交通秩序差、混合交通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足。在二级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二级城市是工商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并接结构,是城市化过程中最为活跃且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二级城市正成为城市发展直接延伸的地带,多种经济产业活动迅速兴起,再加上交通流量大,外来人口众多,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十分薄弱,导致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
道路设计因素在交通事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结合交通特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使道路设计真正能够起到预防二级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作用。主要建议如下:
1视距
二级城市多为双车道,道路条件复杂,车流混合,机非不分,导致车辆行驶速度的离散程度高。为使快行车辆驾驶员不忍受在慢行车辆后面行驶,确保安全超车,在道路设计中应尽量保证超车视距,以尽量避免、减少超车交通事故发生。驾驶员注视的位置是前进车道的中心线,其目高以车体低的小客车为标准。在设计中经常用到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我国混合车流中,小汽车比例及数量逐年增加,小客车的全高有所降低,加上驾驶员身高普遍较矮,这些因素与视距和设计速度有密切关系。另外,我国驾驶员的遵章意识比发达国家要差得多,所以二级城市道路的停车视距必须大于规范值。
双车道的行车特征是超车时经常要占用对向车道,为保证行车安全,有关规范规定:双车道道路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但对于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的比例,设置形式并没有严格界定。二级城市机非混行,行人横穿马路比例高,所以设计中应注意在沿线视野和视距满足道路条件允许超速的情况下行车视距和行车净空的要求。对于不能满足视距的地方,必须采取设立交通标志或强制分道行驶或强制减速的措施。
2平面线形
二级城市平面线形设置的合理性,对驾驶员的心理、视觉和习惯有直接影响,与交通事故有重要关系。二级城市没有行人及非机动车干扰时,选用曲线半径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在设计过程中,应将交通安全设施所对应的车辆速度设置为车辆在该路段上自由行驶的车速,以增加防护等级;长直线或线形较好的路段难以控制到设计车速,不能采用最小圆曲线半径;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的区段时,曲线的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设计中应该注意当道路条件与交通环境较好,驾驶员有可能以大于计算的行车速度行驶时,平曲线半径要能与实际行驶车速相适应;连续多个平曲线路段曲线半径的变化要建立在速度平稳运行过渡的前提下;当地形地物条件受到限制而采取了极限半径时应同步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
道路线形是在已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考虑的。一条道路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应该首先考虑工程造价和技术经济价值,有关规范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值对最大直线长度进行了控制。长直线之所以危险,是因为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即视点前移、视觉疲劳,容易超速。二级城市有行人及非机动车干扰,有交叉口和企业、单位出入口,以上长直线的危险因素都不发挥作用,故人为改变驾驶行为而把直线取弯、延长道路长度、增加工程造价并不明智,所以不必要控制直线最大长度,而是应该通过改善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间隔设置强制车速控制技术措施,如每公里内均匀间隔设置糙化路面和振动标线或者通过交通标线压缩车行道宽度、设置交通标志等方法来控制超速。
3纵断面线形 如果城市座落在山区或河谷地带,二级城市的道路往往是纵坡较大。道路的纵断面线形不仅决定着视距,而且决定着汽车动力性能的发挥。多数长、大纵坡都是事故易发路段,长、大纵坡对载重汽车、功率小的汽车、超载汽车的行驶有影响,上坡会使车速减慢,妨碍后续的快速车辆,使超车需求增多,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动力性能较好的车辆。由于无法忍受低速,动力性能较好的车辆往往会在视距和道路、通行条件不允许的路段强超硬会,增加下行车的制动次数,使安全性降低;而连续下坡会使刹车过热,制动效能减弱,更易发生交通事故。据调研,有很多事故是由于车辆在超车视距不足的长、大纵坡上临时停放,加水、凉闸、故障修理或等待救援,造成下坡车辆追尾所致。在路侧设置安全碰撞措施或者是靠崖停车区域,在长、大纵坡下游进入城区之前设置避险车道,防止失控的车辆进入城区造成更大的事故。
4平纵组合
行车安全性的大小与不同线型之间组合的协调性有密切关系。不良线型组合往往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司机容易高速驾驶,加之设置陡坡,行驶速度会远远高于计算行车速度,二级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农用车混行,快的行车速度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两个同向弯曲的圆曲线之间的短直线形成“断背”曲线,这种道路线型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把线型看成是反向曲线,发生操作错误酿成事故;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路段上,驾驶员位于下坡观察对面的上坡段容易产生错觉,把上坡的坡度看得比实际坡度大,就有可能采取加速方式冲上对面的上坡路段;在下坡路段驾驶员看上坡车时,觉察不出自己是在下坡,因而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在平曲线内若纵断面反复凹凸,就会形成只能看见脚下和前面,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型,会对小型车辆和行人估计不足,引发交通事故;转弯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组合在一起时,则会使事故骤增;平竖曲线重叠时,平曲线应该稍长于竖曲线做到平包纵;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应不设计小半径平曲线,若接近极限值应考虑在小半径平曲线上设置较大高度的导向设施以弥补视距不足;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是防止出现反向平曲线的拐点;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形可防止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安全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咽喉,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完成不同流向的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会。但由于交叉口的交通组成和特性非常复杂,加上我国交通流所特有的混合现象[1],因此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交通对象在通过交叉口时彼此干扰严重,造成交叉口秩序混乱,通机行效率下降,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据有关数据统计,美国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36%左右;德国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60%~80%左右;日本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2.2%左右;我国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30%左右[2]。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环境共同构成的动态系统,而交通事故则是这个系统出现动态失衡的直观体现,由此可见,作为交通网络节点的交叉口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对交叉通安全进行评价,建立相关安全评价模式,对深入研究交叉口相关交通安全措施,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交叉通安全评价的涵义
交通安全评价是指对某一地区、路线、路段的交通安全程度的评价,它是对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的客观描述,不过实际在评价过程中由于出发角度、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交通安全评价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宏观或微观评价,纵向或横向评价,事前、事中、事后、跟踪评价等。而所谓的交叉通安全评价指的是通过对交叉口及其附近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各要素(人、车、路及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分析,从而确定交叉口的安全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对交叉口进行相关安全改善的过程。
2 交叉通安全评价方法回顾
2.1基于交通事故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按照我国201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定义,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3]。交通事故是交叉口不安全的最明显结果和表现形式,因此基于交通事故的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常见的评价模型有事故绝对数法、事故率法、事故率质量控制法、模型法、安全系数法等。
这类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例如:事故次数、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简单、直观明确,在交通事故能被真实完整记录和交叉口基本状况未出现明显改变时,其精度较高、逻辑上合理,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由于交通事故的统计需要时间较长,一般至少要3-5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加上实际在统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遗漏,错误的现象,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带有偶然突发性,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都导致这种评价方法的评价周期长,评价结果可靠性较差。因此这类方法现在一般用于宽泛的安全评价,而不适合于具体区域地点的安全评价。
2.2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交通冲突是在可观测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道路使用者在同一时间、空间上相互接近,如果其中一方采取非正常交通行为,如转换方向、改变车速、突然停车、交通违章等,除非另一方也相应采取避险行为,否则,会存在碰撞的危险的现象[4]。交通冲突的实质是交通行为不安全的表现形式,其发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尤其是严重冲突与交通事故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因此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评价方法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非事故统计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测量手段与判别标准,对交通冲突发生的整个过程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程度进行定量测量和判别,从而应用于交通安全评价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用冲突率来评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常用的评价模型有美国W.D.Glouz模型、冲突率模型和模糊聚类方法等。
这类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样本容量大、评价快速,和交通事故相比,交通冲突数据可以短期观测到,对于单个交叉口,一般需要交通冲突调查时间仅为2-20天,这样可以缩短评价周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交通安全评价的各项指标,可应用与各类平面交叉通安全评价,而且由于交通冲突可以按照冲突类型和严重程度等进行区分,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用于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但是由于完成该方法的评价需要收集大量交通冲突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采集的成本高,而且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在现有的观测判断的手段下(包括人工观测法和录像观测法),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实际评价精度受人为因素干扰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该方法虽然理论上比较完善,但由于缺少对交叉口工程条件的分析,只考虑了交叉口冲突着一个指标,因此结果带有一定的偏面性,不能对影响安全的具体的问题进行诊断,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很好的为交通安全改善服务。
2.3 基于诊断技术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交通安全诊断技术源于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其主要从交叉口现有的状况出发,站在工程的角度,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显著性、严重程度及各种隐患形式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的一种预防性方法。安全诊断不同于单纯的安全性能评价,其目的是在于发现和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基于交通安全诊断技术的评价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非事故统计的安全评价方法。
这类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成本低、快速、应用范围广,它不需要采集和记录大量或长期的数据,只需要对交叉口的现状条件(例如几何条件、控制条件、环境条件等)分析各类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即可根据分析结果评价交叉口的安全性能,并针对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改善解决,而且在诊断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条件灵活进行综合评价,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判结果;但是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诊断调查表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交叉口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制订评判标准,还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其中在进行评判标准制订时对于显著性、严重性及影响范围等这些内容主要依靠主观来确定,相关标准的描述区分度不高,实际在应用中受打分者主观干扰严重。此外在进行排序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指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受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2.4基于安全服务水平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服务水平借鉴于《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服务水平”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交通设施能提供的交通安全服务程度。因此基于安全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实质是站在交叉口使用者的角度,从交叉口的现状条件出发衡量能得到的交通安全服务质量情况,从而对交叉口作出准确全面的客观评价,是一种不需依赖交通事故和交通冲突数据的事前安全评价方法。
这类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省时省力、可接受程度高、可比性好,只需要收集交叉通安全的影响因素数据,这些影响因素数据相对于交通事故、交通冲突数据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够较容易、方便地获得,适合于各类地区进行交叉口安全评价,还可以为交叉口的安全设计、安全改造提供参考标准,此外同在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法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叉口安全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5];但是作为安全服务水平自身是没法提供任何改善与提高措施的,因此在使用此方法对交叉口进行完安全评价后,要想对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改善,还需进行交叉口安全问题诊断,而在进行安全问题调查时,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至于经济、合理的改善措施的提出还需要一定的数据库支持。
3 交叉通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如前文所述,随着交通环境的不断恶化,交通事故率的居高不下,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而交叉口作为交通的节点,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质疑。上述各种有关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各自适用的场合,而且所站角度不尽相同,其中基于交通事故统计和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从交叉通安全的表现结果出发来进行评价的,属于结果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已建成的交叉口,只要可以保证所需资料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其评论结果直观性较好;而基于诊断技术和安全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则主要是从导致交叉口不安全的因素出发来进行评价的,属于原因评价方法,不仅适用于已建成的交叉口,还可以用于交叉口的设计及改造,但其核心需要解决的是影响因素的合理选取及权重赋值经引起了各个国家和学者的注意,但总体来说后两类方法将是今后有关交叉口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并可推广至路段上。
参考文献:
[1]汪莹,王巧丽.混合交通现象的研究和分析[J].交通世界,2007(7).
[2]刘小明,段海林.平面交叉通安全评价方法[J].人类工效学,1997,3(1).
[3]法规出版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 法律出版社, 2010.
[4]刘小明.平面交叉通冲突技术标准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1997,14(3).
[5]潘福全.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D]. 南京:东南大学,2007.
[6]陆健,张国强,项乔君,袁黎.公路平面交叉通安全设计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7.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JQ1102
作者简介: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4
今年交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众多以出口加工等人员密集型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不少企业都纷纷裁员、甚至倒闭。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占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90%以上,形成了一个少见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给全国的农村交通运输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农村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由于受现有经济条件限制以及乡村分布杂乱无章的影响,农村客运一般只能覆盖国、省、县、乡镇道路沿线的乡村,还有许多村没有正规客运车辆可以到达。这就造成了部分农民回家难、出行难。因此在广大农村,安全系数低、安全性能差、毫无安全保障的三轮车、农用拖拉机等就成了农民春节期间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气温降低,雾、雪等恶劣天气增多,再加上农村道路原有的交通安全隐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条件将会更加恶劣。这都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农村面临的严重交通形式同时影响到了城市的交通状况。由于一票难求、个别农村路况极为令人担忧。大量农民工和外出行人被滞留在城市。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更有个别无视交通规则的人群给城市交通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新时期新问题,交警部门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减少金融危机期间城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市有一个安全、祥和、畅通的交通环境。
一是大队开展以“拒绝超速超员、祝福平安返乡”为主题,重点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宣传超速、超员违法行为的危害。在大队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窗口部门以及各责任制单位交通安全宣传栏中,张贴春运宣传挂图,组织民警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交通安全提示,同时,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向经过大队辖区的客车驾驶员发送短信息,重点教育客运驾驶人和广大群众拒绝超速、超员行驶,拒绝乘坐超速、超员车辆,拒绝乘坐安全隐患车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充分利用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发挥基层乡镇交管站、农村派出所、村交通安全员的交通法制宣传主力军作用,使更多的人受到交通法制宣传教育,吸取血的教训。最大程度的加强思想上的警惕性和行为上的自觉性,防患于未然。
二是扩大春节乡镇客运对广大乡村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此期间出行难问题。在保证乡镇客运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乡镇客运车辆、开辟乡村间客运专线,扩大乡镇客运对广大乡村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回家难、出行难的问题。尽量缓解当前紧张的交通状况,不给个别“黑车”、“黑巴”有可乘之机。
三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农用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加大对城市、农村道路的管控力度,严查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四、是提高思想认识,提前谋划。结合当前预防重特大事故百日行动的开展,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返乡交通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前做好全警的动员部署工作,大队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辖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交通安全工作方案。
五是强化信息互通,准确掌握民工交通动向。大队主动客运企业加强联系,建立起高效的联络机制,专门指派一名民警为联系员,互通消息,实时掌握最新的客流量等动态信息,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突发性的信息,准确掌握民工返乡潮的新动向。召集客运企业以及辖区信息员,根据收集到的客流量、交通流量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
六是加强路面管控力度。对通过辖区道路的7座以上公路营运客车、危险化学品车辆逐车进行检查登记,并提醒注意行车安全。在分析研判往年交通事故发生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入到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切实加强收费站的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客车超员、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货运机动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净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七是加强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大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期间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了全力应对雨雾雪等恶劣天气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大队对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进行了责任分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大队做好了及时启动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应急行动预案的充分准备工作,一旦遇有恶劣天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维护恶劣天气下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八是改进服务质量,落实服务举措。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交通安全和路况信息,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并要求执勤民警依法严格、文明、公正、理性、平和执法,坚决防止“三乱”行为。各安全检查站配足警力,配备宣传展板和便民服务箱,使每个执勤点都成为交通安全的宣传点、打击车匪路霸的安全点、便民利民的服务点。如遇农民工返乡乘坐车辆发生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坚持以批评教育为主,不罚款、扣分,纠正后及时放行。
保证交通部门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1.政府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管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
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交通指挥信号系统,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交通通讯系统,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隔离物,交通护栏,导向柱以及交通指挥岗台、交通岗亭等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及其管理有关的辅助设施。都要保证时时刻刻正常、安全运转。避免可能出现的突发通事件。
2.为各个部门明确其相关的职责。从交通设施的运行、建设到道路的路况保养、维护等相关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责任部门。保证不出现“踢足球”的不负责、乱推脱的情况出现。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爱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工作要时时刻刻不放松。严抓严管,并对损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惩罚和控告。对维护和保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重奖重罚,加强交通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4.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城市交通规划应由市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规划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应按照城市交通规划的需要,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城市道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竣工使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的会审须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应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
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交通安全工作搞好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改善了,交通事故减少了,投资环境就会相应变好,经济也会很快发展起来。如果特大或恶通事故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人民群众对出行没有安全感,那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交通;安全设计;相位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交通安全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位置不合理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一些老城区的交叉口急需改造,由于用地限制,通常无条件将交叉口渠化展宽,而是通过将人车空间分离的办法,设置供行人、非机动行驶的天桥。但经常可以看到由于这些天桥设置位置或偏离了正常行人使用的方向或由于非人性化设计而无人使用,以至于出现路口天桥上行人稀少,天桥下行人拥挤的现象,造成了行人过街的不便,又未解决路通拥堵的问题,增加交通管理的难度,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交叉口处人行横道过长
目前城市中多数主干路道路宽度普遍较宽,这样在道路交叉口处形成了很大范围的路口,人行横道也很长,行人过街需要跨越多条进出口道,有时在一次绿灯时间内难以实现过街。
(三)交叉口处信号配时不合理
城市中部分交叉口行人绿灯时间过短,往往行人走到道路中间,信号灯就转红,造成行人滞留路中,而对于老年人与残疾人就更加不便了,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一些商业办公区,早晚高峰人流密集的部分交叉口信号配时过于复杂,由于信号配时的不合理,过街行人等待绿灯时间远远超过行人过街承受极限,很容易失去耐心,并集体闯红灯,与机动车抢道通行,最后造成路口人车混行,秩序混乱。
(四)路中安全设施缺乏或设计不合理
大多数城市已建成的交叉口人行横道长度均已超过规范规定的16m,但是路中未设置安全岛,使得一次未实现过街的行人被困于路中等待,心理压力极大,且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已设置安全岛的交叉口,由于安全岛面积过小,或安全岛未设置无障碍坡道,也无法对驻足的行人提供有效的庇护,存在安全隐患。
二、行人交通安全设计原则
行人交通安全设计指针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引发原因,通过相应的设施及交通渠化、交通管理技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提高出行者保护及防范设施,改善出行者安全出行心理及意识。行人交通安全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
给行人足够的的通行空间和通行时间,来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二)路权明确
尽量减少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通过设置必要的隔离防护设施、导行线,使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路权明确,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交通安全设计的方法
(一)道路交叉口立体行人交通安全设计
立体行人过街一般采用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两种设施。其优点是完全实现了人车分离,使行人安全,车流畅通;缺点是耗资较大,影响景观,有用地要求。规划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1、进入交叉口总人流量达到18000p/h,或交叉口的一个进口横过马路的人流量超过5000p/h,且同时在交叉口一个进口或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超过1200pcu/h。
2、进入环形交叉口总人流量达到18000p/h,且同时进入环形交叉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2000pcu/h。
3、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设置一座。
4、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车通过一次阻塞人流超过1000人次或道口关闭的时间超过15min时。
5、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1200pcu/h,或过街行人超过5000p/h;
6、有特殊需要,复杂路口处,结合站点设置立体过街设施。
对于城市主要道路,当行人过街交通及其相交的机动车流饱和度、人均待行区面积同时满足下表条件时,平面过街设施已不能满足行人安全过街需求,应考虑设置行人过街天桥或地道。
(二)道路交叉口平面行人交通安全设计
平面行人过街指通过地面人行横道过街。根据交叉口处的需求设置单侧或双侧人行横道。
由于人行横道的位置、长度及行人流量等与信号灯显示及交通处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根据交叉口附近的行人过街需求及其安全性要求,将人行横道的形式、位置与机动车停车线的布设结合起来考虑。具体应满足以下设置原则:
1、应设在车辆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宜与车行道垂直,平行于路段路缘石的延长线并适当后退,在右转车辆易与行人发生冲突的交叉口,宜后退3~4m,人行横道间的转角部分长度不应小于6m。人行横道两侧沿路缘石30m~120m范围内,应设置分隔栏等隔离设施,主干路区上限,支路取下限。
2、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5m。
3、人行横道宽度应根据过街行人数量、行人信号时间等确定,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3m,宜以1m为单位增减。
4、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应与机动车交通组织及信号控制相互协调,力求交叉口总体通行效率最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设计行人二次过街,并合理安排相序,保持行人交通的连续性。二次过街与相位设计相结合需满足其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时间条件,人行过街连续绿灯时长应不小于行人通过该段横道的最短时间;空间条件,必须有行人过街中央驻足区,既可以为设置人行信号灯提供空间,也能满足行人驻足区服务水平的要求。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当道路宽度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人行横道应在车行道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上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安全岛的尺寸需满足行人与非机动车流量需求。
(三)改善交叉口行人安全的措施
1、提供合理有效的交叉口行人设施
在确定交叉口需要设置行人设施后,认真分析该交叉口附近的行人过街需求及其安全性要求,研究各交通流的相互关系,提出多个行人设施的方案,利用仿真软件分析得出最优方案,以得出合理有效的行人设施。
2、尽量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
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利用分隔带做安全待行区,并保留端部1~2m的分隔带,对驻足的行人起保护作用。
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应压缩进、出口车道宽,设待行区,并以彩色涂料醒目标出。在安全区的端部设置用于保护安全区的防护栏或防护墩,以确保行人在绿灯尾期无法一次过街时在路中安全驻足。
3、尽量缩短人行横道长度
与二次过街设施结合,通过不同类型的人行横道线,例如倾斜式、折线形等,尽量缩短人行横道线的长度,方便行人过街。
4、提出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
交通控制信号配时的最终目的是得到优化的信号配时参数,要使得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各种实际条件的约束。首先对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再根据实际约束条件进行校核,如果不符合约束条件,对配时参数需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直至得出最优配时方案。
5、完善行人过街系统标志
在一些交叉口处设置必要的行人过街标志,分别对机动车和行人加以提示,一方面警示机动车减速、注意过街行人;另一方面引导和促使行人遵循交通管理的指示,保证行人安全过街。
6、加强全面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媒体联动,探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扩大交通安全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时效性,大力营造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并行,运用有限电视传媒强化交通安全提示和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研究和拓展手机短信、互联网、传统媒体的告知提示内容,不断提高提示告知的覆盖人群,形成长效机制和工作规范,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交管部门要加强官方微博、微博群等“自媒体”建设,增强自主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加大原创微博,实现与全国全省交警部门的微博联动,发挥交警部门整体的宣传效果。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艳红.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5.5.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6
建设系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冒着酷暑到我局来视察。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在在座的各位人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紧紧围绕城市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卓有成效地进行城市建设,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成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投资和居住环境。镇江市领导对我市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__城市建设这几年是走在所辖市的前列的。城市道路是道路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城市道路的建设者,我们认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安全,必须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实施。下面我着重就我局如何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汇报一下。
一、完善路网建设,保障城市交通畅通性
目前,我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城区主干道14条,总长度近50公里,城市道路由华阳东、西、南、北四条道路共同构成交通主轴,向城区四周发散,将城区主干道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来我们又分别延伸了华阳东路、华阳北路与弘景路、隆昌路、句石路三条道路对接,共同拉开了城市道路交通的主框架,使之形成内有网,外有环的城市道路格局,通过道路的环网相连,节约了车辆在城区道路的行驶时间,保证了车辆在城区内畅通的行驶。在拉开城市交通主体框架的同时,近两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车辆在市区内的通行能力,我们又加强了对路网密度的建设,新建了全长1800米,宽54米的东昌路城区段,打通了城区东部的交通瓶颈;建成了长1440米,宽44米的文昌路延伸段,将洪武路和石狮路有机的连接,此外,建设路延伸段的打通,加大了老城区车流的流速。这三条道路的建成,极大优化了我市城区道路资源,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合理的分解了车流,完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格局。高密度的路网结构,大大缩短了城市的空间距离,保障了城市交通的顺畅。
二、加强科学管理,保障道路建设合理性
在不断完善路网结构的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我们加强了对道路建设科学化与合理性管理,以确保车辆与行人的安全。目前我市城区主干道均为双向四车道,以绿岛作为快车道与慢车道之间的隔离界线。为使建成的道路更好的服务于城市交通,我们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首先从道路设计的源头抓起,将道路建成后的安全性,作为审图的重点,施工进程中,以质监、建管为龙头,严把工程质量关,杜绝建设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严格工程质量,以确保道路建成后在城市交通中发挥出更好的效能,避免由于设计,施工中的失误,造成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出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根据领导的要求,将信号灯建设纳入道路建设的一部分,建成后移交交管部门进行管理使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使用,以合理化道路建设方式服务于城市交通。
三、增强道路维护,保障城市交通高效性
加强对道路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维护、出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城市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城市道路由于使用频率高等原因,易造成路面破损,坑洼等现象的发生影响车辆出行,妨碍城市交通。我们通过对城市道路出行状况进行普查,20__年对人民路、建设路、宁杭南路等城区十条主干道进行了全面地出新改造,并通过对人民路、宁杭南路等路段实行以绿岛为分隔线的方法解决老城区人车混行,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增强城市交通的安全性。20__年又对羊角山路、老句狮路,向阳路等到八条城区支干道进行了全面地出新、改造、以进一步增强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在进行大规模出新改造的同时,我们还经常性地对城市道路状况进行监控,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与交管部门联系,对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完善。
几点建议:
1、合理划分城区道路的交通管养段和市政管养段,进一步明确交通部门和建设部门对城市道路的管养范围,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率。
2、针对城区交通建设有关设施的专业性的特点,在红绿灯、斑马线等建设中,应明确建设主体,以确保更科学性。
3、为确保市民行人安全,保护市政设施,要适当设置护栏,避免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
4、财政应加大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使城市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