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规划运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旅规划运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旅规划运营

文旅规划运营范文1

一、2020年度工作情况

(一)承担上级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因受疫情影响,游客人数和过夜人数较往年有所下降。

(二)承担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级指标26%,因疫情总人次-0.6745,旅游收入-0.6536。

(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全域旅游成效显著。聘请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了《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全面加强,旅游道路景观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年8月份,我市在顺利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后,立即启动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11月18日,我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公示。

2.重点景区上档升级。今年以来,以培育我市龙头景区为目标,指导东太行景区全方位提升硬件设施、服务质量,9月份,东太行景区顺利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京娘湖、七步沟、古武当山、田鑫小镇等重点景区不断开辟新景点、引进新项目,在改善景区及周边环境氛围的基础上,推出了晨曦酒店水幕电影、七步沟奇幻夜漂流、田鑫小镇极光之夜、京娘湖美食节等夜游项目,打造了“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业态,也助推了我市旅游夜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游客775.85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人数409.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24亿元。

3.旅发项目创新运营。为进一步挖掘旅发项目的市场价值,我们坚持市场思维,盘活旅游资源,起到较好效果。对伯延古镇制定了“价值评估、公开招商、市场化运营”的工作思路,近期计划启动招商程序;白王庄颐养小镇成立了专门的康养旅游开发公司,对白王庄村做整体规划、整体运营;楼上戏曲小镇与文化馆、平调落子剧团积极合作、不断创新,举办了首届戏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旅游热度不断增加,带动当地居民精神物质生活双提升。

4.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先后到山西、河南、浙江、安徽等地学习旅游工作先进经验,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划;邀请魏小安、张晓军等著名旅游专家到我市传经送宝,为我市旅游产业规划出谋划策,成功举办了“首届太行民宿产业发展()会议”和“当前旅游形势变化与文旅融合发展专题讲座”,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思想和新动能。

5.宣传营销持续升级。按照我市旅游产业“大宣传、大发展”工作思路,我们创新宣传方式,丰富营销内容,多次与中央、省市级媒体及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合作,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端午节期间,我市东太行景区一天四次登上央视新闻。另外,我局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醉美》专题节目,持续推介我市秀美山水和旖旎风光;9月份,邀请了数十位抖音达人来采风,利用网络媒体推介山水资源,网友好评不断。

6.旅游热点层出不穷。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全市景区开展了“人免费游家乡”活动,以免除门票、升级服务、增强旅游体验的方式回馈市民,展现了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在各节假日期间,我市景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受到广大游客热捧,也为我市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

7.文化服务创新体验。2020年初,我市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了巩固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我们组织文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持续开展了《“同舟共济·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等线上活动,推出了网上赏文艺、网上观展览、网上听慕课、网上逛场馆等多个线上服务品牌,以文化的力量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进一步丰富群众“宅家”期间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了“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

8.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文旅行业大多属于人员聚集性场所,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为实现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我们严密把控防疫重点、适时转移工作重心,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零失误、零事故。前半年,针对疫情防控,我们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突出“六个狠抓”、落实“六个严防”,深入推进全市文化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后半年,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严格做好复业审核、有序开放、预约旅游等工作。节假日期间,我们坚持“防疫为先、防火为要、安全为重、保畅为基”工作总基调,创立了假日旅游“两防两保”工作机制,在全市层面组建了假日旅游保障工作队伍,常态化开展假日旅游“两防两保”工作,实现了“安全、平稳、有序”的工作目标。

(四)承担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一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有了新进展。在全市A级景区开辟文化空间,免费配发图书、书架和阅览桌椅等设施;在楼上等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增加旅游宣传和游客服务等功能,楼上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荣获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国家级试点机构称号。二是村级文化中心功能更加完善。为50个村配发了音箱、图书等文化器材;为18个村文化广场配发了健身路径。三是数字化服务再出新成果。图书馆利用“今日图书”管理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完成分馆图书自动编目、手机管理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一部手机”统借统还。四是“七进”演出超额完成市考核任务。组织文化馆、剧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达248场,超额完成市及我市年初制定的全年考核任务。

(五)分管、分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完成情况

(六)亮点工作、典型措施、经验做法和省级以上荣誉

1.旅游道路环境整治工作。从6月份开始,启动了旅游道路环境和景区环境氛围整治提升工作,我市5条旅游大道、沿线48个村庄和13个景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全面提高,也大大提升了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2.东太行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为了推进西部旅游资源整合,建立“大景区”发展模式,按照市主要领导意见,我们提出了创建东太行康养度假区的工作思路,目前,规划设计单位已经进行了实地勘察,正在酝酿度假区规划编制思路。

3.文旅小镇项目建设。文旅小镇项目是钢铁企业退城转型的示范项目,10月18日,该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我局作为该项目专班的成员单位之一,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征地和规划设计。

4.旅游宣传口号征集。7月份我们启动了旅游口号征集活动,共收集到全域旅游、六大文化、景区景点、旅游大道、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六大类口号近2000条。近期我局联合神钲书院对征集到的宣传口号进行了筛选,准备进行公布。

5.文艺精品创作。今年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编排了抗疫、扶贫、庆祝建党等各类题材文艺作品400多件,近百件作品被省、市媒体转载,多件作品登上“学习强国”。

6.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方面,城隍庙周边环境治理工程正在有序进行,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禅果寺遗址、法华洞遗址的安防工程已竣工验收;安子岭菩萨庙、耿飙故居抢修工程已完成;“长城文化公园”项目涉及的长城段位实现了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的“四有”目标。文物勘探完成了锦湖花园、友泰加油站、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等5个项目的文物调查勘探,勘探面积3.3万平方米。非遗方面,完成了30项非遗项目的资料整理,准备近期进行公布。11月上旬,傩戏被邀请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2月份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2020年7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2021年工作谋划

(一)本单位工作思路、方向和目的

以“一年突破、三年倍增、五年飞跃”的总体思路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承办第六届省旅发大会,推进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谋划实施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

1.全力抓好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围绕山地运动公园、东太行山水康养旅游区、北洺河谷旅游经济走廊、文旅小镇等旅发观摩项目,高标准规划,精细化实施,全面展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新业态、新面貌。

2.启动“大景区”整合。研究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谋划“大景区”运营方案,采取“国企控股,民企联营”的模式,组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统筹管理机构。通过资产控股、整体营销、一体化管理等方式,不断健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经营模式,加快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西部景区资源整合、统一管理,为打造国家级康养度假区打下坚实基础。

3.持续抓好旅游景区上档升级。实施“递升、精品、倍增”工程,建立健全我市旅游业服务规范、管理、培训机制,加快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尽早启动东太行二期工程建设,谋划开展东太行、七步沟景区5A级景区创建,确保将古武当山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着力打造东太行旅游区品牌景区集群。

4.持续抓好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进一步丰富“旅游+”发展模式,重点围绕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文体等方面,培育新型旅游消费热点。

5.持续抓好乡村民宿发展。举办第二届太行民宿产业发展大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满足高、中、低不同消费阶层消费需求的精品民宿群。

6.启动沙洺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沙洺大型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行统一受理票务服务、咨询服务、换乘服务、导游服务等,逐步实现市域西部东太行大旅游区封闭式管理。

7.谋划举办“世界商帮大会”。依托“以县立帮”的全国唯一性,谋划举办“世界商帮大会”,以商帮文化抓品牌,重塑文旅产业形象。

文旅规划运营范文2

集团确立了“共同创业善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建立“快乐职场”文化体系,致力打造多个强势业务板块,形成彼此协同、相互支撑的业务格局,在多个领域内打造出一批卓越企业。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山水田林湖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全球景观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是中国水生态领域第一品牌。曾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园等中国70多个城市的最重要公园的景观系统建设,奠定了市政园林行业无可撼动的地位。创新性地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的“三位一体”生态综合治理理念,设计品牌集群整合全球最优秀的景观生态行业资源,携手国内外顶级专家,打造战略合作平台,拥有全产业链上最前端的核心技术,已打造完成70+城市的景观系统,和30+城市的水生态系统。以“让我们的家园更生态、更美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全球景观生态行业的持续领跑者”,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参与中国城市生态的建设大业。

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品牌集群提供水生态治理规划、水利工程设计、景观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生态经济分析、土壤修复、矿山修复等多专业、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品牌集群有干名优秀设计师,下辖生态规划研究院、大学/机构合资院,院士工作站,以景观规划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EDSA设计院,业内首个以新田园主义为特色的新生代创意设计企业——东联设计集团,以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水生态治理的TT.ORIENT设计院,以综合性的水生态及景观规划设计见长的利禾生态设计院。

文旅规划运营范文3

一、工作现状及成效

推动产业蓄能,加快项目建设。一是重点抓好全县在建的农耕文化体验中心5个旅游扶贫项目,做好3845万元旅游扶贫资金审核拨付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推进项目进度。二是积极指导云里安凹、南山云起等精品民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品提升。一是实施产品精品化工程,重点推动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景区、景区3A级景区整改提升,并完成景区现场复核工作;积极开展黄山寨生态旅游区3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指导县万山镇长冲村、县柯坦镇虎洞村评定为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针对疫后市场新形势,开发打造生态、乡村、康养、等特色核心产品,推出更适合自由行、散客化、轻资产、复合型的旅游精品。三是改变现有温泉产品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的现状,增加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推动温泉+运动健身,温泉+中医养生,温泉+生态农业等。四是培育本地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推动品牌升级,加强营销推广。一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倡导文明旅游,完成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开发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旅游投诉统一管理和快速处理机制。二是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组织安全风险防范、风险提示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三是加强“旅游”品牌宣传,举办了一批旅游节庆活动,围绕“春采茶、夏摘果、秋登高、冬泡汤”贯彻全年的四季主题品牌活动,策划、实施了春季茶文化旅游节、夏季瓜果采摘嘉年华、秋季大学生民谣音乐会、冬季温泉养生节四季品牌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四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以市场为重点客源市场,设计迎合市场需求的人文、养生、研学、祈福旅游线路,重点培育连接、、、、等景区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面向自由行、自驾游市场,编印旅游手册,开发适合自驾游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

推动政策落实,保障企业发展。一是全面宣传政策。全方位宣传市县出台的政策及实施细则文本,根据不同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好政策申报的沟通和解答,发动并指导文旅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及细则对接有关主管部门申报对应条款。二是完成政策兑现。根据县政策意见中文旅部门负责的第1项“加快财政扶持资金兑现进度”要求,目前已与财政共同完成16家单位24个项目的资金扶持审核,兑现2019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补助资金235.263万元,有效地支持文旅企业发展。三是摸排融资需求。摸排33家企业融资需求并与本县人行联系,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推进文旅企业融资工作。

二、下一步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鼓励企业文化旅游产品要与科技手段融合,产品形式走智慧化、数字化路线;引导传统文旅产业拥抱互联网技术,通过数字化改造来争取新的市场。

二是促进多方联动。进一步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让更多的、更优质的文旅项目落地落实,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文旅规划运营范文4

今年,文大叔早早就对苗年开始期待,还和邻居们讨论到底会有多少游客来到寨子一起吃长桌宴。他家的民宿从春天路边野花盛开,一直忙到国庆稻米收割,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来到过龙塘。

穿过山中薄雾进村,吃过龙塘鱼酱的人,都说“龙塘不错”。

龙塘是融创中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2018年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驻帮扶,2019年全村脱贫成效检查通过,2020年帮扶成果移交,2021年融创宣布继续支持龙塘乡村振兴工作。曾经被千米海拔深山“封印”,大部分青壮年流失到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打工,老幼留守、村落衰败、年关冷清的百年老寨,复活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图景实现。

融创中国之前积极参与了13省21村的帮扶工作,2021年又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并从龙塘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总结经验,在重庆中益乡、延安万庄等大量帮扶项目开展中进行补充迭代,归纳了基于企业责任和自身资源的融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文旅切入,实现“四推动、五振兴”,切实助力乡村在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维度上全面振兴。

1

以文旅带动一产、二产,打牢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穷,是因为产业弱。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偏高水平,意味着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产业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农户为了保障生活水平,不得不外出打工。人才外流,又进一步削弱了乡村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偏僻地区。

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改变乡村现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之一。融创在龙塘村的帮扶过程中发现,此前因为交通闭塞,龙塘保留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且有完整的苗寨村落风貌和苗族的人文环境,具备做文旅乡村的基础。

而融创自身在文旅产业方面有技术优势和运营基因。因此,“文旅切入”成为龙塘乡村振兴的第一落点。融创依据龙塘自然人文资源,定制了观光游+苗乡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

常年在雷山县城打工、老房闲置的村民文武家和另外一家贫困户的房子被融创与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整体翻修,改造成荷塘雅苑、粮仓楼,做成了示范民宿。并因此带动了村里15户村民相继自发改造了自家老房子,开起民宿和商店。

融创又联合知名设计师孟凡浩建造了“龙塘山房”这一高端民宿IP,和村民家的民宿形成产品错落搭配。大体量民宿形成配套,龙塘的村容、道路、居住设施也得到规划、修整和升级,龙塘也具备了接待游客的前提条件。

改造好“硬件”,经过企业自身资源和平台导流,大量游客涌进龙塘和村民们一起过上苗年、鱼冻节。预计2021年全年,龙塘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万人,为龙塘带来三百万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客流和知名度,再加上文旅产业建立之后部分青壮年回归,龙塘的产业被真正激活。

在此基础上,融创联合友成基金会又对龙塘村产业进行了调优升级。一方面,支持龙塘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扶贫方式,打通推广渠道,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产品的市场化运转,形成可持续模式。

农村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像龙塘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具有数百年历史,还保有有自己独特的技艺和文化习俗。因此,融创在龙塘挖掘苗乡非遗文化,通过技艺、技能培训打造“绣娘团”和扎染、苗绣等文化特色产品,搭建文化产业,增加龙塘产业体系的立体性和体验感。

建立产业体系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抓手。通过文旅切入带动一产、二产,龙塘形成了旅、农、文乡村“新三产”的跨界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思维推动了龙塘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带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打造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多样化增收体系;另一方面,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安居乐业的乡村新生活方式;此外,还通过产业化运作,增加了公益触点,拓展了公益场景,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

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可持续运营

2018年12月,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在外打工、夏天才回村的文远胜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之后,决定留在村里,加入合作社。文远胜的父母强烈反对,但他自己则异常坚定。

合作社组织开展了生态稻米种植和销售试点工作,文远胜和另外6名村民积极响应。今年他们种植的 6.9亩红米,5.4亩香米,预计产值可达11.7万余元。除了村里的经营性收入,种地的收入也提高了,又可以陪着家人孩子,文远胜的生活有了富足感。

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稻的种植和销售试点,推动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之外,融创和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还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成立了非遗发展小组、社区应急响应队、导赏员小组、民宿发展管理小组等,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村人。

非遗工坊成立的时候,在外打工的潘晓芬也和丈夫回到了龙塘。她很快成为非遗工坊第一批参加培训的“绣娘团”成员。她们的蜡染、苗绣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特色旅游产品。潘晓芬自己在今年也成了非遗工坊的负责人,开始培训更多年轻女性成为“绣娘”。

没有产业引不来“金凤凰”、留不住“能人”是以前乡村的痛点。现在的龙塘有了产业体系,人才能不能跟上、有没有成长空间、愿不愿意留下来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龙塘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融创和友成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之后又以合作社为示范,引导村民自发组织了各类经济、技能培训、文娱、公益小组。帮扶项目组还展开了一系列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了餐厅和民宿的运营管理、蜡染和苗绣的技艺技能学习、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合作社等小组的管理知识和龙塘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等等,逐步培养提升龙塘村民的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合作社资金互助小组也在融创与友成基金会的推动下成立。通过资金互助的方式解决村民在生产经营和生活提升方面碰到的资金问题,同时又将利息收入归还于龙塘,用于敬老社员的生活改善。

龙塘的生产、管理方面有了组织协作体系,过去农户自给自足、各自为战的状况被改变,村民之间再也不是“小散”关系。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养、资金互助,龙塘的村庄治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有能力的村民也可以在新的体系中找到位置,发挥更大作用。村民有了成就感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在中益乡,融创捐赠建设初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工作。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重庆石柱远程教学站、清华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初心学院挂牌,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举办高层次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初心学院探索“党建引领”,不仅让中益乡实现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教学基地的模式也搭建了中益乡和校企资源的长期联结路径,形成了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融创认为,乡村振兴模式中,产业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人则是一切的基础和源点,通过人才培养激活人的因素,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和治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关键。

3

改善人居环境,复活风俗风貌,推动人文宜居生态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现代化程度上,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其独特性,大量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还带有文化的传承功能,需要被充分尊重,这是融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则性前提。

例如,龙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全村285户中有苗寨吊脚楼200余座,其中一百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就有9座。村里还有大量古树和一口古龙井,每逢新年和嫁娶,龙塘人都会去古井挑水取一个好的寓意。

位于石柱县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中益乡,是土家文化的传承地。融创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了非遗研培点,启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针对本地百姓和相关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文化是乡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内容和身份认同。融创认为,尊重乡村风俗风貌,才能达成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实现乡村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因此,融创在乡村振兴模式中,会先对乡村的资源和文化进行摸底和系统梳理,做因地制宜的文化激活,不搞标准化设计,不建“欧洲村”,不盲目推进现代化,重点做人居改造和历史人文特色景观带的打造。

在被帮扶之前,龙塘村委会主任文冲有一个心愿:改造之后的龙塘仍“保持原有的生活形态,不走过于商业化道路,而是做成一个苗家生态核心博物馆。”

龙塘帮扶建设期完成并运营迄今的一年内,文冲的愿望实现了。龙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苗年、鱼冻节、吃新节等重要节日比以前更加热闹,游客们来到龙塘和村民一起跳芦笙、抓鱼、斗鸟、拔河、赛苗歌、斗牛,还喝上了村民自酿的米酒。住吊脚楼、深度体验龙塘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最吸引游客们的旅游项目。

在重庆中益乡,融创根据村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捐赠打造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 蜂谷、伴乡原宿四大项目,带来了中益乡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一套绵延 6 公里的景观谷地在“乡村地文化渲染+旅游产业唤醒”理念中,复原了中益乡的土家文化和乡村文化,同时融入红色主题游,打造旅游体验和文化教育复合功能空间,让它成为了被激活的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宜居新样本。

通过乡村振兴复活传统村落和文化,提供一个区别于城市的美好生活样本,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看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4

做好教育帮扶,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推动下一代看见美好

乡村化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差距却显而易见。因此,教育帮扶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扶智方面,融创将英苗培养计划带进大山,用教育的力量让龙塘的未来焕发生机,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资源,打造“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更深度、长线地为龙塘等乡村的孩子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

针对乡村学校教育设施、教学器材等硬件和课程落后、信息“软资源”鸿沟两大方面的不足,融创一方面通过捐赠教学器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募集网上名校精品课程,搭建英苗书屋,邀请部分师生代表走出大山体验外面的世界,开拓师生视野,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和意识;此外,融创还通过教育基金方式给具备特定条件的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维度支持。

通过教育帮扶,让乡村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爱心的温暖,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的一点心愿。

文旅规划运营范文5

走进宽宽的窄巷子,你已唱起了四川的歌谣;

走出窄窄的宽巷子,你说你喜欢好辣的水饺。

光头李进一首《好想留住你的微笑》让成都的宽窄巷子更添神秘。

历经4年,投资6亿元,由成都市政府启动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性改造工程已初步竣工。

截至9月14日,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接待境内外游客团100多个,每天营业额超过百万元!这3个数字是开街3个月的宽窄巷子,在汶川大地震后给世界游客交出的成都旅游恢复信心的答卷。

宽窄巷子,掀开历史的面纱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

要溯源宽窄巷子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那个时候所建的成都少城。

传说张仪筑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屡筑屡垮,总是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忽有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绕行一周后死去。张仪心领神会,沿龟迹再筑城,果然城墙牢牢站稳了。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有着现实的依据,因为张仪筑城之初,试图把成都的城墙筑得像秦国咸阳的城墙一样方方正正。然而成都平原不是关中平原,这里土地潮湿,难以找到坚实的地基,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之后,聪明的张仪根据地形,把城修筑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

张仪第一次筑城并没有包围整个成都城区,城墙只框住了东边的一大半,西边还有一片没有被圈进来,于是便有第二次筑城。一座城市被分隔成了两座城,东边的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也就是小城了。古代“小”和“少”二字通用,因此小城在习惯上被叫做“少城”。一个城市一大一小两座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重城”。

数千年来,少城历经无数社会风云变幻。少城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长顺上街,而宽窄巷子则是当时42条兵丁胡同中的两条。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清满城时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

宽窄巷子,“修旧如旧、保护为主”

早在1982年,宽窄巷子就被成都市政府向国务院申请了“文化名城”保护,也是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为了复活宽窄巷子的历史记忆,成都市政府加大力度,斥巨资6亿元、潜心打造4年,力争使宽窄巷子成为成都最靓的“名片”。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3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都文旅集团董事长尹建华告诉记者。

成都市政府自2004年启动宽窄巷子片区的保护性改造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修旧如旧、保护为主”的原则,坚持“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方式,尽力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

宽窄巷子是成都的城市名片之一,市委、市政府把宽窄巷子项目的整体建设运营工作交给文旅集团。

文旅集团努力寻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对宽窄巷子进行了全面的商业规划,邀请专业的商业规划机构对项目作专业的调查、分析,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形成了丰富并具有文化特色的业态组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宽窄巷子将成为汇聚了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最终成为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

为了更充分地展示宽窄巷子所蕴含的老成都生活精神,充实宽窄巷子的文化旅游内涵,他们在宽窄巷子中用一个院落打造“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通过对成都原真生活断面的复原和展示,以及互动体验项目的参与,使游客可以在这里回到老成都生活情景中,体验老成都的生活乐趣。

“目前,有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商家进驻宽窄巷子,这其中既有翟永明、李亚伟、石光华等文化名流,也有高文安等知名设计师,还有如星巴克、龙浩等国际化品牌,业态涵盖文化、餐饮、零售、娱乐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宽窄巷子丰富的商业内涵。”成都文旅集团董事会主任张婷告诉记者。

宽窄巷子,真正成为成都城市会客厅

在宽巷子33号有家名叫“滴意”的法国红酒西餐厅,老板皮埃尔是位身材魁梧的法国人。“去年12月,经四川投资出进委员会介绍,我们‘滴意’进驻宽巷子。目前,我们已开始营业。”“滴意”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仅装修费就达200多万元。“我非常喜欢宽窄巷子古香古色的文化和历史,很高兴来到这里了解中国风情,也期望把法国西餐带到成都来介绍给热情好客的四川人!”皮埃尔笑得一脸灿烂。

温州人雷鸣是“一饮天下”茶楼的老板,每天他都在茶楼喝着茶,当“监工”。地震时,雷鸣和他的合作伙伴都说在宽窄巷子的投资项目完了,那投资可是数百万啊!时隔一个月,雷鸣已是满脸笑容,他说开业当天茶楼院子里的木桥差点被踩断,现在还有人来包场。“我真的很佩服四川人。面对灾难,四川人太坚强乐观了!”

和雷鸣一样,现在巷子里还有很多的院落都在进行最后的装修。

“10月吧,预计3条巷子的45个院落基本可以全面开门迎客了。”尹建华说。记者了解到,除了超五星酒店可能要等到明年年初开业外,其他的院落将在10月份全部开门迎客。那时,宽窄巷子将容纳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真正成为成都城市会客厅。

6月14日,宽窄巷子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零两天正式开门迎客,这时,国家旅游局还没有宣布四川旅游解禁。

文旅规划运营范文6

为进一步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势,XX市旅发委组织一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X人,赴浙江省湖州市参加省乡村旅游暨民宿培训班学习。此次培训班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安吉县、德清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学习,学员通过听取专家讲座、走访交谈、现场教学、深入体验等多种方式,对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和经验有了较深的了解,深感值得学习借鉴,同时坚定了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一、考察地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培训班重点考察了浙江省湖州市余村、山川乡、龙之梦、田园鲁家、水口乡、裸心谷度假村、莫干山民宿。湖州充分利用本地自然环境优势,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建设,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新模式,把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坚持科学规划。

依托本地自然环境及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优势,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实施多业态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是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亮点。湖州市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整合各地区区域优势集中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农户分散经营可能带来的市场混乱、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为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庄、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湖州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实施实施了“一村一品、一型一策”的发展思路,根据每个地区游客市场的定位,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

(二)坚持政府主导。

湖州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当地农户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使得乡村旅游建设始终不断进步和完善,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乡村旅游由点及面,带动周边村落集群发展。并通过资源的挖掘及利用,结合秀美乡村建设,达到“以旅促农,以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

(三)坚持模式创新。

湖州的乡村旅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一个成果,主要还是得益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经营者,能够面向市场进行创新,探索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湖州市已经形成了以乡村旅游景区、休闲村庄、休闲农庄、农家乐、特色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四)坚持管理创新

湖州创新了乡村旅游管理式,建立了农家乐诚信经营、星级评定等日常监管体系的农家乐管理制度。1、建立了民宿协会,推动行业规范化经营;2、建立农家乐诚信体系。组建农家乐经营诚信联盟,强化农家乐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农家乐经营户的责任意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3、建立农家乐星级评定体系。采用定期复核、记分考核、奖惩等办法,实施对农家乐星级和农家乐特色村(点)的评定、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4、建立农家乐日常监管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多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农家乐开展食品、环境、消防、接待设施等方面的日常监管;5、开展美丽家庭户评选活动。

三、湖州发展乡村旅游几点启示

一是因地制宜,抓好规划布局。乡村旅游发展始终要坚持全局规划,分期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围绕XX市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及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谋划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景区、点自身优势,通过抓准客源定位,明确项目主题、运营模式等,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是找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旅游的产业规划和定位中,应紧扣本地产业及资源优势,抓准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实现差异化发展。以“XXXX”为核心定位,乡村旅游项目在完善旅游功能的前提下,要积极谋求特色产业,大力发展XXXX、XXX、休闲度假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并融入符合现代人休闲养生的的元素,让传统XXXX产业在换发新的生机。

三是保护传承,挖掘人文历史。乡村旅游项目想实现的特色化发展,必然需要具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特色化发展将是今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XX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在旅游项目开发中过程中,必须做好现有文物、老宅、古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将文化保护利用纳入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强文化氛围营造,利用深厚文化沉淀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味,形成良性循环,汇聚人文资源,打造的区域特色文化。

四是转变思想,创新服务理念。乡村旅游的发展始终要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在不干预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积极对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在资金、政策上提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农户、村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更多他们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使百姓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真正主体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