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媒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学媒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范文1

【关键词】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优势 劣势 相辅相成 关系 互补 教学模式 灵活自如 临时发挥 直观性 动态性 喧宾夺主

一、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可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

1、备课省时省力。传统教学,备课时也需要查阅搜集资料,也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但无需像多媒体教学那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搜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并进行加工制作。因此,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备课环节相对省时省力。

2、教学成本较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无需像多媒体教学那样必须有成本较高的多媒体设备,只要有一支粉笔,有几件简易教具而已。

3、操作灵活自如。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非常方便非常灵活,拿起粉笔就能板书,拿起作图工具就能在黑板上绘制图形。

4.方便临场发挥。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往往因师生互动而突发教学灵感,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很好的临场发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直接影响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特长、个性化教学风格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能直接影响学生。如漂亮的字迹、美观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诵、动作娴熟的演示,通常都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则无疑要逊色得多。

传统教学尽管具有上述一些优点,但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主要是:1、讲授内容受到时空限制。2.不能展示空间立体图像。3.不能模拟动作时态的操作过程。4.不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力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直观性: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在直观形象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形象性: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图、文、声、像,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动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4.针对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问题或练习,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5.重复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重复回放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记忆,克服遗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6.多样性:能应用白板固定能动的图片,能及时对重要内容进行批注。

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势明显,如果单一使用或使用不当也有弊端,表现在:1、备课费时费力;2、教学成本较高;3、操作比较机械;4、不能随机生成;5、不便教师的临场发挥;6、不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全面提高和个人特长的全面展示; 7、信息量过大,取舍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8、过于注重形式,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和消化。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自己的优势,也由自己的不足之处。两者可以互补,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和平著 2004

[2]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 刘东海 2002

传统教学媒体范文2

【关键词】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29-03

一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复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会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诸多缺点,下面笔者尝试具体分析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传统教学的缺点

第一,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教师书写板书要花去不少的教学时间,对理科来说尤为如此。理科教学要花不少时间抄写练习题以及绘图,而擦黑板不仅使教师十分劳累,而且也使教师吸入大量的粉尘,危害教师的身体健康。

第二,重复性差,时空制约性大。由于板书的可重复性较差,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要重复书写板书,即使在同一个班上课,复习课上讲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即使曾经书写过板书,现在还要重新书写,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第三,直观性差,形象化差。对于理科中较为复杂的实验或一些如生物课中的细胞的结构、化学课中的原子的结构,教师很难进行形象化的讲解。

第四,字体和声音的限制。板书字体太小以及教师声音太小,常影响学生上课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第一,进度不易控制。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偏快,这极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对差生来说尤为如此。原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抄写板书、做笔记,而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页面一张接一张,学生很难及时记笔记,即使教师把自己的课件拷给学生,这也会造成学生课上来不及记笔记,课下急于补笔记的情况,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同时对一些学生来说,由于上课不记笔记,注意力不易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第二,情感交流较少。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是灵魂的对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上,控制课件的运行,缺少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使得师生关系无法达到和谐融洽的地步,如美国夏威夷大学曾为解决数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将最好的教学录像在校园中播放,但学生们不喜欢这种做法,他们想要活生生的教师来给他们上课,而不是录像带上的老师,结果学校不久就聘请20位教师代替它。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报告式”教学。有些多媒体课件可谓是“书本搬家”,这些课件把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直接粘贴到课件上,课件上大段大段的文字使人眼花缭乱,再加之一些教师自身的惰性,导致教学变成了读课件,这对学生掌握知识百害而无一利,同时这样的照本宣科似的教学方式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

第四,内容更新滞后。现在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些幻灯片,缺乏真正的多媒体效果。有的教师认为课件制作好就一劳永逸了,每年都使用这个课件。但事实上教师讲课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他们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教学内容可能也有所变化,所以教学课件应每年都要更新。另外,有些教师使用的是名校名师的课件来教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所以不应使用名校的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五,制作费时费力。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虽然现在有不少的商业化课件,但由于教学风格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同,这些课件并不适合教师使用,况且一些商业课件制作质量本来就不高。所以制作课件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身上,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对年纪大的教师来说就更困难了,因为他们本身就不精通计算机,对制作课件的软件也不熟悉,所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的条件

虽然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两种教学方式也有不少优点。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定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需要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进行具体分析。

1.传统教学的优势

第一,教学适度,易于控制。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完备的教案,这使得教师对所教的内容十分熟悉,课前有充足的思考,便于控制教学进度。

第二,课堂交流,情真意切。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十分重要,教师的面部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这不仅使学生能专心听讲,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监督与控制学生的行为表现,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第三,手脑并用,节奏协调。由于黑板面积有限,教师要经常擦黑板,这使得板书不具备可重复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及时做笔记,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使得学生在上课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不敢随意走神。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课上所做的笔记能帮助他们在课下更好地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因课而异,方法多样。不同的课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语文课、英语课使用朗读法的次数较多,体育课、信息技术课使用练习法的次数较多。即便是同一门课,因为课的类型不同也会有所差异,如新课一般使用讲授法,练习课使用练习法的次数较多。通过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启发、调节、调动学生的思维,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的效果更好。

第五,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案来上课,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打乱教师的正常教学或一个灵感在教师的脑海中闪现,这时教师就必须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用担心自己的创新会受到课件的影响,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教学流程。

第六,成本低廉。众所周知,在我国不少地方,中小学的教学经费明显不足,根本不可能给每个教室配备电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相反,传统教学只需要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教学了,更符合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

第七,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要花费教师不少的时间,这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由于他们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有限,所以制作课件较为困难,而传统教学只需要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相对来说较为方便。

2.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第一,直观性。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色并茂的多功能性,能促成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及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图片或视频的内容可直接来源于实践,其内容往往具有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根据科学实验表明,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速度方面,人的视觉中枢明显快于听觉中枢,这个速度差别高达500倍。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动画将一些复杂的、抽象的、客观的信息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更易掌握这些知识和信息。

第二,易扩充性。多媒体课件易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师可以将自己新找到的或新制作的素材加入到课件中,也可以在课件中添加一些新的案例,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讲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丰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优化课堂教学。

第三,高效率性。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将原来需要花在书写板书上的大量时间省去了,同时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可重复性。多媒体课件可以存放在教师的U盘中,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教师只要将U盘插入计算机就可以使用,省去了在不同班级教同样的课重复书写板书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件拷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复习。

第五,可互动性。它能使信息发送和接受两者之间进行学习的实时交流互动,有利于开展课后交流、讨论和复习,培养创新能力。

第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幅精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视频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的策略

1.集体研制,实时修改

教学课件最好由几个教师或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同时还可以让精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参加,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优化设计出课件。同时由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讲课方式和教学风格,所以制作出来的课件应易于修改。

2.充分备课,相辅相成

并不是说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应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力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课后作业、复习等方面充分搜集和综合尽量多的背景信息和知识编制出能有效发挥优势,体现自己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课件。

3.适度适量,优质效果

首先应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度”,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它的优势,但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使用中不可以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不可以全用传统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我认为较简单的内容和较抽象的知识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教,而一些关键的公式推导、概念的解释说明、必要的例题应使用传统教学。其次应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控制授课内容的量。教师不应整堂课都站在计算机前,眼睛盯着计算机,演示课件给学生看,片面追求授课任务的量。我认为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师应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携带着麦克风、电子教鞭,在教室内适当走动,尽量使用肢体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与学生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再者在追求教学效率时,更应注重教学效果。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这些时间应用在巩固教学的重难点上,提高教学效果。如针对某一重点内容原本只安排一个例题,就可以安排成精讲一个例题、引导一个例题、思考一个例题,学生就可以多训练两个例题,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课件应设计成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课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才能保证优质效果。

4.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它的使用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为宗旨的。它的出现主要是针对教师因书写

板书浪费大量时间,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时间,但在使用时也应有所注意,不要将大段大段的文字放在课件上,这极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公式推导、抽象概念、演绎推理的内容用传统方式教学。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在必要时应使用传统教学,即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5.直观抽象,互补协调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要求,如语文课和英语课强调读写,数学课和物理课强调逻辑推理,这就需要对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协调使用。例如语文课和英语课使用动画来模拟课文,而数学课和物理课则更多地需要通过板书来逻辑论证,而化学课和生物课则兼而有之,既需要逻辑推理,又需要使用多媒体来展示分子结构和细胞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

6.师生交流,机为人用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较真切,但教学设备落后;多媒体教学设备先进,但却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两者的优势,虽然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忽视人际交流,在教学中始终应明确的是只有人才能使用机器,但机器却不应束缚人的活动,在人与人之间,教师应成为主导者,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更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学本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京曦.多媒体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6

[2]刘丽群、石鸥.课堂讲授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

[3]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95~97

[4]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45~46

[5]崔学君.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利弊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24):124~125

[6]李旭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高等数学课上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3~54、61

[7]黄生学、樊雅平.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化整合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49~50

[8]刘加妹、周志坚、甄苓.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探讨[J].大学数学,2005(6):32~35

传统教学媒体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 互补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如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补性研究虽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因此,我选取这一课题,旨在解决如何更好地恰当有效地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具有优缺点,我们试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对象参与性方面M行分析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除了练习以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

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的理论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多媒体课堂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自由创作需要具有人性化环境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极大地投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对象参与性方面来说,多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上的作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比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更胜一筹。

2.从教学设计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目前的主流。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多媒体美术教学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方法媒体教学缺乏,强调单向的传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多媒体美术教学设计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学设计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也是其不足之处。

3.从教学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是否完成“有意义学习”,是教学方法是否有意义的评价标准。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也就是说无论传统美术教学的“接受学习”还是现代多媒体美术教学的“发现学习”,都能实现“有意义学习”,都能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出整合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美术教学方法各具长处和短处。在此,试提出整合方法,使两种教学设计流程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1.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

在分析传统的美术教学结构和多媒体美术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如图一):

我们用教学实例来说明、运用以上的教学设计结构图。课题是《标志》,课题选自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美术课本。

(1)分析美术教学的目标

本课认知目标:知道标志的意义和现实作用。本课操作目标:按要求用简化方法设计4个标志。本课情感目标:通过对“符号语言”的认识,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以“标志”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2)分析小学生特征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标志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接触,常见的如交通标志、医院的标志等,已经懂得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些都是零星的、分散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分析、指导、总结。在标志的设计技巧上,没有任何基础。对在标志设计上常用的概括性的绘画语言更是难以掌握。这也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式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决定是否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唯一的,教师在这时的选择是各异的。我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更好地让学生感到设计标志带来的成功感觉,我使用软件来创设学习环境,不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方式。至此进入图一中靠左的分支。

(4)美术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在软件第一部分“欣赏”中,我提供给学生各种标志并给每个标志配上图文解释,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①电气火车标志:电气火车标志提示有电气火车;②加油站:加油站标志设在道路旁提醒驾驶员这里有加油站;③方向标志:方向标志是专门指示方向的标志,它常和其他标志一起合用。提供给学生文字信息以概括出标志的概念:标志是一种超越国界的“符号语言”。

由于小学生更加喜欢接受让他们开心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成动画、音乐、游戏、卡通的形象、鲜艳的画面来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对应,吸引他们参加美术学习,激发绘画创作思路。

2.教学目标的阐明与媒体的分析组织

在教学中各种媒体作用并不一样,各种媒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为了追求优化的教学效果,应该鉴别它们的特长和专长。日本教育技术专家坂元昂教授提出了“教学媒体特性评比表”,对我们合理组织媒体教学有借鉴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所有问题。我们应该走出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误区,应该在阐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分析组织适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电脑教育综艺大观》,[美]Mike&Sandie Morrison,史福元、史亚为译。

传统教学媒体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传统数学教学 交互性 融合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数学科学的一大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课堂上内容呈现速度慢、效率低、质量差,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

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在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动态过程问题上能够对过程进行模拟,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等问题进行形象展示,超越了传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单调的传统教育模式,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

有如此优势,是不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呢,当然不行,多媒体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多媒体的滥用同样会带来很多弊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如何让多媒体教学与初中传统数学教学融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2. 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 多渠道吸收信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单纯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 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 由于整合了图形和影像等多媒体元素,无疑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留给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2 可以演示科学精确的过程。

比如在引入几种圆锥曲线的由来时,在"粉笔+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讲起来很不方便,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无论是椭圆,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倘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些过程,教学效果相当满意。比如利用几何画板模拟出抛物线轨迹的形成,解决了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精确的确保了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L的距离这一事实。在计算机中可以由计算机精确的测出|MC|(动点M到定直线L的距离)和|MF|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然后根据它们的瞬时长度相等。让人信服。二是动态的显示了这一轨迹的形成过程,更为直观。

2.3 课堂容量大量增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需要书写大量文字,表格的习题课和复习课,或者比较课程。以往都是通过另加小黑板的形式来解决,但是这样处理容量也相当有限,并且也不太方便,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的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显示的大量文字信息显得游刃有余,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利用师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优势相当明显。倘若这些板书工作通通需要课堂上解决,无疑有些浪费时间,让整个课堂显得松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多东西如抄题、写解题过程、题意分析等都可以用电脑打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给学生练习巩固或作知识的扩展,使这节课既掌握了知识又作了深入的探索,这无论对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形成知识系统扩大知识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被解放的教师可以更多地指导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这是传统教学方式达不到的。

3. 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3.1 缺少必要的推理演算过程。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教师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声音、颜色、动画、图片多种元素都揉和在一个课件中,一节课从头至尾可以说精彩纷呈,让学生从不同的感觉器官得到了刺激。然而课上教师只是展示他所制作的课件,把教学活动变成了演示活动,完全忽视了数学本身的逻辑推理过程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课上受到的是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对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容易被忽视,缺少必要的推理演算过程,学生课后对数学的本质东西容易淡忘。

3.2 多媒体成了模拟器,缺少交互性。

大多数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都是上课之前就预先制作完成,课件的制作依据就是教师自己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这样上课时就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结果真是这样的吗?答案是肯定的:不。

作为一个教师,不论你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教学的设计多么完美,我们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一个班的学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班级,不同个体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和学生不同的反应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试想如果一堂课从头至尾按步就班,这样的课能让学生接受吗?它会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吗?

其次,课件被设计成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演示工具,离开了教师,把课件给学生自己使用,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课件的主题是什么,是怎么用的,课件设计的交互性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变成了一块电子黑板。

目前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当过程稍有不畅,教师想做出改变则无法控制计算机以求与学生配合,学生无法使用计算机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或者例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师生之间便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更严重的压抑。

3.3 师生缺少情感交流。

教学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计算机操作能否跟上,他们无暇顾及。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整节课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了事。他们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再者,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同相互完成的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过程,而课件的演示容易把学生的参与抛至一边,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各种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元素的刺激,很少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4 信息量较大,吸收和掌握知识有一定困难。

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量较大,变化快,有时学生很难跟上课件的速度,想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有一定困难,想记笔记却又来不及,找不到重点。而老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不到学生对课件的这种既爱又恨的感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过份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对计算机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表面上看课堂信息量大,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解决方法

以上是个人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利弊的认识,个人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扬长避短,让多媒体数学与高中传统数学教学融合。

4.1 上课课件从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摒弃虚华,提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成功经验,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限制了不可能在课堂上大量引入影视资料和音乐,不可能一面分析数学问题,一面播放音乐,也不可能来一个从黑板到屏幕的大搬家。

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强大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工具。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要为了课件的美观而过多地集成无用的元素,华而不实。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有适当的灵活性、交互性,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2 合理地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找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结合的契机。

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新观点;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想象。大胆自由的想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前提,教师应当从各种途径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多媒体教学更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不能把多媒体教学单纯看作给学生看的直观教具或大量传递信息的机器,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信息的容器。

基于此,教师在教材的钻研上要下足工夫,充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能与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的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思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自己教学特点的课件,不要让自己的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适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4.3 多媒体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一一点击逐一展现,这样的话教师就成了播音员和讲解员,课程自然也不会具有艺术性,这样就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新课标脱轨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四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其中学生是整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递信息和学生反馈信息的全部过程。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后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4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重视传统的板书。

目前有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倾向,认为多媒体教学就要完全离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与粉笔与黑板再见,整节课不顾学生的素质,完全采用多媒体技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直到下课,教师除了讲解,就是点击鼠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现代教育的优势。我认为这是有片面性的看法。

借助多媒体对数学问题分析研究,启发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板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应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作图,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个示范,必要的计算训练也是不可少的。认为板书是传统的东西,现在可以用多媒体来代替它,或者认为好差都不影响教学效果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现实上并不如此。事实上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必要的板书示范,教师将解答过程黑板板书出来,在板书的过程中讲解,使学生能参与其中,增强师生这间的交互,推理演算得以加强,学生有时间记笔记,教师也不会出现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只顾讲无视学生的反应,容量大,学生吸收和掌握困难的问题也能得以解决。并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再需要教师板书了,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黑板还是数学教学主要的教学工具,况且它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矛盾,把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5. 总结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重点、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将知识的产生过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将多媒体教学融合到传统数学教学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了解多媒体技术进入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数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孙占清.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2] 史玉梅. 《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

传统教学媒体范文5

关键词: 传统法 多媒体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互补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渐渐走入了学校课堂,打破了传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笔者下面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劣,分析如何交叉渗透两种教法,使其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理创建现代语文课堂。

一、传统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在传统课堂中,虽然只有黑板和粉笔,但课堂的互动性好,教师可以灵活调节课堂进度,师生进行有效沟通。教师讲解时注意语言的表达,具有启发性与感染力,声音抑扬顿挫,学生听得明白,产生兴趣,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往往注意打好伏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善于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判断教学效果。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时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笔者在上《秋水》一课前,讲了两个生动的庄子寓言故事,立即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上曹操的《短歌行》之前,笔者让学生举手发言,回忆曹操的诗作《观沧海》,讨论对曹操其人的印象。通过《杨修之死》和《赤壁之战》的学习,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对曹操都不陌生,于是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根据学生的情绪掌握课堂节奏,及时切入课文。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可以集中精力,综合运用提问题、设谜语、讲故事、声情并茂的朗读等教学手段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劣比较

黑板和粉笔虽不如投影仪般具备声色效果,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能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些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体现教师风格、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笔者在传统课堂中,往往把黑板分两半,一半是正式课文的纲,随讲随写,使学生及时把握教师的思维进程和课堂进度,另一半留给自己随便涂鸦,及时写下思想的火花。如在上《雨巷》一课时,笔者及时介绍了李煜父子及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学生听后马上在黑板上看到诗人名字及诗句,但有一次用多媒体课件时,我无法把大屏幕卷起来写在黑板上,只是在众多的幻灯片中找到有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一诗句的那一张,但诗句藏在一大堆文字中,学生看后印象一定不如黑板上即时写下的深刻。

三、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展示出大量信息,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如上完《再别康桥》一课,笔者在课堂上做了延伸阅读,运用演示文稿展示了《偶然》、《莎扬娜拉》、《雪花的快乐》等名作,如果用黑板,则这些时间写一首都不够。如在上《怀李叔同先生》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大量书法、诗歌作品,同时还用幻灯片放映了丰子恺的大量漫画,使学生对丰子恺有了更多的感性了解,结合课文的叙述,作者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其次,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甚至可以动态演示,在每个作家的介绍文字旁都可以配一张或数张照片或画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的文本范读必不可少,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好的配乐朗诵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可以轻松地在多媒体教室演示。如《再别康桥》一课,笔者随着朗读的节奏,为诗句配了相关图片,处理成怀旧色彩,学生很喜欢,课后纷纷借笔者的课件去拷贝。再次,应用多媒体可以马上进行课堂训练,把练习投影在屏幕上,学生当场做,老师当场讲解,适时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在传统课堂上,则一定要隔好几节课后学生才能进行练习。

三、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在课堂操作时,老师有时只关注课件放映效果,忽略学生的反应,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而且大量的图文信息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于关注技术手段,对声音、动画等特效爱不释手,幻灯片花样繁多,有的甚至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但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和教学内容毫不相干,往往喧宾夺主,使学生视觉疲劳,应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过多的图片和视频会限制学生面对文字产生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投影仪显示了一个哈姆雷特,那么大家脑中就只剩下这个屏幕上的哈姆雷特了,并不是多媒体资料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一口气在一节课上放映了好几种版本的课件,学生眼花缭乱,教师在放映过程中更是连头都不曾抬一下,无意中成为新教学形式下的“满堂灌”,老师既吃力又不讨好。在多媒体教室中,老师不能离开口头讲解,眼睛也不能只看屏幕不看学生,仍然要穿插问答等形式,最好还要有一块可以随时写字的黑板。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的优势互补,合理利用教学媒体,扬长避短,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创建现代语文课堂,其目的都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媒体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以“平抛运动”为例浅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老师在讲平抛运动时可举两个例子,如将一支粉笔或一个小球水平抛出去,所做运动是平抛运动,再经过受力分析就可得知,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教学虽直观简单,但照本宣科,学生易感到枯燥。由于变化快,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情况不易被观察到,我们又不能把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和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三者同时做比较,这样就局限了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只依靠课本,死记结果,学生的视野就会变得狭窄,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如果我们做实验,利用频闪仪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经频闪摄影记录,然而冲洗胶卷,在相片中则可看到能反映时空关系的运动轨迹,然后作分析,总结出: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学生对物体的平抛运动有着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但花费时间较长,在课堂上是不允许的。在分析中,由于实验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同一时刻,做平抛运动的小球,水平匀速运动的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不一定在同一竖直线和同一水平线上,这给学生分析理解、总结实验结论又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果能把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与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及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物体同时作比较,让学生能观察到每一时刻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做到这一点。下边是我们的辅助程序。

1.演示物体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比较。如图:对水平面上的绿色小球1给它一个水平速度v0。当它离开桌面的同时,将另一灰色小球2从桌子边沿自由下落。(这时对小球用慢镜头下落,使学生看得非常清楚)在下落过程中,可以随时单击鼠标,使运动暂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任一时刻两个小球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2.演示物体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比较,给绿色小球( )1以水平速度v0抛出的同时,让另一灰色小球( )3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同样可以随时单击鼠标使运动暂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任一时刻两球都在同一竖直线上,说明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3.演示物体平抛运动的竖直、水平方向上的全面比较。绿色小球1以水平速度v0抛出的同时,灰色小球3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让灰色小球2自由下落,同样可以随时单击鼠标使运动暂停,使学生随时观察到在任一时刻,平抛小球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在同一水平线上,与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小球在同一竖直线上。通过上面的演示,学生总结出:平抛运动可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我们用多媒体来模拟物体的平抛运动,把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水平运动的物体同时做了全面的比较。把变化很快、不易看出的运动轨迹通过技术处理,使其缓慢直观地显现出来。学生可以详细观察平抛物体的模拟轨迹,动静结合,各种参数有序展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平抛运动的特点,进而对物体的平抛运动全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了实验中小球运动变化快,不易观察其运动轨迹的难点,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避免学生依靠书来,死记结论的现象。教师的分析引申,以直观科学的图形为依据,使学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但也有不足,整个物体平抛运动都是模拟演示,学生只认真地听,静静地观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体现,并给学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学生会想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究竟是否是这样?

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感受

1.针对那些教师难以表达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组织素材时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易收到好的效果。如在讲解卫星的发射过程时,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带到卫星发射中心去实验,更不可能建一个模拟卫星发射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使学生观察到怎样利用反冲原理,了解到卫星是怎样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卫星的发射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又如,在讲解“参考系”时,用小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提出问题:“怎样理解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难道真的会走吗?青山两岸走是相对什么而言?这一系列问题。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矛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抓住时机,讲述“静止的相对性”和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参照物考系”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此知识既能深刻领会,又能牢固掌握。

2.在教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集中精力思维,开阔视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多好处。但它毕竟是用计算机模拟事实和现象,不能替代事实、现象,缺乏事实的真实性,给学生一种“虚幻”的感觉。虽然材料直观生动,但真实程度永远不能超越事实现象,并且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