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县级医院 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规划
县级医院是面向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龙头,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1]。目前卫生部把县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2],在改革中明确其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某县级医院为试点,对其发展战略、人员配置情况、岗位设置情况、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分配机制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日常管理和运营中的问题、发展方向,为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单独访谈
对管理人员采取单独访谈的方式,共计访谈56人,其中中层管理人员52人,高层管理人员4人,并随机访谈了部分基层员工。
1.2 问卷调查
对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218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1%,其中高层和中层66份,基层132份。
2 结果和分析
2.1 医院发展战略
据医院提供的资料,项目组收集到医院年度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而没有看到医院的战略规划内容。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只有43%的中高层领导和10%的普通员工能了解医院的远景规划,有 33%的中高层领导和13%的普通员工清楚医院今年的总体目标。这说明医院员工对医院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的了解程度还较低,尤其是基层员工,90%的员工对医院远景规划不了解,87%的员工对年度目标不清楚。这一方面说明医院规划的缺失,对规划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规划和目标的宣贯不彻底,未能实现以远景规划凝聚人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增强整体合力的作用。医院远景规划的缺失,会造成医院的发展缺失目标和方向,可能会导致经营决策的短视和随意;年度目标知晓率偏低,指标关注程度较低,往往会导致“走一步算一步,秋后算账”的事后管理的被动局面。医院应在SWOT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清晰的梳理,并将明确的规划与步骤采取宣贯沟通等方式传达给全体员工,以达到全员共识、上下共鸣和互动,以便最大程度地鼓舞员工,增强医院的向心力[3]。
2.2 人员配置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该医院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新进了一部分人员,目前人员数量相对编制标准超标,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并且由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医院难于自主选人,部分在岗人员难于满足岗位要求,不能做到人适其岗;有个别特殊情况的存在,个别技术人员没有执业资格,无证上岗,存在较多隐患;人员结构不合理,临床业务人员偏少,部分职能服务部门冗员,工作量不饱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内部调整不对口,脱离专业岗位,造成技术人员流失;基础学历和专业技能偏低,综合素质一般,技术人才业务能力提升较慢,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近年来,医院基本没有新进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而且,由于医院受目前的医疗条件和薪酬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在优秀人才的引进,现有人员的技术提升等方面还有欠缺,技术脱节,技术水平提升慢,影响着医院的发展。这也提醒医院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员配置。
2.3 岗位设置情况
医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发展战略和任务不同,对医院管理的重心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要求医院根据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合理设置岗位并对岗位进行动态管理。岗位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层级,也是医院管理的落脚点,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4]。
调查数据显示,医院还存在着很多管理欠缺,一些管理工作急需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内部运营保障水平,外部市场业务的开发等需要尽快提升,但从目前实际履职状况来看,大量的工作还未能充分展开,岗位设置不够完善,岗位的设置难以满足这种奋斗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在人岗匹配方面存在一定的人情观念和历史遗留问题,人员配备不均衡,部门忙闲不均,部分岗位呈现冗员;在岗位设置上则表现为因人设岗;职责履行中出现人岗不匹配,能力与岗位不对等;而且责任心差,效率低下,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医院应根据科室管理和业务开展的需求,对各部门的岗位设置进一步完善,对各岗位人员数量科学核定,对人员进行考核和调配,做到人适其岗、岗尽其才。在岗位管理中,岗位职责的履行应该是以对岗位的合理授权为前提。如果有责无权,必难尽其责,而有权无责,又会导致。明确岗位对等的权责关系,是发挥组织中各岗位人员能力的必要条件。由于责任不明确、授权不足、责权利不统一,造成有的事无人管或不愿决策,有些人不肯承担责任,处理事务的有序性差,影响了工作效率。统计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岗位权责关系的对等情况,说明医院在岗位的责权关系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层对员工参与医院管理的重视程度要加强。
2.4 绩效管理体系
医院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制度化的结果反馈机制。只有通过反馈,才能解除被考核者对结果的疑惑,提高考核工作的认可度,员工也才能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改正和提升。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只有20%的中高层领导和9%的基层员工反映上级领导经常就考核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可见目前的考核结果反馈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检查工作多采取非定期或口头随意的方式,考核流程还不完善。
若只是根据领导意图制定考核目标并下发给各科室执行,容易造成科室被动接受,主动参与性不高,认同感不强,甚至容易形成攀比、抵触等负面情绪。目前医院的科室经济核算方案主要在于科室的收支结余,在于科室的经济效益,比较粗放,综合的考核还未实行。只关注于经济利益,忽视了质量、服务等综合考核不利于医院的综合发展,考核的导向作用就会发生偏离。调研结果显示,医院员工对科室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了解度还不高,这也客观反映出医院目标管理方面的不到位。医院在制定总体目标时,应该结合各部门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沟通,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目标,并通过与薪酬分配的关联,来引导和激励员工完成制定的绩效目标[5]。
2.5 薪酬分配机制
目前医院工资薪酬状况主要分为三类:人事编工资、局编工资和合同制工资。人事编工资按照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局编工资参照事业编,执行标准的85%,合同制工资是医院按照不同学历和职称制定的基本工资体系。三种工资标准主要是根据职务类别、职称和学历来确定的,没有体现出不同医疗专业间的差别,与贡献和工作强度关联不大。工资制度的不一致,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差距较大,尤其是部分基层合同制员工,薪酬水平又较低,严重挫伤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员工对目前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意见较大。
目前的绩效工资主要以科室为单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同类别岗位人员在不同的科室绩效工资有一定的差别,绩效工资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在哪个科室,科室的效益决定了绩效工资水平的高低,而与个人的努力程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风险程度、技术水平相关性弱。而且由于整体效益的不佳,绩效奖金额度较少,临床一线收入与职能后勤科室差距不大,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失去效果,这也是形成部分人员不愿承担临床风险,脱离临床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证明,员工薪酬与绩效关联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也关系到激发员工动力的大小,薪酬与绩效的关联程度是整个薪酬激励制度设计的关键。
3 结语
医院今后的发展和面临的市场挑战会对医院的人力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需要在人才的获取、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人才的调配、使用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对医院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中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学术带头人、医疗人才和管理人才等。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员配置,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用好现有人才,发挥现有人才的专业带头人和科研带教作用。
医院发展战略是医院发展的航标,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医院发展战略来开展,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医院应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及时完善医院的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医院人力资源规划体系,首先应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医院当前经营管理现状,梳理和完善组织结构,理顺组织关系,明确部门职责。通过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梳理调整,构建高效的医院运转模式。其次,医院的人力资源规划还应根据医院战略实施的需求,进一步做好人才的供求分析,及时制定和调整配套人才吸引政策,实现医院人员需求与供给平衡。再者,还应对员工培育、绩效与薪酬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等方面做出规划,确保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功能的健全。
参考文献:
[1]吴维民,左延莉,胡振,等.广西县级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1:28-30.
[2]鞠永和,王静成,陶立坚.我国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6):351-354.
[3]梁元芬,胡永光.态势分析法在西部县级医院发展战略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3,28(8):1290-1292.
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2
刘哲平,柳林县卫生局局长,学经济出身,过去一直在经济战线上工作,曾任柳林县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和县审计局局长,参与策划并见证了柳林财政收入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的发展奇迹。
2011年7月28日晚上,忙了一天的刘哲平正准备下班,突然接到县里让他第二天去卫生局上任的通知,从审计局长到卫生局长,完全两个领域的跨越,这个突然来临的任命让他一愣,来不及多问,另一份省卫生厅的会议通知也放在他面前,要求第二天一早即赶到朔州市参加全省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现场会。
一身书卷气的刘哲平很坦诚,他说自己去朔州开那个现场会是带着情绪去的,因为从内心讲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到卫生局工作。“转变就从那个现场会开始,第一次对卫生工作有个全面认识也是在那个现场会上。”他说。
一年大变样,回眸柳林卫生,管理带来实效
2011年的柳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度突破23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70亿元,位居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的行列。而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朔州现场会上,柳林新上任的卫生局长刘哲平深感脸上无光。
“还记得那次会上,平鲁区、右玉县、古交市、高平市、古县等地代表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全省不少地方的基层医改工作搞得扎扎实实轰轰烈烈,老百姓确确实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民生转变。而反思我们自己,柳林经济虽然上去了,但基层医改工作三年没启动,显然落后了好几拍。一个医疗,一个教育,始终是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刘哲平开始明白县委、县政府为什么决定把自己派到这个岗位上了。
“本届县委书记王宁、县长武跃飞在全省县级领导里是出了名的实干派,在他们的带领下,柳林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用行动书写了‘融汇三川、勇为人先’的柳林精神。那么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我们的柳林精神同样要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刘哲平思绪万千,人还在朔州会上,心已经回到养育自己成长的那片土地。
8月1日建军节那天,刘哲平第一次走进自己的新办公室,也许是日子的巧合,一种上战场的悲壮感从他心里涌起。柳林的卫生工作欠帐不少,医改三年,基本停滞,如何搞,怎么搞,必须探索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子,而且还要快,要迎头赶上。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刘哲平过去搞数据搞经济的特长这时凸显出来。
我面前的一本《柳林县卫生局2012年度卫生系统业务工作总结报表汇编》就是刘哲平到卫生局上任后所做工作的最好注解。这本32开的小书,一共114个页码,除了前面18个页码是文字性总结外,后面的页码全部都是各种报表。在此列举几个给读者朋友看一下——
卫生系统人员结构情况汇总表,从人数、年龄、学历到职称,刘哲平算是把自己的家底彻底摸了一遍;卫生系统资产负债汇总表;卫生系统收入支出汇总表;乡镇卫生院及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业务总量;乡镇卫生院及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下乡情况统计表;乡镇卫生院及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诊疗人次统计表;2012年医疗机构全年职工业务报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汇总表;县行政村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汇总表……
不愧是业务干部出身,工作中的刘哲平喜欢拿数据说话。粗略地看了一下其中一个统计报表,统计的是各乡镇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的下乡情况,排在第一位的是贾家垣卫生院分院的院长韩德礼,2012年全年下乡次数是203次,第二名是李家湾乡卫生院院长李新会,下乡次数是134次,第一名比第二名下乡次数多69次;再看另一个报表,统计的是2012年乡一级医疗机构职工业务情况,排在第一位的医师刘玉峰就职于成家庄卫生院,全年治疗人数是5223人,业务收入1002110元。一百万出头,不论治疗人次还是业务收入都比县医院第一名高出近5倍,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至少说明柳林的基层卫生工作搞扎实了,人们信任这些基层医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的愿望。
说起管卫生,到底外行好还是内行好,从本刊记者今年采访的两位卫生局长身上可以看出,不管外行内行,务实肯干,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干部,管什么都能管好。这两位中的一位是太原市卫生局局长郝宝清,任现职前从事的是文物管理工作;另一位就是刘哲平。
“建立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目标。医改首先是‘改’,我们第一个改的是医疗机构旧的体制机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为公益性机构,同时实行院长、职工竞聘上岗,实行绩效工资;第二个改的是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的有效实现形式;第三是通过下大力气改变医疗机构的院容院貌,营造良好的医改气氛。然后就是制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要求是每一天要有每一天的工作考核,工作要全部量化。”
提起上任之初的日子,哲平局长很是感慨。
“市里对我们的卫生工作支持力度很大,把柳林作为吕梁医改的龙头。王宁书记要求柳林工作在每个领域都要起到带头作用,尤其卫生工作,更是关乎社会民生。武跃飞县长也多次讲过,医改改掉的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和问题;改变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改出的是人民满意、社会和谐的医疗环境和成果。有了书记和县长的支持,我们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实绩来。当干部就要讲责任,在这个位子上,就要对柳林负责,就要把柳林的事情干好。我一直觉得责任有时候甚至要高于道德。”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刘哲平一个猛子扎进去,每天从早晨8点工作到夜晚11点,整整持续了一年。局里年轻人的工作热情也被点燃了,每个人都有了工作目标,有了自己的责任,都想干出点成效。过去是三两个月开一次全局办公会,现在每周开一次,大家不是比谁更轻松,而是比谁干得多,谁走得晚。
“我认为干部管理也是卫生工作能否搞好的一个主要方面,我要求每一位院长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要对得起百姓。如果百姓认为你做得不好,你就下台;对我这个卫生局长来说也是一样,我做得不好也要下台。但只要百姓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努力工作。”
采访中了解到,在管理人的问题上,刘哲平确实动了真格的,一个基层领导就因为工作不力而被调整。
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医改耽误的欠帐补起来,仅靠一个刘哲平,就是不吃不睡也做不完。和哲平局长交谈中感到,他的招数挺多,既简单朴实还很见成效。比如他提出来的“吃一流、穿一流、建一流”。
“吃一流,指的是把大家的绩效工资提高,让常年工作在一线、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辛勤付出了就要得到实惠,就要改善自身生活;穿一流主要指的是医疗卫生系统自身建设、自身形象问题,这里既包括个人形象和精神面貌,也包括工作环境和面貌的改善;然后就是建一流,创建一流的卫生工作,柳林的经济在全省排在前列,卫生工作也绝不能落后。”
两年拿先进,公立医院改革造福一方百姓,创新带来发展
一年来,柳林县卫生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个先进可不仅是市里的、也不仅是省里的,而是全国的先进单位。
2013年1月7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全国卫生系统197个先进集体受到了表彰。山西省榜上有名的有六家:分别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眼科医院、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吕梁市柳林县卫生局和运城市盐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一年前还处于徘徊状态的柳林卫生工作来说,这个先进堪称奇迹。
奇迹的创造首先来自柳林县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县医院作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的龙头,首先改革了补偿机制,从2012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由县财政给予补贴,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债务也由政府出面积极化解;二是改革了人事分配制度,加强了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了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考核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三是初步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立柳林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理监事会、管理理事会,从而创新了管理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是提升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实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辅助科室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确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五是开展了急性单纯阑尾炎、股骨干骨折、腹股沟斜疝、子宫肌瘤、计划性剖宫产等56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以及30个单病种付费管理,全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3041人次;六是新设立肿瘤康复中心,并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区域性协同医疗”合作协议,开展了人才培养、技术协作交流、远程会诊,为病人转诊开辟了绿色通道。
公立医院医改的最大受益者是老百姓。柳林县人民医院在继续实行预约诊疗和“先诊疗、后结算”的诊疗模式基础上,从2012年5月1日起又实行了免门诊挂号费、诊查费和赠送诊疗手册等服务。下乡义诊和出院患者回访也形成常态,回访率达到100%。
医改成效最有说服力的是“三升三降”指标: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群众满意度分别提高12%、 10%、 20%;而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出院病人次均费用、病人县外转诊率则分别下降25%、22%、15%。截至发稿日,全县两年内未发生一起重大医疗事故,医患纠纷数明显下降,人均住院费由去年的4700元下降到4200元,同比下降10.6%。
柳林卫生工作的创新还体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通过采取督导、专项检查、绩效考核等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全县从无到有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28.9万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88. 37%,远超市卫生局下达的72%的任务。他们还以“未病先防”理念为主导,将健康教育以多种形式落地,如为全县17209名3岁以下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对15236名0~6岁儿童进行规范随访;为怀孕12周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为5000名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规范管理65岁老年人24250名、高血压患者17421人、糖尿病患者5243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011人。
“我们曾经做过柳林县人口平均寿命调查。整个统计下来,最低64岁,最高的68岁,显然这个寿命很不理想,那么要提高健康指数,关键是要提高生活质量。我认为这一点要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健康,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就医环境和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抓。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柳林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市名列前茅,可以说,柳林卫生工作的每一次创新都直接与民生相连。”
有数字显示,“柳林大义诊,健康进万家”活动开展一年来,累计有9517人次医务人员下乡进村义诊,义诊病人43388人次;开展的“政府掏钱,我体检”活动,为全县12岁以下儿童、4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男性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与县残联及太原爱尔眼科医院开展了“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活动,做到了发现一例,及时治疗一例,手术费和交通费全免。
“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打造健康柳林,构建柳林健康惠民新体系
在柳林,基层综改不仅独具特色,而且硕果累累。
论及柳林“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应该说信息化是其最大特色。在医疗设备、人员配置、信息平台等方面全县实行一体化配置,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县卫生局为全系统配备了“用友”财务软件,规范了财务管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输送了网络专线,极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为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配置了电脑,卫生信息全部实行网络直报。还有“统一医疗机构准入制度、统一处方、统一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的“三统一”管理办法也使一体化管理立见成效。
“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也是工作重点。县卫生局科学制定了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9个县直医疗卫生机构、1个民营医院、9个企事业单位医务室、30个个体诊所及门诊部;按照“一乡一院、一村一室”要求,科学设置15个乡镇卫生院、257个村卫生室。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再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一体化”,通过“县乡一体化联动、乡村一体化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上下联动、协调一致、整体推进。
“药品供应一体化”也在全县推开。在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县人民医院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对全部销售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一年让利患者400余万元。目前全县所有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施该项制度,成效明显。
“六个一体化”还包括“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居民健康卡”成为柳林医改一大亮点,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统筹试点的平台上,统一筹资水平,统一补偿办法,统一即时结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县域内就医“一卡通”,促进城乡医疗保障逐步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主要指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体化的开展,不仅为城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也为农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更是实现了县域内统一管理、县乡村互通互联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柳林县现在有300多名老乡医,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柳林卫生事业,但自己的养老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可喜的是,今年春节前县政府已经批准,给每位老乡医100元的养老补助,使得他们老有所养。”
当记者问及下一步设想,哲平局长侃侃而谈:“全面实施‘健康柳林’,努力实现‘十二五’末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
“我们目前正在着手建立标准化村卫生室,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我们的强项,今后还要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同时还会加大推进便民惠民措施,特别是开展远程会诊、与大医院合作建立绿色通道等。”
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社会资本;政策因素;中医医疗机构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09-03
在当代市场经济与现代医学共同发展和竞争的背景下,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虽然已取得较大成果,但同时也受到现行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及认识等多种因素影响。了解和发挥好有利因素,逐步解决存在的阻碍是促进社会办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对推进社会办中医政策研究课题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影响社会办中医的政策因素,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1 现行相关利好政策
从历史经验和中外办医比较研究可知,社会办医事业的兴衰变化主要受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新医改以来,我国社会办医和社会办中医遇到了最好历史机遇,国务院、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申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对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允许其转型举办为中医坐堂医诊所;国家中医药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课题(20154005)
通讯作者:庞震苗,E-mail:
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关于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规财发〔2011〕49号)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支持和引导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举办,积极推动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尤其中医诊所、中医门诊部的建设规范和连锁发展,以及探索执业中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54号)也明确提出放宽社会办医的门槛,鼓励社会办医,鼓励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等。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还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2015〕34号)对下一步如何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指出要把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作为发展的重点,着重建设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社会办中医法人和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现行有利政策,加快贯彻落实到位。
2 不合理规定
目前政策层面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在准入审批、政策设计及实施等方面制约着社会办中医的健康发展。
2.1 政策不协调
不同部门的政策不兼容,政策规定相互冲突或要求不一致。如民政部门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名称前冠以相应的行政区域名称,这与卫生行政部门的登记要求相冲突;又如,社会办中医用地申请过程中出现循环审批现象,即申请执业许可证时需先期获得用地批准,但申请卫生用地时却又需先期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申报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卫生部门要求该技术已开展一定例数,且有等级方面的要求,但有关部门却未对民办医疗机构进行评级,导致政策规定之间相互矛盾。
2.2 准入设置限制
区域卫生规划和选址距离规定的限定,阻碍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准入。如在区域卫生规划中,若该区域医疗机构已达到额定规划数量且无增加计划,则对新增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申请不予受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如《深圳市2010-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深卫人发〔2010〕75号)有“新增医疗机构与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直线距离不少于500米”规定,此种选址距离限定严重阻碍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准入。
实际上,该规定中“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定义,是指同类别中医医疗机构或西医医疗机构,还是指医院、门诊部、诊所、坐堂医药店这种类别的^分,皆未给出明确界定。
房屋产权及使用证明规定不适应城乡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定,医疗机构申办者需提交用房产权证明作为医疗机构申请设置必备材料之一,但许多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房屋为小产权房,无法提供房产证。
中医诊所连锁设置规定不完善。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定,中医内科诊所等中医二级科目诊所类别的申办人主体性质规定为个人,即医疗机构不能用公司法人名义,而只能以个人姓名申请设置名称,因此,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二级科目诊所无法实现连锁经营。
此外,还存在基层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的规定不切实际、申请人主体性质与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要求不利于中医发展、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要求不切合传统中医服务模式、所有权归属不清晰及投资融资受限等问题,阻碍着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2.3 审批手续繁琐
根据上海市的相关规定,设置医疗机构需提供9大类资料,包括新开设医疗机构所在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目前已有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情况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各类资信、工作证明,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地乡镇、村居委会和物业管理部门等多部门的审查意见。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犹如一道道门槛,难以逾越。
又如,以广州市某区为例,有关中医诊所的申请设置,首先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2个月,接着是消防部门审批2个多月,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审批3个多月,还有城管部门审批几周,再加上工商局、税务局的审批,办理完所有审批流程差不多需1年,其时间和租赁资金成本浪费惊人。
2.4 政策落实缺乏细则支撑
现行政策之间未形成有效配套的组合拳,缺乏操作细则,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落地难,导致一些基层单位推诿不作为。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但因政策间未保持稳定连贯,可能导致好的做法被迫停止。
如某城市在提升该地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曾规定: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中采用中医药服务项目进行治疗,将提高至少10%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相比于选择其他非中医药服务治疗方式),选择针灸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可达到90%的报销比例;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参保人员,采用中医药服务治疗的,可提高5%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
然而,2014年医疗保险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后,该地区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被整合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而这种新型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行方案并未明确提出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意见细则和内容,因此,该市被迫停止执行此前已成功在新农合中实施的中医药服务鼓励政策[1]。
2.5 中、西医医疗机构未区别设置
现行政策要求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设置时必须提交环境保护如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在消毒、医疗垃圾、隔离、无菌操作方面也有硬性要求,这显然没有考虑到中医诊所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求中医诊所须有独立中药饮片营业区,且面积不得少于50 m2,中药饮片数量不少于400种;独立诊室数量不超过2个,且建筑面积不少于10 m2等,这些要求脱离了市场经济在医成本上的考量。
此外,部分政策设计未考虑到历史遗留问题,给社会办中医的推进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和制约。如《执业医师法》颁布前未获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师承或确有专长的中医从业人员医师资格认证出现空白,如按照社会办医的规定,他们就无法获得申请资格。
3 对策
鼓励和促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必须解决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为克服目前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又管得过多”弊端,政府需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职责进行反思,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责任和权利边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切实管好必须管好的,放下由市场调节有效的所有事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明确政府职责,划清政府权力范围
就社会办中医而言,政府应将有限精力用于做好以下4件事:①只负责公立医院的设置;②通过财政专项补贴、医保支付等方式向一切可以为国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买单”;③负责审查发放执业医师执照;④监督所有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其他事项则交由市场调节和行业内部进行控制管理,如民营的医院、门诊和诊所一律实行备案制,政府可通过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以规范其运营活动,查处违法行医机构和行医行为。
3.2 简政放权,改革由市场调节和行业内部管控的审批流程
政府对社会办医学的许多业务性事项应该简政放权,如医疗设备的购置、临床科室的设置、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医院投资额及其比例,以及涉及医保报销项目之外的其他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等。政府管理上述业务事项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也无国际惯例可循,简政放权将有利于社会办中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加强各部委政策法规的协调性
社会办中医涉及卫生、税务、医保、工商、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建议设置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规则,协调解决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过程中出现的同一卫生医改政策,以及各地执行和监管部门解读不一、执行不协调的问题。
4 结语
我国在推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进程中,政策因素一直影响其健康发展,既有利好政策,也有许多不合理规定,制约了社会办中医的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5〕32号),其中明确指出,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这表明,相关制约因素已受到主管部门的关注,并已出台或正在制定相应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政策,这将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