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1
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徐熙和毕业于统计专业、从事财政管理工作多年、现在预算处工作的刘星,根据自己的体会做了如下介绍。
徐熙认为,此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财权事权下移,区县相应财权事权扩大;收入由原来的分级管理变成分税管理,彻底分税。以上两项工作与统计部门有直接的联系。他说,无论是财权事权下移还是实行彻底分税制,其实质就是要打破所属观念,强化区域整体发展。与此相适应,财政指标已经先行一步,税收统计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客观上要求统计部门的核算要配套,即推行区域统计。
推行区县在地统计,这项工作作为2000年全市统计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增在加紧准备。从统计管理范围看,统计部门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走向客观要求的区域化管理。但是,这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统计的要求还不仅仅在于实现区县在地统计。
刘星认为,今年出台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统计工作在诸多方面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行,客观上促使区县政府关注的焦点发生了变化,他要关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在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时,其考虑的出发点是将财政指标所提供的结果作为决策的方向,即关注的是:哪些增长点是税收的增长点,哪些产业既有发展前途又能增加收入,既能提高居民收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等。因此,作为为区县政府服务的统计部门,应具备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统计核算制度,所提供的指标、核算口径要配套。这是一个联带的影响和要求。另外,还要求区县在统计核算上的规范、统一及横向可比。目前的缺陷是:18个区县所能提供的指标,在口径、范围上均不统一,不可比。过去,区县资料对财政的影响不大,现在则不同了,不但有联系而且与财政关系重大。比如,市财政核定的转移支付的数额多少,主要依据来自于统计数据。转移支付手段将是市财政用以调节区域间财力分配、保证区域基本需求的手段。转移支付数额的测算方法,主要是依据诸多的统计指标,运用因素法、回归方程得出分配数额的多少。因此,要求分区域数据必须是可以比较的,提供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财政分配结果的正确与否。从这个角度看,要求区县统计核算要规范化,避免随意性;同时要求市一级统计部门加强对区县统计数据的考核规范,保证向社会、综合部门提供的数据是可用的,而不仅仅要求只是有数。
站在这样一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徐熙说得更直截了当。他说,将来财政再分钱,矛盾的焦点不在财政部门,而在于统计核算的数据质量,数字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财政分配的合理程度。同时,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发展决策问题上,决策的依据仍然还是统计数据。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2
一、体制运行基本情况
实行分税制度改革后,市级对区级财政制定的政策为:核定区级收支,暂借给区级一部分税源,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对市属于定补区(或上解区),暂借税源在以后的年度里按照比例市级要逐年收回。
二、体制运行中取得的成效
(一)分税制改革促进了各级政府理财观念的转变,形成了各级政府共同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老的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只关心本级财源企业的发展,在支持企业时要先看是不是本级企业。而新的财政体制下,市、区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利,树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财观念,全力为辖区内所有企业服务,在中小企业担保、小煤矿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的使用上,对任何类型的企业都能够支持,形成了市区利益共同体。
(二)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市区实行分税制后,极大的调动了区级政府征收的积极性,财政收入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近几年的一般预算收入对比可以看出,200*年一般预算收入只完成n万元,20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n万元,比200*年增长n万元,年均增长n%,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初步建立。
(三)财政实力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1、200*年一般预算支出只完成n万元,200*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n万元,比200*年增长n万元,年均增长n%。
2、财政对农业、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年均递增n%,200*年总计达到n万元,保证了教师工资的发放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3、重点支出得到保证。
(1)市区自实行分税制后,我区对城区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仅200*年,用于城区道路建设、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总额就达到3000万元。
(2)人员支出增加,在200*年调整津贴工作中,我区克服了财政供养人口多的实际困难,及时兑现了行政机关规范津贴的增资部分,金额达到n万元。
三、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分税制改革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仅仅是朝着理顺政府间财政体制关系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由于受制于上级政策的限制和自身财政困难的影响,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突出表现在:
(一)事权和财权划分不明确。
区级政府财权的确定必须以其事权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区政府的财权往往与其所承担的事权并不完全配套,影响了区级政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其次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各项事业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都经常发生调整变动,引起区级政府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与财权不配套。
(二)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不规范。
1、市区实行分税制后,市财政虽然暂借给区级政府一部分税源,但这些税源自200*年后,就每年都要由市财政按比例扣回,使区级财政收入每年都要短收一部分。
2、实行分税制后,市级财政与区级财政之间的收支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体制下,为了维持市本级财政的正常运转,市里将辖区内的n户纳税大企业的税源上划,作为市本级的固定税源,只留给区级政府一些纳税小企业及零星税种,导致区级财政没有足够的税源去征收。
3、纳税属地划分不清,使区级财政收入减少一部分。我区内的一些纳税重点企业,税务登记在××区,但由于其总公司在其他区县,税收征缴却不在××区,例如××厂的生产销售都在××区域内进行,但是其总部××公司设立在××区,其税收征缴由××区负责征收,使我区收入减少。
(三)转移支付补助过低。
1、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大且不稳定。由于我区收入总量小,区级每年新增的税收收入有限,用于弥补自身增支都非常困难,可用于补助乡镇的财力微乎其微,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只能依靠上级,但是转移支付中专项拨款比重偏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较小且数额不确定,影响了下级预算的统筹安排及重点工作的运转。
2、对农村转移支付补助低。近年来,区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市里对我区农村转移支付的补助基数,是在200*年的基础上确定的,市本级对区级的转移支付金额,已不能满足我区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取暖、五保户、独生子女费方面的补助金额低。
(四)产业结构单一。
我区财政收入和财力增长趋缓、财政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我区财政供养人口多,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财政缺乏非煤企业支柱财源,对煤炭、焦化、电力等企业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区的财政收入中有n%靠上述企业征收,而这些企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又比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小,如果煤炭市场疲软,会对我区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将使我区财政收入减收一半以上。
(五)刚性支出大。
我区财政供养人口多,人员支出大。200*年在调整津贴工作中,我们克服困难,及时兑现了津贴的增资部分,但是市本级对我区的补助金额仅为n万元,其余的要由区级承担。七煤集团在辖区内下放教师的接收,200*年“两高”工作的验收,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区财政出现缺口,具初步测算需要n万元。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完善财政体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体制杠杆作用,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区级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基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政权正常运转的保障水平,通过财政体制创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按照要求,我市分税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区级政府承担的事权结构不仅决定了它所需要的财政收入的数量,而且还决定着它所需要掌握的财政收入的具体形式。其原因在于,财政不但是政府筹集资金的工具,而且是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区级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能既需要相应的资金,又需要运用税收等财政收入形式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调控。所以,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在确定区级财政和管理体制,划分市区两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区级政府所承担的多少,而且要考虑其事权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调整市与区财政分配关系,在调动区级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积极性的同时,使区级政府有权支配其自身的财权和财力,保障其职能的顺利实现。
(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市区实行分税制后,区级政府的事务增多,财政支出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区与××区、××区相比,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区,工业基础薄弱,税源征收少,地区间财政收入不平衡,属于“吃饭”型财政,难以开展其他工作,近年,随着城市东延,省市对我区基础设施投入增大,致使区级相应匹配的资金也增加,使我区财力难以应对,需要在完善转移支付中加以解决,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逐级实行财政均等化分配,缩小与其他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额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使之真正成为调节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财源建设。
在市区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区级更要注意财源建设工作。一要坚持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克服把公共财政建设与支持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观念,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的方针,学会运用财税杠杆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在促进全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壮大财政实力。二是要不断巩固提高现有支柱财源,发掘和培植后续财源。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充分运用财政有限的资金,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三是要严格依法纳税,加强征管,堵塞跑、冒、滴、漏,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区级财政实力,推动财源建设。四是要牢固树立经济财政观,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从根本上解决税收增长的快与慢、多与少、供与求的问题,促进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对下一个体制改革的建议
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划分收支范围时,首先应根据区级政权的事权结构划定其财政支出范围,核定出这些支出项目所需的资金数额,然后再从财政收入中确定相应的项目及其数额,作为区级财政的收入范围。所以我们认为,在下一个体制中,应该做到以下
(一)按属地关系划分税源。
1、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既要保持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又要科学划定税源,在财力分配上既要保证区级自我发展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发展紧迫感,要保证区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能力,要将区域内的非国有企业,作为区级财政收入的固定税源,要在市级暂借税源到期后,归区级征收。
2、近年来,我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一些重点企业相继投产使用,按照市区分税制的文件精神,新上招商引资企业的税收全部归区级所有。但是,市里政策调整,将税收超过n万元的企业,收入重新核定,市本级与区级5:5分成,使我区税收减少很大一部分,所以我们希望,辖区内新上的招商引资企业的税收,无论金额多少,都要归区级所有。
(二)合理划定支出。
由于我区是农业大区,城市基础设施差,财政供养人口多,区级财政收入少。所以我们希望,市财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区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面临很大压力的基础上,给予区级政府财力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对我区四个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保证区乡两级政权的正常运转。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3
关键词:财政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各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财政体制,并且在全新的财政体制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优化。下文将首先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分别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之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以及日常的收入,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能随心所欲的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当前财务管理开展的情况,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财政体制改革内容,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下文将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依据以及保障,必须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用性,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都不够健全,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并不能满足新财务制度改革的要求,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所掌握的财务管理工作技能也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从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负责培训的员工数量越来越少,并且他们的职位是会受到领导意愿影响的。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个人素质不够,或者是个人意志力不够坚定,可能会出现各种违规操作的情况。所以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及人才聘用机制等,这些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缺少会计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如果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度比较弱,可能会衍伸出一系列的问题。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单位、来自社会的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构件监督管理评价机制,结合一些奖惩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监督管理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性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化依据。但是从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相差较大。新财务体制改革让各单位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能不断的细化,并且一些新技术也在不断融入到其中,影响了财政管理工作方式,并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手段。
(四)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思想都是比较落后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财政情况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来看,财政运作规则虽然在短期内部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依然要跟着时展的节奏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大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至今仍然不重视管理条例,并且也没有对新更新的各种条例加以重视,导致新条例无人学习、无人培训。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思想理念难以更新,进而产生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
(五)财务不公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并不能面向全社会公开,甚至于部分监督部门都没有提供真实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会导致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财政体制必须要满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单位就必须要提供出可以满足民众要求的各种材料。行政事业单位要尽量将财务面向社会。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财务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力度比较弱,对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强度不足,经常出现专项资金支出、专项资金使用随意等问题,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最终影响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各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做到财务公开,向公众展示出其内部资金的流动走向,就可以很好的避开这些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方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想要构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的财务体制,就必须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先优化内部用人机制,并培养一些符合当前时展情况的人才。老会计也可以参与到培训中,不断优化老会计自身知识结构类型,争取将其职业道德和会计技能技术相互结合。
想要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还要综合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来提升监督力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工作机制,不断对监督行为进行完善。会计工作人员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严格的要求自身,不断的学习一些新的会计工作知识点,保证会计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构建适合单位内部使用的会计人员奖惩工作机制,可以让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惩罚等措施,对一些工作不积极或者个人能力不够突出的员工进行处理,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优化管理理念
优化管理理念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发展的关键部分,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管理理念,必然会导致体系结构实用性不足,所以只有在思想层面以及财务管理层面上彻底的改革,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观念层面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要打破传统管理工作理念,利用一些全新的技术以及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更高,而且信息化水平也比较好。利用新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还可以提升财务核算工作效率,打破传统会计工作核算方式,提升核算功能,最终实现预测一体化目标,让财务管理可以真正的做到系统化。
(三)优化检查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盖度关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所以要不断的优化其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提升检查力度,这些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要检查财务状况,首先要清晰的掌握各种财务票据制度,如果票据制度并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检查的头绪。票据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不断的完善票据年检测工作制度以及公开承诺工作制度,明确票据的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制度,强行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票据检查强度,让各种票据可以曝光在纳税人的面前,而且相关的部门在对其进行检查时也比较方便。不仅要完善票据制度,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对票据的金额水平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各种的问题,还可以控制票据,减少乱开票据几率,保证资金为民所用。全面提升检查力度,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新财政体制下更好更快的实现财务管理改革,并且还能保证单位的各种款项落到实处,进而保证专款可以专用。
(四)财务预算
传统财务预算管理,比较关注管理环节,对预算环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但是预算对财务管理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预算的方式来提升其准确性。根据预算金额来申请各种项目活动款项,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做到专款专用,还能够掌握企业项目资金的实际走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钱款流动性以及财务资金运行有效性。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财政预算,所以要构建符合当前时展的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并更新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全面提升检查力度,关注财务预算。
参考文献:
[1]吴松子.试析改革新财政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业,2013,09:231-232
[2]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176-177
[3]肖景毓.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168-169
[4]王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研究[J].商,2015,18:86
[5]徐丽峰.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65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4
Abstract: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ow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new financial system, can we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improve the funds management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mad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the new financial system.
关键词: 新财政体制;财务管理;改革
Key words: new finance system;financial management;reform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76-02
————————————
作者简介:常本晰(1978-),男,湖南长沙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与审计。
0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只能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当中,为了使我国整体的财政体制进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国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渐的推行开来。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变革,事业单位的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财政体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做好新财政体制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当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基础,保证了单位的自身财政水平。在现阶段不断发展的财政体制下,财务管理工作凸显了一些滞后性,难以适应新型财政体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新财政体制的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与新体制相适应,保证自身工作的先进性,是保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础。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当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事业单位的自身资金的来源很多,来源方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资金来源的途径有补助、上缴等,事业单位的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由于资金来源较多,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来源性质进行具体化的管理。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和公益性,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很多领域,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多保障,也是为人民提供服务的主体。行政单位的任务是保证我国社会的效益,保证人民大众的自身利益,行政单位的主体性质具备一定的公益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对自身的单位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对于使用资金进行配置,加强自身的经济审核和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支出,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财务管理工作要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金的流失和闲置。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良好的运行和发展。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2.1 财务预算工作不足 在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工作水平,资金利用效率不足。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缺乏明确的开支界定,对于开支的预算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进行预算批复时,缺乏一定的透明性,预算工作较为仓促,整体预算工作不能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个科学严谨的基础,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在目前的财务管理体系当中,由于行政收费的上缴,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当中不能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执行,不能对补助进行良好的管理,在进行工作中缺乏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致使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资金的流向不明确,资金管理不到位。
2.3 预算执行不到位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日常管理上的执行力度不到位,在执行工作上过于随意,缺乏良好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在目前财务管理当中,审批工作不严格,对于开支的管理上过于随意。在日常资金的使用上,不能进行严格的审查,造成预算的乱挪乱用,专款难以实现专用,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严谨性,不能良好的对预算进行执行。
2.4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足,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态度。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中,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认识,部门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部分管理领导缺乏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不能依靠财务管理工作来进行决策辅助。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关注对资金的简单管理,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意义。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对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结合自身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要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在进行预算指定时,要做好各部门直接的沟通协调工作,保证预算全面准确。在预算管理上,要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开支做好预算,按照相关的规范规定进行预算编制。
3.2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 在新的财政体制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在目前的新财政体制的环境下,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从管理角度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3.3 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执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约束,科学完善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和实施的基础,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体制调整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建立,保证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3.4 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管理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较快,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不断增长,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和配置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进行规范的管理工作,才能避免资产的浪费,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监理合理的采购制度,在日常的采购过程当中做好严格的约束和管理,保证采购工作在严格的规定监督下进行。在内部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采购工作做好详细的审核和预算管理。
4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的财政体制发展了很大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与财政体制相适应,不断的保证自身工作的先进性,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我国现阶段财政体制的形势变化较大,导致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行适应,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当中,事业单位需要积极的做好自身调整工作,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的有效管理及回收[J].财会研究,2008(18).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5
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财政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级财政主体即政府之间的财权和财力的制度规定。[1]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财政管理体制主要涉及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的划分以及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暴露的弊端也就会在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寻找其解决办法的主要突破口所在。
一、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明确
一是政府间事权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以及同级政府之间都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确定各自的事权,并且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往往是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笼统而又模糊的划分,这种事权划分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当地的实际需要;二是上级政府事权不断下放。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下级政府自主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上级政府也不断下放事权,这种事权的下放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科学依据,往往造成下级政府事权过度化甚至混乱,出现了“越位”和“缺位”现象;三是政府间事权出现了不合理的交叉现象。在政府支出中,除了部分支出责任相对明确外,如对外援助和城市维护建设,其余支出责任大都由两级或以上的政府共同行使,由此造成事权交叉和支出责任不明确。
2.各级政府间财权划分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并没有充分实现政府间财权划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收入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在“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的分配状况下,地方政府为解决资金问题,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对下级政府进行“收刮”,对上进行截留来保证其财力,形成“漏斗效应”; 二是体制变动随意性大。由于缺乏固定的、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财政体制,使得上级政府利用其地位优势并根据自身需要随意调整财政收入体制,导致下级政府财力不稳定; 三是地方税税制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和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税种,有的税种被肢解,致使出现县乡无税可分的现象。[2]同时,由于地方税规模小、零星分散、弹性差、成本高,不能有效的发挥财政收入功能。
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调节地区差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功能,这项功能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的。这实质上是对地区经济差别的横向调节以缩小地区的横向财力差距,但在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实际运行中,转移支付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转移支付的规模过小且力度不够。这致使中西部地区财政的综合调节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二是转移支付的随意性强。很多财政项目的申报过程不严格且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致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三是转移支付难以足额。转移支付资金在转移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往往被部分上级政府截留甚至挪用,造成转移支付的不足额,从而影响所需资金的地方的发展。[3]四是转移支付分配比例有失均衡。现行转移支付给东、中、西部的比例看似合理,实际由于各区域的经济基础不同,这种转移支付并未很好地发挥其横向调节作用。
二、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1.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
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进行合理配置。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国防、对外事物和一些全局性的事务;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一些中观调控、保证省域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中央与县市体制的有效衔接;县市政府主要承担一些事关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涉农与城市化等事务。[4]
2.健全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始终围绕着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有机结合的目标展开,使其财权与事权相匹配。通过法律方式,合理确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在省级政府与其辖下的各级政府间建立稳定明确的分税体制是当前我国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5]同时,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各级政府都应该根据事权核定所需财力,若本身财力不足,则由上级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
3.健全地方税体系
健全地方税体系的关键是保证地方有较为充足的主体税种,并对各级政府的税种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且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对地方税的管理权限,使其拥有更多的税收收入自。在税种划分时,应保证地方税体系趋于健全的同时,也要为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预留空间。同时,还应对当前我国的国、地税两家分立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在全国设一套税务机构,根据税种征税,而后按分税制相关规定,在三级财政之间划分收入。
4.简化财政管理层级
一方面,大力推行财政“省管县”改革。由省级政府直接管理地方与县(市)财政,取消地方管理县(市)财政的职能,省级政府直接与地市和县(市)政府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及收入范围,并由省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直接进行转移支付;另一方面,继续深化财政“县管乡”改革。在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模式,以降低乡镇财政的随意性和缩小收支的缺口。具体来讲,就是实行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变、资金所有权及使用权及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基础上,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一些特困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为。
5.完善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在调节我国地区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应尽快扩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加大其力度,在条件成熟时,将现有的税收返还、体制上解补助、工资性转移支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纳入其中,使其成为均衡区域财力分配、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转移支付形式。[6]同时,还应使转移支付法定化、透明化,并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建立起规范的和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1][5]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凌,汪孟丽,谢苹.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学,2011(20).
[3]吴丽.当前财政管理体制下的弊端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2010(02).
[4]崔军.三级财政框架下我国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本构想[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6).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文6
(一)目标取向
建立一套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管理科学、体系完整,市区(县)联动一体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1、纵向实现市区两级政府采购管理资源的整合与联动一体。2、横向理顺监管政府采购的财政部门与工程、医药采购等主管部门间的管理职能关系,合理界定集中采购机构职能与部门集中采购职能,有效整合采购管理资源和招标投标管理资源,将工程和医药采购完全纳入政府采购统一管理体系。3、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领域,将服务性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创新服务采购制度和模式。
(二)基本构想
1、建设统领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委员会领导管理体制。
按照进一步深化上海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和内容要求,实现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承担全市政府采购的权威领导、统筹协调和重大决策等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采购委员会职能内涵的建设是构建采购内容全覆盖、市区(县)政府采购联动一体管理体制的重要方面。一是调整、统一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领导职能内容。即对分散管理的工程项目、医药采购等领导职能进行横向归并,将上海市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协调委员会等相关职能归并到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的统一领导职能中。二是纵向整合、统一市区政府采购领导职能,上海政府采购委员会是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领导机构。三是根据上海政府采购委员会的内涵职能要求,进一步充实调整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的成员构成,由市区(县)各有关方面的人员共同组成。
2、将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职能统一整合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能中,将政府采购的行政监管职能统一归并到市、区(县)政府财政部门。
政府采购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由于工程项目和医药采购的专业性强和资金量大,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颁布实施,所以,一直以来招标投标采购监督管理职能由市(区)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承担。因此,将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管理职能统一整合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能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13条的有关规定,改革现行上海政府采购行政监管职责不统一的现状,实现政府采购行政监管职能的完整和统一,即将建设部门和医药部门等承担的政府采购行政主管监督职能依法划归财政主管部门,市、区(县)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建设、医药及其它行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相应的业务和预算执行等监督管理职责。
3、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覆盖全市的通用类产品和工程、医药专业采购市场的统一运行组织管理体系,区县不设置政府集中采购机构。
根据上海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和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及功能内涵的要求,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覆盖全市的通用类产品和工程、医药专业采购市场统一运行组织管理体系。即设立直属于市政府的上海市政府采购事业局(事业法人),负责建设和管理(现由市财政局承担)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平台;承担市级(但不限于市级采购)集中采购业务及全市通用类产品电子集市采购和工程、医药等专业采购事务;指导分散采购和自行采购业务工作等;指导社会中介机构规范运行等。
拟构建的上海市政府采购事业局是直属市政府的一级财政预算管理单位,市财政主管部门对其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和预算管理职能,政府其它部门行使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其进行预算审查监督。根据职能定位要求,上海市政府采购事业局的机构设置主要包括:承担市本级(但不限于)的集中采购机构;专事市、区(县)工程项目采购的专业机构;市、区(县)医药采购的专业机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平台运行管理机构;社会机构业务指导和管理机构;分散采购、自行采购等规范管理机构等。
根据改革的目标取向,区县的工程项目和医药等通过市(区)专业采购机构进行集中采购,通用类产品通过电子集市实现协议采购,其它需要委托机构采购的物品则通过社会机构或市集中采购中心也可以完成且逻辑上更加经济可行,同时,区县集中采购规模较小,集中采购机构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一些技术复杂、专业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往都是通过转委托的方式组织采购,采购成本高。因此,区、县不必再设置各自的集中采购机构,应充分依托全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平台的电子集市和信息管理资源、市级政府采购中心,社会采购中介机构等进行分散管理的市场化采购。鉴于目前大部分区县建有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且社会采购中介市场还不发达,有必要进行市、区(县)集中采购机构资源整合的改革或对一些区县政府采购集中采购机构进行市场化的转制改革。改革后的区域性集中采购机构或社会机构的分布应基本覆盖各区县,如浦东、崇明区域、8个中心城区、南(奉贤、青浦、松江、金山)、北(宝山、普陀、嘉定)郊区等集中采购业务的市集中采购机构分中心或社会机构。
4、构建科学完整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