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1

【关键词】思想教育有效性;小学生;方法

引言

思想教育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思想教育一直是学校与生活中的教育重点内容之一,从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开始,思想教育就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在小学,思想教育是一门将当代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政治方面的教育放在主要的教育渠道中的必学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不仅对小学生思想方面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当代小学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途径进行探讨,现陈述如下。

1 不断强调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教育对于小学生思维方式、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不断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认清其重要性,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的效果。要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小事做起,可在学校的公共设施如厕所、绿化草坪等地张贴或树立口号牌,时刻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进一步体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2 不断更新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思想教育具有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以及教育难度大等特点,在小学,思想教育是小学生行为准则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采取新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有力途径之一。

2.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想教育:从思想教育的源头上来看,小学的思想教育课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忆其中的理论性知识,而是让学生从内在形成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品德与才学兼备的优秀人才。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理解程度。案例教学将理论性的知识实践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的将社会当中或者实践当中的较有典型性的、较有系统性的案例提供给学生,把具有很高理解度的问题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解释和说明,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分析的方向和研究讨论的方向,进而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的方法,加大了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度[1]。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可通过相关案例,如雷锋好人好事的举例,加强对道德典范的形象塑造,加深小学生的理解。

第二,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不仅需要学生对相关原理以及理论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从心里树立起正确的理念,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理论性知识,更可以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时时刻刻内心运用着相关的思想方面能力以及意识,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然而,这需要学生从内在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积极的学习。案例教学围绕着学生所关注的多种问题,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面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出现厌烦的学习心态。

2.2 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在传统教育强势地位逐渐减弱之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引入到思想教育之中,形成网络思想教育的方式。学校也需要摆正对互联网的态度,了解网络,熟悉网络从而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可采用微博互动的方式主动走近学生。学校可在主要网站上开通微博,派专人进行管理,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将情况反映到学样的有关部门。这样一来,可及时地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2]。另外,开设社会主义精神宣传网站。学校应对网站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元化特点,使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知识的传输形式更加有感染力,同时网站也必须开设交流平台,方便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思想交流,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3 注重教育团队自身的素质培养

教育团队自身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思想教育的成效。因此,教育工作的展开对教育团队自身的要求也较高。学校应当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自身工作责任感和教育敏锐性以及判断能力的培养,不断充实其自身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教育素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分析,总结出相应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将课堂中的被动变为主动,厌学变为爱学,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品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小学管理 思想品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0-02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设

小学教育是我国学生教育阶段中最重要也是基础阶段,小学教育管理的好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作用。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出发,实现人文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一)人文化管理

人文化的管理,指的是按照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有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领导者特别是校长应重视人文化校园环境的建设,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辨别事情,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其次,在小学管理中应当创建良好的思想环境,把学校建设成学生的学习乐园。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说过:“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样地,环境也可以创造人”。例如,在学校的教学楼等公共地方展示学生的剪纸、雕刻、十字绣等作品,在学校里建设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等。人文化管理是一个由细节组成的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实现培育人、完善人的德育理念。

(二)民主化管理

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给学生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主要包括校风、班风、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是教育主导者的形象,还应将健康民主的气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同观点,让学生民主决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改革,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局、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由于接触社会较少,思想理念不健全,因此,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改进。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心中,学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教育往往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学生的主要锻炼机会自然而然就侧重于学校的教育了。但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按教育大纲要求,照本宣科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多地重视死板枯燥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传授。现阶段,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和发展要求,一般选择的教材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无法做到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到的也只是表面的知识,并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教材的过度死板和教学手段的陈旧,使得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中。

(三)缺乏实际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所含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大多数都是需要实际教学。学生在学习时,通常只能根据课本上有限的案例进行联想,而有的案例已经使用很久了,却对社会生活的最新动态案例不能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对最新生活案例的引入,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创新。

三、对策分析

针对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改变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

(二)挖掘更多丰富的教材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更多的符合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多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规定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三)开展课堂互动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播放与思想品德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吸引学生的观赏兴趣。教学大纲中有许多典型的教材案例,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动画,播放给同学们观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管理中应当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学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卞兆娣.试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24:29.

[2]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3]刘沁.试论素质教育思想及小学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08:369.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学素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引导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探究性学习的生活性

科学探究最终还要回归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以生活性为探究学习的基础,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内容的生活性主要表现为是否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是否有参与的兴趣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安排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在四年级科学教材安排中,提出了“养殖活动”。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养蚕,了解小动物的生命周期规律。由于蚕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而在其生长过程中极富变化,具有典型性。在整个单元设置中,围绕蚕的生长状况来开展,学生观察蚕的一生,并总结规律。但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例如有些学生和老师都没有见过蚕,那么就可以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如养菜青虫、小蝌蚪等类似的动物,既可完成教学目标,又可实现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二、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基于小学生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不足等实际情况,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大多建立在先前已经具备的基础上。因此,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对原有水平的积累与沉淀。案例教学法,可让学生对知识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在小学科学课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来自学生的生活、可以来自新闻等等,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认知,逐渐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并自行开展类似的课题研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个别事物的归纳总结,例如教材中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寻找各类事物的特征,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鸟》等,如果教师对每节课都精讲精练,必然造成无用的重复,学生则缺乏新鲜感,无法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内在潜能的开发,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试想,如果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那么能力怎么会有所提高?更无法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针对类似的课程内容,教师应归纳、总结,提出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了独特见解,提高概括能力,这样他们可以应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事物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教学质量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课堂学习氛围的基础,例如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信心,将投入更多精力到探究性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易于接受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与判断,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但是有些学生感觉到有难度,不愿意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只想着教师直接提供答案,这显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只有学生做到“实践出真知”,才更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这样,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但学生仍意犹未尽,对下一节课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注重课外延展教学

由于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将课堂活动横向、纵向扩展,积极开展各项课外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活动,将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地球上的水》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同学一起探讨身边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例如学校卫生间的水龙头没有关严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否利用一些小材料发明节水装置,这样可以实现水龙头的自动关闭。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提高了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决心在课后一定完成实物发明。这样,儿童无穷的潜力逐渐被挖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发明家。

五、开展多元化评价

探究性学习开展的效果如何,应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手段来实现。鉴于小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期待得到表扬与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评价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持续兴趣的培养。在小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情况、个人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积极性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客观评价,或者让小组内的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自己,可做到取长补短,并提高对小学科学的兴趣,实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小学科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宗宝.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整合初探[J].魅力中国,2011.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反例;数学课堂;思维启发

如果要证明一个给定的命题为假命题,一般可举出一个例子,使其有该命题的条件,但无该命题的结论,这个例子就是反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一般很难对事物基本属性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数学课堂上列举出的反例一般是变换事物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和数学结论本质不同或相反的例子,使他们能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反例的积极作用

反例作为暴露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典型问题的直观案例,具有知识掌握准确性检验和能力检测的直接作用。

1.错误认知矫正作用

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反例最主要表现为他们知识准确性低、知识混淆等现象。在实际的新知识学习和训练中,他们往往以定理、公式等张冠李戴,或因为没有掌握该知识不知如何切入为主。但在教学中,无论小学生或家长都只注重反例导致的小学生练习或检测的对错及其分数,却不去深入思考其深层次的成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能起到对错误认知的矫正作用,且能深刻地引发小学生的注意。

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过生日”内容时,小学生在大小事物存在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贪心”,过多地关注大而不去注意数量的问题,由此致使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呈现出知识学习与生活运用相反的教学结果。如在大西瓜少和小西瓜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中依然会持着贪大的习惯思维,对多少的概念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忽略。因此,要多运用较为典型的多少概念错误的案例引导小学生展开思考,为他们树立数的概念和培养运用数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下一节课的导入时机,直接开展用手指数量比大小的随机游戏活动,在兴趣中引发思考并矫正数量知识。

2.常见问题警示作用

小学生知识和阅历少是产生一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小学生因为缺乏联系实际的能力,往往把数学知识学习桎梏于教材范围之内,难以真正地理解相关知识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问题有:知识理解一知半解、知识掌握孤立、公式运用错误与简单的计算性错误等,教师按照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既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去深刻认知其存在下午的危害性,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教育和警示其他学生。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时,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乘法口诀的运用错误,以及列竖式的正确计算方法等。小学生在实际的知识学习和训练,最多的就是推算除数的选择错误,他们往往是不加思考的随意运用导致计算失准的结果等。教师要运用课堂教学的契机,对这些非常简单却常见错误集中地展示出来,一方面培养小学生学习的细心,另一方面让他们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严重性,例如计算结果的错误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反例的运用方法

科学地运用典型的反例,是对教师教学事半功倍、对学生学习举一反三的重要路径。

1.对比性运用

为了突出反例运用的效果,教师注意在常见反例、非常见反例与学生正确率较高的知识点和题目类型之间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反例对思维的启发、知识的矫正与巩固的作用。教学实践中,一般有两种对比:一是,新旧知识的反例对比运用。针对以往学过的关联性或同一个单元知识的反例,与新课教学中出现的类似反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为他们的改进和成长培养学习方法。二是,生活性现象的数学反例对比运用。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的文化水平与其他的不同经历等,同一节课学习的知识也会以不同的生活现象体验。如在教学“一吨有多重”时,小学生难以对相对抽象的重量单位理解,他们很难把生活的实物与“吨”联系起来。因此,让学生通过家庭实物的对比,去获得相对直观地反例启发,例如家有小汽车的学生可以从汽车重量切入,其他的学生可以从家庭大型家具等切入。三是,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一般情况下,适时地将反例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去,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思考数学问题,使他们对数学的严密性有深刻的认知和体会,并在不断反驳和肯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教师先给出3、5、9、12、13五个数,让学生找出除了1和其本身之外能被自己整除的数,这时学生就会发现3、5、13三个数字找不到其他的约数。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就能够总结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质数与合数。

2.拓展性\用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校园里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由枯燥到生动的转变,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知识,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不断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对于多媒体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取代教师教学;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使教学课件华而不实;照抄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课件,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等,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思想品德课,就成为了每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新型课程引入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小学思想品德课要想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课程引入的形式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新颖独特的课程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度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节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长驱直入式”的引入方式,而是在课前让小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家乡的山和水的资料或者图片等,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小学生展示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图片,以激发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好品质。在小学生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我启发他们谈谈最喜欢家乡的什么,让小学生扮成导游,给其他学生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引入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由于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很多小学生都热衷于玩手机游戏或者电脑游戏,使学习和身心受到影响。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让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比如在讲《呵护我们的身体》时,为了让小学生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我在课堂上通过给小学生播放一个小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成为自闭症儿童和一个小学生因为长时间玩手机造成视力极度下降的典型案例,让小学生都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然后,我让小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合理利用网络,防止网络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这时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顿时班级的学习氛围高涨。

三、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领路人,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参与到小学生的学习中,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的儿童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因此,教师要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小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增长生活经验,提高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钱该怎样花》时,大屏幕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问小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有钱,你们会利用这些钱买什么?还是做什么?”有的学生说买衣服,有的学生说买汽车,有的学生说买玩具,等等。对于小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启发小学生合理利用每一分钱。然后,教师要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大屏幕上出现一个大超市的画面,渲染了一个购物的场景,由教师扮演超市收银员,小学生扮演消费者,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四、积极进行课堂拓展训练,拓宽小学生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进行课堂拓展训练,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全面发展。小学思想品德进行课堂拓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能够从实际出发,把握学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就可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学习《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给小学生展示古代的烽火台,让小学生思考古代除了烽火台还有哪些通信工具。这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吸引起来,有学生说靠鸽子,有学生说靠骑马,有学生说靠船。然后,我让小学生分组讨论,现在社会的通讯工具都有哪些。有学生说电话,有学生说飞机,有学生说网络。接下来,我给小学生播放了我国航天技术中实现的天地对话的视频,使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激发小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典型的育人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确保小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和高尚的品德。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的溺爱,因此容易出现自私、孤僻、自闭、懦弱、依赖等行为。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开设心理健康辅导环节,帮助小学生改掉错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教会小学生明理,引导小学生正确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美丑和善恶,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我在工作中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还会组织心理健康辩论赛,选择小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辩题,让小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进行辩论。最后,我进行总结,确保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杨才国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身心健康;一年级入学新生;美术游戏

一、选择美术游戏进行心理辅导的原因: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1]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育部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

二、选择美术游戏进行心理辅导意义

1、小学生的内在需求

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具体可以概括为:入学适应问题、学习疲劳问题、厌学与逃学问题、问题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步伐,因此对于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2、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和多样化的社会,社会给予人们更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只要善于选择,勇于开拓、进取,每个人都可以有成功的机会。心理辅导就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3、心理素质要求的需要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显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既是小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要求的需要。

4、心理辅导与德育的重要联系

心理辅导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分,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品德素质在个体素质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个体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品德素质的发展基础。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个人主观条件。[3]

三、小学生美术游戏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主要资料

1、案例身份: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学生。

2、案例起因: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很多学生之间并不认识,个别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甚至不能顺利地通过交流、游戏和其他小同学交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怯懦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逆反心理、倔强心理、嫉妒心理、势利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爱好、特长也不清楚,学生和教师之间都需要彼此了解和认识。而一个新班级的形成,急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共同荣誉感。

现在小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是格外珍惜,在家个个被奉为小皇帝、小太阳,深受家人的关爱。这种没有原则的“爱”慢慢使他们许多不良的个性和生活习惯得到滋长,甚至蔓延到校园。在校具体有以下几种不良表现:

①贪图享乐安逸,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情感脆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热爱劳动,有点苦,就逃避寻求庇护。

②事事心存依赖,不能独立做事,不能自理自立,凡事都需要在别人的指导下去做。由于对孩子过分保护,家人在家的大包大揽,使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锻炼机会,造成学生在学校里不能自理,做事拿不定主意,不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③不会交往。由于长时间与长辈在一起,甚少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与体验,使他们在校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缺乏相互关心爱护,不会理解和同情别人。当需要与人合作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无法发挥团队精神。

④意志薄弱,独断专行。娇气使他们不能吃苦,意志薄弱,怕艰苦的环境,经不起风浪;任性又使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⑤缺乏责任感。不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承担责任,喜欢推脱责任,让别人做自己的替罪羊,不能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开脱的借口,指责他人,推卸给他人,不能正视自己的错。

3、个案调查:小女生“蒙蒙”被妈妈打扮的十分可爱,十几个小辫子被一个压着一个地梳成两个小“羊角”,比动画片里的美羊羊好看多了,可这个小“美羊羊”每天对上学感到恐惧,有时候宁可被爸爸打也坚持一定要回家。

(二)分析与诊断

1、个人因素:“蒙蒙”从小娇生惯养,倍受父母宠爱,习惯了大人都要听她的话。而且,“蒙蒙”一直在老家上幼儿园,父母为了让她接受较好教育特意安排他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在新的班级里没有一个认识的小朋友,让“蒙蒙”非常不适应。

2、家庭因素:在家里父母习惯溺爱“蒙蒙”,但当“蒙蒙”来到学校不愿上学时,母亲就会纵容,而父亲会打骂。父母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3、学校因素:在第一次学生被家长接走时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纵容了这种行为。因为已经有了先例,对“蒙蒙”的行为规范和教育很难见效,难以改变其脾性。

(三)游戏策略:

1、活动理念: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们对集体的归属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以提高同学们活动的参与性。结合低年龄段小学生特点,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我是班级一员,我以班级为荣。

2、活动目标: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进行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通过使用自己喜欢的媒材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艺术游戏过程中,同学、师生通过介绍我自己、找朋友等形式认识交流、增进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力、动手操作力、语言表达能力。

3、活动准备:教师用具:明信片、树干。

学生用具:彩纸、胶棒、彩笔。

4、活动过程:

制作准备:欣赏名片,了解名片制作方法;教师示范树叶名片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树叶小名片。名片上写有自己的姓名、性别、爱好。教师提示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甚至可以绘图。

游戏准备:制定游戏规则。

找朋友游戏:播放音乐《找朋友》,学生按座位次序传递自己的名片。音乐停后找到名片主人,进行“敬个礼”“握握手”成为好朋友的仪式。通过名片了解好朋友的姓名、性别、爱好。

小树叶抱妈妈游戏: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每一位小同学都是班级――这个“大树妈妈”的好孩子――“小树叶”,不管那一片树叶掉了、丢了,大树妈妈都会心疼、流泪。请小同学们把自己的树叶名片紧紧地贴在班级的大树干上。

(四)辅导效果

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在游戏的过程中,“蒙蒙”认识了新朋友,找到了和自己一样喜欢看《喜羊羊》的好伙伴。纠正人际交往中的怯懦心理、自卑心理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

端正交往态度,学会正确交往。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当众表扬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

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友爱、创新的班集体,让全班学生人人心理健康。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从总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解决个例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最后再解决小学生普遍具有的典型问题。在辅导过程中,我了解到,要让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既离不开学校的帮助,又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进步。所以小学生心理辅导一定需要教师、家长的呵护与关爱,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变化,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