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评价结果 结果应用

一、引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对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的评价,包括财政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绩效评价工作最终输出的绩效信息又被称为绩效评价结果。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促使支出单位更高效的使用财政资金才是评价的根本目的,因此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然延伸和目的所在。世界各国在财政支出中的广泛应用绩效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来看,长期形成的“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问效”的思想尚未改变,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还未达到奖罚分明,问责到位,并真正影响预算资源配置的目的。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有助于为部门和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高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国际经验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以寻求解决政府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各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绩效预算和绩效管理制度,并在绩效评价结果利用与管理方面积累一定的成功经验。

(一)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相联系,充分发挥绩效预算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在国外,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制定和修改已经成为政府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例如,在新西兰,审计署的评价结果直接反馈到国会,供其在审核下一年预算拨款时参考。在加拿大,财政部门利用支出和结果信息进行竞争性预算资源分配。具体做法是,绩效评分处于最低5%以内的项目将面临资金压缩或取消的危险。内阁有权决定将处在“危险”中的资金重新分配给其他项目或部门,或开展新的项目。在韩国,被认定为“无效”项目的次年预算拨款将最少削减10%。

(二)对财政支出绩效结果问责,改进部门和项目管理

绩效预算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绩效责任都非常明确。一方面通过签订绩效协议来规范部门产出和效果目标,以明确绩效目标而不是详细的过程控制为导向,赋予管理者更多“责任制”下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依托绩效目标建立起合理的因果链,通过评价信息搜集、绩效结果的科学评定,并据此实行奖惩,促使其改进管理。新西兰是开展绩效问责典型国家之一。在新西兰,政府通过签订一系列绩效协议构建公共服务责任体系。中央各部门均设立一名首席执行官,通过绩效协议和事后绩效评价的方式向部长负责,部长再向国会负责。在这一“公司化”管理模式下,部长负责“结果”,而部门执行官负责“产出”。部长通过与执行官签订个人绩效合同,将其收入、任期与核心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以确保对管理者的问责。

(三)将评价结果用于组织优化

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都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推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实现组织优化的重要依据。如美国政府上级部门可依据绩效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对该部门放松控制,下放权利。这样的做法是在重新审视绩效评价中凸显问题的基础上,据此简化冗余的政府机构及部门人员,限制并削弱官僚机构的权力,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向改变只对规则负责的旧体制,建立对产出和结果负责的责任制,优化组织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迈进。

(四)评价和修改政府制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政策

通过经绩效评价结果与本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发现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中的薄弱环节以及与原先制定政策的执行效果的差距,从而督促政府不断改进相关政策或者加强有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实现本地区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性差,透明度低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往往只作为内部材料向上反馈,由上级部门及部门领导保管,即使本部门一般成员也难以知道评价结果的具体内容,公众及其代表就更难以知悉了。这实际上没有真正弄清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不仅违反了公众的知情权的要求,而且极大影响了评价结果在优化预算,对政府问责及改进政府内部管理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另外,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结果所公开的内容极其有限,除了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对“公众评议政府”的结果有披露外,对于财政支出成本和效率信息,不同年度和地区的可比绩效信息几乎从未公开过。即便是一些公开的评价结果,也多是简单的技校排名。财政支出评价对一般公众而言仍然是一个“黑箱”。

(二)评价结果应用意识淡薄,运用形式单一、力度不足

在我国,业务部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将绩效评价当作一项任务,评完了事。财政支出评价结果的应用目前主要局限于对官员进行奖惩,至于其他用途基本上都未涉及,尤其是没能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预算为例,由于我长期以来国实施的是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模式,绩效评价结果并未与公共部门预算支出挂钩,这使得通过提高绩效节省预算支出的部门并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奖励,反而导致其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受到消减,这无疑大大影响了政府部门提高绩效的动力。即便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官员进行奖惩,期执行范围和力度也相当欠缺。除少数地区,如南京,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将绩效评价街果与官员的职位升降联系起来,采用通报表扬和批评的奖惩方式更是较少。

(三)评价结果的质量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绩效结果的充分应用是以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的。对于评价部门和支出部门而言,只有所生产的评价结果是对绩效的真实反映,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才有价值。从实践看,由于产出与效果难以量化、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数据采集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和对管理方面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使绩效评价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弹性。另外,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缺乏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发能力,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以项目单位“自评价”为主的做法,而且在指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以个别部门和资金使用者的意见为主,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四)结果应用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规范,结果应用的机制也不健全。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较多是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缺乏信息公开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等,尚未真正与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更说不上把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联系起来。因此,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建立评价结果应用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

四、有效利用财政支出评价结果的政策建议

在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再针对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具体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街果的应用。

(一)明确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范围,并进行反馈

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是实现财政资金公众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及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政府部门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国家审计机构绩效审计结果,应当在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必须在不违反保密法的前提下,尽量性社会公众和立法机关及时、充分、准确的公布。政府及其部门应定期将自评价结果提交给人大,并采取适当的形式向公众免费公开。通过上述措施逐步推进绩效评价信息披露制度,并接受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反馈,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制约。这不仅能有效引导评价结果的应用,还能促进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及有效率的完成部门的责任又能增强政府行为的自主性和规范性,积极对最终结果负责。

(二)在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基础上,加强行政问责

要增强预算单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观念意识,必须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工作,并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问责。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府系统内部薪酬奖励、职位调整或项目安排顺序的重要参考因素。奖优惩劣,并切实保证各项奖励措施切实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支出部门应用评价结果、提高项目绩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树立典范,激励和促进各部门形成绩效的持续动力。

(三)提高评价能力,保证评价结果的质量

进一步采集、编制能有效、全面体现项目特性的专业指标以及测量项目基本绩效情况的共性指标,完善指标库,提高指标的效率和操作性。进一步推进绩效目标申报制度,明确项目的语气绩效目标,整合组织战略计划与绩效目标,有助于部门的工作计划更加结果到兴,同时还能为设置评价指标和完善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有助于对于其绩效目标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逐步建立一套系统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逐步提高评价结果的质量。

(四)通过规范途径将评价结果向人大报告

作为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机关,人大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对一些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可邀请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全程参与;每个项目评价之后,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规范途径和程序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与指导。这样不仅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也加大了人大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实效,通过深化对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情况的监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6,8.

[2]候孝国,李云庆.事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J].中国财政,2003,10.

[3]陆庆平.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J].财政研究,2003,4.

[4]任晓辉.预算绩效信息使用的经验借鉴与模式选择[J].财政监督,2014,11.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绩效评价;经济增加值评价法;平衡计分卡;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81-02

一、研究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此课题目的是从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发研究现状入手,分析研究国内外现有绩效评价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影响公司绩效评价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运用平衡记分卡和经济增加值法,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丰富和完善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问题研究,为中国相关机构建立完整绩效评价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使管理者科学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平衡利润成长和成本控制之间矛盾,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企业自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研究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多方经济行为主体全面掌握有关经济信息,树立正确市场观,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建立有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对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2002年瑞典经济学家FredrikWeissenrieder提出了评价主要方法CVA和EVA法规,现金增加值CVA将NPV计算周期化,EVA对会计体系调整达164页,CVA调整只2~8项更适法规合VBM过程要求法规信息质量。

2004年经济学家J.H.Ahna,S.G.Chang提出了新绩效评价方法KP,将产品(product)和过程(process)作为中介测度知识(knowledge)对企业绩效(performance)贡献。

吕婧于2010年发表《和谐发展视角下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探究》一文中认为企业和谐发展规范改革是社会发展重要组成元素,而企业绩效评价活动规范改革是企业管理活动一项重要内容。

刘熠在2012年发表“论‘两型社会’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一文中说明了“两型社会”规范改革“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具体内容梵蒂冈如下:(1)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目标;(2)应实现绩效评价主体多元化和绩效评价客体多样化;(3)应充实企业绩效评价相关内容;(4)应选择合适绩效评价标准;(5)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绩效评价方法。

三、绩效评价方法

(1)平衡计分卡评价法:为了保证同类指标间有较高独立性,减少同类指标重复计分,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建议采用数据分析方法,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对企业集团财务指标体系中同类指标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从而发现相关性高同类指标,再通过比较分析将其剔出。由于证监会要求所有企业集团定期公布财务报表,财务数据典实性较高,获得较为容易,因此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到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因而降低了指标选取主观性;借鉴平衡计分卡理念,从内部经营流程管理、学习与创新、顾客绩效以及社会责任来完善非财务指标体系。(2)经济增加值评价法:从算术角度说,E VA 等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所有成本被扣除后剩余收入。EVA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有价证券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量值。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营业净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和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四、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对现金流规范量指规范标重视不够;评价指标存在规范缺陷;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部分财务指标计算数据引用于《企业会计制度》不一致;指标权重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在指标计算上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缺少以市值为基础绩效评价指标;评价范围过窄,缺少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方色面衡量;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过分关注短期绩效等。

五、绩效评价的应对策

(1)合理确定评价方法:一类由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各评价指标相对于评价重要程度,然后经过综合处理获得指标权重;另一类根据各指标实际观察值所提供信息量大小确定各指标权重;(2)建立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建立一个适时、动态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在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对企业绩效作出正确评价,可以看出某一主体某一时期的绩效评价都不同,这个三维体系动态可变,只有选择正确评价才有可能做出正确决策;(3)重视沟通和组织绩效:在战略推进和绩效改进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与各层面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开展充分沟通,针对公司各关键指标运营情况和目标值进行对比,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下一步滚动计划;(4)重视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比率:依据财务报表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反映财务效益、资产运规范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5)拓展公司绩效评价范围:从长远观点看,非财务指标计量可以比短期、历史财务计量更好地反映企业创造价值;(6)注意公司财务状况与证券市场股票行情变化:若出现信息不对称,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注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加强过程控制指标衡量与分析,避免投资者判断失误,资金误投;(7)强调创新和学习等无形资本评价: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知识、智力与无形资产在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绩效评价也必须采用管理系统,加大对无形资产开发和投入运用,增加对无形资本评价。

六、结论

根据目前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和经济增加值法对绩效评价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得到了现存的一些绩效评价问题,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得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应将财务绩效评价和非财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进行。从中我们明白了绩效评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企业管理应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量评估,帮助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Huggins,Robert Inter-firm Network Policies and Firm Performance: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Initiat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Research Policy,2001.56-57.

[2] Leland,Agency Costs,Risk Management,and Capital Structure,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LIII[J],1998.453.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绩效评价;现状;发展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我国医疗改革越来越深入,在发展我国医院体制和完善多元化管理的同时,也使医疗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医院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改进,其中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医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绩效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性的管理活动,主要在于业绩的评价,把绩效完全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让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二、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在医院中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能使医院更快更好地达成战略目标,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并挖掘医院的潜力,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每个部门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为医院实行奖惩机制提供有力的依据。业绩是一个员工在单位的综合成绩,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薪水、升职、评优、评职称、奖金等。

2.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绩效评价主要参考一个员工的两个工作方面:一是服务数量;二是服务质量,质量要比数量重要得多,所以说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们都比较注重服务质量的把控,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可以直接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准,该工作体制也是医院高层强化内部管理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换句话说,绩效评价是一个医院提高质量的过程,可以把员工的重点都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提高个人来提升医院整体工作质量。

3.为员工培训提供参考。医院通过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可以发现其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题和不足之处,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根据这些问题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4.为评估员工能力提供依据。绩效评价的目标是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业绩统计体现出来,从而综合评价一个人对以医院的贡献和未来的发展潜质,还可以为聘用岗位提供理论依据。

三、目前医院绩效考核的现状及问题

1.对各岗位的职责没有准确的分析和定位

在各大医院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时需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对被考核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准确分析与定位,从而把各方面的指标量化,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考核标准,使医院的绩效考核评价更科学,评价结果更客观。但是通过对很多医院的调查和分析,大部分都没有做到在绩效评价前的职责分析工作,致使评价结果存在偏差,不具有客观性,甚至指标都不会很精确,大大影响了绩效评价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虽然也有一部分医院可以做到事先对工作的职责进行分析,但往往都是敷衍了事或者方法不正确,也会对后期的绩效评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对绩效评价理解有差异

从我国医院的发展情况看,都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大部分医院都会认为绩效评价只是考核每个员工的业绩和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而不会到对医院的每个部门,科室进行考核和评价。甚至有的医院只是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每季度或者每年分配奖金的一种工具,这就导致目前的绩效评价已经完全变形,已然形成了两种极端分化,医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员工工作不积极,态度消极,最后导致医院达不成原先的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发挥不出来。

3.绩效考核没有科室特色

医院内部由于不同的职能设了很多不同的科室(部门),每个科室从性质到作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收费标准和具体工作就大有不同。而目前的医院的绩效评价体制,普遍都是适用于每个科室,标准也都很笼统,这就导致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很多医院工作人员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自己理想的绩效评价结果,这样就会埋没人才,降低医院口碑。比如医院的外科,对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时需要动用大量高科技设备,所以医疗费用普遍高于内科,医疗费用的较大差异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的差异。如果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根据不同的科室制定不同的标准,有的科室就会利用自身的医疗优势获得较高的绩效评价结果,这对其他科室是不公平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受影响。

四、改善医院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

顶层设计要和基础工作并重,在进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时,设计团队要具有非常专业的管理知识体系,还要能全面了解医院实际情况,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应体现社会公益性、政策性、客观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医院通过绩效考核不但能准确评价个人和科室的业绩和工作能力,也能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工资分配和人力调配,提高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更快地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医院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在制定相关方案时,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要注重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把绩效评价仅仅当作一种分配薪资和奖金的工具,要让绩效评价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为医院带来更大的效益。

2.认真做好员工岗位职责分析工作

首先,医院领导层要认识到事先对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准确定位与分析的重要性,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宣传,从而让医院的每位员工都明白绩效评价对一个医院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绩效考核目标制定,真正以人为本,实现职工与医院经营目标关联,增强集体凝聚力。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前,要先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制定合适的考核模式,形成多样性绩效方案,从而有效提高绩效考核工作效率。比如对于医院的基层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时应该采用关键业绩的模式,这样就使目标更加明确,操作起来也不复杂;对于中层的管理者们,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制度,偏向于综合性考核,平衡各方面业绩。医院只有做好职责分析工作,并有针对性地选择考核模式,评价结果才能更有说服力。

3.绩效考核要公平公正,结合科室特点

医院的每个科室从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有的科室成本和收入比例高,有的科室比例低,如果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就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不公平。医院的每个科室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为病患提供优质服务,不可能把医院效益贡献低的科室取缔。因此,医院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吸收来自各个科室的意见或建议,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让体系具有科室特色,确保t院发展平衡。

4.严格遵循考核标准

医院的绩效考核的指标选择要遵循如下原则:

(1)兼顾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可操作性是指标的设计在满足评价目标的前提下,绩效考核要尽量容易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降低成本。可比性是指标上要实现科室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衡量和横向的比较。

(2)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医院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只把经济效益当作首要目的,社会效益同样重要,二者是统一的,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前提,如果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社会效益也就发挥不出来,所以医院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3)科学性和导向性。科学性是要保证绩效评价的每个指标都要科学合理,要通过严谨的讨论和精确的数据调查得出的结果。导向性就是要让绩效评级的指标对医院其他工作起到引导作用,使医院更加规范,工作过程更加科学。

(4)注意定量和定性。把指标进行定量,可以把结果以更直观的方式体现给人们,但是也不是所有指标都能量化,这时候就需要定性指标来补充无法定量的指标,所以医院制定指标时要注意定量定性相结合。

5.绩效反馈是关键,考评结果运用要到位。绩效反馈是实现绩效考评公开、公平、透明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考评结果运用既不能过度,也不能缺乏力度。由行政管理部门对公立医院组织开展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应组织专业人员全面分析医院绩效考评内容,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医院调整.改进方案,并提交经济管理绩效改进报告,最终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从而全面提升医院运行绩效。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完善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促进医院有效完成战略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领导层要先正确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并解决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的问题,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改进方案,让医院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斐,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实务探讨,2016年.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4

一、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和单位领导绩效的重要依据;二是把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三是将评价结果上报人大,接受人大的监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也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组织机构以及简政放权的依据,并探索了绩效预算、绩效审计等办法。目前,江苏、浙江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浙江省总结了自2003年起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公开机制等。2010年江台市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提出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要求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等。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果应用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规范,结果应用的机制也不健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建立评价结果应用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较多是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缺乏信息公开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等,尚未真正与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把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联系起来。

2.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以“3E”的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即: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从实践看,存在预算项目立项比较草率,未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没有提出明确和量化的绩效目标等问题。由于产出与效果难以量化、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数据采集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和对管理方面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使绩效评价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弹性。另外,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缺乏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发能力,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以项目单位“自评价”为主的做法,而且在指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以个别部门和资金使用者的意见为主,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各级部门对结果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处于起步阶段,各级部门和领导对绩效评价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结果应用还未摆上议事日程。当前的绩效评价都是在财政部门的要求和组织下开展的,预算单位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定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认为绩效评价像以往的其他评估一样,只是走过场,搞形式,一评了事,没有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主动地将评价结果与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评价流于形式。从结果应用的管理机制来说,缺少更高层次的部门来统一协调评价结果的应用,单由财政部门来推进,没有管理层级上的优势,所制定的结果应用相关制度无法约束项目单位,提出的结果应用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其他配套措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制度合力”,这样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对结果的科学利用。因此,逐步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结果应用方式多样、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配套、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完善、能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的机制,是当前绩效评价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励和约束机制。

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的绩效情况、完成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评价结果优秀并绩效突出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将其优先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并保障预算项目资金的落实。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项目后续资金时给予优先保障,特别是当遇到资金紧缺而影响项目进展时,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的进度,促使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事后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部门其他项目资金时给予综合考虑。评价结果不合格或明显达不到项目立项之初的绩效预测,甚至出现可能会造成损失情况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根据评价情况要求该项目停止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或要求该项目予以调整,并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和审核。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暂停资金拨付,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实施的建议。对于“事后评价”项目,在安排该部门新增项目资金时,应从紧考虑,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综合分析,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公开有利于打破传统行政管理的封闭独断,有利于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通过全面衡量信息公开对加强政府绩效评价和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于评价结果,除应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之外,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可通过政府网站、社会公示、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绩效评价信息,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众监督渠道,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

(三)结果问责机制。

政府绩效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有相对宽松的具体规则,又要谋求使命的实现;既要增强部门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其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切实保证效能。在评价中如果发现预算部门有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的行为,除限期追回被骗取、截留、挪用的财政资金外,还要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予以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四)评价申诉机制。

评价申诉机制是一种解决失当问题的特定监督形式,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主要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价时,规定当被评价者对管理者做出的评价报告有争议时,可以向管理者的上级提请评价复议,并阐明理由和事实。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申诉机制,一方面可以启动相应的调查评价机制,促进评价双方的良性互动,保障评价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评价申诉本身也是对评价方的监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在评价结果应用前的申诉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和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是多层次的,贯穿于财政支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以适当方式对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是实现财政资金公众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及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要逐步推进绩效评价信息披露制度,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评判。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对外公开的制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支出绩效情况,最终做到将报告的全部内容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规范途径将评价结果向人大报告。

作为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机关,人大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对一些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可邀请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全程参与;每个项目评价之后,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规范途径和程序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与指导。这样不仅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也加大了人大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实效,通过深化对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情况的监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项目立项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为了使项目立项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财政部门要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和论证制度,对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的有效性。立项审批部门在批准立项过程中,应结合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对申请单位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查,除了要充分权衡项目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外,更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看该项目的实施能否取得较好的绩效结果,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有效结合。

(四)反馈评价结果,督促整改落实。

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组织机构要在评价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后一定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由财政部门相关科室督促其按照制度文件和绩效目标的要求及时落实和整改,以增强和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并在收到评价意见反馈文件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财政或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方案,整改结束后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财政或整改监督组织机构,并在网上公示整改落实情况。

(五)绩效问责,强化主体责任。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文化基金 预算 绩效管理

一、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推进预算绩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沪府办发〔2011〕1号)以及浦东新区有关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提升浦东新区文化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效益,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显得尤为必要。推行浦东新区文化基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利于提升文化基金的预算管理水平,强化项目单位的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意义。建立文化基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机制,其意义在于:第一,通过设立绩效目标,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浦东新区文化基金的投入、产出及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安排、使用是否合规、合理及有效;第二,通过绩效评价和结果利用,总结浦东新区文化基金在运行中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浦东新区文化基金管理和使用模式,创新投入方式,不断提高浦东新区文化基金的使用效率;第三,通过评价―反馈―利用的循环机制,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文化基金的管理机制,优化资助项目的管理流程,为今后基金预算编制、项目资助优选、资源配置优化及有效利用等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与支撑。

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应关注的事项

1.预算绩效目标与年度工作目标相对应。根据浦东新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近中期浦东新区公共文化发展目标和文化基金的定位,明确当年文化基金的扶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当期文化基金资助的范围、重点、力度和方式,在编制文化基金年度预算时,应以文化基金的年度工作目标为依据设立预算绩效目标,并按照资助项目的不同功能类型,将预算绩效目标细化、分解成不同功能分类的绩效子目标,以保障年度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2.绩效评价指标和功能分类管理相结合。文化基金资助项目按主要功能可分为文化活动与交流、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文艺人才培养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等不同类型,其功能分类的绩效子目标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针对项目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实行功能分类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按照功能分类项目的绩效子目标设定不同的分类绩效评价指标,最终形成文化基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绩效跟踪分类管理,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预算执行、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工作。

3.预算绩效管理需注重专业性和时效性。各公共文化活动与创作等项目,涉及不同的文化与艺术领域和背景,其专业性非常强。因此,在预算编制时设立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时,对受理申报项目的绩效目标、内容、指标、经费等进行前评价,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跟踪监管,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等各环节,都需要引入专业人员或专业团队参与,这样能够全面提升预算编制质量、执行效率及产出成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条件成熟时应建立专家库。此外,文化活动等一些项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实施绩效跟踪监管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对相关绩效评价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梳理、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以建立完整的项目绩效管理的资料信息库。

4.预算绩效管理需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浦东新区文化基金预算支出属于公共财政性支出的范畴,服务于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事业。文化基金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出发,需关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共同文化需求,并适当兼顾各层次的差异化需求,所以文化基金在配置公共文化发展资源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时,应遵循“公平与效率相适度”的弹性准则,在加强公共文化基础服务体系的效率时,需促进不同人群分布的相对公平性,不断拓展服务覆盖率和层次化,保障浦东新区不同层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5.预算绩效管理需关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挖掘潜力、整合资源,要将文化基金的投入与现有浦东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利用相结合,发挥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综合支持和功能服务,进一步放大文化基金助推作用。另一方面,集聚市场、创新投入,在文化基金运作中充分发挥乘数效应,积极创新“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不同投入方式,加强对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通过文化基金平台,进入浦东新区公共文化建设领域的新模式。

三、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预算编制阶段

1.设定预算绩效目标。预算编制时设立绩效目标,是建立文化基金整个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基础。其基本步骤分为:申报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目标和分解绩效目标。

2.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确定的各功能分类绩效子目标,对其投入、产出与结果等进行客观评价,以结果作为评价的重点,兼顾社会公平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的分别设立分类绩效评价指标,并形成文化基金的绩效评价指标总的体系。在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时,除了严格遵循相关性、重要性、综合性和经济性四个原则外,需注意衡量与文化基金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之间的对应程度,绩效目标考核要切中具体工作指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量化、证明和观察,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评价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指标,并注意实现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和时效性。

(二)预算执行阶段

1.实施项目绩效前评价机制。建立规范的绩效前评价机制,实施对申报项目进行前期的审核评估,以提升择优选取资助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和绩效目标设定后,在相关政府网站和媒体上公开资助项目申报指南等相关信息,并要求申报单位提交项目申报书的同时,提供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供申报项目前期筛选审核。

前评价以年度文化基金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为依据,从单个项目的申报目标、效果、可行性、内容、计划、经费、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入手,以项目执行结果为导向,量化项目的绩效目标,明确项目绩效考核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设计科学的项目前期评价指标,并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评判其预期使用效率和效果,并提出申报项目是否立项和资助额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前评价工作有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施事中的绩效监管及事后的项目绩效评价。

2.建立项目绩效跟踪监管机制。预算绩效跟踪监管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浦东新区文化基金年均资助项目达70多项,具有功能分类细、差异性大、数量多、周期长、范围广等特点,涉及的资助资金合计约7 000万元,因此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绩效监管十分必须。

建立绩效跟踪监控机制,结合原有的管理及监控模式,与项目监控、资金监管、财务监督等形成动态化的联动管理。制定当年度预算和资助项目的跟踪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对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利用信息化、电子化监管等手段,检查项目实施内容、进度、支出、效果等情况,及时采集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等相关运行的信息,并进行汇总、梳理、分析,编写项目的绩效评价数据,当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目标推进、计划调整和预期成效等情况与预期的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或无效时,及时采取相关纠正措施,提出整改或调整意见及建议,以保障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预算完成阶段

1.项目绩效后评价。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根据文化基金的管理模式和项目管理的特点,可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绩效评价的主要流程为:开展绩效评价前调研、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拟定评价计划,确定评价方法,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收集评价资料、采集数据、调查问卷、汇总分析,实施绩效考评、评价绩效结果、提出意见及建议、形成评价报告。(1)单一项目的绩效评价。资助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单位按照浦东新区项目绩效评价等相关要求,自行组织进行项目绩效评价,将实际取得的绩效成果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绩效结果,编写并提交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而对于相对简单、金额较小的项目可采取简易的程序进行自评。基金理事会组织相关部门对提交的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复核,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提出审核意见。对于重点项目等也可以进行抽选复评,组织相关部门重新实施对复评项目的绩效评价。对于重大、重要的项目可由基金理事会直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的绩效评价。(2)文化基金预算的绩效分类评价和总评价。年度文化基金预算执行结束后,先对预算的功能分类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再实施预算总体的绩效评价。由财政等部门组织评价,实施对文化基金的年度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和结果进行分类和总体的绩效评价,对文化基金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状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等状况,文化基金运行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文化基金预算投入的经济性、产出的效率性、结果的效益性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并就相关问题和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结论和报告。

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 公共项目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体现公共职能原则。

政府公共项目与政府公共职能密切相关,政府公共职能的范围和方向决定着政府公共项目的范围和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项目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弥补市场缺陷,为社会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因此,政府公共项目必须服从于政府的公共职能。

(二)体现社会公共效益最大化原则。

规范政府公共项目结构应体现社会公共需要,政府公共项目范围应与社会公共需要相符。同时,政府应根据公共产品社会效益的不同,分层次、有重点地确定政府公共项目范围。

(三)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原则。

政府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政府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政府公共项目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效能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

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价。

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政府公共项目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三、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

政府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价通常由项目主管部门或资金投入部门(财政部门或贷款银行)来进行组织,由其负责制订绩效评价规章制度,指导、检查各部门(单位)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需要对部门(单位)公共项目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

基本程序通常包括:

1、设定绩效目标。政府公共项目主管部门(单位)编制项目预算时,应当设定绩效目标。

2、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或项目。

3、撰写绩效报告。重大项目实施一定阶段时,部门(单位)应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撰写绩效报告。

4、完成绩效评价。评价部门根据被评价部门(单位)的绩效报告,对其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5、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

四、加强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在进行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时最好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选择部分社会比较关注的重点项目作为试点,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使评价体系更适应现实的需要。在试点工作中,应该做出比较详细的策划和考虑,从评价通知书下达、评价方案和数据表格设计、指标选定、评价方法选用到评价程序的规范等方面都做到精心设计,完整周密。

(二)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保证政府公共项目绩效体系的实施。

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突出,必须要有机构和人员作保证。各主管部门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真正执行应该成立专门绩效评价职能部门(单位),专司绩效评价工作。另外,政府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价要大力加强对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使单位树立项目的“效益”和“责任”观念,保证绩效评价体系的真正落实。

(三)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价,为绩效评价注入活力。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建议选取重点项目作为第三方评价试点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绩效评价。第三方评价可以选取有这方面专长的研究所,借用专家的力量,规范实施评价的行为,明确实施评价的目标,保证评价的质量。

(四)提高认识,提高绩效观念。

当前,一些部门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固守“重跑钱轻监督、重使用轻效益”的传统观念,以至于对评价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保证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真正落实,必须从根本思想上提高认识,深化绩效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项目评价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