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略谈 小学 数学 素质 教育 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而提出的改革举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实现个性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每一个学科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那么,如何更好的推行素质教育呢?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智能,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②重视知识结构,教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③坚持有意义的获取知识,使新知识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④强调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⑤坚持发展性,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⑥加强训练,特别要重视基本计算训练、基本数量关系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解题思路训练、数学语言训练等。
二、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三、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五、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
一、引言
新课改指出,数学这门课程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学科中的思想、方法及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数学这门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关注数学文化,渗透人文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仅满足于知识的讲授和传授,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造成小学生在应试技巧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在人文素养方面鲜有收获。这样的数学教育显然是不全面的,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二、小学数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途径
1.利用数学史进行人文教育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家莱说过,如果要知道数学未来的发展,就要对数学的历史进行了解。在数学这门学科漫长的发展史中,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唤起学生的遐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会将数学文化传承和发展下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的不断沉淀和发展,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例如祖冲之发明了圆周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经有了乘法口诀,我国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近代也有华罗庚的自学成才,陈景润不断探索哥德巴赫猜想等。国外也有大量的这类素材,除号“÷”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经在瑞士开始使用,符合的意义在于用一条横线将两点进行区分,表示平均的涵义。在17世纪时,欧洲人就发明了计算尺,最早的计算机也是国外科学家先发明的。数学老师给学生介绍这些精彩的故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为伟大数学家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从而产生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动力。
2.在多学科的融合中进行人文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仅仅用单一的知识来教育学生,那么只能培养出有用的机器,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数学学科中开展人文教育的目标十分丰富,有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品质教育等多种途径,这也是数学与人文融合的体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由于数学教师只专注于数学学科本身,对其他例如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了解少,或者即便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事实上,只要老师有这方面的意识,积极挖掘数学教材中关于美育德育等方面的素材,就能很好地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熏陶。例如在上课前用故事、谜语或者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清楚的认知,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试验、寻找数学答案。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搭建一些简单的建筑;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变成诗歌让小学生进行吟诵;也可以借助地图、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小学数学中有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在地区上标注我国五座名山的位置,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方位的概念,学生自然就可以标出位置。这时教师可以顺藤摸瓜,把我国优美壮阔的大好河山介绍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将教书育人与教学生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就可以将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
3.在生活中进行数学人文教育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说明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感知和学习数学,是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如果能将数学教学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就会让小学生不觉得数学枯燥和无趣,就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领略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在小学数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化教学。例如在讲授完三角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几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让学生利用这些三角形组成新的图案,看谁的方法最多,组成的图案最漂亮,还可以在图案中涂上颜色或者画上嘴巴和眼睛。小学生对这样的作业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建筑、美术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数字”、“围棋中的数学”等各种活动,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智力游戏,例如“九连环”、“华容道”等,让学生在课外和父母一起玩,探寻游戏背后的有趣的规律,还可以给学生介绍黄金分割的含义和规律,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典型的案例;在植树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沿着直线植树棵数一间隔数+l,环圈植树棵数=间隔数”的知识,还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风沙侵袭、气温变暖等知识的普及,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和环境教育。总之,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他们是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主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思想得以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数学宝藏”,让小学生享受数学美丽、体验人文情怀是每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新课改倡导让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与数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形成互补并协调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改”全面、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但其有效性并不高,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必须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进程中认真加以改进和提高,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解能力以及自制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必须创新小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小学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制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限,因而更要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但目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仍然缺乏理念创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偏重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对于知识的拓展以及紧密联系缺乏有效的研究,导致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乐”精神,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进而无法更好的深入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制约。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还比较多;再比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方法,游戏教学、互动教学、情感教学等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讲、学生听”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由于小学生的特点,特别喜欢形象的东西,因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应当更多的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不会制作多媒体,有的尽管制约了多媒体,但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导致小学生不易于接受,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问题。还有个别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理念创新的好路径,要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成效作为重要的目标,只要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对于在创新过程中,好的要坚持,不适用的要学会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要把“学生参与”作为重要的措施,这样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方法创新上取得突破,这一点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穿插,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质量,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喜欢课堂教学;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有利于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学会知识,不至于使他们落下功课。
三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狠下功夫,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自身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比如对于一名很有激情、学生很愿意接受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更多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重点要在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方面狠下功夫,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不能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使自身的优势被“削减”,这一点应当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不能盲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是能够运用的尽量运用,不能运用的则不能勉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问题,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新的跃升。
参考文献:
[1] 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4(1).
[2] 万斌贤.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3(12).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实践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小学教学中具体实例,对符号化、转化两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做探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描述数学的内容。符号化思想是将所有的数据实例集为一体,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等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易于推理。可见,用符号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鉴于符号化思想的重要作用,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1―5的认识”时,不是直接呈现1―5这些数字,而是通过出示实物、图片,在具体情境中问学生:1只小狗、一个老奶奶,数量是几?用几表示?2只鹅、2个盘子,数量是几?用几表示?先通过实物、图片,然后呈现数字,这样使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义,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这对于初入学的儿童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它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再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先给出条件,让学生列式表示当小红1岁、2岁、3岁时,爸爸的岁数。教师指出:再写下去,每个都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然后提问:怎样才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教师选择学生想到的表示方法,板书出来,让学生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数学符号化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将这一思想方法应用于新的情境并顺利解决问题时,才能肯定学生对这一数学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的新目标之一。“转化思想”,也称“化归思想”,它就是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推想、类比等手段,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者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其基本形式有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直为曲、化整为零、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设计教学,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是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首先设计复习铺垫,一组是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变化,另一组是复习商不变的性质的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迁移准备。探索新知时,我出示例4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列式7.65÷0.85,这时我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引导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转化成求765÷85的商。这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我说:“同学们能应用转化思想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真了不起。那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注意些什么呢?”进一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这一转化过程如何在除法竖式中体现?”最后让大家动笔尝试计算。教师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反馈交流,统一竖式方法(如上图):
针对学生中错误的竖式,重点引导学生在竖式中如何体现转化过程,通过引导、讨论、交流,学生掌握了运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运用规律,发展思维。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可以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抛向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
一是在转化的过程,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等积转化)。在这个前提之下,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二是在转化完成之后应提醒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先前已经会计算了,所以将不会的生疏的知识转化成了已经会了的可以解决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在此过程中转化的思想也就随之潜入学生心中。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内容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小学数学中渗透着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类比、转化、化归、归纳、符号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要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点。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5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制定适宜的教学设计。首先,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给钱币分类、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文明购物、实际应用人民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在生活中会合理使用人民币。接下来,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人民币的能力,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计算。最后,制定出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本班实际的教学设计。
2.准备好了本单元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3.准备好了实物:一套真实的人民币,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有各种面值),以及模拟购物所用的物品:小熊、练习本、尺子、气球等。
二、创设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就可以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和积极自主探究的动机。在上课时,先出示一个练习本和一支铅笔,猜一猜是多少钱买的,接着再说一说人民币有什么用途,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自然引入要学的内容,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成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既能创设情境,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创造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的教学中,课件出示46页的主题图,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用到人民币,对于47页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新旧版人民币的对比,用课件更加直观,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上阿拉伯数字、大写汉字、颜色、图案等的不同,对于例题及一些习题,我都利用了课件的形式。如在教学1元=10角时,在兑换钱币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到1元=10角,接着再用课件出示: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硬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接着在1元币和这10个1角硬币之间写上一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上音乐出示,这样,不仅淡化了教学重点,增加了信息量,而且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四、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新课程倡导“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
1.兑换钱币。
开展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元、角、分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的币值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我先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依次提出问题: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几张2元和几张1元?学生先在小组内逐一讨论,然后派代表上来与我兑换,在成功兑换几次后又在各小组内自由兑换。每个组开一个"小银行",选出一名银行工作员和监督员,其他同学拿出模拟人民币到小银行里去兑换。学生们很兴奋,观察着,摆弄着,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而且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2.模拟购物。
当学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简单兑换后,我模拟了一个购物活动:在教室前面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商店,摆放上课前准备好的练习本、铅笔、气球、小熊、橡皮等物品。然后分小组讨论,1元钱能买到什么文具或玩具?10元钱能买到什么物品?之后选出收银员和顾客,拿着模拟人民币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既要回答购物时常见的问题,学会付钱、找钱,还要及时处理购物时发生的简单情况,这样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通过这个游戏,可以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了应用,“做”中学会了创造,“做”中得到了发展。
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问学生,用钱能买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可有的小朋友却把零花钱一分一分、一角一角存起来,这是为什么?结果有的学生说:攒钱买有用的东西,有的说可以支援灾区的小朋友,还有的说: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要节约。我因势利导:小朋友们真懂事,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所以我们要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平时要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人民币上有国徽,是我国的象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揉乱折,不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6
一、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挖掘人文资源
数学教材中的人文性往往蕴藏在知识的背后,教学中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人文教育的素材,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并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植树问题”前,先让学生看一段自然灾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毁灭性破坏,进而引出植树问题,渗透了环保意识的教育。这样,利用植树中蕴藏的有趣数学问题,既体现了“数学无处不在”的哲学思想,又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建构新知识,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那么神秘难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二、巧用生成资源,顺势进行人文教育
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如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教学资源,彰显其宝贵价值,能使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吨的认识”过程中,引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四个人过限重1吨的木桥),让学生探讨四个人怎样过桥比较合理。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数学角度出发,考虑到它们的总重量不能超过1吨,有几种不同的过桥方案。而有一位学生却表示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想法,他认为两个两个过桥最合适,因为①这座桥是木头做的,中间可能有裂缝,时间长了桥板也许不太结实了,所以一个人行走可能很危险;②如果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行走不方便怎么办,只考虑他们的重量吗?是人重要还是过桥重要?让他一个人过桥也太不讲人情味了。针对学生如此富有个性的观点,教师应顺势利导,及时捕捉生成的人文教育素材,打破教学常规,帮助学生借助现实情境用人文思想去人性化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并潜移默化地进行大爱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彩,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使用科学评价,给予足够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评价应贯穿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既要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又要在情感上给予关怀,让他们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当一个内向腼腆的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传递纸条给他:你是最棒的,因为你自信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刚才你的失误人人都会犯,请不必在意。当学生发言支支吾吾时,教师不打断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待学生讲完后,评价说:“你真勇敢,谢谢你的坚持,也谢谢其他同学,学会了等待。”当学生因为做错了一道题目而遭到其他人嘲笑时,教师这样引导:“××同学这一题是做错了,但大家为什么没有关注到其他几题都做对了呢,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只要知错就改,同样很棒!”学生能在这样的评价中体会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友好,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
四、回归现实生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