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财税体制 改革 深化 思考

众所周知,自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提出与落实,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及人民对我国目前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探究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是目前促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深化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现存不足

虽然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 通常而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现存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结构不甚合理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结构不深合理,是造成改革难以继续神话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也就是说,政府的非税收入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税收收入。其次,就政府的税收收入而言,间接税所占的比重远高于直接税所占比重。者说摩纳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税收调节作用壬戌不断强化。此外,由于某些税种的功能定位尚不清晰,因此我国的税收体制改革中仍存在着一些重复征税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权责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权责制度不够完善,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权责范围不够明确等,也是阻碍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权制度的不完善容易造成改革的随意性较大,对权利的支配发生分歧,以及互相推诿责任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稳定发展,还会造成相关政策在上传下达及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困难。

(三)中西部地区政府的自主财源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所占资源等因素,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这就给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带来了另一大问题,即中西部地区政府的自主财源不足。这不仅对中央政府的财政分配带来一定的困难,还容易地方政府为保障财政需求而千方百计筹集非税收入,进而对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深化带来不便。

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工程十分浩大。特别是面对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诸多现存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明确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明确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实现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方式。这里的目标及方向既包括终极目标,也包括阶段性目标。只有合理规划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我们才能保障改革能够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而获得循序渐进的有效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具有明确的方向及坚定的目标时,改革才能更好的集中各方力量以共同谋求发展。

(二)提高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践性

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应当只是纸上谈兵,而应当关注于政策的具体落实。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践性也是十分有效的举措。这就要求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必须时刻以我国财税体制的实际情况为现实依据,以财税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不断推进财税立法及财税预算的管理等。

(三)努力平衡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各方各面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各方各面的工作。因此,努力平衡好各方的经济利益,并做好更放的统筹与规划工作,也是促使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有效措施。也只有这样,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做量入为出、未雨绸缪,并努力实现改革的结构优化,权责一致等要求,进而才能有可能实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效益的最大化。

(四)发动群众力量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离不开群众力量得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广泛地发动群众力量,以期实现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传播力以及敏感度等。只有当人们了解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意识到改革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与影响时,人们才会主动计入到改革深化的队伍中,进而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加大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

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故步自封。因此,加大改革的创新性,以前瞻性、预见性及现代化、国家化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并不断集思广益,努力尝试新的改革方法,以实现既积极又稳妥的改革路线。不得不说,这对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样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在国民收入以及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环。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当进一步推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当下这个新的发展时期,深入分析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与不足,并努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有效实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并未进一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奠定良好的财政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强.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N].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01:4-10+22

[2]楼继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J].求是,2014,20:24-27

[3]方胜.对深化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税务研究,2015,02:32-36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财税体制;体制机制;深化改革

1引言

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在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进,4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财税体制改革,从WTO加入到欧洲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这体现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这离不开中国在经济体制发展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进一步为企业减负,为地方减压,合理资源配置,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回顾近年来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2.1财政支付体制规范化

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后,中国经过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等,规范化了财政的支付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支出结构,向重点领域倾斜,尤其向农村建设投入倾斜,从制度上加强了农村建设的保障,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2.2财政预算合理化

政府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通过收支两条线加强财政预算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建立预算体系,财政支出更具有战略性和发展性,对于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3税收改革,减税降负

“营改增”由试点到全国推广,由部分行业、产业到实现增值税对货物、服务的全覆盖,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等,为进一步为企业减税降负再出重拳。“营改增”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减轻了纳税人负担。“营改增”逐渐向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服务业拓展,减税范围涉及广,降负金额之大,当前的降负金额将达到7000亿,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税负压力。

3当前财政税收改革仍面临的问题

当前财税体制状态下,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比较值得探究。中国税收收入是财政的主要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如何分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存在地方经济压力大等问题,地方经济压力大将会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地完善分税制,在为企业减税降负的同时能保障地方的经济权益,更大程度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税收体制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直接税、间接税重复征收。中国税收体制还不完善,还未覆盖到环境、资源等方面,“营改增”刚刚在全国推广,部分领域和行业还未涉及。税收体制改革还需要更深入,覆盖范围更广,进一步降低间接税的征收,减低企业税负。同时个人作为纳税人,自身承担多方面的税负征收,税制改革的同时也应注重减免个人税负,真正做到税制改革的发展成果惠及个人。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缺乏规范性、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国财政转移支付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返还上。由于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根据一刀切的方法不够切合实际,不能真正发挥转移支付的作用。尤其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本身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返还的税收补助额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弥补地区间的差异,反而扩大了地区间的差异。国家预算体系还不够全面,部分支出的方案未纳入财政预算体系。财政预算体系健全才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各方面的支付,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安排。而部分国家资本的支付未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中,则不利于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更有效准确地进行预算和统筹安排,不利于国家财政支出的控制。

4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规划

合理化中央、地方税收收入分配比例。最大限度地均衡中央、地方税收收入比例,合理资源配置,尽可能地减少地方经济压力。深化税制改革,给予更大的税收的权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助力。完善税收体制,减少间接税的征收,减少个人税负。完善税制体制,进一步减少间接税的征收,主要倾斜于直接税的征收,减轻企业的税负,为企业创作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努力。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通过多方面进行抵扣,尽可能降低个人税负。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方案。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财政支出向欠发达地区和领域倾斜,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地区间经济差异。在税收返还和财政补助方面科学、合理的计量和规划,促进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健全财政预算体系。建立健全财政预算体系,将涉及财政支出的各项预算纳入国家预算体系,通过全面、系统的预算衡量和预算财政支出,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做规划和调整。加强财政税收方面立法。加快立法程序,近年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发展较快,立法程序远远落后,在很多方面还未形成法律条文,市场主体和个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市场秩序的维护难以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因此加快立法,健全财政、税收体系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维护财税改革的成果。

5结语

中国财政税制改革任重而道远,深化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更需要人们攻坚克难,迎头赶上,推动改革继续,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绍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4(18).

[2]赵霞.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财政税收;改革;体制;创新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现有成就

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了相应的成就,并且很好地优化配置了社会资源,强化了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经济秩序稳定状态,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逐步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言,这场改革极大地改进了原有的财政支出体制,建立健全了我国原有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了财政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序进行,建立起以集中采购为基本特征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实践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以及财政绩效评估等相关举措,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财政管理效率。

此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还有效完善了国家预算体制,并实现了国内税制全面转型。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其目的在于有效加强预算监督体制的实效性,尤其要加大力度具体实践部门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单一账户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税制的全面转型,要求政府应逐步建立起一种立足于增值税的新流转税体系,逐步完成由具体计划经济特色的产品税制转变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流转税。总体来讲,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教委完善的分税制体制,加强并改进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增加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额度,尽量缓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紧张的相关问题。

二、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现有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需的财政税收体制基本框架,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体制发展上的难题。一方面,国家始终重视两个比重的提升,以及国家在经济体制急速变化时期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因而将财政收入体制改革定位为国家财税工作甚至是经济发展的重点,但结果,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及预算体制均有涉及,但改革手段仍然不够全面和深刻;另一方面,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直注重中央财政收入比例以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提升,却难以深刻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财政责任职能分工、财政功能定位、财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等问题,这并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和良性运行。

深入分析,我国现已完成改革并且由此构建起的财政税收体制仍存有相应的局限性,比如现有的政府收入体系改革仍十分不到位,税收体系结构上的现有缺陷使国家资源与国有资产收入等那些非税收入均尚未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再比如我国各级政府收入分配方面仍保持向上集中的倾向,中央和地方收入在划分上仍存有缺陷,省级及以下级别政府收入分配的体制改革问题仍亟待深入研究;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以及其支出责任改革都相对滞后,不仅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比较不规范,且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财权、事权以及支出责任等也不适应,最后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收支缺口较大、区域财力很不均衡。

同时,我国政府推出的预算体制改革仍旧不到位,其所覆盖的范围十分狭窄,且不存在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和管理体制。与收入体制与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相比较,特别是与税收体系以及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相比较,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仍旧不够顺畅且明显滞后,体制改革中诸多预算体制根本性、实质性等问题相比较,现有的财政预算并未全部纳入政府财政收支活动中,也未能纳入相应的政府预算体系以及财政监管范围,而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政预算体制仍缺少必要的内在约束和制衡机制,则更成为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的关键难题。

三、我国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

构建新型分级分权财政体制。新型分级分权财政体制应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阶段改革发展所需出发,不仅要能够和我国各级政府事权相互适应,还要很好地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持续稳定、规范合理的目标。具体而言,应立足于合理设定政府层级的目的,规范合理地划分出我国各级政府的事权、支出责任、收入能力、收入权力等,首先要持续适当地提升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要合理地划分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收入比例;其次要增加中央与省级政府的直接支出责任,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比例,要适当地减少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以及财政压力;最后要向地方适当放权,给予地方必要的财政权力,使财政分权体制逐步由财力性过渡为制度性。

构建新型税收制度。新型税收制度应努力达到主体税种设计科学、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一则要尽可能地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保持国家合理适中的宏观税负水平,从规范政府性收入、减轻纳税人税外负担、取消国家体制外收入、开拓预算管理范畴等情况出发,适当提升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二则要努力提升直接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的比例,使我国税收逐步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使我国税收体系与税收结构逐步转变为间接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状态,并使间接税与直接税保持之间有效配置;三则加快增值税转型步伐,科学设计我国各级政府的主体税种,及时、恰当地开征物业税,比如把营业税当做省级政府的主体税种,而物业税则当做各个市县乡政府的主体税种。

构建新型转移支付体系。新型转移支付体系要求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此两种手段相互配合、合理使用,确保资金来源稳定可靠,同时资金分配方法科学有效,为达到此目的,政府应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优化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适当整台专项转移支付;还应逐渐改革税收返还以及增值税分享制度,对转移支付资金的来源加以稳定;更要科学合理地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分配方法,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公式化资金分配制度。

构建新型复式国家预算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相关预算体系及预算管理体制应做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相互分离,还要保证国家中长期预算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相互协调。这要求国家必须逐步拓宽国家预算覆盖范畴,构建完善的复式预算体系,其中国家复式预算体系至少要包含资本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经常性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尽可能地将政府所涉及的所有财政性收支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内。

构建新型财政管理体制。新型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实践,要求政府应推行税收征管机构一体化;应建立健全新型省市对县乡财政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应稳妥地改革现有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地方公共债务管理制度,有条不紊地分类分流解决县乡政府的历史债务问题。尤其要向地方政府适当分权,寻求新的正常融资渠道,并严格管理地方债务,在分类分流处理现有地方债务前提下,编制地方债务管理办法,为地方政府以收入债券的形式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过程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进一步神话财税体制改革的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9(26).

[2]李建新:对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

[3]王恩胡: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9(30).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财税体系改革;改革意义;问题;目标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来,我国财税体系不断的改革发展,公共财政的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财税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所以要进一步促进财税体制的改革,为推动科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的意义

根据上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总体部署,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了政府财税制度的改革,确立了以分税制作为主要的政府间的财政体制与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题的新的税制。这是建国以来,对政府财政关系处理的一次调整力度最为强、影响力最为深、范围最为广的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税机制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税收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税制朝着简明、统一、公平的目标发展的体现,基本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税制到市场经济下税制的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1994年实行的财税体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现行的财税体制和现在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各级政府的希望,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的范围划分不清晰

(1)政府之间的财政体制还保留着相对较重的行政化色彩,税收返还和原体系补助等很多做法会致使市县的财政体系更复杂,透明度较低。

(2)政府财政分配的决策权大多向上集中。政府之间的财力和事权相互矛盾突出,所以贫困市县的财政收支缺口就越来越大,并且高度的依赖上级的补助转移。部分地方政府则通过投资融资等平台向企业、银行等借款,或者是拖欠工程款等做法来融资,这就形成了大量政府债务,突出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

2.财税体制规范化的任务较艰难

(1)财税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和法制化还不够。在财政的运行之中,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很难划分,提供混合的公共产品的主体较难确定,甚至部分地方人大对于预决算的监督和审批权都会流于形式,所以会让财政资金的支出缺乏相对的效益。(2)省级以下的各级政府间资金划分的规范和比例等问题还没有界定清楚。这导致一些地方可能形成“吃饭财政”,部分欠发达的地区财政负债很严重。

3.政府的收入管理不科学

政府更好的参与国民的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财政收入,它的基本职能就是调节企业与人民的收入分配,筹集好国家建设所需的资金。科学的财政收入的管理应该是:收入规模不大不小,正好适中;收入功能相对健全,在为政府筹集资金的同时调节企业与人民的收入分配;收入结构相对合理,确保主为税收收入,辅为非税收收入;收入法治相对完善,依法来征税,依法来管理,还要把政府收入都纳入预算中,定期接受人大的监督与审查。但是现在的政府收入管理状况和以上的科学管理方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4.现行的税制体系还不够规范

(1)主体的税种不突出,所以合理的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问题的需求较难满足,这就发挥不了税收调节作用了。(2)生产型的增值税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对一些机器设备等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不给予抵扣,就会导致再一次征税,税收的负担增加,阻碍了经济的增长。(3)社会保障费的收缴制度发展止步不前,没有吧社会保障的资金划入正常的预算管理之内,致使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

四、深化财税体系改革的目标

1.形成相对科学公共财政的理念

尽快理清楚市场与政府边界,这就要下较大的力气去解决部分地方政府喜欢介入经营性和竞争性的领域却导致政府需承担职责的空缺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确保只要市场可以解决,就让政府尽快退出,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只要属于公共事务领域,市场暂时无法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就要出来承担应有的责任;在处于两者之间的时候政府就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地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同时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之间的支出结构,明确政府和公共产品,市场、私人产品之间的责任界限。

2.完善事权的划分,深化省级之下的改革

(1)遵循法定的原则。事权的划分应是人大代表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后来立法确定的,除此之外任何的一级政府都没有权利擅自进行新体制的安排,这能提高财税体系安排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行为进行共同约束可以形成稳定的支出和收入预期。(2)分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能。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确定中央政府主要提供的全国和事权范围,分清省级政府主要负责的区域提供和事权范围。对于社会保障、教育和环境保护、河流污染治理等具有外溢性公共产品,要明确各级政府间的经费负担比率,承担的份额要由法律规定。(3)减少财政的级次。要加快县乡级的财政体制的改革,积极的推动财政“省直管县”与“乡财县管”的改革,尽量减少预算级次。

3.科学的管理我国政府的收入水平和规模

可以通过正税消费来努力提高我国税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减少非税收收入,特别是各种政府性的基金和收费在政府收入中所占比重。要着重调整国民的收入分配,增加国民收入,政府和企业就要相对减少部分资金的分配。

4.深度优化税制的结构并完善税收的体系

(1)改革增值税与营业税。要加大增值税的使用范围,将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等部分行业由营业税变成增值税。(2)改革个人所得税,加强居民调节功能。实行综合与分类管理互相结合的征收模式,相对减少中低收入者的税收压力。(3)优化房产交易税,努力抑制那些投机行为。稳妥并积极的推进房地产行业税收支付的改革,归并房屋开发等领域的多种税费项目,完善房产税征收制度,发挥好房地产税收的积极调节作用。(4)加大政府性非税收收入的清理力度。将一些能改为税收的消费改为税收,不规范的部分则要严格取消。(5)完善地方税制体系,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税制的管理权。(6)要完善消费税,把那些高的消耗和污染的高档的消费品与奢侈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适当提高消费税的征收税率,把从量定额的征收变成从价定率的征收。

五、总结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发展时期,这段时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士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关键时期,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圆满实现。因此,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与税收体制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强.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01:4-10+22.

[2]郑建新.关于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5:5-14.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措施

每一年的“两会”都会针对我们财政税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众所周知,财政税收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良好的财政税收能够保障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能够为重大的民生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使得国家平稳发展。财政税收的体制自建国以来多次调整改革,满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人民需求,只有不断改革发展,才能使得财政税收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工作力度,并提出更为之有效的措施,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全国各族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要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提升国家在地区的安全稳定性影响,这些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税收的背后支持。所以说,只有在国务院领导下,不断深化财政税收改革,才能保障国家行为。下文将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财税改革的意义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予以调控国民经济生活,财政税收按部就班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财政税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重组、个税调节等需要财政税收不断提升,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各项问题。因此,进行财政税收改革,有利于推进经济越来越好的发展,平衡各方利益,减少贫富差距使得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富裕。随着财政税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税收体制不断完善和职能提升。根据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亟需完善各项财政税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的收入,在重大基础项目、民生项目、公益项目的财政支出上,不显得囊中羞涩。根据党和国家要求,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同时监督和管理全国财政税务发展方向,使得国家经济良好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好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国家社会才能健康稳步的向前进步。

二、国内财政税收现状

1.税制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主要的税收结构是以流转税作为主要对象,其中在增值税占据的比重很大,但和所得税相比又很小了。一般情况下,流转税都是发生在一些以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及以贸易为主的企业上,主要发生在其生产以及流通环节。因此,政府把过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这些环节上面。所以说,这两个环节也构成了财政税收是大部分资金来源。国家政府以及官员也往往把过多的精力以及资源都放着这两个对象上面,导致忽视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在企业所得税以及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随着个人所得税征收点的不断提升,这种做法也无法真正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依然无法体现出公平正义。

2.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

解放初期,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财政税收照搬苏联的很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此为版,逐渐调整和改革,使得我们国家的财政税收体系存在部分缺陷,甚至漏掉许多合理的税收项目。而随着现阶段,借鉴西方经济学里面的一些案例经验,不断加以补充现有不健全的财税规章制度,做到有理、有力、有效的财税效果。这样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得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3.财政税收克扣、乱收费情况严重

1994年以来,税务局正式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有效的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经济取得了重大成果,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财政税务的队伍中不乏存在假公济私,巧立名目,破坏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是农业大国,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有些基层税务人员和当地政府串通,又将新的税收项目安在农民身上,借国家名义收取费用,使得乱收税屡禁不止。在我国县级以下机关部门,乱收费的情形频发发生,尽管上级政府多次强调予以制止,但是很难达到实质性的结果。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国家予以的财政补贴很难足额按时到达普通老百姓手中,地方官本主义死灰复燃,严重影响国家的形象。国家应该加强管理,予以队伍中少部分的害群之马予以严惩和清除,从根本上治理财政税收克扣、乱收费情况。

三、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

在财务会计税收工作中,若要切实地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必须不断建立与健全与我国社会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税收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逐步提高直接税在国家税收入中的比例,合理调节直接税间接税的比例.不断改变传统、低效的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在尽可能减轻纳税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定期调整宏观的税负水平,取消不相称的体制收入,确保政府规范性收入,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此外,还要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适当降低工薪收入的税收负担,实行综合申报与分项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并推进税收减免制度相关改革。

2.建立完善的税负结构

首先应该减轻纳税人的缴税负担,并且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税负制度。取消不必要的收费,全面提升税负水平。其次,应该全面提升税收在国家总体税收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再次,还应该加快对增值税方面的转型,并且开征多项不同类别的物业税,设计出合理的缴税税种。

3.加强国税与地税的协调发展

对税务机关而言,理顺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健全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除了极少数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双方要共同探讨,合力解决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4.建立科学的财政支付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财政工作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支付经验,提高我国财政的支付水平。同时,还要求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科学合理搭配、资金来源可靠稳定科学支付体系,适当提高专项转移支付比例,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必须实现公开、透明、廉政、合理、科学的资金分配制度,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关乎着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要立足国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完善的税负结构和加强国税与地税的协调发展等等,希望进一步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吴松江,胡扬名.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2]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1).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范文6

推进税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税制改革的每一个大动作,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近年来,以结构性减税为主基调的税制改革频频推出“大动作”:

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达1250亿元。同时,财政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广大农民“减负增收”,生产生活水平双提高。

2008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33%降至25%,负担明显减轻,也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2009年,增值税转型在全国全面推开。从2009年到2011年,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明显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三年累计约5000多亿元。

2011年9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个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最低档税率由5%降至3%,并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调整后,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大幅减少,由约8400多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由原来的约28%下降到约7.7%,由此全国个税收入每年减少约1600亿元。

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据测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如果在全国推开,全国税收净减收将超过1000亿元,带动居民消费增长1%,同时直接带来大约7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税制改革的每一个大动作,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补贴,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长提供了保障;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企业所得税合并,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市场环境更加公平;调整个税,居民税收负担减轻,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解决了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将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财政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财政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财税改革的最大亮点。

北京银建出租汽车公司司机艾国东师傅说:“这几年社会保障福利的提高,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拿我个人来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几年是从无到有,变化巨大。特别是医疗保险连没有工作的‘一老一小’全都覆盖到了,对于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家庭负担和压力真是大大减轻。”

贾康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百姓最大的后顾之忧。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农民在低保、养老、看病、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正在向城里人靠拢,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2010年,全国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近6万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2/3。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得以加强,增长超过20%,体现了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不懈努力。

此外,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增长23.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38.3%。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意味着中央对欠发达地区支持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可以自主安排的财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制度建设,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为国理财

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自2001年以来,一场被称为“财政革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财政资金运行由“中转”变为“直达”,财政资金运行监控能力和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截至2011年底,中央各部门及所属13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和地方各级近40万个预算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公务卡制度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利用“刷卡支付、消费留痕”的特点,将公务消费充分置于阳光之下。公务卡制度改革自2007年推行以来,对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公务支出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今年1月1日起,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等支出,都要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政府自身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又一重要举措。2011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0%,为国家节约资金1500多亿元,政府采购在促进节能减排、扶持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政策功能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金额达到2726亿元。

2011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资金的分配秩序,推动了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财政预决算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从“大账”到“细账”,公开的内容更加具体。2011年,在预算公开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

深化财税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与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目标相比,财税改革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难点,突出表现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省以下财政体制尚需完善;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财政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税制结构不尽合理,地方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迫切需要通过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今年将从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税收制度三方面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努力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进一步推进健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制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将部门预算制度改革覆盖到县一级,加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进一步增强预算透明度。

三是进一步健全改革税收制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完善消费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合理消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按照正税清费原则,研究起草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及配套改革方案,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

“十二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一是明确方向,服务大局。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是整体设计,协调联动。妥善处理政府与纳税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财政与金融、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全面设计,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加强各项财税改革之间以及财税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三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既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谋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主要目标

完善财政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财产税、环境资源税及其他特定目的税相协调,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

主要任务

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把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