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1
关键词: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50-01
原州区地处宁南山区,干旱缺水,工农经济不发达,导致县域经济困难,而原州区的各个乡镇发展又极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更是极其困难,笔者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变乡镇财政困难的措施。
一、按照精兵简政、减负增效的原则,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为乡镇财政体制的健康运行创造条件。一是要巩固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果,大力裁减财政供给人员,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通过撤并乡镇党委、政府的内设机构,下放“七站八所”以及垂直部门的管理权限,归并相近相关职能,实现机构总数和财政供给人数的同步减少;通过加大中小学校结构布局调整的力度,严格教师资格管理,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减少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今后,乡镇增加财政供给人员,应在不超过编制总数的前提下,实行逢进必考、公开选拔,以此实现对财政供给人员数量和质量的源头控制。二是要大力推进财税征管体制改革,优化征管秩序。笔者建议,针对目前财税机构分设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应推行乡镇财政、地税机构“统一领导、合署办公、分别管理”的征管模式,以加强乡镇财政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优化财税部门依法征管的环境,进一步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益。三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把乡镇干部、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妥善解决好乡镇干部、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退休工资发放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的问题。
二、按照区分来源、分别负担的要求,合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规避乡镇财政风险。乡村两级债务是目前困扰乡镇财政运行的一个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治乱减负力度和即将推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下,乡镇债务的化解更加迫切,也更加困难。如果化债消肿工作没有做好,就会进一步扩大债务规模,引发财政危机,造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化解债务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核查清理债务,区分情况,落实偿债责任和途径,列出化债时间表,增强还债还贷的计划性和主动性。要发动干部集思广益,采取企业破产清算、受益对象承担、拍卖资产抵偿、清理“三角”关系、高息借贷挂息、安排专款归还、强制节支还债和呈请上级豁免等多种办法,分轻重缓急,以付息为主、还本为辅,逐年清偿债务,防止债务负担转化为财政短收和垫付风险,影响财政平衡和政权稳定。二是要正确处理农民减负与乡镇财政清理债务的矛盾,依法依规大力组织清收税费欠账。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订清欠计划,分期分批抓落实。三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要把任期内化解债务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进行严格的离任审计,防止乡镇政府在没有合理预算的前提下盲目举债和为企业、个人担保。四是要加强新借债务的管理,切实增强新建项目和受益单位的偿债意识,建立还贷准备金,完善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确保不给乡镇财政增加新的债务负担。对政府举债建设的公益性项目,也要落实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责任制,实行跟踪审计,发现违法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坚决地追究责任。
三、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倾斜贫困乡镇,让农村休养生息。根据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扶贫攻坚任务较重、历年积存债务较多而且抗拒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实际,原州区政府应考虑加大对乡镇(尤其是贫困乡镇)转移支付的力度,在出台增资补贴政策时应对乡镇重点倾斜照顾。原州区本级财政应以自给为目标,逐步削减乡镇的体制上交。对乡镇体制的调控,应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收支基数,着重解决乡镇之间的财力不均衡问题。同时,各级财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可引入奖惩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以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开源节流的积极性,消除乡镇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增强乡镇财政自求平衡的能力。
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2
深化财税改革面临三大任务
财税改革要继续深化,当前仍然面临三大改革任务。
首先是预算改革。预算的公开性、透明度要明显提高。透明度是社会走向现代化民主法治状态的制度建设的切入点。同时还要求完整的全口径预算,即所有政府财力必须进入预算体系,不允许再有预算外资金概念。预算体系内的合理形式,包括一般公共收支预算、资本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土地批租收入等要进入基金预算,该体系已清晰化。在预算改革中必须编制中期规划,2015年开始,中央级的预算需要编制3年,称为3年滚动预算。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配套,如需引入权责发生制,各级政府都要编制资产负债表等等。
其次是税制改革,突出六大税改。目前已经推进的“营改增”改革,按照时间表要争取于2015年全覆盖,中国以后市场上的进项抵扣链条要完全打通,以利于企业专业化细分,公平竞争,也配合结构性减税,推进打造升级换代的中国经济升级版;资源税改革要继续按“从价”机制推进,除产生调节作用外,也将形成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消费税的改革有望迈出重要步伐,除优化设计外,还将考虑将征收环节从生产领域推到销售领域,使消费税能给地方政府提供一部分有分量的财力来源;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并推进以环境方面的费改税为第一阶段重点的环境税改革,这两个税种改革首先是完成“立法先行”的过程,对立法过程我们可拭目以待;此外,关于个人所得税,明确在本年度加快研究方案,条件成熟时启动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再次是财税改革任务,涉及中央和地方如何理顺事权关系和财力分配关系。比如适合于事权合理化配置的税基和收入划分,对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制度优化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事项。事权方面,涉及投资权如何清晰形成中央和地方间的界定,还涉及司法管辖权如何以“先行先试”做系统化的调整,这已在改革过程中。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六大路径
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路径应包括以下方面。
以政府扁平化改革为框架。近年来,以部分地区“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和“乡财县管”方式改革试点为切入点,财政“扁平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总体来看,中国的“省直管县”改革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像目前各省的改革试点搞的那样,省主要对直管县的财政进行直管,并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但仍维持市对县的行政领导地位;第二步是市和县分治,统一由省直管,重新定位市和县的功能,某些市毗连的县可改为市辖区;第三步是市改革,在合理扩大市辖区范围的同时,合理调整机构和人员,总的方向应当是撤销传统意义上的管县的地级市(级别可保留,人员逐渐调整),全面落实市县分置,省直管县。
在上述过程中,还可大力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的乡镇,试行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其财政收支的办法,对一般乡镇实行“乡财县管”方式,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
以合理调整事权为匹配逻辑。在顶层规划下调整、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包括中央事权、地方事权、中央与地方共担事权、中央委托事权、中央引导与鼓励事权等等,进而按照政府事务的属性和逻辑原理,合理和力求清晰地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尽快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与支出责任明细单的工作,并在其后动态优化和加强绩效考评约束。尽快将基础养老金、司法体系、食品药品安全、边防、海域、跨地区流域管理等划为中央事权。地方政府应退出一般竞争项目投资领域,同时规范省以下政府的事权划分边界。
以地方税体系建设带动税制改革和政府间收入划分改革。建设和完善地方税体系,以税制改革为配合,积极完善以税种配置为主的各级收入划分制度。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积极推进房产税立法。大力推进资源税改革,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独立的环境保护税,并将该税种收入划归地方。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部分税目的消费税征收环节,将部分消费税税目收入划归地方;将车辆购置税划归为地方收入;在积极推进“营改增”过程中,将增值税中央增收部分作为中央增加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来源。
以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现事权优先原则。按照人口、地理、服务成本、功能区定位等因素优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公式,加强对欠发达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适当降低专项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归并、整合专项中的相似内容或可归并项目;尽量提前其具体信息到达地方层面的时间,并原则上取消其“地方配套资金”要求,以利地方预算的通盘编制与严肃执行。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优化“对口支援”和“生态补偿”等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以建立现代公共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性支撑。结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在全口径预算前提下从中央级开始积极试编3~5年中期滚动预算;把单一账户国库集中收付制发展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配之以“金财工程”、“金税工程”式的全套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来支持、优化预算体系所代表的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科学决策;落实新《预算法》关于地方债的规定,加快地方阳光融资的公债、市政债制度建设步伐,逐步置换和替代透明度、规范性不足而风险防范成本高、难度大的地方融资平台等隐性负债;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也需结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而积极推进。
以举债权和产权管理为重要组成要素。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内含地方适度举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举债权是规范化的分税制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已较为成熟和完善,成为地方融资的重要途径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规范的法定程序,在有透明度和受监督的条件下以适当规模举债,筹集必要的建设资金,这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分级预算运行中应对短期内市政建设等方面的高额支出,把支出高峰平滑化分摊到较长时段中,并借力于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发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职能,有效弥补地方政府收入的不足。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3
关键词:乡镇财税财会管理;现状;对策
乡镇是国家基层行政机构最小单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主体,乡镇财税负责乡镇资金筹集管理和国家监督职能,在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分析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对进一步提高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现状
(一)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
会计核算制度是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监督的制度基础,在保障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效进行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在一些乡镇的财税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之间脱节的问题,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际中暴露出账目混乱、管理不当和灰色地带等问题。现阶段,乡镇财政财会管理部门尚没有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忽视了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是二者之间相互脱离的主要原因。
(二)乡镇财政预算工作有待加强
乡镇基层财税财会管理部门行政能力有限,预算管理工作规范性不强,容易因为财政预算工作的不合理引起行政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用低下的问题,不能高效、有效的解决群众关心的紧迫问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规范程度不高。出现这种问题的深刻原因在于乡镇财政尚没有明确的规范制度约束乡镇财政预算行为,导致很多乡镇财政预算工作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情况,财政预算随意性大。除此之外,乡镇财政预算工作方法也有待改进,一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制定了详尽的财政预算工作方法,但是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脱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能效。
(三)乡镇会计水平有限
部分乡镇基层财税财会负责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与资源不足。很多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都面临着会计能力有限的问题,会计基础薄弱,一些会计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严格遵守,固定资产账外运行的清理盘点工作不能按照规范制度要求定期进行,账面现金等级和银行贷款记账不及时,影响正常结账,会计工作漏洞较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损失。
(四)专项资金监管有待完善
乡镇是基层政府服务部门,为了尽快解决乡镇居民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乡镇财税财会需要设置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政府部门为专门项目、服务设置的专用资金,通过设置专项资金,能够确保该项目有序开展,为乡镇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但是现阶段,部分乡镇财税专项资金设置和使用过程监管力度不强,没有有效的制度规范约束专项资金的使用,导致专项资金使用与审批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资金账目混乱,挪用、挤占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影响了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
二、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对策
(一)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直接P系到乡镇群众的民生问题以及乡镇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提高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科学程度。首先要进一步精简机构,优化职能设置,减轻乡镇财政负担,重点针对全部依赖国家与地方财政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将其推向市场,并督促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积极建立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纽带,敦促企事业单位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减轻财政包袱,更好的为乡镇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例如在制定财政预算制度时,就可以通过专家调研、听证会等方式,倾听百姓的意见,了解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帮助解决百姓最关心的焦点问题为目的,保证地方财政预算流入百姓最需求的地方,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相结合,使财政预算制度能够让百姓满意,同时保证科学性。
(二)财税征管体制调整
乡镇财政预算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调整乡镇财政管理制度,设置乡镇金库、街道一级财政金库,明确划分县级财政税种与收治范围,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社区在管收理财方面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加紧推动市县征收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县、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与行政管理范围,改变县、地税征管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尽快落实建账、查账、监管征收办法,争取乡镇财政的帮助,强化税收征管,保证税收足额,打击偷税漏税和营私舞弊行为。例如针对部分乡镇财政行为随意性大,管理混乱、监督不力的问题,需要积极建立并持续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对乡镇财政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首先按照乡镇实际情况,建立财政制度,杜绝假大空,在此基础上,强调制度的可操作性,精简理论指导与建议性的内容,控制乡镇部门的自由度,并遵循科学合理的根本原则,注意不要和上级部门决策产生矛盾。
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4
关键词:财政税收;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财政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督监管不够到位
由于我国机构改革的推进,一些地区削弱了财政税收管理的力量,不少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人员被撤并,导致了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管理滞后。不少地方存在着没有设立财政税收管理机构,没有落实专门的管理经费,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问题。
2.民主管理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很好地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就是这一制度的关键内容。实际上,许多地方和单位虽然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但成员大多不是经过民主选举的,而是领导指定的,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3.规范化转移支付有待加强
大量事实一再证明,政府部门之间的财政资金来往是出现转移流程不规范、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率低、贪污违纪现象多发的地方。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财政收入,地方政府进行支出的具体管理。中央已经通过分税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财政收入的中央集中比例,减少了纳税部门偷税漏税的途径,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来协调我国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个财政平衡。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构成我国转移支付的三大部分。在这当中,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着需要尽快改善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的资金比例在转移支付总量中所占比例过高,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带有明显的有利于地方的倾向,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的比例很小,它主要能够反映地方财务均等平衡的状况,经济发达地区的税收返额度高是正常的,但是比例过于悬殊就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税收返还额度在成一定的比例增加,也使某些经济现对落后的地方社会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其次,在政府转移支付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这也是在转移支付过程中频发支出不透明、财政截留、现象的一大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财务问题由于从支出项目繁杂、设计部门较多,核查起来十分困难,因此,要在转移支付的源头把好。
二、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的方法
1.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不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也是通过改革整治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中诸多漏洞的手段。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目的在于调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依据当前情况,应当适当加强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强化政府财政同一支出的平衡;加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支出,加强统筹管理,减少财务问题,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的压力,配合行政改革中人员精简的客观要求;还要对地方政府的支出权限进行必要的规范,既赋予足够的财政权力,也要控制过度的财政自由,使得地方支付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加速进行。
2.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要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资金来源稳定可靠,资金分配方法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央、省(市)两级两类转移支付体系。首先是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整合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妥善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其次是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增值税分享制度,从而稳定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最后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从基数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与转移支付水平的方。
3.财税改革要在制度上实现创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是制约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深化的羁绊。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农民的劳动热情被充分激发,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下调,给农业生产降低的生产成本,在免除农业税等税收项目外,在水手结构上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正式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通过适当的途径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合作扩大生产是有效手段。在财政税收体系中,合理的采用“合同制”,也是完善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一大创新,不仅仅加强了地方财政税收的自,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施加有力的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制度创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再被历史证明。加强中央管理和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4.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5
刚才,国丹同志全面总结了2003年全县财税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了今年的财税工作,国税、地税、财政部门负责人也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正如前面几位同志总结的,过去的一年,我县财税工作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如非典、政策调整、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全体财税工作战线同志的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200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同口径比,较上年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15万元,较上年增长15.08%;一般预算收支出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6%。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新的一年,财税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既有好的机遇,如中央高度重视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与见效,经济逐渐好转,财源逐步扩大。又有新的挑战,如当前财政体制还不尽合理,急待完善;政府职能将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工作作风等。为此,在新的一年,财税部门的同志们,务必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79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304万元的目标,在新的一年实现财税工作新突破。在前面各位同志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三点。
一、强化增收节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增收方面。今年,全年经济形势预计将比去年好,有望实现速度、效益双增长,这就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税部门要加强协调与沟通,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做到目标早明确,任务早下达,措施早落实。要立足自身实际,深挖收入潜力,出新招、出实招、出高招,确保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均衡入库。重点要到,一是认真分析我县财政收入结构,找准增收的着力点。要坚持从基础抓起,大力推进精细管理,从经济发展、产业成长、税源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从相互关系中把握税源,寻找潜力所在,努力扩大税基。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狠抓非税收入管理。尤其要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的征收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全额收缴入库。二是继续贯彻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财税稽查力度,抓好专项稽查工作,坚持打击各种形式的偷、逃、骗、抗税行为,严禁滞留、延压财政收入。
节支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下决心调整现有支出结构。一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要确保工资支出,在预算安排上足额保障,不留缺口;在发放管理上,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管理的体制,确保及时足额兑现。切实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资金需要,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增长比例。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保证县委、县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资金需要。二是严格控制支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行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不正之风。
二、深化体制改革,发挥财政最大效能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的改革之年。在财税工作上,必须创新理财观念,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新机制。
一是努力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要在综合财政预算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综合财政预算的编制范围。要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积极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二是认真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新界定县、乡事权范围,明确县、乡政府的支出责任,合理划分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要建立对乡镇财政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乡镇财政工作进行动态综合考核,将经济增长质量、收入征管、基本支出保障、财政供养人员控制、财政平衡等纳入考核范围,在转移支付补助和专项资金分配中体现奖惩,从机制上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自求平衡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探索财政引导机制。要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有形之手”牵引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贴息、项目招商等多种手段,引导和带动银行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着力改革财政支持发展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机制和方法,切实解决投放分散,扶持手段单一,效率和效益不够理想,越位与缺位并存等问题,系统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三、转变工作作风,建设过硬财税队伍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最终要靠我们每一位干部去落实。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切实加强管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各级财税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多办实事,进一步从政策上、管理上、执法上改进我们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要做到依法理财。行政许可法将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刻领会其立法宗旨、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全面清理、废止、修订财税行政许可事项,并切实加强管理。
三要做到清正廉洁。财税部门掌握着一定的资金征收、分配权,在老百姓眼里是一个有权机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财税干部一定要清正廉洁,品行端正。要切实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加强资金征收、分配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和督查,从源头上反腐倡廉。
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范文6
一、当前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权利与职能,其表现形式是组织结构。基于此认识,对照当前网络向农村的逐渐普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明显加速、社会中介和服务组织的不断发育及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的形势,发现我国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尽管在不断改革、完善,但仍不能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既有一般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独特问题。
(一)一般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难以调动职员工作积极性、承担职责和协调配合
我国乡镇政府管辖的区域比较广泛,但对其管理的只是县级政府,这就不能建立完善的乡镇行政机构,不能促使责任、权利的统一管理。因为不曾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机构比较臃肿,机构人员不能很好地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不少乡镇政府干部基本都是在混日子。由于不能界定各项职责功能,部分事业单位总是依靠业务主管部门行事,财政拨款基本成为经费的唯一来源,主管部门也承担着其人员管理职能。这些情况导致了相当多的乡镇干部、职员、机关缺乏竞争和服务意识,不能承担起相应的民事责任以及法律责任。
2.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债务负担沉重
我国乡镇政府有很大的债务负担,我国2010年,乡镇的财政负债总额达到两千多亿,全国总共有五万多个乡镇,它们平均负债400万元。这些债务往往来源于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个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导致债务负担沉重,一方面是由于单位在招人时,不是从超额编制单位选进人才,而是从下级机关招人,或是进行公开招考,造成缺编单位逐渐满编,并不解决超编单位现象,财政供养的人在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财政不能满足财政人员的供养,财政体制也不完善。我国乡镇政府在偿还债务时主要是通过向人民群众收取费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推进,向人民收取费用得到限制,一些收费被取消,使得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缺乏稳定的来源,偿债能力降低,乡镇债务负担自然更加沉重。
3.乡镇干部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清
当前,很多乡镇干部都不清楚乡镇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能,不知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知如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很多乡镇政府只注重政府的转型,并不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些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不考虑长远利益,只注重当前的利益。总之,乡镇政府只会完成做好上面下达的任务、指示,不懂得进行发展和规划,不能够正确履行其职能。
(二)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独特问题
1.政府管理权与执行权不能够很好融合
在已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表面上乡镇政府是一级政府,实际上在设置管理职能时不能够到位,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其中缺少很多元素。如,乡镇发展需要的“城建、环保、治安、节能、消防、卫生防疫”等职能,基层政府普遍缺少,又缺少行政许可权、处罚权和强制权。当出现上述违建、食品卫生等问题,作为一级政府的镇政府并没有权力去查处,只能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由其派人来调查处理。往往在向上级部门汇报时,程序比较繁琐,它需经过审批才能下达命令、实施解决方案,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会严重延误很多事情的处理、很多事情的解决。由于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必然会增加,从而对该镇的公共设施与卫生、医疗机构、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与治安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经济发达乡镇的社会治安还不是很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能力也存有不足,经济发达乡镇的行政管理能力严重被制约着。
2.机构编制不能满足管理对象的需求
经济发达镇的机构编制基本是由县里统一发配的,乡镇并不能自行调整,不具备自。县政府在确定发达乡镇的编制数时,并不考虑外来人口的增加,只按本地的户籍人口数确定,而往往外来居住人口要多于当地的本籍人口。这使得发达乡镇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够满足当地发展需求,不能够完成制定的管理目标,但是他们又想完成任务,苦于人力不足,就只好聘用临时雇员。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我国珠三角的有些乡镇,编制数额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当前急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能完成制定的管理任务。受固定编制额的影响,目前好多经济发达乡镇的公务员升迁机会渺茫,总停留在原位,处于进退两难境地。长此以往,这些在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接二连三地跳槽,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致使人才在不断流失,乡镇政府竞争力难以提高,甚至下降。
3.财税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建立了以分税制为框架的财税制度,但其只在县级以上部门执行,乡镇政府施行的财政体制是统一收取统一支出。有许多发达乡镇的财政收入已达到几十亿甚至更多上百亿,但是有90%的财政收入都得交到县级政府,回到镇里的只是少数。如,2006年,绍兴县钱清镇上缴税收近5个亿,但最后回到镇里的却只有6000万元。2007年,嘉善县姚庄镇上缴税收2个亿,回到镇里也只有1000多万元。这对发达乡镇极不公平。
4.规划建设还不全面,相对较落后
当前乡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批和监督管理的,由于经济发达乡镇的规划建设项目比较多,还比较复杂,造成了经济发达乡镇不能准确定位,难以实施操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发达乡镇在规划建设中,有的规划水平不是很高;有的只停留在整体上,并不作细分;还有的产业规划不联合实际,不能保证产业有效发展;甚至有的规划根本不具备科学性与严谨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发达乡镇健康、科学、合理、快速的发展。
二、完善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路径
(一)完善一般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路径
第一,详细了解和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中国的乡镇不但是国家的最基层政治权力中心,还是保障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在前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时,最主要的是要将行政权力划分开,规范到一个合理的空间,将国家、社会和农民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它们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乡镇管理体制时,要确保有完整的行政领域,有适度的人口规模,具备有序的管理层,能够进行科学的职能定位,并设置有合理的乡镇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得到完善。#p#分页标题#e#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方针,了解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依法审批,积极推动与完善乡镇政府的审批制度,让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另外,乡镇要减少税收负担,对于那些违规条款要坚决废除,对于阻碍市场开放的审批制度要彻底撤除。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能够解决的事情,就要让他们自行解决,政府部门要懂得适当的放手。
第三,更新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地转换乡镇政府的职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第四,加强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划。当地政府进行经济调节时,有赖于政府职能能够合理被规划,各级政府要制定合理规划,并将规划切实落实。
第五,改进经济调节职能,要寻求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乡镇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六,做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事业的发展上,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科学配置社会资源,利用公共服务设施,扩大服务范围,建立服务网,加强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的发展。
第七,履行市场监管职能,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第八,对政府中介组织进行完善组合,确保各政府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重点,划分好上下级关系。同时要建立行政处罚条例,为解决执法不公的行为事件作惩罚依据。
(二)完善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路径
第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对于当地乡镇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财政预算等因素,都要得到考虑,可以逐渐划分出经济发达镇、比较发达的乡镇甚至农村中心镇,分别实施完善办法。我们可以对那些在大城市周边的发达乡镇进行城乡统筹管理,因为这些乡镇的经济规模相对比较大,外来常住人口以及当地住民也较多。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撤销镇建制,赋予其相当县级的职能,设置合理的综合部门。
第二,加强政府职能改变,采用比较灵活的人事编制管理。对经济发达乡镇的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要加以强化,以此加强农村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公共文化、公共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完善,转变财政投入方式,保障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
第三,建立完善的财税体制制度。要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经济发达乡镇的财政体制制度。在立完善财政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外来人口负担、日趋增长的人口造成治安与公共服务的相关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经济发达乡镇的财税负担。例如,可向经济发达乡镇少收取些税费和土地出让金。当经济发达乡镇缺乏某种产业时,政府要给以一定的帮助,如资金赞助。还要支持经济发达乡镇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鼓励他们建立城镇建设投资公司。
第四,加强经济发达乡镇的规划建设。要切实弄清我国县政府的职权现状,加快规划体制改革,推进发展、城市和土地的规划,将县与乡相联系,促使两者相互合作。积极探索按功能区划分的规划方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三)完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
抓住典型,可以快捷地把握全局。当前有不少经济发达乡镇在实践中积极寻求最优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如广东、浙江等地区,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广东省近几年,一直在加强乡镇机构改革,简化政权,加强乡镇经济发展,简称“简政强政”。去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简政强政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它的大概内容是:将全省所有的镇进行重新划分,突出不同乡镇的职能重点。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发达镇,加强它们的市场监督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他们还扩大镇级管理权限,调整理清交错复杂的权责关系,并加强对行政编制配备的完善。浙江省是将经济发达中心镇逐渐发展为小城市,2007年他们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它的整合思路是:从全省1200多个乡镇中选出141个中心镇,对这141个中心镇进行援助,放置更多的财政、土地和投资项目。另外,也对中心镇的科技、信息进行强化,并提高公共服务功能。例如浙江的绍兴县的建设、发改、经贸、商贸等部门,都被下放到县级以下的乡镇,如杨汛桥镇、钱清镇等。他们之间签订委托协议书,委托乡镇职权。目前,他们已完成一定的指标,培育出一批现代化中小城市,其中镇区人口达10万的乡镇就有40个,5万左右的多达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