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金点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金点子范文1
应用型电子技术中有大量的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内容。这些内容几乎不要求学生有任何电路基础,一学就会,一听就懂。让学生一学习电子技术就有成就感,成功感,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轻松愉快地入门,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好的铺垫。首先教师要浅讲理论课程和大概内容,尽量避开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随即开始实践性内容的学习。等打好了一定实践基础,培养了感性认识之后再缓慢增加理论难度。
还有很多一学就会的电子技术技巧、技能,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教授。例如,教学生安装调试卫星电视后,学生兴趣大增,都能熟练安装调试了。通过对软件升级更新学会了“机对机”刷机和“电脑对机”刷机,更好地理解串行数据通信中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的用法,为学习单片机技术有了感性认识基础和兴趣。各种家电产品的故障率高,排除起来不难,技巧很容易掌握,教师只管教给学生。学生回家后可以对自家或邻居家用电器常见故障检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用技术本领回馈了社会。
(二)在直观形象的课件制作中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是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重中之重。电路原理分析中有静态偏置电流的形成和交流信号输入时的动态分析。利用Flash或PPT制作的课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电路静态和动态过程,学生看得具体、直观、形象、生动。课件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课件可以直接利用网上优秀教师制作的成品,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而自制。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教师如果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等于是在误人子弟。我校的电子智能平台装载有大量的电子仿真软件,从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到单片机的内容都有。教师带领学生在平台上可以做很多的电路模拟实验,学生实际反映也较好。
(三)在科学实用的教法指导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的知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讲解,对于复杂难懂的内容则可先浅浅地走个大概,熟悉主线条反而可以加快进度。等主线条清晰后再反过来逐步加深内容。学生最后到底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个人能力不同那也只好顺其自然了。首先要求教师本身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有清晰深刻的理解。如何教授好理论课有很强的技巧性。理论教学由浅入深,先大概后细致、先易后难。开始不要求学生掌握多深,只要求大概知道,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只作为后续要求。电子技术理论的抽象性决定了课程既不好讲也不好学。理论讲解要善于借用恰当的类比。例如放大电路中什么是偏置、为什么要偏置、如何取得偏置、什么才是适当的偏置、不适当的偏置会是什么结果等可以用一条船要经过隧道的类比。如果船不离开地面,船就不能航行。灌水让船脱离地面将船浮起来就是偏置,偏置偏置,偏离原来的位置。灌水不足不行,不足就搁浅;过多也不行,灌水过多,船就削顶。所以电路偏置以电压为例,三极管集电极负载静态电压基本上等于电源电压一半是最佳偏置状态。偏置不足进入截止区,偏置过当进入饱和区,偏置适当就是放大区了。打比方的目的也是让学生一听就懂,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数字逻辑电路中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看似复杂,实际上好教也好学。只要方法恰当,通过逻辑设计的技巧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大量逻辑电路进行理解。教师要善于总结教材内容,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例如电位可以理解为某点的对地电压,电压就是两个点的电位差值。并联电压相等,串联电流相等。并联分流,串联分压。
小学数学教学金点子范文2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走进课堂,去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相整合,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设计了“自选超市”的购物环境,课堂上,老师成了收银员,学生成了小顾客,身边就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商品货架,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文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及“实物”购买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乐于去参与,去体验,脸上洋溢着活动的满足和快乐。
二、利用评价机制,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入评价机制,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就能长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争优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小竞赛”“小游戏”“擂台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比、学、赶、超。同时注重以小组为单位的捆绑评价,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通过开展“优秀组长”“最佳组员”“金点子学习小组”等评选活动,营造了小组间的竞争氛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
三、发现生活资源,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既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还要学会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学习《认识图形》时,除了课本上的数学信息外,我还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找一找教室中的物品、学校中的建筑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课后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日常用品的形状等。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做一做自己认识的图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认、看、找、画、做这一系列活动,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懂得了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