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1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奋力推动岳池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确保今年月底前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刚才,怀林同志就下一阶段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些意见是经县委、县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符合上级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迅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理解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最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之一,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的关键所在。由于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涉及面非常广,难度也相当大。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这是加快岳池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是岳池当前最大的政治。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围绕工业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农业生产变成工业经济的“第一车间”,这对以乡镇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乡镇事业单位振兴地方经济、加快农业发展的任务将更重,为农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将更高。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就是要把政府长期以来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分离出去,切实摆正乡镇事业单位的位置,充分发挥乡镇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服务的职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加快富民强县的步伐。

×其次,这是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乡镇事业单位处在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和载体,在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负有重要责任。但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恶性膨胀,“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导致收费不服务、服务不到位以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村稳定,也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并且,当前岳池的城市经济已经起步,农业产业化初现端倪,县本级财政逐渐好转,但乡镇自身建设却出现了“拖后腿”现象。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不少乡镇人多事少、人多钱少的问题尤为突出,使本就有限的财力很难集中于发展生产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结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有利于有效配置资源,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完全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第三,这是乡镇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乡镇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事业单位自身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布局结构不合理,发展与需求相脱节,对不断变化的农村社会需求缺少灵敏的反应,服务内容老化,服务形式简单;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事、事企职责不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深,过分依赖行政机关,缺乏“找米下锅”的创业意识,整体效益低下;三是分配机制不灵活,“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纪律松弛,人浮于事,缺乏生机和活力。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还继续按老体制和原有的方式运行,乡镇事业单位最终只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只有运用市场的理念、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进行突破和解决,以改革增加压力,以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促进发展,才能使乡镇事业单位恢复活力,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统筹兼顾,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心谋划,妥善实施,并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⒈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触及利益深、涉及范围多、政策要求严、工作任务重,事关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基层政权的稳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乡镇、部门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作,又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把推进改革同维护稳定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要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行动,把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要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对可能出现的等苗头性问题,要及早拿出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及时加以解决,妥善化解矛盾。

×⒉要正确处理加快改革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当前,正值冲刺上半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市委也即将召开区(市、县)工作会议,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同时,一丝不苟地抓好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使改革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各乡镇、部门要认真做好改革期间的衔接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对新成立的机构,要完善职能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尽可能缩短“摸索期”;对分流人员留下的工作任务,要及时安排人员接手,尽可能缩短“磨合期”,确保工作不断线,做到日常工作和改革工作两不误,绝不允许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现象,绝不能因为推进改革而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

×⒊要正确处理无情改革与有情操作的关系。每一项改革都要触及一部人的利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不例外。在前期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上级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对分流人员的支持。但改革是严肃的,各乡镇、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既不能徇私情,也不能和稀泥,更不能简单地“拿钱走人”、“一分了之”、“一下了之”、“一走了之”,一定要耐心地、有的放矢地说服教育分流人员和其他人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覆盖到每一个人,落实到每一件事。要密切注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动态,抓住、抓准改革对象的思想脉搏,大力开展正面的、积极的宣传工作,不讲套话,不许空愿,用政策解释疑惑,用道理消除顾虑,用措施化解矛盾,用工作感召人心,引导大家支持改革、理解改革、投身改革。

×⒋要正确处理各负其责与步调一致的关系。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尽管全县的改革政策和方案是统一的,但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严把政策关口,服从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特别是有关改革政策的解释和宣传,一定要统一归口到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办公室,绝不允许任何不负责任的乱答复、乱解释、乱表态,更不允许为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干扰改革。,

×三、几点要求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能不能赢得胜利,是对我们领导水平、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实际检验。确保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既是既定的工作目标,也是铁的工作纪律。各乡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⒈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都是改革的督导组成员,一定要带头支持这项工作,带头研究改革政策,深入乡镇督促指导,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和社会政治稳定。各乡镇主要领导同志要深入调研,靠前指挥,仔仔细细研读文件,吃透用够政策精神,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难以把握的政策,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改革方案要能细则细,把问题和困难考虑得尽可能周全一些,把政策的操作方案制定得尽可能详细一些,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县级各主管部门要配合乡镇搞好改革工作,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落实,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大力配合,积极支持,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单位,要把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在手,把调研组织好、方案设计好、措施制定好、步骤安排好、关系协调好、工作督查好,加强宏观指导,及时沟通信息,认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确保改革的深入开展。

×⒉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公开透明是改革顺利推进、减少震荡、取得实效的可靠保证。一是要严格执行改革政策。对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省、市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县上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前不久,县委常委会还专门对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了解决措施。各乡镇、部门一定要严格按政策办事,把握好政策界限,特别是在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必须慎之又慎,切实维护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任意开口子,也不能随意打折扣,以确保改革不变调、不走样。二是要严格执行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是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竞聘上岗、人员分流等多个方面,已经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编委审核并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各乡镇、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平稳推进。三是要严格执行改革程序。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的程序办事。要实行阳光操作,严禁暗箱操作,该公示的一定要公示,该宣传的一定要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改革对象的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⒊要依靠群众,注重引导。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政府压力,但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因此,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内容传达到每个改革对象,帮助他们树立改革意识,提高支持改革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要扩大干部职工在改革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杜绝少数人出点子、划圈子、拍板子。二是要加大形势教育力度。把我们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决策的理由,原原本本地向每一个改革对象讲清楚,帮助他们树立大局意识,取得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配合。三是要加大帮扶引导力度。要充分理解分流人员离开曾经为之奋斗和作出贡献的单位、步入社会的心情,充分考虑他们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及时转变择业观念,正确对待角色转变,积极主动地寻求新去向,谋求新发展。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继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局人事人才编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有力指导下,一年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区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继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严格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三不突破”总体要求,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定。积极稳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加强区编办和编委统筹机构编制职能,规范审批顺序,优化审批效率,全年召开编委会6次,议定机构编制事项60余件,及时查处部门违反编制工作政策的违规行为,确保编制工作的严肃性。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3

一、完善制度,努力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2012年以来,我县出台了4个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文件,分别是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县编委会文件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程序》,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社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通过出台文件,统一认识,强化措施,规范程序,使机构编制规范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一”审批制度:即凡涉及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调整及单位职能变化的事宜,经县编委集体研究决定后由县编办一个部门承办、县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县编委一家行文。

二是严格编制使用程序管理。各单位每年底向县机构编制部门申报下一年度编制使用计划,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汇总制定全县编制年度使用计划,经县编委核准后上报审批。机关事业单位选调、招录、安置人员等,均要向机构编制部门申请核准使用编制,并在批准的年度编制使用计划内进行。

三是加强中层干部管理。建立全县中层干部台账,各机关事业单位任命、调整中层干部,须向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社局事前汇报、事后备案。县编办主要审核各单位中层干部的职位和职数,与“三定方案”中批准的内设机构名称和核定领导职数是否一致,不一致的不予备案,不列入上一层次领导干部提拔范围。

四是注重借调人员管理。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时,单位必须有空余编制,且工作任务较重,本单位工作人员确实不足。由借用单位主管部门,向县机构编制部门、调配部门提报借用人员申请,由机构编制和调配部门审批后,被借用人员方可到借用单位工作。借用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最长一年。避免了单位间随意借调人员,造成混编混岗、在编不在岗现象发生。

二、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效益

近两年,国家和省分别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11〕22号)、《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审核与人员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鲁编办发〔2011〕3号)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借助召开县编委会及其他一些时机,注重宣传“四个严禁”、编制和经费联合约束机制等精神要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通过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效益。

一是坚持总量控制。凡需新设机构,一律本着机构整合、资源共享、“撤一建一”或“撤二建一”的原则;凡需补充人员,严格执行“空编进人”。近两年期间,我县共合并撤销6个单位,核减348名编制。

二是注重动态调整。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注重根据事业发展调整机构, 根据职能变化调整编制, 根据人员余缺调整人员,对全县机构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实行机构编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特别是在“实施三年突破平阴计划”中,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杠杆调控作用,真正把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好、用活、用在刀刃上。从超编较多的县直学校调剂40人,充实到县域经济发展一线急需人员的单位;撤销了职能弱化的县成人教育办公室,成立了急需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根据餐饮服务许可职能由县卫生部门移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情况,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调剂了8名编制充实到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从乡镇(街道)选调20人到县直部门工作,形成了新招录人员到一线锻炼成长、优秀人才在基层选拔推荐的用人新机制。

三是实行综合约束。狠抓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县的实名信息入库率达100%,做到了实名制数据库与编制台账、实际情况相一致。基于实名制数据库这一平台,建立了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约束机制,规定只有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组织、人社部门才能配备人员、核定工资、办理有关社会保障手续,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并核拨经费。

三、加强督查,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权威

有效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监督检查是克服和预防违规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的根本保证。为此,按照中央编办、监察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机构职责任务落实情况检查,保证政府高效运转。结合全方位目标考核,通过要求单位提报材料、登门现场检查等方式,每年开展一次机关事业单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评估,对职责任务落实不到位、超职责任务开展活动、向下属单位延伸和委托任务的单位,书面指出问题,并向县考评办公室通报相关单位情况。为确保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任务落实好,通过出台政府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定信息联络员等方式,建立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保证了政府的高效运转。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4

春节临近,我谨代表市编办全体同志,祝大家春节愉快,合家欢乐,工作顺利,万事胜意!并就大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把各位从万忙之中请来,主要是汇报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来年的设想,听取各位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的主要工作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锐意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重点抓好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平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的主要精神和规定,按要求组建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局,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政府工作部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业经委、国资局、农业局等机构的职能或名称进行了调整变更。目前,市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机构设置没有突破限额,行政编制没有超出总额,撤并单位的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也已接近尾声。此外,我们结合*实际,以改革为契机调整了部分机构。我们根据市委“旅游兴市”的思路,将旅游局由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局改为政府工作部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提出城市“建管分离”,将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市公用事业局合并组建了市城市管理局,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并入市建设局,较好地理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为了优化经济环境,在市纪委设立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在市政府办证大厅加挂了“外资投资服务中心”的牌子,并且单独成立招商局。另外,我们提出合并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政府市志办公室、撤销乡镇企业局的方案得以实施。通过改革,市直净减处级机构5个,行政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政府工作部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年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但剩下的都是职能难理顺、矛盾难化解的单位,阻力比较大。我们下大力气攻坚克难,按照分类处理的办法,与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复协调。对认识水平不太高、迟迟不愿意改革的单位,主动上门联系,促使其加快改革步伐;对机构编制管理遗留问题较多、改革难度较大的单位,帮助其解决问题,创造改革条件。全年共印发改革方案89个,除8家事业单位因类别难以界定、待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再进行改革外,其余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已经完成。通过改革,市直撤销事业单位38家,合并10家,转企14家。撤销合并职能297条,划归到行政主管部门85条,初步解决了过来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以事代政、职能交叉等问题。中央编办、省编办对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给予了较高评价。*年1月14日,办主任罗忠勇作为唯一一个地市级编办代表,出席了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并在会上专题介绍了我市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经验。

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切实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年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通知》(岳发〔*〕3号),进一步规范了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议事规则,对机构编制工作纪律提出了6项明确要求。针对过来一些单位混编混岗严重、借调人员禁而不止、临雇人员管理不当等问题,下发了《关于实行“编制实名制”,认真清理清退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张榜公示人员编制情况,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实行“编制实名制”以来,全市共清退临雇借调人员415名。其中市直清退借调人员18名,清退临雇人员63名。通过大力控制,*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得到了控制。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减员508人,新进672人,增加164人。新进人员中,政策性安置158人,解决公安“两校”毕业生遗留问题92人。如果剔除上述因素,全年还减少86人。临湘、华容、汨罗、平江、*县、云溪等地人员编制均实现“负增长”,总计净减837人。

四是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高标准完成了年审工作,统一印制了登记表格,启用了统一的年审标识,核发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市直应参加年审的事业单位法人333家,已参加年审的有329家,年审率达到99%。为促进登记管理工作从侧重登记向登记与管理并重发展,我们于6月份组织各县(市、区)登记管理局负责人于进行了全市登记管理行政执法检查,对各县(市、区)实行分类排队,通报了检查情况,推进全市登记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在编委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按照“稳步发展、逐步完善、周密细致、规范运作”的原则,认真筹备成立*市事业单位法人协会,首批发展会员单位62家。12月22日,我们召开成立大会,省编办副主任刘学群、市委副书记高克勤作了重要讲话。法人协会的成立,开辟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新领域。

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情况

*年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按照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的要求,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坚持原则,扎扎实实地抓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全年较有影响的督查活动有五次:

一是对市直各单位实施“编制实名制”后暴露的问题进行督查。针对举报和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个下发整改通知,上门督促整改。如督查中我们发现市文化局,从临湘市借调了1人到市文化局机关,并聘为办公室主任,擅自将1名下属企业人员安排到*楼文物管理所当副所长,严重违反中央和省、市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对此,我们主任带队上门做工作,业务科室多次督促清退无效时,我们严格按照岳发〔*〕3号文件的规定,停办了单位的机构编制手续,冻结了*楼文物管理所的业务经费。又如教育局机关和下属教科所、教育技术服务中心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擅自从市直和楼区学校借调了11人,且下属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和教科所利用行政资源创办企业,严重违规,我们在多次上门督促整改无效的情况下,会同财政部门核减了单位业务经费,停发了借调人员的工资,并明确告知借调人员,如不及时返回原单位,将核销其在原单位的编制。由于我们顶住了压力,动了真格,这些单位都按要求整改到位。

二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对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进行专项督查。5月份,我们由办领导带队,分组抽查了6个县(市、区)的16个乡镇,主要查站所设置和控编进人情况。我们不打招呼,不露身份,直接下到乡镇站所,搜集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后再与当地领导交换意见。这次督查虽然没有搞宣传,没有发通报,但各县(市、区)引起了高度重视,查出的问题大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如我们在平江县发现有的乡镇进人控制不严,仅林业站就有无编人员7名,当即向县委主要领导提出了整改要求。该县迅速召开常委扩大会进行了认真研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专门出台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

三是联合各位特邀监督员对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查。9月13日至23日,我们经编委领导同意,在各位特邀监督员的支持和配合下,分成两个联合督查组,对6县6区(含两个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中,我们采取了“三查三看”的办法,即查县(市、区)有关干部任免文件,看擅自提高机构规格情况;查“两办”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讯录(电话本),看领导职数配备情况;查机构编制文件、台帐、列编通知单,看控编进人和“一支笔”审批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把职能较强、机构编制管理难度较大的政府办和检察院作为必检单位。通过查文件、查台帐、查资料、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办法,共查出县区各类机构编制管理问题28个。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除了与县区编委领导交换意见时当场进行指正外,督查后还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发了通报,点名进行了批评,之后,我们还逐个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年12月我们又对县区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这次督查由于通报了单位,虽说得罪了一些县区领导,但进一步强化了各方面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机构编制的规范化管理。

四是按中央编办要求组织了清理吃“空饷”人员的专项行动。由于部门配合的机制还不太健全,各地编内人员不在岗、个人或单位领取财政“空饷”的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为了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10月份我们与市财政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核查市直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清理“吃空饷”人员的通知》(岳编办发〔*〕51号),在全市开展了一次全面核查财政统发工资对象、清理“吃空饷”人员的专项行动。先由各单位上报在编在岗人员和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再由机构编制部门联合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复查核实。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截至12月底全市已清理出“吃空饷”人员497名,其中市直查出21名,临湘查出118名,华容查出108名,君山查出53名。汨罗查出在编不在岗人员446名,现已停发财政工资31人,追回冒领财政工资11万多元。

五是及时组织对市直机构改革督查。5月份,市委、市政府对市商务局、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等11家需要重新进行三定的单位下发三定后,我们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上门督促检查,检查时我们对内设机构设置、科级领导职数的配备、超编人员的分流、牌子、章子对照三定规定逐一进行核对,发现问题除当场指正,限期整改到位外,还下发整改通知。通过我们的跟踪督促,一些人员分流压力较大,困难较多的单位,如建设局、商务局等加快了三定到位的进度,顺利按时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在进行机构改革督查的同时,我们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对机构改革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我们督查农业局时了解到乡镇企业的统计由经委管理与省里不对口,相关的数据无法向省里及时报告,造成了*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被动;蔬菜办划给农业局后,由于没有单独设置机构,省里和市财政的切块经费无法到位,对县区也不好进行业务指导等情况,我们及时以呈阅件向编委领导汇报,在领导同意后及时下发文件,理顺农业局的职能。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5

一、依照法律法规,界定乡镇职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政府的职能定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乡镇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其主要职能应集中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尤其是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已从过去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因此,在界定乡镇职能时,要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大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界定乡镇职能。要按照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划分县乡之间的财权、人权、事权、物权,既不能权力在上面,责任在下面,也不能笼统地对乡镇搞“一票否决”。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要逐步精简乡镇职能,将不必由乡镇政权履行的职能或者乡镇政府不必履行的职能减去。比如:基础教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都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这些职能应当由国家来承担。国家可以通过拨付资金的形式,委托乡镇政府或县级政府管理。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职能,上级部门和领导要主动承担起来,不能毫不负责地把它推给乡镇。譬如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属于公安派出所职权内的事,要由县级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派出所负责;属于司法所职权内的事,要由县级司法机关和司法所负责。而不能笼统地交给乡镇政权,“一票否决”乡镇党委、政府。通过依法界定乡镇职能,让乡镇政府发挥好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职能,解决政府错位、超位、不到位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管理社会的积极性,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二、结合乡镇特点,设置乡镇机构

乡镇与农民直接接触,工作性质决定其机构设置不可能与上级一一对应,因此,建议乡镇机关综合设置一个办公室,或分别设置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处理乡镇机关的会议、接待、协调、财务等工作。其他人员实行委员、助理员制。委员、助理员直接对书记和乡镇长负责。由于乡镇领导均在10人以上,乡镇机关设置3个办公室,不但不便于领导分工,而且增加了管理层次。而实行委员、助理员制,委员、助理员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直接面对群众,既可有利于乡镇党政领导分工,明确责任,也便于和上级业务部门对口,同时也可拉短乡镇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明确责任,又可以减少推诿扯皮现象,齐心协力履行好乡镇政权的职能。

乡镇事业机构,也要按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科学界定职能。把那些属于乡镇政府的职能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交给乡镇政府。比如卫生院、畜牧站中的防疫职能,水利站中的规划、抗旱防洪职能等等交给政府,而把卫生院、畜牧站中的医治职能,水利站中兴利职能等等推向市场。对于不在具有社会公益职能的站所直接改制为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与乡镇脱离隶属关系。为此,建议乡镇事业单位仍按省委、省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设置4个中心1个所,即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中心、计划生育中心、社会事务中心(含文化、民编制管理研究政、劳动保障等职能)和财政所。通过减少机构设置,斩断乡镇向农民乱收费的“手”,从组织上为构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干部、群众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农村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三、制定优惠政策,大力精简富余人员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在于分流富余人员,尤其是在农业税取消的大前提下,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不分流富余人员,解决人员超编与财政短缺的矛盾,不但机构改革会流于形式,而且乡镇政权也很难开展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分流富余人员,需要财力支持,而目前乡镇财力有限,单靠乡镇很难解决,这就需要中央、省、市、县分别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彻底解决乡镇债务和分流人员待遇问题。一是借鉴企业改制和粮食系统改革经验,鼓励转制人员买断工龄、置换身份,变“公家人”为社会人。自愿置换身份的人员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书,领取一次性补偿金后,完全解除与原单位的劳动人事关系。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划定年龄段,让一部分在编人提前退休。不愿提前退休的,如果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称职的可充实到村里任职,或通过考试、考核竞聘上岗。三是对于不愿买断工龄,也不愿提前退休的在编落聘人员,可在3年内发基本生活费,3年内仍竞聘不上的,要予以清退。四是对于乡镇聘用的、没有编制和计划指标的临时借调人员,要先行清理,该清退的要坚持清退,确实是有技术、有能力的,也可允许其与在职人员一起参加竞聘上岗工作,落聘人员一律清退。五是解决好乡镇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让在编的放心,落聘的有保障。通过分流超编人员,减轻乡镇财政压力,解决乡镇人员为了吃饭而向农民乱收费的问题,这是密切干部群众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否则,农民负担“反弹”,人民内部矛盾加剧,社会秩序混乱,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范文6

目前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正在有步骤地分批推进,为大力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逐步推进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稳定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各地要充分运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配精、配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及全面推行中,各县(市、区)对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选配工作,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上岗,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做到“机构稳定、人员精干、效能提升”。现就进一步做好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选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周密制定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方案

各级人事和人口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调查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周密制定对稳定机构编制、提高人员素质、落实经费来源等问题的具体方案。要积极发挥乡镇机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人口计生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商。要认真分析人口计划生育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适时进行队伍结构性调整,使之能够符合承担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需要,符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需要,符合计划生育队伍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需要。各地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中,要保证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稳定与加强,促进乡镇服务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要充分做好富余人员的安置与分流工作。

二、合理配置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中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定位为社会事业全额拨款的公益机构,履行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各地在核定编制时既要坚持“少而精”,又要满足发挥“五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坚持“以技术服务为主、一人多岗、交叉兼职、优化组合”的配备原则,保持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技术服务岗位人员不少于60%的比例,普通乡镇服务机构至少有两名执业助理医师,中心乡镇服务机构至少有一名执业医师和有两名以上执业助理医师,以强化技术服务功能。

三、分类实施岗位能力标准

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具有专业性强和政策性强的特点,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中必须坚持按岗位能力标准选拔合适人才上岗,上岗人员都必须符合各自岗位的基本条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岗位基本条件: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注册资格证书;具备执业护师、执业药师、执业技师等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具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书;具有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家庭保健、健康管理等专业资格证书。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岗位基本条件:具有信息统计、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财务管理等相关岗位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证书。人员调整后要结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咨询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根据省人事厅和省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咨询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咨询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苏人发[*4]41号文件)的要求,分批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全面促进队伍职业化建设。

四、理顺乡镇计划生育队伍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