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未发生根本转变是阻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支撑,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理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失去应有教育性。此外,教师教学观也有待转变,比如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用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教材,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用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成绩被夸大的现象使本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顶礼膜拜的隐性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改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管理活动,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学习和实践等,但实际实施时,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探寻与学生情况最符合的教学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为基础,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4.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小学教学管理者应打破以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的观念,重建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配以学业质量检测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中学生学业“量”与“质”的衡量与评定。此外,还应强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自评与互评、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评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束语

总之,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058-02

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农村小学进行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和对所有有效数据分类进行的统计处理,我们对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得出如下认识。

一、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1.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

调查表明,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重视课程标准的钻研和对教科书本身知识结构的分析,但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忽视学生如何运用原有的认知去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主要表现在92%的人能把握所教学科知识系统的前后顺序和横向联系,85.2%的人能从诸多学习任务中找出关键环节和步骤,85.7%的人能把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标要求,92.6%的人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86.4%的人能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型。钻研、学习课程标准时,84%的人能正确制订教学计划,74.1%的人能灵活执行计划,70.4%的人能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但只有67.9%的人善于汲取新信息并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

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前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但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分析和判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但忽视其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重视对教学决策活动有直接支持作用的学习者的特征,但忽视学生在人际交流方面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92%的人善于分析学生的测验成绩,72.2%的人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性格特征,85.2%的人能把握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基础水平,83.4%的人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但是只有42.6%的人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状况,59.8%的人能够预想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情况,68.5%的人能够预想到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状况,探究其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时,其中30.2%的人从不主动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根源和出现的条件,通常只有班主任才会经常与家长、任课教师等联系。

3.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重视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这主要表现在,90.8%的人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能着眼于全体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整体发展,83.4%的人能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82.1%的人能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各目标之间的联系,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91.4%的人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能为以后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过程时,许多教师不善于恰当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只有70.2%的人用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68.7%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注明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74.8%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的行为主体是学生,67.9%的人表述教学目标时说明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

4.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好的能力素质,他们在选择教学策略时都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这具体表现在:有86.4%的人选择教学方法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85.9%的人能在课前设计好与教学目标、内容符合的板书,86.4%的人能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模式,93.2%的人能设计有特色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当然,也有25%~35%的教师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课堂教学程序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缺乏情感性、创造性和互动性。

5.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问卷调查显示,有90.8%的人能有效选择教学媒体。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具体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媒体的百分数分别是90.7%、85.2%和81.5%。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只有45.7%的人能够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50.6%的人能根据需要自己制作简易教具,有4.9%的人从不自己制作教具,49.7%的人只是偶尔制作;分别有84.2%和62.4%的人能够在课前筹划好教学媒体呈现的时间和方式,可见他们更重视在何时运用教具,而不是在什么条件下和如何使用教具。

6.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

教学设计评价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其评价对象是持续一定时间的课堂教学方案,它包含着预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对教学过程信息测评的调查结果显示:80.3%的人能够认识到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把课堂教学反馈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注意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但只有45.7%的人善于观察学生是否在别处应用所学内容。访谈资料说明,有73.5%的人能够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情感状态,了解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学习,77.8%的人能够有意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注意水平,79%的人善于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对学习成就信息测评的调查结果显示:93.3%的人每节课都能够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课堂测试题,79.8%的人编写的测试题与课堂教学目标规定的行为和条件相匹配,87.6%的人编写的测试题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89.0%的人能编写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及时获得反馈信息,88.9%的人能根据反馈信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材料,并不断改进教学。

二、建议与对策

1.夯实基础,强化职前培养

传统师范教育目标,往往面向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很少考虑到农村小学的特殊要求,致使许多师范生既缺乏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思想准备,又缺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技能和能力。这就要求农村师范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真正植根于农村,立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素质是由德智体美全方位构成的,教学设计能力仅是教师智能结构中的一个方面。目前多数农村教师包班、跨年级教学,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更要具备承担多门学科教学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师范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能直接体现“师范性”、有效影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教育类课程一般恪守“两学三法”等传统课程,这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今后师范学校应完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课程门类,加开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教育分支学科。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一方面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做法似乎说明“实习被认为是教师培养过程的补充,而不是此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实习看上去似乎被认为是对理论的说明,而不是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部分和获得特殊教学技巧的手段”[1]。这种“源”、“流”不分,本末倒置的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跟随于实践之后,使师范生难以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或经验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要求师范学校要建立必要的、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能长期融入到农村小学教学中,赋予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要求师范学校的教师应是教学的多面手,了解和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体系,准确把握师范和小学两套教材的内在联系,科学地找准知识融合点,把小学内容引入师范课堂中来,为学生从教超前进行准备。

2.把握关键,重视职后培训

“由于一般知识和教育知识以及教育活动的持续变革和发展,所以不大可能为教师提供其终生职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职前教育、职业开始准备及职后培训看,师范教育只是“教师持续的教育过程中的第一个基本阶段”[2],职后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应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为他们的教师生涯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保持教师的知识之源永不枯竭的在职培训,不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时断时续的活动,而应是持续不断的经常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所在的学校及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更有效益。校本培训应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使教师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注重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启动源泉,关注自我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变化中的教师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被看做是他们自修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是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主体,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和培训活动都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也应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

当我们对一些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成功事例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论:他们之所以出色,固然与他们执著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有关,但我们以为,更与他们有着比普通教育者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小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修正具体的教学设计行为更为迫切和重要。所为应帮助他们树立以下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1)“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报告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Life long Learning)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一生,那种“培训一次、就业一生”的情形正在成为历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职业)也毫不例外。而且,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面对学习化社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将是经常的,教育对象和资料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新时代的挑战。(2)“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的教学设计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以及最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都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怎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来进行设计。(3)系统的教学设计理念。相对于传统备课时编写的“教案加点评”的教学设计而言,现代教学设计有着更加广泛而新鲜的内涵,其最根本的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相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不仅要考虑课堂中的各种要素,把课堂看作一个整体,同时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具体设计时从建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价目标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问题。这些具有时代精神的理念是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总之,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研究,力求将其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益建立在教师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之上,走一条内涵增长的教学现代化道路,从而达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不只是教学设计理论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理想价值。

参考文献:

[1][委内瑞拉]埃莱奥诺拉・比例加斯・赖莫斯,费尔南多・赖莫斯.6000万教师在何方:被世界教育改革忽视的声音[J].教育展望:中文版,1996(9):30-50.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3

(一)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试行《评价指标》有利于发挥科学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区、校、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丰富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引导区、校开展科学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试行《评价指标》有利于推动我市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市、区两级政府全面把握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完善教育教学决策,提升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引领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三)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保障。试行《评价指标》有利于构建教育内部“标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指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二、评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市、区、校三级评价运行机制,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各区、校按《评价指标》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并反馈评价结果。学校积极开展改进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基于过程记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区、校及时总结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经验,分享交流。各区、校要将评价所需经费纳入到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

三、主要内容

综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生学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教学方式、课程领导力共七个方面。这些指标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测试对象

1.学科测试:以普测或抽样方式确定参测学生。

2.问卷或量表:以普测或抽样方式确定参测学生、家长、教师、校长。

五、测评手段

学科测试、问卷或量表(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

六、测评时间

每学年开展一次,具体测试和调查的时间另行通知。

七、结果呈现

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将以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和各区、校(市级到区层面、区级到校层面)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形式呈现,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公告的方式面向社会。

八、工作要求

(一)周密组织。为保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的效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组”的工作要求,确保测试和调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确保样本的准确度和参与率,确保测试和调查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一旦发现有关部门在操作中出现违规现象,将予以通报并严肃处理。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反映在组织相关测试和调查中的问题、困难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

(二)分工合作。试行《评价指标》工作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组牵头,普教科、教研所联络协调。市教研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日常联系,参与学科测试工具开发、教育质量数据分析、教育质量分析反馈报告撰写、学科测试评分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组织等工作,完成测试结果反馈。市普教科、教研所和市、区两级考试机构共同做好教育质量测试考务组织工作,区教育局提供相关支持。区教研室参与本区学生教育质量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各区、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收集工作。各部门在承担相应职责的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增强工作合力。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4

【关键词】移民区 教育 小学教育

历数诸多大型工程的移民搬迁与安置工作,都能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但移民区的学校教育问题却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诸如师资配备、学校设施、管理体制、学生对新环境及教学方式的适应等问题比较突出,中牟县移民区也不例外,可目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此,我们对中牟县移民区小学生教育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对中牟县移民区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以位于中牟县官渡镇移民区的4个移民村的村民、2所移民区学校的教师和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家长问卷67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发放教师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9份,有效问卷95份。

1.移民学生对移民区小学教育的看法

由表1可以看出:①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5.2%的学生在原出生地上过学,64.2%的学生认为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减少了,36.8%的学生认为现在上课时间比以前少了,搬迁后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②54.3%的学生认为搬迁后学校设施(篮球场、多媒体、图书阅览室等)比搬迁前的学校好,56.8%的学生认为现在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比以前多,搬迁后学校建设方面上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学生学习条件较好;③与以前的老师相比,47.4%的学生更喜欢现在的老师,搬迁后学生学业任务减轻,加之教师耐心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学生比较喜欢现在的教师;④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学生所在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53.8%的学生很喜欢这一做法,学校不公布成绩的做法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但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了学业压力。

2.移民家长对移民区小学教育的看法

由表2可以看出:①搬迁后67.7%的家长不熟悉孩子的班主任,而搬迁前只有24.2%的家长不熟悉孩子班主任,搬迁后家长和教师都是刚迁到新地方,彼此不熟,且家长和教师均缺乏主动与对方交流的意识;②75.8%的家长不赞成现在学校不公布成绩的做法,家长无法接受现行的素质教育方式,不知道孩子分数,家长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因此家长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③56.7%的家长对移民区小学教育不满意,搬迁前只有4.7%的家长对小学教育不满意,搬迁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回家后不做作业,上课时间比以前少,学校方面没做到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其充分了解学校教育状况,因此大部分家长认为移民区学校教育质量太差。

3.教师对移民区小学教育的看法

由表3可以看出:①移民区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工作环境比较满意,教师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压力不大;②75.0%的教师认为与以前所带学生相比,现在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有待改进,由于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生学业负担减轻了,学生暂时无法适应这个转变过程,没能正确对待学业;③33.3%的教师认为现在所带班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58.3%的教师认为现在所带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91.7%的教师认为现在所带班级人数较少,部分学生受家长影响转到其他地方上学,使班级学生人数减少,拉大了学生学习水平;④大部分教师认为将考试成绩告知家长会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小学阶段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能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

通过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喜欢移民区学校教育方式,但搬迁过程及搬迁后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小学生学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学校环境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很多家长对移民区学校教育表示不满,由于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家长无法理解现行的素质教育方式,认为移民区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家长对移民区学校教育的偏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则认为移民区学校班级人数过少,学生基础太差,加之学校资金不足,教师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校无力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二、新的学校环境对小学生学业的影响力分析

在中牟县移民区,新的学校环境对移民小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从正负两方面加以分析。

就正面影响来说,搬迁后学校硬件设施比较齐全,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条件;学校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扩展了小学生的视野;教师亦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小学生更喜欢学习。另外,新的环境更接近市中心,生活条件便利,方便学生接触新事物、新观念。

就负面影响而言,新学校刚建立,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不足,无法为小学生提供正常的教学;搬迁后,学生不得不重新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缺乏与学生交流的意识,部分学生适应新环境较慢;学校兴趣班数量过少,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班级中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班级中有学生流失现象,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还有家庭因素,家长无法理解移民区小学的素质教育而对小学教育不满意,影响到学生学习;搬迁后在外打工的家长增多,对孩子学业的督促减少。另外,学生现在居住处更接近市中心,环境污染比以前严重,孩子会想念以前的生活环境而厌倦现在的生活学习。

三、着力提升移民区小学教育水平的几点建议

针对中牟县移民区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1.政府应加大对移民区小学教育的投入,加强对移民区村民的宣传工作

通过对移民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其发展的校园环境。对移民区教育所投入的费用也应该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增加移民区优质教师数量,提高移民区小学教育质量。

同时,还要加强有效的宣传工作,使移民区村民充分了解政府政策及移民区教育教学方式,以便移民区学校教育顺利进行和发展。

2.学校应变通与家长交流的渠道,关注学生全身心发展

学校应建立健全家长的沟通机制,定时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方便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式,以便得到家长的支持,更加有效地展开教育活动。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也应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注意到新旧教育方式的冲突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发现学生内心需要,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校还应建设合理的教学课程,开设兴趣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学校应建立健全本校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让家长接受和认可学校教育。

3.家长应主动寻求教师帮助,充分了解学校教育信息

家长要加强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在学生学习方面积极寻求教师帮助。家长也应与孩子多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心理,帮助孩子渡过心理难关。

此外,家长要关注学校教育信息,跟上时展,了解学校最新教育政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田继忠.应当重视加强对“三西”地区农村移民教育的研究[J].西北人口,1992,(4):9-11.

[2]马效义.移民教育与社区文化重构——宁夏芦草洼吊庄移民的教育人类学透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4):21-24.

[3]邓伟志,邱靖妍.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J].社会,2002,(6):4-6.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5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冲击,一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人们健康的思想肌体。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一些校园蔓延着,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生活在21世纪的中小学生,物质生活充裕,其思想道德状况却令人担忧: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和风雨,意志力差;不懂得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目标不明确,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2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的成因分析

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时,把更多目光放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上,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只重视学习,忽视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或给予的方法、环境还不够理想。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味娇宠、溺爱;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德育实践;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风气尚未形成,有些社会场所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中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摆在教育者面前。

3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3.1提高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分辨是非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参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交往日益增多。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抵制错误,形成良好的形为习惯,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是适应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

3.2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

思想道德教育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在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举足轻重,父母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大环境也应相应提出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惟其如此,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同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政府部门、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及社会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应加强联系,发挥共同教育作用。

3.3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教材只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除了利用教材,加强德育外,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课堂。各门学科可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主题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课外读书活动、小型公益活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少先队组织一些课余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白做人的道理。共青团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中小学校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可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如在“世界禁毒日”举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展览活动或演讲活动;国庆节可举行与之相关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画展等。活动形式要实在,不能单讲热闹、华丽、不要走过场,要引导同学们实实在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影响他们思想的目的。

3.4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讲授理念与方式

应当借鉴构建主义的理论与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方式上,除继续发挥有效的传统方法之外,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体验式”和“体悟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构造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以个体体验、体悟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引导学生在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体悟的基础上,确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98-02

写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写出端正美观的规范字。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指导,教给他们写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继承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呢?我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应从讲解、示范、练习、辅导、评价及习惯培养等环节予以突破,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使写字教学情趣盎然,臻于佳境。

1.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

1.1在教学中写前的激趣尤为重要。为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教师一定要注重写前的导入,采取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写字欲望。比如:可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模仿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写字的感情。也可根据小学生天性好胜的特点,采取展览习字本,表扬上次作业写得好的学生,展示取得进步的作业本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这样来促使全班出现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1.2在教学中维持兴趣更为重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学生的模仿能力较慢。依据这个特点,在写字教学中,我们采取生动讲解,直观演示和练评结合等措施,注重维持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在整个习字过程中始终轻松愉快。

"生动讲解"是说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通过打比方、编顺口溜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住字的特点。如临帖写"鲁"字时,对于主笔"横"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人走在钢丝上,伸长手臂,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因此"横"要写得长一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便于把握"鲁"字的特点。

"直观演示"指的是教师采用示范或利用投影、录像、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书写姿式和书写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书写形象",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对怎样起笔、怎样收笔,哪里轻、哪里重等都一目了然,不仅使学生对写字重点感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笔过程中的轻重,快慢等书写技法。另外,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微机设计汉字拆拼练习,把汉字分成部件,学生自由拼摆,比一比谁拼摆得最匀称、最美观。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笔画或部件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

"练评结合"是说在写字课上把练字与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字练习是一种脑与手协调进行的操作活动,在这一操作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需要有较高的耐性。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不稳定,如果长时间练写,精神就会疲劳,注意力会分散,练习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练评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体力、精神得到调节,消除疲劳感,以有利于完成写字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矫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行为,促使学生把学越写越好。兴趣越来越浓。

1.3在教学中要注重兴趣的强化。练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勤练是写好字的保证,同时也是强化兴趣的唯一途径。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勤练,才能使学生逐步把字写端正、美观,才能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练字信心与日俱增。

2.给予学生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特殊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规范自身的写字姿势,提升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更是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3.1基本笔画。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要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运笔、收笔。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就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良好的头。

3.2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