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1
那么,养老金并轨最新进展如何呢?据了解,北京今年调研养老金并轨。
关于养老金双轨制,为配合完成此项改革任务,今年本市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了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从制度完善、基金收支平衡、财政投入、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统筹研究,待国家颁布具体政策后,本市将按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落实。
此外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意味着以延迟退休为突破口,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再次调整。延迟退休的事权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顶层设计。本市将积极做好数据调查等基础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制定本市的实施意见和落实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方案成熟后,所涉及的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胡晓义说,目前,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养老“双轨制”所导致的不合理差距问题的解决。一是从XX年开始,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二是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三是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相关链接
“双轨制”是怎么形成的
胡晓义介绍,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逐步推开的,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冲击了传统的劳动保险制度。为平衡不同企业的退休费用负担,广东等地开始试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随着企业用工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
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大规模覆盖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当时,我国国有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发不出退休金。有的企业用卖不掉的产品抵退休金,有的干脆不给办退休。在此背景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扩面,并提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任务目标,解决职工“领不到养老金”这个最突出的矛盾。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2
关键词:统筹城乡 湖南 社会保障 体系
近年来,湖南加大了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力度,但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看,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湖南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一)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1992年,湖南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实行职工个人缴费制度,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1995年, 实现了养老保险“四个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基金)。2010年,全省所有社保经办机构已经可以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手续。到2011年, 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88.45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710.6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77.83万人。
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2009年开始,湖南省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镇居民的全面覆盖。到2011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941.2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9.5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1.70万人。2010年开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8%、52%以上。
3、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2009年开始,湖南省明确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困难企业提供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发挥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减负稳岗的作用。同时,湖南全面实施农民工参保的“平安计划”,推动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全面推进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企业农民工参保工伤保险。将一大批“老工伤”职工纳入工伤保险。2011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29.6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635.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538.77万人。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0年,湖南省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元,并实现全面覆盖,参合农民全省平均住院费用补偿率提高到50%以上。在新农合基金里成立大病救助基金,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给予二次补偿。参合农村五保户因病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的基本医疗费用全免。2011年,湖南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4654.96万人(不含长沙),参合率达97.2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地区范围内补偿率73.2%。
2、农村养老保险
2009年,湖南省首批14个县(市区)列入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试点地区16岁―59岁的农民,按规定缴纳每年100―500元的养老保险费,到60岁以后,就可领取每年至少660元的养老保险费,60岁以上农民可直接领取每月55元养老金,2010年新增30个县市区列入试点。2011年又新增52个县市区进入试点,总数扩大到96个县市区。
(三)城乡救助体系初步建立
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009年,湖南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月保障146万人,月人均补差140元,农场低保初步实现了对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等重点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到2011年,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增加到185元。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2008年3月开始施行的《湖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规定,对农村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家庭,由政府给予生活补助。2010年,按照低标准起步范围施救逐步拓展的原则,重点将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绝对贫困线483元以下的,因病因残缺年老体弱、乏劳动力和生存条件恶劣等5类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全省保障人数约100万左右;到2011年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70元。
二、湖南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社会保障差别巨大
2010年,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超过1200元、城镇低保线平均为270元/月,最低标准为150元/月,农民能够享受到的养老金(新农保)还在试点阶段,标准仅50―70元/月,远低于城镇企业职工,甚至远低于城镇低保金;2010年, 湖南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可分别达到78%、52%以上,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全省平均住院费用补偿率将仅50%。城乡居民在享有城乡社会保障的权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养老、医疗两项基础社会保障尚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衔接
至2010年,湖南省所有社保经办机构已经可以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手续,但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金关系等还不能跨省转移。已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参加城镇社会保障若失业,保险关系不能转移,不能得到全部保险权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也也没有相互衔接,已经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新农合的参保期限内不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只能在期限满后自愿选择参加何种医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规模正不断扩大。这部分人群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很大挑战。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
湖南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所采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较大差别。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适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由于计发方法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月平均养老金数额相差较大。而且湖南大部分地市的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实行退休金制,尚未实行养老保险。
(四)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极其分散,形成了多头分散管理的格局,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社会优抚、公费医疗、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慈善救助等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社会救助涉及到职能部门,就既有民政、教育、卫生部门实施的救助,也有劳动、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等部门提供的救助。由于各部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驱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社会保障体系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政出多门,效率低下。
(五)社会救助水平不高
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没有一个完整的临救制度,救助的随意性较大。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城市低保标准,资金来源单一,没有做到应保尽保。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慈善捐赠水平较低[1]。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中,由国家和集体兴办的占绝大多数,真正由社会兴办的福利机构比例很小。优抚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优抚保障的途径少,优抚对象保障标准偏低,优抚保障经费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致使部分优抚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还很低。
三、构建完善湖南省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探索建立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城镇无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实现省内、跨省养老保险关系顺畅衔接。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纳入法制轨道。逐步实现养老金由经办机构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划,分步分期做实个人账户。
2、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
降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住院医疗费个人负担比例,实现参保人员门诊医疗统筹保障。探索建立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控制机制,健全科学有效的付费结算机制。建立医保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高风险企业和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工伤保险的参保扩面,扩大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范围。完善生育保险参保制度和全额管理制度。建立失业动态监控体系和失业调控预警机制,基本实现失业人员转移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管理。
3、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征缴实行“五保合一”,统一由地税部门征缴;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制度,做到公开、透明、安全、高效,实现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根据湖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补助力度,确定较高的、合适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当地生活较困难的农民群众能够较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对城郊失地农民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
2、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方式。积极探索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补助为主、兼顾小额费用补助的方式,逐步实现“大病”向“大病小病”统筹兼顾的模式转变。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机制。重点是确定筹资合理标准、合理划分基金使用内容。按照湖南省农民的收入状况,设计多个等级缴费标准。根据缴费标准、等级确定对应的医疗保障补助标准。确定基金的合理补助标准。包括大额或住院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以及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
3、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统筹规划,制度衔接的原则,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城市化发展,劳动力将流向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模式、实现途径、筹资方式等,实行城乡衔接,做到保障水平有所区别,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三)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互助和福利体系
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和应急救助相结合的覆盖城乡的新型救助、互助体系。一是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互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切实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完善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特殊生活困难。二是加强社会救助、互助与其它民生保障之间的衔接配套。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配套,适当保持距离,形成梯次保障结构。三是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互助和福利体系之间的衔接配套。加大城乡社会救助、互助和福利体系建设的统筹力度,着力推动城乡社会救助、互助和福利事业的协调发展。密切关注户籍制度改革、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对社会救助、互助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救助、互助措施和办法。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政策、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服务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互联、互动、互补,增强社会救助、互助和福利保障的整体功能。
(四)建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建立起收、支、管环节相对分离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为湖南省城乡社会保障的顺利实施奠定体制基础。在各级政府内部建立起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行政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标准,保障经办机构征收保障基金,财政对纳入财政专户的保障基金实行监管,银行负责保障金的发放。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内部监管、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严格的监督体系,依法对社会保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向居民公布保障基金的收支、节余状况,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3]。建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通过社会保障预算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社会保障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五)建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建立全面、准确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预算,有利于对社保资金的筹措、管理、使用和分配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统筹考虑将政府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社会筹集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社会保障事业单位的收入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涵盖内容全面的社会保障资金预算。要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调整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省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对县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对县(区)建设社会保障的财政保障水平。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
尽快确立“法制主导”型的建制原则,利用法律的强制力约束用人单位,以法律的形式将职工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明确下来。国家应加快《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湖南省应尽量通过完善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建设社保体系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包括如何征收社保费、如何进行基金监管、如何使基金保值增值等,为构建完善的社保体系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扬名,陈容. 长株潭城市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
[2]王文杰,师淑英,杨勇. 北京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J].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8(2)
[3]肖淑兰,张冬梅,陈晓丹. 土地流转制度下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3
[关键词]营销理念;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6.40.025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此,我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正在改革,逐步与企业职工保险制度并轨,走向社会化养老统筹。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0%,标志着我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为了能够使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不断提升其生活质量,当务之急是如何筹集到更多的养老资金。
1 养老保险的含义与模式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按老年保障资金的筹措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投保资助型老年社会保险、强制储蓄型老年社会保险、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我国过去采用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国家(也通过企业)利用自己的财政资金发放退休金,而不专门为老年社会保险事业设立专项基金,也不向劳动者个人收缴老年保险费,显然,这种模式是非基金化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要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针对现行的统筹型养老保险的严重缺陷进行改革,提高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实现基金化和自我保障。
2 采用营销理念提高养老保险的意义
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变弱,社会养老保障应运而生。养老保险制度虽已初步建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尖锐,有些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
2.1 公平性不足因身份、地区、行业等不同,不同人群参加的养老保险制度类型也不同,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差别较大。有研究统计,2013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是企业退休职工的2.1倍。
2.2 可持续性弱在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是很清晰,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滞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尚无具体政策,多层次保障体系尚未形成,使制度的可持续性难以保障。
2.3 统筹层次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实际运行中,省级调剂的力度还不够,未充分发挥统筹共济的功能,大部分养老保险基金还处于分散统筹状态,造成地区间负担畸轻畸重,影响了制度的效率。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历史因素和现实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已经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每个人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采用营销理念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被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采用营销理念提高养老保险,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较高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
(2)采用营销理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3)采用营销理念提高养老保险,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4)采用营销理念提高养老保险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5)采用营销理念提高养老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消费的需要。
3 采用营销理念,创建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的设想
3.1 企业年金制
企业年金,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年金要依法设立。企业年金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下进行,接受国家政策指导,享受政府给予参保企业的优惠政策。其次,遵循自愿原则。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按照量力、自愿的原则建立企业年金,实施年金计划。员工根据需要自愿选择申请加入或退出企业年金计划。最后,补充养老保险形式。旨在保证员工在退休之后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企业年金制设想如下:
(1)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资本所有制性质、经营承受能力,员工组成及收入等情况综合考虑实施本企业年金制,制定的年金方案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通过。
(2)年金计划是实施企业年金制的关键。企业年金计划是指企业依法建立企业年金,管理企业年金业务,规范企业年金运营的企业年金方案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等的集成。第一,企业年金计划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并在其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第二,依照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目标,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员工退休生活质量目标来制定企业年金方案。第三,根据企业经营能力和员工期望及承受能力综合测定企业年金基金水平,参与各方的缴纳费用比例。第四,按照“自制”原则建立企业年金,建立健全企业年金管理组织、制度,有序规范地开展各项运营活动,保障企业年金计划的有效实施。
(3)企业年金基金。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投资运营收益三部分组成。缴费基数由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整体效益情况统一确定和调整。例如,企业、个人缴费比例参照当年度公积金缴费基数执行缴费比例按5%、2%执行。
(4)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这是运营管理极为重要的方面,即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效果。一般是选择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科学预测市场、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通过国债、银行储蓄、基金投资、商业保险、商业(或项目)投资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使其年金基金投资利益最大化。
3.2 消费养老
消费养老模式就是用个人消费支出的方式,增加积分,退休以后用积分换取养老基金的方式。
采用消费模式增加养老基金,这是人们观念转换,也是一种消费趋势。首先,使用消费基金卡,它可以拉动需求促进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人在年轻的时候消费需求本来就很大,用年轻时消费积分这对退休以后生活起到积累作用;最后,消费养老模式能够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开发得越多,消费得也就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消费养老模式设想如下:
(1)积分方式。每个适龄劳动者在工作之后,建立个人消费基金账户,用于消费记录。每次消费,可兑换积分,如1元为一个积分,100积分可兑换一元养老基金。积累积分时间从个人工作开始,到退休为止。劳动者退休以后,个人消费基金账户中累积的消费积分可用来直接兑换养老基金。兑换积分可一次性兑换养老基金,也可以采取分几次兑换养老基金。
(2)操作实施方案设计。新劳动者进入单位以后,发放消费基金卡。此卡主要用于日常消费。使用时,先刷银行卡支付费用,再刷消费基金卡用于积分。退休以后,到社区(村)社会养老统筹机构办理兑换。随着科技发展,此卡可在消费完成以后自动转入消费基金卡内。
(3)实名制消费。劳动者从工作之日起就可以使用消费基金卡,必须自己消费,采用实名制,不得转借他人。
消费养老模式实施关键是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以及改变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消费观念。
消费养老模式主要针对目前养老基金存在的问题,以及收入不均的现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思考,这是对补充养老基金的形式一种探讨。
3.3 住房养老
以房养老制度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
以房养老是依据拥有资源,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身的现金流入。
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制度需要冲破以下障碍:
(1)老百姓的心态。在我们国家,老人一般都把房子作为留给子女的资产,所以真正要把房子抵押出去用于自己的养老,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讲,不一定能做得到。
(2)对于企业来讲,这个新的险种非常复杂,涉及保险公司、地产、金融等众多领域。如何防控风险以及操作实施,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3)房屋产权期限。我国现有的商品房多是70年产权。产权期限涉及以房养老制度实际操作,但它属于国家层面制度,还需要有突破。目前,只能在现有的70年产权的框架下评估和使用房屋财产的价值。
以房养老制度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从个人层面来说,当事人(老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之后,如果在他有生之年把钱花完了,怎么办?一般来讲,把房子抵押出去以后,实际上保险企业应该一直管到老人去世。第二,现在评估的房屋价值可能今后是不断变化的,有可能会升值,但也有大幅度缩水的可能。第三,通胀风险,万一通货膨胀导致养老协议所规定的资金并不能覆盖我们生活的时候,该怎么办?在试点当中有两种保险方式:一种是参与式的险种;另一种是补充式的。如果是参与式的险种,可能就会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如果是不参与式的险种,可能就要自己承担通货膨胀的风险。
“以房养老”方式在欧美等国外成熟保险市场是比较普遍的,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以房养老这个制度推行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应该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为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
4 社会统筹基金商业化运作
我国筹集的养老基金在发放退休人员后剩余部分(积累)用于投资于银行协议借款和国债,其投资回报率低于2.5%,远远低于我国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养老基金的低收益难以支撑我国老龄人口的正常生活。
养老基金合理投资增加收益改善是我国养老基金收支现状当务之急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将有限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市场化操作,将其收益最大化。因此,投资运营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按照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只能买国债、存银行,好处是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收益率还低于CPI,实际上是处于贬值的状态。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成功地将养老基金进行商业化运作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美国为例,美国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对接,养老金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三大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养老金投资收益均在10%以上(扣除通胀因素后)。在中国对养老基金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市场化养老保险体制,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以外,我们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的、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并会特别注意规避风险。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能够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产生比较好的效应。
养老基金商业化运作中必须保障养老基金的绝对安全。一是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专业的投资机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投资运营,使基金能够得到支撑。二是多元化的投资方向。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以外,我们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的、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并会特别注意规避风险。三是相对集中的运营。中央制定规划、投资政策,适当集中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进行投资运营,避免投资所造成的一些风险。四是加强监管。在市场投资运营方面,政府也要加强监管,这是最重要的遵循原则。
总之,伴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化进程,可以说是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同时,养老保险存在多种制度并行,具有明显的碎片特征。如何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
养老保险关系到每一人的切身利益,管理好社会养老基金对于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以房养老、消费养老、企业年金等形式是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它们共同形成养老保障体系,为人们未来提供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洁明.养老保险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车慈慧.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4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20-04
一、引言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底超过65岁的人口已达到1.37亿人口,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13.7%,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壮年劳动力已不能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延迟退休政策已势在必行。然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却与广大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尤其是涉及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养老保险问题。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人员的养老金并轨制改革的序幕。由此,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影响到3.81亿城镇职工和5.01亿城乡居民缴费和领取养老保险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将受到延迟退休政策的重大冲击。怎样在我国科学合理地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要回答这一问题,其前提是必须要弄清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将对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所造成的影响。
延迟退休政策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大多是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延迟退休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是关于延迟退休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关系的研究。Breyer 和 Hupfeld(2010)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弥补养老保险金缺口。[1]Garcíagonzález(2014)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防止人口老龄化给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压力。[2]邓大松和刘昌平(2001)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和养老金支付压力。[3]田楠(2015)延迟退休年龄是当前不断改进社会养老负担严重这个问题的根本。[4]荆涛等(2016)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行模式下的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并试图从延迟退休视角寻找相应的对策。[5]二是关于延迟退休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关系的研究。Schieber(2004)通过对比美国的养老保险收入和生活支出情况,论证了美国制度设计的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过低。[6]李爽(2015)指出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会使得人们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7]袁敏(2016)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平衡模型,探究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8]三是关于延迟退休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关系的研究。Keuschnigg和 Fisher (2011)研究表明延迟退休会改善未来的养老待遇,有利于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并产生更大的社会福利效应。[9]赵培超(2016)探讨了延退政策改革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10]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针对于延迟退休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又多方面的研究,这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对于研究延迟退休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却还不够全面和系统,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微观主体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个人基本养老金的增加
个人基本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的确定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缴费基数,二是缴费时间长短。从缴费基数来说,随着个人退休的推延,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未来工资必然存在上涨趋势,缴费基数必然越来越大;从缴费时间来说,个人延迟退休后,缴费时间必然延长,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决定了基础养老金数额自然是增加的。而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缴存额的多少和月除数(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多少,个人缴存额随着延退年龄增长而增加,月除数随着延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越推迟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就越会增加。由此可见,延迟退休政策对个人基本养老金的增加是有利的。
2.有利于家庭增加抗养老风险能力
养老?L险在现代家庭面临的各种风险中越来越引起关注。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人口生育计划,20世纪末将普遍导致家庭尤其是城市人口家庭结构呈现出4-2-1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人口结构更有甚者会出现8-2-1型,即一对青年夫妻赡养四个或八个老年人和抚养一个小孩的现象,养老将成为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普遍面临的一种风险。抗养老风险取决于养老能力,养老能力又取决于健康、情感、经济、时间和服务等养老资源,其中经济资源是家庭养老经济供养的基础,包括劳动收入、基本养老保险金(或离退休金)、储蓄、房产、股票债券等,但对于青年家庭而言,储蓄、有价证券、房产等资产收入有限,劳动收入由于抚养下一代以及赡养四个或八个老年人而捉襟见肘,所剩不多。因此,能够缓解4-2-1或8-2-1典型结构家庭赡养老年人生活所需经费紧张状况就只能依靠老年人自身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或离退休金)有所提高。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一方面使得老年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其领取的劳动收入高于实际退休后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生活水平能够维持其正常水平,减少了家庭对其维持正常生活水平的养老资金补充;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延迟,其基础养老金标准和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会逐年积累提高和增多,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也会相对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典型结构家庭的养老压力。
3.有利于企业单位缓解缴费负担率
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变革,我国养老保险制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转轨成本,试图单独通过企业缴费来化解,这一方面虽然部分化解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足的困境,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企业保险费缴费率居高不下。根据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缴费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比例为8%。根据有关学者测算,20%的养老保险法定企业缴费率对于各地区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明显偏高,即便是在缴费能力最强的中东部地区,能够承受的最大缴费率也分别平均仅为13.35%和17.15%。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单位仍面临着较大的养老保险缴费压力,这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在不造成任何社会负面效应的情况下悄悄减负,即可以在总体把握维持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下调缴费的比率,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轻装上阵。
4.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潜力
企业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主要是由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的,而人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来取得的。由于当前的教育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年限逐渐延长,以及劳动者技能需要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等原因,造成了劳动者工作年限的相对缩短,更为重要的是引起人力资本峰值出现时间的延后。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居民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变化,即通过适当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使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本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
(二)负面影响
1.减少个人即期消费和福利水平
消费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与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当居民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必然下降。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而言,推迟了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时间,并相应延长了缴纳保险金的期限,必然带来当期工资收入的减少,从而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和福利水平。
2.短期内破坏家庭养老收支预算平衡
具有理财规划考虑的家庭通常会根据家庭成员的工作及收支状况进行家庭养老收支预算。但随着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一方面家庭成员因为工作时期保险费缴纳的增加,即期收入会一定程度减少,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因延迟退休那些年所取得的当期收入必然比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要高,收入水平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延迟退休后,养老风险也会相应加大,一般家庭会通过减少现期消费,增加储蓄来对冲养老风险的增加。由此可见,延迟退休政策将会在短期内对我国城镇职工家庭养老收支预算平衡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
3.企业劳动者积极性和效率会有所下降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期限延长,这一方面固然有节约和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本的好处,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一是企事业单位老员工不退休,必然导致岗位固化,尤其是领导岗位难以腾空,新员工不能在单位内部得到有效地晋职和晋升,影响一部分人员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事单位人才流失;二是企事业单位老员工延迟退休,企业内部岗位满员,外部的人才难以招聘,新鲜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必然导致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效率下降。
三、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宏观运行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降低养老金支付系统的人口抚养比
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筹集方式。其筹资的流程是:国家为每一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职工按照个人实际工资的8%和企业按照职工个人工资的20%向社会保险基金缴纳社会保险费,国家将这笔保险费划入职工的个人账户,其余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统一缴纳,进入社会统筹帐户。由于我国在1993年之前实行的是养老现收现付制,现行的保险制度体系下的社会统筹帐户难以承担现收现付制度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面对这样一种制度过渡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新制度体系下的职工个人账户里挪出资金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换而言之,目前这种养老金支付系统仍然存在着当代人负担上代人消费的代际负担转移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达到退休年龄的退休职工数量与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在职职工数量的比率会越来越大,后者保障费用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据有关专家测算,按现行的退休年龄,未来二十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会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2030年将达到最高峰 1:2.11。因此,在现行的部分积累保险制度运行体系下,如果国家统一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无疑将会导致退休职工数量减少,在职职工的数量增加,人口抚养比将会趋于下降,社会负担将会有所缓和。
2.提升养老基金账户的保障能力
衡量养老基金账户的保障能力基本指标是保险替代率。保险替代率越高,表明劳动者在退休后所获得的保障程度越高,与此同时也从侧面折射了保险制度设计的好坏优劣。根据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安排,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帐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后,毫无疑问,将会对职工退休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同时产生增加的效应。首先,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基础养老金计算因素中的全省上年度在??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三个因素都会形成增长趋势,因此,这三个因素的增长会带来基础养老金的增加。其次,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个人账户储存额会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实际领取养老退休金的年龄门槛提高,影响个人帐户养老金计算的“计发月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注:以前统一为120个月),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对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影响也是会形成增加效应的。据相关学者的推算,从总体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来看,不论职工的缴费基数如何,在55岁退休时缴费15年和30年能获得的最高替代率分别可以达到25.56%和47.64%,60岁退休时分别可以达到33.48%和56.01%,65岁退休时分别可以达到42.7%和66.19%。因此,延迟退休对于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下阶段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会极大地提升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
3.保障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总体趋向稳定运行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大体均衡是确保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从收入方面看,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会受到缴费人员数、缴费率因素的影响。对于缴费率而言,未来总体趋于平稳;对于缴费人员总数而言,由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缴费人员数会趋于减少,这样总体上就会导致我国养老基金收入未来趋于总量减少。从支出方面看,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会受到离退人员数、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离退参保人数却是影响养老保险金支出的关键因素,离退参保人数越多,基金支出的总额也就越多。从目前的人口结构统计趋势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不断趋升,这说明我国未来需要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会不断增长,这必然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加。如果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其它因素大体不变,由于离退人员数的增长,会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总体增加。因此,按照现行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运行下去,未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将支大于收,社会保险养老体系将难以运行。如果改变现行的退休制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这样按照现行退休年龄退休的人员将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减少了养老金领取人数,从而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与此同时,原本需要领取养老金的人在推迟退休后,还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从而又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这样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起到双重的缓解效果,从而有利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总体趋向稳定运行。
(二)负面影响
1.延迟退休推迟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增加了社会对现行养老保险体系运行效果的疑虑
我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势必会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有命养社保,没命享社保”成为广大参保者所共同担忧的问题。根据国家卫计委在今年7月公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若实行延退政策,则诸多参保者能享受到退休养老金的预期时间将大为缩短。若真像参保者所担忧的那样,交了几十年的社保,却只享受到几年,这无疑对广大参保者尤其是从事高潜在致病性行业的体力劳动者不太公平。
2.延迟退休扩大了养老金的积累规模,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风险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在理论上是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减少基金支出的,也就是说延迟退休会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规模。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一方面增强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保障功能,但在另一方面也同时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管理难度。根据2015年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以由各地省级人民政府委托投资机构在我国境内进行投资来实现保值增值,投资范围主要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债券,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养老金产品,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基于此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一方面极易产生委托风险,以权谋私和寻租行为容易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机构经验缺乏和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容易造成重大损失。此外,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包括利率波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宏观经济政策风险等都有可能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造成潜在的损失。因此,由延迟退休政策实施而进一步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基金管理和运营压力,对未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稳定运行也是不可忽视的挑战。
四、化解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冲击影响的对策
(一)科学调整个人及家庭理财规划,合理化解延退政策实施对个人及家庭财务的冲击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毋庸置疑将影响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内的收入流量,如不合理地调整退休前后的消费与储蓄规划,科学地形成收入与支出预期,势必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带来严重的冲击。然而,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合理调整生命同期内的理财规划必须借助于两个方面的条件完善:延迟退休政策影响养老保险金重大参数的可预计性和高度发达的个人和家庭理财社会服务体系。因此,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时,一是要求延迟退休条款规定要详细而又明确,尽量不采取模糊的语言,同时对于影响个人养老保险金领取的各种条件参数,要细化、透明和公开,能够使不同职业身份的劳动者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所对应的变化。二是配套建立健全个人和家庭理财社会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理财服务机构的社会服务,使普通个人和家庭清楚延迟退休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退休前后的各种开支,尽量化解延退政策实施对个人和家庭财务的冲击。
(二)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用工管理制度,确保延迟退休政策下人力资本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
企事业单位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内和对外产生劳动力挤出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这毫无疑问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下降等不利影响。因此,完善单位内部用工管理制度必然成为企事业单位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企事业单位根据迟延退休政策的实施意见,合理清算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存量及结构,合理安排年度用人计划,保持一定的新人和旧人的流动。二是企事业单位要合理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和行政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对于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主要以薪酬激发其积极性,而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则需要以年龄、职务升迁要求以及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措施或制度诱导其在单位内部合理的流动,避免企事业单位因实施延迟退休而暮气沉沉,缺乏活力。三是企事业单位可以进一步采用临聘或返聘等一些特殊的用工制度,从而弥补企业缺乏活力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实施不同行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政策,尽快达成延退政策下的社会养老保险新体系共识
延迟退休政策涉及到的劳动者群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岗位、科研人员等脑力劳动者,对于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的脑力劳动者来说,由于其受教育时间长,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人力资本释放的生命周期相应后移。这些人在延迟退休后不但可继续在原有岗位做贡献,还可将丰富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工作者,形成良好的工作循环。另一类是普通体力劳动工作者,他们在达到现行的退休年龄之后,由于身体素质大不如年轻人,干体力活也力不从心,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自己而言,继续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了。因此,实施不同行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政策,即允许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灵活选择退休时间,让延迟退休成为个人自发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化解体力劳动者对于延迟退休政策下养老保险新体系的报怨,尽快达成延退政策下的社会养老保险新体系共识,可以有效推动延迟退休政策在我国范围内的尽快实施。
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5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第42号文件《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明确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该文件是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企业年金的概念和相关制度与政策安排。这是中国企业年金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将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产生深远。
一、企业年金的性质与运营机制
1.企业年金的性质:介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养老保险是指有国家组织、为劳动者甚至全体老年公民提供退休金或养老金的老年保障制度。这种老年保障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雇员的共同供款,有些国家来源于一般税收,列入公共支出预算。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主要为劳动者提供退休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以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为全体老年公民提供基本养老金的国家公共年金制度(有些国家需要家计调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投保个人自愿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签定的一种老年保障合同。它是投保个人的一种风险防范行为和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服务的有机衔接,也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国家养老金制度相比,企业年金往往不需要国家出面组织,但由于其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功能,一般需要国家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扶持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但是,企业年金的资金筹措和运营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不采取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普遍实行的“现收现付”制,而采取基金积累方式,需要进行保障投资安全前提下的专业化的市场化投资。在市场化投资上,企业年金与商业人寿保险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商业养老保险是按照大数法则,采用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精算,以此为基础收取费用和支付待遇,按照完全的商业方式进行运作和投资,并获得经营收益,不承担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与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企业年金可以享有多方面的税收优惠,对投资范围等方面的监管约束也更强一些。
2.国外企业年金的运作机制
(1)企业年金一般坚持企业自主建立原则。世界上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计划有强制性、自愿性和集体谈判决定三种类型。强制性计划是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所有企业建立,职工个人也不得退出,只在法国、瑞士、丹麦等少数国家实行。通过集体谈判方式决定是否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只有瑞典等极个别国家实行。绝大多数B1家的职业年金计划都采用自愿性的制度安排。美国私人退休金计划完全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没有要求雇主必须向其雇员提供任何退休金,这与强迫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形成鲜明对照。澳大利亚在建立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前,一些雇主为了吸引并留住某些娴熟的工人和重要的职员,或者为了奖励业绩优秀的老雇员,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愿职业养老金。开始主要覆盖全职、白领的男性雇员,并集中在公共部门、银行业、保险业等行业。1974年,澳大利亚只有32%被纳入到这种自愿的职业养老金计划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覆盖面也只有40%。为了解决政府养老金保障程度低、财政压力增大(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雇主自愿职业养老金覆盖面窄的矛盾,澳大利亚政府于1991年通过了一个立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向经批准设立的职业养老金基金缴费,开始建立职业养老金保证制度(SG),通过对不建立该制度的企业征税的方式,或者通过向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这在自愿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准强制性”。企业年金实行自主建立原则,一方面可以与强制实施的公共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区分,可以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强制也没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国家不用背上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与财务包袱,为其市场化运营创造条件。
(2)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以税收优惠为主的政府扶持。企业年金计划作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运作和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倡导、支持和监督。根据一般国家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经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立法、监督和税收政策上。政府的立法主要保障雇员的平等权利和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合法性。政府的监督主要是保障积累资金的安全性和有关立法的执行情况,比如对基金投资公司资格的认定等。政府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扶持引导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主要有筹资时对供款单位与个人的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基金运营和投资时期积累资金的增值收益税、利息税:企业年金领取阶段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予税等。目前国外通行的是前两个环节免税、后一个环节征税的EET税制,即允许顾主和雇员从他们的税前收入中扣除养老金缴费额,减免投资收益所得税,对领取养老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既保证不重复征税,又促进企业年金的建立和资金积累,达到保障老年体面生活的目的。各国对补充养老保险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取决于它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如果公共年金水平较低、更多地依赖自愿性职业年金的国家(如英国、爱尔兰等),对职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相反,公共年金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比利时、丹麦等),对职业年金的优惠待遇就较少。
(3)企业年金一般实行基金积累原则。企业年金作为企业为雇员自主建立的养老保障计划,为了发挥它在吸引及激励单位人才中的作用和基金的投资运营,一般(目前只有法国采取现收现付类型)采用基金积累的模式,将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记入个人账户,其收益取决于缴费数量和积累资金的投资回报。这种缴费确定型的职业年金计划,收益额明确,便于投资运营和分配。它将根据历年缴费及资金收益为参保者提供有关待遇。由于实行基金积累制,企业年金计划积累了大量的资产。1950年,美国私人退休金计划的资产只占金融资产的3%,1984年增长为16.7%。1998年,美国退休金资产总额为8.7197/亿美元,其中由私人信托机构管理的私人退休金资产为4.33万亿美元,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储蓄为1.47/亿美元。1998年整个退休金资产占到美国股票市场的27.3%和各种公司债券的11.9%。2000年,美国参加401(K)计划的雇员超过4200万人,资产规模为17000亿美元。
(4)企业年金积累资金需要市场化的投资运营和相对较严格的风险监管。作为非强制性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不同于现收现付的公共年金。由于实行基金积累和大量沉淀资金,职业年金需要通过投资运营获取收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大多数职业年金项目的资产委托银行、保险公司、基金投资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一些大公司往往自己雇佣投资经理经营自己的职业年金项目,实行自我管理。总的来看,法律允许对企业年金积累资金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比如,美国参加401 (K)计划的雇员,往往拥有对个人账户资产的投资决定权,他可以选择本公司的退休金计划,也可以选择银行、共同基金等金融机构开设或改换个人退休账户(IRA)。1999年,401(K)计划的资产组合比例为:股票基金占53%,公司股票占19%,担保投资合同(GIC)占10%,平衡基金占7%,债券基金占5%,货币市场基金占4%,其他占2%。大多数雇员将3/4的个人退休账户资产投入股市,2001年以来,由于安然、安达信,世通、花旗银行等公司造假信息的披露,美国股市动荡下跌,多数个人退休账户损失惨重。这说明美国企业年金计划与股市的紧密联系,尤其是有相当比例(20%左右)集中在本公司股票上,有较高的潜在收益,也有较大的风险。为了防范年金市场的投资风险,澳大利亚实行严格资格认定的基金经理人管理(主要是排他性基金、公司基金、行业基金、零售基金和公共部门基金五种基金类型)方式,实行审慎监管原则。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经理和相关的受托人进行投资决策及投资策略,实行独立的市场化投资,委托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基金。2000年澳大利亚700万人纳入到职业养老金体系中,平均每个人拥有3个职业养老金账户。大多数基金都持有多样化的风险投资组合,其中——多半的总资产投资于股权市场。
二、企业年金应当成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
1.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走向多支柱势在必行
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与人口结构相对稳定是公共养老金制度健康运行的主要前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人口老龄化,使公共养老金制度开始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支付日益沉重的养老金负担,企业保险费不断提高,加大了劳动力成本,减少了就业岗位,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严重的养老金债务和资金缺口,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反思。面对老龄危机,单纯依靠公共养老金制度已经力不从心,改变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单一支柱或主体地位,发展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不仅可以缓解财政危机和企业负担,而且增强个人自我保障的动力和企业承担保障责任的适度灵活性,同时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克服消费超前、储蓄和投资不足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的起源甚至早于公共年金制度。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公共年金的地位更加重要。为了缓解公共年金的过重负担,许多化国家通过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金计划。这为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金计划的发展普及提供了契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持续增长,企业、个人也有可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而且比公共养老金计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很多国家把发展职业年金、私人年金作为完善老年保障体系、缓解政府压力和对付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对职业年金采取一定程度的税收鼓励政策,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甚至把职业年金计划从企业的自愿行为变为政府强制性的政策,促进了职业年金的发展。德国1975年通过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法》,补充养老金相当于在职工资收入的15%,有1/3的企业参加了补充养老保险。日本参加了厚生年金(即基础养老金)的民营企业60%实行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美国基本养老金提供的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企业年金约为30%,大约有70%的大中型企业加入了企业年金计划。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普及率已达到50%,企业年金计划积累的资产在一些国家已经超过GNP的70%(见表1)。企业年金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养老金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支柱,其替代率将逐步达到20%~30%。
同时,个人年金(商业人寿保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个人年金保费收入1970~1997年间由9.6亿美元增长到901.7亿美元,年均递增20%。英国参加个人退休金计划的数量由1988年的792万件增长到1992年的1792万件,1996年个人退休金保费收入达到67.6亿英镑。加拿大1970~1989年个人年金保费收入由1.26亿加元增长到61.7亿加元,年均递增144%。
2.企业年金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经过2 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金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保持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导致巨大的社会保障负担显性化,迫使中国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放在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面向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不完全的公共年金)制度方面。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意味着中国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尤其是企业年金不重要。相反,加快发展企业年金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时机逐步成熟。
(1)企业年金计划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仅仅覆盖部分城镇职工。2002年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数量11128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44.9%和全国从业人员总量的15.1%。还有相当规模的城镇从业人员、非农从业人员没有基本养老保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会进一步扩大,但扩展速度不会太快。1989~2002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由4817万人增长到11128万人,年均增加450.8万人。鉴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短期内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非常困难。这意味着还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需要依靠家庭或其他“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老年保障问题。这为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企业年金将成为保障退休职工体面生活的重要保证。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将逐步降低,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提供比较充足、体面的退休保障。由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财政负担已经过重,指望政府提供全部的较高水平的养老金不现实,也不符合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国际潮流。根据养老制度的改革目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将逐步由目前的85%~90%之间下降到60%以下,企业年金的替代率为20%。从长远趋势,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将达到50%。因此,企业年金在我国未来的社会养老体系中,将占据重要的作用。
(3)建立企业年金是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力n快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使国有企业职工的数量及其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大减少。1996~2001年,中国城镇公有制企业职工数量减少4600多万人。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收就业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中型企业为了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将需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补充,并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雇员和非正规就业形式,短期内难以建立规范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巨大负担),发展具有灵活性的企业年金也许可以成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替代物。
(4)年金的条件日益成熟。经过十几年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探索,中国发展企业年金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中国政府意识到发展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性,颁布了一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政策法规。2000年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占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人数的5.3%,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投资经验。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企业年金基金将获得更加完善的市场化投资运作的外部环境。同时,企业年金具有的“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和十分注重安全性”的特点,将成为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发展企业年金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发展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并不矛盾。它们作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共同参与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完全是相互替代。因此,发展基本养老保险与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同时进行,不能因为基本养老保险还不完善而忽视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不能等,可以让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惯例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方向,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地把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将有助于中国在起飞时期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三、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1.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思路
中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经过10多年的发展,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潜力相比,总的发展步伐比较缓慢,还缺乏与市场化投资相适应的、合理的管理体制与管理规范,缺乏合格的经办机构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发展企业年金的清晰思路与保护,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困难重重,收益率很低。加快发展企业年金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明确基本思路。
(1)按照“三支柱”模式设计企业年金制度。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或正在走向“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并且比较成功。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是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逐步发展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在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中国试图设计部分积累制的“多支柱”模式。但是,由于把不同运行机制的养老保险支柱混杂在一起,没有真正建立起各自独立的“多支柱”,事实上变成厂捆绑在——起的“多层次”。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利益主体的独立利益需求产生了矛盾,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困难、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难以形成“多支柱”体系。2000年开始的辽宁改革试点,在设计思路上希望遵循世界银行赞同的三支柱模式,但它目前的重点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把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做实并与社会统筹账户分离。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到2002年底已做实个人账户基金47.9亿元。对于企业年金,也做出了一些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定,如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国家对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等。
(2)加快建立公务员与国有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年金制度。中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公务员与国有单位事业单位职工队伍。2001年全国公务员性质的国有单位职工1084万人,事业单位职工2327万人。这两种类型的国有单位职工尽管在财务预算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从最终有财政负责的角度考虑又有很强的一致性,可以统一考虑。总的来看,国有单位职工的总体收入水平比较高。2001年,国有单位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1178元)高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0870元),其中机关职工工资(12142元)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11452~16437元)更高一些。他们都比一般的私营企业更有条件建立一个与其职业相联系的补充性的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相对应,为这些较高收入的职工建立职业年金,既可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又可以在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一个通过市场化运作而不断增值的补充年金,起到推进改革、稳定队伍,促进企业年金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从基金性质和运作机制上看,我们主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年金应等同于或近似于企业年金。如果政策到位,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私营养老金基金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关键是如何保证节约财政的预算资金,同时使职业年金对所有职工体现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有机统一。
(3)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账户的接轨和统一。中国在基本养老保险中设立个人账户,其本意是为个人账户建立基金积累制的运行机制,使其通过市场化的投资,为参保职工提供比较高水平的养老保险待遇。因此必须实现保值增值。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个人账户的定位和职责很不明确,开展市场化投资的难度很大。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养老金的“四账户”(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企业年金账户、个人储蓄账户)很不规范,存在政府职能、企业和个人角色混淆,投资监管体制不顺等问题。从组织性质看,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是强制实施的,与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的自愿实施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但如果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真正独立出来运营之后,这块基金的运营方式与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从投资监管的角度,将同一职工名下的两者账户合并管理,有助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我们认为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仍有值得改革的余地,将职工所有的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账户逐步接轨甚至统一是有必要的。上述思路能否可行,可以采取试点方式加以验证。
2.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为推进这一制度健康发展,要加快完善有关的制度和政策。
(1)采取适当方式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中国确定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将逐步降到6 0%以下,目前总和替代率仍接近80%。这在国际上是很高的替代率水平(国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普遍在40%左右)。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过高,也意味着降低了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弹性空间,不利于发挥个人、企业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应尽快明确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的关系和发展定位。要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亏空,使现收现付性质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逐步降低,赋予企业年金及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以更大的责任,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完善发展企业年金的扶持政策。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补充养老保险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中国在辽宁试点中对企业年金规定了4%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逐步推广到所有类型的职业年金制度。同时考虑在供款、投资和领取三个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采取国际通用的EET税收优惠模式。
(3)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的有关制度规定。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模式是自愿的、缴费确定型的基金积累制度。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一,关于举办资格。目前劳动部门规定了4个基本条件,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依法纳税、具有经济承受能力和民主管理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一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如果一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味着企业年金要完全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空间、规模和水平,同时意味着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从业人员、乡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没有办法举办企业年金。这个问题值得。第二,关于举办主体。目前中国举办企业年金的主体比较多,有行业部门,有大型企业,有工会组织,还有社会保险管理部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企业年金的发展模式,应当确定企业为举办主体。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由企业决定自主管理还是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工会组织或政府社会保险机构不宜作为经办主体,如果继续举办企业年金,应当逐步按照专业管理机构的要求,加快现有管理机构的改革或转化。第三,关于企业年金参保对象和权益保护。从上,所有企业员工都有资格得到企业年金,但作为企业自主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应当允许企业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员工工龄、贡献等方面的不同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发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建立保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的有关制度。
(4)加快企业年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投资要求的监管体制。企业年金的管理监督体制涉及到经办、投资、运营和监督等诸多方面。应当根据企业年金的性质与业务流程,对企业年金从建立到投资方向、风险控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政府监管体系看,工商行政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等部门,可以参与企业年金资格的认定(涉及到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年金经办机构、专门投资机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主要负责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投资、运营: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业务主管部门,应对基金经办机构的投资、运营风险进行监管,以保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并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5)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储蓄性养老基金的作用在于它具有更高的投资收益。高收益同样具有高风险。由于战争、经济崩溃、恶性通货膨胀、基金管理不当或存在欺诈行为,基金积累模式下积累的资产遭受损失的概率更大一些。一般情况下的风险是金融风险和操作风险,比如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基金管理混乱、违规和欺诈风险、投资决策失误和管理效率低下等等。基金管理者和监管机构必须了解这些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防止养老基金遭遇不慎行为的侵害,保护基金成员和投保者的合法权益。
(6)加快补充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投资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不论是企业年金,还是商业保险,都十分需要大量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中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中国要力n快补充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投资机构建设,另一方面,要根据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人才和国外专业投资机构,加快企业年金市场和商业年金保险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快制定企业年金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年金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公平的外部环境。主要
:
《财经》杂志编辑部编: 《转型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陈佳贵主编: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陈文辉主编: 《中国寿险业的发展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方明川: 《商业年金保险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等: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劳伦斯。汤普森: 《老而弥智——养老保险经济学》,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王延中: 《中国社
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方案范文6
今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三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县乡的“换届年”和“改革年”。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州政府五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添劲加力,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以保“产粮大县”为目标,努力稳定粮油生产。全县栽插水稻5.5万亩,播种玉米25.8万亩,移栽红薯4.8万亩;马铃薯29.5万亩,产量6.5万吨;油菜8.07万亩,产量7737吨;小麦5.6万亩,产量7668吨;两豆1.56万亩,产量1735吨。预计实现夏粮总产量76346吨,同比增长17.5%。
二是切实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烟叶产业上,完成烟叶种植面积81800亩,大村、大组、大户的专业化布局逐渐形成;在魔芋产业上,建成板块基地8万亩,为第五届全国魔芋板块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暨商贸洽谈会在我县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在畜牧产业上,强化春季动物防疫,生猪存栏44.65万头,出栏8.53万头,家禽存栏59.01万只,出栏17.08万只,肉类总产量7948吨;在蔬菜产业上,新增高山反季节蔬菜1万亩,总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商品菜总产量可达17万吨;在药材产业上,发展草本药材2万亩、木本药材1.4万亩;在林果产业上,植树造林完成5.85万亩,新发展景阳核桃1300亩、甜柿200亩。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2万人。
三是扶贫开发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5年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和2006年新启动建设的重点贫困村村组公路在建236公里、水池在建121口、水窖在建230口。全县共建沼气池3582口。烟水配套工程完成工程量7.3万立方米,受益烟农1887户。
四是科学编制规划,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全县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共投入资金830.9万元,完成公路建设92公里,建设沼气池544口、水窖409口,建立农业主导产业9275亩。以高坪八角村、业州松树坪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一批新村寨、新农民、新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二)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支柱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电力、建材、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煤矿、药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加,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94.8%。其中电力工业完成产值4802万元,建材工业完成产值3912万元,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完成产值7940万元,药材加工业完成产值1045万元,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36万元,同比增长45.44%;完成工业增加值7209万元,同比增长28.3%,发展速度位居全州第三。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实现17683万元,同比增长32.35%,亏损面由上年38.1%下降到28.6%,利润总额亏损508万元,同比减亏620万元,利润增长率为55.73%。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清江工业园A区征地、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已完成货币工程量2000万元,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兑现90%以上。朝阳大道西段主干道预计八月底建成通车。沿河路建设正在紧张进行,河堤加高加固工程已基本完工。
(三)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完成外贸出口65万美元,新增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1家。二是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农业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四个方面抓招商引资。在利用内资方面,新引进项目6个,续建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8004万元,完成州计划目标的51.6%;在利用外资方面,直接利用外资签订合同资金1350万美元,实际到位25万美元。三是民营经济增长迅速。完成营业收入103538万元,占年计划的61.27%,同比增长29.55%;利税总额完成13392万元,占年计划的63.32%,同比增长34.07%;实交税金3059万元,占年计划的58.70%,同比增长17.2%。
(四)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县重点在建项目22个,完成投资10853万元,其中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912万元。(1)总投资717万元的平阳二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大坝加固、护坡清理、防汛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5万元;(2)总投资371万元的渡浪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溢洪道改建、输水管改造已全面动工,累计完成投资70万元;(3)总投资995万元的高坪灌区工程已全面动工,累计完成投资190万元;(4)总投资125万元的退耕还林工程,现已转入管护补植阶段;(5)总投资780万元的沼气池建设工程,已建池3582口,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万元;(6)总投资2.8亿元的广润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启动,已完成投资1350万元;(7)总投资5000万元的金茨泉酒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基本结束,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预计近期投产;(8)总投资425万元的红薯膳食纤维项目第一期生产线建设竣工,预计九月份投产;(9)总投资5800万元的景阳河大桥主桥中心板预制、桥面附属结构等均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10)总投资1472万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460万元;(11)总投资1280万元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已完成路基改造139.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工业发展方面,申报了魔芋粉丝快餐加工生产线和爱茵木塑第二期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野三河电站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可研报告。在农业发展方面,申报了景阳鸡板块基地建设、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网*测报站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申报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在城镇建设方面,县域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在社会发展方面,认真编报了官店镇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已上报到省发改委,计划总投资537万元。
(五)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镇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招投标,完成了官店镇1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我县列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的示范村规划;编制完成了《*县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工业园片区沿河路景观设计规划》以及《*县林业小区庭园规划》、《*县人民医院院落规划》等六个庭院规划。
二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建设。业州城区垃圾处理场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了学苑路东段改造工程,预计七月底竣工验收。启动了广润河综合治理项目,翻板坝工程已完成初设。完成了城区烟墩大道*大桥至公路段交通护栏设置安装和城区交通标志设置。完成了广润集贸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朝阳片区开发建设,完成了主干道拆迁的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城镇管理,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观。3月1日起在城区内对客运正三轮摩托车(电麻木)实行禁行,促进出租车投入运营。目前已有80辆出租汽车和36辆公共汽车在城区运营。按照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深入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
(六)财政收入增长势头良好,金融运行平稳
一是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607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实际完成6801万元,占全年预算的55%,比上年同期增长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7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实际完成3841万元,占全年预算的52%,比上年同期增长31%,实现了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双过半”。
二是重点支出及时到位。狠抓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到位,保障水平明显增强。将干部职工工资作为支出第一顺序,按时发放;保证了抚恤和社会救济、低保、再就业、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等资金的及时拨付;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中小学公用经费;同时保证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养老保险和“以钱养事”经费落实。
三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561万元、水稻良种补贴87万元、粮食综合直补436万元三项补贴全部兑现到位。石油提价补贴100.26万元,6月底以前也已全部兑现给应补贴对象。
四是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3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亿元,其中短期工业贷款450万元,比年初减少283万元。
(七)推进以乡改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一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成效。根据省、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全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经过一个多月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了乡镇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延伸派驻事业单位和转制事业单位的改革任务。做到了“六到位”,即编制核定到位;机构设置到位;党政领导班子到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到位;养老保险保障机制到位;农村公益新机制建立到位。
二是财政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明确职责、规范操作的要求,国库收付中心与核算中心并轨,财税库实行横向联网,直接支付范围扩大。政府采购工作范围扩大,规模上升,处于全省县(市)前列。预算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推进,“校财局管”机制基本建立。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已完成资产的清理和初步方案的制定。
(八)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考本科上线919人;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强化了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平稳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3‰;广播电视完成76个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2020户;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文物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直立人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推介和开发旅游资源,共接待游客8.2万人次;狠抓城区饮用水源上游煤矿污染治理、锅炉设备大气污染排放治理及水泥化工企业的污染治理,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积极开展“文明*”建设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保险扩面300多人,社保费核定征收额突破3000万元,同比增长45%,3054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和46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率100%。新建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城镇新增就业1965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70人。
治安整体联防得到强化,全县社会治安稳定。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开通网上绿色通道,渠道进一步畅通,秩序逐步走向规范,上半年总量299批次,同比下降52%。国防教育和争创双拥模范城活动成效明显,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狠抓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大煤矿、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上半年未出现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总的来看,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2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8万元,同比增长4.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116万元,同比增长18.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924万元,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16220万元,同比增长19.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867万元,占年计划的26.3%,同比增长39.7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78万元,占年计划的47.9%,同比增长14.9%。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607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实际完成6801万元,占年计划12100万元的55%。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快、高、稳”的特点,即农村建设特色新,工业发展速度快,财政收入质量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保持平稳。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县生猪、高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低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进入5月以来,全县持续高温干旱,对下半年大秋作物影响较大。二是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不高。煤、电、油及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全县企业亏损面仍然较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新增工业项目对财政的支撑作用还未形成;保工资、保社保、保运转和重点项目支出的压力增大。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煤矿事故呈多发态势,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的压力十分大。这些矛盾和困难,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下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保持增速,提高效益,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下半年,全县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完成乡改扫尾工作,县乡换届工作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大。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继续抓好“三农”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搞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切实组织开展抗旱防汛、防灾救灾工作,力争保持粮食生产常年产量;认真组织晚秋作物种植管理,切实搞好冬季农业开发。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市场行情和需求,努力增加猪、牛、羊、鸡等畜禽出栏数量,重点扩大高山蔬菜和生猪的销路,认真抓好烟叶收购。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开发和深加工,鼓励规模化生产和发展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要继续对花果山、三友、玉泉、农泰、青龙等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帮助理顺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继续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前提,认真抓好基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要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在沼气池建设上,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追加措施,全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六是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探索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及资金管理办法,更好地指导示范村建设工作;加强检查督办,加快建设进程。七是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阳光工程”,通过能人带动、中介引荐、有组织输送等途径,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二)抓好骨干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工业经济强劲增势
一是突出重点抓龙头。加强对电力公司、泰丰公司、花果山公司、玉泉公司等骨干企业的运行调度和监测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企业对全县工业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今年拟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力度,确保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4户以上。各乡镇要对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促使其尽快成长壮大。切实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对电力、煤炭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使各个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二是强化管理增效益。要积极帮助工业企业化解资金矛盾,以向内使劲、向内挖潜为突破口,保持合理库存,加大清收货款力度。要正确引导企业加强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积极消化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因素,节能降耗,全方位降低生产成本。要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内在素质。要继续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和部门联络员制度,指导企业抓好生产经营和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集中力量抓项目。目前,全县大小工业项目有33个,通过充分论证了的项目有25个,要对全县工业项目再进行一次清理,并按项目行业类别将项目论证、包装推介分配到相关部门。要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保证签约一批、立项一批。对年产l0万立方米实木复合地板、高磷赤铁矿脱磷工业化试验等在谈的项目争取尽快签约,加快做好勘探设计、申报衔接工作,争取早日立项。要跟踪服务签约项目,保证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年产60万吨硫酸及综合利用、广润河红瓦屋水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后,要加强协调工作,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要跟踪服务开工项目,保证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对年产2.4万吨木塑装饰材料及制品、利用低热质煤矸石火力发电等已经开工的项目,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见实效。
四是突破难点促发展。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尽快实施煤炭行业整合,提升煤炭企业的规模和效益、煤炭行业整合是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首要工作,7月底必须拿出整合方案。要积极组织聚信担保公司和信用联社等部门,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各乡镇重点培植的中小企业调研生产经营情况,切实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要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协调工作,组织专班对60万吨硫酸及综合利用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项协调,力争9月份该项目正式开工。
(三)努力扩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要加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农业上,农村沼气池工程要抢抓时间,落实进度,确保完成州下达的13000口建设任务;两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年底要全面完工;高坪灌区工程要完成扫尾工作。教育卫生上,农村35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要全面完成,妇幼保健院业务大楼要完成主体工程。交通上,积极为“两路”建设搞好服务;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今年要完成1200万元的货币工程量;村级油路建设一定要抢在11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州、县下达的任务;高蟠公路改造工程要进入实质性动工阶段;积极协助景阳河大桥建设,力争完成4000万元的货币工程量。
二是要力争新上一批项目。工业上,积极协助建设15万吨粉煤灰生产线,并投入生产;积极协助爱茵木塑公司完成木粉生产线建设。卫生上,力争启动官店等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综合楼建设。
三是要加大项目申报立项力度。重点做好野三河水电站扩建工程、10万立方米高质板材项目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拿到项目批文,为明年项目建设打好基础。另外,要继续加强三峡库区一级支流——火龙河流域治理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四)优化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切实改善软环境。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管”与“放”上做文章,实现政府的最佳角色定位。重点抓好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运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运作,打造便商利企的绿色通道;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营造严明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确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点,算大帐、算长远帐,积极放开搞活,着眼长远,着眼全局,落实优惠政策,该让利的让利,能减免的减免,让投资者有利可图,让经营者有钱可赚。要注重营造人心思和、民主开通、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重点解决好“越位”、“缺位”现象,尽快退出管不了也不该管的领域。尽快“补位”应该管而没有管好、服务不到位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有效启动聚合民间资本,发展各类民办事业,做到让位于市场,让利于民间。要大力改善硬环境。借助铁路、高速公路、水布垭工程建设机遇,努力改善交通环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要围绕建立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和农业六大基础产业,精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大项目,如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能力;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细化招商引资工作内容,创新思路;要努力向外宣传现有储备项目,争取早日签约立项,保证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五)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一是强化规划和精品意识。下半年要完成县城的总体规划修编。在规划实施中要强化权威性和约束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重大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把好审批关,坚决杜绝违法建设。要突出县城特色,多建精品工程,树立*山城新形象。
二是加大经营城镇力度。要盘活存量资产,高度垄断规划区内土地,严格集中统一管理,“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一支笔审批”,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要激活无形资产。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破题,今后我们要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占用谁出钱”的原则,招标拍卖路桥广场冠名权、城镇户外广告权等,使城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
三是加快城镇重点工程建设。下半年集中力量完成学苑路改造,启动并建成广润河第三级翻板坝,基本完成朝阳大道主干道、次干道建设,推进安乐井及高坪火车站小区建设,加快朝阳小区老城改造步伐,促进景阳新集镇建设,尽快解决龙坪、花坪乡集镇饮水困难。各承办牵头单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达到要求的建设进度。
四是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县城管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事关*发展形象。目前我们在县城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下半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城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实行严管重罚,全方位、高标准提高县城管理水平。
(六)抓好财税金融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加大收入组织力度。要对下半年收入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分乡镇、分行业、分税种摸清税源,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管,突出抓好煤炭、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及建筑等重点行业的税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科学合理调度资金。要确保干部职工工资、社会保障资金和“以钱养事”资金按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重点专项支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门要组织对上半年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三项惠农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认真搞好下半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和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等惠民政策的兑现工作。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要抓住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的机遇,高度重视项目工作,争取上级更大的财力支持,以此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板块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业经济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财政增收渠道。
四是规范财政运行机制。抓紧启动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加大综合财政预算、零基预算力度;加大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抓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监管;高度重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抓紧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方案,力争在9月初组织实施。
(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要创“兴县富民”的大业,必须有一支勇于开拓、富有实干精神的人才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抓经济,在人才的“引”与“用”上做文章,努力形成广纳群贤的引人、用人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精神、呼唤实干作风、重视创新人才、比贡献看实绩的浓厚氛围,做到唯贤是用、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对贡献突出的企业业主、技术骨干,要在政治上重视、经济上重奖,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引导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到经济建设大潮中来。
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科技上,要切实抓好我县第六次科技奖的评审和表彰奖励,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教育上,要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质量;在卫生上,要继续抓好卫生行政执法和疾病防控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要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并落实好奖励扶助政策;在文化工作上,要加强“黄四姐”民歌、丝弦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申报力度,推进“*直立人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维护民权为主题,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全力实现“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同时,要扩大就业渠道,加紧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信息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继续做好工作。坚持每月排查社会热点问题,对各类矛盾纠纷认真开展排查调处,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交代,千方百计把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问题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乡,重大问题不出县。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抓好煤矿双“131”管理和道路交通“四方一责”的落实;加大对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的检查督促力度,切实加强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确保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认真办好几件实事。在州政府“十件实事”的落实上,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并切实加强指导、检查和督办,确保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把握群众情绪,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上,真心诚意地把为民造福的每一件事作为大事来做,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办,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
三、讲政治,顾大局,认真落实换届期间政府各项工作
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今年7月到明年2月是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换届时期,县、乡两级主要集中在今年7月至年底,这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换届工作的重要性,要自觉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妥善处理好换届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确保换届期间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松,实现换届工作与抓发展“两不误”。在此我强调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好换届与抓发展的关系。客观地讲,上半年各项工作虽然总体趋势较好,但相比之下,由于乡改和换届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不少地方和单位完成工作的质量和进度不如以前。在换届期间,很多同志关心自己的政治前途,这是很正常的,人心思变、思进嘛,但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前途与工作大局的关系。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换届是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在抓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的队伍中来。更通俗地说,就是要让安心基层、踏实工作、勤政廉洁的干部感到有奔头、有前途。因此,我希望,换届期间政府序列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在换届期间毫不放松地谋发展、抓发展,要保持旺盛的精力研究、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各项工作,确保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大的发展。
第二,要分解细化任务促落实。县政府召开这次大会,目的就是要尽快地把下半年工作任务落实下去。会后,各位副县长要督促各部门进一步把下半年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并认真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工作和实事项目,必须确定完成标准、时限,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工作措施,保证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各乡镇也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要讲究实效抓落实。杜绝把抓落实当口号喊,坚决反对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干部都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在这里我重申,我们检验各乡镇和各部门工作落实的标准没有变,那就是,看你这个地方和部门为人民群众办成了哪些实事、好事,看你这个地方的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看你这个地方和部门的安定稳定状况如何,看你这个地方和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
第四,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同志曾说:“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各乡镇和各部门都要把着力点放在抓主要矛盾和重点工作上,当前特别要集中精力抓好农村产业、工业经济、重点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大项目。县里确定县级领导负责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各承办单位要全力抓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明确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结合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全力抓好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第五,要善于开动脑筋抓落实。前面我已经讲到,下半年工作任务很重、完成难度大,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敢于和善于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敢于和善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自身带动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般,要善于研究政策,学会运用管理科学提高驾驭发展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善于研究市场,研究产业组织,研究新形势下抓项目、抓协调、搞服务、促发展的新方法。注重凝聚内力,广借外力,形成合力;注重降低行政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绩效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