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1
美国著名演讲家罗杰斯说,演讲技巧是一切演讲的伴侣。多了不多,少了也不少。
演讲技巧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1.做好演讲的准备
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搜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讲稿,作适当的演练等。
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3.运用演讲艺术
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反驳的艺术,幽默的艺术,鼓动的艺术,语音的艺术,表情动作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
4.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5.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6.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7.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让听众觉得自己很不自信。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8.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2
[关键词]英语演讲 素质教育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43-02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求其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高、有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持续深入,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时代从初中开始到大学结束,英语教学始终贯穿其中。然而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仅停留在阅读和写作部分,虽考得四六级英语证书,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难以用英语流利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别提英语演讲了。因此,为改变这种“哑巴英语”的现状,开设英语演讲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英语演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通过讲授英语口才、基本演讲类型、演讲技巧,分析演讲实例,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演讲,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演讲能力及沟通和领导能力,并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辨的能力。达到使学生学会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以及提高在公共场合演讲能力的目的,以适应国际对英语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更加适应激烈社会竞争的需要。因此,如何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成为目前英语演讲课程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
二、如何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
(一)改善英语演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时收获胆量和自信
教师在进行英语演讲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地调查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件的准备。在一般大学英语演讲选修课课程中,参加课程学习的大部分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希望通过英语演讲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英语演讲来提高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因此,教师要采取由易到难,由机械地、有准备的发言到即兴演讲,以学生为中心、自身为辅佐的方法进行课堂活动。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在前几周的课堂授课中主要讲解演讲、修辞技巧以及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英语演讲,怎样的英语演讲才算精彩的英语演讲,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补习。在每堂课结束时,将提前准备好的题目公布给学生,并在下节课开始时请学生就所给题目登台演讲,台下的学生要对演讲者内容组织的逻辑性、语法、修辞、思想感情以及演讲的姿态等作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开始开口说英语,这对他们本身就是极大的进步,教师要适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后面的课程中可以逐步添加即兴演讲的成分,使学生的应变能力、逻辑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演讲课程的魅力,在学习中收获欢乐、自信和勇气,使其心理素质不断增强。
(二)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中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和写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要注意人文关怀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健全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开拓创新,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工作。
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首先就要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其表现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尊重学生的观点,使其能够自由发挥见解。从而能够使学生敞开胸怀向教师倾诉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懂得寻求帮助,教师要及时帮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或生活难题,对学生关心爱护,使其健康成长。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差异很大,部分学生在语音、语调、整体综合表现等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和成绩评定时不能“一刀切”。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内容,在期末成绩评定时,除了看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外,还应将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因素进行综合评判,从一点一滴中透露人文关怀。最后,教师要注重演讲教学中对人文素质的挖掘,深挖教材,注重选取典型案例,给学生观看著名演讲者如马丁・路德・金、奥巴马等的演讲,使学生感受英语演讲的魅力,增强他们学习英语演讲的动力和信心。
(三)分小组比赛英语演讲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适应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品质,单靠个体力量难以达到工作的最高效率和质量,同时,个人只有融入团队之中才能使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双赢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演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小组比赛等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任务布置,将同样的课题布置给事先分好的小组,在其经过充分准备后,推举小组中一名成员上台演讲,演讲完毕后,由其他小组进行发问,演讲小组其他成员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需进行合理分工,查找整理资料、写稿、纠正发音等,通过小组团队的沟通合作使小组成员表现最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能够在团队中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贪功不推脱责任,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良好个性的养成。
(四)加强英语演讲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在英语演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深层次能力的培养,其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它更多的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的英语演讲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运用上,更侧重内容的表达,使其言之有物。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其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增长,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来理清思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用英语写读书摘要、e?鄄mail和日记等进行写作练习,及时查找自己在写作和演讲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养成自我监控思维、分析和评价思维的习惯。教师要教学生如何查找和利用有用的资料,只有在大量查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查找资料时不能只查单方面的例证,而应查询多方面观点的资料,在截然相反的观点面前找准自己的立场,用思辨的能力来消化吸收这些材料。另外,演讲和写作一样强调谋篇布局,体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演讲前通过写作练习来教学生进行选题,如何审视给定的题目、分析演讲的目的、确定主要问题、主要观点、论证推理方法和主要结论,通过这样严密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演讲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社会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通过提高英语演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开口说英语中收获胆量和自信;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提升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虚拟公司仿真英语演讲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英语演讲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等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成长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文秋芳,刘相东,金利民.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3
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3.运用演讲艺术 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反驳的艺术,幽默的艺术,鼓动的艺术,语音的艺术,表情动作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
4.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5.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6.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7.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让听众觉得自己很不自信。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8.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10.与观众互动 演讲时要注意与观众互动,这样可以渲染场上的氛围,增强感染力! 二、演讲的特点和要求 1.演讲的特点 -针对性 -真实性 -论辩性 -鼓动性 -艺术性 学——学问、知识结构。 识——认识能力,即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较强的记忆力 气质——仪表、姿态、举止、风度 l 信息:演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联系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讲”的信息(主)– “演”的信息(辅) l 听众:演讲活动的客体,演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听众的作用:– 能动地接收演讲信息– 对演讲产生信息反馈
1.演讲的含义:
-广义的演讲:凡是以多数人为听众进行的讲话,都可以叫演讲。 -狭义的演讲:特指在公众场合就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语形式。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面对广大听众说明势力、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
2.演讲必备的条件
– 演讲者:演讲活动的主体,信息的发源地。 · 演讲者的修养: 理论修养 品德修养 学识修养 气质修养
3.演讲的种类
l 从内容分:政治演讲 学术演讲 管理演讲 交际演讲 l 从形式分:命题演讲 即兴演讲 论辩演讲 l从风格分:激昂型 深沉型 严谨型 活泼型
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4
关键词:主体间性 演讲要素 主客体关系 双向交流
演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思想家常用演讲这种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演讲已由政治领域进入经济管理领域,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有关演讲的著作、丛书、论文越来越多,不少论述中都强调了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演讲者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但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听众是演讲的目的和目标”。如果演讲者失去演讲对象,“独角戏”唱得再好也毫无意义。但是传统的演讲观却认为,演讲者是演讲舞台上的主导,若与听众地位平等将会抹杀演讲者的威信。笔者以为,二者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使演讲活动顺利开展。因此,要充分发挥演讲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本文试着从主体间性角度来诠释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关系。
“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
20世纪初,胡塞尔首先提出了“主体间性”这个概念。不过刚开始他提出的是“主体性”,是从比较消极的角度来理解,把主体性看做个人化、主观化,强调的是个人作用的发挥,也就是他自己说的――“面向事物本身”。正是因为他言论的偏激导致当时学术界对他的“主体性”理论进行了抨击。为了缓解冲突,他对“主体性”理论进行完善,强调关系双方均具有主体性和地位的平等性,把主体性修正为主体间性,进而提出了“主体间性”这个概念。
“主体间性”概念的形成是逐步进行的,它是经过后人的思索、探究、讨论、补充、修改才逐渐被学术界所认同。继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认为主体间性的根据在于生存本身,主体与主体的存在是相互依赖的,它们之间是共生的。正如王锐生所概括的:“和谐的主体间性应是交往双方的相互了解、彼此承认、人格与机会平等、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是主体与自然界的和谐。”①总而言之,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确立,是对主体性概念的完善、丰富与发展。
从主体间性视角重新分析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
以我国演讲界权威人士邵守义先生对演讲所下的定义为例作分析,他说:“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态势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②从该定义可以看出,他认为演讲过程中演讲者是处于主动影响、感召听众的位置。他认为“任何演讲活动都毫无例外地由五个方面构成:演讲者(演讲主体);听众(演讲客体);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演讲的内容;沟通主客体的媒介,即演讲的表达手段(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等)”③,也就是说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是主体,听众是客体。
但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同样迫切。人们的主体性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的呼声越来越高。“单纯的‘主体――客体’或‘主体――中介――客体’模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时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就遇到了‘他人不是客体’的困窘。”④
如果单纯从“讲”和“听”的角度来划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那么有一些矛盾是很难解决的。比如说从“讲”的角度把演讲者视为主体,而把听众视为客体时就很难解释听众作为客体如何能在演讲过程中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如何对演讲者和演讲效果产生影响。反过来,从“听”的角度把听众视为主体而把演讲者视为客体,也很难解释演讲者作为客体在听众接收演讲信息的过程中如何能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与听众,不是以孤立的个体存在的,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时存在的,整个活动是一种人对人的、面对面的双向交流活动。缺少任何一方主体的参与,演讲活动都不可能成功。因此简单地从“讲”和“听”的角度来判断演讲者的主体性或听众的主体性,都无法真正把演讲活动视为两者共同参与的整体,就必然导致演讲的僵化,很难达到演讲的目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胡塞尔说过“知识的基础并不是客观,而是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关系。我是通过与客观世界以及他人之间的互惠式关系而获得人性的。”⑤也就是说,演讲过程应当是演讲活动双方的互动过程,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主体”的关系。项贤明在《为交往的教育理论辩护》中也提到:“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从‘主体――客体’或‘主体――中介――客体’的模式向‘主体――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模式转变。”⑥我们把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按这句话所提示的模式进行思考,就可以两者的主客体关系。如果我们承认演讲者和听众都是演讲活动的主体,那么,两者的关系就不是“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论:主体间性的根据在于生存本身,生存不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体构造和客体征服,而是主体间的共在,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因此笔者认为用“主体间性”来阐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对演讲活动的影响,比用“主客体辩证统一”要确切得多。
前面所说的主体间性是借助“主体――中介――主体”这种模式相互作用,那么在主体间性关系中,联系演讲者和听众的客体世界是什么呢?
项贤明在《为交往的教育理论辩护》中提出用交往的教育理论来解释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交往关系的“主体――客体――主体”解释模型,并说“要是同时承认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避免主客体相关律,两者之间就必须有客体中介。”⑦这对解释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两个主体如何建立关系同样适用。文中强调,“除非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否则两个主体无法直接建立联系。”⑧因此,把构成演讲活动的五个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我们可以试着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对演讲做一个新的解释:“在主体间性关系下,演讲者和听众都是作为主体出在演讲活动中,他们都共同作用于演讲资源(当时的时空环境、演讲内容、演讲者所采用的手段等),以达到启迪听众和抒感的目的。”在这个新的解释中,演讲者和听众都是作为演讲活动主体出的,演讲资源是演讲活动的客体,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是主体间性关系;演讲者与演讲资源、听众与演讲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客体”关系。这样就解决了联系演讲者与听众客体世界的问题。当演讲者和听众以主体间关系为纽带共同作用于演讲资源时,演讲过程中的“讲”和“听”就成为既可以区分但又不可分割的实践活动。
引入主体间性概念,可以为研究演讲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
从主体间性视角阐释演讲主体的特点
演讲者与听众共同的主动性。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演讲主体,包括演讲者和听众,他们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谐的主体间性是双方主观能动性和谐统一的结果。但在实的演讲活动中,没有对双方主动性给予足够重视的象仍然存在,“以演讲者为中心”或“以听众为中心”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依然存在。其实,“以演讲者为中心”是对演讲者主观能动性的片面夸大、对听众主观能动性的蔑视,“以听众为中心”是对听众主观能动性的盲目提升、是对演讲者主观能动性的忽视。因此,要形成和谐的主体间性,演讲活动主体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充分保证对方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彼此的和谐发展。
演讲者与听众共同的被动性。坦率地讲,演讲主体都有主体意识,但是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与听众也是互为客体的,其中一方主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另一方的制约。但是演讲主体的被动性在实践活动中却经常被忽视。比如上文提到的“以演讲者为中心”或“以听众为中心”都是对演讲者或者听众主体地位的盲目夸大、对其客观制约性忽视的表。笔者认为,演讲者与听众都具有被动性。只有充分认识到主体的被动性,才能正确认识主体间性的被动性,才能促进主体间性的能动性的发挥,推动主体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演讲者与听众的统一性。按照传统的演讲观,人们总是认为演讲者是演讲活动的主角,地位的平等会影响演讲者的威信,破坏演讲秩序,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主客体关系强调主客分离,必然导致主体化,导致演讲者与听众关系的对立;而主体间性关系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能够促进两者关系和谐发展的。
在主体间性关系下,演讲者是知识的传播者,通过其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听众的思维、思路、思想,使听众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演讲者的主体性发挥得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听众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听众主体性发挥得成功与否,同样影响着演讲者主体性的发挥。忽略听众主体性,也就削弱了演讲者的主体性,使主体间性失去了主体性的内涵,最终导致主体间性关系的破裂。因此,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统一的、和谐的主体间性关系。
听众的支持配合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演讲活动并不是个人的活动,要使演讲活动取得成功,就必须保持演讲者与听众的和谐交流。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演讲者与听众是主体间性关系。而主体间性关系是以他们共有的客体资源为前提的,脱离了彼此,关系就不能成立。
虽然演讲者通过演讲对听众表达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听众能在多大程度上心甘情愿地接受,既取决于演讲者演讲的水平,又取决于听众对演讲的接受能力,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因此,要达到理想的演讲效果,演讲者不仅要针对听众选择演讲的内容、演讲的表达方式,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听众,想听众之所想,急听众之所急,缩短与听众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具有针对性,才能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取得演讲的成功。
演讲的教育作用和听众的审美享受是统一的,听众的欣赏与接受教育也是统一的。简言之,“就是听众的需要推动着演讲,演讲也创造着听众的需要;听众的接受水平提高了,又反过来促进演讲创造。这就是演讲者与听众相辅相成的关系。”⑨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和听众都是平等的个体,他们有着平等交流思想的权利,听众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获取知识。演讲者不是演讲活动的导演,他是演讲过程中的一个成员,在与听众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地在重构知识、重构情感、重构观点。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演讲并不是演讲者的个人行为,而是由演讲者与听众共同造就的劳动成果,每一场成功的、精彩的演讲,都离不开听众的支持配合,离不开演讲者与听众的和谐互动。
注 释:
①王锐生:《社会哲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5页。
②③⑨邵守义、谢盛圻、高振远主编:《演讲学教程――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第4页,第51页。
④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⑤亚斯贝尔斯著[德]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⑥⑦⑧项贤明:《为交往的教育理论辩护》,《教育科学研究》,2003(9)。
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口语存在问题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保障和促进学生就业的前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各科教学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本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着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说的能力是目前高职学生应当重点提高的能力,因为从职业竞争形势来看,不善言谈的职业者在同等条件下明显要逊于健谈者。但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口语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于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就业难度。鉴于此,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口语现状分析
1.高职语文课程的现状制约着口语教学发展
高职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是必修课,但相对于专业课语文课程在许多院校并不受重视。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又使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只需教好课文,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就行了,因此,“读”和“写”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他们认为教学生“说话”太简单,或者没有必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育观念落后,仍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很少和学生课间课下进行沟通,教学内容单一使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本来学习就差,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很少有教师去注意拓展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学生自身的原因
职校学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无望时才不得不选择了职校。他们在语文方面知识少、阅读量小、词汇积累少,因而口语表达也受阻碍。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响,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直接影响了表达效果。同时职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趋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
3.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在由于口语能力差,缺乏很好和人沟通的能力,言少木讷,不愿意和人多交往。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讲“在外面尽量少讲话,言多必失,多做事,少惹事”。有的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给他们关怀。这些因素都造成在生活中没有很好的语言氛围,缺乏语言环境的生活必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口语差。特别是许多学生生活中很少到外面和社会接触,进入社会后不知所措,不懂和人交往的礼仪,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招呼交往等。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倾听训练
倾听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俗话说听得懂才能说得明白,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首先要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获得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其次要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另外要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2.演讲训练
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流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辩论训练
辩论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如辩论的特点:立场尖锐对立、思维活跃敏捷、用语严谨激烈;辩论的基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听辩认真、应对灵活、逻辑严密;辩论的准备和辩论的技巧等,以便让学生深入领会。二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辩论的题目可选择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义的题目,可以安排8人一组,正反方各4人,进行辩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琼.中专生的口语交际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5(2).
[2]江幼华.口语交际的教学方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8).
[3]吕仙娇.口语交际课的误区与对策[A].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获奖作品精选[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4]严绍国.高职语文口语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9(9).
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6
提升自己的口才的方法一、多看多看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演讲者必须认真系统的看一些与演讲相关的书籍如:演讲学、演讲美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全面掌握演讲知识和规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再由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水平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较快的提高。
目前,国内和国外的演讲理论、演讲实践和演讲技巧的书籍越来越多,数不胜数;演讲与口才的杂志和报刊也纷纷面世,而且深受欢迎。如邵守义老师主编的《演讲与口才》杂志,自1983年来创刊以来,越办越火红,发刊量早已突破一百万,被广大读者誉为说辩的良师,交际的指南,公关的益友,人才的摇篮。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是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之一。
第二、多看别人演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日和电视论辩赛。这样就能增强对演讲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演讲态势语言技巧运用的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演讲的要蒂和精义。
看演讲,特别是看演讲高手风度潇洒,动作优雅,举止得体,表情丰富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都以看名人演讲为荣。在国外,人们参加演讲活动都要穿上正规礼仪服装,衣冠整齐,怀着十分虔诚和崇拜的心情注视着演讲者,他们把看名人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的标志之一。
第三、多看的含义还表现在要求演讲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观察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事物。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表面,看本质,看点,看面,看深,看细,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对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切不可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用眼睛做摄像机把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素材拍摄下来,经过大脑的分析,整理后在储存在脑海里或记录在本子上。
演讲活动是一种高级交际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演讲者往往身负严肃的政治使命或教化使命,经常面对着生疏的变换着的听众,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听众的心理特征和交际需求的演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演讲者在台上演讲时,还要多看听众,多用眼睛和听众进行交流,观察听众的表情和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演讲思路和演讲内容。
提升自己的口才的方法二、多听演讲者要把话讲给别人听,要使自己的演讲动听,其前提之一,就是演讲者自己首先要多听。
一是多听别人演讲,多听别人说话,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二是多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日主持人播音、讲话,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音色、音质、音量的水准,以达到演讲语言流畅悦耳、优美动听的目的。
三是多听自己的讲话练习或录音(像)。正如罗马哲人塞涅卡说的那样:在向别人说些什么之前,首先要把它说给自己听听。初学演讲者在正式上台讲话之前,应该反复地练习讲几遍,可以对亲朋好友讲,可以找个偏僻无人的地方讲,也可以对着镜子或录音(像)机讲。每讲一遍,自己都要留心的听,仔细地找出语言上的毛病,或请内行人挑刺指出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如果每次演讲、发言之前都能坚持试讲、试听几遍,长此以往,其口语表达能力则会不断提高。
四是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
有一个年轻人,去拜访苏格拉底,向他求教演讲术,苏格拉底刚开口没说几句话,这位年青人不但不认真听,反而打断老师的话,自己滔滔不绝讲了许多话,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苏格拉底说:我可以教你演讲,但必须收双倍的学费。年轻人问:为什么要双倍呢?苏格拉底说要教你两门课,除演讲外,还要上一门课:怎样闭住嘴听别人说话。
提升自己的口才的方法三、多问演讲是一门学问,有许多客观规律和成功的经验。但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说话是天生的,一个人两三岁就会咿咿呀呀说话了,好像也没有花多大功夫,自然而然就会了。因此,很多人对说话的艺术和技巧都不大在意,更谈不上用心去求教,去学习,去研究了。有的人虽然觉得说话、演讲有东西可学,但又只限于看看书或听听录音,而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请教,结果只是事倍功半。
柏拉图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我们学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向有经验的演讲者和对口才有研究的专家虚心求教,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广播,电视深入千家万户,录像、录音设备的普及应用,几乎所有大型的较为重要的会议和活动都会有新闻工作者录像、录音,制作后多次向广大听众和观众播放。现代人的说话,已经不是一说而过了,而是会音像齐全的永久保留。所以每一个人特别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发言、报告、演讲一定要加以重视,高度负责。在国外,尤其是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国家首脑还是一般人员,他们在发表重要讲话和演讲之前,都要向演讲口才专家咨询求教,并接受专家的辅导和指点。在西方国家所有的演讲口才咨询服务公司。
提高自己的口才与胆量的方法一、自觉自己很健谈
首先,应该认为我很健谈。当与别人在一起时要认识到,自己将会使这次谈话有良好的表现。要认识到,你的思想如行云流水般顺 畅,也可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在刚开始时,可能会认为有点自相矛盾,尤其当自己认为自己口拙时,更显得充满矛盾。但是行动创造感情,当自己相信自己口才很好时,所产生的自信会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随之而来就是你有了胆量,使你真正成为口才很好的人。
二、丰富知识的仓库
想要使自己更健谈,当然要掌握一定的话题。在当今社会中,可以自由地掌握各方面的讯息,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吸收各种新资讯。从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等等吸取营养。
三、做一个好听众
当一个好听众也是一种技巧。聆听对方谈话时,并非默默无声地听,而是必须注视说话者,表示出自己对对方所说的话题很有兴趣。
四、、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
交谈不是唱独角戏,应该是意见和思想的交流。在交谈中,除了要适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外,还要让对方也有发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