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改革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改革思路范文1
通过对中国现阶段高校会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的高校会计教育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滞后性与定位的模糊性、会计课程教育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欠科学性、教育模式的教条性与保守性、教学科研的不充分激励性、教学思想与教学环境的封闭性等[1],同时还包括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危机意识、教学手段的落后性等内容,这些问题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会计教育的深入持续发展。另外,高校会计教育还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比如以发展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将更加突出知识作用于生产力的重要属性,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以有形资产作为确认对象,依托交易的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新要求,因此短时间内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成为会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2];另外受信息技术的冲击,传统经济理论已经不能有效推动会计教学与市场的衔接,且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适应市场法规的发展与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教育困境的出现。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一体化模式的形成,多种跨国投资在资本流动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差异性导致信息出现不对称性,给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中国高校会计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改革高校会计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成为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要不断转变会计教育理念,塑造全新的会计教育模式。生存教育哲学提出教育要更加突出学生的生存能力,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由此可以发现,生存哲学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世界教育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学习和接受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要掌握知识,还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取向,即为了生存。这种教育意识层面的教学理念转变很大程度上会带动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创新,而教育思想与理念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改革。随着国家就业体制的不断变换,传统计算经济体制下的铁饭碗已经不复存在,人才需要通过竞争机制参与上岗,这给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会计教学要从这一生存理念出发,不断培养适合时展所需要的人才,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满足时展的要求。高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与技术能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这要求会计教育应不断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高校会计教育应给学生提供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持续的学习习惯,做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传统教育内容与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第二,强调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不断创新改革高校会计教育。首先,会计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重点明确教学的基本目标与教学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不断整合或者删除与专业素质培养不相符的课程内容。会计专业课程设施应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与高级会计学等内容,其中中级会计学应重点学习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等内容[3],使学生从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入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不断加大教学内容与课程容量,培养学生的知识广博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扭转信息失真的社会会计现象,突出会计教学的健康发展。其次,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思想理念的引导。传统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存在很多不科学性内容,导致不同课程教学之间衔接性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性,以实现综合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重视参与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索,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提供自身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思维。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教育与考试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调对会计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会计准则,及时的补充教学课件,同时教师还需要关心最新的学术会议与期刊中新的研究成果与学术动态,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考试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考察。最后要强调教学科研的发展,科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要突出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重点打造一支专业的高教学素质、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会计能力与素质。
3结论
绩效改革思路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专业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1
2l世纪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其基础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需要大批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这门课专业性很强,很抽象,也很枯燥。而现在的职教生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新知识时理解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改革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新模式。
1 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1.1 办学条件差,师资专业水平低
目前的职教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学校难以投入较大资金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教学设备不足、设备老化是普遍现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以及教师本身没有对自己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所有这些因素都无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1.2 职业学校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基础较差,理解和接受能力不高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学生的生源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不高。
1.3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专业技术内容实用性不强,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脱节;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对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再加上培训方法的不当,导致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必要的信心,进入社会后,往往遭受到较大的就业压力。
2 计算机专业建设和改革思路
2.1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一是用简单的问题打破枯燥的专业学习。例如,在讲解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相互转换这个问题时,我先提问一个学生都认为很简单、但是又回答不正确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对此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计算机用的是交流电。依据是计算机的电源插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这时,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们的答案都是错的,计算机用的是直流电。学生对此很好奇,急于想听教师讲出这个答案的依据。此时,就可以引进二进制数的概念。二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CPU的工作原理课。顾名思义,CPU就是计算机的中央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各种硬件装置传送进来的资源,经过判断计算后,再下指令将资料送到正确的装置上执行。对此学生都很迷茫,因为太抽象了。此时,我用做广播体操的例子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做广播体操,首先我们的耳朵听到指令,然后再把指令传送给我们的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判断后再把指令传送的我们的肢体,以此来确定肢体的动作。紧接着我又用了计算机如何打印文件这个例子与做广播体操相对照。当我们要打印一份文件时,首先通过键盘或者鼠标输入打印的指令,CPU收到指令经过分析判断后知道我们要打印文件,就会下达指令将资料传送给打印机,然后由打印机执行打印工作。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联想到可以把CPU比喻成人类的大脑,它不但要负责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资料,而且还要负责处理这些资料,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传送到正确的装置上。
2.2 改革计算机专业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一是进行课程改革,突出技能培养。计算机专业及其应用范围广泛,课程较多。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职业技能的实际需要,部分课程以及内容应该进行调整,降低学习难度,丰富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学习。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突出实践教学。在突出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概念的掌握很重要,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三是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的实践活动。四是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让学生亲自去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社会上对计算机行业人才的看法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让他们知道自己和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到底相差多少,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个人能力能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自己以后该怎么去学习,怎样去增强个人修养。
2.3 改革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能力的考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实践能力考核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总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涉及面广,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把职校计算机专业课堂建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实验基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绩效改革思路范文3
关键词: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改革思路
一、引言
在进行就业指导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职业方面入手,同时还要保证指导方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经济体制变化的影响下,技工院校就要坚持从不同层面入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的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现阶段技工院校就业指导上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的特征。对于一些技工类院校来说,学生在就业指导中所展现出的主要特征就是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样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加之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尤其是在毕业后对就业的方向也比较迷茫。现阶段中毕业生大多以90后为主,加之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对学校与家庭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即便是面对就业压力,也出现了不敢地理面对的现象,甚至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正是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勇气主寻找工作。第二,院校中就业指导信息不足。就中国现阶段的一些技工院校来说,存在着就业信息不完善的现象,这样也就极大了学生就业上的难度。加之在一些院校中就业教材以及教师上的影响,使得技工院校中的就业指导受到了限制。如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各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来说,也存在着相对较低的现象,不论是在教学经验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最终也就降低了就业指导的效果[1]。第三,就业能力经验上的不足。对于技工院校中的学生来说,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就业能力与经验上的匮乏,且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也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可以说即便是学生具备了充足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那么也难以发挥出就业的优势。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磨练与引导才能成长的,所以只有进入到劳动市场中,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第四,自身素质上的不足。在技工院校中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低,即便是进行了就业指导,学生也不能清楚认识自己,过度要求工资与专业对口,甚至还会对工作环境等提出要求。在这种眼高手低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就业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自己也难以解决,还是需要依靠学校或是家庭,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严重不足。其次,在技工院校中,学生普遍在20岁左右,缺乏足够的能力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与好胜心。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技工院校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满足其就业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技工院校就业指导的措施
第一,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对于中国的一些技工院校来说,还处于发展相对较低的阶段,在设施建设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要做好改革创新工作。首先,学校方面就要做好教材上的改革工作,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明确自身专业与实际需求上的关系。其次,是要做好教师上的改革工作。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就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2]。第二,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影响下,我国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强,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学校方面就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以此来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其次,学校方面还要做好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工作,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鼓励学生实现多层面的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第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在自信心的影响下可以发挥出自我价值,是现自我尊重与自我理解。自信心其实就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但是在技工院校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自己也缺乏自信心讯。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方面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就要主动进入到别人的视线中去。其次,是要主动进行坦白,不断观察自身内心的实际情况,从而直接阐述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只有帮助学生消除内心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应对未来的变化,从而也就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最后,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想做的事。所以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院校方面也存在着指导信息不足等问题,所以就要分析出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主动进行学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仲伟.技工学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职业,2011,(17):26-26.
[2]陈英忠.浅谈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和技巧[J].江苏商论,2009,(04):82-82.
绩效改革思路范文4
在实际的高职院校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科学合理的后勤制度能够为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而财务管理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高职院校当中的各项服务和教学项目开展的资金,进而确保高职院校的各项办学活动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高职想要在全新的形势下获得更多的教育优势和办学优势,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后勤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局限。通过对后勤工作和财务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充分地掌握后勤和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解决。
一、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效措施
1.全面加强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进
在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必须要能够清楚地了解产权关系,并且能够明确,资产产权结构和具体性质,然后再引入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观念来指导实际的后勤工作。为了确保社会化的后勤工作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展开,高职院校还必须要掌握后勤自产的经营性质并且对其进行明确的划分。为了能够更好的评估、盘清、界定原有的后勤资产,可以引进具有较高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资产阶级核查,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剥离资产或者盘清资产。在明确产业归属权的情况之下,可以让后勤实体无偿或者有偿地进行相关的使用,例如,托管、租赁等形式。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后勤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值,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鼓励后勤实体发展有偿经营。
2.全面加强后勤工作深入改革和监管力度
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具有教育属性之外,还具有经济属性,高职院校必须恰到好处的对后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例如,需要避免降低经济属性而提升教育属性的现象,这会使整体的改革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撑和经济基础,也要避免过度追求经济属性而削弱教育属性的现象,这会是整体的改革出现损害学生或者学校利益的情况,而且违背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和教育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遵循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辩证统一的改革原则,科学制定社会化改革当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的步骤、方法、措施、政策,还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并安排专人对后勤改革过程当中的两种属性的占有比例进行监管,以确保二者能够保持在较为平衡而稳定的状态。例如,制定相关的监管条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改革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求后勤实体和学校之间互相监督。
二、有效加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全新思路
1.全面提高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预算管理往往推行一年以上的方式,而在全新的发展和改革趋势下,高职院校则需要全面加强跨年度预算工作,还需要完成其他项目收支的预算和管理,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水平和工作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预算机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参考我国预算机制的变化和政府部门推出的全新算标准,除了已经归入有偿使用的出售收入、利息收入、出租收入之外,管理人员需要完成学费、住宿费、报名费等的预算和管理。在预算范围不断变化的情况之下,还有可能会将经营收入、课题收入、科研成果收入都归入到实际的财务预算范围当中,而高职院校也有可能延长预算管理年限。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将各种科研事业资金、基建资金、债务资金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范畴。
2.深入推行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在员工绩效考核当中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然后根据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来对员工的薪资福利和工资进行调整,这样能够使管理人员更加专注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在按照要求完成自身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根据管理的需求进行工作的创新和改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服务水平,同时也能够使财务收入和资金流量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加。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将绩效考核目标彻底的落实到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头上,并安排专人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也可以说你相应的监察审计部门?硗吵锛婀说募喙芨咧霸盒5母髦植莆窕疃?,并对高职院校运行过程当中的重要收支行为、财务决算、财务预算等进行全面的核查和监管。为了避免出现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高职院校利益的现象发生,还可以有效地加强惩处力度,对于违规操作和违法乱纪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绩效改革思路范文5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校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学现状;改革思路
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英美文学为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并且占有较大比例,对于文学阅读内容,专业四级与专业八级考试还出台了相关的要求。可以说文学课程是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传统课程之一。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今以强调应用英语学习趋势下,诸多高校的外语院系逐渐迎合了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不断变更教学大纲,减少文学课程的课时,甚至部分院校不主张开设了文学课程。而笔者在文中就对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程开设与教学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考。
一、当前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作为英语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来提高鉴赏能力,并且加深了对西方世界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英美文学不但能够快速去了解到这些英美国家中充斥的价值观,并且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过程中也能够陶冶情操,给予学生一定的人生指导,可以说这门课程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起到重要左右。然而近几年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诸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没什么用,对其难以提高学习兴趣,英美文学课程发展不容乐观。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学生方面。通过调查我校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去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间很少,而他们之所以不会对文学作品感兴趣,是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根本没用,与未来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更愿意去学习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内容。
其次,教师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多数教师在日常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沿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重节选作品、作者背景等内容介绍,并不能融入一些文艺理论内容。并且习惯性运用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不会去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使其长期处于被动的位置,显然这样的模式是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
第三,学校方面。诸多高校图书馆缺乏英美文学的资料,并且不能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来说,对于英美文学的课时安排较少,难以使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
二、关于对英美文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对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部分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是在大三下半学期才开设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大三是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诸多学生在学业压力下,很显然会对这门难度较大又相对不“实用”的课程远离。然而我们说文学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大一就开设英美文学鉴赏课程,让学生能够尽早地去接触英美文学,逐渐感受文学的巨大魅力,而不是到了大三时候才急着“赶鸭子上架”。另外,可以定期去举行课后文学会,将其设定为必修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们自由交谈,他们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其他学生,逐渐拓展每个人的知识面,并且提高了整体学习兴趣。
2.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给予学生被动的地位,我们如今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问答、讨论、演示等方面来全面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们在讲到约翰.班扬的作品《天路历程》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讨论这部作品与《西游记》的差异与相同点,让每个小组学生代表来进行总结性发言,进而无形中加深了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与认识。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年代的顺序来分析英美作家的作品,还能够从不同的文学体裁来分析,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学生提供“实用”的内容,例如针对大四学生的论文写作课程,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指导,让学生能够将文学作品与现代文艺理论内容巧妙结合起来,进而增强了文学作品呈现的“时代性”。并且,我们还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与现实中的人与事结合分析,将“抽象”的事物转变为“具象”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我在课堂中教授《简爱》这课时,会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情感历程与如今的婚姻观念进行对比,对学生们的婚恋观产生一定的积极引导。
3.评估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当前许多院校的期末考试依旧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而这种评估考核方式其实是有较多缺陷的。因为英美文学作品本来就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加上期末考试挂科的压力,许多学生对于文学课程都有着应付状的情绪,不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说考试即便考了满分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求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所以必须要转变原有的评估方式。笔者认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可以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两个方面来评估,并且提高日常成绩的比例,日常成绩可以由学生上课情况、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读后感撰写等内容中考核。并且在期末考试中,要加强主观题目的分数比例,不能以固定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想,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调动起自身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取选择采用多媒体、视频、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英语教师要去搜罗更多的素材去制作出生动形象的文学教学课件,还可以去网上下载一些经典英美原声电影在课堂中放映,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去接受感谢认识,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了文学著作。
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文学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著作的能力,去掌握好文学评价的基础知识与方式,拓展思维与知识结构,借助有效阅读与分析部分英美文学作品,促进了大学生语言基本功与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我们说作为一科专业知识型课程,英美文学教学有着难以替代的位置,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课程的特殊意义,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2]张慧荣.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范例[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陈明明.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4]佟晓萍.文学的创造性阅读与阐释——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和探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绩效改革思路范文6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53-02
《市场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术必修课,同时也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生产型、服务型企业销售代表岗位人才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营销运作的全过程,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渠道开发、促销,培养初步的经营环境分析与商机把握能力、业务组合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能力以及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为面向生产型、服务型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的设计遵循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理念,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思想指导下把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念作为课程设计依据。坚持的设计原则如下:(1)在充分考虑企业岗位能力和素质需求的情况下,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并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和能力训练项目。(2)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科学设计教学进度,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3)以学生是否能够实现相应岗位工作为教学进度设计原则。(4)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注重过程考核,突出能力、素质考核,以学生是否满足企业员工考核要求为考核设计原则。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生产服务型企业市场营销岗位工作过程和任务,课程组通过多次深入生产型、服务型企业,并且对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分析,并进行了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然后依据学习领域内容,开发基于真实任务背景的学习情境,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体系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基于生产服务型企业市场营销岗位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不同产品为载体,以营销活动过程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把所有市场营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汇集成一条主线。依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及市场营销的活动,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整个教学过程演变成三个呈平行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程度不断递进的学习情境,实现了贴紧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企业化。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辅助点,主要配合、围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活动,并融合了市场营销专业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做到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突出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每项典型工作操作过程中,在教师进行每项任务的示范讲解前,让学生尝试性地自我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发展市场营销管理综合应用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基本方法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通常我们采用先引入例子,再从例子的分析中引出理论结论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案例,给学生充分的信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其面临现实的营销问题,运用所学的营销理论自主地分析营销案例并拟定方案的交互式探索过程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案例教学的主旨是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因此,通常采用分组讨论形式,以4~5人为一小组,学生自愿组成各小组展开讨论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施加压力,在宽松的环境下任其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只起到组织者和服务者的作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完成讨论后,每小组需派一名代表阐述小组形成的观点、评价、决策或解决方案。
3.角色扮演。例如在通信服务产品营销学习情境中,我们利用一方市场营销管理沙盘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等市场营销模拟软件,注册公司,进行角色分工,开展工作。如借助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由计算机模拟出一个真实的市场环境、市场运行机制,使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衔接起来,在仿真的环境中,学生可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开发、营销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模拟训练,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
4.实战体验法。通过深入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践,参与津洽会、世界原产地商品交易会、旅游纪念品推介会等大型展会。同学们通过岗前培训、会展销售、会展调研、会展服务等顶岗实践活动,了解更多企业的会展销售全程,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
三、教学组织及考核方式建议
1.教学组织形式建议。(1)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教学过程均站在企业营销部门工作人员的角度,以4~5人为一小组,利用现场体验教学法、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典型案例、音像为辅线,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学习情境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2)利用校内实训中心的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上机实训;利用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企业实践,利用等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习实践,加深学生对市场的了解程度,锻炼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营销实践能力,易于把握客户心理和行为。(3)开发利用校外实训资源,组织岗位认识实习,同时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兼课教师或开展专题讲座。
2.考核方式建议。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总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侧重过程考评,按照课程的培养目标从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考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市场开放方案制定,小组讨论发言踊跃性,平时出勤,人员推销模拟、企划书等文档写作水平,营销实习评价等,其中实习评价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给出实践成绩。在每一个学习项目完成后形成阶段考核,成绩由学生自我鉴定、小组互评、任课教师考评三个部分综合决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小兰,蒋鸣雷.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8).
[3]陈政赵.高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4]林梅.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