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管理;管理现状;完善策略
随着国内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革新和发展。现如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制约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使得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下面针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在国内各级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明确素质教育工作对学生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缺乏素质教育教学经验,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究其根本是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致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较为滞后。
2.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水平、教育教学水平都不尽相同,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对本地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导致国内教育教学发展严重失衡。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间隙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在“蜜罐”中长大,很少经历挫折。同时,由于家长文化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家庭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造成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和特点。一些家长疏于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表现不够了解,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间隙,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社会不良风气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理念和想法也发生了变化,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涌入校园,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形成过程中,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会发生偏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二、改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现状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要结合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教师应对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针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探索自身的不足,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完善,进而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引起的教育教学发展失衡的问题,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当加大教育Y金的投入,为各小学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各小学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工作。
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保证家庭教育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家长应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表现,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不仅关心学生身体成长,更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个性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座谈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传授教育经验。
4.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优化开展
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利用社会舆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学生身体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教学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结合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宣章.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J].读与写(上旬),2015(20):51.
[2]张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69.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化无论是从它所实施的方法、手段、模式还是我们对于信息技术了解的程度都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就需要我们尽快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中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具备这一重要素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为当前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机遇,更是提出了挑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中,都把集中力量进行培训被看作是政治机构的行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都高度重视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软硬件配置,都列入国家教育投入,在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也都采取了有效的举措来适应这种变化。很多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水平,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广泛性。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被认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历、信息素养等要求甚至比大学教师的要求还要高。在国内,因我们对这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的还是比较晚的,因此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并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经过颁布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得到一定的重视。2004年底,教育部颁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用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这一任务,并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培训对象,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和认证,并将这些实施一体化机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因此,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充分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才能为今后制定培训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调研对象会直接影响调研结果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掌握扎实的教育技术理论,能够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充分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的多种教学媒体以及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目前国内针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现状的研究的确很多,但是多数都是只分析现状,提出一些浅层次上的建议或是培训方案,还有一部分也是根据自己地区或城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但是这些问卷基本都是基于教师而制定的,很少有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需要教师掌握哪些多媒体技术,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学习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然而这一重要问题却被很多人所忽略了,因此所制定的培训方案还不够详实。
3调查问卷的题目设置能否准确反映问题
目前国内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结果多基于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一般都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研究者会制定相应的问卷题目,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作答,然后根据答案提出一些实际的培训方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还不够细致,问卷设置的种类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单一的教师问卷。实际上这些问卷应该考虑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应设置不同的问题,因此可以区分为学校管理人员、非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这样才能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现状。
4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跟地域差异有关
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人文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地域差异也同样会影响这一地区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接受程度。而不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于某个特定地区或特定城市而进行的,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我们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研究时,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内涵出发,详细了解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要针对不同人员制定不同的调查问卷,并且要对问卷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达到更加详细、准确的掌握现状的要求,只有准确掌握现状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培训方案与策略。
作者:柳崧轶 单位:吉林市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峰峰,疏凤芳.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材案例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2):19~21.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思想;德育教育策略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我国将来的民族精神、社会风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我国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评估标准和观念也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国内现行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过分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这也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通病。②教师难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德育工作成效不够明显。③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够合理,部分要求偏向成人化,用成人的德育标准规范来要求小学生,学生身体力行的积极性不高。④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过于古板单一,没有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自然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根据上文阐述的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结合本文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把小学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去,秉承生活即教育德育理念,凸出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课本知识,应当让学生自己走入生活,走进社会,主动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学以致用。而且,在小学展开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们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渗透和融合德育,使学生们能够在简单趣味的实践活动当中不自觉地获得德育教育,有效地将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策略二:明确德育主体,重视德育目标。学校应当明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研究学生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问题,真正地重视学生的具体感受,从而凸显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经济
教育管理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在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中小学教育培训将超出一半,并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长,这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环球雅思、清华少儿外语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等行业领头地位。而中小机构发展面临着危机。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和发展优势
(一)教师队伍的组成
优秀负责的教师是许多家长给孩子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一般都是培训机构自己招聘的。他们的教师队伍一般由一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并已经退休的老师、部分正在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学历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组成,一些实力较好的培训机构甚至还会聘用一些外籍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迅速地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
在课程的设置上,教育培训机构会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的直接引进国外或是港台地方的原版教科书,有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自行设计。因此,比普通的中小学的教学更具有前瞻性、趣味性。
(三)教学的过程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实行的是小班教学或者是一对一教学。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亲密,真正做到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不足,并为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培训成效。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和精品课程
大多数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其广告宣传中标榜自己使用最新的最优秀的教材,有着普通公立学校和其他同类型的辅导机构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但是这些往往只是停留在广告上的空谈而已。由于资金有限,导致在教育教学上的投入不足,难以开设所谓的特色和精品课程,在真正的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培训的实际需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师资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和保证。然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只是聘请几个著名的教师作为其名誉教师,而真正从事教学的往往是一些兼职老师,而这些兼职老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不高。60%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外籍教师作为其办学的亮点,成为吸引和招纳学生的噱头。然而这些外籍教师并不都是经过正规的渠道引进的,一部分外籍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和拥有一定的学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师流失严重
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是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根本。由于教育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完全可以不依靠机构就能独立完招生和授课。所以这个行业初期曾涌现过不少优秀的机构但都因为教师的流失而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要持续发展下去,要么建立一种保证教师不会轻易流失的模式,要么建立一种降低教师重要性的模式。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培训市场趋于完善
教育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愈加激烈,最终形成了各个教育培训机构竞争的是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的格局,无形中从内部做了自我完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势在必行。因此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必将加大监管,又从外部完善了这个行业。内外完善的相互结合,必将促使我国教育培训行业走上正轨,形成良性发展。
(二)形成品牌化模式
在未来,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模式将会形成定局。例如:英语培训领域将是新东方、环球雅思等这样的机构领跑英语培训市场;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将是像巨人教育以多元化的优势占据全国市场,最后将形成像家电业和食品业的市场格局。各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也将是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格局。
(三)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我国教育培训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同时要展开与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而本土品牌需要联手行动,加大产业联盟,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发挥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提高竞争力。
总结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是未来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作为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办者要抓住这个市场发展的机遇,力求把这个行业做强做大。为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将中国教育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参考文献】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5
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没有很好地理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或者只是片面地强调了这种“基础性”。问题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是面向什么呢?是为谁而打基础呢?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基础,尤其是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小学教师如果不知道中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不知道中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又如何能实现为中学阶段打基础呢?“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注重教师教育的“整体性”,即把基础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打破传统分段分层式的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全程考虑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培养的基本问题,将中小学教师教育统一起来,观照基础教育的全程性和贯通性特征,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性也可以表述为“基础性”,就是要改变小学教师只懂小学和小学生、中学教师只懂中学和中学生的教师观,强调无论是培养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都应该了解整个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和原理。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打破小学教师只了解小学和小学生的片面性,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了解整个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树立基础教育的“整体观”,能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相互连贯的维度中全面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学教育专业不关注小学,不关注小学生,其关心的重点还是小学和小学生。在强调“整体性”的同时,也必须突出“阶段性”、“重点性”。总体上来讲,小学教育专业还是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有关小学、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知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中学阶段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而且,学生对某一“阶段性”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基础教育“整体性”把握之基础上的,“阶段性”需要“整体性”的关照,而“整体性”亦需要“阶段性”的充实,它们是彼此映照的关系。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相互渗透
有一句话似乎很好地概括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叫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无论是综合培养模式还是分科培养模式,实际上都在强调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但是,“学有专长”中的专长一般不是指学科上或教育上的专长,而是指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专长。“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掌握某一门学科的高深知识,也不要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但要拥有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并在音、体、美方面有一定特长,成为综合性、全能性的人才。”还有学者认为,“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定位为综合性是从专业要求的需要出发的。”“综合性是专业建设的需要,在综合性和专长性两者不能两全时,我们应该忍痛割爱,毫不犹豫地放弃专业方向知识的专长性,有所为有所不为。”究竟该如何处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关系呢?对于“综合性”是没有疑义的,但对于“专业性”,我们该如何去正确理解呢?在强调“综合性”的时候,“专业性”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那样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吗?小学教师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对学科知识内在逻辑的把握以及学科文化的领悟上,这其实就是一种“学科专长”。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恐怕不太需要更多更深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淡化学科知识的缘由。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像中文、数学等专业那样学习那么多、那么深的学科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成立的,但仍然是不够的。需要询问的是,小学教师如果不能用浅近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语文、数学的优美,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小学教师吗?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数学,那会是合格的小学教育吗?很难说让人人喜欢语文、让人人喜欢数学,但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教育目标,如果没有一批具有这样理想的小学教师,为学生未来更为艰深的语文、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目标能实现吗?小学教师不只是教语文、教数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在这些领域的兴趣,语文课要能让学生产生“语感”,数学课要能让学生产生“数感”,音乐课要能让学生产生“乐感”,美术课要让学生产生“美感”等等,要唤起他们对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的热爱,这才是小学教师的真正本领。
而没有对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学科内在逻辑的深刻理解和学科背后所隐藏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教育艺术的掌握(这是另一种专业性能力),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试问,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学、文艺批评、写作能力,未能有效地把握、搜集和选择相关的学术信息,对语文学科的专业感受和专业拓展能力均比较薄弱,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欣赏水平呢?其他学科的教师亦如是。虽然小学教师要求能够教不同的学科课程,但从人的精力和专业范围来讲,一个同时教授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的小学教师恐怕很难同时让学生喜欢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这就需要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在“学科专长”上的这种特殊本领,学生要具有综合的各科教学能力,更要有在某一学科上教得优秀的能力,因而,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可以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但要强化在某一学科上的专业性能力,这也是小学教育为中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奠定基础的重要体现。“专业性”还体现在教育研究上。为什么教育家多出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呢?那主要是因为小学具有更为丰富的教育研究资源,那是一片肥沃的科研土壤。杜威作为世界级的教育家,其“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与他在1896年到1904年于芝加哥大学任教时按照自己的理念搞的那个名叫“芝加哥实验学校”密切相关。李吉林作为为国内当代知名儿童教育家和语文教育专家,不也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各国政府间关于教师地位的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该文件“教师的责任义务”一章中指出:“所有教师都应认识到自己的专门职业的地位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自身,应努力在一切工作中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小学教师要使自身所承担的工作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研究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方法就是唯一的途径,这也是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看重“综合性”,但也不轻言放弃“专业性”,它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认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就像知识的“渊博”一样,没有一定程度的“渊”,“博”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一定范围的“博”,“渊”是很难持久的。
三、“选择性”与“定向性”相互包容
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培养体系,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内容模块和就业面向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能从事小学教育吗?“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多少与现行“定向性”的观点有些不同。有观点认为,“我们允许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自主择业,允许或‘强迫’非自愿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小学教育专业,这实际上就是在按照非定向性思路培养小学教师,结果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减弱,降低其专业知识的水平,降低其专业能力的标准,降低其专业精神的要求。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削弱了师范性,或者取消了师范性,而且往往殃及学术性,对学生的学科专业方向的学术能力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抑制作用。”还有学者说得更加绝对,提出“必须坚持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指向,避免外延扩大。”“坚持培养小学教师,即是强调专业目标的单一性,反对任何方式或形式的多元态势。”用“必须坚持”和“反对任何形式”来坚守小学教育专业的“定向性”,可见其坚定的决心。这种坚定的决心出发点是维护小学教育专业的纯粹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纯粹性存在吗?是合理的吗?实用主义教育大师杜威说“没有比想教育人们只着眼于一种活动这件事更荒谬的了。”“预先决定一个将来的职业,使教育严格地为这个职业作准备,这种办法要损害现在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削弱对将来适当职业的充分准备。”这是从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角度对职业选择之“定向性”的质疑。正如数学专业不可能规定学生都从事数学工作,物理专业不可能规定学生都从事物理类的工作,乃至师范专业不可能规定学生都从事教师工作一样,小学教育专业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从事小学教师职业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有些职业并没有相应的专业来培养,比如公务员,高校并没有一个“公务员专业”,所以许多其他专业来报考公务员,当然也包括小学教育专业,这不能说不可以。有不少地方小学教师招聘不限制专业,任何专业都可以去报考,这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造成了事实上的挑战,至少培养中学教师的数学、中文、英语等专业成为小学教育专业就业的极大威胁。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要有优势去竞争小学教师岗位,另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也要有可能去竞争中学教师岗位。还有一种情况不能忽视,那就是“根据技术化进步的速度,许多人在一生的工作过程中将有几种不同的职业或经常变换工作地点。”这已经是一种现实,尤其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进了小学,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也有一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中学或其他岗位,他们事实上也是可以选择进入中学的,只要他们愿意和有能力的话。但按现在的培养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中学很难适应中学教学,小学教育专业只关注小学的情况窄化了学生的就业选择面和适应能力。在“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整个基础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模块,比如可以选择更多与中学教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还可以在小学实习之后选择到中学去实习,更好地了解中学的教育实践,这样他就可以在就业时有更多的本领去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这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小学教育专业坚持单纯“定向性”的理由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只有在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定向性”才能成立;反之,在坚持“定向性”的同时,也不能取消学生的选择自由。“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小学教育专业的“选择性”和“定向性”之间进行了协调,提供了可以沟通的桥梁,使“选择性”和“定向性”相互包容,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在多元化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
四、“创新性”与“继承性”相互兼顾
从目前国内教师教育模式的现状来看,“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它不同于“分段分离式”这种我国最为普遍也最为常见的教师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过程和方式更贴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具时代应用性特征。但是,“整合连贯型”不是对“分段分离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扩展,是一种继承性的创新。在小学教育专业进行“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种创新,这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就可以看出,但不是对“全科型”、“分科型”以及“中间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否定,是一种扩展,一种新的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育效果的评价等都会有所创新,但肯定会有所继承。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使“创新性”与“继承性”相互兼顾至关重要。
五、结语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范文6
(一)实习小学存在的问题1.实习所在小学对实习生的态度。实习学校对待实习教师的态度各有不同,情况不一,但调查和访谈结果都表明,实习学校对待实习生的态度将对实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说明,从横向看,不同学校对待实习生的态度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从纵向看,同一学校的不同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若实习小学对待实习教师的态度良好,实习效果则要好得多,反之亦然。2.实习所在小学对实习生的指导有待完善和提高。如表3所示,有5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指导老师(实习地指导教师)水平不高,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有4.8%的受访者没有指导老师,只有40%的顶岗实习生对自己的指导老师满意。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有53.3%的受调查者认为实习小学的指导老师对其工作能力的提高最明显,其次才是自我的反思和与实习队友的交流,所占比例分别是33.3%和24.8%。通过对比表3和表4我们可以知道,在实习小学,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将会给实习带来非常大的正面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表3我们也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优秀指导人员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实习所在小学的人文环境不佳。有些实习学校的部分教职员工不重视教学和班级管理,得过且过,也不把实习老师当作正规教师一样看待,例如:同一件事情用两套不同的规则处理,最终导致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偏远一些的小学,类似情况较多。像这样懒散、悠闲地环境导致了实习老师对顶岗实习的不重视,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育状况,但是在县城周围的学校此类情况就要少得多。
(二)师范院校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方面存在问题1.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学生学到的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应对顶岗实习的需要。如表5所示,在所调查的顶岗实习生中有35.2%的受调查人员认为目前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不相符,或者说是符合程度不高,有将近47.6%的人认为现在高校所开专业知识基本符合小学教学内容。有21.0%的人认为现在高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能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需要,通过访谈调查可更确切地表述为:现在实习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满足顶岗实习的工作需要。见表6的统计结果。2.高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图表6显示,仅有0.9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学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合理,而其余将近99.0%的人则认为不合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较多,实践不足”和“不重视教育技能培养两个方面”。为确保这一数据的可靠性,本人在访谈调查环节别增加了这一问,以探究竟,结果是接受访谈的六个人都认为,在顶岗实习时,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大都缺乏或不具备“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学技能,虽然在校期间有大量类似课程,但是理论太多,实践技能不足,比如,大部分师范生到目前为止不会唱一支乐曲、不会弹一首乐谱或画一幅美术作品等等。所以结论是,师范院校理论课程开设较多,而技能课程开设不足。高校在培养“本科高层次”教育人才时,追求人才的综合化、全面化,导致理论课程太多,学生的师范素养被边缘化。
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策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引发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顶岗实习生,二是实习基地(小学),三是师范院校。其中,顶岗实习生和师范院校存在的问是上述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二者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分开处理,实习基地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针对以上分析,特提出如下策略。
(一)建立调研机构高校组织建立动态调研小组,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和实习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工作需要和学习诉求,了解社会和地方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真正需求,考察研究国内外相对成功的模式和案例,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培养定位,在保留原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有自身办学特色又切合实际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课程设置高校调研、论证并研究目前的课程设置,以调整上述调查中所反映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重视本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在合理的基础上减少理论课程,将理论课程做实、做真、简繁、就精,宁波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就是很好地一个例子。以求对师范生的教育回归“师范化”,使学生首先达到“师范”要求的基础上,再最求综合能力和更高素质的发展。
(三)强化技能训练建议高校设置方法和提供渠道调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开发和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学生团体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创设情景,模拟教学现场进行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增强从教兴趣,也能为未来顶岗实习提供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策划、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情商水平。
(四)加强实习指导高校专门针对顶岗实习,培养或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表4的调查结果,目前仅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指导教师对其顶岗实习影响最大,很明显,这一数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明高校在这方面可以做的工作还很多。
(五)完善制度建设高校牵头地方教育部门,在实习基地建立“校长负责制”的顶岗实习制度,将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反馈信息作为评价校长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要求实习生所在小学,在现有顶岗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尽量筹建由优秀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定期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并进行指导,以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