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1

一、创设情景的困惑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情景,但有些教学内容就很难创设适当、满意的情景。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景呢?该遵循什么原则?

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如某教师在上“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景。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着车、唱着歌行走在路上,来到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老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都是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并追问:“这些题目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其实上计算课时,不必要课课创景引入,直接让学生尝试计算也未尝不好。如上“两步计算式题”时,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这节课我们将研究什么?”在学生明确目标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这样,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效果也不错或从有关联的两题一步计算式题引入。这样的数学课“清清爽爽一条线”远比“模模糊糊一大片”要强得多。

二、合作学习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合作学习进入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惑。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大多数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报的现象多。同时,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小组中活动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是合作学习的时间问题,把握不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等,盲目的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经常发现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时间太短,学生正在激烈争论,各抒己见,蛮有兴趣的讨论,交流时老师就强制学生停止,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长,致使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

我认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须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步:(一)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二)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三)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三、后进生的困惑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不断深入,强者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彰显,越来越出色;弱者有心上进,苦于能力不够,只能成为旁观者,个别自控能力较弱者则“破罐子破摔”,你学你的,我玩我的。

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实施大班级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后进生,给他们提供学习、回答、练习的机会。同时应注重个性化学习,分层设问、分层练习。新课要开放有大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练习课须慎密又紧凑,变换练习形式,以“质”达“巧”。注重课外辅导,使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2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艺术 困惑 发展

新课程改革现阶段已全面实施了,使基础教育变得格外充满活力,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可喜局面。学校新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城里的一些学校,已经享受到了课改带来的许多好处。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农村中小学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挑战。由于在经济、思想观念及资源条件等诸方面的差异,导致城乡艺术教育教学在方式与效果上的差距,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城镇艺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农村艺术教育却存在着长期落后、止步不前的状况。几年来,通过对农村艺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越来越有一种强烈意识,那就是搞好农村艺术教育,带动农村学校的各种教育,减少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希望我们广大教育者能够引起思考和关注,共同为我们的农村艺术教育献言献策,让广大农村孩子的心灵同样受到艺术的熏陶。

一、艺术课新旧课程标准的背景

过去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动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各种技能的培养。像美术课就只有素描、色彩,素描就是静物、石膏、人像这样一个固定的过程。而音乐就是简单的识谱、唱歌等。这种被动的教学形式大多还没有条件上或挪作他用。故旧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学生几乎享受不到艺术的熏陶,导致的最终结果当然是学生面对枯燥的数理化知识,缺乏艺术的创新,形成高分低能的状态,在这种情景下,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提倡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它的价值体系中明确要求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而艺术课教学过程中的情趣,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性,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宜的环境。通过艺术课程培养的人文和创造精神,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农村艺术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困惑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艺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艺术教育的思想和现象广泛存在,艺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艺术课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农村的艺术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剖析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的落后。

农村学生家长及部分管理者、教师的人才观和育人理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围绕考试转是其主要特点。他们的观念中总认为“少搞点名堂,多做点作业,背点书,考好成绩”那才是最重要的。艺术课充其量不过是点缀而已。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无暇顾及,教师上课也十分被动。

2.管理上的漏洞。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校级管理者对于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艺术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很难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艺术教学质量考核的办法,因而对于艺术教学工作无法评价,无从奖惩。也导致部分艺术教师上课缺少压力,没有动力,教学行为不积极。

3.农村学生的适应性落后。

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学生同城市学生相比,接触新鲜事物、获取社会知识的渠道明显地窄得多。他们见识面少、胆子小、基础差,适应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

4.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投入落后。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改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施的一个前提就是现代化教学的硬件。现在在教育教学实践上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设备,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一件艺术课硬件方面的教学器材和设备。而农村学校的经费十分短缺,办学投入非常少,对于艺术课程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学生也买不起学习用具,教学操作起来难度大。

5.课程资源和师资落后。

现代课程资源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而校外课程资源在农村学校极为有限。这种不足给农村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也限制了艺术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另一方面艺术方面的师资也相当缺乏,艺术课通常是其他课程的搭载,甚至完全被打入冷宫。

三、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挑战,要促进农村艺术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认为应走特色之路。只要对农村的艺术教育工作的冷静性有重新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主动担负起农村艺术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农村艺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大胆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新路子。

1.重视舆论宣传,更改教育观念。

全方位的舆论宣传使人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更是服务经济发展,面对未来社会的迫切需要,宣传现代教育理论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2.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

农村基础条件差,硬件不硬,但可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争取进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握课改的方向,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践新课程改革。同时及时收集、处理课改信息,研究实施课改的正确目标。

②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现在农村学校硬件配套少,就更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如微机室,可采取相互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课内的设计内容,此可谓一举两得。合理开设校本课程,也应该有农村自己的优势。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如秀美的山村,农村的乡风习俗即可成为特有的资源。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感受和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3.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行之有效最关键的一点,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现今高考、中考的指挥棒的方向实际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评价体系不改,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只能“望书兴叹”,更不敢放开手脚去按照新课程标准去组织实施教学。

4.实施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式。

艺术课的教学应用从单一的技能培训转化为综合化的实施,即艺术教学综合化,如可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体育甚至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综合在一块。从目标、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结合,这样艺术教学就会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学生很容易从中体验艺术的审美。学校要注重提高艺术课教师的地位,加强艺术课教师的培养,作为艺术课的教师则更应大胆实践,积极探究艺术综合教学的途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3

面对课堂提问,我想每个教师都想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如何到达自己的教学目的,然而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导致自己的教学不是那么完美。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提问次数过多

由于在课堂中的教学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因此谈话法也成为了数学课中的常见叫教学方法,这就必然有这很多的提问夹带其中,教师在教学中也容易问出这样的问题:“对吗?”、“是不是?”、“好不好?”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的老师在一节课中提问的次数过多,而学生并没有从这些“问题”中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如何精简提问,成为老师的困惑之一。

对策:

针对提问次数过多这一现象,我觉得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教师的用语,根据低段孩子的特点,每句话切忌过长,如果过长易造成孩子听不懂,最后举手问老师,结果就是老师又要重新说一遍就会使得问题复杂化。其次要尽量少的使用“对吗?”、“是不是?”、“好不好?”等问问题的方式,这类问题对于学生的数学思考没有任何作用,只是给老师的一个反馈,这类可以用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就可以了。另外就是在课堂练习、小结时转变一下方式,尽量让学生说,教师做补充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应答对象不好掌握

在教学中,由于低段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加之他们在每节课的表现都可能会不一样,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时常会出现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不知道点谁回答,如果问题稍微容易一些,则会出现满是高举的小手的情况,如果题目稍微难一些又有可能出现全班顿时鸦雀无声的状态,因此,如何巧妙的设计问题,让全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回答问题的很多中来显得尤为重要。

对策:

教师对于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有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内容是处于什么层次,是要求学生知道、了解、理解还是运用,这些都要心中有数。其次就是预设这个问题的应答对象是全班同学、还是大多数学生或是部分学生,这样,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就能抓住学生的回答,较好的理答,如果回答的好可以进行追问,回答的不够理想时可以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延伸。最后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由于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哪怕是平时稍微落后的孩子,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中可能有独到的见解,别让预设干扰了生成。

三、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不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尽量体现新课标中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根据低段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全班同学的一般发展,这就使得我们忽视了部分学生,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没能真正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更多的是老师说出来了,或者是自问自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教学生成,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也摆在老师的面前。

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4

企业办学“基因” 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由企业而产生,因企业、产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构建了“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学校校园同企业厂区、学校教学同企业生产有机融为一体。昆钢公司遍布云南省各州市的所有二级单位的生产基地则为学校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无缝“对接” 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教学为生产奠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生产对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教学和生产从内容上实现一体化和一致性,实现理实一体、学以致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组织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活动。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将生产情景浓缩进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企业生产车间,校企一体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有制度、有计划、有深度、有效果。

“双师型”师资队伍一体化 学院同企业的紧密关系,为一体化的“双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直接来自昆钢企业的上千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为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保障。学校新到校的专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深入到企业车间一线锻炼和服务,缺什么补什么。教师能将企业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汇到教学内容中,能及时把握知识更新和专业领域的新动向。

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任课教师,40%以上由直接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昆钢公司以文件形式作出了统一要求,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履职传授制度,将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课情况作为职称、职业技术资格聘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

校企一体“机制” 助推职院特色发展

学院在校企一体“机制”下,明确了“立足冶金矿业和现代服务业,面向昆钢多元产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在探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特色鲜明。

职教集团与企业集团融合共进 学院利用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积极发挥昆钢公司“多元化产业”发展以及二级子公司遍布云南省各州市的优势,与科研机构、企业、中职学校形成紧密的职教集团,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合作培养有内容、有深度,扩大订单试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此为桥梁,发展集团成员(企业和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如镇康职中、金平职中、新平职中等),利用昆钢产业优势,与贫困县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为昆钢在当地的企业培养合格稳定的未来员工,达到双赢。

仿真实训与生产真实有机结合 学院冶金仿真实训室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操控系统进行仿真,通过网络通信实现与虚拟场景和设备的完全互动,在物理模型、工艺模型驱动下实现了真实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的操作训练。初学者先在校内仿真实训室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再到真实环境进行实操,达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也直接引入到企业职工转岗培训、技能提高培训,与企业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提升专业服务企业及社会能力,为昆钢炼钢厂提供了炼钢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在企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企业出于对安全风险和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学生(培训员工)不能直接实操、培训效果低的难题。

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由于冶金企业的特殊性,生产现场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其工艺链较长,学生实习效果差,成本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好校企一体的优势,发挥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各自特长和优势,学校教师与炼铁厂、炼钢厂的工程师一起,按照钢铁生产“含铁粉料烧结矿、球团矿铁水钢水连铸坯轧材”的生产链,把各生产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按昆钢企业实际设备的一定比例缩小后,绘制出图纸,共同研发制作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模型展示室,学生在展示室中通过专业教师对照工艺流程模型的讲解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运转,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了一个全貌的整体的认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

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根据昆钢产业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进行矿山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了在新一轮的矿产开发结构调整中,各矿山企业的产能规模与人力资源结构状况,从2010年,学院连续三年为昆钢订单培养矿山地质、测量和采矿方向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院与矿山企业共同制订了《校企共育、半工半读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二、三学年在企业进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到矿山一边进行实习、一边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矿山实际生产工艺、设备情况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及职业操作技能学习,学校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培养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学生与矿山工人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矿山工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矿山员工、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为企业服务能力强 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011年起,学院每年安排专业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选派到昆钢红河矿业公司地质队挂职的地质专业硕士毕业生、骨干教师在挂职实践过程中为所在单位较好地完成大量的矿山地质勘察及设计工作,并承担部分职工培训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5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反思教学;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进而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一、案例分析

(1)《退位减》的反思教学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角的初步认识》的反思教学法。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却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能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2)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①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②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③针对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将小学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也显得更轻松。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就成为了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4).

[2]侯喜茹.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学

苑教育,2013(16).

[3]韦素娟.关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考

试周刊,2013(44).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范文6

关键词:直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92-01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和工具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学生要想学好,教师要想教好,就不得不探寻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措施。直观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直观性教学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探索,是新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一、直观性教学概述

所谓直观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真实的实物标本、图片、模型等作为教学的载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然后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室内要有一定的图画,相关的书本要配有插图。直观教具要放在学生适合的合理距离内呈现,学生应该先看到教具的整体,然后再逐个分辨各个部分,呈现过程中要设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教学模式,它注重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但较少注意教具和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价、和管理。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将抽象数字、算理、模型等直观化,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

二、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

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对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在困惑中产生需求,培养学生直观理解与分析问题的意识

学生遇到问题时需要借助某些方法解答,这个时候直观教学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的理解和分析。例如,乘法口诀教学中,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等较为抽象。教师就可以用实物代替数字引导学生学习:每行3苹果,2行一共几个苹果?可以用3+3=6来计算,也可以用3X2=6来计算,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二三得六”这一乘法口诀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直观呈现的过程,发挥直观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直观的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的过程完整的给学生呈现出来,教师在讲解各类问题时要让学生弄清楚整个过程,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解题乐趣。如在讲解余数时,教师要将余数是怎样得出来的整个过程给学生列出来,保证学生弄清楚余数是怎样得出来的。

3、通过直观探究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公式意义

直观教学说到底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各类事物的特征和关系,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就能够充分的理解各种概念,把握好数学的本质。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操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再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的出: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三、直观教学的手段

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学挂图、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学具等。

1、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教师将所有的知识图片呈现给学生,它是教师导入新课的重要工具,同时还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有效的铺垫,给学生知识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不同的几何图像挂图放置黑板上,学生对各种几个图形的比较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是指运用具体的实物代替抽象的名词,以方便学生形成事物的具体形象。教师对实物教具的运用使得学生对抽象事物更能够准确的把握,避免了难以理解和把握的抽象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就可以运用实物教具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进而学习解答有关问题。

3、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将所讲内容整合成一个多媒体课件,然后向学生呈现各种抽象事物,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幻灯片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问题,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4、学生学具

学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解决各类难题的有利手段。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运用,可以使原本复杂化的数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答。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口诀的教学就可以采用实际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得出乘法口诀的一般性方法。

综上所述,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直观教学的意义,探索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才能更好发挥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