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1

当前,一些心理问题在普通中小学已不鲜见,对存在着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已成为中小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中小学(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心理辅导室往往难以满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开展班级个别心理辅导就成为了众多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班级个别心理辅导是班级教师(通常是班主任)在班级环境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中小学生消除一般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对于缺乏心理辅导(咨询)专业训练的普通教师而言,实施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难题在于:第一,实施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思路如何把握?第二,实施班级个别心理辅导时,每个环节的操作要领是什么?本文将结合案例(为了简洁地说明班级个别心理辅导原理,本文选用的是小学生案例),谈谈对中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班级个别心理辅导六步法。

【案例】

小丽,小学二年级女生。一天中午,小丽的班主任和学校德育主任一起到校长办公室向校长诉苦。德育主任说:“校长,我们遇到一个‘奇葩’的小女生。不管是班上同学还是科任老师,只要小丽觉得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不如她的意,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操起课桌椅就砸人。班主任不管是批评、惩戒还是其他办法都治不了她这毛病。全班学生的家长一致要求给她转班。您是校长,水平比我们高一些。我们只有把她交给您,您看怎么办吧?”

第一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正确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实施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起点。这一步骤的专业意义在于,通过评估才能确定学生应该接受的心理服务类型,进而明确帮助学生的最恰当的服务主体。

班级教师要对学生作出评估,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的知识。第一,如何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第二,如何判断学生心理偏差的程度?

有研究者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自己有信心,即对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能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

(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即喜欢自己担负的学业和工作任务,能在学习和工作等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积极地适应环境变化;能面对自己的成长变化,学习调整自己;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过分焦虑不安和颓废丧气,具有一定的挫折容忍力[1]。

以此标准衡量小丽,她在面对小的挫折方面表现出很低的容忍力,并且有言语和行为方面的攻击,可以初步判断她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是不够健康的。那么,这种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不是属于心理偏差呢?如果属于心理偏差,那么小丽的心理偏差是不是非心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帮助改善的呢?这需要运用心理偏差的程度划分方面的知识才能作出回答。

心理偏差是指学生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自己而妨害其生活适应的心理状态。从观察指标上来看,心理偏差的判断需要满足三项指标:一是行为异于常态;二是给自己造成痛苦;三是影响当事人的社会功能,如生活功能、学习功能、交往功能等。如果只是行为异于常态(如素食)而没有给自己造成痛苦,也没有影响当事人的社会功能,则此种行为并非心理偏差的表现。

对照心理偏差的条件,不难发现,小丽作为小学二年级女生,表现出的攻击,是异于常态,给自己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社会功能的行为(全班家长要求其转班)。因此,可以判断小丽是存在着心理偏差的。

傅安球[2]将心理偏差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等几大类。其中,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偏差,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即常为一定的情景所诱发。由此可见,一般心理问题在每个人的某一时刻、某一情景下都可能发生。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更常出现一般心理问题,通过班级个别心理辅导是可能消除的。

而其他的心理偏差都是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持久性,与一定的情景无必然联系。对于除一般心理问题以外的心理偏差,必须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甚至是心理治疗师才能处理,学校教师既无能力也无权限处理心理障碍。

根据心理偏差的分类,不难发现,小丽的攻击常发生于其个人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之时,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其攻击的诱因。由此判断,小丽的心理偏差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应该纳入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服务范畴,即帮助小丽的服务主体是教师。

第二步,探查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

不同的学生出现同样的异常行为,其背后的心理问题可能是不太一样的。这就好像不同的人都有发烧症状,但导致发烧的原因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只有找到导致发烧的病灶并对症下药,才可能消除病灶、退烧成功。探查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定位现象背后的心理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透过心理异常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后续即将制定的辅导目标提供可靠依据。

现场观察是探查学生心理问题本质的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班级生活与学习的真实状况,特别是心理问题发生时的具体情境,从而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具体诱因。本案例中,校长通过与班主任和德育主任的对话,对小丽的情况进行了探查。

【案例(续1)】

校长问:“小丽的行为多长时间发生一次?你们了解每次发生极端事件的全过程吗?”

班主任说:“基本上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时,小丽要按她的规则进行,别的同学不同意,她就骂别人甚至打别人。再比如,上课时,老师点别的同学发言,她举了两次手都没点她,她就烦了。”

校长继续问:“你们问过她为什么要这样了吗?”

德育主任说:“问了!她说,谁让他们不听我的,那我就要打他们。”

校长又问:“你们认为她打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通过探查,校长认为,小丽打人的行为一般都是在其个人需要没能得到即时满足时发生,这反映出她在控制情绪以及用合理方式表达自身诉求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增强其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学习合理地表达诉求,是个别心理辅导的重点。

第三步,确定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目标。

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指班级教师对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辅导后,其一般心理问题的改善效果。这里的效果不仅是指偏差行为的量的减少,同时也包括学生因一般心理问题而受到影响的那些社会功能的改善状况。以案例中的小丽来看,在确定其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目标时,就应该既包括攻击的减少程度预期,也应该包括情绪调控水平提升、合理表达诉求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同伴群体对小丽的接纳度。

为了充分发挥辅导目标对教师辅导过程的价值导向和即时激励作用,在确定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目标时,必须遵循以下两项要求。

第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班级个别心理辅导不是给学生治病,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在确定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目标时,首先要明确使学生发展积极心态,促进其健全人格养成的长期目标。唯此才可避免一种危险,即教师用非常手段消除了学生的问题行为却给学生制造出新的心理偏差。

第二,在明确短期目标时,在表述上要以受辅导的学生为主体,用可观察、可评估的指标对目标予以具体体现。只有这样,班级教师才能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与短期目标进行具体对照,从而对辅导效果作出可靠的判断。

案例中,校长为小丽确定了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目标。

【案例(续2)】

小丽的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目标:

(1)短期的消极行为改善目标:完全消除肢体攻击,一周少于两次语言攻击;

(2)短期的积极行为达成目标:在班级活动中能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3)长期的发展目标:能得到一半以上同学的持续接纳。

第四步,分析学生拥有的积极资源。

在确定了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目标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力量来帮助小丽改善自己的问题。在一般的教育情境下,教师比较习惯用“耳提面命”的外铄力量帮助学生矫正行为问题,但对小丽这样有着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却适得其反。伊根(Egan)认为:“咨询师可以帮助当事人认识到他们未能利用或未能充分利用的机会与潜能,赋予其力量。”这一观点对教师开展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启示是,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拥有的各类积极资源,并组织和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通过积极的内发力量(相对于外铄力量)去克服自身的一般心理问题。

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学生所拥有的积极资源呢?

第一,动力资源(想干什么)。是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启动和维持作用的资源。如学生的个体需要、行为动机、价值观等。

第二,能力资源(能干什么)。如多元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生活能力以及某些特殊能力等。

第三,家庭资源。如家庭气氛,家长的爱,家长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

按照上述思路,分析小丽具有的内在积极资源包括以下方面。

【案例(续3)】

(1)动力资源:小丽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接纳和尊重。

(2)能力资源:小丽独立生活能力强,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完成。

(3)家庭资源:小丽的外婆是个好强的老人,特别不希望听到别人对她的家人、家庭的贬低。

以上对小丽的积极资源的分析,将对后续辅导产生关键作用。

第五步,拟定辅导行动计划。

辅导行动计划是在完成前面四个步骤的前提下,为具体的辅导过程绘制的路线图及相应环节的策略选择,对辅导者具有过程导向和效果反馈作用。班级个别心理辅导的行动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以发挥心理辅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良好的辅导关系并不是指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而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即相信教师能理解自己,同时相信教师能帮助自己产生好的改变。概而言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一种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和能力上的双重信任状态。情感上信任,学生会趋向教师;能力上信任,学生会与教师合作。

环节二:在调动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师生共商辅导目标并订立契约。

低年段小学生的辅导目标比较简单,契约一般不必书面化。

中年段小学生的辅导目标可以长期与短期两类目标并重,契约可以简单书面化。

高年段以上的学生,辅导目标必须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重,契约最好书面化。

环节三:选择恰当的活动载体。

此环节的辅导关键点是,一定要从学生的积极资源出发,选择能利用其积极资源克服心理问题的活动载体。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以下四种策略巩固辅导效果。

(1)注意及时反馈。即对学生的积极变化用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以激励良好行为的反复出现。

(2)关注积极变化。学生的问题行为在辅导过程中继续出现是正常现象,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积极变化。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如对自己或同伴的伤害性事件),可用暂时搁置的方式应对。

(3)注意表达信心。教师要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表示充分信任,千万不可用消极定论使前期的辅导工作功亏一篑。

(4)注意资料积累(成长记录袋的运用)。教师要对辅导过程中学生的积极行为表现进行具体记录(日志或图片方式均可)。资料积累既是对辅导效能的评估依据,也是建立辅导信心的可靠手段。

第六步,实施辅导活动并评估阶段性进展。

此步骤的实施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资源,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二是只能在达到前一环节目标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下一个辅导环节。

【案例(续4)】

环节一: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周一上午,下了第四节课以后,校长来到小丽的班级。问:“同学们,谁是小丽啊?”

学生们听到校长问起小丽,立刻争先恐后地向校长介绍并用手指向小丽。个别学生还起哄说:“哈哈,校长来批评小丽了!”

小丽戒备地看着校长,手也攥得紧紧的。

校长慢步来到小丽跟前,笑着说:“哦!你就是小丽啊!听说你的独立生活能力很棒,自己的事情都能做得很好,我邀请你今天中午帮助我整理办公室。你愿意吗?”班上的学生尤其是小丽都愣住了!

很快,小丽回过神来,使劲儿点头并连声说:“真的吗?我愿意!我愿意!”

校长接着说:“那好,一会儿吃完饭以后,你就到校长办公室来,我等你哟!”

校长走后,小丽骄傲地对同学们说:“校长不是来批评我的!她是来请我帮忙的,没有请你们!”

就这样,从周一开始,连着五天,小丽中午吃完饭以后就到校长办公室整理内务。她的优势得到展示,自尊心得到很大满足。

【案例(续5)】

环节二:订立辅导契约

从周一到周五,小丽每天中午都到校长的办公室来整理内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校长没有询问小丽攻击同学的情况,只是真诚地表达对小丽生活能力的欣赏。

周五,小丽忙完以后,校长说:“这个星期有你帮助,我的办公室整洁多了,好多人羡慕我的办公室呢!”说到这儿,校长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听她说话的小丽。

发现小丽正专注地听着,校长继续说:“我从你这儿也学到该怎么整理内务了!下个星期你不用每天中午来了,我自己也学着整理一下办公室。你每周三中午再来帮助我,也顺便检查一下,看我整理得好不好吧!”

听到这儿,小丽急了,说:“校长,我喜欢给你做卫生。”

校长笑了,说:“我知道啊!可我不能老是依赖你啊。下个星期三,你再来吧。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小丽连忙问:“什么要求?什么要求?”

校长不急不缓地说:“校长不希望还没到星期三,就有同学或老师跟我说,小丽没你说的那么棒!她连自己都管不住,哪能管好卫生呢?”(口头契约)

小丽听到这儿,立刻保证道:“校长,不会的!我保证可以管好自己的!”

【案例(续6)】

环节三:选择恰当的活动载体

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小丽每周三的中午都准时来到校长办公室,“检查”办公室内务。在这个过程中,校长把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的小丽在情绪控制以及与同伴交往的情况,用肯定、激励和欣赏的话语方式,不经意地向小丽表达。同时,还嘱咐班主任把小丽的进步及时向其家长通报。

三个星期以后,校长问小丽:“小丽,你觉得校长内务整理合格了吗?”

小丽笑了,调皮地说:“校长当然合格了!”

校长接过小丽的话说:“那我以后要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整理办公室了!”

小丽着急地说:“校长,那你不要我来了吗?”

校长说:“不是啊,如果我遇到新的麻烦,还是会邀请你的。不过,还是那句话,我不希望听到别人说校长看错了人哦!”

小丽依依不舍地说:“校长,那我想你了怎么办呢?”

校长说:“是啊!小丽要想我了怎么办呢?”说完,从抽屉里拿出一块普通的橡皮递给小丽,说:“这样吧,校长把这块橡皮送给你,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橡皮。橡皮就是我,我就是橡皮!”(这是行为控制的提示物)

小丽高兴地接过橡皮,开心地咧开嘴笑了!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小丽的攻击得到明显的改善,辅导的积极效果得到了长时间的保持。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2]傅安球编著.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3]Gerard Egan著,郑维廉译. 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第五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沙盘游戏;小学数学;措施

一、沙盘游戏的概述

沙盘游戏主要是在沙盘里用沙子或者是一些人以及物体的模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自由想象,并且还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沙盘游戏一般来说分为个体沙盘和团体沙盘两种,个体沙盘游戏主要是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个来访者;团体沙盘游戏是一个团队共同利用一套道具,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1]。个体沙盘游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团队沙盘游戏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教师在利用沙盘游戏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结合,从而保证游戏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避免制定难度过高的规则让学生的沙盘游戏无法顺利进行。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提前明确教学目的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产生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没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小学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在课堂当中教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言语以及教具或者其他方式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课堂当中,教师并没有把实际要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只是一味地完成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所要求的一些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也不高,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无法充分发挥沙盘游戏的作用。

2.学习情境创设不合理,没有针对性

一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本身是有些枯燥乏味的,这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辅助教学,而不是在导入课堂的时候采用非常牵强的案例,硬生生把教学内容导入进来,缺乏趣味性,有些老师为了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向学生展示的一些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不理解,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在利用沙盘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时,没有将游戏的规则介绍清楚,导致学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来进行游戏,还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沙盘游戏的注意事项

1.控制好课堂纪律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在沙盘游戏开展中教师容易控制不好课堂秩序,给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保证沙盘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提前向学生讲明白游戏的规则和流程,并告诉学生在游戏中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那就立即停止游戏,还要说明今天的游戏与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有关系,在游戏结束之后还要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自己在游戏的时候感受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觉遵守课堂秩序和游戏规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从游戏中学到知识并提高能力,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

2.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要想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就不能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传统的沙盘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就要合理地将沙盘游戏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教师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师自身首先要明确沙盘游戏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能够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应用沙盘游戏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沙盘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2]。

3.合理利用沙盘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个体沙盘游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明确学生的需求,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目前的身心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教师要注意在游戏中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游戏这一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开自己的心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教师在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辅导时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发展特点进行,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保证沙盘游戏的教育效果发挥到极致[3]。综上所述,沙盘游戏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沙盘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让学生的性格更加开朗和活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沙盘游戏优势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游戏时控制好课堂纪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游戏中来,还要注意合理利用沙盘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一个充满光明的明天及健康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白松凡.沙盘游戏治疗对小学生情绪问题的辅导[J].教育现代化,2020 ,7 (4 ):51-53.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3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就整整学习和钻研了两年的心理学。如今社会上的青年包括非师范类的大学生,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报考教师,心理学是必考科目。作为一个教师,你的知识面是有限的,文科教师可能不通数理化,理科教师可能不懂诗词歌赋,都无伤大雅。但不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如果不懂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你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教育心理是教师应有的专业属性。

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现在不必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但我们必须懂得: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今天校园求学、明日立足社会乃至终生幸福生活至关重要的基础。社会上有的人虽然拥有财富、地位,可是并不幸福,就是因为缺乏健康的心理。生在福中不知福,自寻烦恼,陷入痛苦深渊不能自拔;甚至心理失衡,恶性膨胀,从赌博中寻求刺激,在吸毒中自我毁灭,酿成了悲剧。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年,是全县最早大规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区之一。实施七年来,已经引起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全县领先,杨桥学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杨桥心理健康教育获得邵阳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学生报、科教新报刊登了杨桥心育的通讯,《教育》、今日邵东报、邵东电视台均对杨桥心育做了专题报道,教育部和兄弟省市官方主流教育网站以及大中小学校园网站纷纷转载我镇心育经典案例和心育经验作品。如今,杨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邵东县一个德育品牌,以杨桥为中心的心育名师工作室是我县首批六个名师工作室之一,也是全县唯一一个落户农村乡镇、跨学科、跨级段的名师工作室,正在向全县辐射。

今年以来,我镇广大教师特别是心育辅导教师,在心育园地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了大批乐于奉献的优秀心育辅导教师、心育先进个人,涌现了大量不怕困难、健康向上的优秀学子,在座教师、学生就是这些先进人物的代表。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价值,非常值得。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宣布两个好消息:一是以杨桥为实验基地的心育原课题(年立项)在省教育学会获得二等奖,二是邵东心育工作室的心育新课题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成功立项。好事成双,这两件大事都是今年上半年值得庆祝的喜事。

下半年我个人将应北京心育专家之邀参与重要心理学著作的编写,我们的心育工作室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融入全国心育大潮。心育路上我们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扎实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活动课为主,通过活动,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开展心育活动课比赛,把抽象的心育理念融化在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二、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布置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心理辅导教师要善于搜集资料。心理辅导室的布置,既要符合中心学校的统一要求,又要体现本校的特色。

三、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4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的问题。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也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中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学生的压力一直有增无减,使得小学生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本校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小学,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原因,学生中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有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专横、固执;有的自卑;有的依赖性强;有的自私,逆反心理增长。这些普遍的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生发展。

调研背景案例

本校在短短两周内就发生了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二年级学生樊某屡次离家出走,一开始老师们都以为他是因为不爱学习,但经过深入调查、询问访谈,发现这个孩子是因为家庭暴力躲避父亲所产生的行为。

案例二:三年级的一个平时胆小懦弱的曹同学,在某次与同学发生口角后一反常态地大闹教室,心理o导教师在阻止了他的"离校出走"后,了解了他的心理:因为没有朋友;因为学习不好又没有特长;因为被别人冤枉。

从这些教育实情不难看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迫在眉睫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调研结果分析

年4 月,调研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全校4~6 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 名学生。调研组发放并收回120 份问卷,全部有效。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性,57.5% 和25% 的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只有17.5% 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和强"。40% 和30% 的学生对自己在学校及社会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满意,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五年级学生。19% 的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认为一般。有11% 的人对自我保护能力不满意。

研究实效成果

"实验班"阅读静心学校将五(1)班作为"阅读"实验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板报、学习园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发挥名人的榜样示范教育作用;定期评选班级"十佳"等,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通过"每日一讲"道德故事,"每月一谈"身边榜样,午间"赏乐共读"等阅读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无形地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中。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该班学生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在学校"自助图书角"中,常常能见到五(1)班学生驻足阅读的身影。通过阅读,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和个性;通过交流好书,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阳光使者团"全面推进学校开设了"阳光使者心理社团",由学校心理辅导兼职教师周辉老师任指导教师,把有心理健康发展需求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参加社团的同学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个案一:爱哭的男孩

学生A,男,五年级。班上很多同学反映他特别爱哭,被老师批评了,就大哭大闹:"我知道同学们不喜欢我,老师也不喜欢我,大家都不喜欢我!"

成因分析:该生会如此表现的主要原因是可能是由于孤独、自卑、敏感造成的。究其本因,家人自小过于呵护,怕他出事,因此,他从小接触社会、人群、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所以导致他不懂与人交流,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只会用"哭"来解决。

辅导策略:用信心去期待。在学校心理社团课《介绍我自己》中,该生很真诚地承认了这个缺点:"我知道这么大了,还爱哭不好,可我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心理辅导教师及时表扬了他:"你特别诚实,这是你的优点,我们应该为你鼓掌。下次要掉眼泪之前,默数三下,可能你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呢!"在老师和同学们充满信心的期待中,该改掉了这个小缺点。

个案二:体育器材室的"三剑客"

"三剑客"是四年级某班三位同学,他们经常结伴在校园犯下各种各样的大事小祸,尤其让大家哭笑不得的是,他们不止一次钻进体育器材室拿出篮球埋在沙坑里,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打球。

成因分析:这几个学生"志同道合"偷玩篮球,其实只是他们"爱玩"的天性,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向体育老师借球的正当途径,而是走起了"旁门左道",可见他们不善分辨是非,一味地用"蛮力"解决问题。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5

作为国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早的地区之一,上海市黄浦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丰富的教育、人才、经济资源的支持下,在心理课程建设、心理指导中心建设、心理教师职后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教育和社会多方合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黄浦区教育局的重视和领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走在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列,对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工作经验;上海黄浦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7-0010-05

整合各方资源 建立完善的心育体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江局长您好!2012年,黄浦区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这是对黄浦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肯定与支持。请您介绍一下,黄浦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有哪些?

江伟鸣副局长(以下简称江):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区向明中学就开始了心理辅导的探索。1998年上海市教委工作会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后,区教育局于1999年根据区情颁发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我区有组织有领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此正式启动。在工作中,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为抓手,开展以“师、课、室、活动”为基本内容的创建工作。经过七年努力,至2006年终于实现“合格校”100%,并取得了如下成果。

1. 课程建设:“心灵种树”生命教育区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

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合理使用、修改补充乃至开发,决定着课程的发展,而课程建设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落实上海市教委《生命教育纲要》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在生命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过程中,深感能够针对中小学生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浅出分析的教材比较少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金武官教授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在多年的心理干预实践基础上独创了一套核心价值课程——“心灵种树”。我们尝试将这套课程的部分精华改编成适合对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区本教材,现已完成六课的改编,并计划用12~14课时实施,先试点后推广。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在小学和高中通过“幸运的地球人——我”等三堂教学公开课进行实验探索,并将在金武官教授的指导下,逐步在我区的各中小学推广使用,努力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并取得更多实效。

2. 建立“中心”:统整区域内外优质资源,24小时服务社会

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充满活力的体系,应该可以全方位吸纳、有效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满足各种不同的教育需求,为区域内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我区为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8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于2011年建立了“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该中心是由区文明办、区教育局主办,为全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中心”目前下属一个中心、两个分中心,总面积1000平方米,配备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沙盘室、放松室等功能室,以及各种专业仪器、设备和软件。“中心”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是黄浦区学生心灵成长的服务中心、家庭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训基地。其服务的项目有:

倾听热线: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

心理咨询:面对面咨询,有效针对个别问题作个性化处理。

专业督导:每月专家个案督导,梳理思路,帮助咨询师共同提高咨询质量。

危机干预:发现突发问题、紧急问题并及时上报专家组,医教联动,有效控制。

“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有效地统整了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推进了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 职后培训:“参与互动”式培训促进专业发展和心灵成长

开展教师成长的团体辅导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向专业化发展,我们制定了“抓基础、固塔基;抓骨干、壮塔身;抓名优、树塔尖”的基本方针,确立了“普遍学习、班主任培训、骨干研修”的三级培训机制。黄浦区以心理教研员为先导,积极尝试通过“教师职后240课时培训”的途径,面向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从2005年到2012年的七年中,开发了“教师心理调适和团体游戏辅导”“班级心理辅导技能研修”“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等五门课程,其中三门课程还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可以面向全市教师的市级教师职后培训共享课程。

4. 同伴教育:青春期教育方式的实验

从2007年开始,我们通过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等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社团——预防艾滋病协会合作,对他们推荐的同伴教育者进行各种形式的相关培训,与区内部分中学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进行预防艾滋病、生殖避孕、异往、决定等方面的青春期教育。

我区对同伴教育的形式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从组织个别大学生志愿者到中学进行讲座宣传,到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小组,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再到组织小组进入班级进行各种参与式活动。同伴教育使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积极的改变。目前,我区的兴业中学、金陵中学、储能中学、三好中学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每次都围绕比较敏感的青春话题进行探讨,并采用一些中学生喜欢的活动,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形式,很受中学生的欢迎。今后,我区将尝试大学生同伴教育者参与中学社团活动,带领中学生同伴小组,在班级的专题教育时间开展青春期同伴教育活动,以提高教育实效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5. 直面危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目前,中小学生的危机事件不再是个别的、孤立的事件,而是在当下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经常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区教育局非常重视这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回避,直面危机,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学生危机事件。我们委托上海“知音”专业心理机构参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日常管理,使中心危机干预和预防的服务项目获得坚实的专业支撑。在“知音”的帮助下,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危机干预预案和预警机制,规范危机事件处置流程,注意危机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上报,规范危机干预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保障危机干预效果。

6. 社会合作:发挥联动优势,促进社区青少年的综合治疗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校内外联动,形成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2006年,我们合力开辟了对学生非在校时间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新途径,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家庭青春期教育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优秀青春期教育教师走进家庭、走进社区,通过青春期教育讲座、义务咨询、团体辅导、编辑宣传资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高中学生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青春期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为6个街道、21个社区提供了52次大型讲座,受众达4000多人次,跟踪家庭个案六十多例。

以“蜻蜓心天地”为中心

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记:黄浦区“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推进了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其运作模式如何?有哪些功能作用?

江:2011年2月18日,由区政府出面协调,区文明办、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委、妇联主办,区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卢湾高级中学等单位承办,“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成立。我们依托这一平台,整合各方力量,有序、科学、合理、创造性地推进全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黄浦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黄浦区文明办分管主任亲自挂帅,区卫生局、计生委、妇联分管领导,区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卢湾高级中学校长积极参与。卢湾高级中学负责中心的整体运转和分中心的课程支持;教育学院全面负责中心志愿者和教师培训;社区学院负责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三驾马车协调配合,推进中心工作有序开展。

为进一步拓展中心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实效,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精细、贴身的社区化服务,我们提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布局,即区设中心,街道设分中心,学校、居委设咨询点。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政府支撑、机制保障、资源整合、校际联动、专业管理”的运行机制下,推进了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

在政府支撑方面,区文明办、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委、妇联相互协调配合,提供政策、人员、专业和经费支持。

制度建设方面,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分别制定与颁布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例如:2005年颁布《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对区域内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作出了强制性规定;2006年颁布《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的评选办法》,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2007年颁布《关于加强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若干规定》就区域内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量认定、职务津贴、职称评定和业务考评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2009年颁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包括《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的若干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若干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申报评选细则》三个重要细则,为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障。

机制保障方面,一是建立准入制度、保密制度、考勤制度、监督制度、危机干预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以确保中心健康有序运行。二是建立医教联动机制,与区心理咨询中心(卫生局下属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对于突发或急需治疗的问题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辅导或干预。

资源整合方面,整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计生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专家资源,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团队以及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德育教导和骨干教师。目前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总数达172人,其中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资质的专业志愿者68人。其中,知音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团队20余人负责365天的24小时热线接听;区域各小学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德育教导和骨干教师100余人,负责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各类广场咨询活动;高校、科研院所、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计生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专家40余人负责中心专业指导、心理督导、培训、专题讲座等。

中心自揭牌运行以来,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和家长开展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工作。截至2013年5月31日,118名志愿者共值班1582人次;接听倾听热线白天1399人次,夜间219人次,共计1618人次;接待学生家长面询个案429个;开展面向学生和家长的大型咨询活动6次;接待来访学生3700余人;开展心理志愿者培训和心理教师培训活动38次;参加教师人数1686人次;零零岛网上咨询共302条。

走进社区家庭 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记:2012年,黄浦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区巡讲启动仪式暨亲子沟通心理讲座活动启动,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的有益尝试,该活动的实施情况及各界反响如何?

江: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每一个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背后,总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或者一个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于是,2011年2月,在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成立的同时,我们成立了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从2012年起,我们又一次开拓了工作思路,由中心出面组织开展“黄浦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区巡讲暨亲子沟通心理讲座活动”,邀请全市资深的家庭教育及心理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走社区、进家庭,通过沙龙、讲座、拓展活动、亲子活动、个别家访等形式,近距离、个性化地为家长提供服务。2012年全年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20次,4150名家长参加家长沙龙和家庭教育讲座活动。这一活动取得了空前成功,不仅得到家长和社区的一致好评,还受到了区有线电视台、区报的关注和重点报道。

此外,为了提升全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体水平,我们自2012年起开始举办由黄浦区社区学院、黄浦区教育学院牵头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经过为期2个月的培训后,参加培训的人员将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考试后,他们将持证从事区域内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目前已有200人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在取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后,他们已活跃在家庭教育指导的第一线。

以心理剧为特色 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记:2012年黄浦区心理剧展演活动获得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特色项目,黄浦区在开展校园心理剧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江:心理剧不拘一格,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自编自演,真实地反映学生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展现校园人际关系,同时也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无论是在内容、表现形式,还是在预期效果上,心理剧都与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标十分契合。在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工作途径。

1.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心理剧普及心理健康的理念和知识

校园心理剧不仅能让参与者受益,还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受益。校园心理剧的演出强调台上台下的互动,甚至设计一些观众随机参与的机会。这样就把观众也带进了剧情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使得学生观众对演出更感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去体验角色,让其感受到剧中所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的痕迹就淡化了,心理教育的目标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去了。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让学生观众的兴趣更浓厚,演员表演欲望更强烈,双方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共鸣。

2.在心理活动课上通过心理剧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心理活动课的某些教学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黄浦区的心理教师通过校园心理剧把理论内容转变成学生们实际生活的案例,请学生们自编自演,反映出问题的实质并提出解决方法。角色扮演是校园心理剧的基础,当表演的学生对自己如何表演这个角色有了觉察,那么他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展合适的行为,如何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心理剧剧组在讨论时,还共同商榷舞台道具的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人物服装的搭配等事项。通过集体讨论,可以让所有表演者深入了解所扮演角色的神态、语言、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班会课上通过心理剧促进班集体的发展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班会课中采用校园心理剧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正渐渐成为黄浦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学生们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他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解决。每次校园心理剧演完后,班主任就组织全班学生与表演者一起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想法,强化校园心理剧的演出效果。在学生们热烈讨论的同时,班主任可以及时作一些正面引导,深化学生们对剧情的理解。

4.家校互动中通过心理剧加强家校联系

一些学校在提高家长会实效性、加强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开拓了新的思路。他们在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活动中,引入一些精心设计的、反映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的心理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光明初级中学在学生心理社团的活动中,积极运用校园心理剧,将家庭问题以情景剧的方式体现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体会父母的艰辛、自我感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实施“积极成长”幸福课程 助学生和谐持续发展

记: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教育模式单一、学校“孤军奋战”等问题和不足,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摆脱形式,真正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全人格?

江: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教育资源相对充足,但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待也高,教育自身的压力也重。我们始终坚持全力整合优质资源,满足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需求,促进未成年人和谐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原则。为了真正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全人格,自2013年起我们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实施“积极成长”幸福课程。

该课程是面向区域内中小学生和教师的一门心理品质和美德培养的课程。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法为导向,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关注幸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关注心理氛围和同伴的积极影响,促进师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提升,满足学生和教师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帮助师生积极成长、获得幸福。

该课程包括四个主题、16个专题的教学内容。主题一——积极优势:发现并利用个人特长(1.培育发挥个人优势2.开发创造3.聪明学习);主题二——积极情绪:打开快乐之门(1.主观幸福感2.探索人生意义3.心流体验4.学习乐观5.希望和梦想);主题三——积极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改善亲子关系2.发展和谐的伙伴交往3.学习感恩4.学习宽恕;主题四——积极成长(1.在逆境中反弹2.提高自决能力3.促进行动能力4.成功的信心)。

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助于心理辅导活动课、主题班会、校会、专题讲座等途径,由本校心理辅导教师、参与区心理中心志愿者工作的教师,或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学校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实施此项工作。2013年,我们要求各校在16个专题中选择至少两个专题,在本学期对每个学段至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此项课程两个课时的教学。

多层次全员培训 提升教师心育理念和能力

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心理教师队伍,黄浦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操作方法有哪些?

江:我们面向全区教师分年段、分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为教师搭建培训的平台。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分层次培养

高层次人才培养:我区拥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心理基地和区教育心理名师工作室。近年来,我们对这两个名师培养基地非常重视,加大投入,创造条件,使其成为本区域乃至全市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顶尖人才的孵化器。

骨干教师培养:教育学院骨干教师发展部在区域内设置教育心理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聘任奖励制度,这两类教师通过领衔课题、承担教师培训课程、带教心理教研组、带教新任教师、开设展示课等途径,在区域内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新任教师培养:除了参加区教育学院组织的新任教师规范化培训外,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对新任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带教,加快新任教师进入角色的速度。

2.全资为心理专兼职教师提供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每年举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班,通过轮训,力争分期分批让全区的骨干班主任和教师都获得国家和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整体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水平。目前已举办两期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累计140人参加,2013年下半年还将与市心理辅导中心合作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

3.组织高规格、专业化的志愿者团队的高级研修

为心理辅导中心担任志愿者的骨干心理教师搭建继续教育的平台。通过轮训,让全体心理教师参加市级或国际级高级心理培训,接受高级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013年1月至6月,本区80位教师接受了美国琳达教师的“以萨提亚模式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7月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箱庭疗法理论与操作培训。

4.大力培养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

面向区内中小学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区教育局根据心理辅导中心各专家的特长,建立心理辅导课程库。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能力。

努力深化工作 争取再创佳绩

记: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已经出台,黄浦区将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案例范文6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当代中小学生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极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在中小学、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市各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务必摆正位置,把它列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抓好这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我市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与督导,领导小组下设指导中心负责日常工作,指导中心挂靠在德育处,各相关业务处室及教研部门予以积极配合。为方便各教育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八中,初中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十八中,中职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商贸职专,小学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教院二附小。请各县(市)区教育局也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或分管这项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切实担负起当地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指导工作,并及时将工作情况报市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备案。

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市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在普通高中、普通初中、中职校、小学选择部分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并逐步向农村中小学辐射。具体步骤:

1、今年上半年,我局选择城区32所学校(初选名单详见附件1)作为首批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将根据实验学校的标准(详见附件2)认真整改,开展工作。6月底市教育局将根据整改情况予以确认授牌。

2、今年下半年,首批实验校必须对应挂钩农村1所学校或城市1所薄弱校作为联系校进行帮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由城市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普及。

3、各县(市)区教育局可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部分城区和农村学校作为首批县(市)区级实验校开展工作,条件成熟时可申报市级实验校。各县(市)区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特别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强化教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当前,各地各校都要特别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就业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各地各校要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适应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各校要有计划地吸纳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专职人员的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系列,参加教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各校要注意保护兼职教师的积极性,要按教师开展工作实际情况计算其工作量。各地各校都要积极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创造条件。要制定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完成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要把班主任、辅导员、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等直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内容。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各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各职校必须把心理健康课纳入正式课程。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员参与,全程渗透。要努力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要严格区分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与校外心理治疗中心和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工作的性质、任务。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中发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将他们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