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导,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然而,现状下,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有效强化策略。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1认识程度不够:现状下,存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盲区。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在两者搞混淆的情况下,便难以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从而难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1.2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现状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重点课程是语文、数学及英语。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而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行,但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偏差。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课时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提供条件。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较为薄弱,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这样便很难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策略探讨

2.1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想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2]。对于教师来说,需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出发,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为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希望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时,需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

2.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相应课程的支持。为此,便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充分挖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便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主人翁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同学们知道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吗?”教师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刘老师对生活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通过上述教育,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面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2.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并在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通过观摩、听课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需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2.4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纠正学生负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以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师需留心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拥有心理倾诉对象,从而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证。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课程,挖掘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小学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

1、依赖、嫉妒、自卑、孤僻等多种性格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较高比例,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即使在家的家长很多也由于自身教育、观念因素缺乏对孩子的学业辅导及心理疏导,绝大多数小学生均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待课外作业,学习成绩不佳,加上同学、玩伴儿之间的家庭情况、物质条件不一,使得这些孩子容易出现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随着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物质条件逐渐改善,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网络设备逐渐进入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和学校监管,很多小学生沉溺于电视节目、游戏等,显著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离家出走、逃学等。

2、以自我为中心、骄纵、任性等逐渐增多。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明显上升,加之留守儿童居多,父母的面对面教育较少,而家中老人对这些孩子又较为溺爱,这样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犯错后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及改正,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骄纵、任性等情况,在对待人和事物等方面易出现“指责别人、难以合作、不能友好相处”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

3、厌学情绪高、学习适应性较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在学习适应性问题上,村小教学点学生厌学的比例高达35%,而乡镇中心校学生学习被动的比例最高达67.5%,农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学校教育师资力量较差,教学方法、设备等较为落后,农村家庭对于孩子学习教育的关注不够,加之较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很多小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厌学情绪,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4、性知识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曝光的儿童犯案件越来越多,农村地区更是儿童犯的高发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性发育直接影响到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一项关于农村小学生性知识、性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小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报刊、电视、电影、父母、学校及朋友,其中报刊、电影、电视占绝大部分(42.72%),生理知识、性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均较低,总体性知识严重缺乏。随着生理发育的变化,高年级小学生对于性知识、性心理问题的好奇和困惑增加。

二、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点的对策

1、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控制和解决,亟需适合农村地区的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并及早促进其真正落实: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及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的形成和责任体系的建立;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心理问题评估方案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通过上述措施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培训对象并非只是针对专业人员,而是针对所有教师而言。前文提到的相关基础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这就需要对我们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予以培训和提升。农村具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加之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等冲击下,农村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表明,通过对基层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不仅增加了教师对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矫正了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误区,还相应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准确的判断问题类型,指导和帮助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优化课内、课外教育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及课程设置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针对不同问题采取多元教学,增加基础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结合具体情况因人施教。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和学校其他活动中的渗透,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积极利用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等方式,充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家长的指导,提高学生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家长需建立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及时沟通、合作,共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环境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亦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政府、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共同重视和协作,长期建立全面的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东平,杨晏,黄雅利.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

[2] 詹 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 2005(5):71-72.

[3] 廖全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53-55.

[4]易小君.基于政策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J] .读写算:教师版,2015(27):211.

[5] 徐忆梅.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的几个问题[J] .教育现代化,2015 (3): 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3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的质量写得好与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

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历程,追忆战士的丰功伟绩,对概况、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

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此,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目标取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等。这类提法含义基本一致,即离不开心理二字,最终还在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一类提法比较普遍,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术语,但含义十分广泛,在学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沿用心理咨询这个术语,从心理咨询自身的发展来看,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认为,心理咨询应遵循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指出咨询心理要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高平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就安康的实质;认识到了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分析法。

三、论文大纲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2)家庭氛围;(3)家庭关系;(4)教养方式;(5)家长的榜样;(6)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1)校风与班风;(2)学校环境;(3)教学内容和方法;(4)教师素质;(5)师生关系。

4、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2)大众传媒;(3)社区环境。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4(6):70-7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109-02

引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学校对于小学生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简单来说是以教导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其健康成长。此种教育方式是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融合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育体系,旨在对小学生实行更多的自由、人性化教育,开发其自身潜力,为其建设良好的少年时代。在此种情况下,学校实行阅读疗法,通过阅读以达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为其未来成长提供助力。

1阅读疗法的涵义及发展现状

阅读疗法指的是学校在确定针对其学生的确切培养方案后,根据该方案选定相应的图书,让学生在阅读指定图书的过程中,调节自身,保持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得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此种疗法是针对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而实施,根据其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图书,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通过读书学习到书中的内容,以达到疏解、保护小学生身心,调节其日常或积累的不良情绪的效果[1]。由于此种疗法传人我国较晚,目前尚处于研究实践阶段,但其已引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使得专家学者对其展开研究。但由于此种疗法在我国实践较少,可用以借鉴的例子也较少,使得其进展较为缓慢。现今已展开实践研究的阅读疗法案例大多在养老院、监狱等地方,其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治疗及引导尚未形成有效的方案。但根据国家拟定的部分教学规定中,已有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部分,学校针对此种情况也及时采取措施,将学生课外阅读与阅读疗法相结合,选取出较为积极向上的书籍供其阅读参考,不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实践研究

2.1阅读书籍的选用:在针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选用是书籍应以传播中华传统思想道德中的优质文化为主,积极传导正能量,帮助小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心理环境,且在小学时代,是少年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内,小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不适合存在太多的负担以及压力,过重的学习以及阅读负担会影响其智力的健康成长。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在选取书籍时,应首先考虑其智力承受范围,挑选出较为适合轻松阅读的书籍帮助小学生成长。其次应考虑积极心理健康教学的范围,小学生在上学期间,学校及书籍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学校在引导其进行阅读时,应选取相应的教导内容,如认知人际、情感、智慧、精神的力量,使其逐渐懂得诚实、善良、责任心、宽容、信念等优良品质,并将其逐渐应用到自身实际生活中。选取的书籍可以以传授其优良品德为主,开发其智力为辅,如选取《中华优秀成语故事》、《小老鼠亚历山大》、《淘气包马小跳》、《窗边的小豆豆》等文章及书籍,帮助其了解更多更广阔的事情,为其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2]。

2.2阅读方式的选取

(1)集体朗读:此种方式是将部分具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组织后,进行集体阅读,让其使用较为高声的朗读方式,在固定时间内在学校配备的专门房间对图书进行阅读,每天持续30分钟,委派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小学生集体进行较为宽松的监察。使用此种方式是有范围的帮助学生锻炼相应的能力,将其集中后进行阅读,有利于对其的监管以及大部分学生的相同问题的集中解决。

(2)个体阅读:此种方式是针对部分小学生结合其实际情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对其进行阅读指导,教师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阅读书目后,让其可以回家自行阅读,但对于使用此种阅读方式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进行定期的阅读检查,以确保其身在家中同样可以自行读书。

(3)教师讲读:此种情况是针对部分具有特殊需求或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的阅读疗法,由教师为该学生指定书目,并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为其进行讲读,帮助学生分析其读物所想表达的内容,使其可以较为容易的构建积极心理环境[3]。

2.3调查分析:针对上述方式,对某地区小学使用阅读疗法的全部学生的疗效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有情绪问题的学生为6人,拥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为9人,行为障碍的学生为20人,其他心理缺陷的学生为18人。其中情绪问题的学生有4人采取了集体朗读的方式进行教育,2人采取了个人阅读的方式;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中有7人采取了集体朗读的方式,2人采取了教师导读的方式;行为障碍的学生中,有19人采取了集体朗读的方式,1人采取了教师导读的方式;在其他心理缺陷的学生中,有3人采取了集体朗读的方式,3人采取了个人阅读的方式,12人采取了教师导读的方式。

2.4研究结果:在针对上述进行过阅读疗法的学生中,抽取了30人进行观察,占总人数的56.6%,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部分心理问题较为复杂的小学生进行阅读疗法时,教师导读效果较好,使得其及时了解书中所讲,并对其心理问题有所改善,在针对情节较为轻缓的学生时,采用集体阅读的方式使其性格变得较为柔和,对其心理压力的缓解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但结果显示,个人阅读对其心理情况改善程度较弱。结束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命中较为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身心的积极、健康成长有赖于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各方面帮助,是共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践证明,阅读疗法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该疗法进行实践研究,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有助于阅读疗法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王景文,吴智茹.阅读疗法基本应用模式研究———基于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阅读疗法实践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2,03(03):22-25.

[2]赖运成,叶一舵.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途径和注意事项[J].教学与管理,2013,05(06):50-5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9-0001-01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冲,孟万金.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叙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

[2]杨晓霞,尹丽娜.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廖金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7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09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性格特点和习惯等将会影响小学生的终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学校的教育不应该仅仅为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小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小学体育课中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经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课不仅要教授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肩负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下面,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在体育课堂上尊重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并积极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小学生在体育课堂快乐的学习和成长。我对小学体育教学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希望能够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首先,我会在队列、队行的练习和体育游戏中对小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集体思想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我要求小学生统一听从体育教师的指挥和安排,规范自己的动作。而且,我会注意观察每一位小学生,对于在队列中动作不规范或者表现不好的小学生要及时给予纠正,让他们知道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表现造成全体队形不整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我会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以锻炼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教小学生广播体操的时候,我会提前告诉他们教完广播体操后会进行一次比赛,比赛中的失败者要给全班学生表演节目。这样就会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广播体操。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运用积极评价手段

一直以来,师生关系都是小学校园里探讨的热门话题,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训斥或者体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暴露出师德存在问题,也从说明教师不会维护师生关系。因此,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朋友,当小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同时,我在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鼓励小学生,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过分的溺爱,因此形成了胆小、懦弱、自私等不良性格,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会教小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顽强的心态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养成良好的抗压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加刻苦、认真。比如,在进行中长跑训练时,有的小学生很快就坚持不住了,这时我会鼓励他们挑战自己的“极点”,勇敢地克服困难,并再一次给小学生进行动作和技巧的讲解和示范,防止小学生在体育运用中受伤。对于在中长跑中表现较好的小学生,我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要求小学生向这样的学生学习,进而培养全体小学生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三、构建轻松课堂氛围,锻炼学生身心素质

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学会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体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够真正锻炼小学生的身心素质,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热情。我在教学时会积极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度,用真诚的微笑和目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优势,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体育理论课一直以来都是小学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小学生在教室里并不能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导致教学效率偏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多次的尝试,我在体育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理论的乐趣。如我会给小学生讲授一些关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案例,让更多的小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等,从而使小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也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突出了小学生的主体性。

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会学生自我调节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程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差异性,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确保绝大多数小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小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在体育教学时深入到小学生当中,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我为体育尖子生设计了丰富的体育训练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且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我为体育后进生也准备了个性化的锻炼方案,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我还设计了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如对于性格孤僻的小学生,我鼓励他们多参与篮球、足球、接力、拔河等集体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小学生,我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简单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体操、跑步等;对优柔寡断的小学生,我鼓励他们多参与球类的活动,如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我不仅教会了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还教会了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健康身心,还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多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