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1
1.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有了新作为。紧紧围绕教育均衡、教育公平、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强基固本,创塑特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现代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顺利成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首批8个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有了新进展。年初,开展了20个镇(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调研,分别召开了20个镇(区)分管领导和镇中心初中校长专题座谈会,调查统计了全市义务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深入研究分析了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思路。配合市政府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出台对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考核方案,加大对各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的督查力度,编印12期创建工作简报,培育典型,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我市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做经验介绍。
3.教育质量监测有了新突破。率先在全国建立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健全质量监测网络,成立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意见》,分年级、分学科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邀请知名教授来如做教育质量监测专题报告,召开了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提高了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制定了《2011年xxxx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工作计划》和《xxxx市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技能和体能测试等形式,有序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我市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特性;教师;培养策略
在知识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原有的小学教师培养策略凸显以出问题影响到了培养成效,在此基础上,在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科教兴国”“高教强省”战略,基于小学教育特性达到高效教师培养状态。以下就是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特性与小学教师培养的详细阐述。
一、小学教育特性分析
(一)趣味性和艺术性
在新时期教育部门主张自主开展教育活动,并要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增强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升教育水平。由于小学教育对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重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通过对自身讲课表情的调整,并以微笑的形式及夸张的动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另外,在小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通过为学生呈现具备艺术特性的歌曲、视频等形式提升教育质量。
(二)依赖性和向师性
依赖性及向师性也是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为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利用小学生依赖感较强的特点通过交流的形式建立师生关系。基于依赖性及向师性发挥异质同构功能积累小学生社会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满足教学需求。另外,由于小学生存在着自我发展意识较低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可利用亲切的目光及笑容传递爱,便于学生将依赖感由父母转向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教师培养策略
(一)完善培养目标定位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为了推动形成全能型人才,要求师范院校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小学教育趣味性、依赖性的特征将现代教育观念、德智体美、胜任小学教育能力等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教师。此外,在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过程中要求师范院校注重将培养目标细化,即在培养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基础上,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并掌控前沿教育动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为了保障内容的合理性,应注重强调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提升教育能力。
(二)实施综合型培养模式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基于综合型培养模式开展培训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师范院校在实施综合型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坚守不分学科的培养观念,并将语文、综合素质、科研能力等领域作为重点培养内容,以此来推动小学教师朝着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并促使其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迅速融入教学氛围。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引入了“综合型培养模式”,由此引导被教育者在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提升综合实力。其次,在实施综合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语文、英语、音乐等分科型的形式亦可达到小学教师培养的目的。例如,天津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学院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即以“分科型模式”达到了教师培养的目的。
(三)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环节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环节亦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教育能力。例如,长春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始终秉承“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的培养原则。此外,由于在小学教育中对小学教师除语文领域外的其他学科掌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在专业知识培养环节应将品德与社会(3~6年级)、品德与生活(1~2年级)等内容纳入培养范围,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培养目的。另外,在小学教师培养活动中加强教师美术功底的培训有助于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思涵.高等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培养方案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5).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3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为师范院校的各专业发展与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必须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机,积极进行专业的改造与调整,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为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合格的优秀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对如何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对当前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的认识
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知识型而言,具体是指面向“一线”,倾向于能力培养,是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特质的总的概括”。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将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对国家政策层面的背景认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人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意见》中指出了各级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及能力要求,为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就培养教师的院校来讲,其中提出的“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等内容,与上述《纲要》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3.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30条中明确提出:“高等 学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和各地方都已全面开始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学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合格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二)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现状认识
荷兰教育技术学博士Kivschner在《旨在获得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环境设计》一文中对知识、技能及能力作出了阐述。他认为,知识是特定领域所呈现的事实、概念、原理、程序和理论,知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别人很容易查明你是不是掌握。技能更多强调学习者必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执行高级的心理过程,技能很难从外界观察到且很难一学就会。能力是从各种适当的行为中做出选择的本领,以保证在限定情况的范围内成功地达到目标,能力之所以比技能更高明,是在于它明确要求运用策略性知识与情境性知识。
课程的学习理应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知识的传承性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来体现。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开设的课程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学分及课时的分配,体现都不是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于小学所开设的课程类型及课程内容、结构不熟悉、课程标准的认识能力不足、教学技能表现力不足(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说课、课堂讲授、评课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等方面,这不但不符合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
二、提升应用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策略
(一)建设应用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化,即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关教师职业类的课程,也要重视课程的人文性。当代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应是博学加专长,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做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善研、能用善创”。概括为学生要具备的“七艺”为说、唱、弹、跳、写、画、教。通过多方面努力实现学生学科专业基本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
1.学科课程的建设。是依据应用学科的发展来设置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应用型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科理论知识和用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宽广、“浅显”、“新知”、“实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宽广”——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中对知识的广度有一定的要求,知识越丰富对于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越有利,而且将会有助于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浅显”——指适度降低课程的理论深度。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该适度降低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和难度,重点做好不同学科教学法的学习以及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训练。
“新知”——指在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实用”——指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有应用的针对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应用能力课程的建设。根据学科要求和小学教师职业的素养要求,按照不同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并设置实践课程。应该要求在所有设置的学科课程中,实践的课时数要占到一定的规模。此外,加强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职业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较早地、系统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力度,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学习,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在后续学习中弥补理论知识的缺陷与不足。
3.综合素质类课程。以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为主,侧重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应用性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掌握比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而这些能力在目前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建设“实践教学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能力为本位”是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的“学科本位”而言的,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讲,这里的“能力”更主要的表现在现代教育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能力本位”最终作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体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
1.强调实践性教学的过程性。在设置相应的专业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时的同时,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举办舞蹈教学汇报演出和书画手工艺作品展、强化学生“三字一话”、说课、上课、评课能力的训练;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活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尝试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纳入各项主题活动当中。
2.强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见习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第一年见习,主题是“教学观摩”。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全天参与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校内外活动等常规教学管理行为,让学生认识并熟悉小学校园环境以及各科小学教师,结合自身做好专业发展方向。
第二年见习,主题是“教学助理”,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教学的调控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情况,协助小学教师开展班队活动。要求学生每周必须有一天去附近的小学做小学教师的“助理”,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教学活动的相关实践知识,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三年见习,主题是“教学模拟”,重点在于尝试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育调査与研究相结合,并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试教试做,在此过程中来验证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技能。
第四年构建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框架,探索3.5+0.5的培养模式,实施顶岗支教实习,让学生全过程体验教学,综合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转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同时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3.加快开放式办学步伐,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在专业实践培养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坚持“合作互惠、理论与实践互补、师资共享”等原则,一方面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注重充分发挥其效能,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热爱小学教育,真正成长为能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小学师资。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4
【关键词】监测;基础教育;评价;发展;原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2-0008-02
【作者简介】1.齐道兰,南京市求真中学(南京,210028)校长,南京市名校长,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劳动模范;2.魏玉平,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9)教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英语专家,扬州大学英语教育硕士生导师。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并以附件形式配套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要求开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
当下许多的教育评价,都是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的评估为主,学校本身进行的评价在形式上基本以工作总结为主,在内容上基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归纳性陈述,缺乏评价指标和对应的评估与测量工具,严重欠缺针对性、客观性、发展性和全面性。
美国教育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1]。总体上说,对教育、教学和学业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诊断问题、实施监控、做出决策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监控功能、激励功能和改进功能,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
就学业监测与评价的改革而论,加拿大西北部各省教育协作联盟组织研制的《课堂评价再思考:有目的评价》将课堂评价分为“为了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学习中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编者按:此处可能译为“作为学习的评价”会更贴切些。]和“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三个各有侧重却又相互依存的类型,使课堂评价在学业测评实践中具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2]
可见,当前的教育评价模式不够完善,需要不断改进测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不断改进评价与反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学业评价与课堂改革的相互交融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是教育评价领域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在区域性或学校层面开展有系统性的、有深度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就学生当前拥有什么作出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所作出的评价,使学生知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下,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致力于其“最近发展区”,落实改进措施,为后续学习找到努力的方向。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质量监测中心研发并推行的“双向细目表”是一个比较实用且具实效的教育质量测评工具。研究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及其导出的多项聚类数据,对学业评价、教学评价和教研评价,意义非同小可。
学业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学生自主地对照双向细目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反思,是一种有价值、有信度的形成合理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基于聚类数据的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诊断和评价,为自身积累个人学习的成功经验提供借鉴,也为他们在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求解提供了支撑性实据。学生通过自主地查漏补缺,完成学习自评表,借助教师及其家长的评价与相互之间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找到适合自身学业发展的方法、路径或策略,扩大内驱力,通过多渠道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业发展。
教研评价是学科组进行教研反馈、问题挖掘、归因分析与措施调适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觉教学反思的主要路径。这两种评价其实都是为学业评价服务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测量与判断,要考查与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包含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学生阶段性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估(如考试情况、考查项目表现、情感、态度、道德)等方面,做出有实效的形成性评价。
在常态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评,可以选用双向细目表的片段,设置评价性学习任务,以此来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有建设性的帮助。通过对双向细目表的聚类数据分析,学校要强化教学与教研的反馈功能,诊断、挖掘和剖析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施监控的同时,及时提出改进方案、探求解决方略。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评价工具的可靠性以及师生双方的认同性,是师生真正参与教育评价以实现提升和成长的充要条件,它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工作热情,克服绩效环境下的职业懈怠;它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不当评价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学校要做到切实提高学业测评的质量,就必须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和学生,让学业测评既是监测学生学业进展的实效工具,同时又是促进师生体验成功、自由发展、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教育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去构建学生的自主评价体系,促使学生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规划做出反思和评价。在过程性评价实施环节,学校要建立和管理各个学段的学生成长档案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评语或寄语、阶段性的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材料,逐步形成学校网络式测评体系。还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兴趣、动机、情感、态度等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建立方式多样、定量与定性相融合的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此外,学校要关注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教育评价的意识,这对提高其学习反思能力、形成合理的自我认识、发展学业和健康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评价,还是区域性教育监测与评价,最终都要回归到“育人为本”的核心主题。教育评价的原点是发展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在学生学业和身心不断得到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教师、改进教学和发展学校。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于立平.加拿大中小学课堂评价改革管窥与启示――以WNCP《课堂评价再思考:有目的评价》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5):121-122.
[3]袁益民.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文绩效观引领学校评估实践(上)[J].中小学管理,2005(04):14-15.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5
在区域推进阳光评价研究工作的同时,白云区又开展了阳光评价专项课题研究,课题“实施阳光评价,增强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实践研究”获得立项。本调查的目的是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学校进行前测,目的是为后测提供对比数据,了解相关学校的现状,明确问题,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便于各学校设计提高学校认同感的具体方案。
一
(一)调查范围与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为白云区所有参加课题研究实验的学校共10所,学生1424人,家长1066人。具体分布如下表1、表2。
(二)调查方式、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运用问卷星平台开展调查。
各课题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奇数班级(1、3、5班)参加,总人数不少于60人。各课题学校安排学生按照所提供的网址如实填写调查表。各学校教师不得指导学生填写虚假信息,要教育学生如实填写。试题均为单选题,学生只需要每题选择一项即可。
(三)调查表的设计
关于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表,从中国知网等数据中心的检索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和研究比较丰富,但关于中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的调查几乎没有。
本项调查表的设计主要依据《广州市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试行)》的指标结合相关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表进行设计。“文化认同”部分增加了“一般校园环境”的指标内涵,另外增加了“学校社会声望”的关键指标。
调查表采用了五点计分法,共设计35道题。设计后,我们邀请小学有经验的名师和专家进行了审校,删减了部分试题,调整了部分试题,部分试题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学生问卷中的反向试题全部取消。最后调查表共有27道题,其中学生问卷19道,家长问卷8道。
二
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把3.0以上的指标确定为合格等级,把3.5以上的指标定为一般等级,把4.0以上的指标定为良好等级,把4.5以上的指标定为优秀等级。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对学校认同的整体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认同度为4.13,为良好等级。这是由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许多学校在白云区课堂教学改革中能重视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做到以人为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生态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日常管理中能重视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同时,大部分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定期开学生家长会,对问题学生能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重视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二)对学校认同的优势
由表5可以看出,有部分指标的数值超过4.5分,已经达到优秀等级。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学生的同学关系很好,在学校有好朋友,没有孤独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能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公平、公正;学校能每学期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或其它教育活动。可见,这些学校能重视学生关系的教育,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重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教育;定期举行家校联系的教育活动。
(三)对学校认同的弱势
从表6可以看出,个别指标在3.5以下,还达不到一般的等级,集中表现在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方面。学校与家长的个别联系还不多,家长不能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情况,与教师讨论孩子的问题;学校的社会声望还不够高,特别是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还不高,家长还不能主动推荐亲朋好友的孩子上所在的学校。我们通过分析认为,白云区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区域有许多外来工子女,有许多父母从事商业活动的子女,这些家长一是因为工作比较忙,有的经常外出,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二是因为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不够重视,不愿意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是学校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的相关工作还不够到位,或者方法、策略不够恰当。至于家长不愿意主动成为学校的宣传者,我们认为,正因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家长对学校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参与性不够,也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达到使家长非常满意的程度。
(四)对学校认同的差异性
从表7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为4.26,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为3.84,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高于家长。我们分析认为,一是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二是家长是成年人,思维的独立性和人格的独立性更强;三是学校在家校关系和社会声望方面确实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一)前y结论
1. 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认同度较高,为良好等级;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优秀等级的试题比较少,共4道题得分在4.5分以上,优秀率14.8%,因此,提升空间比较大。
3. 应重点关注弱势指标。共有6道题低于4分以下,集中在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关键指标。
(二)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前测的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明确目标,便于下阶段制订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根据本次前测数据,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各实验学校对所有认同感的关键指标都应该设计提高的方案,并扎实实施,大面积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
2. 要找到本学校的潜力所在,对数值为3.5-4.5之间的关键指标,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优秀等级。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6
1.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速。①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181所。2个县市获评“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在全省率先按生均100元标准安排市直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②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对临空经济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属学校人、财、物、事纳入市直管理。③电大(师范)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师学院获批组建。④全市省级示范高中达到7所。⑤全面接管市特殊教育学校。全市所有特殊教育学生均纳入城镇低保,并纳入“两免一补”范围。⑥初步形成了以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电大成人教育为一体的高等教育体系。
2.办学条件改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投入资金24.38亿元,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校舍维修与改造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改薄”全面实施,已累计支出4.98亿元,完成教育项目298个,完成情况及校舍开工率、竣工率、设备采购完成率等名列全省前列。汉川市全面改薄建设录像片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展播。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301所。省教育厅在我市召开全省推进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建设暨实验教学现场会,并授予我市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3200套。新建丹阳初级中学、玉泉小学北京路校区。先后完成市体育路学校、市实验小学、市文昌中学、市楚环中学、电大(师范)校园改造。
3.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①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②实施教师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其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市级培训人数达8704人,是全省第一个大规模组织培训的地市州。③招聘农村新机制教师3033名。④全市已建名师工作室23个,名校长工作室4个。⑤应城特校校长聂品华先后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并受到亲切接见。评选表彰“最美乡村教师”30名,其中5名“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专题片作为全市“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
4.教育体制改革顺利推进。①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唯一地级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联系点。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作了宣传报道。②我市被授予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第一次使我市的教育工作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此项工作走在全国同类市前列。③出台中考改革方案。中考总分由720分降低为620分;实行分段考试,地理、生物在八年级考试,每科30分,共60分,计入中考总分;实行单科单卷,以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思想品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④黄陂路综合高中转民改制顺利完成,一次性解决98名人事教师的遗留问题。对市玉泉小学北京路校区招录19名教师和高中162名编外在岗人员实施聘用管理。⑤市直与“三区”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初显成效,“三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⑥实施“3+2”、“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共招生1224人。⑦“宽带网络校校通”681所,多媒体设备“班班通”5631个,开通网上学习空间教师32486名。《行动推动,混合培训,构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有效机制》入选省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我市被省确定为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
5.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①资助各类贫困生37.4万人次,累计发放6.14亿元。②自2012年对贫困县大悟、孝昌实行营养改善计划28.34万人次,拨付资金1.79亿元。③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杂费。
6.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①编写《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市实验小学两名学生分别获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冠亚军。市玉泉小学、安陆市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评为“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②全市已推广太极拳学校198所,练习太极拳师生达15万余人,中国教育报进行专题报道。③建立全省首个市州学生近视防控健康教育馆,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④13所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7.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①学校“三防”达标建设累计投资4280万元,基本达到《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标准》要求。②全市注册校车1134台,校车公司42家。③教育招生考试安全、平稳、顺利,实现了考试安全的目标,全市考风考纪得到根本性转变。
二、2016年教育工作初步安排
1.做好教育规划编制与项目建设工作。①编制完成“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②指导县(市、区)实施学校布局规划调整。③指导市直及“三区”学校规划与建设。④续建玉泉小学北京路校区、永新中学,新建东城401小学、401初中,实施体育路学校、航天小学改造。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①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②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全国联系点建设。③推进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改革。④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⑤继续推进市直与“三区”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⑥继续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⑦整合市域职教资源。⑧启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住学生、教师、学校、考试等教育要素的改革。⑨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3.全面提高教育质量。①推动市、孝南区、高新区三方联动,促进城区教育发展一体化。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做好教育扶贫工作。①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做好“精准资助”工作。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完善助学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5.加强学校文化和体卫艺工作。①大力开展“朝读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②大力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太极拳工作。③推进“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④抓好传染病预防,推进学生近视防控,开展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