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1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重要性 生动性 评价法 信息化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对象有别于中小学生,其没有升学压力,身心发展更加接近于成人。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高校毕业生将来走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要求、压力,强化教学手段方式的优化改进,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成效。
一、强化体育重要性教育,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兴趣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旷课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自由主义、散漫主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存在。要想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站在民族发展的角度。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和核心力量,要将体育学习锻炼、强身健体作为尽社会职责的重要表现。二是站在岗位要求的角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什么样的单位,都希望履职者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大学生强化体育学习锻炼,可以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建功立业奠定身体素质基础。三是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在校生身体素质呈现出持续下降态势的严峻形势,通过数据对比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强化体育生动性改革,有效优化教学过程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模式的陈旧落后,许多教师还是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训练”这样的陈旧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投入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提升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积极吸纳到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当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成功心理感知体验。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当教授角色,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投入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如为了化解枯燥训练的乏味,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发展状况分为几个组,在小组之内进行训练成效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欲望,提高教学成效。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各个高校都有着自己的体育校本课程,里面的内容与本校的传统体育特色或者优良传统有关,教师要将这些内容穿体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体育评价法改进,有效促进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和中学体育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不再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主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为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充分改进,以教学评价模式的改进为支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当分层考核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效。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考核标准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结合自身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几个发展层次,逐一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的大学生,应当适当提高考核标准,对于学习困难的大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标准,让所有学生在能力发展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其次,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情感因素纳入考核。对于学生在平时的体育学习锻炼活动之中的表现,教师也应该将其列为教学评价的内容,让学生树立“努力就是成功”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学习。最后,教师还应当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在基础性考查项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选择2-3个自身发展较好的项目进行考查,便于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挥自身特长。
四、强化体育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活力
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2
一、中职学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
1.“看病”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遵循着医学诊断的模式,由于强调心理健康服务,心理疾病的有无一直是评估的重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正常群体之外的异常群体,即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正如医生服务的对象都是病人一样,病人只有生病了才去看医生。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遵循这一模式,只有学生出问题了,才会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某某学生因为打架、上网、吸烟或饮酒等问题被班主任教育、开除,但教师在平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发现,预防,矫治。
2.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心理学知识传授课。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生这一群体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出现了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考试指挥棒的指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艰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传授课。由于中职生是在中考中落榜的学生,对于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他们本身就擅长,所以当他们面对苦涩的心理学知识时,兴趣荡然无存。在他们眼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语数外等这些学科的学习没有任何区别。
3.师生的“对付”心理。中职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承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化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在中职院校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面临上述压力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小到大,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批评声已经将他们定位在了一个“坏学生”的位置,所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在心里早早做好了与教师对抗的准备。于是,上课捣乱、说话、睡觉、打架、上网、吸烟等问题行为自然出现在他们身上,上学变成了混日子。而与此同时,在教师眼里,中职生存在学习差、品行差、纪律差、习惯差、顶撞教师等诸多差的行为表现,所以给中职生上课变成一件很痛苦无奈的事,这导致教师产生了给中职生上课就是应付、“熬熬时间而已”的想法,而不是思考如何从根源上改变双方的这种关系。
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实,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把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转变为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自我调适与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全体学生敢于正视现实。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借助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一平台,同时注意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结合。
三、实施团体心理辅导遵循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强调对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把专题讲座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结合,集体教育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对中职生来说,严厉的责骂或训斥不仅效果不佳,基至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团体心理咨询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按照心理学规律做工作。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全体,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构建与“看病”似的教育模式相对的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出现问题的学生。这样做旨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到发掘,心理素质得到改善,从而着眼于更全面、更理想的发展目标。
2.分类组建活动小组,强调活动的自愿性。对于学校来说,实施团体辅导活动最理想的团体便是班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它不是唯一途径,我们需要根据主题活动的不同招募小组成员,让学生自愿参加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3.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学校仅仅是一个教育组织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给学生以心理方面的指导,重在预防。实施团体活动的目的在于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在可能发生问题行为之前能及时加以调适。但一旦发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行为时,教师必须借助专业的心理机构加以治疗。
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3
【关键词】叙事视角;小说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95-02
语文教学除有“三难”之称的文言文、周树人和写作文之外,小说教学也是一大“难”。然而,“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解决这个“难”。善于思考,精于设计,方能易于教学。而思考之“善”、设计之“精”、教学之“易”,得益于理念之“新”。“叙事教学”便是小说教学中的一种新理念。
何谓叙事教学?通俗地讲,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其实,叙事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主张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叙事化的手段,进行叙事呈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情感、想象、表现、创造等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将叙事教学定义为:叙事教学是一种以叙事化为手段,通过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叙事视角下的文本解读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性的文学,始终离不开叙事视角的选择,而叙事的角度是小说叙事技巧的关键所在。那么,小说的文本解读就可以聚焦叙事视角,对小说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叙事视角中观察作者观察的世界。
叙事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可以这样设计《项链》:教师以莫泊桑的一句话切入“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围绕“借――丢――赔――认”这样的线索,让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复述小说。
学生通过复述小说情节,在情境中体验小说,在言语体验中解读文本。课堂中,一经叙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原来项链是假的。这时,老师提问:“小说最后才说项链是假的,出人意料之前有没有铺垫和暗示?”学生再一次阅读小说文本,明白了小说前面的叙述其实与结局有必然的联系。难怪在借项链时,佛来恩节夫人相当大方,难怪归还时她竟没有打开看,难怪项链和盒子不是原配的!原来这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给读者留下蛛丝马迹去追寻和思考。
那么,马蒂尔德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知事推人,不难发现她有点爱慕虚荣,但是又诚实守信、坚强勤劳。因为虚荣心而惹的祸,自己也敢于去承担、去弥补。那你是如何看待虚荣心的呢?此刻,学生就明白了,虚荣心是人之常情,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诚实守信、坚强勤劳。
这样的一堂课,因为叙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一课一得,学生在叙事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在收获中进步。有了叙事教学的牵引,小说解读的难题一一迎刃而解。
二、叙事视角下的语言比较
无论叙述什么样故事的小说,叙述者都要从一个特定的语言角度来叙述。小说人物的不同语言,叙述人不用的叙述语言,这些不同语言的背后都潜藏着不同的意义。
以《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为例,让学生从文中读故事,讲讲文中的故事。四子各有其志:子路,愿使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三年强国;冉有,愿使小国家,三年富民;公西华,愿为宗庙、会同之小相;曾,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暮春郊游理想图。
很多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只是相对简单地分析四子之志和孔子之评,但是除了分析四子之志和孔子之评之外,不妨关注叙述语言的比较。子路与后三子的对比:少了点名,多了神态描写;曾与前三子之志:点名之后,多了弹琴的细节、动作描写。在叙事语言的对比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思想主张。
四子述志,有这样的语言对比,孔子评志,亦是如此。对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哂之;对冉有、公西华:连用五个反问句,反问之中含肯定之气;曾: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叙事语言的对比中,表现出孔子对几个不同性格和思想主张的弟子,有着不同的点评,同时也暗含着孔子自己的志向和儒家的理想。
这个课例体现了叙事教学的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叙述故事,在叙述语言中品味人物。这样,课堂教学过程就会井然有序,把学习内容回归到课堂生成,让学生在叙述语言的比较中了解到儒家的思想主张和理想追求。
三、叙事视角下的言语展现
小说是叙述者通过言语形式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言语展现就是让学生与小说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小说情节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舞台,使学生通过言语展现来获得文本体验,也充分展现了叙事文本的张力。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课例,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把“林教头指谁?”“什么是山神庙?” “林教头和山神庙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问题布置在课前预习里。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有了目的和指向,学生就会认真地预习小说。
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叙事呈现的方式展开。首先是师生合作,理清故事情节。课文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林教头沧州遇故知、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然后全班四组,每组选择一个部分进行文本研读,研读后,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说本部分的情节。要求是:开场要用“话说……”开头,最后要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这样,一场课堂说书会就上演了。每组代表一一上台演说,还别说,真有那么一种说书范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做一个倾听者。其他学生对台上的说书同学进行点评,教师也相机参与点评和补充。
原来语文课堂也可以这样,有说书者、听书者和评书者。一堂课45分钟,教师前后的总共发言只有10分钟,更多的是学生在叙述、评论和补充。因为叙述呈现,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本是一趟枯燥难懂的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下,竟然可以上得如此有趣、有味。
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4
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非常敏感、好奇的时期,从学生这一性格特征出发,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的思考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之后借助现代多媒体所具有的优势,给学生播放一张带有狐狸和乌鸦的图片,结合多媒体画面,使学生很快对教学情境有深刻体验。这种手段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看完图片之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同学们狐狸和乌鸦有哪些区别呢?”学生陷入沉思当中,之后有的学生说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从狐狸和乌鸦的外形方面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说乌鸦是会飞的,而狐狸不会飞。我又继续提出问题:“狐狸和乌鸦之间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此时课堂上出现少有的安静,所有学生都开始进入思考状态,我顺势导入新的课程内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主张小学语文教学摒弃以往比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指导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疑问:“请问同学们小鹰是怎样学飞的呢?”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之后三个小组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最后三个小组的代表将小组中学生的想法说出来,我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认为,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比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时,文章主要是通过问和答完成的,文中所说的小松树,主要象征着生活中骄傲自大的人,而文中的大树,主要象征着生活中脚踏实地努力的人。从小松树的言语和行为中,可以看出小松树常常自认为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文章寄予的哲理性很强,为了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化,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象,并在语言上加以润色,这样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所获取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长点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
比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留意观察生活、书写感受的方法。例如,给学生留写作作业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图书馆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只有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思考,学生才会在写作文时快速挖掘到写作素材,将真情实感真挚地表达出来。
五、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双向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办法。
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5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人类向社会表达思想感情的窗口,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进行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儿童时期变得更美好。给予音乐熏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从音乐作品中发现美并且创造美,让小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小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人类通过音乐来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小学音乐教育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通过聆听音乐、自己演奏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些情感吸引着他们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小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的乐观态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审美素质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而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
音乐教育集中了人类审美的全部精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科技产物接触许多低级的“文化垃圾”,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选取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歌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如《左手右手》《梨花开放时》等歌曲使他们懂得取舍,提高他们辨别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这有助于学生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都各不一样,学生的自身特点在音乐学习中就会得以体现,有些学生外向,表演欲望强烈;有些学生内向,不愿意展示。而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具有表演天赋,就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让他演唱;有些学生节奏感强,就让其控制节拍,做一个指挥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各自负责音乐作品中的一部分,从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节奏感好了,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演唱了。喜欢演唱的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其他的内容。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都会积极面对。
3.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一个集体活动,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接受着相同的音乐教育资源。音乐教育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它可以借助更多的表演、演奏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一些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木桶有个洞》等,通常会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有些学生负责乐器,有些学生负责舞蹈,有些学生负责唱歌,等等,一个完整的音乐剧表现出来,必然少不了团队之间亲密的合作,只有团队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音乐这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求必须具有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自然而然,小学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们从中可以意识到并不是某一个人唱得好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理解团队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成功。这些独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集体团队的意识,能够真正地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演唱、弹奏、舞蹈等一系列的方式,将音乐传输给学生们。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要学会老师教的动人的歌曲,就必须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记住。一方面,专注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记忆力也得以提升。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美妙的音乐,可以将学生们带入他们联想的世界――草原、大海、高山等,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欢快明亮的乐曲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美的体验,呈现出来的是自身对于美的种种联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时时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借助于音乐,学生们可以勾勒出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提升了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5.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l展
音乐是对人类大脑与肢体都要求极高的艺术,演唱者必须很专心才能不漏节拍、不抢拍。演唱者必须认真听到乐曲的节拍,反应到大脑中并做出指令,处理好演唱中的技巧。弹奏者也必须手、脑、眼、耳相互协调,乐器演奏的反复练习直接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另外,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得接触大量的关于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的知识,大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根本无法替代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小学生当前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影响巨大。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可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音乐教育始终无法顺利地开展。
1.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虽然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样。在城市里,小学的音乐课程会有钢琴、长笛一系列的乐器的学习,有多媒体教室,有电脑、光盘等现代科技产品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空设,没有相关的音乐传播设施,有些学校上音乐课也只是让学生们唱几首歌而已,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音乐学习。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放几首流行歌曲,并没有真正去备课,没有进行专业的剖析,也并不考虑这些歌曲是否真的适合小学生去理解、欣赏。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学生的审美观念被歪曲。
另外,城市和农村的师资质量悬殊,城市里的小学音乐课教师基本上是专业的音乐院校毕业,通过了严格的考核才具有教师资格,这大大保证了教学质量。而在农村小学,教师本来就少,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师,小学音乐课程教师也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任,有时候不仅没有让学生接触到音乐学习,而且课时还被用来上其他的文化课。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许多的农村学生对音乐一无所知,素质教育更加无从谈起,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2.小学音乐教育被重视程度低
小学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美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大多数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家长们往往忽略。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许多年,但家长们重视的依然仅仅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生们喜欢却不能像文化课那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觉得学习音乐是在浪费时间,不愿意学生们去学习。有些学校注重升学率,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所谓的“主科”课程,更有甚者,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讲解习题,上“主科”课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政府不重视。音乐教育相较于文化课,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场地设施要求很高,政府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学校的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在学校中真正将音乐教育开展起来。
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乐种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跟随各地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东部。经济发展的地区,音乐教育融合了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使得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学生们受益良多。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西方艺术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这五类包括有民歌、歌舞、说唱、戏曲、乐器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难做到,由于设备与场地以及师资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乐器,需要专门的场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擅长各类音乐的演奏。所以,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很难达到。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西方著名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几乎占据了音乐课堂,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戏曲却很少提及,学生们对音乐了解很片面,对音乐无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在一般的城市小学,仍然是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基本上是老师唱一句,学生们跟着学一句,大大束缚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与音乐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要改变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音乐教育。许多家长和学校依然困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家长一味追求学生的语数成绩,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都没有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到第一位。我们应该逐渐改变家长以及学校区分“主科”“副科”的观念,音乐以及其他的艺术类课程同其他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习好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还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科”c“副科”之分。教育部门应督促各教育机构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甚至取消音乐教育课。重视音乐课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间。另外,政府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投入,建立音乐教育的专项资金。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教学目标,划分合适的经费。对小学音乐教育经费应该有明确规定,确保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确定经费的投入主体。例如,有些地区可以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支出,有些地区则必须依靠国家的专项拨款。
学校应该每年做出相应的规划,对所必须具备的音乐教学用具、音乐教室以及其他的相应的音乐教育投入做出预算,加大音乐设施投入。丰富音乐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音乐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专业音乐教师储备,在师范类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系统地培养专业技术强的音乐教师,使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向全社会征集优秀的具备音乐专业素养的教师,从而解决目前严重缺乏音乐教师的困境。另外,应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定期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针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大兼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带动,多去专业院校参观学习,加强互动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使音乐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音乐知识的模式进行。而音乐知识以这种模式来传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大大地挫伤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以学习主体(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的改革都将只是空谈。这些教育方法必须充分符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成长轨迹。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动的阶段,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只是一味让他们被动地听课,使得他们对音乐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1)以小学生为主体,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提问引导,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并注重情感教育以及开展丰富的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等方式改变教学方法。①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选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曲子,让学生们跟着节拍来拍手或者跺脚,例如,歌曲《如果你高兴》就是一首很好的控制节奏的曲子,让小学生跟随节拍与旋律,或快或慢,或者分组来进行拍打,不仅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而且特别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要打节拍,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着旋律,听着歌曲,对他们的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这些看似在游戏的动作,对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②采取适当提问引导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很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辅助用具,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欣赏一首描绘田园的音乐中,哪些是显示虫鸣,哪些地方体现鸟唱,在引导学生们体会的同时,可以问一下“哦,那你们心里的虫鸣、鸟唱是什么样的呢”,适当地提一些学生可以模仿声音的问题,问一些学生可以用语言描绘的画卷,不仅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到这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结合他们自己的所闻所见,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③采取演唱与表演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爱唱歌,有些学生爱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他们相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象的场景或者内容用自己的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小组比赛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④注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音乐灵魂的就是情感。音乐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审美情感的激发,所以说,音乐教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里,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情感流露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向契合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第一目标,情感教育方法的实施,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将学生带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设立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教具,结合教学内容,对环境进行模拟设置,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跟随音乐进入到情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例如,欣赏一曲《百鸟朝凤》,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动物进行模仿,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每首歌曲都蕴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可以借助于夸张的想象、动人的演唱、流畅的演奏、合适的表演等,让作品灵活生动起来,将作品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投入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才能够带动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体验到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的目的。⑤开展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局限于课堂,不仅场地受限,而且教具、乐器均不完善,大大的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展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例如,哪些学生喜欢弹钢琴,哪些喜欢吹笛,哪些喜欢西方古典乐,哪些喜欢中国传统音乐,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分组归类,再系统地进行教导,有侧重地指导,在课外,可以将乐器交到组长的手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有助于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一些音乐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培训机构的课程,使用乐器,参加其举办的音乐比赛等,让学生从课外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准。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校外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将科技引入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大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的音乐教师以及学生所欢迎。多媒体使音乐欣赏更加实体化,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
(2)想要达到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是音方逃发展的最大阻碍。要想真正让音乐教育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将教师与学生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建立小学音乐教育的宏伟目标,创新改革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①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原有的教学理念往往拘泥于讲授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跟随学生的兴趣点,将所要教授的音乐内容合理的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每一节课都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音乐知识。②注重身份的转换,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都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跟随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应该转换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则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音乐思维”。③冲出音乐教材的束缚,实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我国地大物博,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快慢不一导致教育资源分布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育全部做到统一并不现实,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跳出课本,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将这些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当地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耳目一新,还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实行“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教会学生音乐技巧、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教学中,让其体会、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在有限的课时内,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将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自身观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创新的源泉,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应该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小学音乐教育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l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2]张向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1):58-59.
[3]马 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53.
[4]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45-47.
[5]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48-49.
[6]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5(7):122-123.
[7]冯 坚.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46-47.
[8]郭正航.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20-122.
[9]杜伟祥.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1(3):24-26.
[10]王 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97-98.
[11]赵翠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台,2011(2):154.
[12]张 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88.
[13]邱 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14]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50-55.
[15]刘 锦.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10).
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6
一、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学主体的真正认知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教学中,学生们缺乏对教学主体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的转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家长会建议学生在高考时不要选择报舞蹈专业,因为舞蹈吃青春饭,不好就业。所以很多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到了高考时候并没有选择报考舞蹈专业。事实上,老师和家长的认知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其实高校的舞蹈有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三种专业,学习舞蹈不仅能进行表演,还可以从事舞蹈教育工作,此外,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让艺术门类毕业学生变得炙手可热。所以,对于家长和老师的顾虑也是多余的。
(二)教学重点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注重肢体动作的教授,对于舞蹈内涵解读则有所忽略。从审美学理论来看,舞蹈作为一个艺术表演门类,其整体的美感固然重要,但美感是要以内涵为核心配上极具美感与艺术展现力的动作才能体现出来。教学重点设置不合理,导致了学生在观念上的理解偏差,在进行舞蹈表演与编排的时候,往往过分追求动作和技巧的展示,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抒发。
(三)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教学科目,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教学大纲,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学依据,形成当前教学方法、标准过于混乱的局面,这都是因为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所致。统一标准、规范的缺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与喜好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主观的评判,这种评判的结果往往缺乏客观依据,不能有效的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教学体系不完善对于学生来讲影响也很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自身的学习成果无法验证,日复一日便会丧失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二、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
(一)转变舞蹈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观念亟需转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转变自身对于舞蹈教学的认知。从教师层面来讲,要将舞蹈作为一个综合艺术门类去进行教学,而不能只将其作为一个单一门类去看待。从学生层面来讲,要从思想意识上端正艺术观,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领域内的学科去对待,而不是仅仅将其当成一个靠技巧、身材以及颜值等去表演的门类。学校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应当为尽量为舞蹈教学活动营造好氛围,坚决避免学校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当前时展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这是解决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诸多问题、推进新观念转变的必要手段之一。在舞蹈理论方面的教学中,因为舞蹈理论通常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课堂的讲述,会显得非常枯燥,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进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多媒体或采风等多种手段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动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舞蹈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舞蹈视频,舞蹈跳的多了,就能从学习当中去规范自身的舞蹈动作。
(三)加强舞蹈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之中,整个舞蹈专业的师资队伍还显得薄弱,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当前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的转变效率。为了全面提升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质量,加速教学理念的转变,应当从加强舞蹈教师进修学习、外出交流与培训等方面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