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新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年的新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年的新计划

新年的新计划范文1

方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07年就过去了,迎来了2008年,在这一个新年里我们要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下面让就我来说一下我在新一年里的计划吧!

俗话说得好“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这话讲得真好,在这一个新年里,我有许多想干的事:要把学习学好,成绩理想,其次还要把身体锻炼好,再读一些书,让我的阅读量更广泛,然后练习一下书法,把字写得更加优美好看,在下一学期的写字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先说读书吧,原来我只喜欢看故事书,不喜欢看历史书,所以很多历史我都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我的缺陷,所以我要多看一些历史书,丰富一下我的历史知识。

说到锻炼身体,我觉得我的耐力很差,两百米跑步跑下来我就气喘吁吁的,我也没有信心,因为我原来学过一点篮球,可我投了几次也投不中,所以我认为我不适合篮球,我就不练了。我也不擅长别的体育项目如足球、跳高、跳远等等,所以在2008年我要多锻炼身体,培养一下我的信心,锻炼锻炼我的耐力,争取在下一次秋季运动会上为我们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新年的新计划范文2

一、依托文本――写话与教材相结合

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体现时代的风貌”。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使“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融为一体。

仿写,能较好地将教材语言内化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转化为语言表达,让学生敢写、想写、会写。在写话的过程中,让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的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创造性地理解课文,而且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写话能力,达到了情智共生的目的,促进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续写,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每当学完或听完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常常余兴未尽,我就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后,他们都不认可凶恶的狼吃掉可爱又可怜的小山羊的结局,纷纷写出了自己的结尾:“当狼扑过来时,小山羊机灵地往旁边一躲,狼猛地撞上了一棵大树,撞死了。”“当狼扑过来时,一个勇敢的猎人来了,一枪打死了狼,可爱的小山羊得救了……”这样的想象,顺应了儿童内心需求,他们有内容可写,写得轻松,写得快乐。

补写,根据教材的特点相机插入补写的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感悟,同时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补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外表补写心理活动或根据心理活动补写人物外表,或想象补写人物所处的环境等等。

二、感悟生活――写话与生活相结合

1. 引导观察生活,记所见所闻。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写话,最难的是没有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尝试了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实践活动。春天,让学生观察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柳絮飘了,春雨来了,边看、边听、边想象,然后写话。

2. 引导体验生活,记所作所为。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有独特而丰厚的个人感受。为此,我引导他们进行为家庭做小事、给父母过生日、和父母做游戏等活动,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丰富写话素材。如,《给妈妈削鸭梨》: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大鸭梨。这些梨颜色黄澄澄的,个儿也非常大,比我叔叔家刚出生三个月的小弟弟的头还要大……

三、亲近图书――写话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1. “画话”结合。从咿呀学语开始,儿童就喜欢阅读绘本图画书了。低年级的孩子不仅爱读、爱搜集,还爱仿照进行画画练习。他们把搜集来的图画有的贴在书上,有的贴在本子里,有时候还照着图书上的插图画,而且兴致很浓。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写话训练。

2. 仿写创编。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们阅读兴趣也在不断增强。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拼音读物,讲一讲有趣的故事,并进行仿说创编。如,我引导孩子们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尝试让他们讲一讲“我是一只绿头苍蝇”、“我是一只落叶松毛虫”等童话故事并写下来,经过仿写迁移,孩子对这类小作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写了生活中的其它动植物,如《我是小狗花花》、《我是一只小猪》等,想象力丰富极了,有时还能创造性地描绘,比直接让他写一种动植物有趣多了。

3. 评头论足。孩子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会产生许多疑问:“老师,小猴子在捞月亮之前为什么不先抬头看一看天呢!先看一看,不就能发现月亮一直挂在天上吗?”有的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老师,《狼来了》中的那个小男孩子真顽皮!要不然,他的羊被狼叼走时,人们怎么会不去救呢!”

新年的新计划范文3

过了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很多人都忙着制定各种新年目标和计划。除了事业和生活以外,也许很多人心里最惦记的就是自己的身材了。于是,各种饮食和锻炼计划被列入人们的新年计划表。但请千万记住一点:对于你即将执行的计划,请务必现实一点。通常来说,从小事着手,才能做成大事。

我们姑且将各种饮食和健身计划统称为“新年健康计划”吧。毫无疑问,为了尽快达成目标,你会将家里所有饼干、薯片统统扔进垃圾箱,你也会雄心勃勃地决定以后每天都要去健身房报道……

可接下来的三个月会发生什么?你也许会蜷在家里酥软的沙发里,嘴角上说不定还有没擦干净的薯片屑。实际点儿说,你其实什么都没做成。

从小事做起

大部分人都会在新年伊始为自己制定各种宏伟计划,但却从来坚持不下去。那么,到底该怎样制定计划,并让我们自己坚持下去呢?答案是:从小事做起。

为自己制定适度的、可以完成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它们,逐渐积累点滴的成功。与此同时,自信心也会随之慢慢建立起来。所谓“积跬步,方以至千里”,便是健康和营养专家建议的成功策略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持续性的健康改进。

希望明天就能跑马拉松、后天就能瘦下50磅,这些想法都很正常,但这些想法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实现。而当目标没有达成,人们常常会感到失望和沮丧,进而认输,然后放弃。

“在人生的很多方面,我们往往都会抱有这种‘要么全部,要么全没有’的心态。这种心态的结果,往往只会让我们对自己失望。”美国运动理事会发言人、运动生理学家杰西卡・马瑟路说,“我们总想要么以每小时上百英里的速度前进,要么就停顿不前。”

如果你想要进行一些体能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但眼下的状态就像是一只散漫的树懒,那你最好还是实际点,把自己的锻炼日程安排得简单点儿。你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出行时,在不到目的地的地方停车,然后走过去”。“这样的每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可观的一大步。”马瑟路说。

来自纽约的注册营养师、运动生理学家费利西娅・斯托勒,同样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斯托勒表示,如果不能实现“步行40分钟”的宏图大计,那就每小时只抽出5分钟来,或者哪怕只是在工作空当起身走动一下也好。这样积少成多,会让健身目标变得更加容易管理。

来自旧金山的注册营养师、美国营养饮食学院发言人玛纽尔・维拉考特也表示,控制膳食也必须从小事做起。不爱吃水果或蔬菜的人,也许可以考虑每个星期先给自己加一个苹果,或是一份蔬菜。平时从不在家做饭的人,也可以先买一只烤鸡、一些冷冻米饭和一些罐头,这样也可以在家里享受到简单,但却相对健康的一餐。

“无论是数量还是频率,先从你能掌控的事情上做起。”维拉考特说,“当你完成了小目标,就可以向更高的目标进发了。”

充分准备

也许你会觉得好奇:既然决心改变,为何还要这样小踏步前进?想想那些当初被你怀着“凌云壮志”抛弃的垃圾食品吧。过不了多久,压抑的食欲爆发出来,所有的健康目标都被遗忘,你将无法克制地开始一场饕餮暴食。对于健身计划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设定的目标过于远大,并且短时间内运动过度,将很容易引发肌肉不适,甚至导致过劳性损伤,比如拉伤、扭伤等。

而比这些情况更糟的是,你也许会就此感到心理倦怠。

马里昂・贾科博斯是来自拉古纳海滩的私人职业心理师,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荣誉教授。他表示,在达成某项小目标前,最好能做出充足的准备与计划。

“变化是需要过程的。你不可能直接从A字型身材变得浮凸有致。”贾科博斯说,“达成目标的每一步都需要制定计划,也请务必看清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你将会遇见什么样的障碍。”

首先得思考,然后理性计划。如果你打算第二天清晨出去跑步,那么请在今晚睡觉前准备好运动服和跑鞋;如果你想吃一顿健康的家常菜,那么就给自己订一份菜单,列出需要购买的食材。也就是说,无论你想做什么,都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如果你一大早根本起不来,那就不要为自己制定一份清晨6点的锻炼计划。”马瑟路说。

当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诱惑与障碍。你应该在它们出现之前就提前预见,并为此做好准备。如果和朋友聚餐时,会有人劝你多吃点儿,那你就该事先向他们说明自己正在控制饮食;如果想为孩子们准备一些诱人的食物,那你应该事先想好如何防止自己“出轨”。

“如果没有详细的计划,人们只会笼统地想:‘我每天都要去健身房。’”贾科博斯说,“如果这些想法没有达成,他们就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往往会就此作罢,然后自我安慰:‘我就不是那种人。别人也许能做到,但我就是不行。’”

从点滴做起,小的变化和目标更容易实现。如果你将这些实现小目标的过程记录下来,会发现这很有价值。你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饮食和锻炼日程,也可以使用能够记录卡路里、营养数据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或电脑程序。

维拉考特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拥趸,因为这些程序为他提供了及时反馈和各种最新信息。“最棒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程序自我监督,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变化。”

保持积极的心态

除此以外,找个人监督自己也很重要。这个人最好能够给你带来促进与鼓励。“如果你老公比较胖,又不愿意减肥,那你可能无法从他那里获得支持,相反,他也许还会给你拖后腿。”贾科博斯提醒说。

维拉考特则提醒说,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小心出现了退步,那么千万不要被自我打败,让这些小退步成为放弃整盘计划的借口。“要想一想变化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偶尔一餐的放纵不会毁了你整个星期的努力。”

还有些人也许一直在等待某个恰当的时机再作出改变。但这样的念头是虚无缥缈的。贾科博斯警告说:“你是几乎没有可能感觉到那一刻的降临的。”若你想等到自己感觉足够积极的时候再开始,那么也许你只会永远这样等下去。不管怎样,从现在就开始改变,才是最积极的。

新年的新计划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 测度 核心信息能力 ICTS

[分类号]F270.7

信息化测度的对象是进行测度前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信息化测度的实质是测度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信息能力。然而信息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是最能真正代表信息能力的项目?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和测度的基础。

1、信息能力的时代性和核心信息能力

如果我们同意大家所普遍认同的观点,即信息能力是收集、存储、处理、利用和生产信息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信息能力并不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的,无论是个人、组织和国家,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对信息能力的需求。只不过信息能力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波斯特借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提出了信息方式理论。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信息方式,或者说信息方式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面对面的口头媒介的交换、印刷的书写媒介的交换和电子媒介的交换。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符号的互应,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意符的再现,第三阶段的特点则是信息的模拟。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其实我们还可以对人类社会信息能力的历史发展阶段性作更仔细的分析,笔者在文献中深化了维纳关于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粘接剂的著名论点,提出信息交流方式可作为一种和生产方式相并列的概念,前者是人类组织社会的技术,而后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信息交流方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符号、媒体、信息处理规则(逻辑)。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考察各个不同时期的信息能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各时期的信息能力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的,后一个阶段的信息能力并没有取代前一个阶段的信息能力,而是丰富了社会的信息能力。

第二,新的信息方式所导致的信息能力会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当时的核心的信息能力。似如我们仍借用波斯特的三种信息方式来讨论这一问题的话,可以说,相对于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方式,印刷的书写媒介的掌握,无论是对个人、组织还是国家而言,都是核心信息能力,而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共存时,电子媒体则是核心信息能力。由于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然每个时代都不能缺少信息能力,但是每个时代所需要的信息能力却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核心信息能力,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演进的,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如在文字和印刷术方面,核心信息能力就是掌握文字和印刷术,以及此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普及程度;电子媒体时代,ICTS的演进同样有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在比较Orbieom和ITU分别制定的数字编码指标中,ITU在其文献别强调指出这一点:即Orbicom的测度更强调上一代的ICTS,而ITU的测度更强调新一代的ICTS。这一看法足以提醒我们对核心信息能力保持一-种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而不能够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之。

2、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

2.1 ICTS

现时代的信息交流最重要的特征是数字化。导致这一过程的技术系统通常被称为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ICTS的应用对全世界范围内信息和编码知识如何掌握和传播有重大的影响。事实上,从数字经济到信息社会,都是这种信息和通讯技术演化和应用的直接结果。

1CTS将三种不同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其演进过程通常被称为1CTS融合:

・三种技术之一是聚焦于传输和存贮信息的技术。这种技术长期以来都被认为对人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技术重视信息的大量存贮,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子书籍。

・第二种是通讯技术。其核心并不是大量地传递信息,而是更快地经过远距离传递少量的信息。

・第三种是信息处理技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技术手段帮助处理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这利,技术装置能够部分地代替大脑的工作。如算盘、罗盘等。到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电子装置替代了原来的机械装置。

所以ICTS的实质就是:自动信息处理系统、内容信息系统和通讯系统的融合。

这三者的融合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范式――知识和信息被储存、处理、传输和通讯的技术范式。这是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范式。泰普斯科特在1996年的著名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将其称为3c,即计算机、内容、通讯。而曼纽尔,卡斯特将其称为信息技术范式。

ICTS是一项渗透性技术,很像是过去的电力。它不仅能使我们去做新的事情,而且也塑造我们如何去做。“只有通过真诚地拥抱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的数字技术,欧洲和欧洲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潜力,未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我们不得不通过ICT去形成它”。这不仅是欧洲各国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2 为什么ICTS能力构成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

因为,现代ICTS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区分ICTS带来的数字信息活动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础结构层”。计算机网络、电话线、光纤网,以及无线网和所有类型的硬件和电信构成此一层次。或者可以将这一层次称为信息网络的物理体现,涉及这一层次的行为者包括电信运营商、电子公司、设备制造者、接入服务提供者。

・第二层次是一般服务层。这一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在基础设施层网络之上,并且在这一基础没施之上提供增值服务。所有种类的软件制造商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层称为媒介层,它通过提供包括搜索等服务来提高数字电子信息市场的效率。这一层次的'?舌动为用户提供使用联机服务的便利。雅虎等网站,以及政府和公共服务网站可以归入此类。

・第四层可称为完成层,它使最终的活动表现为数字化。它包括行政、健康、教育、娱乐、军事、商业等各种活动。在商业部门,用户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到这一层面,如常见的B2B、B2C、B2G等。

第一、二层具有产业的特征,可以归入信息产业,第三、四层则具有更为强大的渗透性,将现存的各种人类活动进行数字化的改造。

由于ICTS的重要性和广泛渗透性,数字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出现了。由于数字化产品的低分发成本,趋势似乎是将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进行数字化。的确,大量的信息都是可以数字化的:音乐、软件、杂志和书籍、机票、股票、电影、货币等。

对于ICTS的广泛渗透,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和术语

来描述。如我国称为信息化;国外有学者用s曲线来描述;还有人试图用长波理论来解释。

ICTS的集中表现是网络。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已经突破信息交流渠道的范畴,成为集信息集聚、处理、传播、开发与利用于一体的功能综合的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活动渗透到生产、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网正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

3、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

本节着重分析现时代的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

3.1 界定核心信息能力的几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按信息的处理流程来界定。从信息的获取、识别、接受、储存、利用和创造的能力等环节来进行要素的分解和分析,即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识别能力、信息的储存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信息的创造能力等。尽管这种分解和分析从思路上看是可行的,但结合现在的ICTS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融合的时期要对其重新进行分解反倒是不合时宜的。

UNDP的TM(技术成就指数)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该指数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测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创造、技术扩散以及建立相应的技能,它将技术能力划分为四个维度:①技术的创造:用人均专利数和从国外收取的专利使用费两个指标;②新的技术创新的扩散:用Internet的扩散、高技术产品占总出口的份额两个指标;③老创新的扩散:因为技术进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的创新需要以老的创新为基础,并且老的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是必需的,这主要是电话和电力两个指标;④人类技能:技术的创造者和应用者都需要技能,这里采用平均学习年限和科学、数学、工程的学生的毛入学率两个指标。

此种思路应用于核心信息能力分析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不专注于信息技术分析,而是一般的技术能力;此外该分析仅仅着重于技术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前述s曲线分析框架,它将ICTS扩散和影响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使用、影响。从分析研究逻辑上来看,这种按事物发展阶段来进行划分的方法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不足之处仍然在于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使用方面。

OECD研究信息经济时使用了一个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框架,这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供给代表提供,是生产的方面;需求代表使用,是影响的方面。

我们认为,可以将核心信息能力理解为生产力的一个演进和发展阶段,尤其是信息生产力演进的新阶段,并且运用的生产力分析的框架,同时结合上述几种思路,对核心信息能力进行要素分解,从而得出比较有价值的结论。

下面我们就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等方面来对核心信息能力的构成加以讨论。

3.2 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

・首先是劳动工具。在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分析中,劳动工具的性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生产方式乃至社会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马克思本人非常重视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他写道:“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人类社会进步的奥秘隐伏于资源-工具-生产力-社会的连锁反应之中。人类能够利用什么样的资源就可能制造什么样的工具,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可能促成什么样的社会。“古代人类只懂得利用物质一种资源,因而就只能制造镰刀、锄头-类人力工具,只能形成农业时代的生产力,促成农业社会的生长和发展;近代人类逐步懂得了利用能源,把能量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就制造了机车、轮船-类动力工具,形成了工业时代生产力,促成了工业社会的生长和发展;现代人类正在向信息资源进军,综合利用信息、能源、物质三种资源,于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一类崭新的生产工具――智能工具正在迅速涌现,信息时代生产力正在茁壮成长,信息社会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在劳动工具方面,可以用电脑和网络基础设施来描述。

・其次是劳动者。网络时代的知识工作者乃至产业工人,需要掌握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信息技能,这种信息技能并不是一般的读、写、识字等,也难以用识字率和教育年限等一般性的指标来衡量,而应该是ICTS的相关技能。关于ICTS的相关技能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统计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知识密集的工业部门,人们的劳动绝大多数与操纵电子计算机有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不难看出,核心信息能力的此项要素就是本文第一节所讨论的微观视角的信息能力。

・第三是劳动对象。信息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作为资源和财富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最先认识和开发的重点是物质材料。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基本上属于农业社会,人类劳动的成果主要是农产品,它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物质型经济。到了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后来的电机等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社会走进了工业社会,其主要产品是工业品,人类认识和开发的重点转向了能量、动力,并使能量与物质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其经济形态仍是物质型的。只是到本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信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与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开始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并能将信息与物质、能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控制生产工具,人类劳动成果中的信息产品越来越多,即使是工业产品,也可以由信息产品来生产。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劳动产品已由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社会经济形态也从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

但是这里的信息资源或信息财富,最核心的是数字化的,能够通过电脑进行存贮和处理的。所以各国充分重视数字内容产业,重视数据库产业等,是有充分理由的。核心信息能力中的信息资源并非一般的信息资源,而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4、核心信息能力的层次

依据核心信息能力的概念,可以将其应用于社会的不同层次。

4.1 个人或家庭的核心信息能力

分析个人或家庭的核心信息能力,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是否拥有电脑;②是否能够在工作单位或是家中连接上网;③个人是否拥有ICTS技能(研发、或者使用的技能);④个人使用ICTS工作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⑤个人使用ICTS的用途(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

对于个人而言,ICTS核心信息能力可以改变个人交互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日常生活。当ICTS在全社会得以广泛联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以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IC-TS使得几乎所有的信息随时可得,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变化,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几乎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因ICTS而改变,信息可以方便地跨越国界。

是否能够接人信息网络,是否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成为个人工作、生活以及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个人的其他技能在一个信息社会中贬值了,具有ICTS技能和不具有ICTS技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差距,这正是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提出来的背景。

4.2 组织的核心信息能力

对组织而言,核心信息能力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电子商务。特别是对于从事商业生产和交换的企业组织来说,通过数字网络来进行的交换活动――电子商务在其整个的交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企业内联网改变着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传统的沟通方式,重新组织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因特网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舞台。

计算机、网络对企业不管发挥何种作用,数字化都是桥梁。设备数字化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通信;产品数字化可以实现智能增值,可以提高新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销售的效率;办公数字化可以实现更加快捷、准确和优雅的管理。企业需要建立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网络平台,更要建立数据平台。

・电子事务(E-business)。电子事务不仅局限于商务或交易的领域,E-事务的概念要大于电子商务,包括企业中涉及到数字信息的非商务部分以及非商务组织,如政府、教育等组织中的涉及到数字信息的部分。

美国国家统计局定义了数字经济的三个层面:电子事务、电子商务和电子事务基础设施。加拿大统计局和OECD于1999年也作出了类似的定义。

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组织是否拥有核心信息能力,不仅关系到其竞争力的强弱,甚至关系到该组织能否在这时代生存下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结果显示生产率悖论消失;从2000年左右开始研究发现IT投资能够获得超过其他资本投资多倍的“超额收益”,即“新生产率悖论”。

最新的研究表明,ICTS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是ICTS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二是ICTS增加其他产业的需求;三是ICTS使得组织发生变化,增进技能,加速创新和投资于无形资产的动力。所以ICTS对提高企业绩效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国家的核心信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ICTS核心信息能力对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信息化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一相对稳定国力构成因素。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存在,自然环境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然环境的影响就大大减弱了。首先,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向低能耗型和低物耗型转化。一方面,由于信息的替代作用,人员货物的流动以及相关的能源、资源需求都将减少。其次,信息化使人口状况对国力的影响大大降低。人口状况,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人口状况,往往反映该国人力资源。但是,信息化的发展,使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不必通过人员实际流动。

・信息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知识经济发展表明,凡是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国家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居于有利地位。首先,直接投资于ICTS对经济增长有极大影响作用。ICTS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ICTS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直接通过生产和过程创新促进增长;其次,ICTS的使用扩散到经济的其他部门,在其他部分产生显著的效率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公司和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需要由ICTS来实现对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重组。e-欧洲计划认为,公共政策因此必须定位于刺激ICTS的有效使用,包括促进互联网接入,克服障碍,方便企业进行重组、组织管理过程的转变,鼓励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200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ICTS在加速增长、减少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整合进全球经济方面可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增强了自己的影响,最终提高和加强了自己在国际格局的中心地位与作用。

・信息化成为当前各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使世界各国不仅面临着一场严峻挑战,而且也提供了一项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国都努力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争取在国际政治中取得有利地位。

2000年,欧盟国家在里斯本提出里斯本战略,其目标是“高增长,高就业,更强社会包容”,而ICTS被认为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随后,推出了E欧洲、E欧洲2005等计划,对欧洲信息社会的发展给予政策推动。

联合国组织对推动全球信息社会也作了不懈努力。从2003年到2005年分两个阶段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讨论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会议通过了四个重要文件:《日内瓦原则宣言》、《日内瓦行动计划》、《突尼斯共识》、《突尼斯行动议程》。

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最终结果将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4.4 核心信息能力测度的基本框架

按照经济学原理,核心信息能力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供给主要衡量研究和生产的能力,需求则主要衡量消费和使用。实际上,对每一个要素都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

准备、使用、影响的三阶段划分也是有意义的。它反映的是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间不同的结合状况,实际上是对要素的结合进行动态分析。不同的要素结合方式、不同的程度,从而形成各有差别的核心信息能力的发展状况。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核心信息活动要素。

最后则是核心信息能力的影响要素。这是纯粹的技术评价所没有的。它是指核心信息能力的运用对经济、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在相应的活动中所占比例等。

新年的新计划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

目前,社会已经全面的步入网络信息的时代,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公司的运转可以说的上是全靠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它对公司的发展有利有弊,可以很有效的解决公司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很便捷的为公司的整体形象做宣传,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出现网络状况,就会停止工作。

1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

1.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概念

它主要是对计算机的使用,通过了解它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然后再运用到公司的运转中。而这一方面的人才所具备的专业技术非常的高超,能够非常有效的完成工作,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本身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通过使用计算机的技术,将整个公司的所有信息进行录入,然后再通过互联网的程序进行整合,根据所得出的信息,再进行适当的分配,让公司的所有工作变得有秩序,条例清晰。并且可以很快的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务,提高效率,更好的帮助公司发展,占据市场的优势之地。

1.2企业现代化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使用,已经形成了普遍的状况,很多公司的发展与建设都是运用了这一项技术,并且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与人民的生活已经挂钩,能够非常便捷的进行购物,与人交流,视频聊天等,几乎无时无刻都是在利用这样的技术进行生活。它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企业的工作中,几乎公司的转动,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的应用。

2企业信息化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

2.1产品生产线的技术使用

对于产品的生产线,是公司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流水线上的生产非常的复杂,且耗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许多流水线上的操作,都尽可能的机械化,甚至出现了无人机生产,这种模式是使用了计算机的应用,通过数据的输入,进行程序的确定,然后让机械进行自动化的生产,所产出的物件既能保障质量又能保证数量。

2.2管理层次的信息化统一

对于企业的管理阶层,要懂得企业内部的运转以及管理模式,如果使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非常清楚的显示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每一个员工的任务。对于公司的某些项目,可以将所收集到的信息以及数据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在程序上,让电脑自己帮助我们工作,进行统计和总结。例如员工的效绩考核,管理层次可以将员工平时的表现以及工作的质量评估绘制成表格,作为年终总结的参考,虽然工序比较多,但是比起人力操作,却是简捷快速的多。并且,操作性也不高,只要懂得最基本的办公软件即可操作,说明难度性不大,非常适合于公司的管理阶层。

2.3销售方面的管理应用

公司的业绩,主要来源于市场的销售,那么计算机在一方面上,也可以帮助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负担,对于所销售的产品以及销量数据和顾客的评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平台进行统计,将所有的步骤都列入到电脑当中,进行分析整理,就像产品的供货商以及销量的数据,售后的服务情况,顾客的态度,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整理,然后再做成一份文档,这样就更方便企业管理者了解所有的程序,既省时又不费力。并且,所提供的数据以及信息都是非常准确的,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好的制定发展方向。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保障了公司信息化的可靠性

对于企业的信息,是十分关键的,它联系着整个公司的基本运作。就像最基本的员工个人资料以及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而且,公司在进行同行竞争的时候,所做出的方案,必须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公司可以在计算机上,设立一个小程序,帮助工作人员更为快速准确的录入信息,如果出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非常快速的搜索到文件,节约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

3.2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

对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文化理念,科学技术引入到其中,进行推陈出新。对于过去的运营方式,过于陈旧,且思想方式落后,通常都是耗费大量的资源,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是一味的增加成本,而经过改革之后,可以很好的分配员工的工作,在他们进行上岗之前,公司可以安排短期的培训,让他们更快的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也可以从某方面减少公司的成本,减少员工的开支,节约材料等,更符合于现在追求简单便捷的社会需求。

3.3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对于员工的要求,必须要进行明文的规定,规划每一个员工工作的范畴以及领域,不得跨越,并且确定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工作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公司需要的是精英人才,那么就必须学会培养人才,所以也需要给他们创造机会,通过计算机技术,增加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性,员工可以很快速的了解公司的动向,公司也可以了解员工的想法,通过这些方式,对员工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和开展业务,增强公司的力量,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更好的进行发展。参考文献

[1]郑明伟.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新通信,2016(14):96-97.

[2]王增光.浅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4(06):151.

新年的新计划范文6

后危机时期我国国家收支的新变化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变化,我们先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这些都是在金融危机以前就已经达成的共识,本文将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我们取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两项的数据,制成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变化图,如图1。

图1表明,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双顺差”中的比重突然加大,并持续下去。2011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首次超过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图,两者的共同面积等于官方储备增加额,可见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在后危机时期增速加快。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金融危机以来如此高速的增长呢?本文进一步观察了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子科目。我们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其子科目外国直接投资余额一直高于整个资本金融项目账户,也就是说,除去外国直接投资账户,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就为逆差。但在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账户余额开始低于金融项目账户,即除去外国直接投资,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仍为顺差,这与2009年之前完全相反(见图2)。

同时,发现其他投资账户余额从2009年起持续大幅增加,成为推动整个资本金融项目余额增长的另一大推动力,截至2011年,其对资本金融项目账户的贡献度为43%,略低于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50%。

现在我们进一步观察其他投资账户的子科目,寻找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2009年以来迅速增加的原因,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的增长并不是由于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贸易信贷,因为我国企业对外的贸易信贷数额也很大,贸易信贷贷方余额并不高。整个其他投资账户贷方净差额主要来自贷款项,即外国对国内的放贷远远大于国内对国外的放贷,2009年这种趋势不明显,但从2010年开始就逐步趋于明显了。需要强调的是这其中短期贷款又占主体地位,达到87%左右。因此可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外对国内的净贷款额的增加成为了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另一主要原因。

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以上说明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现在我们来逐一探寻它们形成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而不是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国内企业往往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因为一旦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失去,制造厂商就会转移工厂至中国的竞争国如印度、越南等。这样中国就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处于逆差状态。经常项目顺差潜在的脆弱性无法抵御人民币升值的冲击。2010年9月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总体上处于缓慢升值的状态,截至2011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5,相对于2010年9月的6.83升值了约7%。这样我国的商品出口顺差就从2011年开始迅速下降,逆转了2010年经济复苏的态势,2011年末只能达到2006年的水平。

再来看看资本金融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在2009年受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投资机会的增加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吸引,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大幅上涨,目前已恢复到危机前期的高位水平。

最有戏剧性变化的是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在2009年危机期间突然急剧上涨,而且其中的债务方贷款项是其主要增加的来源,从直观上可理解为外国对我国的放贷净额的急剧增加。是什么原因让我国的外国对内贷款净额在2009年开始急剧上涨呢?首先,发达经济体经济比较低迷,但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比较高速,国际上愿意把资金借贷给国内寻找投资机会。其次,我国2011年来实施稳健(实际偏紧)的货币政策,一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从2010年12月26日的2.75%提高到2011年7月7日的3.5%,利差套利机会也促使国外的短期资金涌入国内。最后,2010年中国重启汇改,人民币实质上的单边升值的状态及升值预期让国外企业更愿意对国内放贷,而国内企业也更愿意利用国外融资以减少成本。需要注意,这部分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加的短期贷款有很多是带有投机性质的,属于典型的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出口下降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降,但我国仍能维持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外对国内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增加导致资本项目顺差的骤然增长,而这些对资本项目顺差产生影响的巨幅增加的短期贷款主要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涌入的国际游资,这些投机性质的巨额资金对实体经济具有潜在的威胁,一旦人民币汇率达到其均衡水平或者我国经济出现波动,它们会迅速撤离,将对我国经济形成很大的负面冲击。

在这种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在未来几年仍会存在;外国直接投资将保持之前的势头继续上涨,同时短期国际游资迅速涌入,我国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这样,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外汇储备也保持高速增长,国内货币供给被动增加,这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不会得到解决,如果继续恶性循环,对我国的经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需要注意,国际游资比重的加大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潜在风险与脆弱性。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些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继续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积极采取措施抑制套利资金流入。

应对与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我国理想的国际收支状况应该是,以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顺差为主体的经常项目顺差,产品占据海外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同时资本金融项目逆差,国内资本走出去,在海外广泛投资,推广本国的文化与品牌,增进与世界的交流。但现实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双顺差”给我们带来巨幅官方储备的增长,表面上对我国有利,实质上是把国内的资源低廉的用于外国人消费,同时让外国的品牌与文化在国内得到推广,打压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国民的福利没有得到与“经济奇迹”相配的提高。

国家现有的政策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如“十二五”规划里就强调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此举可以让经常项目顺差更多的来自内资的一般贸易,并可能让内资的一般贸易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但规划里实质上的依靠主体是国有企业,在2010年内资一般贸易出现逆差,这是备受支持的国有企业以及被冷落的民营企业共同的成绩单。我们对“十二五”规划时期国企能否完成产业结构升级拭目以待。同时,国家也借助这次金融危机大胆实施海外战略,真正实践“走出去”战略,但目前相比国外对内直接投资来说,其金额与规模还差得很远,但我们看好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