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1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

新世纪高等教育大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给昔日“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了空前的生存及心理压力。对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重新进行思考: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更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形成正确的认识和选择,在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竞争压力加剧,我国精神疾病呈多发和上升态势。最新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6%,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15%,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而与严峻的发病形势相比,我国精神卫生资源却十分有限――目前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仅16383人,平均每10万人仅有1.26名精神科医师。

可见,我国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医师行业还有巨大的需求缺口,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对心理卫生的需要。这些人才的培养,从传统意义来说,主要依赖于高校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由此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其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素养,而且在他们走入社会以后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要。

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内众多相关研究和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为16%左右。虽说目前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以选修课、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形式进行,有机会接受心理教育的只占小部分,学生受教育面较小,其整体效果不尽人意。

此外,选修课、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等形式,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在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系统知识和技能,这不是几次讲座、咨询便可以解决问题的。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无疑是主阵地和主渠道。为此,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开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提高其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需要

地方师范学院担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在师范类公共课程设置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而且这三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未来师资的需求,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从认知内容与程度方面分析,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书籍、媒体、网络、日常交流、亲身经历和自我反思等途径,学生对心理健康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形成了“心理健康理论”。逐步走向独立和自省的大学生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已经具备的自我分析和指导的能力进行辩证分析和自我心理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理论也许是片面、肤浅和零乱的,他们的自我分析和指导也可能会有偏差,但这些都是出自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给以足够重视。

(二)从人才素质培养的模式来看,人的多种素质的培养,需要整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训练计划。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完全同等重要的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体育处于同等并列的地位,要有与此对应的课程体系支持。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都有整套相应的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却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支持。因此应在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与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同样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构想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门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为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各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由他们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教学任务,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咨询过程紧密结合。结合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排查机制、预警机制、追踪机制和反馈机制,已经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机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的基本要求,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检查和教学考核等工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与师范生将来的教育、教学职业训练紧密结合。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到他个人,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他教育的学生和面对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上是重视教师教育的培训,特别是在新教师的培养上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对此我有两种构想: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都统一在师大的培养目标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学时数应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做到基本一致,以32―36学时为宜。根据1―4年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建议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模块进行。低年级教学模块,主要讲授艾滋病的防治和的预防教育;心理素质与成才的关系、新生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建议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高年级教学模块,内容重点放在心理素质的强化,危机干预与应对,如汶川地震、甲流、中学踩踏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已经敲响了危机预警知识与应激能力培养的警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有就业心理与职业技能培养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坐标,积极应对毕业工作或者继续读研学习,建议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

二是面对就业压力,国家职业技能考试门类越来越多,学生将来有可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除教育部、省属师范院校设置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以外,国内已有学校要求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省级或国家级的心理咨询从业资格考试。地方性师范院校没有设置教育学、心理学专业,面对有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他们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可以是选修课程,也可以是必修的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培养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方性师范院校在师资、教学水平上没有问题,这样做既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就业的需要,又可以为正在悄然兴起的心理咨询行业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国内有很多的高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开设,也有许多的相关教材。不同类型学校采用的教材也不完全相同,有全国性统编教材、有区域性教材、有高职类型教材、有专业性很强的教材、有普及性的教材等。教材的内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仅要与中小学的健康常识课区别开,而且不能像心理学专业的教材那样细致,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特点与发展实际,在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回答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发展问题,着力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能够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具有很强指导性、操作性的各类相关教材。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起步较晚,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较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具备全面的心理学知识,而且要掌握从事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技巧,能够针对大学生遇到的心理发展问题,给予正确指导,纠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偏差。目前国内的咨询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接受培训、督导,才可能使专业发展处于持续状态,不至于落伍或处于职业倦怠状态。

因此,高校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的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各高校在引进和培养师资时都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规划,既要根据需要积极引进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教师,又要将那些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他专业知识的教师选派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长、短期培训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为有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各高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将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正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完整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方面要构建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开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报告,开展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另一方面要构建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尤其要建设好班级服务体系,构建动态监控、网状多向的“大学生心理防护系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社政司【2005】1号文件.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写.心理咨询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2.

[3]韩延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7.

[4]杨晓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2,(6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对小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本班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一、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帮助心理异常的小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障碍,不再扰乱班级秩序,在使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的同时为班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及时消除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防止心理问题的累积,避免学生因过度压抑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推动班级的进步。第四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教师心理素质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可大大提高。

二、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 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大,情绪比较脆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心态始终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使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当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培养小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提升小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 学习心理教育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生也最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学习心理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组成。在进行学习心理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然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消除学生因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还有就是改变学生恐惧、对抗、畏难的考试心理。

(三) 自我认知教育

自我认知教育也隶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多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正是由于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导致的。自我认知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包括:形成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并能影响他人;正确认识到自身优点,凭借自己的长处来帮助同学,为班级贡献力量;能理性看待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 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相结合

农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关怀,对他们的心理机能进行调节,使全体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虽然有相似的发展特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与问题,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将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结合起来。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每周拿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勇敢说出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们共同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还能使其他学生在献计献策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礼,自觉规避心理问题。作为教师除了给学生充分的建议自由外,还要注意对心理健康课堂的把握,从更高层面给学生提供心理建议,使学生在纠正心理问题时有更正确、更科学的导向。

(三) 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拔高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心智水平。德育和心育是相互补充的,德育能够为心育创设目标,而心育又能为德育的落实提供基础。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来改变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会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讲一些伟大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使学生们通过德育受到感化,进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

(四) 利用学科渗透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深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的学科内容设定都是具有正确导向的,因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起学科优势,对知识中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到《骄傲的孔雀》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对文章的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看到"骄傲"这种心理的坏处,引导学生们规避骄傲情绪,形成正确的心态,用平和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

(五) 利用板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出黑板板报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教师内的板报充分利用起来,用灵活的形式,丰富的画面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将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用问答的形式展现到板报上。这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们常常会被多彩的板报吸引,自觉阅读板报上的内容,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板报上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使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应有功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 问题 现状 教育策略

近年来,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因此当前很多中小学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形成了一些心理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校应该要注重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一、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缺乏自信

当前中小学生大多比较缺乏自信心,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学生面对各种挫折的应对能力不强,因此导致中小学生的自信心明显缺乏,他们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评价,不能自信地认识自己,往往会觉得自己有很多缺陷,对自己是一种低估。中小学生大多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很多中小学生的监护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导致中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最终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恐惧焦虑悲痛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

由于社会以及家庭对中小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较大,因此长期的发展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内向的性格,长久的内向性格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焦虑、恐惧、悲痛等,很多学生的父母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爱程度不够,因此导致他们在生活中恐惧胆小,比如做事畏缩不前,不积极,表情木然等。这些都是由于长期在缺乏关爱和重视以及正确引导环境下生活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2-18岁,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处于各种不良的生活环境以及氛围之中,使得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得不到满足,情绪比较消极,最终对外界会表现出焦虑、恐惧等情绪。

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要对心理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心理教育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或者组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基础。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进行改观,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和组织的建设以及完善,同时对机构和组织的功能要进行完善,比如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学生档案,做到早发现和早干预,建立心理学知识和辅导网站,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设立相应的机构和组织,对于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首先要对课程的性质以及定位进行确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旨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咨询以及辅导,帮助学生对自我产生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和中小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对学生的自我意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辅导,以提高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各种健康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养的提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而不是被当做局外人一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各种课程活动形式开展。比如情境式、讨论式、游戏式等教学模式,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评价体系的完善,以过程性的评价为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参与过程的积极性的培养。同时还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改变传统教育中只以教材为教学依据的特点,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加强网络心理咨询的力度。网络的虚拟性以及隐蔽性的特点,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释放,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不断加强网络咨询的力度,利用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

(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在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由于认识不到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中的地位相比与普通院校而言要低一些,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要加强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将相应的教育纳入到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范畴之内,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中小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社会以及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往往会形成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苗利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11)

[2]李日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08)

作者简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4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位于厦门市繁荣的同安工业集中区腹地,秉承“育人育心,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坚持立足于本校实际,立足于解决小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十年磨一剑,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富有成效,并创出了特色。

一、在课题研究中育心助人

近十年来,我校始终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在实验研究中育人育心,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课题研究一直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抓手。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从课题研究做起?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随着厦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门需要研究探索的新课题。同时,我校所在的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吸引了大批未成年人随打工父母从各地来到厦门,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频繁的流动,引发了诸多的心理问题;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只有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得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是新课程,而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渠道。

那么,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实现育人育心、助人自助呢?首先,我们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其次,依托专业院所、科研机构,力保课题研究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再次,课题研究立足校本的研究、班本的研究和生本的研究,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案;最后,坚持课题研究的延续性,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突破热、难点,形成一条线。我校的子课题《小学师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全国教育规划“九五”课题)、《小学生学习策略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全国教育规划“十五”课题)、《开发学生全脑潜能,实现学习方式最优化的研究》(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课题)都是源自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在师生积极心理的培养、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心理潜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引导小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向助人自助。“九五”、“十五”课题依托的是中科院心理所,在该所副所长刘善循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十一五”则与中央教科所心理部合作,在张彩云、高思刚老师的帮助下主攻激发心理潜能的研究,期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研讨百余次。此外,几年来,我们对心理活动课、心理剧、心理漫画、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辅导、个案分析等心健康教育方式进行了以校为本的研讨。

二、开发校本课程,坚持学科渗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共有两条:

一是在校本课程中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学校一定的课程设置自和开发权,我们在学校课程中开设了心理活动课,组织一线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积累经验,历时三年编写出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每册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针对我校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口子女的实际心理问题,力争做到通俗有趣、实用性强,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是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育心助人。如安排课前一分钟的心理训练,有手指操、超然静思、闭目养神等,操作简单易行,活动轻松活泼、此外,我们还在班队课中安排团体拓展训练,在综合实践等课程中拓展延伸心育内容。

三、在社会服务中育心助人

在学校里,小学生能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许多心理问题能够在教师的辅导下得到解决,在同学的帮助下得到缓解,在活动中得到疏导,但走出校门,在课外,他们怎么办?家长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我校拥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身为打工族的父母们往往连孩子的一日三餐都难以顾及,这些孩子有了心理疙瘩该向谁倾诉?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社会延伸服务的举措:在同安工业集中区乌涂商业街成立了福建省首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本校30位辅导老师担当心育志愿者,每周六、日在工作站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通心声热线电话,开设网上心理聊天室,定期在工作站门前小广场开办心理讲座,举办心理漫画展,组织心理剧表演、团体训练等活动;定期进行入户随访,实行跟踪式心理辅导,让心理健康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半径,及时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社会服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填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社会认可。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5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从新形势、新任务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特别是要对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创新,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对于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而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不同于普通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日常规范和管理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法上必须将宏观把握与微观指导紧密结合志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家长”般的人文情怀,既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又要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晓京.中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

\[3\]张嘉玮.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范文6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所谓德育就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M行全方面的教育,其主要涉及到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两个方面。其中,集体主义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其中,虽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一方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方面都需要全面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以便更好的达到育人的目的;另一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途径基本相同。其中,课堂教学过程、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宣传和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是展开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可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积极进行解决,而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又需要德育途径进行全面疏导。因此,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可合理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升小学德育的教学水平。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策略

(一)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便需要老师积极的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全面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德育学习的乐趣。例如,老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积极展开与德育生活化相关的大讨论和沙龙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感悟实际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交警”、“我是清洁工”、“参观工”、“绿色环保小卫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学校教育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进行融合

1、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德育中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重要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将各个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有效连接的重要桥梁。这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和心理发展方向。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班主任可通过班会、课外实践课和课外交谈等方式来强化小学德育教学,以便让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受到熏陶的同时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老师可以主题的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班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绪,让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沟通,促使小学生真正学会理解他人和关心他人,引导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2、强化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德育课堂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始终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让学生能够在全面深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德育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影响,逐步提升小学德育的教学效率。

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校园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中,小学的共青团和少先队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体育、舞蹈和书法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渗透到小学德育文化活动中,或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一系列的活动,以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讲文明和懂礼貌的好习惯,充分激发小学生不断上进的精神,从而促使小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通过与家长相互配合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融合

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离不开家长和学校两个载体,所以为了能够更加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小学德育中,便需要学校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父母之间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等。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们能够在亲子活动中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以便于家长一起来强化对学生的心理与品质教育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