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1
【内容摘要】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实效性证明。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和网络媒体等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报导,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达到教育目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变化和道德品质提升等来检测。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真实、客观、公正的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和个人主观臆断。对于掺杂个人主观因素的情况,应当参考真实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盲目的只重视现阶段的状况,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检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既要衡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领悟能力和理解程度,又要衡量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后是否有实际行为体现[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很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政治观念差。大多数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空有一腔参政热情,对我国政治了解不全面,一知半解。部分大学生缺乏怜悯心和同情心,缺乏社会正义感。(2)大学生思想信仰出现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思想个性化、独立化和差异化越来越强。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利己主义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部分大学生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信仰各种宗教神学等。(3)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误区,在衡量个人价值时,将金钱和物质生活作为第一标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功利心严重。(4)尽管大学生接受较多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高,但部分大学生文明素质较差,在大学生活中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整天比吃比穿。个别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好,产生优越心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5)学习和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或者由于经济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变差,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整天将空虚、无奈、压抑、烦等词挂在嘴边。(6)部分高校虽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缺乏实际行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口头文件,说说而已。某些高校虽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悖现实,不注重将先进思想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高校都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制应包括管理运行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管理,督促高校各个部门及院系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当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缓解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情感等存在的压力。各班辅导员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关心,跟有思想压力的学生及时沟通。
2、增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高校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师要为大学生做榜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2]。
3、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可以创建心理咨询、思想交流和热点评论等特色板块,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形开展。高校领导和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校园网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还应当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发展。
结束语: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检验实效性的最终因素还是实践,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高校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推动祖国繁荣昌盛,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3]。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3
和谐校园 环境建设 思想政治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高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极其重要的子系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它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校园应该是以校园为载体,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学生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为理想的校园。
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1.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之现状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现状不论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和学生,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极大多数人认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学校成员对和谐校园内涵的认识不够科学、全面和深入,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规划不够具体、系统和全面,使和谐校园建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引领、督促和谐校园的实现。
2.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诚信理念。合作和诚信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大学生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导致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思想观念淡化;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仅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作为衡量一切活动的准绳;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艰苦奋斗精神日渐淡化。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建设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有利于学校的稳定,更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能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动力支持,对大学生“以人为本”不仅是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种新理念,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能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方向保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理解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和谐校园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稳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面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情况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品德、过硬本领、身心健康的人才。
2.坚持把思想教育同就业教育相结合
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及就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不仅要加强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还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科技水平,增强竞争力。加强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学生择业能力。
3.坚持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具体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4.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5.学校要制定稳定工作预案
应强化责任意识,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消除不安全不稳定隐患,全力维护和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思想稳定、教学稳定、工作稳定及生活稳定,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6.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
建设和谐校园是与时俱进的新概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以利于其作用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趋势。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四、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育人方式
实践是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经途径。实践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其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学校的基本职能,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从教学机制的建立、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和谐校园构建。
参考文献:
[1]吴刚.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09,(1).
[2]喻秋兰,余文龙长.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5).
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个性培养
良好的个性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是并重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更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价值取向。在学习实践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和培养当代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个性培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个性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
1. 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个性培养的方法
要将个性奔放,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培养成适应不同岗位的合格人才,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方法得当教育艺术高明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材”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以及心理、生理、情感、需要、动机等等不同的人格特征;“教”是指从不同的个体出发,针对不同的个体需要去寻找不同的教育方法。争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者就要深入到面对的个体当中,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将社会的需求想个体需要转化,将认同的社会主体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的品德观念,让社会道德的作用规范转变为个体的道德理想与信念。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有着主体的地位并且是全面发展的人。社会道德与个性的塑造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进行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信仰、人生态度与行为加以理论指导。教育者思想不能保守,更不能走向极端,要主张学术自由,尊崇理性的、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要有层次地、逐步地去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时时有着清晰地认识,主动去发展自己健康的个性水平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个性培养营造和谐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是青年人聚集的社会场所,同样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鼓励人的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还应为他们营造出宽松、健康、包容、积极的社会氛围,对青年的活跃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到政策性、原则性的问题,不管它多么与众不同,别出心裁都要宽容,能够包容他们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虽不能尽善尽美,以形成宽松、健康、积极的氛围来促进个性的发展。形成民主讨论的学风,在民主讨论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保证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1. 加强理论教育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了实现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必须从理论教育的角度出发,向大学生传输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协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的个性积极健康的发展。在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时,要尽量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将理论融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多种方式;有理论讲授法、演讲报告法、网络论坛、学校广播等等,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人文的关怀,注重大学生个性形成与转型期的心理特点,加强理论教育的创新去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理论基础的提升,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积极健康的发展。
2.加强社会实践
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现状和特点,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意志的品质、劳动观念、学以致用的观念等等,以激发大学生在感情与思想政治方面的共鸣。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面对的各种挑战的信心勇气。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来定,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因此,高校应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整体规划当中,不仅要规定必要的学时和学分,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积极探索出一条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让大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社团活动,而大学生社团在对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第二课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学教育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凝聚学生智慧和力量的载体,同时也彰显了大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利用社团活动。同时,高校的党团组织也应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进行党的知识培训,严格发展程序从质量和标准两方面把握,将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先进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夏伟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修订版;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谭谦章,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27-01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会给国家的命运造成直接影响。高校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政治观念淡漠,功利观念强
现在的多数学生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对学校所开设的“两课”更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思想深处对政治的认识较模糊。另外,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感强,追求物质享受,活在理想中,缺乏现实的人际交往训练,所以容易被现实环境所冲击。他们不能把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国家所需要的目标结合起来,而是把学习作为追求功利、物质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入党和就业时功利意识较强。
(二)轻奉献,重索取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国际上的文化及观念都涌入我国,价值多元化取向日趋明显,这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判断有误,在奉献与索取发生矛盾时,会不自觉地选择回报和享受,他们对父母和社会的回报及感恩意识都极差,甚至有部分学生还觉得理所应当的在啃老。
(三)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不强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一是学校、家庭,二是社会。由于学生一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这样导致他们依赖性强,个人独立性较差,与他人沟通能力弱。失去别人的帮助,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各高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上下足工夫,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意识。要努力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班主任或导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动态有客观的认识,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处理随时出现的问题,避免不良思想的扩散。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脆弱心理,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咨询的力度,这样可以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正确从容的处理,不会受其他不利因素影响。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不是唯一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网络及大量图书的出现,让学生能通过不同渠道获得信息,增长自己的知识。在网络大环境下,大学生视野开阔,信息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可以发挥大学生这方面的作用,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发展,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平等、公正公平、开拓进取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摆脱迷茫,了解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各类信息都能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确对待外来观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提供条件让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如去企事业、革命老区、走上街头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国家的认识,这样了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自己向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发展。让大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增加社会责任感。
(五)利用微博巩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现已成为大学生便捷交流的平台,它的草根性、平民性使大学生在使用时得心应手,在交流时更是心领神会,这样容易在微博信息沟通中得到满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和学生交流沟通,营造平等、轻松活泼的交流氛围,让学生通过微博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调整自我,及时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接受深度。通过设置感兴趣的热点、难点等栏目,把大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以便对他们的道德倾向、社会认知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效巩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学校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除了学工负主要责任,还要积极发挥工会、行政领导、学生会、共青团等的组织作用,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韩桥生.政治制度公正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1(01).
[2]丁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及其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7(09).
[3]王成平,任海涛,魏巍.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09).
[4]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06).
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同其他层次的大学生一样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不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高校思政课建设05方案”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需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必修课,这2门课程与本科院校使用的是同一教材。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还是生源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简单压缩,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置,导致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数高职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教条化、书本化过强。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需求,重讲解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说教轻心灵感受,缺少有富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虽然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从在方式上还是传统的教师系统讲授,只是把教案、部分案例转换成电子格式投影到屏幕上,这实际上还是传统讲课方式的重现,只不过是披上了现代技术手段的外衣而己。
(三)实践教学实施困难,多数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个基本形式,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小,加上缺少必要的经费保证,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名无实。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及统一安排,可学校这一问题上的缺乏整体部署和指导,将实践教学任务交由任课教师承担,单靠教师的往往是困难重重。不少学校的实践教学因担心安全问题,实践教学完全以校园内部活动取代,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不能适应当前职教发展。据调查,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够厚实,缺乏实践和生活的积累,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少数教师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政治信仰模糊,对社会主义前途表示怀疑。在师资培训上,由于缺少经费,许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参与社会调研、出席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造成一些教师信息来源狭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探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映出来的问题向我们表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多个层面。我们应努力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从高职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教学丰富到学生的专业结构中去。其次,要突出高职思政课教学特色,必须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践教学可以进行专题研讨和辩论演讲等形式,除此可以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就地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学校生活行为考察、社会公益活动和助人为乐活动以及社会典型人物事迹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把握课堂节奏,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向学习型、讨论型和应用型过渡。
(三)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突出高职特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把学生定位为即将走向生产第一线的人,要重点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现代企业观在要求良好的职业技能之外,对人才的勤奋、敬业、诚信、合作、创新等方面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将专业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利用相关职业的内容来丰富和阐明思政课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行符合企业与社会的要求,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学互通的平台,让学生真实感受职场岗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崇高的思想素质、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明确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可以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采取社会考察、学术交流、学历提升等措施,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力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魅力的师资队伍。
(五)实施多元考核方式,建构发展性评价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考察,改变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方式,实行多元考核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可以通过设计学生评价记录册,把课堂参与、课堂作业、日常行为表现、学习体会、实践报告、期末成绩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