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卫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卫改革方案

环卫改革方案范文1

矗立在大渡口八桥镇豹子沟山坳边的一座建筑物,简朴,现代,像一幢建于林中的别墅。

“这是一座垃圾中转站,整个过程全部密闭处理,不仅看不到垃圾,而且还没味道。”大渡口固体废弃物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龚益波说。在修建这个中转站之前,大渡口区原建有14座楼式垃圾站,一到夏天,苍蝇满天飞,四周散发着恶臭。“2006年环卫集团投资2500多万元,开始修建这座日处理垃圾300吨的中转站。它运转后,原来的楼式垃圾站全部封闭,大渡口区将从此告别垃圾臭味。”龚益波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

大渡口的“垃圾之变”,是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环卫体制大变革的一个缩影。

■ “垃圾之困”催生改革灵感

2002年12月,重庆市环卫集团应运而生,被市政府赋予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清运及环卫设施特许经营权。

“环卫集团成立后,先后投资近9亿元统一规划建设了长生桥、黑石子两座现代化垃圾填埋场,使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一流水平。”重庆市环卫集团董事长张兴庆说。

但运行几年后,张兴庆发现,集团公司虽然解决了垃圾处置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但生活垃圾运输旧体制、机制的弊端仍然没有解决。“当时,运输垃圾的大都是‘翻斗车’,破旧不堪,一路上‘跑、冒、滴、漏’。在四公里到长生桥一带,道路上尽是垃圾,白的、黑的,自然形成两道杠,严重污染环境。”张兴庆对此记忆犹新。

更令张兴庆隐隐作痛的是,主城九区生活垃圾运输由各区环卫部门负责,而这些部门都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有的为省事,竟将垃圾随意倾倒。重庆每天产生3000余吨生活垃圾,而各个区运往垃圾场的垃圾只有2200吨。同时,遍布主城区的367座破旧的楼式垃圾站,成为影响市民生活的城市污染源。

“垃圾之困”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从哪里着手?通过考察和深入调研,张兴庆摸准了症结所在:各区环卫部门没有融资能力,没法投资更新运输设备;环卫部门是事业单位,政事不分,劳动效率低,责任不明确;各区在运输上条块分割,各人自扫门前渣,无法形成统一调度管理。

必须向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旧体制开刀!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从条条块块入手,打破原来的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调配和管理。

环卫集团及时向市里报告,详细说明了“垃圾之困”的原因和改革方案,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经过详细的论证、酝酿,重庆环卫系统一揽子改革方案出炉。2005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渝府(2005)48号文了《关于组建专业运输公司实施主城区生活垃圾统一运输的通知》。

《通知》得到主城各区的积极响应,各区以中转站、停车场、办公楼作为资本入股,环卫集团以投入设备入股,在一年多时间内,先后组建了9个固体废弃物运输有限公司,业务上归市固废运输公司协调指挥。

■ “垃圾之变”触及改革核心

表面上看,这次改革仅仅是把环卫处的运输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固废公司,但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而是一次深刻的体制改革。

变革一:从“大锅饭”到“分灶吃”。过去,垃圾运输由区级财政拨付有限的“皇粮”,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改革后,则是由市区两级相关部门,通过科学测定、核准价格,再根据工作量据实结算。同时,激励政策也随之出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职工工资与工作量挂钩。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环卫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劳动效率大幅提高。以前主城九区每天只能拉2200吨垃圾,现在主城每天运量达3000多吨,比改革前提高30%。

职工们觉得有奔头了,干劲更大了。农民工陈荣才十多年前进入大渡口区环卫处打工,妻子也从农村迁来,以拾渣为业。如今,两口子全部加入公司,成了合同工人。他高兴地说:“成立公司后,干得多得得多,干起有奔头!”

变革二:从“政府拔款”到“市场融资”。改革之前,由于投入有限,垃圾运输设备严重老化。加上是政府埋单,一些司机很少给车辆做保养,设备磨损率高,“小病”拖,跑不动了就报废。改革后,市环卫集团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1.37亿元,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日本新民和技术,招标采购各类垃圾运输车294辆、中转压缩设备27套,新建5座大型压缩中转站和24座小型压缩站。“方式一变,装备更新了,职工的观念也变了,设备有一丁点故障,自己就想办法维护。”重庆市固体废弃物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园勋介绍说。

变革三:从“各自为政”到“统一管理”。以前主城九区车辆“互不往来”。改革后,市区两级公司实行“三统一”(统一运输、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极大地增强了环卫集团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007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连续多天暴雨,使主城区积水深达一米以上,运渣除泥工作量成倍增加。面对灾情,市固废运输公司打破区域界限,在主城区范围内统一调配垃圾运输车辆,保证了主城各区垃圾的正常运输和处理,避免了垃圾围城现象的发生。

无独有偶,今年初,同兴垃圾发电厂因3次设备检修停止运行7天,主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由长生桥垃圾填埋场负责处理。该场场长王渝昆说:“我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从1600吨左右迅速增至3000多吨,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在改革之前,这种事根本协调不下来。”

■ “垃圾变宝”指明改革坐标

体制一新万象新。令人头痛的垃圾也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今年,黑石子垃圾填埋场附近,将开建西南地区首个餐厨垃圾处理场。“这个项目由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环保集团法国威立雅负责推进。”张兴庆一脸兴奋地说。作为与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餐厨垃圾处理场将是威立雅在渝一系列项目中的“开山之作”。

根据合作协议,环卫集团与威立雅合资,利用外方的技术优势,将渝产潲水处理后发电。据测算,主城一天产生的1500吨潲水,可发42万度电。预计到明年底,总投资2.4亿元、外方占股超过50%的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场就可投入使用。届时,重庆世界500强名单中将再添一个巨头。

环卫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广州市 环卫体制 改革 实践

The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 about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 sanitation in Guangzhou

Abstract:It is explic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 sanitation in Guangzhou and the history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is system as viewed from the environment sanitation service in this paper. The abuse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n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base of that.

Keywords:Guangzhou, the system of city environment sanitation, reform, practice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广州市是全国开展环卫体制改革较早的城市,从1995年起将珠江广州河段保洁服务向社会发包经营后,先后在城市道路清扫服务、公厕管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方面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不同方式的改革尝试,引入竞争机制,把具体的环卫作业推向市场。目前,广州市环卫体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环卫系统也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亟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以广州市环卫体制的改革实践为依托,深入探讨在当前的环卫体制模式下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

1. 广州市环卫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广州市的街道环卫站和区的环卫保洁所相继设立并经历了数十年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广州环卫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探索到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探索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上世纪80年代成立之初叫“环卫局”,后改称“市容环卫局”,2009年机构调整后并入广州市城管委)和区局对直属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实行经费承包管理,年度考核后根据增收节支成效对领导和职工兑现奖惩。1993年,广州市环卫局和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标准环保公司,它的使命就是探索环卫体制改革,走市场化之路。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环卫服务作业单位在用工办法上都突破了事业单位的体制,开始面向社会招聘环卫工。

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阶段――九十年代中、末期[1]。1995年开始进行了道路、水面保洁环卫作业承包试点。1996年,实行了以机械化清扫、上门收运垃圾、统一余泥渣土排放、专业化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环卫作业方式改革。1997年11月,广州市召开了环卫事业改革工作会议,环卫体制改革由重点突破、单项试验转入整体改革、全面发展的时期,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干分离,实现环卫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先后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与中转运输作业、道路清扫和冲洗、珠江广州河段水面保洁、社会公厕管养、新建居住小区和经济开发区的环卫服务以及垃圾处理全部推向市场,形成统一开放、多元竞争的环卫服务市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

第三阶段是推广实施阶段――自2001年始。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了《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环卫体制改革进入了快速推进的阶段。进展情况综合为以下四方面:(一)新增加的市容环卫服务项目基本是一步到位面向市场招标。(二)除了新增项目实行市场招标,原有由事业单位负责的环卫服务相继大部分推向市场化。(三)为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各区相继设立了市容环卫监督机构。(四)市场自然形成了一批为数较多的规模不等的清洁服务公司。

2. 广州市环境卫生服务现状

目前,广州市环卫服务的内容包括城市道路(市政道路和内街)、广场、公园、水域等公共区域的保洁及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内容较之以前有较大延伸,规模也显著壮大。截止2010年广州市共有环卫从业人员26092名,其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737名,环卫工人24355人;拥有垃圾运输车1155台,洒水车251台,水上保洁船87艘;公厕1927座,垃圾压缩站147座,环卫停车场12个;全市清扫保洁面积8862万平方米,每天保持洒水冲洗城区道路2251公里,水域保洁 714公里;平均每天收集处理生活垃圾为10162.2吨。

现广州市公共环境卫生服务实行三级负责:市一级负责生活垃圾的终处理、中心区域水域的保洁、中心区域市政道路的清洗、部分城市快速路的保洁、动物尸体和变质腐化肉类的处理、粪便处理等,经费由市财政安排。行政区一级负责辖区内市政道路的清扫保洁、公共厕所保洁维护、生活垃圾的运输等,经费由区财政安排。行政街一级负责内街巷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等,经费来自向区域内的居民及团体收费。市、区、街道各级的公共环境卫生服务均既有直接组建服务队伍,也有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

3. 广州市环卫体制目前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对城市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市容环卫体制持续改革,广州市的市容环卫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民群众对市容环境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速,现行的环卫服务不可避免暴露出体制的一些弊端,阻碍了市容环卫工作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3.1政府负担仍旧较重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及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用工发生的社保、加班补贴、带薪休假甚至住房补贴的费用一律应纳入环卫服务合同的预算。公司用工与事业单位用工发生的费用并不能节省。相反,公司的运作成本及政府的监督成本,加大了政府的负担。

3.2主管部门事务性工作依旧繁多

首先,环卫工人集体上访引起的稳定问题。尽管合同条款都要规定承包公司对于工人停工、罢工后果的责任,但是由于环卫服务是公益事业,政府直接向公众负责,近几年多次发生环卫工人集体上访、停工等事件,政府主管部门承受的压力显然比公司更沉重,且集体上访和停工事件,基本都发生在公司。其次,合同的争议,往往使政府处于被动。

3.3“短周期、小规模、低水平”的承包运作

由于广州环卫市场主体基本是自然形成的,该行业的门槛低,公司数量多,规模、管理水平、诚信品质参差不齐,市场未成熟,各区环卫主管部门为了降低市场化的风险,往往不采用大标段、长周期的发包。各区环卫服务发包周期一般为3年,标段规模按人员配备多数在200人以下,最小的只有55人。但是,短周期和小规模,必然导致机械设备投入的障碍,同时,在承包衔接期,难免出现人心波动,服务质量下降。

3.4监管环节多、力度不足、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

实行市场化体制,业主(各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街道)与承包方(环卫服务公司)之间是平等的民事关系,唯一制约手段是经济制裁,而主管部门与工人、班组长、项目经理都没有直接关系,造成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常常遇到有事找不到人,找到人解决不了问题,应变能力差,处理问题难以让人放心种种问题,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

3.5环卫工人的权益难以保障

虽然环卫工人的待遇普遍太低并不能简单归因于体制,但是环卫保洁所和环卫站在员工管理的方式上比公司多了一份人性化和温情。由于环卫经费普遍不足,加上公司追求利润,使工人的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或减少人员配置,加大劳动强度,更加引起工人的不满。承包项目的短期化,使环卫工人普遍存在临时心理,工人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发生下降,在作业质量方面有直接的反应。

4. 广州市环卫体制改革前景

在充分认识环卫服务存在的弊端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积极稳妥地深化环卫体制改革,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强行业管理,促进环卫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环卫管理模式方面

建议各区建立政府指挥的队伍,同时兼有向社会招标发包的环卫业务,关键的项目、关键的地区由政府的队伍负责。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政府自己的队伍起关键保障作用、应对特别状态的作用、高质量的标杆作用,同时有社会的公司参与竞争对政府的队伍形成对比和竞争压力,有助队伍的自强自爱健康发展。

4.2行业管理和诚信制度建设方面

一方面,应依法实施特许经营,规范市场化的运;另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优胜劣汰和促进诚信。建议实行每月、每季、每年由各区专业质监部门、业主、公众和住户三方面提供的评价综合,每次都上网公布并备份,形成清洁服务公司的档案。规定在所有的环卫服务项目的招标评标中,招标应向评标专家提供投标公司的质量和诚信档案。

4.3经费来源方面

由于城市维护税的增长与工作量的增长不平衡,仅限于城市维护税无法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二次分配中调整,建议在城市建设税以外统筹补充环卫经费。另外,街道由于收费标准长期没有调整、收费难度大、收费率低,经费尤其欠缺,建议应重新合理界定居民清洁卫生费的使用范围,明确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范围并由财政统一划拨经费。

4.4 环卫工人权益方面

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广大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包括晋升制度、激励机制、居住条件、社会保险、为子女入学提供便利等,全方位增强环卫工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另外,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招投标和合同条款以及监管工作中,强化维护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道路,要巩固和谐、发展和谐,量情而策、量力而行、积极推进;改革的进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卫生事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必须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环境卫生水平的良好长效,有利于环卫工人的价值尊严和环卫队伍社会地位的提高,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相促进、相提高。

环卫改革方案范文3

主要工作

(一)以“创先争优”和“三进”活动为动力,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城管环卫形象明显提高。

城市提质和创卫迎检工作这既是对城管环卫工作的考验和挑战,更是对城管干部队伍作风与能力的检验和检阅。我局结合实际,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制度重规范,抓常规保重点,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城管环卫形象有了较大的转变,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1、开展创先争优及“三进”活动,合力氛围不断形成。局党委先后召开了“创先争优”、“三进”活动动员大会,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立足本职,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抱团奋进,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一是建机构搭班子。制定好实施方案,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多形式广宣传。将活动作为加强组织建设和带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三是活载体重落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和“三进”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城管环卫各项工作。四是献爱心助贫困。积极组织单位全体干部参与公益事业,为困难家庭捐款,广泛开展慈善捐助活动。

2、创新工作机制,执法成效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部门业务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周工作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责任分解制度。实施办事程序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养犬管理条例》、《政务公开公示办法》、《政务公开监督制度》和《票据管理制度》等规定办理各项城管业务,公开收费标准,使各项政务做到公开、透明。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执法方式由过去的“坐车巡查、结伴执法”向“划分路段、分段负责、文明巡查”的方式转变,由过去的“现场执罚”向“巡查、执法、处罚三分离”的方式转变,由过去的“重处罚轻服务”向“文明执法、规范服务”方式转变。成立监查室,根据督查工作要求,采取领导带访、明察暗访等形式,定期对全局干部职工的出勤、履职、执法、纪律、作风等方面责任制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并与《行风效能目标管理责任书》相结合,促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舆论引导,执法环境不断改善。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简报及网络等媒体播放公告、制作宣传栏等方式积极开展城管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制作宣传展板7块。至月末份已刊出了60期《信息》,及时将城管动态在全系统进行公布,并向上级汇报。同时先后在报刊、电视台报道,深受好评。积极下发城管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通过全方位宣传,城管环卫执法工作深入民心,形象地位不断提升。

二、以“城市提质”和“创卫达标”为目标,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市容秩序明显好转。

局党委把打好“城市提质战”和“创卫达标”列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借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全局始终围绕这个大局,锲而不舍,全力冲刺,有效地开展专项整治,取得较好效果,确保顺利通过卫生城市各项考核。

1、着力抓好市容整治,打造整洁优美环境。确立以作为市容环境整治重点,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摊点、露天烧烤、马路市场等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对夜市经营、早点摊贩进行了规范定点。月份以来,联合局属各部门对重点路段进行了4次市容环境检查和6次集中整治,整治了批发市场、南宁街市场等农贸周边环境,取缔了130个违章摊贩,整治占道、出店经营2700家,辖区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对主要街道和主要路段的竖牌、喷绘布等不规范广告,进行全面清理拆除,共清理横幅470余条,拆除户外竖牌广告380块,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335份,拆除清理陈旧破损广告228块,并规范审批89个门面牌匾设置。开展渣土专项整治,督促5个工地建立或完善清洗设施。施工高峰期,通过加强夜间扎实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土带泥上路,保障道路清洁。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带泥上路车辆10余台。截至到目前,处罚人行道违章停车1600余辆次,说服教育1700多辆,清拖长时间占用人行道违章停车11辆,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机动车占道停放的状况。办理犬只准养证18个,年检31个,捕捉流浪犬和无证犬38余只,受理查处犬只投诉27余起。使“犬患”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文明养犬意识明显提高,群众投诉率明显下降。

2、切实加大设施投入,促进环卫长足发展。加大清扫机械化投入,加强晚间道路清洗力度,采取扫洒洗并举,精细化洗街作业,提高路面洁净度;新接收13座公厕、1座垃圾中转站,新增25个垃圾箱;目前我局负责区45座垃圾中转站日产生活垃圾520余吨的清运任务;负责区94座城市公厕的保洁管理及粪便清掏任务,近1000只果皮箱的清掏、清洗、保洁工作。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实行垃圾密闭化收集、清运,日产日清。

下一步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扣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城市提质为中心,以巩固创卫成果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迎接卫生城市复审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抓好队伍建设。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迎接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学习城管环卫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执法队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依法行政能力,使城管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要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标准、严格责任、严格督查、严格奖惩;积极探索将城市管理工作的市容环境考核管理逐步向社会延伸;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对外形象。

三要巩固创卫成果。①逐步推进人行道机动车辆规范停放,实施人行道车辆划线摆放管理,做到“无线不停车,停车就是风景线”;②加大对城区建筑工地的管理,不断规范文明施工行为,积极推进渣土运输公司化运作模式,严格把控污染路面源头;③加强广告店牌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快广告店牌规范设置进程;④强化占道审批管理,确保街面秩序井然;⑤进一步整治夜市、烧烤等服务性摊贩,确保街面秩序井然;⑥建立健全查违、控违、拆违机制,强力推进查违、控违、拆违工作,确保查违工作常态化;⑦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力度,扩大保洁工作面。全力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力求达到市容洁净、秩序井然、街面完好、管理有序的管理效果。

环卫改革方案范文4

一、突出“稳”字,有力有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在行政执法改革基础上,今年,持续稳步推进执法改革工作,按照县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方案,一是要配合县组织、县人社部门逐步完成执法人员的划转、执法队伍的组建等工作;二是要配合县司法局完成行政权力事项的报批备案工作,逐步推进“一套清单管权责”,实现执法主体合法化;三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逐步实现部门规范管理。为了推进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制度化,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目标绩效考核办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奖励举报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着力加快配套制度体系的建设,全面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夯实综合行政执法基础,从而有力推进执法改革工作。

二、立足“提”字,多措并举抓好执法队伍建设。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拥有一支强大的队伍是执法工作的重要保证,抓好队伍建设必须扎紧制度笼子,严格实行管人用人制度化。

(一)建立局《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干部职工操行分实施办法》等量化考核体系,严格落实督查机制,发挥奖优惩劣激励导向作用,以铁的纪律整治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怪状,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注重氛围营造,通过挖掘亮点、塑造典型,并在电视台、手机报等媒介释放正能量,展现执法队伍新形象。

(二)促进执法规范化,塑造“品质队伍”抓培训提素质。建立“理论+实践、日常+抽查”的培训考核机制,按季度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提升队员业务素质。一是抓创新提效率。实行“师傅带徒弟”工作机制,由于机改中,个别部门干部职工因身份原因划入执法队伍,存在业务技能不懂、执法本领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确定一名老队员捆绑结对1-2名新队员,通过手把手带人,提高队员的成长速度。同时通过设立“周固定交流日”搭建一个经验共享、规范发展的交流平台,针对执法中的热、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有效提升队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抓评比、提示范。每季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比,重点挖掘优秀案卷,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案卷范本,反哺执法工作。同时通过案卷评比发现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法律文书书写中的不严谨和不规范,从而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性.三是抓入轨、提规范。出台《执法规范考核办法》建立执法质量评判标准,突出执法规范在执法人员目标考核中的分值占比,严格实行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执法责任制和案件质量负责制。

三、紧扣“效”字,全面发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

(一)环境卫生治“脏”

1、环境卫生责任分工。一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责任制。各机关保洁责任区域不变,每周开展大扫除不少于2次,对责任区域的积存垃圾、杂物进行清理,消除卫生死角。二是环卫公司负责制。全县所有公共区域、街道的卫生清扫、保洁由环卫公司负责。三是门前“五包”责任。单位、个体企业门前的卫生、绿化、市政设施、建筑容貌、秩序由各自负责。“五包”责任落实不力的,按《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予以处罚。

2、严格环境卫生监管。一是网格化监管责任。统筹安排局辅助执法人员对全县街道实行网格化监管,以网定格、以格定人,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工作周报月总。网格执法人员每周(必要时每天)负责对辖区工作进行汇报。由局直属大队每月汇总、通报。涉及环卫考核分值增减变化的,直接上交局党组研究决定。三是门前“五包”黄牌警告。网格执法人员在辖区划定“五包”边界,按户建立履职责任台账,“五包”责任落实不力的,亮“黄牌”警告三次,仍整改不到位的,按《省城乡管理条例》规定,发现一次处罚一次。四是强化重点地段监管。加强g318两侧(外边沟)、田园客道、小广场以及教育园区周边、大棚商城、第二菜市场等重点地段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到点,注重强化巡查频次,确保重点地段环境卫生监管。五是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居民小区环境卫生分类管理。物业公司管理。配置有物管公司的小区由物业进行日常卫生管理。辖区党委政府管理。自治居民小区以夏邛镇党委政府为责任单位,重点搞好旧房楼院的日常管理,以干净整洁为整治原则,做到“六净五无”(路面净、便道净、楼道净、收排水口净、树根净、墙根净,无瓜果皮核、无杂草树叶、无垃圾污物、无纸屑、无人畜粪便);责任单位引导自治居民小区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公共领域的清扫保洁工作。居民楼制定维护本区域容貌和环境卫生的告知书,对垃圾的收集、清理和处理以及污水排放和处置作出约定。

3、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单独投放;一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单位的办公或生产经营场所,以及住宅小区,应当因地制宜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收集容器。二是逐步更换完成城区垃圾筒,筒内合理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区域;三是加大“限塑令”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大型超市、大鹏商城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四是指导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在营业网点回收快递包装;五是环卫公司强力推进和确保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垃圾在园内实现收集、转运,对城市主干道和重要地段实施精细化清扫保洁,及时清理暴露的垃圾、油污、渣土等,做到垃圾的日产日清。有力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5、强化环卫设施管理。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一是加强对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运输车辆管理;二是按要求对井盖、垃圾桶等环卫设施进行及时保洁维修,确保环卫设施正常发挥作用;三是做好公厕保洁,按属地管理和地段承包负责制,保持公共厕所干净整洁、设施完好。

(二)容貌秩序治“乱”。

1、分流疏导,推进乱停乱放整治。联合县交警部门增设城区内临时停车位,临时停车泊位进行收费管理,利用经济杠杆引导车主“短停快走”,提高道路停车位使用率;g318沿线、金弦子大道沿线、大鹏商城(2个入口)以及中山广场等重点地段禁止车辆停放(特殊情况除外:如应急保障、急救或公检法、武警等执行任务);古柏路、巴安路、措普路等城区街道上停放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必须停在划定的车辆停放线以内,所有街道内严禁一切大型载货车停放。

2、限时划区,推进占道经营整治。严禁步行街、教育园区和农贸市场门口等重要地段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从事经营行为;中山休闲广场每天7:00-19:00严禁摆摊设点(仅设全民建设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引导所有利用车辆经营的流动摊贩必须到街(路段)指定区域进行经营,其他流动摊贩到等指定区域进行经营;严厉查处店外经营、依门经营、乱拉乱挂、乱摆乱放以及破坏树木、绿化带等违法行为。

3、点面结合,推进“两违”拆除工作。继续联合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对g318、g215沿线,以苏哇龙、德达等工业旅游重点乡镇开展土地乱象整治,按照“五个一批”全面整治违法违章建筑,防止土地乱象反弹回潮;重点拆除影响城市景观、占用公共资源、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居民生活的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全面拆除老旧小区、背街深巷塑料棚(胶纸、木棍等搭建的临时性雨棚、遮阳棚等,主街道路段严禁设置各类促销、展销棚及在街面、人行道用水泥墩、石墩等支撑雨伞。

4、强化监督,推进广告店招整治。上半年,针对违规私设户外广告、店招牌匾开展一次集中整治清理行动;对各类公示栏、便民信息服务栏、电杆、车站及各种墙面上的小广告、牛皮癣进行清除,对各类低俗广告或涉及违法的广告一经发现立即进行清除,对涉及犯罪的依法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及时清理私拉乱扯的软体条幅、布幅、飘旗、伞棚、充气拱门等,进一步规范企业、个体商户的店招广告管理。

5、疏堵结合,规范市场管理。农贸市场由矿产公司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所有无固定门市、商铺进行经营的长期性农副产品摊点全部入驻农贸市场;对有农贸市场的肉摊、鸡鱼摊一律实行屠宰分离和日消毒制度。对长期利用车辆进行经营的流动摊贩(如:水果、蔬菜、干杂等),一律入驻农贸市场经营;对季节性农副产品摊点设临时经营地段,并做相应的销售时段限制;加强洗车装饰、修车补鞋、修配钥匙等商贩的管理工作;允许夏季店外露天烧在晚上10点以后设摊摆点。

6、多措并施,加大扬尘管控力度。向城区建设工地、临街门面装修业主、建筑材料运输企业等管理服务对象发放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到位;组织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治理”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建筑施工落实扬尘控制措施和扬尘治理公示牌制度;扬尘治理监管纳入网格执法人员职责范围,负责对违法违章运输渣土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查处;对未取得准运资质擅自运输建筑垃圾、乱泼乱倒建筑垃圾、运输散流体未覆盖等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保洁公司在城区平均每天出动洒水车、洗扫车1台次,并对道路扬尘严重的路面,实行人机结合重点清洗,确保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污染。

(三)行业执法抓“重”。

一是重联合,抓查处,构建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综合执法部门的主导作用,推进联合执法,共同打击各行业领域违法行为,切实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二是着眼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依法查处各种侵权盗版行为、有害文化信息、不良文化产品和服务,维护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四是认真抓好违法案件的交接、会审、移送。按照《县综合行政执法统筹指挥和协作配合实施意见》的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促进依法行政;五是严格落实责任考核和重大个案报告制度。以考评办法、责任书和发现率、查处率为主要抓手,推进落实综合领域执法工作。

四、绷紧“廉”字,建章固制深入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党建工作计划,认真开展支部工作;二是严格标准开展党员纳新工作;三是化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教育、监督、管理职能,健全民主生活,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强化廉政建设。由领导干部和党员带头作好表率,不断加强自律,制定完善部门廉洁纪律制度,五是认真遵守执法人员守则,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有关规定,在查处违法案件上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政策法规予以处罚,严禁发生处罚权乱用现象。

五、服务“稳”字,迅速落实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相关制度。接访工作要从接待、转交、办理、督查、归档等五个环节建立规范严密的操作程序,要做到访必接、接必办、办必果。二是进一步做好日常办理工作,切实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舆论方向管控;三是加强隐患和矛盾排查工作,建立台账。坚持"每月定期排查、重大节日前重点排查、非常时期超前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及时将排查工作情况向局党组汇报,对排查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使矛盾化解工作落到实处。四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度。定期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动态抓好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安全。

环卫改革方案范文5

一、垃圾分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一)垃圾分类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

垃圾处理横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两大领域,在北京市每年召开的生态和环境建设大会上都是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大城市的垃圾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是垃圾围城,因为垃圾乱堆、乱埋、乱倒会污染水体和大气;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而言是垃圾运不出去,城市运行状况恶化,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造成社会失序。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末端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和在前端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是预防和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两条并行的主线。

垃圾分类的直接效果是生活环境改善,与民生密切相关。每年的全国和北京市两会都会有相当多的提案建议涉及垃圾分类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反映出全社会对改善环境和改善民生的强烈意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在经济社会面临转型提质升级的重要关口,从垃圾分类这一具体工作抓起,将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对生态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引领城乡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垃圾分类是舆论关注的敏感问题

对于垃圾分类,有两类偏激的观点容易形成对公众的误导。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普遍面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无处填埋的窘境,垃圾焚烧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使得“邻避效应”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一类偏激的观点认为“邻避”有理,政府和企业应当顺应“民意”,撤销焚烧厂的建设规划,依靠垃圾分类、“零废弃”、“零排放”运动实现垃圾完全的资源化利用,不需要焚烧处理。另一类偏激的观点认为焚烧厂处理能力已经存在,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热值能够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前端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劳民伤财,垃圾都拿去烧就可以了。

垃圾是否需要分类,怎么分类?成为舆论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无疑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自此可以抛开争论,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努力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的现实难题

垃圾分类的持续动力源自于群众的广泛参与,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北京市从1996年在西城区大乘巷社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20年时间里一直坚持。垃圾分类在大乘巷社区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是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通过参与促进习惯养成,通过习惯推动环境改善,通过环境强化参与氛围,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共识并身体力行,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推动垃圾分类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

垃圾分类成在坚持,难也在坚持。在媒体上经常出现“混装混运”影响居民分类投放积极性的报道,根源是绝大多数居民分类投放的习惯并没有养成,居民反映分类垃圾混装混运问题与环卫部门反映垃圾分类投放质量不达标问题相互交织。垃圾分类或是成为了环卫部门的独角戏,依靠垃圾分类指导员或专业分拣员完成考核任务指标;或是流于形式,垃圾分类与未分类一个样,装在绿桶和灰桶里的垃圾没有区别,混装混运在所难免。

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法宝,就是要紧紧抓住垃圾分类“四环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掌握垃圾分类工作的根本方法,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印⑷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制度落实促进习惯养成。

二、垃圾分类是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垃圾分类的目标是构建两型社会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垃圾处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其制度基础是1996年4月1日起生效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发展理念中明确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结合中外垃圾处理发展的实践,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环卫发展规划基本思路中构建了垃圾处理的“金字塔”目标体系。即:处在顶端的是减量化,即减少垃圾的产生,往下两层分别是再利用和资源化。前三个层级涉及循环经济的范畴,主要措施包括限制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净菜进城、不剩餐、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和垃圾分类等。再往下是热回收,也就是垃圾焚烧或生化处理,最后一级是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中的干湿分开,是对后两级垃圾处理的直接支持。对于垃圾处理的“金字塔”体系而言,顶层的循环经济目标必须借助社会管理才能实现。

(二)垃圾分类的实质是社会协同治理

垃圾分类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治理的结构和关系,也就是社会治理中的体制、机制设计问题。“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垃圾分类社会治理的基本结构。

北京市已经在2012年3月1日实施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当年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优秀立法,至今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撑。从法规执行情况来看,政府推动有余,全民参与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症结。环卫科研部门组织的对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显示,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而实际参与率仅为10%。如果严格执法,面对90%的人都是违法者,必然是法不责众;如果不严格执法,法规成为一纸空谈,混装混运问题既成为10%参与垃圾分类市民的痛点,更成为90%旁观者的借口。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是破解当前矛盾的关键。在战略上,需要在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之间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求得最大公约数,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力量并付诸行动;在战术上,需要在模式、资金、技术、运行、管理和执法方面建立最小公倍数,使措施方案可行,群众能接受,政府能承受,积极稳妥扩大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三)垃圾分类的关键是主体作用发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10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如物业单位、自管单位、村民委员会、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等垃圾分类责任人及其主体责任。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以“单位”为管理单元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渐解体,而相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则相对滞后。对于个人而言,弱化了“单位人”的管理归属,却没有“社会人”的管理承接,导致在垃圾分类这样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动员工作上力不从心。从某种意义上看,垃圾分类工作既是在构建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的制度环境,又是在帮助完善落实最基层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管理必须与社会管理共同推进,实现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的融合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垃圾分类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一)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金石

2014年2月和2017年3月,两次视察北京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北京的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12月,中央时隔37年再次召开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方法路径。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包括再生资源利用)四大环节的任务,涵盖了城市管理、发展改革、住建、环保、工信、商务、规划国土、社会管理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在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改革方案中,已经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职能从商务部门划归城市管理部门。但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链条、全流程管理,仅仅把某个职能划转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政府这架机器而言,某一个部门只是零件,零件再复杂,体积再庞大,也不能替代整架机器的功能。只有把整架机器开动起来,零件间相互配合、高效工作才能做出垃圾分类这样综合性的产品。城市管理部门在改革中被赋予了综合协调的职能,能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其他部门能不能发挥好配合作用,垃圾分类就是试金石。

(二)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示踪剂

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中涉及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等多种要素,各要素间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要素背后是政府政策与各级管理、作业、执法、监督行政主体,以及政府与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各类资源主体之间的博弈,成效如何体现了一个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水平,是公民素质、组织动员能力、社会治理能力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垃圾分类必须紧紧抓住精细化管理这条主线,在精准细化、精密细致、精心细腻上下功夫、求实效。垃圾分类在哪个节点上出了问题,在哪个环节上推动不下去,反映出的现象是在运行机制上出了问题,而需要调整的往往是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及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三)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的桥头堡

蔡奇市长提出“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垃圾分类抓起”,要求每个区都要拿出一个街道,其他街道(乡镇)要拿出一个社区(村)建立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要连线成片,最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环卫改革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迎接年经济特区建立周年和年举办第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城市更新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为主题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利用两年时间,在我区实施“四旧”改造和“城市装修”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街道家具清洗刷新、交通设施粉刷翻新、窗口门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等五项整治行动,实施花卉布置、重点区域的景观营造、公园景观改造与建设等工程,着力提升以为核心的“四城一镇”功能区域的综合环境水平,全面提升我区市容环境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指挥部,区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区长任副总指挥,公安分局、区监察局、发改局、贸工局、教育局、财政局、建设(住宅)局、文化局、卫生局、审计局、城管(执法)局、民政局、体育局、旧改办、工务局、物业办、政府采购中心、口岸交警大队、市消防特勤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市邮政局报刊发行分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供电局、市燃气集团、电信分公司、天威视讯公司、各街道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区城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发改局局长、区城管(执法)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部门、各街道相应成立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三、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以新加坡、香港和内地先进城市为标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改造工作,在建筑风格、绿化效果、花卉造型、街道家具、户外广告、公园建设、灯光夜景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务求简洁大方、美观、便民实用,从地面到空中,立体提升市容环境景观水平,彰显热烈喜庆的氛围和年轻、开放、现代、充满活力的城市特征。

(二)突出重点,全面提升。

以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为重点,刷新鹏城,扮靓,集中力量提升重点商业街区、大运场馆及入住酒店周边和主要交通要道的环境质量,打造一批标志性景观节点和视觉中心。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将环境整治与景观营造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坚持条块结合,将项目主体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确保责任到位;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在推进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工作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大力倡导社会参与,坚持共驻共建、整合资源、勤俭办事,积极丰富和拓宽社会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局面。

(五)及早动手,分步推进。

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及早动手,分步推进。第一步:从现在到年春节是起步阶段,形成工作声势,初步见到成效,推动面上工作;第二步:从年春节到年8月特区建立周年之际,各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步:从年8月到年8月大运会召开之前,大见成效,全面实现总体行动目标。今后,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市容环境管理长期保持高水平。

四、主要内容

(一)开展五项整治行动,实施新一轮“城市装修”工程。

1.建筑物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行动。

在我区近年来实施“城市装修”及创建“特色商业街”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建筑物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工作。着力提升以“金融城”、“万象城”、“珠宝城”、“工艺城”和“梧桐山艺术小镇”为核心的“四城一镇”功能区域的综合环境水平。

(1)建筑物外立面整治方式:以满足整体美观效果为前提,对陈旧破损的建筑物垂直立面进行外墙涂料粉刷或改造、清洗,规范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广告招牌,改善防盗设施,合理安置或遮挡空调室外机架,同时对屋顶进行“净化、美化、绿化”。

改造范围:

①已列入我区“城市装修”范围内的“五横六纵”(即国威路、沿河路—滨河路、深南路、笋岗东路、布心路—泥岗路、文锦路、爱国路、翠竹路、东门路、宝安路、红岭路—红岗路)沿街两侧旧楼宇和“特色商业街”整治范围的旧楼宇。

②经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指挥部确定须改造的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

③宝岗路、梅园路、桃园路、梨园路、红桂路、红宝路、桂园路、船步街、向西路、立新路、新园路、晒布路、人民北路、罗沙路、聚宝路、仙湖路、罗芳路、怡景路、太宁路、深惠路(草埔段)、布吉路(洪湖立交至马山小关口)等共21条道路沿线两侧旧楼宇。

④布心路原中华自行车厂厂房周边、罗沙路(西岭下南村)、雅园立交周边(重点为景阳西、原雅园宾馆)旧楼宇。

⑤广深铁路沿线、布吉路地铁三号线两侧视线范围内的旧楼宇。

⑥中学高中部、体育馆周边区域的旧楼宇。

⑦经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指挥部确定须改造的区属学校、医院和其它区属物业等旧楼宇。

责任单位:“城市装修”及“特色商业街”范围内的改造工作按照《市区“城市装修”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分工执行;沿河路高架桥视线范围内的旧楼宇、布心路原中华自行车厂厂房片区翻新(重建)由区旧改办负责;布吉路(洪湖立交至马山小关口)、广深铁路沿线由相关街道办负责;布吉路轻铁视线范围内的旧楼宇由东晓街道办负责;文锦北路东侧教育新村至文锦广场由翠竹街道办负责;相关区域的老旧住宅区、城中村旧楼宇改造工作由区建设局负责规划设计,所在街道办负责实施;春风高架桥沿线视线范围内的旧楼宇改造工作分别由黄贝、南湖街道办负责;宝岗路、梅园路、桃园路、梨园路由笋岗街道办负责;红桂路、红宝路、桂园路由桂园街道办负责;船步街、向西路由南湖街道办负责;立新路、新园路、晒布路、人民北路、景阳西区域及中学高中部周边区域的旧楼宇由东门街道办负责;怡景路、罗沙路(黄贝段)由黄贝街道办负责;罗芳路(罗沙路口—延芳路口)两侧旧楼宇由区工务局负责;罗沙路(莲塘段,含西岭下南村)、聚宝路、仙湖路由莲塘街道办负责;太宁路由东湖街道办负责;深惠路(草埔段)、布吉路(洪湖立交至马山小关口)由东晓街道办负责;区属学校、医院和其它区属物业等旧楼宇改造工作分别由其主管单位负责。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完成时间:列入“五横六纵”及“特色商业街”范围内的旧楼宇的翻新改造工作须在年8月底前完成;示范小区改造须在年8月前完成;上述21条辖区内道路两侧建筑,中学高中部、体育馆周边区域的旧楼宇,滨河路、春风高架桥、沿河路高架桥视线范围内的旧楼宇和广深铁路沿线、布吉路地铁三号线视线范围内的旧楼宇的改造在年12月前必须完成总工程量的75%以上,年7月前全部完成;布心路原中华自行车厂厂房片区、景阳西、文锦北路东侧教育新村至文锦广场和罗沙路西岭下南村旧楼宇的改造须在年春节前完成;区属学校、医院和其它区属物业等旧楼宇须在年8月底前完成。

(2)建筑屋顶改造方式:以“净化、美化、绿化”为原则,清除屋顶杂物,修复破损设施,涂料刷新,覆彩色膜,种植绿化,“平改坡”等。

改造范围:人民南片区(东门南路以西—深南中路以南—和平路以东—河以北)、东门片区(深南中路以北—东门中路以西—布吉河以东—笋岗路以南)、桂园片区(深南中路以北—红岭中路以东—布吉河以西—笋岗路以南);区属学校、医院和其它区属物业等旧楼宇及辖区内星级酒店;广深铁路沿线、布吉路地铁三号线视线范围内的楼宇屋顶。

责任单位:人民南片区由南湖街道办负责;东门片区由东门街道办负责;桂园片区由桂园街道办负责;广深铁路沿线由相关街道办负责;布吉路轻铁视线范围内的楼宇屋顶改造由东晓街道办负责;区属学校、医院和其它区属物业等旧楼宇及星级酒店的屋顶改造工作分别由区教育局、卫生局、物业办、贸工局负责。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旧改办、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上述片区的改造须在年8月底前完成;区属学校、医院和其它区属物业等旧楼宇屋顶改造须在年8月底前完成;辖区内星级酒店、广深铁路沿线、布吉路地铁三号线视线范围内的楼宇屋顶须在年7月前完成。

纳入外墙翻新范围的建筑屋顶改造与外墙翻新同步完成。

2.街道家具清洗刷新行动。

整治的方式和要求:按照“谁设置,谁整治”的原则,采取清洗、粉刷、涂抹抗张贴涂料或修复、更新、拆除等方式,对外观陈旧、涂写张贴严重以及破损、废弃的街道家具,包括环卫工具房、果皮箱、垃圾桶、路灯杆、邮筒、报刊亭(台)、早餐车、停车场收费亭、阅报栏、宣传栏、招贴栏、公交候车亭、出租车招停站、道路名牌、交通指示牌、配电箱、变压器、电话交接箱、电信设备箱、电话亭、交通信号控制箱、有线电视端子箱、消火栓、公共座椅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整理和修缮,确保设施外表美观、功能完好。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此次整治行动,建立街道家具的长效管理机制,要从现在起做好第一轮刷新、更换、翻新等工作,到年特区成立周年和年大运会期间,要保持经常性的刷新维护,保证街道家具始终处于良好、崭新的状态,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

范围:全辖区范围内;深南路段作为示范街道。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负责环卫工具房、果皮箱、垃圾桶的更换、刷新;各街道家具设置单位分别负责各自设置的街道家具;由各街道办牵头并督促各街道家具设置单位具体落实。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旧改办、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春节前完成深南路段街道家具清洗刷新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年8月完成辖区内所有街道家具的清洗刷新工作;年4月底前对全区街道家具进行一次大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各街道办督促街道家具设置单位进行限时整改。

3.交通设施粉刷翻新行动。

对辖区内交通护栏、人行天桥、人行隧道、立交桥、交通隧道、车行涵洞、地面标线等进行清洗翻新。今后禁止利用人行天桥、交通护栏和行道树悬挂横幅标语。

范围:辖区内市政道路。

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及各街道办负责人行天桥、交通护栏和行道树悬挂横幅标语的清理工作;区城管局、交警大队、口岸交警大队负责协调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做好辖区内交通设施的清洗刷新工作。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审计局、旧改办、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7月底完成。

4.窗口门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1)、文锦渡一线关口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整治建筑立面和地面临时设施,对建筑物实施“穿衣戴帽”改造,完善夜景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整治范围:、文锦渡口岸及周边地区。

责任单位:区工务局、南湖、黄贝街道办协助市工务署完成。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

完成时间:年8月底完成口岸、文锦渡口岸综合整治工程。

(2)火车站、广深铁路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将已列入规划的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泥岗东路至河西段)改造工程向北延伸至布吉关口段范围(布吉农批市场),统一规划,同时加强对火车站、广深铁路沿线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日常保洁和巡查管理,全面清除暴露垃圾、乱堆放、乱搭建,提高环境景观水平。

整治范围:火车站、广深铁路沿线。

责任单位:建设路环境营造由区旧改办负责;火车站及广深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分别由南湖、东门、桂园、笋岗、东晓、清水河街道办具体负责。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旧改办、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8月底前完成。

5.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巩固以拆除楼顶广告为重点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成果,继续严格查处违法设置楼顶广告的行为,维护城市轮廓线,加强对建筑立面大型布幅广告的管理,未经法定部门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一律依法拆除。特别是要做好铁路沿线广告牌的拆除和清理工作。

范围:全区范围内,重点对深南路、滨河路、笋岗路、布心路、罗沙路、红岭路、红岗路、爱国路、宝安路、东门路、人民南片区等主要路段和区域的广告进行整治。

责任单位:区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8月底前完成。

(二)实施景观工程,营造热烈祥和的喜庆氛围。

1.花卉布置工程。

在经济特区建立周年之际和大运会期间,实施全方位的花卉布置工程,营造花团锦簇、热烈祥和的城市景观。花卉布置的主题为:“先锋、青春盛会、花海迎宾”。按照长期景观和短期景观有机结合的原则,采用灌木花卉和草本花卉相结合的形式,丰富园林景观。其中灌木花卉以大规格的盆苗为主,主要为小叶紫薇、簕杜鹃、软枝黄蝉、龙船花、扶桑、琴叶珊瑚等8月份开花品种,种植形式以组团式、自然式为主,以确保一定的体量。利用边坡、斜坡、围栏、中间隔离带、立交桥等地方大力推广种植市花簕杜鹃,凸显市花的景观效果。

范围:东门步行街片区、人民南片区、口岸及火车站片区、管理中心大厦、中学高中部、体育馆;辖区内的学校、医院、区属物业、星级酒店。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负责实施公共场所摆花工程;区教育局、卫生局、物业办、贸工局分别负责学校、医院、区属物业、星级酒店摆花动员工作。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各街道办。

完成时间:年春节前完成公共场所摆花方案设计招标,年3月底完成项目立项,年5月底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年8月底前完成摆设及种植任务。学校、医院、区属物业、星级酒店的摆花工作分别在年8月及年7月完成,各历时两个月。

2.重点区域的景观营造工程。

(1)在大运会期间,对往返运动场馆道路沿线、大运会签约酒店和运动场馆周边的区域实施绿化升级改造和提高。丰富植物花色品种、更新完善行道树、修复基础设施等。

范围:住返运动场馆道路沿线、大运会签约酒店和运动场馆周边的区域。

责任单位:签约酒店范围内的景观美化工作由相关酒店负责,并由区贸工局负责督促落实;区城管局负责往返运动场馆及大运会签约酒店周边市政范围的绿化升级改造;东门街道办负责深中高中部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

(2)在全区范围内消灭黄土现象,做好“三不管”地块的环境美化工作。

范围:全辖区。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和各街道办。

完成时间:年7月底前。

(3)体育馆环境美化工程。

对体育馆进行整体环境美化,从绿化、雕塑、小品、水面、灯光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建设,营造优美的景观效果,白天体现建筑环境和谐之美,夜晚展示璀璨灯光夜景,打造出区域性视觉中心和景观亮点。

范围:体育馆。

责任单位:区工务局、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黄贝街道办。

完成时间:年7月底前。

(4)城市照明改造和建设工程。

在经济特区建立周年之际和大运会期间,在重要商业区域的道路营造“星光大道”。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和中间绿化带悬挂LED满天星、氦气球灯、大运会五彩系列等灯光饰品。

范围:人民南路、嘉宾路(东门南路口—建设路路口)、东门南路、文锦路(爱国路口—文锦渡);大运会期间,除上述道路外,增加体育馆周边的延芳路、罗沙路、经二路等道路。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以及南湖、东门、黄贝、莲塘等街道办。

完成时间:年8月至10月;年7月至9月。

3.公园景观改造与建设工程。

(1)经济特区建立周年之际和大运会期间,动员辖区内的所有社区公园以多种形式营造热烈祥和的氛围,安排摆设花坛、设置鲜花造型、悬挂灯笼等等。

范围:辖区内的社区公园,重点是文化公园、南极路艺术广场。

责任单位:区文化局负责文化公园和南极路艺术广场;各街道办负责辖区内社区公园。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8月至10月,年7月至9月。

(2)辖区内新建3个社区公园,改造提升5个社区公园。

范围:其中文华、新秀、长岭等三个社区公园为新建公园;绿景、松泉、嘉南、和平、新南等5个社区公园为升级改造公园。

责任单位:黄贝、南湖、东晓、清水河街道办。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在年春节前完成。

(3)在罗沙路和比赛场馆周围对条件允许的物业进行屋顶绿化和墙体垂直绿化。积极发动、鼓励和引导业主开展阳台绿化、窗台挂花和屋顶绿化。

范围:体育馆周边的临街住宅。

责任单位:黄贝、莲塘街道办。

协办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城管局、建设局、审计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

完成时间:年7月底完成。

(三)开展清洁行动,提高辖区环境卫生水平。

1.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清洁百日专项行动”,清除卫生死角,落实环卫全覆盖式管理,改善口岸、城市道路、铁路、预留地、待建地、建筑工地、河道的卫生状况。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局负责,各街道办协助。

2.完善环卫基础设施体系。推行新型垃圾收运系统,研究实施区财政负担垃圾转运站运营经费、对物业小区垃圾进站转运免费措施;研究落实市政府提高环卫保洁单价的指示,提高环卫管理水平;督促物业小区对垃圾桶屋(点)及垃圾收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市政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规范和更新公厕导向标识(标志),完成垃圾中转站与公厕的雨污分流改造。增加大运会场馆、繁华街区、旅游景点的公厕供给;改造、购置环卫工具房、果皮箱和垃圾桶,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局负责。区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政府采购中心、各街道办协助。

3.加强余泥渣土运输和处理的监管,建立“多管齐下,合理共治”的长效机制。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局、建设局负责,交警大队和各街道办协助。

4.采购清洗扫路车等应急设备和大运会举办期间体育馆周边环卫作业应急服务,提高环境卫生作业应急能力。

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局负责,各街道办协助。

(四)加大病虫害消杀力度,加强病媒生物控制。

1.大运会前在全区范围内不间断开展“四害”孳生地调查与整治,落实除虫灭鼠辖区管理责任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杀灭成虫工作。

2.提前制定关于病媒生物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提高应对能力。

3.在年1月至7月期间,对中学高中部和体育馆周边延伸1公里的区域进行“四害”加强性控制,严防媒介生物传染病疫情发生,全力保证大运会赛事安全举办。

4.每年4月“清洁月”活动期间,对全区所有国家卫生街道和省、市卫生村(社区)进行全面复查。年7月底前,市级卫生村(社区)要达到90%以上。

以上四项工作由区城管局负责,各街道办协助。

(五)加强部门配合,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1.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清理无证经营、乱摆卖、查处乱张贴乱涂写、拆除乱搭建、疏导流浪乞讨人员、清理流浪犬等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此项工作由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公安分局、区城管(执法)局、民政局、各街道办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

2.在经济特区建立周年之际和大运会期间,全面加大力度,将所有执法力量放到路面,采取驻点与不间断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运会场馆和大运会签约酒店周边、城市主干道和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及一线口岸、二线检查站等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这些场所不出现乱摆卖、乱张贴乱涂写、乱搭建、流浪乞讨等破坏市容环境秩序的行为。此项工作由区城管(执法)局、民政局、公安分局、口岸交警大队、交警大队及各街道办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

五、工作分工

各成员单位除负责方案中的任务外,围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根据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加强联动,确保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区城管局负责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负责对本工作方案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向指挥部汇报督查结果。

(二)区发改局负责审核治理工程的投资概算,按程序下达投资计划,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召开项目建设协调或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会同城管局做好项目监督检查工作。

(三)区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和监督,将提升行动所涉及不纳入基建范畴的项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四)区审计局负责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进行审计管理和监督。

(五)区建设局(住宅局)负责指导各街道办开展辖区住宅小区政策宣传,发动业主主动履行整治义务,负责已报建或已办理开工复函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和监督。

(六)区监察局负责对建设工程进行廉政监督,并对工程进度以及立项、审计、招投标、施工许可和资金拨付等进行行政效能监察。

(七)区政府采购中心(区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负责为(万元以下)建设工程招投标提供交易场所并组织好招标投标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措施。外墙翻新和屋顶改造工程的资金保障按另行规定执行。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责任内容、责任完成时限。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工作,认真负责,各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为项目责任人,负责全过程跟踪项目实施。建立“绿色通道”,将项目立项、审计、招投标、施工许可和资金管理等纳入直通车服务,严格按照《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规定的时限要求,完成各项目审批、许可、核准等工作。

(三)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定期协调机制,实行“半月一协调”和分级协调制度。责任主体内部协调、部门之间横向协调与区领导协调相结合,要求项目主办单位要强化内部协调、主动进行横向协调,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一些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横向协调不能解决的问题,报请指挥部专题研究。同时结合重点项目责任制的落实,每半个月至少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协调或联席会议,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通报工程整体进展情况。

(四)实施定期通报制度。建立完善定期通报制度,实行“一月一通报”,各项目主办单位要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每月底前按督办任务要求的格式内容,将本单位落实责任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书面送区政府督查室和区监察局效能监察室,区政府督查室和区监察局效能监察室将督办任务落实情况汇总并印发《督查通报》,进行定期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