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1

如村官,本来就常出新闻。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选聘大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后,大学生村官成了新闻富矿。如果用“女大学生”做村官的定语,更是会成为热点新闻。4月以来,有关四川简阳25岁女大学生村官辜某的新闻成为热议,就是例证。

据报道,这名女大学生村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为了帮助亲戚、朋友虚报房屋面积和地面附属物,利用职权做手脚,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80多万元,并从中获取“回扣”,最终获刑5年。

溯源的话,村官一词并不准确,有学者甚至因此而论说中国“官本位”意识之严重。因为村干部并非官员,但约定俗成后,村官就定位了村干部在乡村政治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位置。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社会生活多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等,为村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能的舞台,“上面千万条线,下面一二根针”,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村官的重要作用。

作用重要,意味着权力和权利的彰显与附着,用好了,会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助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腐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强调,要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诚然,选聘大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他们既能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农村实际,出思路、想办法,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自身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但如何保证作为补充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新鲜血液的大学生村官真正成为受欢迎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刻反思的问题。

就政府而言,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一项民心工程,这就需要把好事做好。但从笔者掌握的调研资料来看,当前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归属、工资待遇和将来的出路等,都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统一和准确的角色定位,赋予他们明确的职责,切实发挥其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心理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9-02

在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全国开始了大范围的大学生村官引进工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站在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的一个双赢战略。但是大学生村官由于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与农村工作、生活的不适应逐步显现。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工作,这既要从村官自身的努力下手,也要从用人机制的健全入手,以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充分在农村的广阔土地上干出业绩。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村官心理状况的变化,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村官心理困惑的类型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的因素导致了一些村官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继续在农村工作的质疑。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通过与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的概括出了大学生村官心理产生困惑的类型。

(一)失落感

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虽然他们满怀激情来到农村,想在工作中大展拳脚,但从农村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比较差。此时,个人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碰撞,很容易使大学生村官产生“失落感”。

(二)自卑感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选择当村官出于择业的无奈。同时,基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身份,大学生村干部在身份认同上也有自卑感。再加上在农村做村官其收入水平相对的较低,从而导致了其心理有当初的积极工作转变成为了消极和困惑。

(三)挫折感

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时,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挫折感在大学生村官中较普遍的存在。

(四)迷茫感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很多人抱着从政的心态加入村官行列的。但“拿着国家的钱,不属于政府序列;整天在村里工作,又不真正属于这里”的尴尬身份,以及三年期满后未知的前途,使一些村官对未来道路充满迷茫。

二、大学生村官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

(一)角色转变的困难

从学校到乡村,从经济发达的都市到偏僻落后的农村,巨大的反差要求大学生村官们迅速调整角色,从思想上、行动上尽快接近农民。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是抱着对农村的好奇才选择去做村官,而他们却不了解农村的现状,有的根本没有在农村工作的经历,有的甚至水土不服。因此很难实现由学生角色向农村干部管理者角色、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角色转变。

(二)所学专业与现实差距过大

大学生村官的“先天不足”也是造成他们心理产生困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此之前,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村官专业。大学生村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不太熟悉,现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完全胜任农村工作。对于他们来讲,在农村根本用不上所学的专业,要创业或是对村民进行种养技术的指导,只能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

(三)工资偏低

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问题因地区而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待遇稍高。同时国家分地区对于大学生村官采取了不同的资金扶持政策。可是即使是这样,大学生村官的工资相对于其它职业来说还是很低,很难满足与大学生村官本身相连的购房、婚姻等一些列问题。同时在一些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与一般基层事业单位的待遇相差甚远,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汝州市所招募的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普遍低:大专生月薪为474元,本科生为499元。像这样的收入还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温饱问题还怎能谈得上让他们在农村安心工作?

(四)基层干部不配合,村民不了解

基层干部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个别村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村官。他们当中有的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是上级派下来的挂职锻炼干部,“早晚得走”,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五)社会地位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村官所处的地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40.57%的村官认为自己的地位一般;12%的村官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意,感觉满意的不超过50%。从上面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村官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十分明确。我们明白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干部,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有本质的区别,但他们又未能纳入正式干部或公务员体系,法律地位极不明确,这一现象往往使大学生村官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这也是造成他们对自己工作和前途担忧的重要因素。

(六)对自己的前途去向担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村官最为担心的问题中,笔者发现担心三年后出路的村官比例将近54.8%,担心政策变化的将近14.0%,担心国家就业形势的占1.6%,担心干不出成绩浪费青春时光的占29.0%。由此可以看出,三年后的出路问题是大学生村官最为关心和担忧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3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出台了相应促进创新创业的文件,使得创新创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部门正式选聘、到村级组织任职的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服务期每届一般2 ~ 3 年,他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非公务员身份,所以在聘期满了之后的去向问题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的持续推进,鼓励大学生村官就近自主创业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契合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精神。

创业被Knight(1921)最早定义为是一种成功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拥有一定意愿性。因而创业的前提是个体具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是否能够创业成功。大学生村官作为特殊的群体,鼓励自主创业是能达到双赢的方式之一,鼓励自主创业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而如何去提高它是需要我们探究的。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自主成功创业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创业意愿因为涉及的学科多,所以对它的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对创业意愿内涵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的。第一,将创业意愿界定为创业的可能性。Phillip(2002)通过对新加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研究分析中, 将大学生创业意愿界定为大学生自主选择创业的可能性。第二,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态度。范巍,王重鸣(2005)提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在综合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人进行创业活动前内在和外在的意愿, 反应的是个人的主观层面。

影响创业意愿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但梳理相关的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创业者的个体、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2.1 个体特征

创业意愿是一种个体心理活动,易受各种内外因素而产生变化,个体特征作为内部因素是影响创业意愿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陈巍(2010)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逻辑推导和分析,揭示了创业者的个体因素会影响创业意愿的高低。Luthje、Franke(2003) 通过对工科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个人特质影响着创业意愿的高低。吴启运、丁思红、侯文华(2008)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指出了大学生个人特质与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其中影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为大学生的创新性。

2.2 家庭特征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无形中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Scott、Twomey(1988) 通过调查得出父母自己创立公司或家境偏好的学生更意愿于自主创业。Eakin(2000) 指出有创业经验的父母较之于无创业经验的父母会向子女提供创业经验,所以子女的创业意愿也会更高。钟桂荔(201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的各个要素呈正相关,其中父母的支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产生影响。

2.3 社会特征

社会特征的变化是个体前进发展的风向标,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贺丹(2006)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宏观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认同和定位,提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度,激发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去自主创业(李美丹、王征兵,2014)。郑毓(2014)对蓬莱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认为要引导金融行业做好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创业贷款营销工作,扩大贷款扶持范围,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__农村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氛围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包括村民思想落后、村干部作风较差、宗亲派系斗争等。所以高校、政府、社会都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续帮扶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更大的积极性(王思林,2012)。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进行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所以本研究假设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及社会特征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个体特征主要是从性别、出生地及所学专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家庭特征主要是从父母的收入来源和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社会特征主要是从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 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是基于对江西省的大学生村官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对325 个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获得296 份有效问卷,在分析中剔除了个别异常值,实际进入分析的样本为262 个,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此次问卷调查。

3.2 调查对象的描述与分析

3.2.1 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问题设置为当前或者未来您是否愿意创业,是为有创业意愿的,否为无创业意愿的。在被调查的262 个大学生村官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有143 个,所占比例为54.6%;无创业意愿的人数有119 人,所占比例为45.4%。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有创业意愿的,说明自主创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所认同。

3.2.2 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个体特征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事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出生地及所学专业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性别特征上来说,有创业意愿的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有创业意愿的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低于无创业意愿的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且有创业意愿的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是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因为创业是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这需要集合很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男性在身体机能还是各方面能力上比女性更适合创业,大学生村官因为岗位的特殊性,想要自主创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性别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出生地上来说,有创业意愿大学生村官出生在不发达地区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大学生村官出生在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所占比例要低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因为出生在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各种资源较之于中等地区、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是相对薄弱些,所以在任期满了之后想通过创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带动所在的地区脱贫致富,所以创业意愿要高一些。发达地区的资源更丰富,机会更多,对农村真正了解的大学生并不多,成为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出生地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而从所学专业来看,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类别中,理工类专业所占比例最高,且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理工类所占的比例。理工类的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要更强于文科类的专业,且更具有挑战精神和冒险精神,所以创业意愿会更高一点。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环境,使得创业显得更加艰难,只有具有吃苦耐劳、挑战精神的人才有更高的创业意愿,更好地成功实现自主创业。所以所学专业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3.2.3 大学生村官的家庭特征。大学生村官由于其特殊性,家庭的影响对其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父母的收入来源和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从父母的收入来源来看,在四种收入来源中,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父母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最大,且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父母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的父母有一定创业的经历,会加深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创业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资金的支持,减少大学生村官经济上的压力。所以父母的收入来源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上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家人对创业的支持所占比例是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创业的过程是复杂且艰辛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自主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家人的支持不仅能给大学生村官减轻经济上负担,而且能给大学生村官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3.2.4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特征。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政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战略,创业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社会特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高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从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大学生村官绝大多数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社会资源有限,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能够减少他们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业意愿,因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对具有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的认同度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以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对创业的投资意愿、当地的交通通讯设施都会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也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无论是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创业贷款的办理上等等都与创业经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都会影响着他们创业意愿的高低。所以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是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2 倍多。创业文化环境是影响创业者的深层环境,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对社会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的认同度是较高的,说明创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深入到人心中,鼓励创造和创新、对成功创业榜样的宣传等等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创业意愿了。所以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4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总的来说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是偏高的,这说明随着国家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认识在改变,把创业看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之一。第二,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个体的性别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性别中男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会高于女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个体的出生地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出生在不发达地区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个体所学专业的不同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较高。第三,大学生村官的家庭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父母的收入来源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父母的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更高。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家人的支持所占比例会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第四,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良好的创业政策、经济、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在这些方面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

4.1 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特质

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第一,个人要全面学习,既要了解相关的创业流程和有关法律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个人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性,为创业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第二,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完善相关的创业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要有针对性,理工类的学生要加强管理类法律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文科类的学生更多的是要提高实践能力。

4.2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业氛围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创业意愿,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去创业。第一,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家人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要给予支持,对于创业活动家人要为其提供安稳的后方基地。第二,媒体要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要意义, 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中的榜样代表以及创业的成功事例, 引导大学生村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己创业的舞台,把创业作为服务新农村的平台。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4

青云店,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乡镇。

相传是古时进京赶考的秀才们经常在这里投宿,而这些秀才一旦金榜题名,便可青云直上,故名青云店。近两年,青云店迎来了一批新的“秀才”――大学生“村官”。他们也是在“赶考”,考题是“新农村”。

初秋季节,记者乘车从北京市区出发,沿104国道向位于北京东南方向的大兴区驶去,穿过南六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秋的景色,绿野田畴,杨树如荫。青云店镇紧靠104国道沿线,一字儿摆开。

刚进村,身穿白色短袖衬衣、戴着眼镜的刘波(化名)老远便等在路边。他就是青云店镇里的大学生“村官”,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个典型的“80后”大学生。

待遇并不是第一“动力”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其实,北京市从2006年就已开始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2006年和2007年共有5041名高校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2008年的选聘工作已经结束,北京市将实现每村有两名大学生的目标。

在青云店镇政府的奥运安保指挥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另外两位大学生“村官”,分别是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蔡大朋和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李智。他们和刘波三人,都是北京市2006年招聘的第一批“村官”。不过,他们现在主要是在镇里,负责安保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由于正是奥运会期间,虽然是远郊区,但这里的安保工作压力一点也不亚于城区。

近两年,大学生“村官”在高校里备受追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错的待遇。按北京市的标准,大学生村官全部上“五险”,本科生第一年工资为2000元,研究生为2500元。他们待遇甚至要比刚入职的国家机关公务员还要好一些。此外,他们还可享受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加分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外地大学生可转为北京市户口等优惠政策。因为这一系列优厚条件,大学生争做“村官”的动机备受争议。

记者问他们,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来做“村官”时,三人倒非常坦然。“不可否认,‘村官’的待遇是吸引我来这了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全部。”刘波坦言,刚毕业时面对考研失利,公务员考试也没能取得理想成绩的情况下,“村官“确实是他走出困境的一个“捷径”。但他还有自己的想法。刘波的老家在山西农村,是地道的农村孩子,大学期间学的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天然的责任感使他非常关注农村问题。采访中,他不断强调,农村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腹地。在农村工作,不能仅仅是做好手头的活儿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利用这个机会,铺下身子去研究农村、感知农村、亲近农村。只有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对国家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也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深厚的底蕴。看得出,这是个有远大抱负的青年,或许也正因为这样的思想认识,促使他最终下决心来到农村。

对于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蔡大朋来说,他的专业似乎是与眼下的工作最不对口的。很难想像一个体育专业的学生会来报考村官。“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农村了解很少,来做‘村官’就是想多多体验、锻炼一下。”当人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大学生是如何功利性的追捧“村官”时,蔡大朋对于自己选择的解释却很率真。当然,他也不隐瞒较好的待遇也是他来这儿的原因之一。相比前两人,李智的情况最特殊。他本身就是北京人,没有所谓“外地户口”的困扰。可能在外人看来,在选择“村官”这一工作上,他的目的最为“单纯”。李智自己也说,家人之所以同意他来这儿,也是想让他多锻炼一下。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也承认,待遇是自己选择“村官”的原因之一。

不管社会如何争议,大学生“村官”还是走马上任了。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而对于刘波们来说,其中的艰辛绝不是一份优厚的待遇或是当初满腔热情到农村来接受锻炼的想法可以概括的。毕竟,在这里不是练把式而是需要“真刀真抢”地干。

新时期的“上山下乡”

大学生是最有激情的群体,而且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但不管是40多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潮,还是如今的大学生下乡当“村官”,青年学生在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上,都不可避免的带有理想化色彩。

同样,刘波他们来青云店之前,也是带着雄心壮志的,或许还有改变一方乡土面貌的激情。但这一切都在来到青云店后的工作中,被一点点改变。或许,理想的高度看似降低了,但他们却在基础层面上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回想刚来时的情况,他们都感觉很不适应。虽然是北京,但作为远郊区的农村,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公共服务设施很不完备,精神文化生活更是非常匮乏。“我们那会儿甚至不能上网,平时除了上班,基本上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对于刚走出学校的他们来说,简直无法忍受。更让他们不适应的是,由于思想、年龄上的差距,使得他们和村干部们的沟通很不顺畅。

最不甘心的还是具体工作。“我刚来时竟让我连着抄了三天的报表,感觉很不对劲。”蔡大朋笑着说,“自己是受了大学教育的人,但做的事情连高中生也能做,这让我有些无法接受”。蔡大朋的话或许正反映出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心结。虽然名曰“村官”,但他们实际的工作职位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目前,其实很多大学生“村官”从事的还是接电话、端茶送水、整理材料、写报告、送材料、网络信息化等“小事情”。但正所谓小事儿做好了就是大事儿。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许多大学生“村官”开始脚踏实地的投入到了琐碎的农村工作中。

去年7月份,刘波被抽调到镇里参与了党支部换届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收尾工作。就是将选举期间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最后通过网络上报。同时整理选举期间的各项档案并移交档案室。对他来说,这项工作没有太大难度,需要的是认真和耐心。刘波没有抱怨,他告诉自己要尽力做好每个细节。同时,村里的工作他也没搁下,帮助村干部整理好了村党支部的档案材料,按照要求进行了补档、归类、装订等。此外,李智、蔡大朋也参与了青云店镇劳动力普查、区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村委会、党支部换届选举等工作,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也并非没有难度。从某种程度上看,一旦碰到某些困难,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空白,因为以前的生活根本接触不到。

蔡大朋所在的垡上村,曾经办了一个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要办执照,村干部便委派他去办理相应的手续。“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工商、园林等行政部门,对他们的手续办理程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而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对办事程序进行解释,我只能通过材料了解。”但即使这样,蔡大朋在填写农村专业合作社申请表时,还是因为没完全弄懂导致填写错误,遭到了工作人员的“训斥”。另外,他在办理野生动物畜养繁殖许可证时也因为不了解导致携带证件不齐全,多次被退回。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趟工商所,工作人员的冷眼也没少挨。“那时感觉真的很委屈,但现在想想,确实得到了很多锻炼”。蔡大朋此刻回忆起来已很平静。

他们三个人,虽然分属不同的村子,但因为工作被同时借调到了镇政府。所以,私下里的关系很不错。他们说起共同难忘的事情大概就是“新农保”政策的宣传了。今年三月份,他们在青云店镇开展的“政策讲堂进万家”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骨干作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进村讲解,发放宣传材料,他们走遍了全镇49个村,共发放宣传手册2万册,使直接参与活动的村干部、党员、社员代表及普通群众达到2781人。对青云店镇普及此项政策作出了很大努力。

回顾过去的两年,他们坦言,相比脚下这方土地,他们自己的改变更多。无论是在对待这份工作的期待上,还是在具体工作的磨砺中,他们都务实了很多,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单纯有着一腔热血。相反,他们对脚踏实地有了更真切的体验,看待问题也更加理性而成熟,少了许多棱角,多了几许包容。采访中,青云店镇村官办公室冯主任对他们的一致评价是:工作努力、踏实;有知识、能出谋划策;能和群众融合。

留下还是离开

其实,早在大学生“村官”这个称谓产生的同时,就一直有担忧与之相伴,那就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留下来?而如果选择离开,会不会面对舆论的压力?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合约才能到期。但他们不能不开始考虑一年之后的去留问题。记者问起他们的打算时,他们有片刻的沉默。

刘波,这个始终非常关心农村问题的青年,对记者平静地袒露了想继续深造,考公务员的想法。在他看来,村级事务的锻炼虽然让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要想根本改变农村的面貌,还得需要更高层次上的运筹。所以,他不会过多的顾及别人的看法。在“村官”这个职位上,他做到了尽职尽责。

相对于刘波的“曲线执着”,蔡大朋和李智的选择可能更清晰明确。他们表示,合约期满后,可能不会继续这样的行政工作。蔡大朋想找个与体育专业对口的工作,像体育健身教练之类。李智也想从事与自己的电信专业接近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把“村官”看作了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段真切的锻炼、磨砺过他们的过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不断调适中适应了这份工作,尽全力去保证它的完美。也许,结果并非尽善尽美,但他们毕竟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其实,忧虑没有必要,谴责也无从谈起。随着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相关政策的完善,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项工作,留下或者离开,与觉悟或道德无关。而面对丰厚的薪金、北京户口、考研加分等有关部门为大学生“村官”们开出的优厚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农村的区域劣势通过政策优势进行调整呢?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不再只是奉献,而是一份真正的职业。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西部地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目前,拓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三支一扶

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就是所谓的三支一扶,这项政策就是通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对那些参加过三支一扶工作的大学生,在考研和考公务员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考公务员时,根据大学生基层的工作年限,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

(二)应征入伍

应征入伍是指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生义务兵,针对那些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按照相关规定,我国会代为偿还学费和助学贷款等。

(三)自主创业

国家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如果从事个体经营事业,三年内可以享受税收的优惠,免交部分相关费用。

(四)进入非公经济组织就业

高校毕业大学生进入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能够实现无障碍就业,不受专业、户籍和学历的限制,在评定职称、权益保护等方面享受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待遇。

(五)大学生村官

为拓宽大学生就业面,同时也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其中包括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助理等职务。有的地方则在每一个自然村都安排了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期间,按照规定参加社保,而且每月有一定的生活补助。

(六)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主要针对的是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国家通过招聘等方式,招收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一些农村学校担任教师。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地区工作,为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带去了生机,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

二、拓宽大学生就业门路的方法

(一)深化教学改革

目前,西部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很多高校都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明显不足,而且相关政策落实也不到位。就拿实践教学来讲,西部地区大多数高校都明确认识到了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导致最终培养出来了的人才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就业门路自然会受到限制。高职院校要不断加深教学体制改革,切实落实各项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对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纠正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意识,发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建立鼓励机制,实现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更好地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不断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加强人才市场调研

高职院校在明确自身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比如,现在很多高校都会向一些用人单位派送毕业生就业推介手册,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一方面,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收到推介手册后,如果有相关的人才需求,都会寄回人才需求回执,方便了学校对市场需求的调研。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关注不断加深,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依赖于人才的培养。目前,西部地区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包括了农林牧业、能源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社会工作、健康服务等专业的人才。

(四)建立实习基地

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方向较为明确,实习是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一种预习,通过实习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西部地区的高职高专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实习基地,和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实习和实践机会,提高毕业生的质量,还可以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不仅要加强和本地企业的联系,也要加强和外地企业的联系,将学生的就业渠道拓宽到更广的范围。

(五)充分挖掘校友资源

高职高专院校校友众多,部分毕业多年的校友,可能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这些校友资源的挖掘,建立校友资源信息库,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这种对校友资源的挖掘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邀请校友回校演讲,为学生就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帮助。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友的渠道,让学生去校友用人单位实习和就业。促进了学生就业的同时,加深校友对母校的情感,方便了日后更多元化的合作。

三、结语

西部地区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要工作,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需要从教育体制、市场调研、校友资源、学生培养等多方面入手。这将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03).

[2]金美兰,陈贵超.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探析[J].旅游论坛,2011(02).

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基金;可行性

本文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分析设计大学生的创业投资基金总体环境;第二个层面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进行分析;第三个层面是对大学生创业发展据具体措施进行了归纳。

一、高校自主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的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受到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扶持。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省市,都现有提出并落实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政策的推行,具备一整套的实施方法和管理细则,这提高了扶持政策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举例来看,我国各个省市均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黑龙江省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四放宽”政策,允许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将家庭作为经营的场所;山西省提出了关于大学生村官中实施“创业行动计划”的意见,通过新的模式来推动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的方式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内蒙古设立了创业基金,贫困毕业生创业至少能够获得5000元的补贴。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扶持政策的主要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的相关的大学生的创业政策还比较少。即使有,也是集中在零散的、具备实力的高校中,相应的政策也不尽完善,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扶持力度较小。

(二)发展机遇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的扩展,经济建设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素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但表现在现有的从业人员中,对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如此。在我国高校培养的常规体制中,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很多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了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方法。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防线势必会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逐渐提高。这种变化也给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提供了新的契机,学生可以选择服务业的相关项目进行创业,降低创业成本,提高成功率,在短期内获得有效收益。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一)创业人数

受到创业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毕业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远远低于就业人数。相比于创业,就业的风险小,工作后即可获得报酬,而创业活动风险高,需要前期投资,收益周期慢。在参加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多学生属于自主创业,也有的学生和同学一起开展创业,形成了创业小团队。无论是那种创业形式,都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创业成功的同学还能够拉动其他同学的就业,积极意义十分重要。

(二)创业产业

从产业构成上看,大学生多会选择第三产业进行创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选择第三产业进行创业活动,具有灵活性强的优点,创业学生能够根据市场的情况及时调整创业情况,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追求更大的创业利益。

三、高校自主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的筹备措施

(一)组织机构

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应该设立高校自主创业投资基金委员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组成基金委员会。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基金会的创立、日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的创业基金会,不但要在资金上给予学生创业支持,也应该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学生们开阵创业活动。邀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导师走进高校,丰富学生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二)资金来源

高校下设创业基金的来源,应该包括政府拨款、高校匹配和民间支持。我国各级政府每年的年度预算中都有用于投资企业或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专项资金,高校科研依靠政府提供的拨款和优惠政策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基金会也应该与学校方面达成共识,争取获得资金支持。此外,高校创业基金会也会应该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沟通关系,争取获得企业的支持,积极开拓高校创业基金来源。

(三)项目审批

对于申报创业基金的各个项目,管理委员会应该进行严格审批,对发展项目的潜力和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创业团队的综合素质、技术支持情况、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市场潜力。高校创业团队最好能够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互补性,在各自的领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认真查看创业团队的规划意见、专利情况,对创业的方案实施监督,定期交流,做好记录和存档。

参考文献:

[1]朱佳.高校毕业生不同创业模式案例比较研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2,(01).

[2]林雪治.我国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成效研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3,(01).

[3]刘英赫,王琳等.国外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与政策述评[J].第一资源,2013,(01).

[4]曹润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供给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01).

[5]龚睿.设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基本运行框架[J].市场观察,201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