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藏品库房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藏品库房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档案管理
前言
文物藏品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文物藏品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藏品管理单位不仅负有保管好文物藏品的责任,还需要明确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从阿而可以更好地向人们展示我国文物藏品的等级标准,这样可以更好地利于人们理解文物藏品的重要性的大小,还可以为文物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1. 实现文物藏品定级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文物藏品是人类科学以及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对于历史再现,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为了使文物藏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科学,我们需要对文物藏品进行定级和分类。除了需要对藏品进行好好保管以外,还需要对文物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类,在管理中努力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准确,编目详细,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文物藏品是藏品馆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所以文物藏品馆需要在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和完善详细,准确的藏品定级档案。但是目前我国文物藏品的的定级以及管理工作水平不高,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也不够明确。所以,基于文物藏品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文物藏品管理标准。
2. 当前我国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分析
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提出,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所出现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文物可以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而珍贵文物又可以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等。文物保护法中还明确指出,文物保管单位对于本单位所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另外根据文物的用途和基于文物的复杂性,我国文物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但是我国的文物藏品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藏品还是保存的不够完善的,而且藏品的收藏也不是很丰富。文物藏品的管理制度以及法律规范制度还不够健全。由于文物藏品是社会发展历史的体现,所以做好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文物藏品还可以反映出民族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3. 如何实现文物藏品定级合理化
3.1 规范文物藏品管理制度
鉴于当前我国文物藏品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实现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在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一整套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文物藏品的定级规范化工作中,尤其要注意藏品定名规范化,藏品分类规范化,藏品总登记号的规范化,藏品年代的规范化,藏品计量与记件规范化。首先,应当根据文物藏品的库房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科学的库房管理制度。如此,是实现文物藏品科学管理的基础。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以及年代,历史价值等来实现文物藏品入库的科学化管理。建立文物藏品登记制度,设置专门人对文物入库以及出库进行管理。文物藏品的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的定级管理工作,在文物管理中我们需要做好大量的详细的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基于文物定级的标准,需要做好文物藏品的收集归档工作,从而实现对文物藏品的集中的统一管理,对于文物藏品不可以各自分散保管。由于文物藏品的形成时代以及形成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在对文物藏品进行分类时,应当根据藏品的时代形成特点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例如对于文字材料藏品和实物的文物藏品应当在分开管理的同时,对于那些有着时代关系或者是类似历史价值之处进行档案上的归类以及整理。还有,对于那些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影响的文物藏品应当格外的照顾,对这些藏品应当严加管理的同时对这些藏品进行严格分类以便于保存它们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
3.2关于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的建议
在对文物藏品进行定级的时候,应当遵循我国文物保护法的标准进行定级设置。定级之前,需要对需定级的文物藏品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论证,在论证了文物藏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价值之后在对其进行分类。文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历史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分为不同的等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级文物的定级需要更加严格的审核以及考察论证。在确定了文物的定级标准以后需要对所定级的文物藏品的等级进行档案归类。这些被定级的文物藏品的存档工作同样不可以忽视。对于那些珍贵的文物藏品和一些有所损坏的文物藏品需要在档案存档时特别的加以说明。文物藏品的定级需要根据他们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社会影响等诸方面的关系,定出文物等级。一定从文物管理的总体出发、从文物保护的大局出发做好文物定级工作。对于期刊与出版物文物藏品的定级工作需要特别的注意。期刊类和出版文物藏品的存馆量都比较大,对这类文物藏品进行定级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对这类藏品进行定级时需要耐心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在进行定级工作的开展。在对文字资料类文物藏品进行存档时时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存档的方便化。数字化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地创意,借助网络来展现文物藏品所负载和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
结语
文物藏品是满足当代历史的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如何实现对文物藏品更好地保管和分类定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当代科学技术与文物藏品定级保管的完美结合对于发挥文物藏品的优势,使文物藏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以及科学研究,更好地实现文物藏品的社会效益是我们进行文物藏品保管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吕坚.从明清历史档案看档案资料的文物属性,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2.
藏品库房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基层博物馆 藏品保护管理 问题思考
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博物馆4510家,其中80%以上为市、县一级的基层博物馆。与省级、国家级等大型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相比,数量众多、遍布各地的基层博物馆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博物馆分级管理投入机制的限制,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很多基层博物馆开放运行投入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藏品的保护管理重视不够、理念落后、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水平。
1当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现状
基层博物馆是区域性的文化教育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和文物研究中心,是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博物馆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多基层博物馆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馆舍条件不断改善,藏品保护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一方面,国家对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文物支出累计1404.13亿元,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205亿元,极大的改善了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条件。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建设投入的增加和保护管理技术的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基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以2014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例,100%的基层国有博物馆都实现了藏品的网上登记、网上备案,建立网上文物藏品数据库。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保护技术的进步,基础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很多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都开始积极探索更广泛的领域,尝试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藏品研究、文物艺术品开发等相关工作。
2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藏品保护管理观念落后
先进的理念是有效提升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水平的先导。目前,很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已经将藏品的保护管理与文物本体研究、文创产业开发、文物修护技术研究等很多方面相结合,全面拓展了藏品保护管理的领域和范围,有力提升了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但是,也还有很多基层博物馆,包括博物馆管理者、藏品部门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在藏品保护管理方面,观念比较陈旧,还仅仅将藏品保护管理定位在文物的进库出库、登记造册、日常养护等方面,还没有凸显出藏品保护管理的价值。
2.2藏品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对藏品保护、登记、鉴定、分类、库房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由于各地藏品的内容、特点不同,对藏品保护管理的条件、要求也不同。在规范化保护管理过程中,各省又制定出台了省级的藏品保护管理的条列、制度,很多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也根据自身藏品特点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基层博物馆由于条件、能力所限,只能完全采用国家、省级相关制度规定,缺乏针对自身馆藏的管理方法、执行起来难度大。导致其在清理藏品、分库保管、登记建账、分类排架等方面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
2.3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且由于历史久远,文物藏品保护对于环境、技术、设施的要求很高。以先秦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彩陶等文物为例,大多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对于藏品的库房、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器物氧化、褪色、霉变、生虫等问题。有条件的博物馆已经基本实现技术设施的现代化,通过专业的设备、全数字化的管理,可以网上查阅、网上监控,可以自主开展文物保养、修复等工作。但是,由于投入有限,资源有限,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存放、保护、管理、修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库房面积狭窄、缺少专业的设备、藏品随意堆放、文物修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2.4藏品保护管理人才队伍匮乏
相比博物馆讲解等服务性的工作岗位,藏品保护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文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基层博物馆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部门人才十分的匮乏。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的现状是: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很多从事藏品保护管理的人T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藏品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培养的,即将退居二线,又无法及时补充新进人员,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3提升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认为加强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一是要转变传统的保护管理认识,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二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投入,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四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水平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队伍。
3.1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
正确的理念是发展的先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常规的藏品保护管理路径,探索拓展、创新藏品保护管理的思路。一方面,要真正树立起重视藏品保护管理的意识。藏品是博物馆展览展出、实现社会职能的基础要素。基层博物馆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以及工作规划、资源分配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藏品保护管理,通过加大投入,更新技术,积极开展藏品征集活动,切实丰富藏品资源,推动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重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藏品的保护管理不仅在于规范的登记、收藏,还在于藏品的日常养护、维修等等,涉及到各种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要注重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通过保护管理技术的提升,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的提升。再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文物藏品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开发藏品的附加值,通过将藏品与现代文创产业相结合,以藏品艺术仿制、文化要素提炼等形式,积极增加文物藏品的附加值,夯实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例如,基层博物馆可以在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充分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开发各种具有藏品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藏品的价值和效益。
3.2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
基层博物馆在制定和完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文物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健全藏品保护管理的技术规范,确保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在着重考虑藏品安全的基础上,依托馆内现有的藏品情况和收藏条件,制定出完善的藏品展示、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体系,提升藏品的利用水平,实现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3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投入的不足。经费的匮乏导致基层博物馆不能够很好的对现有的藏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和保养,也影响了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因此,在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方面,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藏品的收藏环境、技术设备。其次要加强藏品保护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化基础设备、建立数字化标准体系、实行数字化登记管理、探索藏品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藏品保护管理的水平。
3.4重视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加强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吸收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进入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夯实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学习、专业进修等形式,提升现有藏品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再一方面,除了自主培养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外,基层博物馆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合作保护制度。可以通过与有能力的文博单位合作、依靠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实现对藏品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03).
[2] 冯亚武.试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2013(01).
藏品库房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保管;文物档案;建立;措施
1 保管文物档案
文物是文博单位陈列研究的物质基础,所以对文物档案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和深入研究,是历史赋予文物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文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文物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就是了解档案的损坏规律,通过日常性工作,采取专门的技术保管措施,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文物档案的损毁,延长文物档案的寿命,维护文物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文物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物档案的建立
2.1 认真做好档案系统的普查登记工作
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收藏的具有文物价值的非纸质实物档案列入所在地普查登记范围。各级文物、档案部门要联合组织专家鉴定小组,对非纸质实物档案的文物价值做出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纳入普查范围。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收藏的纸质档案文献(含手稿、字画等)的普查由国家档案局按系统组织开展,其著录项目以现有项目为基础,成果统一汇总后交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保存的1949年以前重要历史档案的统计管理数据,以及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文物信息。各级档案部门要依据国务院《通知》精神,积极动员、组织各级综合档案馆,做好普查工作;并由各级档案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同级人民政府普查领导小组的成员,会同文物行政部门解决研究普查中涉及档案系统的重要问题,且要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提出本系统内各级综合档案馆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
2.2 建立流失文物档案
经过150余年的海外流浪和漂泊,当年“八国联军”时被掠走的兔首、鼠首铜像,前些天终于从法兰西启程回家。这也是继牛、虎、猴、猪、马之后,十二生肖兽首又一次令人垂泪的团聚。于是有人认为,这既是皮诺家族对中国人民表达友谊的举动,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这样的想法,没什么不对,只是在下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与流失海外的成百上千万件文物相比,兔首与鼠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被劫掠的文物通过各种渠道“完璧归赵”,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们是否应该就此建立一种追讨机制,拿出一整套更加科学也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
拍卖会上的以钱易物,对一个曾经屈辱的国家来讲绝不是什么有效途径。前些年,我们也组建过追索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等民间机构,可打国际官司,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无论哪个国家,想通过法律诉讼程序索回被劫掠的文物,道路都是无比漫长和艰辛。
可我们又不能无所作为。按照相关的国际公约,由于战争等原因遭受掠夺的文物,理应物归原主,虽然因为时间、证据等等诸多因素,很多文物暂时还不能归国,但我们绝对不能放弃。我以为,目前我国就众多传统村落和文化遗存所搞的调查,或许能给追讨海外流失文物带来启发。既是讨还,首先就要拿出证据,要弄清这些文物的来龙去脉,建立详尽的档案和目录。这样,我们才有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才会有向海外喊话的基础。而与埃及、希腊以及其他一些文物流失大国能否联动合作,能否成立一个有影响的相关国际组织,则是另外的一环,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2.3 加强协作,广泛动员
各级文物、档案部门要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方案》,提出具体的宣传方案和具体宣传措施。并以此动员广大国有单位和社会公众主动支持、配合和参与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普查机构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便利,按时、如实地填报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要做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普查培训,对管辖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予以人才和技术支持,且要积极提供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线索,协助各级档案馆将其保管的具有文物价值的实物档案在所在地普查机构进行登记。各级文物部门、档案部门要在加强规范藏品管理和登录体系建设的同时,做好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对于在各级普查机构完成登录的实物档案,各级文物部门应当在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3 文物档案的保管现状
3.1 文物档案意识淡薄,领导重视不够
近年来,基层机关领导对与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甚少,了解不深,许多基层干部档案意识相当薄弱。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自己不想管也不愿管。有些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档案问题得不到解决,场所、经费、人员没有保障,档案工作自然就做不好。
3.2 文物档案制度不健全,资料保管不善
很多文物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和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文物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物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整理不及时,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丢失严重;文物档案管理混乱,致使其他干部或闲杂人员可以随意进入文物档案室查找资料和借阅档案,借出的档案又不履行任何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文物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由于文物档案保管条件简陋,保护措施不到位,许多文物档案资料已经被虫蛀被鼠咬,甚至发生霉变腐烂。
3.3 文物档案保管方法落后
首先,一些文物档案保管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文物档案 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再加上文物档案的特殊性,他们对文物档案的管档要求、档案资料的搜集、存放,文物档案安全性的保护等业务了解的并不是很深刻。另外,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的保管工作精力投入无法集中,日常的保管事务往往也只是简单的将材料放人档案盒而已,并没有及时的整理归档,而且大部分的档案室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手抄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信息量大的文物档案的保管工作而言,难度大,效率低,而且准确度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文物档案的管理和保管水平。
4 科学合理的保管文物档案措施
4.1 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保证文物档案的准确性
基于目前我国文物档案保管方法的落后状况,文物档案部门应该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 作为信息时代的21世纪,文物档案的保管更应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建立动态信息的检测系统,形成系统的,高效率的的档案保管工作体系。
4.2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保证文物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文物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和对文物档案文件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二是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如《综合文物档案室工作职责》、《文物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文物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文物档案保密制度》、《文物档案利用制度》、《文物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文物档案室管理制度》等;对永久、30年保存的文物档案应及时向县级档案主管部门进行移交;三是为了避免文物档案的丢失、改动,要严格手续,建立健全文物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文物档案查阅、借阅和归档入库有登记。
4.3 建立和完善的信息网,保证文物档案的信息准确性
在文物档案保管的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国家文博信息专网,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资源 的分享,使保管档案的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里获得准确的信息,作为及时了解文物档案损坏规律的依据,同时也对那些可能被遭损坏的文物档案做出准确的预测提供信息依据。
4.4 督促指导,进一步加强文物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文物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
(1)要求各机关选配好文物档案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文物档案队伍。经常关心和支持文物档案管理员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相关福利待遇,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文物档案管理员要向组织部门推荐提拔重用,让他们工作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安心本职工作。
(2)文物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通过举办文物档案业务培训班或抽调机关文物档案管理员进行跟班学习或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文物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业务学习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加强文物档案队伍之间的交流。
5 结语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培养专业的档案保管人员,以文物档案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工作人员为主力,将人力,物力与高科技相结合,建立系统的文物档案保管体系,使我国的文物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努力做好文物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是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文博事业与国际接轨、全世界文化共享的需要。文物档案保管工作作为我国文博事业的一部分,是我国文博事业发展的基石,它确保了我国文物的安全与保护,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木月兰;浅议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应对策略[J];中原文物;2009年04期
[2]姜竹梅;对画院藏品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剧影月报;2008年03期
[3]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4]尚俊平, 刘合兵, 董勇.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 内江科技 , 2006,(09)
[5]王德艳,靳龙. 大学生养成自我档案意识对择业的益处[J]. 甘肃教育 , 2003,(S2) .
[6]王建华,黄珊琦. 大学生档案意识训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1,(05) .
[7]武彤云, 刘洁. 提高全民档案意识[J]. 黑河教育 ,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