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

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范文1

选调生扎根基层工作心得体会

经过严格的考试审查等选拔程序,又有一大批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当中来,他们有着一个特殊的名字—选调生。选调生与普通公务员有着很多方面的区别,学历高、眼光高、自我要求高是他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共同之处。

可是几年之后,曾经一同走来的选调生们会在职位、待遇上出现很大差别,于是在心态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人无法接受乡镇工作的枯燥和环境的艰苦,不能接受现实情况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开始怨天尤人,郁郁寡欢,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与他人的攀比和自我嗟叹上面,渐渐消磨掉了当初的斗志,忘记了立足基层,成长成才的选择初衷,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一心只想升官发财,做工作只为应付上级检查,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宗旨和首要任务,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其实,当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特别重视,制订了各种相关政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各项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选调生来说,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开拓创新,是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我国的服务型政府正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具体实施在最基层的政府,需要去做的还有很多。虽然国家有“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医”“选调生”等多项农村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向农村基层输送了大批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流失严重,真正扎根基层,安心服务农村农民的人并不多。

目前,很多乡镇政府的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公文处理等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家电下乡、新农合、新农保等政策陆续落实,基层政府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政策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年轻的选调生,应该充分抓住这些时机,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利用高学历、专业性强、见识广阔、人脉丰富,创意多等优势,扎实服务农村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冲在最前头,想千方设百计解决群众困难,能够独当一面,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将多年来寒窗苦读获得的知识,广泛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到工作做实了,能力培养的够强大了,组织上自然会为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个人发展平台,让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范文2

《创业》:农业创业,不放弃公务员考试。

国家政策鼓励村官创业。你现在的机会和位置都挺好。往前可以往公务员乡官县官发展,往后,可以在农村创业,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将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极。

如果不犯错误,你能在村官的位置上干六七年,这样你就边农村创业边考公务员,进可攻退可守。万一考不上,你用六七年时间,早已创业成功。考上了,你的创业仍然可以由家人继续。

不支持胡思乱想地再找非农项目。你的项目就在农村,就是农业。村官是官,有政府资源。利用好强大的政府资源。

一、坚定目标: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

二、立足本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三、用好政府、政策资源。以政府的名义到现代农业企业考察、学习。

四、结合自身实际。没资源、没能力、学不会的坚决不做。不可盲目,不可贪大,不可嫌小。

五、不搞花架子。要能看、能懂、能做、能会。

六、注重收益。能销、好销,有足够的利润。

七、学习。不是看,不是听,不是走马观花,是要动手做,会做。要明白全局,弄清细节,详细把握全过程。

八、会做。农业项目大都不愁销售,但是传统农业投入多产出少,现代农业才具有丰厚的利润,技术是重点。蜻蜓点水、小猫钓鱼都不可能学会、会做。

九、先做试点。这个试点就是你自己的承包地,成功了再推广给乡亲。

十、只做一项。贪大吃不下,贪多嚼不烂,一次只能做一项目,才能做会,做好,做成功。

建议看看2013年一期创业点金《平民创业者:经济丛林的狼》,狼一样只盯住最弱小的猎物,穷追到底。

重庆谢大海:怎样找好项目?认为好项目是未来有发展空间,它决定创业的成功与未来。

《创业》:不找项目找师傅。

大海19岁,没有创业经历,也没有创业基本知识,对创业的认知是社会潮流的创业=项目。

一、没有创业经历的人,怎么知道项目好项目坏?

二、没有创业的人怎么知道未来的空间?

三、我们懂项目吗,有分辨、识别、认定项目的能力吗?

四、判定项目好与坏标准是什么?

五、若以赚钱为标准,大投入,规模化生产是好吗?

六、若以简单为标准,没有销售或没有销路是好吗?

七、若以技术为标准,又高又深难学懂或学不会是好吗?

八、若以钱少为标准,学费很少但需要大量配套及许多附加条件是好吗?

九、未来无止境,现在的未来与创业时的未来与创业成功的未来是不同的。

十、世界变化太快,更新太快,我们永远不知道他的未来。

十一、创业前我们对我们自己都不明白,不理解,我们只能在创业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

十二、创业知识与能力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能一点一滴地学习、一点一滴地进步,创业的过程是渐进的,是一个成长、成熟,并最后强大的过程。

十三、长期、有未来空间的事业,只能在创业成功之后,很可能需要经历三次五次甚至更多次的创业之后,才在创业中找到。

十四、创业成功之前我们不可能明白好项目,就找一个适合自己,能做成功的项目。

十五、现在我们只能从小事做起,做我们能力所及的最小最小的事,只要满足我们现在经营一个项目养活一家人的目标。

十六、让我们能先做成功的项目是跟师学艺。一个月跟师学艺学技术,两个月跟店实习学经营。

东莞赵奇:我怎样做禾香颐卤菜?已经学完技术回东莞,正在找门面,怎样做才能保证成功。

《创业》:调查,试卖。

赵奇的技术只学习了一个月,也即只学了技术,技术也只能是学会或熟练,还远远达不到巧、精、通、变(不愿花工夫学习,尤其不愿跟店实习是创业者的通病;另一个阻碍创业者学习的通病是夸大自己的能力,自以为学懂了学会了学成了)。而卤菜店(摊)的经营却基本没有学习。因此他的创业会比陈洁更麻烦更困难。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跟店实习就不能成功,只是成功率更低,对自学、改变以及意志力的要求更高,请在实践中对照学习去年12期“向自己学习”,今年1期“与狼共舞”两篇文章。

一、调查口味。当地菜市的熟食摊、店,尝尝他们的口味,看看哪种口味顾客更多。每一个地方的口味都不一样,需要针对当地顾客对自己的口味做适当调整。

二、调查价格。同样的熟食(比如鸡鸭都是冻库的白条鸡、白条鸭),他们都定什么价格,并找到价格与口味与质量的关系,以确定自己的价格。

三、调查方法。销售方法都是等客上门,外行很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区别,但是内行一眼就看出来,每一个摊、店与顾客的关系各不相同,客人与他们的关系也各不相同。

四、调查收入。即使同一段,同一品种,但他们的收入会相差极大,在获得收入情报时,也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有差别,差别在哪里?

五、调查顾客数量。分别调查菜市里、菜市中、菜市口、菜市外的摊、店,哪一种顾客更多,为什么。

六、调查顾客结构。将顾客按老、中、青或常住、临住、过客或按高收入、中收入、低收入分类,看看每一个熟食摊、店都是哪类顾客,各有多少顾客,顾客都有什么意见?

七、建议先在一家菜市场门口摆摊。决不要同时又在菜市又在夜市租两个摊经营。

八、建议先做几个大众化菜品试销,并将他们做到最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九、调整。在试销中调整口味,调整品种,以销量最大的或较大的几类菜品为主,再配套其它几种菜品。

十、以我为主。不要轻易代卖别人食品,时间一长就失去了优势与竞争力。

十一、坚持。顾客都有进熟店的习惯,吃惯了或去惯了或习惯了某一家的菜品,凡是需要都会直接去熟店,要从别家摊、店抢顾客,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方法,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心理准备。

十二、抓顾客。顾客是衣食父母,得顾客得生意。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甚至下班后与顾客相遇的一个招呼,你都可能与顾客的关系更近一点。

十三、与师傅保持联系。你经历的师傅已经经历,你的问题师傅已经解决,他大都会给出你最优的方案。尤其是已经成功的同学、师兄弟,他们与你一样,你顺着他们的路走会更平更顺更易成功。

张国彬的创业磨难

张国彬是黑龙江一家单位的检验科医生,33岁还没有家没有房没有女朋友。2011年3月11日,他来到编辑部询问:想创业很多年了,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国彬铁了心创业不想再回单位上班,索性住在了编辑部附近,天天来读《创业》,再将想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咨询。

张国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打工-项目-失败-打工-项目-失败”是创业者的一个误区?

——这让我们深感意外与惊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六年的读者不明白!

张国彬面对我们的试题:拿20个环保袋到楼下的超市前叫卖,2小时内能卖出哪怕1个,都可以留下来创业,否则回家上班。他在2小时内卖出了2个。所以留下来,读书。

后来,他认准了禾香颐卤菜。拜师学艺,学到一半去了北京做空调。

2011年11月2日,张国彬从QQ联系我们,说:“我还是想创业,希望老师能帮帮我分析建议一下我该怎么办”。

我们让他再重新学习卤菜,坚持认准的路走到底。

于是。再到重庆重学卤菜。但是,一月后却跟随表妹离开了重庆。直到一年后的2012年11月12日,张国彬再在QQ留言:

“我考虑很多还是想继续创业,但家人不支持我了,我不管家里怎么说我决定继续我的创业,我想去摆摊赚钱再开店,不知道这样是否可行,龙华老师能否指点一下”。

我给他QQ回复说:

去年你都做了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一个一个地按照“怎样做个人创业总结”(2012年4期)里的总结提纲,一条一条地总结。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找到原因。并将写好的创业总结发给我——千万千万不要再自以为是地盲目创业了。

但此后,他却音讯全无,再也没有联系我。

直到2013年1月23日,张国彬再次在QQ留言求救:

“我现在很迷茫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你帮我”。

他说:去年从我师傅那里因家里有事回家了,回家后自己和朋友开家店卖饼结果生意维持了三月关门了,可能是由于选址不好我们各赔两万多。

后来我有个同事经常给我打电话说他家亲戚在桂林开卤菜店生意很好,打算开分店,我想是个机会就去看看。结果一看不是那么回事。

说是一个国家支持的行业叫自由连锁说3800元能赚380万。刚开始怀疑,后来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就相信了。后来又有个高起点说钱能挣更多,而且还跑的快。

我投资十多万,结果大半年了没有任何回报,家里亲戚朋友都怀疑我,说传销。没办法钱还不上,家我回不去,朋友没脸见,我也不想干这个了。

我想先把钱还上,可是这么多外债如果打工得好几年,我还是想创业,创业成功了再赚钱还债,但创业又需要本钱,这使我很矛盾,

龙华老师,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啊我真的很困惑。

该怎样做能尽快还钱而且还能实现创业的想法?

1月24日,我给他留言回复:

你现在比当前两次走得更远——唯一能做的是——回归,回到平民。 回归到一个普通的人,做一个小老百姓,先劳动,用双手养活自己——而不是赚钱。

中午,我一直在想你的问题——若能收心,从此踏踏实实只做一件事,你还能自救。下午,我给你师傅打了电话,让你仍然回他那里——重头再来。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它征服我。”

1月28日上午,张国彬来到编辑部。不敢进门,不敢说话,不敢吃饭。瘦了一圈,让人心痛。狠狠地批了一顿。联系杨伟,让他再重新去学习禾香颐卤菜三个月。至少有个地方落脚,有地方住,有地方吃饭。

感谢杨伟收留了传销借债10多万,无家可归的张国彬。

重回师傅店里,只是权宜之计,艰难或狼狈之中也不便再多说什么。

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创业;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27-02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根据预测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与2014年相差不大,待就业人员数量仍十分庞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危机过后的复苏期,国内经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重要转型,整体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状况亦不可避免。在相对复杂的就业形势下,理工科类专业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而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尤其工科院校文科学院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因此,需要我们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状况,探索工科院校文科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模式,通过实践切实有效地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性。

一、工科院校文科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原因

文科学院的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当然也是一个国家、社会以及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但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文科专业应该具有的优势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工科院校文科学院的文科专业,在校园整体大理工科背景之下,发展空间相对狭窄,受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这也导致此类大学中文科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非常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文科学院在工科院校学科建设中处于较弱势地位。理工类大学文科专业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劣势,从师资力量到经费投入、从科研水平到学术成果等各方面相对理工科专业均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对学生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各学校文科类专业学生数量相对较多且专业特色差异小,无法体现行业和专业的差异性,文科类专业工作岗位准入门槛较低,就业空间受到其他专业的挤压,这也导致了文科学院学生的就业困难。相对于理工科学院学生,文科学院学生创业过程中因缺少较强的专业或技术优势,且项目的专业性、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较弱,因此也降低了创业成功的概率。

2.文科学院女生人数居多,增加了就业创业工作的难度。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对男生和女生在录用标准上还是存在不平等现象,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择过程中,对待男女生的态度和标准不太相同,人为设定了一定的障碍,使得录用门槛相对较高,这就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度有所增加,而且女生相对男生来说更愿意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选择自主创业的女生也相对较少。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学院相对与理工科学院来说,女生人数要多得多,这也就增加了学院学生的就业难度,因此在就业创业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女生的特点,对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3.校级层面的就业工作以理工科优势专业为主,文科专业属于从属地位。工科院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均是理工科类专业,这部分专业形成了发展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这部分专业吸引较多对口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校级层面的就业工作也主要以这部分理工科优势专业为主,顺带关注文科类专业的岗位需求。对于工程技术类用人单位而言,到理工科类大学招聘基本都是招聘理工科类专业学生,提供的文科专业岗位非常少;而文科类专业招聘计划较多的用人单位,一般会选择综合性大学或以文科为主的大学进行招聘,这样会有更多选择的对象和范围。因此,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获得学校的资源相对较少,学生也很难像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学生那样获得充足的就业机会。

二、构建工科院校文科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

通过对工科院校文科学院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和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些有效的措施和路径,切实解决文科专业就业创业困难的关键问题,构建针对文科类专业就业创业的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推动学校整体的就业创业工作。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拓宽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提高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多管齐下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争取更多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要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全员参与,为推动就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全员动员,挖掘资源,力争切实提高学生有效就业率。

2.提前谋划、及早启动,营造积极氛围。学校和学院及早对学生的考研、出国、就业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就业意向、意向地区、工资需求、选择行业等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学生就业意向登记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人人网、微博、QQ群、微信等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简历制作、应聘技巧、单位信息、宣讲流程、创业政策等有关信息,营造积极的就业创业氛围,推动学院全体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签约热情的提升。

3.区分类别、理清层次,增强就业指导。针对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特点,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文科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实践环节,加强就业课程的教学规律研究,开展就业创业指导。

4.关注困难、重点帮扶,加强就业援助。实施就业关怀行动,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支持、重点服务”原则,扎实推进家庭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工作,就业困难学生多数在学习、家庭或是自己的个性养成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就业中易出现自卑、消极心理,精心指导他们的就业观念和帮助其树立就业信心、合理定位就业方向,在竞争中提升心理素质,对促进这部分文科学生就业至关重要。

三、基于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2011”大学和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校,2010年,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了南京市唯一设在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园,2011年获得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称号,2013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通过对近几年学校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经验主要结合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代表的文科学院的工作情况,在实践中基于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内容有:

1.加强合作、挖掘资源,拓宽就业创业途径。学校要加强与各地人才市场的合作关系,预期通过人才市场的资源推荐、组织单位参加学校举行的大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通过组团招聘的宣传形式,扩大联系范围,让更多单位了解学校尤其是文科专业,为学校学生尤其文科专业学生有效就业增加机会。学院也要全员动员,充分挖掘资源,学院老师要群策群力通过自身科研项目、企业横向课题及其他社会资源与各类单位联络,争取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充分发掘校友资源提供信息和就业机会,要广泛联络校友,通过其了解其所在单位招聘信息,直接从事招聘工作的校友邀请其来校招聘或直接向其推荐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的岗位契合度和有效岗位数。

2.细化分类、区别对待,提升就业指导成效。针对考研、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村官、考银行,意向去国企、外企和其他类别的企业,自主创业等不同类别的学生通过分类开班会、邀请相关类型的成功校友座谈等形式给予指导,帮助其进一步明确目标、确定努力方向;同时对每种类别中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不适合在该类别里发展的学生帮助分析利弊,建议其转变就业目标,找准切合自己实际的就业定位,以提高就业成功率。

3.增强联系、有效沟通,助力就业困难学生。根据前期学生就业意向调研将学生划分为就业组、考研组等不同的小组,并根据学生选择,结合文科学院教职工实际,结合导师制协同开展分组互帮,组建“就业社区”、“考研社区”,使教师与学生形成就业小组,由教师担任就业导师,每个专业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所在专业导师平均分配5至6名学生,就业导师与学生建立联络、沟通的稳定长效机制,积极帮助学生尤其是就业困难毕业生确定或调整其就业目标,及时提供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的信息,细致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毕业后及早、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

4.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学校可以通过校内的产学研用服务基地的建立实现校内资源的整合,构建校企合作的良好通道,通过建立校内、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文科学生提供锻炼场所。可以通过建立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发展机制,为通过高校创业成立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高校也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地区的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争取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园区的建设,促进跨区域科技成果与特色产业集群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跨地区的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推动文科学院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术永.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6):009.

[2]刘芳.新媒体环境下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人民论坛,2014,(1):146-148.

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10-03

1998年教育部本科目录首次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将本专业纳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自1999年在全国开始首批招生以来,经历了迅猛发展历程,2001年招生本科院校达到132所,2004年发展到327所。2012年最新的专业目录中仍然将本专业定位为公共管理下设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教材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近两三年来尴尬的是,其名称不断出现在“十大冷门专业”[1]、“十大最没有前途的专业”[2]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没有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专业需求与市场脱节,大量本科毕业生因专业能力问题并未在市场中掌握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是影响因素之一[3]。

与此同时,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以满足就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改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更好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研究概况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

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用广义上的定义,从宏观面上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运行、评价进行的研究,包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从而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4];从整体上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案例分析,点评其构成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评价指标等一系列原则性的问题进行梳理。二是用狭义上的定义,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主要是分析各专业特点,改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例如,在制药专业上构建以药品检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情境实践教学体系[5];在电子商务专业领域构建四个层次十二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6];在法学专业构建以司法实习为中心,以“模拟法庭实验”和“法律诊所”为主干,以其他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7];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8]。这些研究都从各自专业的特点探究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良和完善,主要是使其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样研究基于我们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借鉴。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由于其专业建设历史不长,其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发展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主要在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以及保障体系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经验表明,目标体系不明确,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专业介绍”)中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由此看出“专业介绍”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所适应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涉及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类组织,科教文卫环保社保等各个领域。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特色凝练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和师资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不可大而全。但是,学校在各自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有效的凝练专业方向和特色,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凝练了专业特色但只顾理论课程建设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同步,不能针对目标有效地开设实践课程和展开社会实践,实践流于形式。

(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

多数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两个环节:入学时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毕业实习或综合实习,内容过于狭窄。这类实践课程往往不能针对具体的某项知识或技能进行操作性练习或培训,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课程体系应配合理论教学,通过校内模拟或虚拟的实践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案例,有机地安排观察实习、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咨询服务等实践活动[9]。对技术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的实践环节,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缺少对口实践基地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公共事业管理是针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缓慢推进中,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单位性质与主要责任;非政府组织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发展缓慢。这些都说明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这使得本专业有针对性地寻求对口实践基地,发展潜在的就业基地的行动举步维艰。实践基地的发展滞后于专业教学的推进,不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赢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坚实基础。有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才能让专业实践教学不虚化,避免“放羊式”和“赶鸭式”的现象[1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专业教师大多数较为年轻、职称较低,尤其是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实践,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不能提供高质的实践指导,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实践经费多年没有提升,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足或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四位一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大杂烩”[11];公共事业人才培养发展过快,公共事业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不成熟等问题都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陷入就业困境[12]。在应对就业困境的策略上,普遍采用了控制办学规模,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改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13]。除了以上方面,面对就业困境,有针对性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图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目标定位。诚如以上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已经陷入一个困境。其培养规模和社会就业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专业能力培养与技术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专业学生往往在专业与就业之间只能择其一而不能两全。如果说前一个矛盾期待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成熟来缓解,那么后一个矛盾则是要通过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来解决。学校必须分析自身特点和环境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目标为重点进行实践体系建设。从现实调查看,本专业学生毕业分流主要有四个方面:政府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高校研究工作、转行。培养院校可在“考研”、“考公务员”、“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目标选择中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合理选择,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导向。

(二)增强实践课程体系的针对性

在确立了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后,需要根据目标确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有的放矢,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例如如果有意识地针对公务员、村官系统培养人才,则需要增加基层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行政策分析方面的实训,并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等活动与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既完成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同时也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生的“三下乡”就不再是单纯的文艺表演,而是结合专业研究的特点,进行农村社会调研,解决实实在在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如果人才培养目标不强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导向,而囊括企业就业,则可以在专业理论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或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而在实践课程中直接加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实训。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动和合作。许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实习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挖掘足够的社会实习岗位提供给在校大学生,于是许多实践实习采用的是学生分散实习形式,不利于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联系,也无法保障实习内容和效果。因此,需要开发性地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适应目标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社会资源保障,和实习单位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需要有双方共赢机制。例如学院整合力量,有针对性地为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或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协调实习时间,解决实践基地临时项目用人需求等。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管理。对于要去不同实践基地或不同组织部门的学生,应按照部门性质配备好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送学生去实习基地前,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细致的实习任务或实习课题,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样去实践基地实习的学生才能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去完成实践步骤,而不会认为去实践基地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或者“印帝”“印后”。

(四)健全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以师资保障、时间保障和经费保障为抓手,确保课程教学内容落到实处。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鼓励教师针对自身擅长的方面以及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解决教师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端,增加教师实战经验。例如,以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联系实践基地,到企业参与人才管理实践或者经常性地要求一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举行讲座和交流,充实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在时间上也需要进行优化安排。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必须结合校外组织的用人需求,尽可能地安排比较集中并保证一定的时长。一般而言,选择在第六学期的后半期可以较好地和暑假联系起来,形成长达3个月左右的集中实习期。这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实践技能,而不是走马观花。对于校内的实训实习,则需要注意与理论课程的衔接和连贯性问题,这样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在经费保障上,专业实习经费应按年度划拨固定经费支持,纳入学校年度预算。除了基本课酬及基本硬件建设外,软件开发以及实训耗材的购买应允许另外申请经费支持。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多方齐动。但是从矛盾的内外因来看,学校在专业教育阶段,针对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增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赋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陆锦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J].

巢湖学院学报,2013,(2).

[2]雷丽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第三部门的视角[J].焦作大学学报,2010,(1).

[3]李永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

[4]盛亚男,我国高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与趋

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9,(4).

[5]白玲玲等.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

宁职高学报,2009,(7).

[6]张定群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层次+模块”实践课程

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8,(4).

[7]夏利民.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北京师范大

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8]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

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9]宋琪,方永恒.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0]周湘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

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11]张战勇.试论如何转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劣势

[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4).

[12]翁文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长

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