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1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融合服务 社会化服务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05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for Development:Thought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ibrary Innovative Social Service 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Li Shouyuan

Abstract Under the new demand situation, academic librari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boldly practising and innovating. By expanding service content and integrating cross-border resour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Library promotes a common social practice for stud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to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library social service and reading service and promotion, which results in a win-win effect. This exploration opens up a new path for the more extensive and flexible use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Integration service. Social service.

当前高校图书馆正从一个以藏书为中心的时代向数字化和合作交流乃至以知识为中心的时代转型[1]。高校图书馆正处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教育部2015年12月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各高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等作出了详细说明,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图书馆都在顺应形势,开拓创新,在履行好自身职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顺应社会的新需求,结合自身独特的特教资源优势,开创了“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信息素养教育与感知+阅读推广”的跨界融合服务新探索,为文献资源更加广泛灵活利用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开辟了新的路径。

1 开展跨界融合的社会化服务动因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被列入必修课程。各中小学校为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除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到综合实践基地校体验、社会服务和调查、农村社会实践、军政训练、走进大自然等活动,还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活动手段和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绩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由于其特殊教育的独特背景和内涵,成为一些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选择。从2010年起,就有中小学校主动与图书馆联系,希望到此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及残疾人教育的了解,以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特殊情怀。

面对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一直思考着如何让这项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让前来开展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学到在其他地方不能学到的知识,开阔视野,不虚此行。

2 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化服务实践的新探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是特殊教育文献资源丰富,特别是盲文阅览室,是与南京市残联共同打造的南京市无障碍图书馆,设施先进,设备齐全,盲文书籍馆藏量为全国高校第一。同时它也是全国图书馆中唯一的一个集视障读者阅读盲文图书、汉字印刷图书、听声阅读、上网冲浪以及盲文专业师范生技能培养于一体的场所,是除了中国盲文图书馆以外较为先进的阅览室。在这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体验到视障读者的无障碍阅读过程。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前身)2010年初筹建的目前国内第一所教育类博物馆,规划展馆面积2000平方米,一期工程“通史馆”“成果馆”“体验馆”“多媒体放映厅”等已于2011年1月建成开放,二期工程 “技术馆”“特教史料馆”等,亦在完善之中。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是一所通史类、科普性、专题教育博物馆,内容上涵括特殊教育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含中职)、高等教育(含高职、高师),类别上以视障、听障、智障为主,时间上以晚清以来百余年特殊教育史为主,地域上以大陆为主兼及台港澳地区。其中收集的大量晚清以来与中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教材、教具和学具,见证了中国特殊教育走过的百年历程。

博物馆收藏、展示了大量中国特殊教育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实物藏品,馆内设施实现无障碍化、人文化、科技化、艺术化,是一所具有全国性、开放型、多功能化的集特殊教育展览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特教史研究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博物馆,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所有关心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国内外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交流、科研、咨询、体验、互动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博物馆努力打造成体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爱塑魂、特色立业”办学理念的文化平台与人文坐标,展现我国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发展辉煌历程的教育基地与宣传阵地。

可以说,隶属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和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是两个各具特色而资源内容和性质又互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文献资源,让两者整合到一起,呈现给阅读者的势必具有1+1>2的阅读功能,会带给阅读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直观的感受。它们楼上与楼下的紧邻位置将更为两者的融合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3 新探索带来的新突破

随着各中小学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跃起来,带着对高校的憧憬和好奇,不少学校将社会实践的目标投向了高校,而图书馆则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仅2014年,南京特教学院图书馆先后接待了数批来自本市的中小学生。面对这一从未出现过的新需求,南京特教学院图书馆凭着对自身资源的了解,决定放大这一社会效应,让中小学生以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在这里获得更多知识和能量。

3.1 提供别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感受辛劳,从而懂得尊重别人劳动成果。上书活动的安排,不只是一项简单的体力劳动,它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其中的学问,体验上书者的辛劳,并教育他们在以后进入图书馆取阅图书时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代书板,不随意乱放图书。因为看似简单的上书过程,同样具有技术含量,同时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精神,由于图书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图书分类知识后才能按照图书上标示的索书号标签逐类逐级找到对应书架,将图书准确地放到应在的位置,从而为后面读者的查找和取阅提供方便。否则书在库中而读者借阅不到的现象会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学生了解到不能准确上架图书带来的严重影响后,他们无论在自己的上书过程中还是在今后进入图书馆借阅的过程中,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放到书架上的每一本图书,这比单纯对他们开展口头教育要感性并有用得多。

3.2 引入信息素养基本概念,为其今后的阅读生活作铺垫

到图书馆社会实践,常做的一项工作是图书上架,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活。在上书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图书分类、索书号编排知识及图书的排架常识,再带领他们开始上书实践。上书的过程也是找书位置的过程,可以有效应用与巩固在此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素养知识,这样他们在以后进入各类图书馆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至少可以大略知晓自己所需图书的位置。

3.3 开启一次行走阅读之旅

劳动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接受教育。而阅读感知,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教资源丰富,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需求特性,只要适当加以组合利用,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次别开生面的行走阅读之旅、一顿特殊教育文史快闪阅读与行走阅读的大餐,而且这个阅读过程是在文字与实物的交替呈现与解读中实现,在参观中不知不觉进行,过程轻松而愉悦,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直观感受与价值体验,同时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关注特殊教育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特殊教育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也可为他们今后从事特殊教育或投身残疾人事业作铺垫。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是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适时向社会敞开大门,这不仅可以满足部分人员的好奇心,还可以借此获得社会的了解、支持和关注。

3.4 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博爱情感和人文情怀。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坐落于“博爱之都”,校园设计处处充溢着博爱情感和人文情怀。而图书馆,从进入大厅的那刻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百爱墙、室内盲道、无障碍电梯通道以及聋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墙上咖啡吧和墙上咖啡活动,处处体现出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关爱,亦可让学生们在鲜活的体验中接受到人文情怀教育。

此外,在图书馆可以体验盲人定向行走,在博物馆不仅可以看无障碍电影,体验盲人运动项目如下象棋、打乒乓球等,还可以在体验馆像盲人摸象那样,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体验盲人的生活。通过这些体验,可以让学生们对残疾人群生活艰难有所感触与感知,并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能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这项体验也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富社会现实意义。

学生们在墙上咖啡吧体验感知后,爱心即刻被激活,有学生立即掏出自己的零用钱购买几杯墙上咖啡标贴亲手贴到墙上,体现了学生乐于与人分享的人文情怀。目前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在倡导待用快餐,从孩童时期就培养他们的爱心,今后走上社会,他们将更加热心公益事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才。

3.5 普及盲文基础知识。

在盲文阅览室,学生们对看到的图书和设施设备都感到新奇。盲文图书中凸起的一个个小点点是啥意思、如何识别等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学校盲文社的学生们便给他们讲解起盲文凸点组合的相关知识。盲文又是如何写出来的呢?盲文社的学生又拿出盲文点写板和笔,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书签,并作为各自的礼物赠送给他们,作为学习盲文第一课的纪念。有了对盲文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凸起的小点点,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还可以向周围的人作些介绍和宣传,无形之中就成为盲文知识的传播者了。

3.6 为业界提供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国际图书馆界十大发展动向的第一条就是“重新认识和发挥作为场所的物理图书馆的作用”,这一内在要求推动着图书馆人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利用的探索力度,使文献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欧美等地的图书馆在积极尝试与博物馆的馆际合作,国外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联手跨界合作之路借用到高校,很显然首先在操作层面就容易得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和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就在同一座楼上,他们的联合在物理空间上只是打开一扇门的问题。打开一扇门可以让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拥有的大量的全国独一无二的特殊教育文献资源从主要限于来宾参观,拓展到各类适宜人群,使大量的特殊教育类宝贵资源走出深闺。由于这些资源为高校各种文史资源汇聚的地方,代表了高校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汇聚了该高校在自己领域的特色和成果,因而也可以让所有阅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该领域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明了的感性认知。

4 新探索带来的新思考

4.1 社会需求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创新才能从容应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形式上的文化宣传、有限开放、参考咨询、联合共建等[3]。研究的内容包括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优劣势、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原则及评价[4]。这些研究某种程度上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现实的需求常常是复杂而多变的,除了一些共性的内容,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需求也在反逼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作出新思考。如本文中介绍的中小学生到高校进行社会实践,如果图书馆不作深层的挖掘研究,不作任何设计,仅仅把它们当作学生的一次劳动实践来对待,那么双方都不会有什么收获,仅是一次劳动活动,走走过场而已,接待多了,甚至还会产生厌烦情绪。相反,往深层思考,它们产生的效果就迥然不同。

每到高考招生季,高校总要深入到招生点开展招生宣传,展示学校的特色和魅力,以吸引更多的生源报考。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前移,借中小学生到校社会实践的机会,不仅可将这些潜在生源吸引过来,还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成为学校营销的新渠道。

对到访的学生及其他人群开展学校宣传工作,可以取得比校外宣传更实在的效果。因为在校外宣传更多靠口头及仅有的一些资料,在校内则不同,不仅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局限,还可以综合而全面地展示出学校的特色和魅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中产生认同。

4.3 社会化服务可以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增长点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这是各图书馆近年来倡导的服务新理念。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向亦由此开始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服务,拓展服务范围,并逐步将服务推向社会,推向更加需要的阅读人群。读者需求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将自己特色资源主动与社会分享,2012年,首先与所在地南京市栖霞区的社区合作,成立栖霞区残联“阳光”图书室,为辖区内的20多名盲人读者打开阅读的方便之门。之后其他行政区域的盲人组织也提出请求,希望也能分享到图书馆丰富的盲文阅览资源。基于此,南京市残联决定出资,以该馆为依托,共建共享特色资源库。2014年6月,南京市无障碍图书馆、南京市无障碍影像资料库在该馆挂牌建立,进一步扩充资源,拓展和延伸社会服务功能,让社会上更多有特殊需要的残障人士,能够在信息公平共享的基础上,也享受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服务。有了这些不断扩充的资源,国际盲人节“爱的光明行”活动、无障碍电影社区巡演、“爱,无障碍”――关注孤独症儿童体验饥饿8小时等社会服务活动在图书馆蓬勃开展,为图书馆增添了新的活力。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藏书走向知识发现与运用的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在探索的路上,有交集,有借鉴,有融合,有创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汲取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博物馆尝试开展馆际合作的经验[2],受湖南、山东、陕西和河南等四省高校一线女性图书馆员开展行走阅读推广活动的启迪[5],大胆探新,通过拓展服务内容,跨界整合资源,将一项普普通通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升华为图书馆阅读服务与推广的综合实践,产生了双赢的效果。这项实践告诉我们:服务无极限,只要我们用心思考,用心做事,善于借鉴,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会愈加精彩,阅读推广的形式会更加丰富而灵活,阅读推广的成效亦会更加显著,也将比传统图书馆服务,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 1 ] 吴建中.大学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图书馆杂志,2014(12):4-8.

[ 2 ] 李农.欧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趋势[J].图书馆杂志,2008(8):59-61.

[ 3 ] 董乾枫.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5):71-73.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2

“我们必须谋大事、抓改革、重创新,才能使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郑富芝司长向我们展示一份又一份的文件修改稿、多次研讨会纪要和调研报告。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背后,都凝聚了大量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教育行政、教研、科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一线校长和教师的心血。

“改革目标能否落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围绕改革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制度执行能力。这是改革深化后,我们将面临的重大课题。”

郑富芝司长说,面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像所要求的那样,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2013年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

记者:郑司长,听您刚才的介绍,刚刚过去的201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教育事业的特征,2013年出台的有关改革措施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影响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您能详细地为我们谈一谈吗?

郑富芝:对2013年工作,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即“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几项改革都具有突破性意义。

一是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全面提出了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和行为习惯、公民素养20个关键性指标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绿色评价”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央主要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像《人民日报》认为,全新“绿色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绿色GDP”时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其作为党的十以来教育领域重大改革,先后进行了两次报道。

二是推进考试招生改革。按照部党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研究起草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成绩使用等做出了规定;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与方式、评价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两个《意见》将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配套文件一同印发,促进普通高校建立起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同时,着手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办法等提出指导性意见。

评价和考试招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被教育界视为教育改革的“瓶颈”,也被广大群众特别关注,因为评价和考试招生关系到上亿名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动力也很足。在啃这两块“硬骨头”的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多地多次调研,对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探讨也深深地融入了这两项改革之中。

记者:确实,教育改革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所以改革举措必须慎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郑富芝:是的,所以我认为,哪怕是创新和开拓性的工作,也要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去做,不搞任何轰动效应。

像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我们毫不放松地抓了三年。如今,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财政投入大幅提高,普惠性资源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底,全国幼儿园达到19.7万所,在园幼儿3895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4.66万所、918万人,增幅分别为30.97%和30.84%,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部圆满完成,提前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5%的目标。

在系统总结三年行动计划成效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始谋划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记者:这确实体现了教育工作的一个特点,即工作的连续性和成效显现的滞后性。一项改革措施出台时可能引起广泛关注,但关键是后续怎么做,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落实,而不是短暂的光芒。

郑富芝:没错!我们应该用这种态度对待每一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已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了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

《提升计划》指出,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这指出了未来三年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时间表,分步骤有节奏地完成任务。

2014年工作思路:以改革提升质量、促进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记者:郑司长,在请您谈2014年基础教育二司的重点工作之前,请先谈一谈明年的工作思路。

郑富芝:2014年,我们要围绕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高,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个环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改革提升质量,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一、以改革提升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统筹改革为主线,立足长远,着眼全局,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以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着力破解立德树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学前教育要坚持扩总量、调结构,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建机制、强保障,努力构建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抓能力建设、提保教质量,全面纠正“小学化”倾向。普通高中教育要加快推进普及,重点支持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提高普及水平;健全投入机制,提高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推进综合改革,促进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要完善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

三、以改革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重点开发资源;搭建共享平台,重点支持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促进交流应用,发挥资源效应。

记者:清晰的工作思路,给各地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2014年工作重点: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记者:郑司长,刚才您提到2014年工作思路,第一条就是有关立德树人工程。据我们了解,从2013年2月起,教育部先后召开了2次部党组会、8次部长办公会、9次专家座谈会,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行专门研究和审议,对此的重视可见一斑。请问,我们为什么在这个节点制定该《意见》?

郑富芝: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而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目前看来,我们的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就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需求和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大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大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以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记者: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要印发了。请问郑司长,《意见》的亮点主要有哪些方面?

郑富芝:在改进和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此次改革重点提出了四项新的措施。

1.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具体化,系统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

2.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现行课程标准对学什么、学多少讲得比较详细、清楚,但大部分学科对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确、不清晰,难以量化。这样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好把握,容易出现偏难、偏深等教学问题;二是考试评价缺乏统一、具体、可操作的能力表现标准。建立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完善现行课程标准,有助于增强对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指导性。

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2003年启动,已进行了10年实验。此次将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打好学生共同基础、满足个性发展需要。同时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好衔接。

此次修订,将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当中,并突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增强思想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特点;二是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三是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科技最新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四是增强适宜性,要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课程内容,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

4.加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过去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编写、修订教材,关注的主要是本学科和本学段的内容设计,对学段间、学科间内容的衔接配合、统筹协调关注不够,因此上下脱节、交叉重复、简单割裂等问题在所难免。为此,此次深化课程改革,将把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记者:这些亮点确实抓住了目前教育改革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像您刚才提到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就非常有必要。没有准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业质量标准,老师们教学就无标准可依,那就只能比谁教得难、谁教得多、谁的学生分高,这也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2013年出台和起草有关中小学评价和考试招生改革的文件,目的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请问这方面工作在2014年有什么规划?

郑富芝:2014年,根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启动有关改革试点工作。同时,指导各地落实好《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改革实验区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委托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2014年,我们还会部署推进中考改革工作。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改变单纯以学生学科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

记者:除了这两方面,2014年基础教育二司还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郑富芝:还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规范教材管理,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和水平。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教材选用机构、选用程序,选用工作监督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等,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修订《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审定、修订、使用工作的规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监管。

二是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同时,继续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加大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根据新阶段新任务,引导各地建立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这方面工作主要是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健全特殊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有两大重点项目:一是启动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对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特殊教育学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四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印发《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明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政策措施,整体部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同时,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水平。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发展指导。

五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逐步建设完成符合新课标要求、与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更多适用、实用、好用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搭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挖掘典型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落到实处,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记者:新的一年,您对广大的一线校长和教师有哪些希望和要求?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3

一国之教育,本是一国之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美国教育之今日面貌,是广义的美国文化浸染的结果。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教育,要学习什么?怎样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3年秋冬季节,笔者有幸带领一支由16位中小学校长组成的团队,走进美国考察学习两个月。先后考察13所公立、私立中小学,9所大学,参加了 9场专题座谈讨论和专家报告,参加5场活动派对,听课两百多节,下发三百多张师生问卷,对教育管理者、专职教师和家长访谈上百个问题。其中全天候在4所学校全方位参与他们的所有教学活动达数天。一路下来,深感之前对美国教育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之前接受的许多信息是很片面的,有些甚至是虚假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印象后面,很多的“细节”令人震憾。

一、良好的国民教育

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联邦制共和制国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人口3.1亿。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如今在经济、文化、工业、科研、军事等领域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强国。早在1935年美国就创立了社会安全福利制度,保障范围包括医疗服务、残废保险、退休及残疾人子女教育补助金、社会安全福利金、失业救济金以及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津贴、对失业者的工作训练补助以及学童营养等,社会保障体系相当完善。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城乡差异小。家庭和社会相对单纯,人际关系和谐友好。美国是允许成年人持枪的国家,有资料显示,全国超过50%的家庭有枪,南方诸州比例更高达70%。如此之高的持枪比例,相对枪击案例而言,案发率其实是很低的。

我们一行两个月的考察活动行程也有几千公里,所到之处,看不到一处私宅安装防盗门窗。有华侨朋友调侃地说,美国人出门只有一样东西不能忘记,那就是车钥匙。美国人家庭观念很强,离婚率比中国还低,下班以后绝大多数美国人选择和家人呆在一起,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城市里很少见到洗浴、按摩之类的休闲娱乐场所。

关于美国的国民教育,“ 9·11”事件中,有三件事很有说服力。

第一件,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 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强悍到一定的程度,断然做不出这种举动。面对死亡,冷静如斯。

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

第三件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 客机,机上乘客与搏斗,才使飞机坠毁,没能得逞。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

可见美国的国民教育是成功的。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相信全世界都有解读,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二、基础教育,不落下一个孩子

在美国,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责任,而非联邦政府。不过,联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过控制教育基金来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有法定义务在公立学校接受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大部分是公立学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中小学校一般免费或半费供应午餐,学生由校车定点接送。少部分私立学校,学费昂贵。

在美国,孩子16-18岁之前必须在学校就读。许多州要求学生必须就读到18岁。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

美国的大学也有着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两年之分,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之分,有专科学院和综合学院之分等等。

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极高,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准列为世界第 一。有7660万的美国人正在接受教育(从幼儿园直到大学都包括在内)。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学中,美国占168 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有的大学设在闹市当中的几所其貌不扬的教学楼里面,校园和周围的市区没有高墙,和周围的市区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美国,对人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孩子是国家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国家实行全纳教育,联邦政府出台有专门的教育法案:《不能让一个孩子落伍》和《身心障碍者教育法》。为了落实法案的要求,美国的地方政府 一般对学校实施三级评估,第一次评估如果不达标,会被强制要求整改,整改后第二年再接受评估,再不达标,学校将被兼并,校长和教师将全部解聘。通常社区都 有非官方的教育董事会,相当于中国政府的教育局,学校有校董会;这些人都不是政府官员,也不从学校领取任何薪酬,一般由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义务服务。

美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除此外,学校可以向社会募捐,接受各 种各样的赞助。美国的师资队伍素质高,教师都是自主择业,一般都是由于热爱这项工作才选择当教师。其教师资格的认定是很严格的。教师普遍具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美国的中小学生入学之初,全员接受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评估和鉴定,分为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两大类。其殊儿童又细分为14类,特殊儿童的认定的比例竟然高达19%,这是令人深感意外的。但仔细一想,这是非常务实和科学的一种教育态度。更重要的是,社会对这种机制高度认同。家长非但不会在意孩子被列入特殊儿童之列,反而会为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特殊照顾感到庆幸。在14类特殊儿童中,政府每年都有一笔特殊儿童教育经费,最严重级别的特殊儿童的 特殊教育经费竟然高达每人每年9万美元。在美国,特殊儿童免费接受教育的年限为6-21岁,比正常儿童还要长。假如某位这样的特殊儿童6岁上学直到他21 岁上完职业技术类教育,这15年一直享受最高特殊教育经费的话,就意味着政府累计拨付的特殊教育经费将达到130多万美元。这在很多国家都是不敢想象 的。

三、因材施教,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美国中小学一般班额在15人左右。学校可以自行编辑、选择教材,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对于学优生,学校有个性化的课程可供选择;对于特殊学生,学校有专业人士,有专门的经费保障他们接受特别的指导。社区里还有各种义工随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新泽西州卡特利特学校, 我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名学生坐着一张独脚凳上课,旁边还坐着一位,可能是孩子的奶奶,在陪读。一节课下来,孩子摔倒了3次,每一次都是他自己爬起来再坐上去。我想这也许就是对多动症孩子的一种矫治方法吧。

在美国,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同班学习和生活,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友爱相处,不同族裔肤色的儿童和谐相处,健康成长。教师尊重关爱学生,和蔼可亲,校长、教师、家长关系融洽。教育务实、朴实、不假大、不虚荣,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样的制度安排,教育生态完整,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为全纳教育公平、普惠、均衡、优质地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校教育有严格规范的一面

美国的学校班规、校训、公约俱全,其详细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例如:有学校列出的学生违纪行为就多达124条,对不同情节的惩诫明确分为批评、训诫、检讨、留校、禁闭、休学、轻辞等等。这些规则在孩子入学之初,由学校与监护人用书面合约的形式签字生效。

学校教育批评与惩戒并不缺位。学生在校时间内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有相应的标准,比如:在公共场合说话音量是有标准的,吃饭、上厕所、领取学习用品……只 要有两人以上都得排队。参观访问期间,我几次发现有违反校规的学生,在校长室接受训诫或向校长递交检讨书。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漠视每一种不良举动,不放纵每一次违反公共规则的行为。从小规则入心,规则意识成为美国人重要的生命元素。正因为有详细严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走进美国的中小学校园里总是静悄悄的, 很少有见到所谓“个性张扬”的学生。

五、教育措施务实扎实

美国的各中小学,知识的难度比中国的要低,但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措施很务实,很扎实。在罗克凯利兹学校,我们亲历了学校组织长跑比赛的全过程:学生人人参加,家长全体参与,还有大量的社工协助。每位学生背上贴有一张表格,印有1-50的数字。每跑一圈,社工勾划一个数字。比赛结束后,家长根据孩子所跑圈数,认捐一定数额的资金,赞助学校办学。学生人人以能为学校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为荣,家长也积极鼓励孩子多跑几圈。活动中各个岗位都由家长和社工全面主持,相互配合很是默契。活动期间我还亲眼看到有学生额外向家长和观摩人群募捐,为学校筹集经费。

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没有课间十分钟休息,教师和学生不论在何 时何地都始终绑定在一起,教学地点、时间、人三个要素做到三无缝对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监护视野内。学生因个人原因要出入教室确实是自由的,如果困了,或坐或躺,也是允许的,但总是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素质的考评不局限于考试的成绩,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

美国的课堂文化、走廊文化、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了隐性的课程,强调文化浸染作用。教室里教学用的设备、材料一应俱备,从打字复印设备、电脑多媒体影象设备到学生学习用的笔、墨纸张,甚至纸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随处唾手可得。教室和走廊上书刊、图片琳琅满目,学生的作品、作业挂满教室的墙壁。学生一般没有家庭作业,作业以随堂练习为主要形式。

我们所听的课,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小组的合作是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中自然习得团结、友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些品性。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表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与校长共进午餐也是奖励的方式之一,让学 生体验平等、尊严,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类似于中国的学生加入少先队或共青团,美国的中小学生在学校不同时期也有宣誓的词:我是美国人,我为国家服务。

教育措施务实扎实,是美国社会务实的缩影。

六、家庭、社区广泛参与教育

美国学校由校董会管理,校董会的产生完全由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学校管理的最高决策权。校董会的人,不领取任何形式的报酬,完全是社会贤达或知名人士的一项公益事业,没有名利的因素,没有官方的政治色彩,一切聚焦于人的培养。在克莱恩学校我们结识了教育家苏珊,夫妻俩辞职办起了一所私立学校,他们和25名学生,就像一个大的家庭。她创办这所微型学校,完全出于个人的爱好, 没有任何功利的追求。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的参与是重要的一部分。各个社区对家长参与学 校教育均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有的规定每个学期家长为学校服务不得少于50个小时。由于长期合作的缘故,也因为文化习惯使然,家长把学校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我”在教育中不缺位,带来的就是共识、共事、共成长。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能看到家长忙碌的身影,或张罗开午餐,或组织活动,或在教育协助照顾特 殊学生等等。第麦瑞斯小学设立有祖父母日,我们看到祖父母们相扶相携来到学校,他们拿出自带的便餐,和自己的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孙女共进午餐,让孩感受长 辈的爱,培养亲情。还有的学校规定家长定期要来学校听孩子朗读。所以在美国的校园里,父母或祖父母带着自家的宠物,坐在校园的某一处听孩子朗读,这种极富 生活化的场面随处可见。家庭、学校、社区的密切互动,保证了教育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参与,同时也培育和优化了教育环境。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4

心理健康课 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模式

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积极心理学,是针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消解痛苦”等问题上而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强调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主张[1]。塞利格曼认为,二战后“众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应该怎样在正常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2]。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曾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3]。对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临床干预覆盖面更大,成长性更强[4]。

一、积极心理品质

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它是人类的高级潜能,需不断练习才能学会并巩固[5]。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研究证实,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和促使心理疾病的好转,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及个体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及培养原则

1.内容

经过大量的本土化研究,孟万金等[6-7]的研究表明,从中小学到大学,积极心理品质由六大维度15项逐步分化为20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为认知、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六大维度,大学生分为认知、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超越六个维度。可以看出维度有一致的地方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培养任务。在中小学阶段聚合在一起的几项品质到大学阶段就分化为各自独立的多项品质。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科学依据。

2.培养原则

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修复为辅;全员参与、突出自主发展;团体训练为主,兼顾个别咨询;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为主,兼顾认知传授[8];以阶段性重点品质培养为主并兼顾其它。

三、培养模式

1.课程内容与主题的选择

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主题圈定方式。一方面,可根据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阶段性发展任务、日常心理咨询等拟定计划类主题;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访谈及网络调查等形式从学生中选出学生感兴趣及内在需求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例如,团队你我他、阳光校园设想、健康人格漫谈、人际交往、情绪的体验与调控、考前应对策略、放松技术、珍爱生命等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以生活化、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主的原则来确定主题。这样可以体现当今学生的最新心理动向,满足各阶段学生所需,激发其自我完善的内部动机,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课堂组织形式

主要以小组为载体进行。在第一次课的分组时,若出现混班上课,可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级进行随机分组,学生自行选出本组组长、副组长、组名、宣言等,并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情况。之后课堂内外的诸多活动都可以组为载体开展。做到人人能参与,个个有成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超越、节制等积极心理品质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3.课堂环境的创设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定位。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出现[9],在一些实践活动课中作为“观众”或“特邀嘉宾”的角色。其次是心理氛围的构建。倡导和谐、安全、自由、愉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的前提。唯如此,学生们才有畅所欲言、“我秀我乐”的参与冲动。再次是物理空间。若条件允许,可选择有活动桌椅的教室或室外进行,空间的弹性变化与流畅更能提升人际交流的效果。

4.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多是现今课堂不可或缺的,这里仅就适于有效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及实践活动课层面作一探讨。

(1)体验法

“体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融入各种教学方法之中。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合理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亲自感知,使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运用知识的一种多向传递互动教学模式[10]。以下有两种特殊的体验方式。

积极体验,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的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11]。个体的积极体验越多越易于产生自信和完善自我的愿望,激发自我潜能。这是种内在需要,利于激发内部动机,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在“情绪与情感”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冥想躺在海边的情形来唤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可回忆自己最开心的时刻,这种体验可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流畅体验[5],“流畅体验”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奇克森米哈利最早提出。“流畅”即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为杰出时的那份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运动员所谓的“处于巅峰”的状态,艺术家或者音乐家的“灵思泉涌”,其实都是流畅体验的感觉。处于该状态中的个体感受到认知高效、无比的快乐和幸福,而非外部的奖罚等激励机制。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认知、超越中的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有很好的实践效果。

(2)游戏活动法

具体活动可参考户外心理素质拓展的相关主题活动并结合课堂积极品质的阶段性训练内容来进行,地点可在室内也可以延展到室外。如“进化论”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社交智慧、积极主动、乐观及思维力等积极品质;“数数字”游戏对审慎、思维等品质进行锻炼;“优点轰炸”让学生感受爱及友善、真诚、宽容,继而焕发希望与信念等积极个性品质。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众多积极心理品质,更可借助游戏进行行为矫正和塑造。

(3)资料分享与讨论法

资料内容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实例、励志案例、普通人成长中的成功故事、网络热点新闻等。来源可以是教师,更可以是学生课堂上通过头脑风暴提供的各种资料。课堂的组织模式:教师说明课堂活动主题呈现相关资料或鼓励学生附加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初步达成组内意见组建临时评审团并说明评判标准各组代表展示自己成果公布评审结果教师引导总结。为避免以往讨论课“形散”至“神散”的低效状态,激发全体参与的热情和团队精神,强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里实行“评审团”打分制。评审团成员由各组推荐1~2名组成,成员实行弹性制,每次讨论课可随机选出,条件是拥有责任心、认真、热情、公正的心理品质。教师可事先设计印制好打分表及打分标准,分发给评审团成员进行现场打分和公布结果,在打分时采取避嫌规则。以上每个环节都可由学生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主角是学生,人人有机会。

(4)自助式教学法

“自助式”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心理自愈的力量,关键是要有人激发这种神奇的潜能,我们要做的是增强他们的积极力量,让这些力量去支撑起学生强大的内心。这种方法的理论前提是广义的课堂,即可以把课堂延展到心理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自助式测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以测评为基础,其测试要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积极情绪体验量表、幸福和谐生物反馈系统等工具测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心理状态。通过比较科学的测量,让学生自己适时从网上获得结果解释和建议,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发展方向;老师也可通过定期追踪测量,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趋势和培养效果,获得科学评价和改进教育的依据。

自助式心理辅导(或朋辈辅导):教会学生运用同理心,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帮助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在助人时又得到自助。如怎样培养自信心、考前心态调整、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等都可以通过朋辈辅导得以解决。

自助式心理暗示,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训练、写微博、说说、改变服装发型等方式,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积极能量。

自助式心理激励[12]:引导和训练学生在课堂内外与人相处中可以通过接纳、欣赏、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对取得成绩的同学赞赏、表扬,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理解、尊重和鼓励等。

自助式“营养餐厅”:为弥补大班教学受众多、学生汲取营养“旱涝不均”的不足,可发挥网络快捷、隐蔽、实时、互动性强的特点,开设公共信箱、QQ班级群、心理网站等,即“营养餐厅”。在这里,把课上布置的生活作业、课堂相关知识与技能、团队活动、学生们提出的常见问题、困惑与建议、老师答疑及日常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策略或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预防与调整等,都可以在此归类呈现,方便学生随时选择与适时分享。

5.课程评价方式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应弱化其甄别意义,强化发展功能,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首先,评价结果建议采用等级评价的考核方式。其次,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并凸现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包括:出勤、平时生活作业、课堂讨论及发言、团队作品展示等。学生自评、学生小组内互评以及情境性测验等都可以作为平时考评依据。期末成绩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人成长记录与反思等为内容的小论文形式上交作业。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并随时做好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的记录。在大教学班中,可以组为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记录,教师则适当监控和课后汇总,这样可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和过程记录中的疏漏。

四、注意事项

1.师资要求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对任课老师都是一种全新尝试和改革,而师资队伍是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13]。召开阶段性的由全体任课教师、主管领导参加的教研活动,进行发动、研讨、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及考核方式等。育理念,营造全新的教学氛围。

对教师个体而言,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外,更需具备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要求教师要妥善处理好自我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和困扰,强化心理资本,提高自我胜任感(自信品质),增强心理韧性,以良好的心态去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并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氛围,养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2.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要注重差异性

不同的学龄段、年级、培养层次,有着不同的培养主题,这就要求课程开设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共融,同时更可以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而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3.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整体性活动。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整个学校工作的氛围,要真正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园文化、学科教学、学生工作都需要体现出快乐、友爱、勇气、智慧等积极属性。环境育人,师生均受益。唯有这种氛围中的个体才有乐观向上的源动力和积极适应环境、追求自我超越的梦想,才会爱人爱己,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涛.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

[2] SeligmanM E P, CsikszentmihalyMi.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讨会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10(12).

[4] 余晓灵,孙燕,王新波.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内容的序列化研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问卷调查为例.中国特殊教育,2009(12).

[5]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6] 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9(8).

[7] 管群,孟万金,KellerJ.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9(4).

[8]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5).

[9] 熊艳.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高校论坛,2012.

[10] 刘小青,蒋常香.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新生心理辅导》课程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2(30).

[11] 郑雪.积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2] 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江苏高教,2009(4).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天才教育课程;天才学生甄别;量表评估;天才教育培养模式;AP课程

美国的天才教育在一个世纪的摸索前行中,逐渐形成了从联邦到地方,从个别到整体的全面发展的态势。自1978年联邦政府出台《天才教育法案》(Act of Gifted Education)以来,美国50个州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通过立法确立了天才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迄今为止,全美35个州已完成了州内强制推行天才教育的改革更迭,新泽西州便是其中之一[1]。

2012年11月22日至12月31日,笔者随深圳市福田区第二期海外培训班,在新泽西州开展了为期40天的浸润式培训。零距离的感受和全方位的了解之后,笔者对该州的天才教育开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新泽西州共有21个郡611个学区,笔者所在的布鲁姆菲尔德学区(Bloomfield)隶属艾塞克斯郡(Essex)。该学区有8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以及1所替代学校(Alterative School,相当于国内的工读学校)。学区从小学到高中常设了一条龙式的天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也是双管齐下,学校正规教育与社区非正规教育紧密结合,为天才学生的禀赋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 天才学生的选拔

学区天才学生的选拔主要从智商测试、学业成就以及量表评估三个方面进行。

1.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的是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在特定人口的智能水平中的位置。

美国天才教育之父,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特曼(Lewis Terman)在1916年制定的斯坦福-比耐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Q),成为全美智力测验的先驱。1939年,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第一套《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用以评估6岁至16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后来的几十年里,这两种量表得以数次修订。时至今日,美国大部分学校仍合并使用斯坦福-比耐智力量表V版与韦氏智力测验儿童版第四版(WISC-R)来甄别天才学生。通常来说,智商得分90-109为正常,115以上为中上,130以上为天才,天才的比例只占1%~3%。

2.学业成就

2003年5月,新泽西州内所有三四年级学生首次参加了NJASK测试(每科满分为300分)。NJ ASK是一项全面的三至八年级的评价项目。NJ ASK的结果,连同学生学业的其他表现因素,已被作为衡量学生在核心科目上是否需要额外指导与帮助的标准。

3.量表评估

量表主要由学生所在班级的包班教师负责填写,评估基于学生平日的总体学业表现而完成。

基于学生智商测试、学业成就以及量表评估三方面的得分,学校为达到以下四项标准之一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依据其各项得分统计得出总分。所有建档学生的平均分值都将被计算。总分在平均分之上的学生将有资格接受天才教育。

二、天才课程的实施

1.小学天才充实课程

Bloomfield学区八所小学的四至六年级学生,通过测试与教师推荐选拔出参加天才充实课程(GATE,Gifted and Talented Enrichment Program)的学生。由于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为节约开支,学区的教育委员会决定将小学天才教师的配额由以往的四名改为今年的一名,由Ms. Fontana授。为方便学生集中,委员会同时决定将她的教室 设在Bloomfield高中。八所学校的121名天才学生(四年级32人,五年级47人,六年级42人)共分为十个组,每组的学生每两周轮一次,搭乘校巴前往高中参加一整天的天才充实课程学习。Fontana从2011年9月开始接手天才班。当问及她是否具有天才教师资格证时,Fontana直言不讳地说,“我并不需要它来证明我的资历(I don’t think I need it so much.)”。过去的20年,Fontana一直在家教育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幼儿阶段直到高中的课程。如今两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另外两个也即将申请大学。

据称,小学的天才充实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Fontana自行设计四至六年级的教学大纲,学期开始前交由学区教育局课程顾问审核,通过后依照课程纲要实施授课。考察期间,笔者在不同时段分别听取了小学四至六年级的3节天才充实课,表4中稍作描述。

为了有效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片段(早课前,午餐后,放学后),Ms. Fontana还影印了不同的游戏问卷(如图1)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明]

学生填写名字时需按照示例给每个字母加上双腿,使其看上去像是在横线上走路一样。

①根据线索填写单词。

如:小的—活着的—外壳—缓慢的_____(答案为蜗牛或乌龟)

②观察三幅点状图,说出哪幅图表现了以下特点:

正在离开_____靠近_____接触_____

(答案依次为3-1-2)

③在给定的线形(弧线、斜线、直线)上写出simple的大写形式。

④写出你现在的年龄加上3减去2的数目_______。

用以下的方式能得出相同的答案:_______你将会多少岁?

(答案不限)

⑤这幅图要么是个非常_______的人,要么是把非常_______的椅子。

(答案依次为小、大)

⑥按要求在给出的脸形上画出不同的人:

使用吸管;有浓密的眉毛;梳马尾辫;戴眼镜

可以发现,此类思维问卷以小学生喜爱的卡通简笔画形式呈现,类似益智游戏,学生需在15分钟以内完成。大部分问题都没有统一不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冒险精神;同时,五花八门的答题要求无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并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怪乎当笔者就其中的一张问卷问学生的看法时,学生普遍回答“比较喜欢”这类训练,“很轻松”、“有意思”,还有效“打发了闲时”。

2.初中天才荣誉课程

当学生进入学区的唯一初中(Bloomfield Middle School),学生依旧通过智商、学业与量表三者结合评定的方式确定是否有资格接受特殊教育。天才学生的课表不同于普通学生,除了学习常规课程,学生每天还有约两小时的时间参加专门的天才荣誉课程(Gifted & Talented Honors Program) 。

初中的天才荣誉课程依据《美国国家普通核心课程标准》(NCCS,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Standards)和2012年新实施的《新泽西州核心课程内容标准》(CCCS, Core Curriculum Content Standards)制定,旨在促进高学力儿童获得更优的学业成就。课程围绕21世纪人才的四大素养展开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公民素养、财商领导力素养及健康素养。

初中天才荣誉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代数及关联数学,天才课程和技术整合。

(1)代数及关联数学

七年级天才学生主要修学语言艺术、科学、技术教育以及公共演讲技能,八年级学生还补充有代数、关联数学、股市交易等。其中,关联数学项目聚焦中学数学的大概念,主要通过学生主体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深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天才学生代数和关联数学的课程标准都远远高于对普通八年级学生的要求,顺利完成的学生将在九年级修学几何荣誉课程。

(2)天才课程

天才课程并不限定教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师主要采取跨学科交错的项目式(project-based learning)或解决问题式(problem-based learning)方法授课。学生在合作中分享愿景,充分协商,主动学习,从而达成高期望目标。

(3)技术整合

技术的整合应用也为天才学生的手脑并用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两位天才课程教师Mr. Kessler和Ms. Hughes的不同年级的技术教育课上,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同的应用设计理念(见表5)。

同时,学校还有专为天才学生设置的ROGATE项目。学生在NJASK语言或数学测试中得分达到或超过275分即可申请加入ROGATE项目。他们将有机会参加SAT测试。基于测试得分,学生可以去附近学院或大学参与主题广泛的学术讲座。

课外活动的设置也为天才学生提供了发挥所长的机会。每年Bloomfield学区的校际竞赛也多是各中小学的天才学生参与并包揽奖项。

(1)辩论术(公共演讲)——诠释阅读

参赛选手选择阅读一段节选的散文或诗歌,在朗读中通过声音高低和语速快慢有效传达作者的写作情感和表达意义,并以此带动听众融入原文的语境。

(2)挑战24

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不同运算方法将手中的4张牌组合得出24的结果。高分获得者将代表学区参加郡级的挑战竞赛。

(3)知识竞赛

团队合作,回答学术及常识问题并累计高分。最高分组将代表学区参加春季的郡级竞赛。

(4)团体象棋

考验象棋选手与同伴的默契配合。4人在拓展棋板上对决,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有色棋子。团体赛一年两次,分别在春秋季举行。

(5)模拟审讯

学生根据当年的热门话题,研究编写法律案例,开展模拟审讯。

此外,学校还组织参与数学联盟、全国拼字比赛等其他竞赛。

通过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笔者得以将初中的4节天才荣誉课授课内容描述整理(见表6)。

3.高中AP(大学先修)荣誉课程

天才学生进入学区的唯一高中后,通过修学AP荣誉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Honors Program)参与到天才教育的加速学习中。学校依据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其制定学习计划,通常分为两类:英语和社会学荣誉课程以及数学和科学荣誉课程。

荣誉课程是为优秀的、自主性强的学生提供更高要求和更深内容的课程,主要开设在美国的高中阶段,通常对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开放。要注册一门荣誉课程,学生需要在该科目的基础课程中具备良好的学习动力并获得优秀成绩。由于荣誉课程的要求更为严格,许多学校在计算平均成绩点的时候,给这些课程的得分略高(见表7)。

AP课程的加速学习模式是一种教育干涉,尤其对于在学术上有天赋但成长环境并未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儿童来说是很有利的。课程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程度。学生修读AP课程获益良多:第一,由于AP课程绩点(5分)高于普通课程绩点(4分),它能帮助提升个人的平均成绩GPA(Grade Point Average);第二,全美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每年5月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AP课程考试,成绩反映的是学生是否具备更高层次的能力和技巧水平,优秀的AP课程考试成绩已成为学生跻身优秀大学的敲门砖;第三,全美90%以上的大学为AP考试获得3分及以上的学生提供学分认证,学生进入大学后可缩短学时,节省费用。

美国政府鼓励不同种族背景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始终强调并试图满足弱势社会群体的天才学生的教育需求,尤其重视对比各地高中的AP课程设置水准。因此,公立高中修学AP课程及自愿参加AP测试的人数也成为衡量高中办学质量的有力因素之一。2012年,全美大学委员会公布了第八次年度各州公立高中的AP课程光荣榜。在第三次(推算为2007年)年度报告上,全美共539个学区荣获褒奖,而Bloomfield高中也是新泽西州34个榜上有名的学校之一。受到褒奖的原因有二:高中毕业前修学AP课程的人数有所增加以及高中阶段参加AP测试获得3分及以上学生的百分比有所增加。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特教数学;听障学生;课堂教学;策略实施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育学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知识内涵要点、传授探知活动方法策略、师生情感观念碰撞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听障学生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科学的解答数学问题等等方面的技能,都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和锻炼起来的。但在现实特教教学活动中,部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时,特别是在教学策略的使用时,不能紧扣教材,紧贴学生,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新实施的特教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根本目标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策略的优化,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策略,已势在必行,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出路”和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面向过去”的传统模式,建立“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新型课堂教学策略。本人根据特教数学课标要求,结合特教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运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一、情境教学法,营造融洽氛围,让听障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情感

儿童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对身边的事或物充满“亲切感”,能够产生能动的学习认知情感。课堂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更离不开现实生活。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者都将数学内容通过生活性、生动性、现实性的事例进行展示和呈现,以此引发小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动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特教数学教师应利用情境教学的现实性、激励性以及生动性,紧扣住特教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出贴近听障学生生活内容,展示数学生活特性的生动事例,让听障学生在“感知”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情感。

如在“分数加法和减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就抓住了数学学科的生活特性,利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设置了“一杯果汁分给三个小朋友,第一个朋友分了这杯果汁的1/4,第二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剩下的全部分给第三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分得了这杯果汁的多少?”、“一个绳子,第一用去了全长的1/5,第二次用去全长的1/2,这时还余下全长的几分之几”等生活问题,让听障学生在生活性的教学中探知问题;在积极心态中,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二、问题探析法,指导探析过程,让听障学生领悟解答问题的策略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影响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导致解答问题的能力很弱。这就需要特教教师长期、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听障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和理解解答问题的精髓和策略,从而获得解题能力的提升和进步。而这一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和完成的。问题探析法,就是特教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解题技能,提升学生解题效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注重学生解题过程的指导和解题策略的归纳,实现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获得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层次教学法,有的放矢教学,让听障学生实现同步发展的目标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听障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方法的选择上也应面向全体学生。但听障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特教数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不能“同一样式”、“统一标准”,而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实施层次教学,让不同学生群体获得锻炼时机,实现学生在层次性的课堂教学中同步进步和同步提升。如在“小数加减法应用题”教学活动中,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就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群体学习实际,在共同进步的大背景下,设置了“小明爸爸买了一瓶色拉油,连瓶共重3.4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瓶重1.9千克,你知道这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瓶有多重?”、“前楼中心小学四年级男子平均身高122.8厘米,三年级男子平均身高比四年级矮14.2厘米,吴浩然是三年级二班的一名男同学,他的身高是1.26米,问吴浩然比三年级男子平均身高高多少?”等由易到难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这样,不同类型的听障学生都能得到解题的机会,得到展示学习风采的机会,有助于“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