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1
关键词 广东;高职院校;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0-0053-06
2014年9月4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广东省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类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9项,获奖总数合计31项,居全国第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与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比肩的国家级奖励,高校获奖成果被社会各界视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与最高荣誉,每四年评选一次。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对广东省高职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充分肯定,是广东省高校长期以来坚持教学改革创新的结果[1][2]。
根据《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广东省级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2014年6月30日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公布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项目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93号),此次共评选出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项目300项,其中高职领域97项,一等奖28项,二等奖69项,本次评选出的97项高职类教学成果奖也涵盖2014年广东省3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大部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教学成果奖中所占的比重及其选题方向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自身改革方向[3]。
本文选择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的97个项目和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1个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梳理,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
一、获奖院校分布情况
截至2014年底,广东有141所普通高校,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62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79所,其中公办52所,民办院校27所;国家示范性院校4所,国家骨干院校7所,省级示范院校25所(含上述4所国家示范院校和第一批国家骨干校3所),合计省级以上示范校29所,其他院校50所。
(一)第七届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院校分布
第七届广东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本专科院校获奖总数128项,其中高职院校获奖28项,占一等奖比例的22%;二等奖获奖总数172项,其中高职院校获奖69项,占二等奖比例的40%,分布情况见图1和图2。这种状况大体与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应,也反映当地高职教学改革的进度。见图3。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合计有36个高职院校获奖,占全省79所高职院校的45.57%,具体获奖学校和数量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29所省级以上示范校中有28所院校获奖,这类院校代表了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央属和省级教育部门直属院校办学水平较高,2所央属院校(民航和农工商)均有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12所省直教育部门办学的院校,其中有10所院校获得,未获得奖项的两所(其中含省示范建设校1所)院校分别是2013年12月和2014年6月才整体划入省直教育部门,之前都是隶属省直非教育部门,详见图4。
图5是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7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6所省示范校和9所其他类型院校分别获得教学成果奖的情况。其中番职院、深职院、轻工职院和民航职院4所国家示范校合计获得33项,占34.02%;顺职院、交通职院、水利职院、铁路职院、科学职院、深信息职院和火炬职院7所获得24项,占27.84%;农工商职院等16所省示范院校合计获得30项,占30.93%;剩下9所院校合计获得10项,占10.31%。
图6是四类院校校均获得教学成果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均获得8项成果奖,遥遥领先其他三类院校,表明这类院校教学改革力度比较大,成果丰富。
从图7可以看到只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比例36.71%的28所省级以上示范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占到所有奖项的90%。
(二)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获奖院校分布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1个高职获奖项目,分别由18所院校获得,包含2所本科院校。广州航海学院(2013年4月由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广东警官学院(与广东轻工和顺德职院合作申报,成果内容属于高职领域),各获得一项。其他29项由16所高职院校获得,其中4所国家示范校合计获取14项,占48%;6所国家骨干校合计获取8项,占28%;其余7项由6所省示范校获得,占24%。
二、获奖院校区域分布情况
(一)第七届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院校区域分布
广东省共有11个地市高等职业院校获得此次教学成果奖。获奖比例依次为:广州(58.76%)、深圳(13.4%)、佛山(11.34%)、珠海(6.19%)、中山(4.12%)、江门(1.03%)、阳江(1.03%)、清远(1.03%)、揭阳(1.03%)、肇庆(1.03%)、河源(1.03%)。这种状况大体与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分布水平相对应,也反映当地高职教学改革的进度。
(二)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获奖院校区域分布
广东共有6个地市获得2014国家级高职教学成果奖,其中广州21项(67.74%),深圳5项(16.13%),中山2项(6.45%),珠海1项(3.22%),顺德1项(3.22%),清远1项(3.22%)。珠三角地区合计占30项,占96.77%,奖项区域分布与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分布基本吻合。
三、获奖项目类型构成情况
(一)第七届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类型分布
从获奖成果的类型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占比例最高,为32%;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获奖比例为22%;专业建设与改革项目获奖比例为19%;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获奖比例为8%;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获奖比例为6%;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项目获奖比例为5%;教学管理获奖比例为3%;教师发展获奖比例3%;校企合作获奖比例2%,见图10、图11。
从图10、图11可以看出,广东高职教学的改革有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目标,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平台,以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严格教学管理,突出创业教育和素质教学,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
(二)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获奖类型分布
从2014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类型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占比例最高,为36%;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获奖比例为23%;专业建设与改革项目获奖比例为16%;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项目获奖比例为13%;教学管理获奖比例为3%;教师发展获奖比例6%;办学机制体制创新获奖比例3%,见图12、图13。
从图10、图11与图12、图13的对比来看,国家教学成果类型和省级教学成果类型覆盖范围基本吻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民办院校发展问题
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共27所,2014全日制专科招生达到7.77万人,占当年全省高职招生的31.42%;在校生21.5万人,占全省高职的30.38%,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已经占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1/3,但是从表1和图4可以看到,民办院校只有2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没有1所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与广东省27所民办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地位很不相称,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努力提升其办学水平。
2.省直非教育部门发展问题
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目前省直非教育部门办学合计12所,占全省院校总数的15.19%。仅有3所获得7项省级成果奖项,占获奖比例的7.22%;仅有1所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占获奖比例的3.22%,以上表明省直非教育部门隶属的院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地方院校发展问题
珠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办院校水平较高,共有14个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占获奖学校比例的38.89%,获奖数量共计47项,占48.35%;8所院校获2014国家教学成果奖16个奖项,分别占到获奖院校和获奖总数的44.44%和51.61%。良好经济发展水平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投入,由于广东经济发展不平衡,非珠三角地区的办学相对较弱,省级教学成果奖只有5个非珠三角地区院校获得,每个学校只获得1项,与珠三角地区校均3.36项的差距较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只有1个地方院校获得1个奖项,与珠三角地区的校均2项,差距明显。
4.不同类型院校发展问题
从获奖的院校情况来看,各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占省级获奖总数的90%;除去2所本科院校,国家级教学成果29项全部由省级以上示范校获得,其中11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获得24项,占获奖总数的82.76%,其他院校需要进一步迎头赶上。
(二)建议
1. 加强一般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功能,广东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虽获得较快发展,但质量结构问题仍较为突出,为此广东在全省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行“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随着质量工程的推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主题。为了切实将提高质量落到实处,各学校首先应在思想上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政策制定上以及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教研奖励与科研奖励同等标准。只有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其中,教学研究工作才能结出丰硕成果。
从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区域分布看,广东省31项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二。但是我们也看到,特等奖缺失、一等奖数量较少,其中一等奖2项只占一等奖总数29项获奖的6.9%,而获奖总数全国排名第一位的35项江苏省,一等奖获得6项,占获奖比例的20.69%,排名第三的浙江省一等奖获奖7项,占获奖比例的24.14%,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仍缺乏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找准突破点,力争使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学研究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提升。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根据统计,在国家级获奖和省级获奖成果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型的成果占较大比重。这就要求广东省高职院校要将实践与创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通过实践探索修正理论、完善理论、创新理论,要将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性。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获得高水平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体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体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意愿。
3.发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历届评选情况看,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一直是国家教学成果奖最主要的获得者。与全国相比,从数据对比来看,番禺职院、深圳职院、广东轻工职院、顺德职院等省内一批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对广东省获得高职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贡献率更高。因此,在广东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支持这些高校开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工作,以确保广东在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优势地位。要发挥这些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带头引领作用,以促进全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促进省内其他院校与这些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应在确保自身较高教学研究水平的同时给予省内其他院校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重视发挥专家在教学成果培育、提升中的指导帮扶作用
重视发挥专家在教学成果培育、提升中的指导帮扶作用对于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本届高职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高校中,广东有多所高职院校取得了零的突破,这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组织工作有一定的关系。2014年广东省在规划、组织这项工作时,专门设立了专家组对有关高校的申请成果进行评审、指导,帮助总结经验,优化组织材料,突出重点、亮点、特色,许多高职院校认为通过这一工作,对提高申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划、引导、扶持工作,使广东省更多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活动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各级政府要从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出发,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获奖成果来自珠三角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因此,应采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增加投入等方式,加大对粤东西北部地区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重点扶持一批与当地产业关联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高职院校或相关专业,在推进粤东西北部地区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同时,实现部分学校或专业的优先发展,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还要重视同一区域内职业院校之间存在的差异。
6.院校需要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通过对获奖项目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的统计,发现承担人的“双高”现象明显。一是职务较高、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的36%、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的48.39%由院校党政领导主持;二是职称较高。在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持人都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等),而副高及以下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基本上为零。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对教学成果非常关注,学校主要领导、高级职称教师能积极参与一线教学工作,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但需要指出的是,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既需要领导靠行政力量推动,也需要更了解人才培养实践的专业带头人的努力;需要高级职称教师的带动,也需要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院校应该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更多地发挥专业带头人推动教学改革实践的作用;适当增加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的比例,通过让他们在不断面临新环境、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思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Z].国务院令第151号.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2
作为地处西部的省属高校,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科优势,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科研基础薄弱和科研经费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寻求科研工作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此,西安科技大学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科研产业,以学校为主体,全面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组织联合攻关,有效推动了该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基地的建设步伐,带动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值本刊记者深入陕西进行地方高校科研产业专题报道之机,西安科技大学主管科研产业工作的卢建军副校长,向记者娓娓道出了该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创新做法及成功经验。
“双归属”与导向差异
当前,产学研一体化被视为高校科研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和基本方向,不断探索适合各高校科研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成为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卢建军认为,在高校、企业、社会间构建平滑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产业发展模式,必须明确高校科研工作与企业科研工作的导向差异。卢将这种差异归纳为高校与企业间泾渭分明的“双归属”差异。
在卢建军看来,高校与企业在科研工作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双归属”。所谓“双归属”,对高校而言,是指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工作主要以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为导向,缺乏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对企业而言,是指企业的科研需要主要以市场和成本为导向,着眼于生产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以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导向的高校科研“双归属”与以市场和成本为导向的企业科研“双归属”,使得企业与高校间的产学研衔接步履维艰。为此,欲消除企业与高校间的衔接障碍,必须改变当前高校科研工作的“双归属”导向。
据了解,为改变高校科研工作的传统导向,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出台了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校内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启动了博士科研启动金制度,修订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培育和重大项目策划基金管理办法、纵横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研究生导师遴选中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重要措施,逐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将高校科研工作引向市场和效益导向的发展轨迹。
“双循环”与衔接失衡
为彻底转变科研工作的“双归属”现状,西安科技大学从实现内外产学研工作的良性循环着手,理顺内外部产学研循环机制。
卢建军指出,高校内部的产学研循环,主要是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互动关系。
为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带动和推动教师队伍的成长,通过科研项目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通过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要求,推动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通过吸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加强了本科教学实践,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重大项目研究,自身学术水平得到很快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学校逐步将科研产业培养人才功能纳入常规考核,将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衔接制度化、常规化。”卢建军强调。
此外,为实现科研与产业间的平滑对接,西安科技大学大力强化科研、产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促进科研、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卢建军表示,高校产学研的外部循环,不能局限于学校科研部门与产业集团之间,规模化做企业不是高校产业集团的目标。“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经由产业部门孵化、培育成熟后成功转化,交由市场运作,是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创新型高校的必然要求。”卢建军称。
大学研究院―产学研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正处于筹建中、已初具雏形的大学研究院,是转变高校科研工作传统‘双归属’,理顺产学研工作‘双循环’的有益探索。”卢建军告诉记者。
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校现有科研条件和重点科研基地,是西安科技大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着眼点。大学研究院拟以学校为主体,以人才为纽带,整合各学科科研实力,统一承接和组织科研项目攻关工作。
卢建军指出,大学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社会为目标,建立起市场化的科研管理平台和科研转化平台。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3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4
二、师资培训
三、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四、加强改进督导工作
五、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六、教学设备的管理
关于质量工程
学科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推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我们虽然在国家和省级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雕塑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院中国画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设计艺术团队获得“陕西省教学团队”称号;杨锋《综合版技法》获得“陕西省精品课程”;《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史论系赵农教授荣获“陕西省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版画影视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送教育部参加国家级评选;动画专业被授予“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称号等),但我们的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工作开展还很滞后,如何通过国家质量工程建设来实现我院三级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开展,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整改的具体措施
针对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1、逐步推进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实施。我们将结合国家、省质量工程评选文件,完善《西安美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设备总体管理发展规划》等制度,不断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关于院级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我们将拟定相应的举措。如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大赛、院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机制,夯实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
3、为提高我院在教学质量上“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活动。与西安音乐学院、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首批校际合作办学事宜;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人材资源。按计划协同版画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等筹办国外专家工作室项目。落实组建第一批系级外国专家工作室工作。
4、加强学院自主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将联系省内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组织我院各系部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自主编辑特色专业教材工作,也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这学期将对我院各系(主要是国、油)开展工作室制的调研、讨论活动,总结工作室所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合理整合工作室,商讨相关工作室的去留问题。
6、这学期组织绘画、设计类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完成全院各系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关于师资培训
针对教师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名师,更要有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中坚教师”。“专业教师不是专职画家,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如果要做专职的画家就应该到画院。学院从上到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教师出一点学院贴一点”。我们觉得这些意见非常好,经过认真的研究,这些都是师生多次给教务部门反映的客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等问题,教学质量就根本提不高。
针对师资培训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1、配合人事处,加强我院精英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教授职称的部分教师,学院将出资鼓励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展览等诸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为名师、教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五年内有计划外出考察规划。考察、学习线路主要以埃及、希腊、印度、南美等世界文化圣地为主要考察路线。
2、与国际交流处合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外画室进驻计划,每年学院计划一定的名额和专项经费支持。
3、每年根据国际重要的展览赛事,分批分层次的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国际院校、机构等开展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展览活动。诸如卡塞尔文献展览等国际有影响的大展。
4、有计划的鼓励安排我院青年教师参与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与重要展览交流学习活动。
5、抓好各系年青教师岗前培训,落实年青教师上岗导师制。
关于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要改变工作作风。
针对服务意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实行轮岗制、复答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制,提倡微笑服务。通过每一月的定期学习,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教务专业水平。针对复杂繁琐的日常教务工作,耐心细致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坚持原则,热情、耐心、细致。
2、每一季度向学院各系发放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表,让教师、学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务处网站实行教务网络反馈中心。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意见反馈的渠道。
3、每月安排教务人员深入各系一线办公,听取意见,检查工作。认真检查、自查、抽查,严格执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问责制。
关于督导工作
督导工作应以学院教学为重点,以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督导对上是“参谋”、“反馈”,对下是“监督”、“指导”,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对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的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各位督导教授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查找出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督导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督导教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我们没有强调工作的连续性,使督导工作条理不细,责任分配不能完全到位,督导管理松懈,工作量化不够等问题。对督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落实不够,缺乏跟踪,缺乏反馈,使督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1、规范督导工作程序,明确督导工作职责,每月落实督导反馈意见,定期召开督导座谈会。加强督导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认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量化好督导工作量,使督导机制更好的运转起来。
2、要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到实处。根据问题一对一向系里反馈,根据问题各系拿出书面的报告,在定期的督导座谈会上,向督导反馈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
关于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问题,不够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的工作不够深入。比如选修课的问题,有脱离实际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整改的意见:
1、教学质量效果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三进三出”不是形式到位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我们将认真检查各系部“三进三出”的落实情况,不但要做到“三进三出”,同时对示范作业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对教材教案在质量上要把关。
2、加强各系部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加强系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系秘书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每学期一次教学系秘书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教务处与各系系秘书的例会,加强沟通,杜绝管理脱节问题。
3、认真检查、落实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松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提出意见,每一学年进行修订。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写出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我们将出版《西安美术学院教学管理论文集》。
5、在几年的选修课开设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课程安排缺少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从绘画专业开始,加强改革选修课中的限定选修课内容。加大网络建设,分流选修、调整选修课的工作程序。
6、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换代,全面实现网络化学籍、成绩、选课、查分等管理手段,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及支持。
7、过程管理还包括要进一步加强留校作业的收藏管理与保存制度,尽快完成学院专业教学示范作业库的建设工作。
关于教学设备
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快,教学设备大量增加,但在教学设备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紧缺的设备不到位。设备更新没有前期性,对设备的进入论证不充分。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拟建立教学设备科,并实行以下举措:
1、全校教学设备统一管理。清理各系教学设备,登记在册。
2、制定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3、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教学设备。
4、加强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科学管理。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5
宝坻一中的发展性教育内涵为:以教育评价为手段,通过增值性教育评价、个性化教育评价、合作性教育评价使每一名师生和每一个团队得到“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是宝坻一中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维果茨基的学生赞可夫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把智力发展扩大为“一般发展”,提出“一般发展”的思想。所谓“一般发展”,既不同于智力发展,也有别于特殊发展,又不同于全面发展。“一般发展”指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定义的完整的人的深刻全面发展,是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最终使每一名师生成为“德泽、敬学、立远”之人,使宝坻一中成为“德泽、敬学、立远”之校,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现实基础
探索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原是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学校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后移用了这一理念,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现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办法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于是改革为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宝坻一中以扁平化管理促进内部民主氛围的形成和教师团队建设,低重心运行的年级组管理模式为教师团队建设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采用校长直接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和备课组组长的模式。对教师的聘任采用年级主任与备课组组长共同聘任的办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务处、德育处、科研处等处室分头分级管理聘任的繁琐过程,使教育教学管理轻松而有实效。
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2007年以来,学校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宝坻一中教师考核方案》《宝坻一中班集体考核方案》《宝坻一中备课组考核方案》《宝坻一中“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对子考核方案》等多个评价方案。这些评价方案倡导了民主的评价精神和为改进工作而评价的方法,遵循了发展性评价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构建合作性团队建设机制
学校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合作性团队建设机制。几年来,宝坻一中着力培养教师团队(年级组、备课组、班集体及老带新等团队)的负责人,用团队发展、团队育人的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另外,还建立了团队评价机制。把过去主要鼓励竞争的考评制度逐步改变为鼓励合作的团队评价机制。因此,在内部,基本上形成了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全校教师达到这样的共识:只有合作,才能共同走进优秀行列,实现共赢。
发展性教育维度之一:增值性教育评价
锻炼教师专业才能
针对教师的增值性教育评价,是指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教师多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看进步,不搞横向比较,有了大的进步就该褒奖。
定期开展“读书学习交流展示月”活动。要求“人人读书学习,人人撰写读后感”,对文章达到优秀等级的教师,颁发“读书学习先进个人”证书,并展示其文章。通过读书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四转六让”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转变平铺直叙为情境创设;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结论的让学生推导结论,能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让学生总结归纳。
开展“人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活动。每个学年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将“敬学”之风引入课堂。
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求“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学校制定小课题研究相关评价方案,对达到相应等级的小课题,颁发相应证书。通过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
激发学生理想信念
针对学生的增值性教育评价,是指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及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给予表彰,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开展“鼓励学习进步”活动。以每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基础,在期末考试中任何1科成绩超过期中考试成绩的,评为“单项学习进步”学生;有3科成绩超过期中考试成绩的,为“多项学习进步”学生;总成绩超过自己期中考试成绩的,为“综合进步”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自我纵向比较,实现增值性发展。
开办“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在年级、班集体中,适时举办“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鼓励所有学生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交流会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自我反思进步的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沟通、交流与学习上的合作。教师积极肯定具有推广价值的学习方法,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普遍认可。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有“放飞理想”“我的人生规划”“路在脚下”等,全班学生畅谈理想,规划人生,班主任适时点拨指引。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畅想未来,共同交流。实践证明,这能有效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编写宣传材料并开办学生讲座。编写《从宝坻一中迈进“清华北大”》宣传材料,宣传“清华北大”学子刻苦学习的事迹;“聘请”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回母校开办小型讲座,畅谈高中时代的理想志向,以及自己是如何实现理想志向的,借此鼓舞全体学生。
发展性教育维度之二:个性化教育评价
激活教师发展潜能
针对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评价,是指尊重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潜能和需求,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性,使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特质,这是一种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能够彰显个性、取得显著效果的个性化教师给予褒奖。
开展各类评选先进活动。包括:“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学生评教活动等。通过评选先进,引领教师创优争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开展“青年教师良好课大赛”活动。将教龄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作为参加大赛的人选,通过基本功展示、赛课等环节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开办“骨干教师优质课大赛”。学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获奖教师颁发证书,通过大赛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开展“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拉练”活动,编写《我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并加强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学习与交流。
开展“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示范课教师由学校选拔确定,应是在教学中采用可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得到师生共同认可的名优教师。通过“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宣传名优教师的教学思想,传播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供全校教师学习、讨论、交流。学校颁发相应证书,彰扬名优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个学期设定一个教育教学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展示教师思想,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借鉴、主动发展,并将优秀论文选编结集。
实施“十八条”学生评教活动。每学期末举行学生评教活动,主要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15个学科,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与管理等几大类(共18条)。对在公评中每一条居前五名的教师(这些教师中不乏学生喜爱的“个性化教师”)给予公开表扬,并颁发证书。
制定教师层级标准。学校制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星级教师”“专家教师”系列评定标准,鼓励教师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反思,使教师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
开启学生智慧人生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评价,是指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的学习特质”等元素。对能够彰显个性、取得显著效果的个性化学生给予褒奖。
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每学期评选两次,如“责任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等,通过“校园之星”的评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及个性化发展。
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创造成果评选。小发明可以是教材教具的制作,可以是针对生活实际的创新发明;小创造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一些艺术作品等。学校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对优秀者命名为“优秀发明创造者”,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敬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如“才艺新人”评选等,以此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张扬学生个性。
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想象等创新思维品质,并适时举行班内小型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文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当堂口头论事”活动。引入竞赛形式,如语文学科开展“当堂口头作文”比赛、政治学科开展“当堂口头时事论述”活动等,通过活动加强对学生语言提炼和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社团发展的课程化。学校开辟双周两节社团活动课,将社团活动正式纳入课程表,成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通过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地培养学生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开发学生个性化的潜能智慧,并通过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展示社团成员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奖励奇才学生,鼓励学生展示特长,发挥特长。学校制定了《宝坻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重奖,不仅奖励获奖学生,也奖励教师,还奖励辅导学生的教师团队(如备课组、年级组等),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特长生培养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几年来,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比赛中获奖,有3项学生发明获国家专利,学校军乐团、合唱团在全市举行的比赛中获奖,有多名学生的科技制作获国家级和市级一等奖。这些成绩展示了宝坻一中学生的个性风采。
发展性教育维度之三:合作性教育评价
促进教师团队发展
这是针对教师团队成员凝聚力与成果的考查与评价。每一位教师归属一个或多个团队,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团队意识,对共同行动及行为规则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团队成员间教育教学思想的相互交流,共同承担与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以此来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与进步,引领团队积极发展。
发展性教育对教师团队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坚持以鼓励合作为主,以设置底线、奖励优秀为原则,制定备课组考评方案,将学校全体备课组纳入考评,对成绩优秀的备课组颁发证书。通过合作性教育评价,鼓励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学校制定老带新师徒结对考评方案,参加师徒评比的人员为新老任课教师、新老班主任教师,将所有师徒纳入考评。通过合作性教育评价,引领师徒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同时,制定班集体考评方案,将全校所有班集体纳入考评。通过合作性教育评价,鼓励班内任课教师之间协作发展。此外,还开展了优秀年级组、学科组等团队的考评活动。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各班评选优秀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课上,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启发、自主合作、共同提高;学期末,各班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总结各自团队的学习经验,加以推广。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范文6
一、高职实践教学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实践教学主要指实验、实习和实训,它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之一。因此,在三年高职教学中,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时间是必须的。为此,我院高职教学设计为“2+1”教学模式,这是我院高职专业的主要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涵是:三年的教学,其中二年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年在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校外企业中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近一年里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在学院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二、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双引擎动力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突出高职教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理念,紧紧依托行业,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和各教学要素,形成了“两结合”的资源整合模式,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双引擎。
1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学院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院发展规划为目标,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基本拥有各专业校内实验室。在校内外拥有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三十余个,形成了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
2 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已逐步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专家队伍,聘请了十余名机电制造、生物技术、物流管理、旅游服务等行业的专家教授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学院的教育教学。
三、打造“专业、实践、就业”三平台
高职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目标模式的实现,突出专业理论课的综合化,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努力打造“专业、实践、就业”三大平台。
1 专业平台。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学院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高职、导向就业”的办学定位,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实训突出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专业平台的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的保障等。
2 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学院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积极推行高职双证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技能考核,以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含量。不断加大院实训中心等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使其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院还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寻求与先进企业、行业部门的合作,并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了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
3 就业平台。就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学院以“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为目标,以实现“三基”(指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早”(指努力促使毕业生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实践、早进入岗位工作)、“三适应”(指努力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工作要求)为要求,构建和完善了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就业平台包括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职业资格培训考证、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等方面。通过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从而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四、逐层推进,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
学院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人手,以“两结合”为原则,以“三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专业实践一毕业实习”四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1 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如学院通过组织新生去参观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五星级酒店、先进制造企业等,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与行业专家、事业有成的校友座谈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了解从事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及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使学生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 课程实训。学院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训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课程实训。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
3 专业实践。学生在学院3年的学习中,分层次、分岗位集中一段时间到行业一线参加行业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践,使学生接受行业一线的训练,加强对专业岗位盼认知。这一阶段的实训,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以后地学习任务。
4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学院安排学生在行业一线进行毕业实习,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学院对学生毕业实习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在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要求下直接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还须根据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工作。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五、强化“五保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保障”是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制度保障和评估保障。
1 实践教学质量的思想保障体系。学院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明确各方职责,使学院领导、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思想稳定,学院分别安排了思想指导老师和专业指导老师。
2 实践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体系。学院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强化三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长的统筹、决策功能;二是教务科及系部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指导教师的组织实施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了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 实践教学质量的条件保障体系。首先,学院的实训设备应成体系购置,根据专业模块教学要求,设置各级各类实训设施。其次,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应成体系建设,“课程实训-专业实训-校外实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训条件,确保每一次实践教学有实训环境、有实训设施、有实训目标。
4 实践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体系。学院建立健全了《学生教学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定》、《“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