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公安教育训练;操作演练教学;模拟教学;综合测试
中图分类号:D63
目前市县级公安教育培训中也存在诸多急待改进、改革的问题,较难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规定,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坚持“科教强警”的战略方针,大力加强市县级公安教育训练改革,探索在职民警培训的方法,以促使市县级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跨越新的台阶,更加切合基层人民警察作为一线民警的现实警务需要,取得更好的教育训练效果,提高基层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
加强市县级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育训练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训练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彻底改变传统落后、僵化无力、问题突出的教育训练模式,基层公安教育训练才能有新的起色,上新的台阶,达到新的境界。新形势下的市县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教育训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训练观念更新、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考核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范畴。文章仅就目前制约市县级公安教育培训质量的“瓶颈”――即在公安业务理论与公安法学理论培训这一块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考试考核制度两个方面的改革提出一点探索性意见。
一、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一)引进实践与实战教学模式
实践与实战教学模式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不足与局限,把课堂教学直接溶进操作实践与实战,寓教于动手操作之中,体现公安教育培训的特色,适应公安工作实践对公安教育培训的需要。在课堂上学员不再是“单向式”被动接受教师单纯抽象的、一般化的理论灌输,而是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动手操作与模拟实战中去,在实际操作演练中形成感受、积累经验、得到启发,从而获得真知灼见,而且通过模拟演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操作演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有关公安业务实用知识、技能范畴,特点是让学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直接动手操作,理论见之于实践,从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如交通指挥、刑侦技术运用、公安文书制作、电脑操作等学科内的课堂教学都可设计、实施操作演练教学。运用操作演练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公安业务理论,也要熟练掌握有关公安业务技能,是相关领域的行家、专家。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授公安业务理论,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进行现场演示、操作,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进行传帮带。一堂好的操作演练课就是一堂实验课,一堂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课,学员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也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获得知识与经验,远胜于过去在课堂上单独获得知识要点,提高的不仅是学识,更重要的是实际技能、经验与素质。理论知识与演示、操作过程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穿行,灵活掌握,必要时也可单独设计操作演练课堂。
2、模拟系列教学。
模拟系列教学法可按以下方式进行。①阶段模拟。即对市县级公安机关一线民警应用业务类教学中某一项或某一阶段的知识而组织的实践教学过程。如模拟现场勘察、模拟跟踪、模拟搜查、模拟审讯等等。阶段模拟由于内容单一,案情设计简单,可以随时根据理论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进度的需要来安排。②综合模拟。这是将市县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警务培训中的某一学科(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串于一个完整的模拟案件处理中,让学员运用相关知识与已掌握的技能“办理全案”。学员在“办案”过程中会随时遇到一些问题,可通过学员自己温习有关知识点或教师的指导来解决。这样使学员在模拟办案中掌握有关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等办理的程序、方法、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达到系统训练和提高的目的。综合模拟必然打破45分钟课时限制,需要对课时分配作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设计和统筹安排,必要的话也可以单独设计综合模拟教学时间。模拟系列教学还会涉及到模拟情景、模拟场所、模拟环境、模拟现场、模拟活动空间甚至模拟系列当事人(“演员”)及道具、用具、器材、设备等等,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影响、制约,教官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以完成教学计划。在模拟系列教学中教官要当好老师、行家、专家、组织者、指挥者、导演、师傅、工作人员等,要求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教学组织能力。
(二)、加强形象化直观教学
现在市级人民警察学校或公安干校完全有条件利用现代多媒体视听手段在教学上的运用,使无形的、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更有利于学员接受的形象化、直观化内容。如录音、录像、电视、幻灯、磁盘、多媒体课件等作为直观教学工具,将在市县级公安教育训练课堂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教学功能,起到一般理论讲解不可替代的作用。形象化直观教学的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由于图表、符号、表格在多媒体条件下的制作方便,不受硬件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根据理论讲解的需要随时配合使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测试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改革
(一)笔试
笔试形式为“笔试+口试+模拟办案”综合测试系统中的“书面理论考试”子系统,主要测试学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律规定与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单科成绩中目前仍应占较大比重,但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处分笔试作弊行为。笔试的实施方法、方式、程序,包括出题、制卷、保密、考务、监考、评分、补考等等以及笔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二)口试与模拟办案测试
这两种形式构成综合测试系统中的“实践操作考核”子系统,用以测试学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口试主要用于测试学员对基本知识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是否已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对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公安工作能力)的测试。而模拟办案考试在于测试学员对某一学科系统知识的全面把握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实际办案操作能力,评定学员的成绩以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挥与“办案效果”为依据。模拟办案考试需要设计出多套较为合理的案情(必须能反映学科综合知识)并编好题签,还要设立主考人员、监考人员、工作人员等具体参与测试的组织实施,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较高。另外,“实践操作考核”这一子系统(口试+模拟办案)在引进、试点阶段作为学员单科成绩的一部分目前比重还不宜太高,随着实施经验的积累和逐渐走向规范化以后再考虑适当加重比分。目前整个测试系统的分值构成可暂时把握为:笔试占60%,口试占15%,模拟办案占25%,学员的单科成绩为各子系统测试的综合成绩。
“理论+实践综合考核系统”的引进与实施,是变传统的知识型考试为智能型考试考核的重要考核测试制度改革。这种“智能型”实践考核系统有其显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1.这种考核形式能全面测试学员的综合素质,使学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等都能得到检验与实际运用,既是一种考核,也是对学员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额外培养与训练环节与机遇,其作用显然已超出单独考试的内涵与价值。
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2
方案强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以现有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为切入点,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将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在保持存量补贴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补贴资金使用的指向性;增量资金重点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方案指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统筹补贴、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循序渐进、相互促进、形成合力。鼓励地方探索创新,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稳妥推进改革。
方案强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加快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全面推开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农业“三项补贴”改革,鼓励各地创新补贴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J担保体系。稳步推进国内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
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3
【关键词】财政 农业供给侧 结构改革 地位 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提出以来,在广大范围内行动迅速、改革力度大;并且有明显收效。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由于传统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方式已经成为了广大农村区域的经济方式,在现代化机械工具的应用下更是提高了这种耕作效率。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表明,其现代化程度依然较低,具体是指生产效率与利益所得;而其中的结构冲突、不合理现象也日益显著,因此,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现状,提高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下就从财政作用的角度对其改革展开具体探讨。
一、概述
目前,在农业结构中,主要问题在于生产要素间的资源配置不足、单一化;以粮食、玉米、大豆为例,前两种产量高总量大、后一种产量低且总量少;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南美与欧洲、美国的玉米、粮食总量更大,市场占有份额更足;以此比较,我国在进口量大、生产量大、库存量大的产品种类中缺乏优势,而在产量较少的品种中却又缺少生产;所以,以此例子就可以认识到农业结构中的一般性问题在于供给中的结构性调整,对生产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根据林毅夫等人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一种经济改革,因此,应该考虑经济的诸多要素在其中的地位、作用。
二、突出财政地位与作用的原因说明
(一)跨国公司实力雄厚需要财政对付
由于目前的世界农副产品市场中,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操控,而欧美经济体中的跨国公司属于一种“政治经济学”思维框架下的经济行为,它既是新一轮的西方政治意图的表现,也是通过经济手段,延续其霸权的另一种实现途径;在我国,已经有诸多跨国公司进驻到粮食、玉米、大豆等市场,而且,主要是通过以“提供新品种,增加产量,签订收购合同”等方式来实现市场占有与控制;虽属于蚕食行为,但势头猛、意图隐秘、有战略性部署计划实施步骤;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而且,可以通过化妆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所占份额或收购记录来加以说明。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财政支持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但是,在目前的农产品市场由于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资本不为哄抬价格,从中渔利,其中的手段非常简单,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控制力比较差,因此,有时,供给侧的改革,需要透过一定的政府行为干预来实现,而这一切的行动均需要透过财政来实现。另一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放在更大的经济背景、更广泛的农业范围来展开细致讨论,并以极大的财力投入来改善目前现状,掌握主动权;另外,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由于我国大多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而资本型的均是完成资本积累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的资本实力无法与之抗衡,因此,要求财政的帮助与政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此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改善目前现状,掌握农业控制权。
三、财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举例来看,“粮食补贴或地补”以及其它农产品种植与生产方面的补贴,不仅仅是减少农民生产成本,重点也是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实践的一种经济行为,所以,财政在农业改革中,早已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对它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财政支持能够提高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工业化时代已经发生裂变的发展阶段),提高对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这是一种资本型的经济战争,虽然没有销烟,但在其势力所到之处,均会对一个国家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在关系到国计民生基础的农业方面最为显著;以拉丁美洲、东南亚的教训为例,最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财政支持能够调节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以宏观的调控与市场竞争相结合,更好的引导农业,让其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以减少当前竞争力不足的困难。也能够让相关部获得经费,去严厉打击市场中的不法行为,研究新型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等。
第三,财政措施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要素与资源的重新调整,使其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强;重点在于这种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用以完成农业转型等。
四、促进或保障财政地位与作用发挥的措施
首先,应该看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其经济改革的属性;在新的经济政策中,投资是重点;满足这种政策的措施或行为途径只能是财政。另一方面,农业要实现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这是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核心,而且,这些重要的调整与实现,均要依靠财政的投资来达到目的。
其次,需要以今年实施的新预算制度来为财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驾护航;在坚持透明、公开、权威的三原则或三种有力措施之下,让细致的预算、清晰的项目、具体的落实促进财政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出其作用,显示其地位的重要性与价值。
五、结束语
总之,财政措施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个实施途径,没有财政,就无法推动资本欠缺的农业的发展,而其发展本身就依赖于大量的资本投入、政策支持、有力调控等。通过上文化分析,可以看出,要理解财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就需要认真的研究世界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清楚我国农业所处的地位、价值,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只有财政作用的有效发挥才能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基本事实等。
参考文献
[1]廖清成,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J].求实,2016(4).
[2]丁声俊.以“供给侧”为重点推进粮食“两侧”结构改革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6(3).
[3]杨利军.基于供应链优化的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4).
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4
转机制、增活力,积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根本手段。目前,全国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例已经比较高,按资本测算整体超过了40%,个别竞争类国企甚至达到了80%以上。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监管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难以满足市场化的要求。二是一些基础性和垄断性行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例还非常低,非公资本很难进入。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 《意见》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
首先,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这些领域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相对集中,国企大多以独资或绝对控股的形式存在,均存在着经营机制僵化、劳动生产率低下、竞争力弱等弊病。在这些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有利于企业转变机制、去除弊病,降低社会公共成本。其次,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企业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企业母公司绝大多数仍保持国有独资。尽管底下实现了“层层混合”,但由于母公司没有实现市场化,“老体制管新体制”,使得众多各层级子企业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或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就是要破解国有大企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三,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在结构、质量、规模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各不相同,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宜“一刀切”。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范围内,允许地方先行先试,鼓励探索新手段、新模式、新机制,有利于激发地方改革积极性,也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去产能、化僵尸,加快实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
在上一轮经济增长中,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国有资本增量投资大量投向基础性领域和重化工行业。二是存量国有资本仍存在于大量不重要的行业和领域,退出和转移速度很慢,而且经济效益持续恶化。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国有企业这种“向重集中、过于分散”的结构特征面临着严峻考验。一方面,大量布局于基础性、资源性及重化工行业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利润大幅下滑,亏损面持续上升,经营遇到了严重危机;另一方面,大量低效率、低产出的国有“僵尸企业”又存在于各个行业,而且只增不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已成为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去产能、化僵尸是今年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上一阶段国有资本不断向钢铁、煤炭、有色等领域集中,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企业必然是当前去产能的主力军。譬如在煤炭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接近60%,煤炭上市公司中90%以上的市值都由国有控制,行业前20名企业中有19家为央企或地方国企。国有领域同样是“僵尸企业”的重灾区。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特殊的政企关系、特殊的职工身份,更易成为僵尸企业,也更难出清。去产能、化僵尸,既要政府主动作为,更要创新体制机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意见》明确指出,要制定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指导意见,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同时,《意见》也指出,要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破垄断、促开放,大力提升行业市场化程度
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5
最近,国家电网有点烦。
先是传出在陕西和地方电网因利益纠葛发生冲突对峙,接着又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低于国网的价格售电,让人产生国网赚取暴利的联想……一时间,国家电网似乎陷入舆论漩涡,成为众矢之的。
电力体制必须改革了。现在的情况是,根据国家政策,即便是企业自备电厂也必须把电先卖给电网公司再供给自己用,哪怕只隔一个车间。
而魏桥创业集团正是由于突破了这一政策,自行售电且价格大大低于国家电网电价,从而引起广泛争议。
魏桥电价为何低
谈及为何要建自备电厂,魏桥创业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曾如是感叹:“我是被高电价和垄断逼上梁山的!”
魏桥创业集团以纺织起家,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2011年的“胡润百富榜”中,张士平家族以300亿元的财富名列第19位,也是山东首富。这位山东首富自建发电厂,而且电价比国家电网要低三分之一。
1999年,魏桥集团开始涉足热电产业。当初建设热电厂的初衷,是为了给纺织车间供气。纺织企业对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都很高。温度、湿度适宜了,才能纺出好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魏桥建设了第一个热电厂,装机容量为7.8万千瓦。
随着纺织产能的扩大,热电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大。尤其是魏桥集团铝业项目上马后,这个高耗能产业对电力的需求促使魏桥集团开始上马更多的热电项目。据魏桥集团的公开资料,到去年底,其发电装机容量已经扩张到287万千瓦,下一步目标是扩张到448万千瓦。
公司自有电成本比网上购电价格低近50%。这是魏桥集团投巨资进入热电领域的根本动力。当前多数火电企业“发电赔钱”,魏桥热电的发电实现了盈利。数据显示,2011年1-9月,魏桥创业的热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96亿元,毛利润8.45亿元,毛利率为23.51%。而同期的国有电厂几乎全部亏损。
原因何在?
至少有两点:一是魏桥热电购进电煤采购实行招标制,招标会每月举行一次,投标单位一般在60家以上;招标结束后,10天内完成合同,一个月交货,以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二是人员成本方面,魏桥热电较之国有发电企业也有明显的优势。一在魏桥热电工作两年负责验水的职工称,他每月工资在2400元左右,去年年底的年终奖刚超过1000元。而当地国有发电企业职工月薪保底为3000元,年终奖则在万元以上,每逢过节还会发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争议多是正常的
可以说,民企自建电厂,站在一国电力体制的高度来看,其意义恐怕在于真正打破既有垄断,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电力合理成本。
但中电联称,魏桥热电没有缴纳相关的附加基金和电价交叉补贴。
《山东省电网销售电价表》显示,山东滨州的一般工商业用电,电压等级1千伏-10千伏之间的,每度电价格为0.8024元,包括农网还贷0.02元、三峡工程建设0.007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0.01元、中央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083元、地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005元、可再生能源基金0.008元等6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费,另外还有农维费0.0059元。
中电联还认为魏桥集团侵占了公众利益,一方面自发自用,一方面对外供电,也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条文。
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经济团体。自成立至今,历经五届理事会,目前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为其理事长。
而与中电联的“呵斥”截然相反,民众与学者对此持欢迎态度。很简单,民众饱受两大电网公司的垄断久矣,国家电网的存在使买方和卖方无法直接对话,并由此派生出不少弊端,《电力法》的某些规定已不符合市场化的需要。魏桥供电模式所尝试的,正是要克服电网垄断之患,使发电企业的竞争价格直接传导到用户端,使用户受益的同时也使市场重归公平和效率。
电网垄断须打破
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 《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启动电力改革10年之后,公众期许的电力市场并没有真正建立,电力竞争机制也没有形成。
目前电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价差,其中的输配电成本、价格并不透明,对老百姓而言,这更是一笔糊涂账。在电网垄断一时不能打破的情况下,了解电网输配电成本的构成,这对厘清电价非常重要。
事实上,形成合理电价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充分供给、有效需求和竞价上网。经过2002年以来的厂网分开改革,我国已基本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充分供给,但输配尚未分开,造成配电侧无法成为独立的电力购买者,无论是配电方还是电力消费者,无法绕过输电方与电厂进行直接交易,以竞价为基础的市场电价无法成型。
因此,如不尽快推动电网输配分开改革,仅仅依靠行政指令调整电价,以电价调整代替电力改革,将难以摆脱“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被动状态。实践证明,任何领域的价格管制,最终只能造成价格杠杆信号的失真。真正的合理价格,只能通过供需双方的有效竞争得出,资源品价格改革同样如此。
2002年的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电力改革的四个步骤,即“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
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目前,厂网分开已基本实现,但输配分开尚逡巡不前,而后者恰恰是“竞价上网”的物理与体制基础。
以比较成熟的北欧电力交易体制为例,为实现竞价上网,保证消费者用上最便宜的电力,北欧将电力产业链拆分为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四个不同主体。其中,发电与配电,由民营公司运营,而输电则由垄断但非盈利的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在整个交易链条中,国家电网的任务是保证电力安全高效传输,只收取过网费。配电方和用电方,可通过场外交易或场内交易方式,直接与发电方进行报价交易,最终依靠竞争形成的成交价格便是市场电价。
供给侧改革方案范文6
我国在近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上的表现也合乎规律地趋向新常态,国内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廓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此前,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存有四种误解:一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二是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三是认为供给侧改革是搬用“里根经济学”到中国来;四是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制造新名词新概念来标新立异。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地选择新概念,而是实现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转轨创新;它不是否定需求侧的意义与作用,简单套用美国里根总统执政时期供给学派的减税为主的思路,而是借鉴中外所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的有益经验,又侧重于供给体系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所谓搞新计划经济,而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构造中国“守正出奇”的现代治理和实现从追赶到赶超的超常规发展。
所谓“守正”,就是要充分地认识、尊重、适应乃至敬畏市场规律。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通盘资源配置中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认识突破。那么,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充其量从全局来说是辅的,但并不能就此认为,有这样一个“守正”之后,简单地搬用其他市场经济体的经验以及我们过去已有的经验,就可以一路实现现代化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实际考验,就是一定要以成功的创新来针对中国的特定国情约束、特定的矛盾问题、特定阶段上的一个一个难题,创新“出奇”地来继续我们的超常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然,这种“守正”之后的“出奇”也是非常复杂、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我们别无选择。处理得好,理性的供给管理会给予我们一系列支持超常规发展的支撑力;处理得不好,所谓供给管理是有可能滑向以改革之名而走入歧途,甚至倒行逆施的。
中央正是在深刻总结中外经济理论与需求、供给管理实践经验得失的基础上,在中国完成经济、社会现代化转轨升级的问题导向下,形成了关于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明确要求。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以改革为龙头、结构优化为关键,攻坚克难解放生产力的一种长期行为。中国当下正步入“新常态”,“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面对矛盾凸显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前车之鉴的潜在威胁,我们必须打造新的动力体系,以求对冲下行压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虽然新阶段供给侧发力“攻坚克难”任务艰巨,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迎难而上,敢涉险滩,啃硬骨头。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人不仅可以有技术层面的“后发优势”,不仅可以消解渐进改革路径依赖上的某些“后发劣势”,还有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支持之下,形成供给侧伟大实践的“先发优势”,争取如愿对接全面小康和“中国梦”!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要点
从供给侧的相关因素看,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和制度及管理这五大项。各国的经验都表明,这五大要素中的前三项,在一个经济体实现中等收入水平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它们对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但其后却要转向衰减。 福建全面推开营改增工作助力供给侧改革
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我们也明显地出现了这种情况。前些年我们以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支持着中国一路走来成为世界工厂。同时,在土地和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无价变有价,低价变高价,形成了物质利益驱动的生机勃勃的超常规发展。引进外资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引出我们本土的原始积累过程,并且发展到民间资本十分雄厚的今天。然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这几年,新的问题却是民工荒、用工贵、招工难,征地拆迁补偿的综合成本急剧抬高,环境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且频频引发矛盾冲突,常规投资普遍出现边际收益递减。五大要素前三项,都出现了支撑力明显滑坡的问题。
因此,为引领中国进入“新常态”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必须更多地依靠后两大要素的潜力释放―以科技提供第一生产力和以制度改革带来最大红利。这也就是中央现在已经明确表述的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核心问题: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而针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急需在改革中间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应及时合理地调整人口政策,优化劳动力供给及人口结构。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的“放开两孩”政策调整出台的基础上,还应继续动态推进,优化后续举措。同时,将以计划生育重点针对体制内的人口控制,过渡到以整个社会全面优生和提高人口质量为核心的人口战略,并进一步改写为以教育和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战略。此外,促进人口流动、适当吸引移民也应当成为中国人口政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制度依托,顺应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历史性趋势;另一方面,要适度放开移民政策,既要积极引入高端、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也要有序引入熟练技工。
第二,积极地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适应统一市场建设的要求。比如重庆地票制度的试点,显然应该更积极地扩大试点范围。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有关精神,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积极总结借鉴重庆等区域以地票制度处理远离城市中心区的农民在农地“占补平衡”框架下,分享城镇化红利的经验。全面推动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确权、流通、转让、租赁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应充分重视深圳特区“先行先试”环境下形成的“国有平台,整合分类,权益求平,渐进归一”土地制度改革经验,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框架和流转制度过程中形成兼顾国家、单位、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土地征收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规范程序,公开信息;建立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的补偿和生活保障、生产引导机制。
第三,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使间接、直接融资产品多样化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一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适当降低国家持股比例提升社会资本持股比例;二是积极发展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三是在政策性融资机制创新中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开发性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服务体系;四是依托存款保险制积极发展一大批社区银行、村镇银行,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引入民间资本或将现行的民间放贷机构合法化,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和金融产品,健全小型、微型企业融资体制,并引导小贷公司按“资本金融资、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原则发展,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五是依照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实现市场化定价的方针,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临门一脚”―放开存款利率上取得突破后,乘势健全金融界公平竞争与防范风险的机制;六是以显著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为目标,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继续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覆盖全国的股权交易市场(三板),并推动“大资产管理公司”建设;七是提高金融业稳健性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银行业实现《巴塞尔协议Ⅲ》,防范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牢牢守住发生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八是加强金融业监管,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九是做好准备、创造条件,适时实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设计实施教育、科技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来破解钱学森之问,使我们能够依照科研规律释放科研创新的潜力,特别是在创业创新一线的这些研究者、创业者自觉自愿积极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全社会氛围,多元化支持从发展基础科研、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各个方面的自主创新,提升创新绩效。要充分遵从科研规律,以激励有力、制约到位、分配合理、管理科学的制度规范,调动全体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科研投入的绩效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在配套改革中,减轻企业综合成本、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主要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承受阵痛,来淘汰所谓的落后和过剩产能。一是以自贸区为标杆,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门槛、减少准入控制,同时改革监管方式,优化服务,推动全国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建立覆盖所有法人、自然人的全国性信息信用系统,执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交易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适度降低中国的社保缴费率,同时加快推进实施基本养老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步伐;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体系可结合调入国资经营收益等机制。三是进一步清理收费,降低企业实际综合负担特别是税外负担,在深化财税改革厉行结构性减税的同时,应注重彻底切断行政审批与收费之间的利益关联,分类重建收费管理的体制机制,将“准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尽快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者付费”性质的收费、基金应在基金预算中加强成本核算与信息公开,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收费应打破垄断、增强竞争、压低负担水平,对“红顶中介”、设租寻租所强加的企业负担,更应结合反腐倡廉来有效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