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7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下面就小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浅谈几点看法。

一、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养成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因此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学生喜欢充满爱心宽容的老师,所以老师也必须要细心、耐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关爱,发现学生的亮点,长处,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亲近他们,才能使他们更好更快的茁壮成长。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在并不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结合教学内容我还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语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例如一年级小朋友一进入学校,第一节课就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文第2、3页出示“可爱的校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校园。又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 时,我让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家的钱是怎么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钱币是劳动换来的,体会到爱护人民币就是对父母劳动的尊重,不乱花钱的就对父母劳动的珍惜。另外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2

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那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元素,渗透法制教育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元素,是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关键。新教材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许多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公民应具备哪些素质,让学生经受“爱劳动、讲卫生、热爱班集体、与人合作、会学习”等情感熏陶。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点,相关章节都有法制教育元素的影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发利用教材,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知识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在学习“千克、克”的认识时,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教育学生:“一克物品虽然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对学生进行远离、 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的危害。又如,在进行“税额与利率”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让学生对国家税法进行初步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有效的渗透了法制教育,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制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伴随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是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的最佳方式,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夺红旗”游戏时,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有意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我就会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游戏规则就好比国家法律,如果我们都不遵守纪律,国家就不得安宁。例如,在教学“统计”,要求学生站在马路口,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时,我首先向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车辆及行人不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行驶,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全改成上法制教育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只有这样,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意义的落在实处,教学的意义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联系生活引用实例,提高学生的法制理念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法制知识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学,除了教师有效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外,教师还应充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生活中法制教育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事,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法制理念。因为是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更加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如:在“统计图”时,要求学生调查一个网吧一个星期的人流量,并做出统计图。同时引用生活实例:一位少年上网成瘾,成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向妈妈索要上网费,如不给,竟以自己的妈妈的生命相要挟。以此生活中的现象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这样联系生活的方式给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在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得到锤炼,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落在了实处。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3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习兴趣

1 故事激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笔者也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统计图时,笔者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学生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笔者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2 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快乐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笔者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 操作激趣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皮亚杰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3.1画一画

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图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如房子、机器人、火箭、花儿等。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3.2摆一摆

一年级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加与减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摆一摆,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3.3玩一玩

学习了立体图形,为了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区别,可以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玩。学生通过搭一搭,滚一滚,加深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

3.4谈话激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态,在学习失去信心及前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一切,树立读好书、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3.5典型激趣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我要学习”的动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身边的典型,让学生能够学有目标,赶有奔头,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3.6小组竞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而这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能为集体作贡献的,小朋友们往往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兴致特别高。教学中,笔者根据学习层次,把学生编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虽然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成绩却差不了多少,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这点。然后规定每一次的考核不是看你这个人做得怎么样,而要看你所在的这个小组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小组中互帮互学的气氛也热烈了。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7激将激趣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5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育的管理者,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的亲人朋友。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一名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角色任务和角色素质,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一)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自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每一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学生没有好坏之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能体罚,辱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要将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看待,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否认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也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我们应该以多维度、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一个成绩不突出的人,可以具有高尚的品德;一个不擅长运动的人,可以具有很好的才艺技能。因此,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进行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要求教育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失败的部分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问题的新知识和方法。主要方法有:1.教后记,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思考在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有没有新的教学方法,认识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偏差并加以改正。2.教学日志,日志一定要在当天完成,记录下知识的难点以及当天教学的亮点和败笔等一系列问题。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力较差,数学又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不要一味地把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增加操作性情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动手操作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的理解方式和认知能力不同于成人,他需要通过行动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需要把大量的数字和符号转化成明确的具体的指标,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学生思维与数学思维的主要矛盾。

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和本课教学有关的小游戏。例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学生分别站起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12,6,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里,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学生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性格也各有差异,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不及时引导,一些学生会丧失对学习的信心,自信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又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权威者的形象,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加以肯定;成绩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给基础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的长处,重拾自信。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上,提出合理的质疑,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然而好奇心的培养与环境和人为刺激有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总是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合理的解释。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地设疑,不断地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能有思考的方向,提倡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可以继续提问,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的热情。

(四)注重心理科学的应用

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科学的应用。众所周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在学生做错事之后,不能讽刺、挖苦,进行过多的批评,要耐心地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6

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孩子求知的乐园呢?必须把握好两个环节。

一、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常常以教师的感情为转移,如果教师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姿态传递给学生,那么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感情。由此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鼓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奋发进取。对于那些数学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多关心、多帮助、多辅导,努力捕捉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排除他们学习数学的消极的心理障碍。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选用色彩鲜明的教具来激发儿童感知的积极性。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死搬硬套课本去灌输,要尽量利用感官直觉去施教。低年级儿童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占优势的阶段,对学习的注意往往来源于浓厚的认知兴趣,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具体事物之中,就更容易引起儿童强烈的注意和极大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诱发学生思维取得较好效果。

2.以设疑激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如,我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设计了一道这样的判断题:(1)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2朵;(2)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提出后,要求学生判断,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时,我又进一步提问:(1)谁跟谁比,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2)如果只知道黄花的朵数,不知道红花的朵数,我们能说"多"几吗?(3)多几是几个数比较中得出来的?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3.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如:我在教“笔算两位数加法”出示例题“39+28”后先通过摆小棒为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其表象,接着让学生逐步脱离学具,用语言概括操作过程,把“三动”――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

最后,师生共同回忆竖式的计算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进位加法的法则。

用新颖的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集中。如:在教“10的加减法”这节课时,授完新课后,估计有些学生注意力会分散,所以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游戏:“帮小鸭子找家”。

师问: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你怎么做?

生答:帮助!

师:好!有一群小鸭子它们游玩后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你们愿意帮它们吗?

生答: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