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文1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2004-8-13.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文2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构想;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37-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博物馆信息化意义

我国博物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艰难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当时的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都先后开展了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CMIS,Colle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研发和应用。30年前,文博业务软件几乎都是基于BASIC或dBase(FoxBase)系统而建立的,对于文物最重要的特征――照片、录像、图像扫描则由于当时成本较高而没有采集相关信息;加之当时计算机硬件和知识以及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得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未能真正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计算机技术尤其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其周边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些博物馆比较深入地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建设和CMIS的应用,还有一些博物馆在藏品数字化的保护和展示手段上开展了许多科研性的工作。

博物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水平;有利于加强全国文博事业的宏观管理;博物馆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客流。

(二)张掖市博物馆的历史及信息化现状

张掖市博物馆初创于1958年9月25日,原设于镇远楼,后迁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大佛寺内。张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比较丰富,现馆藏文物1万余件[2]。目前,大佛寺及由张掖市博物馆所管理的万寿塔、镇远楼正在整体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张掖市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起步于2003年,现已完成全博物馆的监控系统建设、员工电子考勤系统、恒温恒湿的藏经楼建设及对藏经楼的数字化管理。

二、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博物馆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保管、陈列、研究、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至少包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和知识工程这三大门类。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文物事业2015年远景目标[3],结合甘肃省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经验[4]和张掖市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建设要标准先行,标准是规范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的基础条件,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和《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5],为各博物馆藏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张掖市博物馆可以在广泛调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标准,并逐步加以完善。通常来讲,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博物馆所使用的标准比较先进,而且已经经过了长期的论证和实践,张掖市博物馆可以参照它们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利于将来和国家未来出台的新标准相衔接。

(二)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在藏品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全国博物馆共同的建设任务,各博物馆负责对本馆藏品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和更新以及局域网、网站的运行,采用统一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进行全行业共建共享。

张掖市博物馆馆藏的万余件文物中,藏经阁内珍藏着的明英宗颁赐的国宝《北藏》最为珍贵。该经书历经五百余年沧桑,得以完整保存,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北藏》经典,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献学价值。一般游客很难见其真容,通过藏品的信息化,可以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一睹国宝的风采。

(三)多媒体陈列辅助系统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以及三维图形等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博物馆陈列中,长期沿用的实物加说明牌式的展示手段难以充分地诠释展品。多媒体导览系统有很好的交互性,能使观众更深刻、更主动、更全面了解博物馆的各种信息,满足观众互动式参观的愿望。例如,张掖市博物馆所在的大佛寺内大佛殿内有木胎泥塑卧佛像,长34.5米,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卧佛的修建、塑造过程。

(四)博物馆局域网建设

博物馆内部网络平台是博物馆局域网的软件、硬件环境。在局域网上运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行网上协同办公,可以促进博物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的建设要整体规划、逐步实施,遵循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原则[6]。

张掖市博物馆在未来的局域网建设中,起点应比较高,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要有比较高的传输速度,有较好的升级和扩展空间,以适应博物馆多媒体演示与传输的需要。局域网可以提供较高的访问外网带宽,方便内外信息交流,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对于博物馆计划的新建建筑,如展室和办公楼,内部的布线系统的实施应从博物馆网络化建设的规划出发予以全盘考虑。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服务于博物馆业务,可经常从互联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挖掘信息,以充实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库,服务于博物馆业务。

(五)博物馆智能化建设

博物馆智能化系统是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的产物,包括全馆安全保卫监控子系统和环境监控子系统。智能化系统应用于文物库房,可对文物藏品所在环境进行自动监测控制,实现防火自动监测、防盗报警的功能;应用于观众接待,可实行观众出入和博物馆门票的智能管理;该系统应用于参观、讲解,通过声控及红外线控制,观众可以自主、交互式了解陈列内容。

(六)Internet网站建设

博物馆的网站面向社会,是向公众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博物馆的网站又体现着博物馆的对外形象,它也是公众了解博物馆和博物馆进行交流的窗口。

未来张掖市博物馆的网站可以建设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三个版本,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通过网站,进一步提高张掖市博物馆的知名度,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网站中对外信息展示分为两个部分[7],一部分是面向互联网的信息展示,另一部分是面向前来参观的观众的信息展示。由于两种信息展示各有其特点,因此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三、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须关注的问题

藏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结合甘肃省博物馆及其他博物馆的实践[8],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博物馆信息化进程中,应遵循“数据至上”的原则,采用国内应用比较成熟的软件系统,完成采集数据的录入、保存、审核、查询等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规范。第二,张掖市博物馆的藏品相对较多,采集工作量较大,参与部门和人员较多,为保证采集工作质量和进度,可以从实际出发,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制订一系列制度措施,主要包括工作管理的操作规范、标准要求和工作流程,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张掖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知识结构也过于单一,应当从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从全局考虑、统一规划、逐步调整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组成,形成可接续的年龄阶梯,要对业务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培训,在具体操作使用后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开展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和维护水平。第四,要避免博物馆的信息孤岛现象。要在博物馆各个部门间建立起网络联系,重视博物馆内部网络和其他博物馆的链接,建立博物馆网站信息的定期更新机制。

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紧迫性的要求下,张掖市博物馆作为张掖博物馆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紧紧抓住大佛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机遇,努力作为,迎头赶上,在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诸方面,改革旧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体制和制度,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 张小明.博物馆的发展类型: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和虚拟博物馆[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5):14.

[2] 吴正科.大佛寺史探[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EB/OL] . sach.省略/tabid/287/

InfoID/11338/Default.aspx.

[4] 王裕昌.甘肃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5,(10):74.

[5]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EB/OL].sach.省略/tabid/437/InfoID/14367/Default.

aspx. 2008-07-09.

[6] 陆远.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局域网建设[J].博物馆国际,1998,(3):48.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收藏

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藏品,珍贵的藏品是组建博物馆支撑基础作用的要素。文物藏品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分析文物收藏的管理保护方式,明确对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准确的分析立式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形式背景下文物收藏工作的有效科学方案策略,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文物藏品的保护价值,提升立式文化遗产的分析保护效果。

1 文物保护收藏管理的实际意义

文物保护收藏又称为文物藏品,是由博物馆通过合法途径收集的藏品。经过有效的清理、编辑、分级后,确定专业化文化程序内容,按照顺序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入库,采用专门的保护工作流程,提高文物保护的收藏价值和收藏质量。文物藏品需要根据性质和任务进行分类,确保藏品符合藏馆的主题思想内容,彰显有效的文物保护价值意义。

文物收藏管理具有多角度的分析意义,文物藏品的管理需要得到有效的规划,根据实际程度合理的分析藏品的安全系数水平,逐步降低藏品损耗程度和整体速度水平,确保藏品的安全保护效果。文物藏品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地位。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继承是受环境管理控制的,从各个角度对藏品进行切实的分析,明确实际保护的作用和效果。

2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基本现状

我国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不足的现象,管理体系中往往存在不完善的现象,需要根据管理的需求逐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题的不足。首先根据文物藏品的管理标准,合理的分析保护经费。博物馆收藏过程中往往存在经费管理不足的问题,需要以国家的政策服务管理为前提,通过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准确的维护扶持收藏保护工作,加强博物馆的维修产品的有效修复,需要逐步增加博物馆项目的费用拨款。在这样条件下,需要根据博物馆的经费使用情况,分析费用经费不足产生的原因,研究改善博物馆经费的方式。文物保护存在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博物馆往往重视文物的陈列,护士文物的保管,造成藏品消耗速度增加。另外,文物设备藏品往往存在设备落后的现象,规模较小的博物馆设备甚至是拼凑起来的,不具备开放博物馆的基本质量要求。这是现代博物馆存在的缺陷问题,需要根据博物馆的文化程度,准确的分析文物产生受损风险的原因。

3 博物馆文物藏品实践管理的办法

3.1 提升博物馆的规范管理价值水平

博物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标准进行细则划分,建立健全的藏品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依照博物馆不同管理需求,针对不同的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博物馆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依赖现有的管理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管理体系的完善效果,预期文物寿命长短,分析影响文物寿命的因素。按照文物管理要求,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按照收藏品的类别、收录时间、定名、鉴定标准级别、登记方式、编目、建档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各个细节工作的科学化工作内容,确定实际有效藏品科学化管理的办法,明确实际保护方式和保护办法,提高博物馆有效规定价值水平的快速提升。

3.2 加强藏品的科学化保护和保养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需要对藏品采用有效的保护管理办法,逐步加强保护理念科学化的分析,提高养护护理概念。依照文物养护保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化分析。按照文物实际自然损坏程度和人为破坏程度,分析有效改善文物保护的处理重点。根据藏品实际材质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管理,融合现代科技理念,提升护理标准。按照文物保护养护方式,准确的分析文物实际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根据藏品的年代、材料、收藏情况进行区分,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菌处理。需要对藏品库房进行定时的检查分析,最大程度的减少文物保护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坏性问题。根据藏品实际提取陈列水平,需要谨慎小心的分析实际藏品的科学管理办法,对实际规范性操作标准进行分析,确定藏品可能被认为破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依照藏品文物的实际损坏程度,准确的分析腐蚀程度水平,明确调查分析腐蚀强度和腐蚀状态,方便更好的提升实际应对效果。采取有效的方式尽可能的提升藏品的科学化管理水平,确定实际养护保护管理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藏品科学保护方案。

3.3 大力加强藏品的经费管理投入,建立适合藏品信息化管理的系统

按照国际化管理水平,准确的分析政府的管理意图,重视博物馆的收藏藏品的管理办法。依照藏品实际资金投入,合理的分析与财务组织计划方式和方法,对文物采取有效科学到位的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系统,提升藏品的系统化管理水平。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建设水平,合理的分析藏品信息化科学查询标准,准确的分析详细记录的方案,最大程度的提升藏品管理的技术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缓解藏品保护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尽可能的提升藏品的保护执行力度,对其中存在的各种积极作用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资源有效共享作用水平。

3.4 建立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专业管理素质人才的培养

加强新形势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水平,利用现有的博物馆编目,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博物信息管理的系统和理性。根据实际属性进行快速的分析,明确实际复制、调查、查询、分析文物的档案科学价值,提升使用的科学广泛性水平。按照藏品的实际年代、品名、照片、类别、器形等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明确文物藏品实际的数据库内容。按照从事数据信息的登记标准,准确的分析员工藏品的编目、分类、保养、年代、经手人等等,完成相关藏品系统化处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内容,迅速提升藏品系统化建设水平,以正确的方式提升博物馆整体有效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博物馆系统的快速管理,以正确的方式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使用情况,大大的提升博物馆的工作管理效率,有效的缓解博物馆的管理利用标准,降低博物馆与藏品保护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按照系统实际有效可查询标准,合理的分析博物馆藏品的品名和信息类别,分析博物馆实际的藏品交换情况,明确调动、借用等各种方式的作用,实现博物馆文物资源共享的发展机制,提升博物馆藏品体系快速优化建设效果,不断实现文化藏品的惠民目标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化管理是发展博物馆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博物馆需要重点对实际工作进行开展,利用现代科技方式,逐步提升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平。博物馆需要对藏品进行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办法,逐步提升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水平,提升我国博物馆历史文化素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保护维护水平发展的合理性。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加强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管理是提升我国综合文化历史资源保护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智健.浅议荔湾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范文4

(初稿)

1引言

今年6月18日我馆正式营运开馆以来,馆内的实体建设业已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就绪;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配置和联网工作运行已转入正常;展览陈列、网站宣传、安防监控、多功能会议厅、票务管理、人事财务等部分业务也实现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已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抓住时机,加大力度,尽快尽早地切实推进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提高我馆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迈向“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建馆目标的必然选择。 2目标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发展的任务,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与共享为主线,采用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十一五”期间三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馆藏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办公决策现代化和科学化,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力争使我馆数字化工程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任务

(1)完善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和网络集成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统一的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实现多媒体辅助展示导览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运行监测;

(2)完善三峡博物馆网站建设,实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资源与展示的整合,通过Internet 强大的表现能力,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访问对象的网络用户,系统、全面、生动地真实反映博物馆内容,传播博物馆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进步、为社会公众服务,同时实现国际化的交流;

(3)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为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对文物的保管、研究、保护、利用提供便捷的查询、统计、分析手段;

(4)通过办公系统和网络的支持,建立远程办公环境,实现诸如田野考古工作实时会诊、汇报、资料调阅等功能。

4计划

2006年 开发或引进藏品管理系统、文献图书管理系统、影像图片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实现藏品著录、文献编目、媒体采集、保管管理等基本业务的自动规范化管理。完成重点馆藏文物的信息化著录整理、重要文献资料图片的信息数据录入。为博物馆内部管理和专家用户提供采编、检索、读者管理和系统监控工具,克服目前博物馆文献、档案等资源得不到快捷方便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共享的弊端。

2007年 开发或引进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形成以电子文件流转为

核心,覆盖行政和业务等各部门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系统。面向办公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行政公务、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票务、电视会议、视频点播、信息、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博物馆电子化办公及网络远程办公,有效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视频为一体,不断充实完善馆内藏品、文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丰富网站内容。

2008年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实现考古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支持田野考古现场和远地的实时会诊,为三峡地区的考古工作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工作手段。完善三峡文物考古发掘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充分展示三峡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体现三峡博物馆本身的重要特色,为人们全面认识三峡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长期的综合研究提供服务。

2009年 完善已实施数字化建设的各子系统的资源整合,建立大规模的多媒体资源库,实现文博数字资源的统一制作、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图文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光盘能力,为馆内的业务建设提高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资源平台。

2010年 进一步充实数字化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系统功能,提高数字化系统运用管理技术水平,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强化数字化陈展手段和个性化导航服务,通过网站动态系统、多媒体导览、三维辅助陈列展示、视频点播(VOD )、在线知识讲座、网上会议直播与发言等个性化服务,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于大众,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力求展示出国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果。

5投资

资金的短缺是博物馆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又是很耗费财力的领域。好在其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是属于“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行为,值得倡导和推行。虽然我馆数字化工作起步晚,但却能够借鉴和汲取兄弟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使投资更有实效。基于现实客观情况,和我馆每年能争取到四五百万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资的设想,拟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附件一) 。 6要点

(1)更新观念,全馆动员

根据国际博物馆学会1989年9月海牙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与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信息资料咨询机构。社会办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博物馆收藏、整理和研究标本,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正好为博物馆发挥自己的使用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使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但是,在我国博物馆界还存在着严重的观念滞后,还根深帝固地保留着“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在不少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看来,博物馆的意义主要在于收藏和研究文物标本,而与公众如何有效地获得博物馆的信息,与社会科研

机构、生产部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藏品资料的关系不大。因而在实践中,他们不把文物藏品的利用放在首位,关心的仍是如何保存好藏品、如何研究藏品,并视其为博物馆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不是藏品有多少被有效地用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另外,博物馆界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严重的小生产狭隘观念和封建私有观念,具体表现为把博物馆的藏品视为本馆所有、本部门所有或个人所有,排斥社会利用,同行利用或他人利用,进行资料垄断和封锁。这样的观念和行为必将严重制约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尽管目前我国有近百家博物馆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似乎在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但这些网站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所能获取的信息仅仅是博物馆的概况、展览信息等简介性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博物馆数字化的要求。除了技术、资金因素外,主要的还是观念问题。对一些人而言,内心深处恐怕还不愿推进博物馆数字化。

观念的贫困是可怕的贫困,观念的滞后也是最难改变的。要推进我馆的数字化建设,首先必须克服观念的制约。只有当我们真正转变观念,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才有希望,否则,博物馆的数字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最多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空中楼阁。

全馆员工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适当改变工作方式,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先行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展思路、提高素质,为我馆数字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性的、长期建设的宏大系统工程,牵连到博物馆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的学科众多,有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传媒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因此参加的部门和人员也较多,需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合理充分地利用馆内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效与否的关键。

(3)贴近实际、重视资源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资源建设优先的原则,重视持久的、可能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数据资源采集整理工作。按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视项目开发进度,实时配置相应的软硬件,做到适用、合理、高效、便捷。力求将丰富的馆藏资源转化成为知识、发展为技术优势。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足够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拥有再多再好的软硬件设备配置也只能够构成泡沫。

(4)引进为主,高效建设

鉴于目前我馆数字化工作底子薄,起步晚,经费、设备设施及人员配备都不足的现状,我馆在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时,尤其在初期,宜采取合作共享,引进为主的方式,借鉴国内一流博物馆多年来在博物馆数字化研究和建设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应用经验,引进其技术成果,寻求资源共享,降低投入成本,避免重复开发,力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我馆的数字化建设。

(5)争取投资,追求卓越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型博物馆和新建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可谓是不遗余力,动辄四五千万到上亿(附件二) 。这对重庆这个全国最穷的直辖市来说,如此投资怕是现阶段的财政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这也使我馆要实现我们的

建馆目标,面临着强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财政经费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寻求合作开发,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地争取筹措资金,保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力争在技术层面上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动员全馆职工,继续发扬这一年来,在新馆建设、老馆搬迁过程中所焕发出的团结合作,努力工作的精神和干劲,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切实搞好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坚定不移地向着“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建馆目标推进。

附件一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

金额单位:万元

附件二

国内部分大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

1、上海博物馆:信息化二、三期建设:4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