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1
年底事情突然变得很多,没有经验的我无所适从,丝毫没有头绪。这时候,负面情绪也会时不时升腾作祟,有来回奔波的不耐烦、有加班的烦躁、也有内心的不安定。但是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其他村官小伙伴的帮助下,我努力的去学习,把要做的事情捋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不急不躁,一项项的解决好。最后发现,其实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好的状态至关重要。我们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做人做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用踏实肯干的作风去创造未来。青春是美好的,因此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体验;青春不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小船要找对方向、禁得起风浪,相信总有阳光和煦的那一天。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来到郎家溪村已经有四个月的时间了。曾几何时,“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句离我很遥远的宏大口号,但如今我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但这里有广袤的田地,住着最平凡却也最朴实的村民。每次走在路上,都会有村民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他们的善良、真诚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坚信村官这条路值得我走下去!
在这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我看到了很多,也感受到很多,“村官”这两个字于我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想做好这份工作,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我脚踏实地的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做事”是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要做村官,先做村民,这也是每一个大学生“村官”必须认识到和牢记的。从到村里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自己:“我不再是一名大学生,而是农村的一名新成员,是村民的一个新邻居。”农村工作纷繁复杂,锻炼的是我们的耐心、细心、真心。要耐心的听取、记录村民们反映的各种问题、要细心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要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青春需要磨练,而基层就是一个磨练人的地方。感谢村官这条路,在这里我会沉下心来,努力将自己的所学所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耐心、细心、真心为村民排忧解难,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谱写属于我的青春。
绚烂盛开的合欢花,座无虚席的高数教室,灯火通明的考研自习室,安静庄严的图书馆,人声鼎沸的篮球场……这一切都是我曾经无比熟悉的画面。而今,大学生涯已经谢幕,我也不觉中迈入了工作的轨道。
还在学校时就听学长学姐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尤其重要。我很庆幸,这份工作是我所渴望的,我很乐意在村官职业中学习和成长,也幸运的获得了这样的机会。我的新起点是从大学生村官开始的,也是从伏岭水村开始的。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2
一、摆正位置,对待群众亲如一家
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需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做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也要给自己一个定位。首先,我已经是名村官,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其次,我是名村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为群众服务意识;最后,我是名在农村工作的学生,要虚心的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同行同事学习。我认为摆正位置应该做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入乡随俗,正确看待问题。入乡随俗不是要我们放弃自己已养成的好习惯,而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融入、理解、尊重他们已有的方式方法。农村的工作本就千头万绪,在工作中会看到很多不合理却合情的处事方式,但在农村特殊的环境下却是解决问题很有效的办法,应该学会在尊重他们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这是进行工作的前提,关键是要做到真诚,用心以及换位思考。
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当好学生。在农村工作,对于很多农业知识、农村的工作方法不很了解。常言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向领导、群众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使自己更快的了解农村、掌握农村工作的方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思想也是单纯的,做为“村官”,群众眼中对我们的要求或许会更高,这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应该积极、主动、热情的深入群众,培养“自家事”、“自家人”的工作作风。“多听”、“多想”站在带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事后对比、总结。
二、善于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农村的日常工作是烦琐的,在如此空旷的大舞台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就像一个人使劲向前挥舞着拳头却无法找到着力点,在如此繁杂的事务中有些许迷失。说到底,这就是工作切入点的问题。两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做好日常工作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勤写、勤记、勤反思。对平时的会议记录、走访记录、工作安排等要及时记录,并加以整理归类,以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区分轻重缓急。同时要及时记录发现的新问题,以便及时研究新对策。工作的收获也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出来,形成文字的东西,以便总结经验。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3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培养
0 引言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村官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致使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无法实现角色转换从而融入当地农村生活,不能为农村和村干部接受,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大学生村官基层创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离职离岗现象,流失严重。据报道,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效推进。为真正使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来、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在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完善选派机制、日常管理与考核,增强激励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是保障和促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1 重视高校培养
高校不仅仅是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送者,更是大学生“村官”的“娘家”和坚强的后盾,切实地帮助大学生“村官”安心在农村扎根并服务农村,在服务农村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身价值,这是高校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高校理应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
1.1 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服务基层的理念 高校要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农林类高校,要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式,更新就业观念。农林类高校要利用专业优势,对农学、林学、畜牧养殖、城乡规划、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引导这部分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去农村基层就业。
1.2 创新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增设与农村发展紧密相关的选修课程,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相关课程,培养具备各方面素质的大学生村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脱离,高校通过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学生下乡锻炼,多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加深其对农民的了解;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和优秀典型事例汇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投身基层建设的热情。
1.3 高校要主动做好大学生村官就业后续服务延伸工作 学校要对已经工作的村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跟踪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业2006年毕业生郭碧玉,毕业后任村官,她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带动、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中小型蛋鸡养殖项目,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回学校向专家教授请求技术支持,全力为养殖户服务,仅养鸡一项,为全村农户新增收入120多万元。
2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由于他们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学习,接受较多的是理论知识,而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必须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工作,为他们开展全方位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很快完成角色转换,这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1 实行导师帮带制 所谓“导师帮带制”,就是以村支书以第一帮带负责人,同时选配几个阅历广、作风实、口碑好的村委、老党员、村民代表担当“师傅”,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乡镇服务站抽出人手每周一次指导他们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惠农政策,各村村支书辅导他们处理农村实际工作问题。同时,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镇相关科室还派出专业对口的负责人,在开展重要工作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时,都把“徒弟”打在身边。
2.2 递进培养转变角色 为使新任职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履岗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村官履岗能力,使他们由一名“大学生”向“合格型”村官转变。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教授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在线培训等形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实用技能、扶持政策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使“合格型”村官向“创业型”村官转变。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压担子”锻炼,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重点培养推荐1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居)正职干部后备人选,将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书记、主任岗位上,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创业型”村官向“双强型”村官转变。
2.3 拓宽培训渠道 可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等,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培训。通过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专项培训。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要结合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
参考文献: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4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调研,发现农村工作需要做的太多太多,同时也发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既然国家信任我们,委以我们担当村官的重任,那么,我们就应该发挥自己所有的特长,展现自己所有的能力,尽自己最大力量,造福一方子民!
怀着满腔热忱的大学生们刚迈出大学校门,即使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也并非全面而真切的了解“三农”问题,退一步讲,纵然大学生们所学的专业对口,但是从书本知识的掌握到实践经验的取得,还需要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象牙塔走到最基层,大学生村官首先应放下身段,接上“地气”,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诚心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先当“村民”,就是要尽快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大学生有文化有素质,但不要在农民面前摆架子,发高调,一定尊重农民和农民打成一片,不妨多到农户家坐坐,多去田间地头跑跑,多和农民拉拉家常,在这个过程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只有真正融入到农民之中,他们才会信任你,支持你,而这种信任和支持就会变成对你今后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大学生们都有好高骛远的缺点,我们应该尽快走出这个误区,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尽快将自己的学识以合适的方式与农村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可能有的大学生初到农村,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对工作无从下手;也有的本来就没打算在农村扎根并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只想虚度的混过三年,等考公务员加分,其实这考试,大网站收集些想法均不是大丈夫所为,没有负担起这个重任的雄略和胆识,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这样走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我们大学生村官,要树立先当小学生后当大学生的意识,虚心的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同行同事学习;要时刻保持朴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多研究、少空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5
2016年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省委组织部于201*年11月9日至13日举办了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我在无量山镇分会场参加培训,在南涧县委组织部的精心策划下,南涧县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又于11月15日开班,学制虽然只有短暂的2天半时间,但是,这次省委、县委组织部门接连培训,使我收获良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思想创新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月9日上午在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开班式上,云南省委组织部赵刚副部长从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情况、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等几个方面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守纪律、讲规矩,养成严和实的作风积极主动发挥作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在县委组织部的培训上更是结合我们当地村官实际,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丰富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开班式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从认识村官岗位和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两个方面给我们讲授,使我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都有很大提高,在接下来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农村党建知识、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精准扶贫等培训,也充分结合我们的需求,使我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此次培训班,我认为与原来的培训相比较,更实用,既传授给我们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又给我们以思考和启发,是授人以渔而非受人以鱼。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切实认识到,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团队的力量,在中增进班子成员团结,依靠团队力量战胜工作中的种种困难。首先要感谢组织部给了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学习的时间过得非常快,经过这2天半的学习,我想每一位村官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同时,每时每刻我都有所收获,有所感动。加之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村官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工作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村官是一个钮带,他上联系上级党委政府,下联系着群众百姓,一个村的安定和谐、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与村官的工作分不开的。要做好村官工作,就必须要当好服务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村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农民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经济、文化、基层组织建设都需要我们这些年轻的血液,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提高认识,扑下身子来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村官还必须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为农民群众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能力等等。但是,作为一名村官光有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在农村工作的能力。在培训期间,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个人而言,我认为:第一,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农村工作是我们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基层工作相对复杂,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努力工作。第二,正视困难、奋发向上。基层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了解中肯定存在一些困难,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克服重重难关,知难而上,永往直前,依靠年轻人的闯劲干劲解决硬问题,将村里的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实处。第三,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修养是一个品德、学识、风度、心态综合因素的外在体现要想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村干部必须大公无私,心胸宽广,以身作则,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不断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第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层工作中要谦虚谨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此次培训,即使我们看到了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也深刻感受到了村官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扛起时代赋予一名"村官"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职责,不负组织重托与群众期望、坚定理想与信念、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力争在"村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无量山镇和平村委会 李能武)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离职倾向
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加强新农村建设以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政府推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选聘高校毕业大学生到农村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全国共有130多万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在任的大学生“村官”有大约29万人,预计到2015年,全国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将达到40万左右。江苏省自1995年首次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职务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人数有大约1.2万人。
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身份是由包括经济产业结构、农村社会基层治理政策和人力资源配置、意识形态的动员宣传在内的三个层次的外部结构性力量建构的。 这决定了该群体身份的特殊性。不管是从大学生“村官”自身还是与其相关的外部环境,都对大学生“村官”的对其身份认同提出了挑战。他们更加需要通过主体的积极认知、行动的意义赋予和参与来获得对身份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任务绩效和行为绩效,进一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虽然大学生“村官”的规模在日益增大,但是村官流失的现象也比较多。大规模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是与党和国家执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发点相违背的,它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大学生“村官”离职的原因多从制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本文从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身份认同对大学生“村官”离职倾向的影响,并探索了大学生“村官”自我效能感对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机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
对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这两个概念学界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大多数关于离职倾向的研究都从组织和个体角度进行。
Bruce等(1996)从另一角度对企业理论进行解读。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替代市场的价格机制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但是企业不同于市场,企业中还存在着协调、沟通与学习,这不仅要求实际上的地域性,也要求在精神上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这一共享的身份的存在能够降低沟通的成本,建立成员之间外在协调与内隐协调的规则并影响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同时,这种共同身份的存在,会让组织内部的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众所周知,利己主义不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伴随着诸如友情、移情、忠诚的情绪共鸣以及对真善美的这种抽象的价值观共享也可以作为我们行为的动机。当员工把自己归属于这种共同的身份便会形成身份认同。此时,基于这种共同身份的情感共鸣和自我约束,身份认同能够发挥激励员工的作用,使得雇员无论是否有上级或者同事的监督时都能按照这一共同身份的要求行为。这种效果的存在使得员工离开组织的可能性降低。此外,身份认同有助于共同知识和信念的形成,这使得身份认同发挥着类似于制度的功能,而这一作用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成员背叛这一身份的行为,降低其离开组织的意愿。
上述身份认同对于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同样可以适用于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当大学生“村官”对这一身份产生认同时,有助于个体形成对自我身份的定义,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强化感,并且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将内化为村官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促使其承担这一身份所伴随的各种责任,鉴定该群体的信念,从而降低其离职倾向。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负相关,即身份认同程度越高,离职倾向越低。
(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身份认同是关注个体如何依据自己或他人对于某一群体的身份归属来构建自己和他人的身份,通过自我归类形成对共同身份的认同。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归类理论,个体会根据群体的特征完成去个性化,维护群体的同质化特征,保持一致性的行为。大学生“村官”这一共同身份的存在,不仅限定了这一群体内部的成员的学习和研究方向,这一群体的存在,也给个体在入职后提供了可以参考或者学习的对象。通过选取群体中的典型范例,了解其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身份的认知和评价,在对该群体形成了解的同时个体也获取了间接经验。同时,在面对组织、乡镇直接领导、村领导、村民以及社会其他主体等不同的期望时,大学生“村官”也会对这些期望进行平衡,重新对自己的身份角色进行定位,并在工作中积累直接经验。此外,大学生“村官”这一共同身份的存在,使得个体能够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伴随着诸如友情、移情、忠诚的情绪共鸣以及对真善美的这种抽象的价值观共享,个体能够获得一种情绪上的升华体验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去从事工作。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及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大学生“村官”在经历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基于身份认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此外,大学生“村官”在自我归类与对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构建的过程中,彼此的身份认同状态会发挥一种“传染”的作用。例如,当观察到其他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度较低,个体也会对自己当初的择业选择产生动摇,无法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外在对其的评价下降,导致他们的身份认同程度削弱,完成工作的信息不足,自我效能感不高,产生离职情绪。
假设3:自我效能感在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即身份认同程度越高,那么自我效能感就越高,进而离职倾向越低。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模型:
二、研究方法
由于大学生“村官”地域分布较为分散,难以进行统一实地填写问卷,因此本研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过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对江苏省盐城、泰州、扬州等地的大学生“村官”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452份,最终获得其中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为24.3%。本研究为保证测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采用的较为成熟的英文量表,通过多次互译程序保证量表的翻译准确性,并通过调研访谈,与大学生“村官”多次探讨,参照成熟量表修订程序和要求对问卷的表达和措辞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境。
身份认同量表是在Brown(1986)提出的6条目量表基础上所得,结合大学生“村官”特征修改为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量表,经过初试样本检验并无删减,保留6个题项。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Zhang和Schwarzer(1995)提出的量表,经过初试样本检验并无删减,保留10题项。离职倾向量表是在Mobley(1978)提出的四个条目的基础上,经过初始样本检验,保留3个体想。本文采用Likert5点计分方法,对于认知及态度类题目,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对于行为题目,1表示绝对没有,5表示非常频繁。另外,本文将性别、工作所在地、毕业学校、学历、原籍所在地、职位等作为控制变量。
信度检验通过SPSS18.0,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和离职倾向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分别为0.85、0.87及0.84,均在0.80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检验通过AMOS7.0对两个构念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由拟合指标可知,卡方自由度比都小于3,CFI、GFI均大于0.9,RMSEA值小于0.08,说明数据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本文采用SPSS18.0进行回归分析,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首先以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以身份认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身份认同跟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β=.391,p < 0. 001), 方程的解释力度R2=15.3%,验证了假设2,即身份认同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即身份认同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
接下来分析增加中介变量之后模型的变化。由下表我们可以发现,再加入自我效能感之后,方程的解释力度增加(ΔR=20.3%),自我效能感对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影响(β=-0.504,p < 0. 001),身份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变为-0.225,虽然依然显著,但是下降了0.196(p
最后我们得到如下模型: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研究以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和离职倾向作为相关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与其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的负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之间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假设基本都得到验证。
虽然本文从个体角度出发,根据身份建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对江苏省内的大学生“村官”的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但由于个人的水平以及外界因素的限制,本文还存在部分地方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情况如下:
首先,本研究的大学生“村官”的样本主要取自于江苏省部分地区,江苏省是全国大学生“村官”制度推行与发展较好的省份,因此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采集的问卷是大学生“村官”自陈式问卷,可能带有同源方差的问题。后续研究中离职倾向等指标可以考虑采用更加客观的标准。
其次,本研究只是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虽然自我效能感也从属于动机理论,但是本文却并没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给予研究,部分大学生“村官”选择这一职业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受到优惠政策的吸引,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则是为了奉献农村、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实习自我价值,这些工作动机对离职倾向是否存在影响、外在动机是否会对内在动机产生作用以及外在动机是否可以向内在动机进行转化,这些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内容。
最后,本文是将离职倾向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虽然离职倾向对离职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别的。离职倾向只是心理上的知觉,离职却是实际做出的行为。而从心理状态到具体行为之间仍然有一个过程,具有离职倾向的人不一定会产生离职行为。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心理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离职行为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KOGUT B, ZANDER U. What firms do? Coordination, identity, and learning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 7(5): 502~518.
[2] BROWN R, CONDOR S, MATHEWS A, WADE G, & WILLIAMS J. Explaining Intergroup Differentiation in a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6(59):273~286.
[3]ZHANG J X, & SCHWARZER R.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J]. Psychologi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the Orient, 1995, 38(3):174~181.
[4] MOBLEY W H, HOMER S O, & HOLLINGSWORTH A T.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8, 63:4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