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1
一、引导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动机
中小学教师是成年学习者,其学习的可能性已经被教育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但其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方而的影响。之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是为了完成学历提升,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侧重专业化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这种培训强调参与性,但没有强制性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和明确的考试导向,所以受训教师容易产生懈怠和对立情绪,从而影响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和培训活动组织的严肃性。同时,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深受外部动机的约束,常常是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决定参加某个层次或类别的继续教育。针对成年人参加培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动机,既包括外在动机,也包括内在动机。从当前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来看,主要侧重于外部动机,教育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而对于继续教育活动的效果却没有什么实际的约束。即使采用评估的形式,也不能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作为成人学习者,中小学教师学习动机的形成,特别是要转化成为改进自身的行动,还与其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期待,以及学成之后的教育教学各方而的提升有关。因此,端正受训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动机,重点在于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明确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二、优化继续教育内容的设计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是由培训授课专家和培训管理专家设计。这种培训内容的设计并非一无是处,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培训授课专家和培训管理专家,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但由于直接听取和吸纳一线教师的需求较少,常常让教师觉得参加的学习与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吻合,影响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产生软抵抗。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继续教育组织者和管理者注重增加和吸纳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科研工作者参加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的研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也势在必行,应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掌握中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而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开展有针对胜的培训项口设置和培训内容设计,提升培训内容的适切胜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应发挥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在培训项目内容设计中的作用和主动性,赋予中小学教师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和内容的权利。
三、创新继续教育(授课)的组织形式
中小学教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产生软抵抗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训组织形式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培训授课组织形式的单一性,及培训班级组成人员的混杂上。 中小学继续教育活动中传统的授课形式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培训可以接受的参与人数多,成本低,组织工作便捷,讲座授课的培训形式在学历教育提升阶段而向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而向专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讲座授课的不足日益显现,如授课教师水平直接决定了讲座效果,授课教师与参训中小学教师互动较少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与单一等等。所以,引入主题研讨、案例分析、反思与分享、工作坊等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体验的授课形式是现实的需要。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通常是以学科、专业来编制培训班级(项目),造成了不同年级、不同从教年限、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混合在同一个集体中。实际上,不同类别的中小学教师除了共通的需求之外,在面临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专业发展的个性需要方而都不尽相同,中小学教师复杂的需要无法直接获得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以个人的方式展现的软抵抗便出现了。显然,考量更深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学习的需要,创新培训项目设置,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四、推进继续教育管理的转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我国一出现就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特别在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阶段,这种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非脱岗的继续教育目前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主流。从培训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一直都采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设定项目,师范大学、各级政府直属的教师培训中心来实施继续教育的传统。
随着继续教育活动的侧重点从学历提升向服务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由政府单一机构管理束缚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也造成了中小学教师的软抵抗。所以,继续教育管理转型势在必行。除了培训组织机构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统一包办体制也是中小学教师产生软抵抗的现实诱因。因此,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参与提供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机构,改变主要由师范大学和教师培训中心独占的局而,吸引社会培训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提供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参与竞争。同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增强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能力,让校本培训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起点,进而在此基础上考查(考核)遴选中小学教师参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专项培训。 在中小学继续教育进入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阶段之时,应尝试赋予中小学教师一定的学习选择权力。原有的提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机构由于一直持续提供培训,给参训的中小学教师带来学习倦怠。所以,在中小学教师和任职学校共同对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改变只能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项目的传统,让中小学教师通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批,自我选择相关机构去学习一定学时数的课程,最后以课程结业证书的方式来证明和评价参加培训学习的效果。这不仅可以调动中小学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给提供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院校(机构)带来良性竞争,从而为继续教育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改革继续教育经费的拨付方式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福利。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基本是不用交费的,越是级别高的继续教育项目越是如此,所以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福利。正是因为继续教育活动成了福利,由此,享受这项福利的不均衡性也就显现无遗。越是高职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越容易获得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越是重点学校的重点教师越容易获得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这造成了继续教育优质资源流向的不均衡,让较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再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是一种浪费,这种不均衡会造成非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非重点中小学校发展的双重困难。
显然,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继续教育项目中对于参训中小学教师的遴选,应当体现弱势教师和弱势学校补偿原则,让高水平、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确保普通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比例。此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拨付,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也是自上而下的统一包办。如果能够在拨付时专门以人头费的形式落实到中小学教师个人,单列为个人可以申请使用的继续教育专项费用,而不局限于教育主管部门包办设置的培训项目,那么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并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便会增强。
继续教育经费拨付可以尝试由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教师和任职学校三方合理配置,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个人,中小学校获得的经费应当固定为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专项费用。只有充足而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活动的稳定性、高质量方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六、善用中小学教师已有的经验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被培训的倾向非常突出,继续教育管理者、培训项目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授课教师、培训经费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被动接受及被组织安排。从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忽视中小学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过于强调培训授课教师的权威,是中小学教师以软抵抗的形式对待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仍采用陈旧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有效的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自然无法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没有给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课堂上,无法获得有效途径去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课堂气氛较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在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所占据,没有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也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性的开小差,数学活动方式单一,创新性不够,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二、提升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育课堂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思维,或是思维被局限于教师所呈现的框里,无法有效的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章节时,在碰到数学题目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解这道题要怎么算,一下子就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道题面积的算法,等待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这道题时哪些点没有考虑清楚,教师在对学生做的题目进行点评后,再系统的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开发学生大脑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3
一、在教学设计中,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必须“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语言学家吕叔汀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激活了。”激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了新知,开启了创新的意识,达到了一种和谐的英语教学境界。
(1)活化资源。所谓活化资源,就是要动态地处理资源――即动态地分析资源、研究资源、掌握资源,从而借助资源这个载体,合理地、创造性地把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
(2)活化活动过程。英语本身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源于交际,用于交际,当然也应当用交际来教与学。活化教学过程,也就是要避免那种生硬的讲听记背写的过程,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适当灵活地改变、调整教学程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变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为师生间的交际活动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让交际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激活学生的活动热情。灵活的资源及教学过程为活跃课堂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一批思维活跃的参与者,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利于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自由,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学习轻松,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火花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无语或讥讽,适度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欣赏的目光、肯定的微笑,传递无声的文言语:“你真行!”愉悦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
二、在教学设计中,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必须 “让学生动起来”
(1)形式多样。以下介绍本人一些常用的活动方式。
①唱歌活动。歌曲以其优美的弦律,明快欢乐或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着学生的心弦。歌声不仅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提高兴趣,乐于求知,又能巩固加速记忆,因为在利用英文歌曲进行学习时,语言材料在唱歌的过程中被欢快的重复着,它充分利用心理学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转化来优化教学过程,使英语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课中适当地让学生唱唱歌,既能满足学生好唱的心理,又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参与了学习活动,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营造了一种师生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
②身势活动。身势活动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通过简单的身体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形象生动,易于模仿,生动活泼,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动物这类名词时,可模仿动物叫声或动物姿势:cat(meow)、duck(quack)、monkey(将手弯曲抓脑、挠痒状);通过动作教形容词:hot(用手煽风,擦汗状)、cold(身体蜷缩,发抖状);利用手势教数词:one(伸出一食指)、eight(伸出大拇指);同时还可通过手势传递肯定的信息:very good (竖起大拇指)、victory(做“V”状)。
③表演活动。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爱表演。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说“Where is my ball, Mum?”一句时,有的同学把“Mum”改为其他同学的名字,有的干脆就扮成Mum的模样,把围巾围在头上,换了说话的腔调,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此时,学生们没有了压抑,发挥了自己的天性,并拥有了表现的机会。可见,表演是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妙招,在表演中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既展示所长,又开拓了思维,增强了信心。
④游戏活动。学中玩,玩中学。要让学生在玩中长智,乐中受益,教师要会投其所好――游戏。在英语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强化学生的听说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游戏的形式多样,如猜谜,BINGO游戏,找朋友,传悄悄话等。
(2)组织互动,面向全体。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交流。这种充满互动合作的学习气氛,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靠保证。
①师生互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以互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由听众变成 了实际参与者,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讨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自我学习的兴致,提高了课堂自主学习效率。通过角色替换,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
②生生互动。除师生之间的交流,小组活动以其频率快、密度广的特点成为课堂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常用的小组活动方式有: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chain work等。
三、在教学设计中,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在活动中创新”
(1)在想像中创新。想像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4
【关键词】数学;小学;细节教育
新课程理念落实是否到位,关注的就是教学细节,同时也是关注着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为了让教学达到合理化、智慧化以及精确化的效果。然而当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也应当有一定的品位以及新的追求。教学细节是教学行为的外观体现、最小的时间单位,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学为重点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间断的具体行为,其表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复杂的结构,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慢慢形成。
一、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细节生成是很难预测到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知识和能力与之相融合并且互相交叉的同时包含着精神和生命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仿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闪烁跳跃着。要想让课堂变为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关注和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为了让小朋友初步认识“100里面有10个十”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体作为素材来帮助学生巩固:“现在请小朋友们以4人为一组的方式分开,每组小朋友将小手伸到一起,你知道在你们小组的手指一共有多少根吗?”“40根。”“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每个都有10根,4个人就有4个10根就是40呀!”“给你们这组添几个人就是100根手指了,为什么?”“请这100根手指拉起来跳跳舞。”在学生通过轮流合作跳“100”拉手舞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又例如,当有学生体会到“一个或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合能组成一个两位数”后,也可以利用班级的人数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我们班总共有多少同学?”“34个。”“那么现在1根小棒棒代表一位同学,请你用小棒棒表示每一位同学。”“老师我只有20根。”“我有15根。”“不够怎么办呢?有谁有好办法吗?”在一小阵沉默后,“老师,我的和××的合起来就够了。”“真聪明的小朋友。”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开始找合作的伙伴了。“塑造”教学细节,其实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果事先没有精彩的“塑造”,也无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二、“捕捉”教学细节
整体的细节是细节,相同的,细节的整体也是整体。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细节的价值往往是最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上的各种细节,并有效完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捕捉教学细节,应顺应学生的情感。在本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抓瓜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学生从罐子里抓一把瓜子放到桌上,先以估计的方式估计一下抓了多少颗瓜子,再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数数到底有多少颗,最后让学生回答数出来的瓜子数量包括几个十和一?小组长则负责记录得的颗数。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突然一个声音出现:“老师,他在吃瓜子。”我灵机一动:“如果你的预估比较准确,那么便能得到奖励则一颗瓜子,但瓜子壳却不能乱扔哦。”孩子们在听到有奖励时玩得更加认真了。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是不愿意停止游戏,嚷嚷着还想玩,这时我宣布:今晚的家庭作业就是和家人一起玩“抓瓜子游戏”,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比比到底谁猜得准?话音一落,孩子们爆发出了强烈的欢呼声,还有学生走时还不停说要赢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看到学生这种反应,更让我体会到了捕捉细节的重要。顺应学生情感体验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课堂的价值。
三、挖掘教材中的细节
教材对学生的度量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理解与把握体现在细节设计中,是对所有教学资源进行的有效整合利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浅尝辄止,是无法挖掘出教材知识点中的细节,从而无法有效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创设高效课堂。只有老师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细节知识,才能够灵活应用教学中的生成情况。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5
关键词 实效性 实践性 多元性 语言情境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45-01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从活动中学会交流和交换信息。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实践性和多元性
首先,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竞争性,并且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趣味性并不是仅仅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更在于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知识用于sud-communica-tion 中,形成一定语言技能。以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游戏,使游戏的设计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服务。例如,在讲授《It’s 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一课时,采用“抢凳子”这一游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句型It’s time to sit down / stand up / turn around。
其次,游戏要有实践性。组织开展英语教学游戏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能使英语游戏活动收到实效,游戏规则应该明确,确保学生在明确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主动、踊跃地参与游戏活动。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因此,教师所设定的游戏规则要有激励性和可控性。尤其是在Guessing Game 中,更要有激励性的规定。例如:让学生猜:What’s his /her job ? 可以预先复习学生所猜的职业范围 boss / teacher / doctor / student / farmer / worker / driver / policeman / waiter 等。要求学生问的快,猜的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速度、正确率占优,谁的得分就越高。这种规定,就会加快游戏活动的节奏,使语言的实践活动频率得到提高。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游戏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能体现学生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歌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自产生听觉就开始进入了有声的世界,两至三岁时,就能用手脚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唱歌已经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与音乐结合起来,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量英语歌曲的输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合理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能很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繁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的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文中涉及了问候、道歉、问路、打电话、问天气等许多日常交际功能强的用语,如果在这些对话中加上生动、有趣、自然的表演,定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乐学、爱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初步交际的能力。例如在教授How to recognize time 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双臂,扮成钟表的形状,做出不同的时间。在进行复习教学时,更可以充分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范文6
开展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规范人的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活动作为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这一活动抓出效果,抓出特色,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我校特成立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以校领导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具体由少先队负责全校活动的指导、落实、考核工作。学校把感恩教育活动与教师师德建设紧密联系,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感恩家人、感恩同事、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教育,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高尚和为人师表的光荣,引导教师从细节做起,提升自我道德水平。
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途径
(一、)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
开展感恩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含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1、我校首先在教师中开展感恩系列活动:
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学生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