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1

关键词:经济转型 高职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

一、我国经济转型赋予高职教育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倒逼我国经济转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欧洲国家严峻的债务危机、世界范围的金融震荡、经济增长大幅滑坡、滞涨严重、失业率高企等若干矛盾。“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巨大的挑战,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转型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二)我国经济转型赋予高职教育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是提升办学质量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董事会、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 。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

必须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岗位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探讨,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剖析、解构职业任务,进行岗位分析,梳理归纳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剖析、解构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倒推岗位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课程体系,结合高职教育法规、政策要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探讨、修改完善,由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保障。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组建的,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构建,最终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结果和高职育人效果。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下面以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来思考和探讨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专家把脉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重构和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召集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校外实训基地的行业专家,进行专业建设建设专题会议,就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讨;

2.岗位、岗位群为入手点,归纳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对行业企业、毕业三年以上的毕业生进行调研,明确岗位、岗位群分布,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

3.分析、解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剖析、解构的基础上,分析、分解各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者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4.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取舍课程教学内容;

5.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开发适宜的立体化教材等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做中教,教中学,学中做;

6.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和手段,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目标

不夸张地说,考核方法和手段就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方法,就会对应地有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

以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为目标,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围绕着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个指挥棒来展开,会让课程教学和课程体系始终围绕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展开,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真正做到“以服务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才能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时代责任。

三、总结

总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课程是落实和实现总体方案和蓝图的载体,课程教学是育人活动的直接手段和方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完善中,得到落实和实现,课程教学改革和完善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高职教育的时代责任,最终取决于每一位高职教师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完善,高职教育必须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构建高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把脉2012(1):2012年的世界及中国经济走势》,中小企业投融资杂志 作者:赵瑞强 邓丽敏 柴妍;2012年01月19;

[2] 《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我国应推经济转型与模式创新》,经济日报,2012年03月16日;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 《国际货运课程体系改革及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1年第四期,作者 王梦楠;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高考制度 高考改革

一、对现行高考的看法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30多年,30多年来,高考扛起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任,虽然社会上对现行高考的非议比较多,但是,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高考起到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作用,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渐走向成熟。在高考招生中通过不断自我革新,在招生机制和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上,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在制度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打破了社会上人为的等级划分,为每一个考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学识水平的平台。由此看来,关键不是对现行体制的改革,而是自我完善,在现有基础上,使之更加透明,让更多的考生、家长及全社会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高考招生过程,消除他们内心深处对招生的误解。

二、为什么要对高考进行改革

1.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直接和招生相结合。这样高考和招生就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二者紧密结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在选拔过程中高考额外肩负起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使命,对求学路上的学子做“终结性”评价。真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为自己招来不少非议声。3.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基础教育的终结者,必然会成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在此过程中肩负了另一个使命“塔台”的作用,指引基础教育向前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塔台”的指令为主,否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基础教育放弃了自己的使命,自己的发展方向,而紧紧盯着“塔台”,时刻关注“塔台”随时发出的指令,担心因错过“塔台”指令而误入“歧途”或“落后”于同行。4.作为广大学子一心向往的“象牙塔”,招揽“人才”过程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也失去了自我,唯成绩是从,尤其是稍有名气的高校,每年高考招生结束后,以招收了多少名状元为荣,而不考虑在这个熔炉中能否历练出宝剑,考生更加不顾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名校“趋之若鹜”。5.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紧盯高考升学率,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紧盯中、高考升学率和每学期的期终统考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给一线老师施压。不管是职称晋升还是外出培训,学生的成绩成了唯一指标,必然导致一线教师紧盯考试,因为学生的成绩决定老师的“命运”。然而,所有一切带来的不利因素最后都指向了高考,高考成了替罪羊。

三、对教育部1+5方案的认识

“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1.外语一年多考,能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考试结果分等级还是分数,在招生过程中占多大比重?如果考试结果是实际分数,就必然会出现一年组织多少次考试,学生就会参加多少次考试的情况,这样肯定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分等次则情况会好很多,考试成绩在规定区间内等级是一样的,学生会结合平时的情况对考试成绩作比较,只要是正常发挥就不会再考试。只有极少数发挥欠佳的学生会参加下次考试,这样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2.综合素质评价能否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校招生过程中,是否和现在一样只看高考成绩?一线教师的评先、晋职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终考核只要和高考挂钩,就必然导致综合素质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素质评价成为表面文章,表里不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过程中能否起作用?在整个招生中占多大比重?这些将决定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3.考试招生违规处理,能否做到考试的绝对安全,能否保证招生过程的完全公平、公正和透明。

四、对高考改革的看法及建议

在现行的评价制度下,只要高考和招生连在一起,人们对高考的质疑就无法消除,高考必然肩负终结性评价的重任,怎么改革都无法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校本体育课程;课程开发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持续不断。[1]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吸取与借鉴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以适应校本开发大局和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

校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自主性,校本课程开发者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就是要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施、图书室、实验室、网络教室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和学校开发出一套既具有学校特色又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校本体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最终实现“自助餐式”课程的目标。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兴趣,丰富其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精神。

2.高职院校行政对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领导和管理

2.1 建立组织机构

首先,要成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副校长、教科研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和体育部(组)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等。接下来成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指导组,由本校教学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和一些资深体育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等。最后,成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体育教师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各个运动项目的开发方案。这三级组织机构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通过建立和贯彻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

2.2 分析学校现状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必须对本校体育现状进行详尽分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本校大学生体育需求的现状分析。另一方面,对本校体育资源的现状分析。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研究,要明确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初步确定本院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及体育项目。

2.3 制定开发方案

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方案是建立在对本校体育现状详尽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开发校本体育课程的规划和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其目的是指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其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等;第二,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其目标是大学期间的校本体育课程力图促进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同院校的总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第三,教师申报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首先,具有课程意识和新的体育课程观念。“体育教师不再是国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要成为校本课程开发者,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2]。其次,教师具有体育课程开发的能力。具备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相契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拟开发的内容及体育项目能反映一些学生的特别需要;课程设计的构想能体现校本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第四,学生选课指导。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是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校本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主要特点、适用年级、教学时数及选课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体育需求选学到符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校本体育课程。

2.4 开展高职院校校本体育师资培训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法宝或根基”[3],因此,培训要以体育教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也可聘请外校一些课程理论专家来校作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其主要任务有:首先是明确开发意义,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其次是领会校本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编写《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纲要》和《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教学指导书》,领会校本体育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

2.5 加强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管理

高职院校行政加强对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管理有利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指导试验小组制定课程试验方案,编写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第二,安排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教学时间,提供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试验器材与试验经费。第三,检查试验进展情况,帮助试验小组解决校本体育课程试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部署校本体育课程试验的检测和总结。

3.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小组的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程序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4

第3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前天我们刚刚看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我的内心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今天在这里我先提前给大家送上祝福。同时,向受到表彰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老师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给高等教育发展带着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不仅仅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一样。而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众所周知,美国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高等教育超级大国,但是他们同样也是教育改革的超级大国,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教育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其改革步伐仍在加快。一个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对大学也一样,大学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导致落后和被淘汰。大学如此,教师也是如此。没有一劳永逸的大学,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教师。大学要改革,教师必须要跟上。

今年8月份,中央深改组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要求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这意味着,国家今后将按照“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类统筹推进重点建设,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今年的教师节是在一个重大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来临的。我们国家刚刚隆重地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盛大的阅兵式举世瞩目,全球震撼,国人无比自豪,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军事国防的日益强大和对和平的渴望。七十年前,战争停止的时候,湖南大学有幸成为了一所“唯一见证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的中国大学”.经历过苦难就不怕艰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今天,我们要吸取民族灾难的教训,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差距与忧患。如果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开始复兴的转折点,那么十以后的现在是中华民族开始强盛的转折点。中国应该尽快从一个跟踪发展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引领发展的国家,这是当今中国的急需,也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的使命。湖南大学的老师,无疑是国家与民族最高一个教育等级的精英,理应是民族的脊梁和支柱。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们没有理由不优秀。那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呢?

我们要继承抗战时湖大人心忧天下、舍我其谁之担当精神。八年烽火,湖大师生将“心系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硝烟虽已散去,但抗战时期湖大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书生意气却又铁骨铮铮的精神早已浸润了湖大的每一寸草木、每一栋建筑。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更需要铭记与传承,传承这种经世安邦、传道济民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忧国忧民。湘楚大地,人才辈出,独领近百年。今天,作为湖南大学的新一代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领跑者、培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竭尽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应该怀抱中国梦想,不计得失,努力工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5

(一)教学技能培养目标

为了丰富和提高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人员,故设计出技能培养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的实施,物理师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特点,增强专业意识,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1]。

(二)教学技能训练要求

1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效并且成功地改革。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原则

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范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物理学技能。也只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范生学到的教学技能变为自己的能力[2]。

3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

在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对学生碰到的问题作详细的指导。同时要合理安排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学环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2-4]。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为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做好准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采取灵活多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形式和方法

为了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技能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实习相结合,课上训练与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阶段集中训练与全程训练相结合等方法。训练过程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到快,由浅入深,要科学示范、具体指导、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分层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教学技能[5-6]。

(三)“多层次、立体化提升”教学技能培养新方案设计

所谓“多层次”是指物理师范生从大一到大四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技能训练。之所以从大一开始,目的是让刚入学的新生能尽受自己专业的特点,树立专业意识,调整从教的心理状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教学技能,进而确立今后努力的目标。所谓“立体化”是指教学技能训练从整体着眼,全面科学的安排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提高物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立体化”不同于一般平面模式的教学,而是构建一种科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训练后,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进行教育实习。师范生虽然已经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但还没有真正实践,所以教育实习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样可以让师范生锻炼教学技能,获得教学经历,最终提高教学技能。这个实习过程不同于以往的实习,要借鉴国外“以中小学为实习基地”的培养模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实习学校和本校的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实习生的教学进行指导。此培养方案将社会实践因素充分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环节形成三维立体模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此教学技能培养方案主要是注重从大一就要开始加强与渗透教师职业技能意识,再通过具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培养特点,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二物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案

(一)“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培养方案的提出

“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课堂教学培养方案如图所示。培养过程是首先对物理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学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而后编制教案,进行仿真教学来练习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做到同步训练、强化练习。最后教师检测评定,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修改教案再进行仿真教学,直至掌握课堂教学技能为止。

(二)“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方案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培养方案进行技能训练后,使物理师范生既能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与应用课堂教学所有技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教学,锻炼教学技能,获得教学经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提高各种教学技能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

(三)“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方案培养过程

1理论学习

在大三上学期给物理师范生开设《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心理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教材分析》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教学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如对教学技能概念的理解,明确教学技能分类,应该重点掌握的教学技能及这些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等,这为下一步教学技能训练奠定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描述的是教学的具体情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所达到的效果,包含着特有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处置方式,反映的是教师的行为、思想和感情。因此,案例教学在教育类课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3编写教案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编写教案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案也称“课时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四项内容。指导教师在给师范生指定教材时,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分析,以帮助师范生正确理解教材,从而结合教学技能进行备课。编写好的教案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基础,由此可知,教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4仿真教学

当教学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累后,就可以进行仿真教学。仿真教学是参与者在接近真实教学环境下扮演教师角色,以达到预期的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目的。它能够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教学条件,因此在师范生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仿真教学中每组要4~6人,由教师、学生、摄像人员组成。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和学生角色,每位学生每次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为了使“角色扮演”的效果更佳,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角色扮演之前,指导教师要向师范生说明有关角色扮演的要求。(2)在扮演角色中,除了执教者和学生外,减少其他无关人员,避免学生交头接耳,来回走动。任何人不要打断“教学”,让教师去处理教学中的麻烦,技术人员在拍摄中不能对教师提束缚条件。这样当师范生面对镜头时,以较少的紧张情绪集中精力进行讲课。(3)扮演教师者完全进入角色,按照自己备课计划,有控制、有步骤的实施教学。(4)扮演学生的要充分表现学生的特点,自觉进入特定情境。有时也可以以学生身份回答问题,也可以答错,以培训执教者的应变能力。

5检测评定,指导交流

教学评价是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及能力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与原先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比较。在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形成过程中,评价具有促进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的导向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由小组成员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每位成员都可以直率的提出意见,取长补短。这种评价不是简单的打分,也不是单看教学实践成绩的高低,而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反思

这里所说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日程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反思方式,包括讲课、听课、评课的反思。通过听课、评课、互相交流,了解其他师范生的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方法、教学艺术、课堂调控能力,观察他们如何把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实现教学目的。在平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上的得与失,提取其中精华为我所用,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7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形式,师范生基本上都能达到教学要求,但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必都达到同一个培训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师范生要有不同的训练目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拟定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当各项教学技能都经过训练并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要在再循环的过程中安排学习者进行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也只有对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最终形成教学能力。

三总结

要培养出适应现阶段课程改革要求的物理师范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科知识的发展,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总之,通过教学技能总体方案的设计,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发挥它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成为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意识和增强现代教学能力的新型师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弦章.当前师范教育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J].龙岩学院学报,2007(1).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9-55.

[3]李春密,王丽芳,李多.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师对教学技能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4]赵永亮,刘怡.浅议教学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范文6

【关键词】培养目标滚动式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职业资格教学推动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44-03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人才培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加强行业人才建设,建立一支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适应注册会计师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于2005年6月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又于2006年2月起草了《关于2006年度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总体方案)。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三十条”和“总体方案”都对财经院校在培养行业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今年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笔者深感责任重大。现将我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形式初探如下: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通晓会计学、审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事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外向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审计、会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接受会计学理论和实务教育,练就了较强的综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会计与审计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方案将本科学历教育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按通才教育模式让学生接受完全的本科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要求,强化注册会计师统考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机会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会计专业是以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高素质外向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立足地方,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在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基础上,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跨国文化交流,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借助工具书能翻译本专业的书籍和资料。

2.具备从事会计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大、中型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常用的财务及管理软件。

3.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竞争精神和效率、效益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会计和审计惯例,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5.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需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审计等基本知识。

三、实现形式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设想我院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办学特色概况为:“一个独立滚动人才培养方案”、“两个大纲”、“两种考试”、“两个结合”。

1.一个独立滚动的人才培养方案

(1)独立性

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不同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框架方面。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注册会计师人才,以全国注册会计师统考科目为主要专业课程,采用相应的CPA教材,CPA课程参加全国统考。

(2)滚动性

滚动式教学计划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不是多年不变的,而是根据CPA考试内容的变化情况,随时对以后各学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修订和补充。如2009年CPA考试增设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就要及时对2008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2.“两个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和CPA课程考试大纲

CPA课程的教学要按全国CPA统考课程考试大纲组织,其教学大纲要紧扣全国CPA统考课程考试大纲编写,充分体现每个知识点的考核要求。教学大纲包括的基本内容如下:①课程结构框架;②教学目标;③课程的主要章节;④课程内容具有的广度和深度;⑤课程的主要重点和难点分布;⑥主要的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⑦课时分配建议(含实践课时)。

考试大纲包括的基本内容如下:①基本要求;②知识要求;③参考法规;④修改说明;⑤特别说明。

如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将在100分之外增加10分英语附加题,试题为专业主观题,分值计入本科目总分,成绩合格分数线仍为60分。

3.“两种考试”――学分考试和CPA统一考试

对于CPA课程,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既要参加学院组织的考试,取得学分,获取毕业证书;又要参加全国CPA统一考试,为将来成为注册会计师奠定基础。

为此,我们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规划各门课程的考试制度。传统会计考试大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试题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考试命题应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表1会计资格证书报名与考试时间

4.“两个结合”――学历教学与资格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将学历教学与会计职业资格教学相结合,构建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

目前国内的会计职业资格分为三类,即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CPA)。与此同时,为给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等方面的制度;2004年国家又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统一考试;2005年国家又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进行改革,会计专业毕业生由毕业后两年内直接申领调整为通过加试部分科目取得。

目前,根据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政策规定和学生的自身条件,能够在校参加的三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见表1。

根据上表的考试时间安排,笔者设计了将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到学历教育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见表2。

(2)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滚动式”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地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在认真领会邓志阳教授《改造传统教学“基因”,创建综观教学体系》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推进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三个层次来实施,即学习知识层次、知识的运用层次和知识的升华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其内在的联系和逐步推进的性质。具体的做法是:

1)学习知识层次――传授知识

知识的学习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学习专业知识。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教学相交融,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会计专业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增加双语课程,充分体现我校“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两方面着手:①英语版,双语授。初定课程有:管理学、国际会计、市场营销学;②中文版,双语授。初定课程有: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中之重。从目前整个社会来看,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引起的违纪违法等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果我们轻视了德育培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知识的运用层次――实践教学

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那就是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加深对制度和准则的理解。教学就体现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三种方式:

一是建立自己的模拟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从目前实施的模拟实践来看,可以说每个院校都有模拟实验室和整套的模拟实习资料。但这些资料都是根据实际资料加工而成的,其特点是真实完整。但从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来看,一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相互参股、渗股、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时有发生;二是经济活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计资料失真、会计信息造假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在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应对一些业务进行必要的虚构,也就是在基本资料中加入少量的有问题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其次是增加一些临时性的资料,如接受了审计,发现了问题,并要进行调帐,或是企业要进行改制或合并,出现了资产减值或增值情况;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等等。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验中有所体现。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以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有关业务的处理。达到解决目前模拟实验只重视核算、轻审核监督的问题;最后是在手工模拟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模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发展的方向,实习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进行仿真,使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体会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人员分工协作的必然性和严肃性。

二是建立学校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从今年开始我校会有一些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的教师和具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建立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开展各种业务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也能身临其境,体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三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会计、审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及适当运用判断。通过实践学习要求做到:①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识别、获取、组织及理解;②能够进行调查、研究、逻辑思考与分析、推理及质疑;③能够识别和解决无既定模式的问题(特别是在陌生环境中)。

3)知识升华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注册会计师要在不具备可靠的、完备的信息资料的前提下,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如果只会查阅有关原则、理论和事实的有关记录,而不能做出判断,就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判断和如何行动的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更积极的教学法是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课程教学中,创建“实例――理论――实训(实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循序渐进地组织:①老师讲解理论讲解例题学生实训;②老师讲解理论学生实训老师总结;③学生自学理论学生实训老师总结讲解;④学生讲解理论学生实训老师总结讲解;⑤学生讲解理论学生实训学生讨论讲解老师总结补充。

通过仿真教学、案例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