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1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2

一、教师科学素养偏低

教师的科学知识相当匮乏,自己都不懂科学,怎么去教孩子。如,教师虽然对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理念也略知一二,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做法却很少采用,大多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教学,有些很深奥的理论自己也不知道多少,因为科学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太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等知识都是通过科学这门课程来了解的。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学历因素,教科学课的教师大多是些老教师,对科学教材很难理解,并且这门课程不是主科,往往被学校忽视,造成教师只是应付教学科学课,导致学生对教材很难理解,探究科学知识的思想也很难产生。

二、对科学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影响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对科学的教材编排体系不够了解,认为科学课的知识很杂,包罗万象,如,物理、化学、生物、地学,还有生命科学、天文科学、地质科学等。因此,其基础科学课程中的内容组织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强调跨学科的研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科学技术向现代化进军,更多的科学知识有待于编入教材。有谁能编出好教材?更有谁能上好这样的课?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对科学课编排还存在迷茫,不知道教材的编写意图很难驾驭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困难,又如何能教好学生呢?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我们的孩子喜欢科学课呢?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

从目前科学教师的状况来看,加强培训很有必要,上级进修学校主管教研员应该对教师进行教材的培训,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其对进行教材教法的培训,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个大概的了解,只有对教材的内容加深理解,才能树立教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增加责任意识,产生对这门课程的热爱。

2.加强对科学教师的管理

教科学的大都是些老教师,他们的年纪较大,学历偏低,上进心也不是很强,学校应该加强管理。比如,学校可以加强业务指导听课,让教师交流谈心,同时注重备课检查指导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另外,每学期应该开展教研活动,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使科学课的教学步入正轨。

3.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抓实抓好。科学课也应该进行教学改革,改革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式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另外,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课堂上做到“自主学习,精讲多练”,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多种交流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发现科学。交流中教师应适时指导和点拨,通过师生互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3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也在逐渐增大。小学生也因为沉重的课业负担而忽视对身体的锻炼。小学体育教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转变分数和竞技的目标形式,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小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积极推动学生的发展。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增强教学的效率,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改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时展共同进步。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弊端

1.课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过去的体育课程设计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的策略,没有照顾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男生女生的爱好和追求,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例如,男生往往喜欢足球、篮球,女生往往喜欢温和的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因此,教师不能把男生和女生共同对待,而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选择不一样的课程进行教学。

2.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科学合理

传统的体育教学,人们对体育活动存在着误解。人们总是将体育当作单纯的竞技项目,忽略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培养。我们应该注意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个人的成绩,带来的人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了身心素质的长远发展。

3.文化课的地位不断攀升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压力在逐渐增加。学生往往为了升学,大量挤压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也是这样。一些学校教师为了学生小升初取得好的成绩大量占用学生的体育课的时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和建议

1.体育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进取精神

伴随着世界上各个重大的体育盛事的举办,各个小学也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都能培养小学生的进取精神,也能塑造小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当前,我国人民对体育认知不够成熟,大多数人觉得体育比赛就是竞技比赛,容易忽略体育带来的快乐,而重视选手的比赛成绩。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并能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小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在体育运动中追求成功,而忽略体育带来的快乐,忽略体育带来的学习品质的锻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不要看重比赛的成绩怎么样,这只是体育竞赛的一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而要看到竞赛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我们要让学生从竞赛本身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2.体育教师要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

任何体育锻炼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一朝一日就有锻炼效果的,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可以达到效果。当前时代的发展,顽强的意志品质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铸造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小学生的锻炼或者比赛活动中,小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也会承受各种失败的痛苦和压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克服一次次的困难,勇敢地面对失败,提升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铸造学生的意志品质,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小学生能够从失败中享受到输也要输得精彩,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意义。

3.体育教师要养成小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教学不是靠课堂上的点点时间就能够有好的效果的,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引导小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养成好的锻炼的习惯。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4.体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地引导和指引,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因此,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学生的球类竞技比赛,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也可以开展拔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心理素质,增加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5.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小学生年龄太小,身体正处在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教育家长给学生营养的补充,引导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多参加正确的体育活动,课余也要开展健康正确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防止对身体造成损伤等不好的后果。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体育课的意义和价值。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小学体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引领小学生开展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体育的目标,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愉悦身心、放松身心,促进学习和体育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4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保证学生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全面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涵盖着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爱亲情。实行人文教育,首先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在低段语文教材中韵文、儿歌、童话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内容浅显,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分析。这一阶段,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挖掘教材蕴含的美学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继而提升到创造美的角度上来。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的一生将收获更多的快乐。中高段语文教材内容涉猎范围广,语言相对含蓄深沉,情节相对曲折复杂。这一阶段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陶冶和培育。

2.价值判断的均衡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核心内容,而阅读实质上是读者与阅读文本的内涵知识、文化传统认识、继承的一个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学生不仅仅是阅读文本信息的接收者,更是这些信息价值的判断者。学生在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接受程度代表着其阅读的素养程度,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价值认定则可以凸显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认同、排斥、同情和共鸣等,都将直接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知评断阅读文本信息,确保信息价值判断的均衡性。建构主义指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中解读文本可以直接反映阅读者的技能水平,也能体现出其对文本思想价值的认定和人文评价。在此,对于价值判断的均衡性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把握,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有依托。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般是贯穿在语文认识教学活动中,那么它必须确保从本为依托,通过阅读感悟的形式来完成认知与蕴意的统一。

(2)把握有度。阅读本文的内涵丰富多样,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切要从文本实际出发,联系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地对文本信息价值做出判断。

(3)完善基础知识。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教育属于学科内教育的范畴,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以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完善基础知识教学,避免空谈、架空理解现象的发生。

(4)学生的主体性凸显。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做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做学生的伙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抨击,以情感做师生间的纽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

(1)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此基础上需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比如,学完《丑小鸭》的时候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样的学习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续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进行诗文配乐、演唱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创造力,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淀人文素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展的产物,人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要弘扬人文精神,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顺应人的禀赋,发掘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教化功能。

参考文献:

[1]苏佳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周刊,2011.2.

[2]忻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6.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5

根据新手——专家型教师研究的思路,把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定义为新手教师,把教龄在10年以上、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能力突出、被同行公认教学效果良好的6位小学教师认定为专家型教师。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进行课堂观察及课后访谈的方式对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素养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注视教案和学生的时间对比

课堂观察显示,两类教师在注视教案和学生的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新手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扎实,因而把68%的时间(即27分钟。小学每节课为40分钟)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只关注教案的实施,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在一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在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游离于课堂之外,而教师依然埋头看着自己的教案讲课,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

而专家型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能做到一心多用,把较少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把更多的时间集中在学生身上(平均约77%,约31分钟),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手段将这些行为及时化解:如改变讲课节奏、提高或降低声调、加快或改变语速、靠近、提问同桌、改变教学方法,并且教师不会对其夸大处理。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策略的对比

在开放性题目:“课堂上你会采取哪些策略来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请按从主要策略到次要策略的顺序书写。”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两类教师在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上存于较大差异。结果显示,新手教师大多强调教师上课时表情的严肃、课堂纪律、表扬和奖励等,分别占被调查新手教师总人数的83%、100%和75%。

分析其原因,概因新手教师由于缺乏内在教学、管理素质,所以更容易诉诸外在纪律的约束和外在权威的树立。如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当面质疑笔者曾提出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微笑面对学生”的观点,认为教师上课万万不能微笑,否则学生就会乱成一片。

而专家型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早已认识到,真正的教师威信源自扎实的专业素养及人格魅力。因此他们更注重的策略主要有: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表扬、奖励;关注学生差异,占被调查专家型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0%、67%和50%。比如,几位专家型教师都谈到,课堂上他们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察言观色,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教学内容或方法。如利用教学方法的变化使学生感到有趣,在读课文时她就采取了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参与的分角色朗读、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学生会厌学,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

专家型教师还会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上,他们会不时地把眼光投向那些可能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会设置一套能确保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有别的事情可做的措施(如画画、阅读课外书、为其他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等)。因为专家型教师能认识到:当有大量空闲时间时,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他们会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不存在什么都不做的空余时间,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有事可做。

三、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终止策略的对比

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如同桌之间说小话、扮鬼脸、看课外书、做其他学科作业、眼望窗外、发呆、打瞌睡等,笔者在6位专家型教师的6节课上共观察到教师的干预行为36次,在12名新手教师的12节课上共观察到教师的干预行为91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专家型教师相比,学生在新手教师的课堂上问题行为虽然会多出很多,但因为新手教师忙于关注讲课思路,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很多学生尤其是教室后边和两侧的学生的问题行为并未引起教师注意,因此笔者在12课上仅仅观察到91次干预措施。

将每项措施的采取次数除以两类教师各自干预的总次数,就得出两类教师在终止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的策略差异。结果显示,新手教师面对课堂问题行为时一般会停止上课,专门花些时间来处理,应对策略也较少,处理措施多为点名批评和提问,两类策略占总干预行为(91次)的82%。课后访谈得知,新手教师之所以多采取点名批评或提问,原因之一是受到做学生的经验的影响,彼时老师怎么对我,此时我也怎么待学生,惯性使然;其二是想通过点名批评给班上其他学生以警醒,以免效尤。

而专家型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会考虑到尽量少地占用教学时间,应对策略也灵活多样。访谈还得知,处理时他们还会遵循以下的顺序:

首先使用非言语线索,包括眼神提醒、手势、提问同桌、身体靠近和触摸,四类策略占总干预行为(36次)的66%。这些非言语策略传递了同一个信息:“我已经看见你正做什么,你不应该这样做,快点停止。”

如果无效则口头提醒。进行口头提醒时,先不针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而是通过表扬同伴良好的行为来暗示、提醒,此类策略占总干预行为(36次)的8%。例如,通过表扬A生听课认真的方式间接提醒A生的同桌不要与周围同学说话。间接提醒无效再直接提醒学生本人。再不改正,就点名批评的占总干预行为(36次)的8%。

课后访谈显示,专家型教师之所以垂青非言语线索,是为了不干扰其他学生,不中断教学,保证课的流畅性。

四、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比较

在开放性题目:“如果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投入学习,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请按从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的顺序书写。”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维度上存于较大差异。12位新手教师中有8位将家庭和学生等这些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书写为首要、主要的因素(平均约为67%),而较少从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然而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发现了诸多与教师自身相关的因素。例如,在D老师的教学中,教师表情严肃,语言枯燥乏味,缺乏激励学生的意识和兴趣,教学缺乏吸引力,这是造成课堂上有11名学生发呆、做小动作,不参与课堂学习的直接原因。在Z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她采取的方式是先讲后练习,学生练习中缺乏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对学生没有具体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聊天说笑等现象。L老师讲课时只顾盯着教案,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致使一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而专家型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中,能从多方面来进行分析,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原因,6位专家型教师中有4位将教师因素书写为首要、主要的因素(平均约为77%)。如讲授内容是否太抽象、太难使学生感到沮丧?是否太简单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是否学生已经理解,而自己还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是否自己的讲授内容凌乱,没有讲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是否自己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不断激励?缺乏有效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技能呢?

两类教师之所以在归因维度上存于差异,是因为专家型教师虽然认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来自学生家庭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自身的问题的解决往往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而教师最能有效改变的是自身因素,因此专家型教师倾向于从教师的维度来反思学生的不良行为。新手教师大多从学生及其家庭的角度来寻找原因,也许是因为自身专业素质较弱的原因而不敢承担、推脱教育责任的一种本能表现。

小学教育的学科素养范文6

Long Chengxing;Luo Zhijun;Liang Jinglong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 417000)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0,China)

摘要: 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对娄底市数学教师要求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系数学教育方向课程实施情况和培养方案,找出存在的差异,提出合理建议,改进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定良好的基础。

Abstrac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puts new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 accomplishment of mathematics of middle school.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of Loudi, combining with course performance and training program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al direction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program, in order to make a good foundation to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关键词: 数学新课标 数学教育 数学素养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mathematics;mathematics education;mathematic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55-01

1研究背景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新一轮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湖南全面实施,这次改革无论是从课程的理念、设置、内容还是在教学、学习、评价等方式方面都对中学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线数学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觉到无所适从,“教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不知道这书该怎么教了”是大多数教师的“口头禅”。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存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没有真正的理解,也存在“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难以舍失。相比之下对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由于知识的衔接不足,基础薄弱导致他们走上讲台的底气不足。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能力水平都没有做好从事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的准备,进入工作岗位后对数学新课程教学也倍感不适应[2]。

1.2 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培养近年来,尽管地方院校数学方向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的深度和速度仍滞后于新课改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培养目标重视本专业课程的纵向发展忽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②课程内容仍然存在陈旧的弊端,新的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数学研究的新成果无法进入课堂。③课程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落后,“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④虽然开设了一些教育技术课程,但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工作还相对滞后,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1]

2当前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学生的现状分析

2.1 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教学方面与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存在的差距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与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相比,师范院校主要特色是数学专业教师的职前培养和教师的师范素质,其传统优势(办学经验,师资配备,实习条件等)都具有相对优势。与综合大学相比,地方院校生源、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多方面肯定无法比较,最主要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加上近年来,地方院校为进一步扩招生源,一味地向综合性、科研性院校方向发展,基础薄弱必然会导致发展中的后劲不足,所以在激励的教育竞争中变得日益被动。因此如何发挥地方院校自身的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2.2 地方院校数学教育方向学生素质现状由于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面对同一知识信息时的领悟能力,接受程度会有所区别。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之间的差异日渐加大,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越发参差不齐,加上招生志愿上的波动性,有些学生压根就没有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愿望,即使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数学教育专业,但期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改变自己的学生大有人在。

3地方院校数学教育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思考

3.1 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1]大学教学应该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应该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背景、构建思想和过程的理解,加强对重要概念提出的原始背景,重要结论在学科中的影响,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的了解。针对现行的要求,还得加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例的讲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数学无用论的潜在影响。其次,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大量大学数学的知识和内容已下放到了中学,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课时,合理筛选必修课程的内容,注重通过必修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方法,提高必修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3.2 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新课改中新内容的增设(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等)和新课改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应有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供选择。既考虑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数学文化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地方”特色,积极建立与中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中学数学教师的联系,通过邀请优秀的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讨论,让学生到中学进行见习和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地方中学数学研讨会,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等赛事请入大学校园。

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主要是教育实习。由于学生多,可供实习的学校少,学生真正走上讲台授课的机会不多,加上学生的不重视,难以保证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尽管在实习之前安排一段时间试讲,将教学常识和常规的教学技能在实习前做了相关准备,但感受课题气氛、把握教学节奏和对教学突发问题的处理无法替代。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建立导师制,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地方商讨、请教;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培养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逐渐成熟,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其他时间下的各重点中学跟班听课,帮优秀教师改作业,为今后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立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高师数学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93-97.

[2]黄翔,李开慧.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3):115-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