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1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本身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小学生道德认识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他们未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另外,家庭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氛围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现状的研究,说明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此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小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
1. 小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在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思想道德认识比较浅,大多数小学生只知道“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这样做”并不了解,对于事物缺乏理解和判断能力。
2. 道德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小学生的道德主要靠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道德教育而慢慢形成的,还有社会道德氛围的影响。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道德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他人所做出的行为是否道德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3. 小学生性格发展慢,知识掌握存在差异。小学生由于处于认知启蒙阶段,他们的性格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在小学低年级,他们的性格发展速度较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即四年级到六年级期间,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速度会比较快。一个班上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前要掌握小学生的差异性和性格特征。
(二)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1. 学校重智轻德。目前大多数小学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重视主课的学习,如语文、数学,忽略了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小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放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他们不太关注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只顾着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他们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声誉,但这种重智轻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 教师道德教育方法单一。目前小学教师一般采取课堂说教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没有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同时忽视了儿童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只是一味地讲,而不问其效果。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小学生不易理解,不能调动小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教师讲课的内容缺少趣味性,不注意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方法单一,课堂上缺少与小学生的互动。
3. 家庭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目前很多家庭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大多数的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对他们过分溺爱,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不重要。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
4. 社会道德氛围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弥漫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氛围,这样的道德教育氛围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例如,很多电视广告的内容不文明,不健康,无形中给小学生灌输一些错误的观念。另外,网络上有很多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视频和文字,这样的社会氛围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重视
虽然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还有很多小学只重视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了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很多小学把成绩作为评价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也看成是该所小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有些小学表面上推行素质教育,实际上减少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甚至占用一些思想品德教育课用来上语文或数学课,努力想办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重视,没有真正做到推行素质教育,这些小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升学率的考虑。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够高,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要求怎么做,小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来做。小学生对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大多数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然而很多小学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也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学校中有些教师的言谈举止不文明,另外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教学热情,这样的教师来给小学生上思想品德课,不利于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
(三)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淡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道德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在课堂上,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的小学生反应快,理解能力比较强,有的小学生反应比较慢,对教师讲的不能理解。目前很多小学只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小学生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并不重要,在课堂上,有些小学生比较调皮,不认真听老师讲,影响课堂的秩序,无形中会给其他小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家长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平时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看重孩子的道德教育,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家长由于当时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好,现在孩子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孩子,对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在生活中,有不文明的举止,这些行为无形中会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利的影响,他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表率比对孩子的口头言语教育更有帮助。
三、小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努力改变重智轻德现象,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
小学要努力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不仅要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文明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小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小学每学期还可以举行优秀道德氛围班评比活动,这样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评出的优秀班级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班上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另外,每周还可以开一次优秀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可以采用互评或老师评的形式,这样会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示范作用
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注意自己的素质修养,给小学生做表率作用。例如,在下课期间,教师看到地上有废纸,要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这无形中给班上小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在校容易模仿老师,看到老师的行为,小学生以后也会这样做,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于自己所教的班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在讲课时要注意班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让所讲的内容有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听课效率。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还要与班上学生有一定的互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效地进行了道德教育。
(三)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氛围
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要努力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例如,目前有很多电视广告画面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上有很多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视频和文字,这时要有专门人员及时删除,给小学生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另外要鼓励小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优秀道德品质;鼓励小学生当劳动志愿者,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让社会文明的行为和良好的氛围感染熏陶小学生,这样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2
一、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分数压倒了一切”大量的作业、频繁的测验考试,将学生的心理空间填的满满的,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小学阶段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学会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知是情、意、行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加深了道德认识,坚定了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更好地坚持下去。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长期实践磨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小学阶段根据《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强化训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道德缺失 健康成长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时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时效性越来越差,尤其是农村学生的道德意识正在逐渐退步。道德意识的缺失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现代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把握住德育的发展方向,把农村学生的德育确实摆在教育的首位,帮助农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同时这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
道德意识的缺失既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将严重影响他们以后走入社会后,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将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在我看来,农村中小学生道德意识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的全球化,中小学生受到来自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元化信息资源思想的严重冲击,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因此一部分思想活跃的、模仿能力强的中小学生模仿和追求这种时尚,使得很多中小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才会出现打架、斗殴、酗酒等恶性事件。
(二)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严重滞后。时展到今天,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学校在社会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措施性不强,学校教育以发展智力教育为主,总是“重智轻德”,评价学生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即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对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其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即“留守学生”。“远水解不了近渴”,祖辈的教育更体现在满足学生物质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掌握不好分寸,导致许多中小学生只求索取,不求上进,对很多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在外界信息的强烈干扰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前提下,行为往往跟着外界的思想走,使得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
(五)教育工作者意识上的偏差。由于社会流行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而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不高,使得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不高。
二
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文明人。道德教育要从规范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教室到宿舍,从上课到自习再到课外活动,教育工作者都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范的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开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转变道德教育的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服教育,而是要更好地利用课堂转变学生的道德意识,利用学生所遇到的道德问题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可让学生观摩道德教育专题片,发表意见和见解。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丰富校园文化,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和了解所接受事情的是与非,学会辨析事情的错与对。德育内容才会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普及性更快,才能避免空泛的说教和理想化的道德规范。
(三)学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影响较大。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给学生提供物质的支持是家长们的共识,而对学生精神方面的要求,往往被忽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父母常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让他们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
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功能;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重视的是有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而不是空有文凭实则道德素质低下的人。这就说明,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培养道德素质要从小学生抓起,只有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接下来的道德教育奠定基石。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和先进的人物事例,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吃透语文教材中思想教育部分,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榜样事例。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点,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位被世人敬佩的人。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让学生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的内涵,并且教师要把这些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小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用孔融让梨、雷锋无私奉献等故事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知道凡是以人为善,谦虚进步。当然,教师在挖掘德育内容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能单纯地讲解,呆板的引入,而是要以新颖的方式,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德育活动,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比较低,只对教材中丰富的图片和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课文上的内容,让学生不只对图片或者故事情节感兴趣,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生,让小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而努力。
2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一般是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从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有限的知识,这种单调的教学环境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就更不会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环境的利用,课堂和室外相结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要的渠道,课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要渠道的作用,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设立情景短剧,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在设立情景短剧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为参演人员,令两部分作为辩论的主体。可以以“帮助他人”为主题在课堂上就表演的这一主题进行辩论:如何帮助他人?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帮?怎么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在他人陷入困难时首先判定这种困难是“正义”的困难还是“邪恶”的困难,其次在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应该帮助。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室内张贴有关德育的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的画像,用榜样的事例教育小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语文的教学要求定期开展德育专题系列讲座活动,让班主任定期的召开班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组织植树种草和看望老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加爱心,体会道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3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在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德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采取“填鸭式”教育,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只是以自己的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素质的标杆,无法真正认识自我价值,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习成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给学生灌输的是以成绩为主的思想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性格的失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会学习。联系社会实际教师要做到挖掘时政热点以及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故事,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乞讨的人,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一些人思想品质低劣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于是采取乞讨的手段,欺骗大家获得人们的同情心。教师可以以这件事情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用教材上的先进人物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事例的分析,教师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总之,德育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着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德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颜永平.从点滴做起——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3,(18):12-13.
[2]陈启珍.在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4,(9):23-24.
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5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28―01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步入学习、走进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学生素质道德初步形成的A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因此,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他日后的发展以及成就。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能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现在有一些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一个良好而又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导致他们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产生错误三观或者三观有一定的偏离,如,部分小学生出现出口成脏、打架斗殴、不懂得尊重教师的现象,都是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责,将学校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结合家庭与社会,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行为举止。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行,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重点关注小学生的行为举止方面。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家长娇惯,所以一些日常行为礼貌方面都做得不够优秀,见到教师不知道主动问好;班级集合时大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能做到“快、静、齐”;升国旗时不能做到认真升旗;对于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像“对不起”、“谢谢”之类的,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因此,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注重小学生的行为举止问题,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人,才是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当行为举止高雅起来的时候,这个人才会真正得高雅优秀。
2. 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体中有合适的规则才能让这个团体更加优秀进而走向成功。正如之前所说,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对于规则的遵守并不是看得很重要,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导,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每天佩戴红领巾;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日常生活中自觉排队,不插队;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3. 思想道德。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等等。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 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最擅长也最喜欢的就是模仿,尤其是模仿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在这个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比如,刚刚进入校园的小学生通常在课堂上尤其是自习课上不能安静地去进行学习,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去大声地制止往往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不妨认真地去看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跟随着老师安静下来。
小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 综合素养 培养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因为美育教育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音乐教育在美育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对美的表现能力。以下主要从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积极方面来论述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般来说,人们对综合素养的评价一般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健康”、“审美”、“表现能力”。其中的“审美”、“表现能力”与“公民素养”等都离不开音乐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现在人们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一些比较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他们认为学习音乐不如让学生多学习其他要升学考试的科目,学校与老师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忽视,并扼杀了部分对于音乐具有的良好天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只重在知识性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大部分的课堂都只是在教学生唱一些歌曲(甚至有教唱一些不入流的流行歌曲),或者说传授一些音乐常识,让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能够得体就行,从而忽略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音乐的世界是无限大的,也是具有无限魅力的,能够利用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的。
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要培养出好人才就必须要有好的教育制度。而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不要认为只有语数外物理化学才是重要的,彻底摈弃一些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思想弊端,重视音乐教育。其次,中小学是处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养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起到一个重要奠基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根据学生改年龄段的具体性格和需求来制定切合学生成长的切实计划。第三,环境对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尤其重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素材、乐器及影片赏析等,是学生学习好音乐的前提条件。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能陶冶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如果通过一般的说教形式,显得枯燥无味,太严肃,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如果通过名人事迹或者故事来启发的话,一般的名人故事都太老生常谈,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而如果通过优美婉转的音乐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那则是最好的选择。音乐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每一段音乐背后都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不管是贝多芬莫扎特也好,聂耳也罢,他们的故事一定都比“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更加新奇更加吸引人。况且每一段音乐都是通过艺术手段来抒发人们的真实情感,蕴含着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官,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基本都处于启蒙阶段。而在现今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年代,学生容易受外界风气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正常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说,随着一些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流行开来以及追星风潮的普及,学生一味的去追求那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并盲目的模仿一些摇滚乐人,把自己打扮的“非主流”。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灌输一些高雅的音乐知识是非常必须的,我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度,悠久并不表现在文化历史上,也表现在音乐上,一些古代人民发明的乐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也值得学生去继承并永久流传。除此之外,世界音乐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也应当通过世界音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他们的心胸。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课堂上的音乐教育,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能够分辨低俗与高雅,并能够将审美能力实践到生活中来,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国家青年。
(三)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是一个情感是世界,音乐家们把自己对人对世界的情感都融入都音乐作品中,因而才能出现动人心魄的音乐。我们听贝多芬的交响曲,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我们听阿炳的二胡,却能在泪落中找到生命坚强的理由。美好的音乐是心灵之魂的流淌,是人类至情至性的高度升华,它以独特的方式超越了语言的限制,向人们传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给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学生抑制个人的不良嗜好,主动向美好的人或事物靠近,并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能排解学生心中的郁闷。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能偶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育陶冶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及真实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