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inich”为你整理了这篇红十字会2020年应急救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贵港市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力量的能力建设,壮大师资力量队伍,不断拓宽应急救护培训广度和深度。4月举办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1期,培训应急救护师资40人,为我市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培训工作夯实基础。

二、以赛促学,加强现有师资之间的交流。6月23日,在市行政中心政协常委会议室举办了第二届应急救护师资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为各县市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交流平台,提升了全市应急救护师资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2

【关键词】 运动活动;创伤和损伤;干预性研究;农村人口;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63-03

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活动场地、体育设施的改进及经费的投入相对欠缺,中小学生发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1]。为进一步探讨预防和控制农村学校青少年运动伤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笔者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了以学校为基础的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东省某二类农村县1个乡镇,在镇辖区内对所有全日制小学19所、中学4所进行研究(鉴于应答能力和毕业班学生升学的影响,小学抽选三~五年级学生,初中和高中分别抽选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小学生3 607名,初中生2 295名,高中生2 933名。干预前后为同一人群。干预前回收有效问卷8 647份,其中小学生3 424份,初中生2 295份,高中生2 928份,有效率为97.9%,男∶女=1∶0.963;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8 485份,其中小学生3 340份,初中生2 255份,高中生2 890份,有效率为96.0%,男∶女=1∶1.005。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统一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先在小范围内(1所小学,1所初中)进行预调查,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进一步修改调查问卷和确定调查方式。调查人员均参加上岗培训。在干预前后由调查员组织在班上统一发放调查表,学生在调查员指导下以无记名方式自填,独立完成, 答题完毕当场收回。对问卷中预防运动伤害知识问题赋分: 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满分5分。运动伤害行为问题赋分:答没有发生得1分,不知道得0分,有时发生得-1分,经常发生得-2分,总分范围为-14~7分。

1.2.2 干预措施 在所有选取学校进行1 a的综合干预。(1)健康教育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观看1次安全知识动漫;发放《运动安全知识》小册子,学生人手1册;《运动安全知识》小折页每学期发放1次,学生人手1本;每2周1次校园广播,每月1次宣传板报,每班张贴海报1个学期,宣传安全知识;在学期中旬开展1次运动安全知识竞赛;对学校体育教师、校医开展1个学期伤害急救技术培训班;假期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发学生家长手机短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和卫生部门做好子女的安全教育。(2)场所整治:每周1次校内场所检查,保证体育/运动场所平整,清除废弃物品、石头、金属、玻璃碎片等;每月检查1次运动器械和运动场所锐利的边、角,做保护性处理;在楼梯的收边处作止滑条处理,宽1.5 m以上的楼梯中间划黄线分界上行、下行,并每月检查1次。(3)建立伤害登记、报告制度:以班为单位,每周登记1次,由校医或保健教师综合统计,每月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1次。(4)制定体育课安全制度:由班长落实检查体育运动时身上不携带尖锐物品;发生运动受伤事件,要求体育教师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及反馈预防的意见。

1.2.3 质量控制措施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实施工作中各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每月不少于2次,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活动质量作进一步完善处理;问卷调查时,调查员必须经过培训;对于不能自行完全回答问卷的小学生,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协助回答;调查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错。

1.2.4 数据分析 收集资料时剔除回答字迹潦草、未回答性别的不合格问卷。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单题错答或缺失者,单题不予分析。

2 结果

2.1 预防运动伤害知识回答正确率 干预后中小学生预防运动伤害知识总的知晓率(46.7%)比干预前(24.8%)提高(χ2=888.87,P=0.000),女生的知晓率提高幅度(90.4%)比男生(86.7%)更为明显,提高幅度随学段的上升呈减少趋势 (小学生为138.7%,初中生为99.3%,高中生为64.6%)。无论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对运动过程中如何减轻运动损伤及夏天运动怎样穿衣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预防和认识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其中投掷最易受伤的部位正确回答率干预前只有38.9%,干预后提高至52.9%;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正确回答率干预前只有27.9%,干预后提高至38.2%。见表1,2。

2.2 预防运动伤害知识、行为得分情况 预防运动伤害知识得分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t=36.22,P<0.01);女生提高率(25.8%)比男生(23.9%)更为明显;提高幅度随学段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小学生为32.3%,初中生为26.5%,高中生为18.8%)。预防运动伤害行为得分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t=36.22,P<0.01);男生提高率(87.6%)比女生(38.6%)更为明显;不同学段中,提高幅度以初中学生最高(100.1%),其次是高中生(64.6%),小学生最低(27.1%)。见表3。

2.3 运动损伤情况 运动损伤发生比例干预后(12.0%)比干预前(23.6%)明显下降(χ2=387.07,P=0.000);女生下降幅度(146.0%)大于男生(78.9%);不同学段中,下降幅度以初中学生最大(131.9%),其次是小学生(110.3%),高中生最低(69.1%)。人均受伤次数干预后(1.81次)比干预前(1.95次)下降了7.3%,下降幅度男生(9.8%)比女生(3.7%)大,随学段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小学生9.4%,初中生8.2%,高中生6.5%),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χ2=3.92,P>0.14)。

干预后运动伤害发生率仍然是男生高于女生(χ2=281.70,P=0.000),以高中学生最高,其次是小学学生,最低是初中学生(χ2=55.07,P=0.000)。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干预的综合措施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并针对学校体育场地不平整进行场所整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学生预防运动伤害知识知晓率和知识、行为得分均明显提高,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明显下降,表明干预措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干预措施推行1 a,各学校反映良好,并能取得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配合与支持,未见措施无法落实的现象。实施干预投入少、效益大,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切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说明具有很高的可支付性[2-3]和推广性。

研究发现,干预措施对运动伤害预防知识的提高效果小学生优于中学生,女生优于男生,可能与健康教育存在性别、年龄的影响有关。小学生年龄小,健康教育比思想、行为相对独立的中学生尤其是男生较易统一,也再次说明学校健康教育应从早从小抓起,不仅需要系统性,还需要具有针对性。另外,初中学生干预后运动伤害行为的改变比知识提高的改变更明显,运动损伤率下降的幅度也最大。说明实施相同的综合干预措施在不同学生群体中干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中小学校中实施伤害危险行为干预,初中学生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

干预地区中小学生运动伤害总发生率由23.6%降至12.0%,下降幅度(97.6%)大于1998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的伤害干预研究(76.70%)[4],但干预后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仍高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1,5];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小学生、初中生,与李新龙[6]报道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农村学校伤害预防工作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应引起重视;干预措施虽能显著降低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但不能完全杜绝。研究发现,干预后学生对于预防和认识导致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仍较低,可能与干预时间仍较短、干预措施普及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关。说明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是一项细致而持久的工作,不能靠短期突击而奏效;同时,又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重视与扶持,落实保障措施。另外,运动损伤相关知识与行为这类问题属于运动技术的范畴,与学校体育教师有很大关系,即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关。从行为学或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对于行为有决定性的意义,健康教育就是灌输有关知识,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通过知识与行为的转化,有效地预防/纠正不良行为;学生年龄越小,这种知识与行为转变的可塑性越大。由此可见,实施干预措施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措施是否抓住了关键的行动,必要时还应该与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如与奖惩制度相结合会更奏效。广东省伤害的预防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广东省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男生伤害发生率高达39.6%,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其中运动伤害就占了28.3%[7]。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把伤害的发生控制到最低限度,当务之急是提高民众对伤害的认识,意识到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4 参考文献

[1] 俞华.对经济落后地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39-40.

[2] 丘厚兴,蒋台伦,杨琼,等.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211-214.

[3] SIBERT TR,MOTT A, ROTTE K, et al. Preventing injuries in public playgrounds through partnership between health services and local authority: Community interventiuon study. BMJ, 1999, 318: 1 595.

[4] 卢关平,周春洪,吴霭玲,等. 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09-211.

[5] 段辉涛.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3):86-88.

[6] 李新龙. 兰州市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研究.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42-144.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 事故,交通;安全;认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 (2007)08-0685-03

Awareness of Traffic Safety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Pudong New District in Shanghai/SUN Yu*, SHENG Xin-chun, QIAO Zhi-yo ng, et al. *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 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awareness st atus related to traffic safety among prim 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efficient intervention model. Methods A total of 1 208 students were selected with cluster sampl ing method and in vestigated with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Most of t he investigated st udents thought that going though the red light, jaywalking and not driving on re gular carriageway were uncivil behaviors. About 62.3% of the investigated st uden ts had received the education on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and first aid. Howeve r, the higher the grade, the lower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had received t he education. The proportion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the lowest, just 51.9%.Conclusion The student know less about traffic safety. It's anurgent necessity to further promote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among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Accidents,traffic;Safety;Cognition;Students

近年来,交通事故一直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据公安部交通局统计 ,2004年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4 205人,有21 000多名学生在交通事故中受 伤[1]。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了解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交通安全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为探索相应的健康教 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浦东新区1所普通中学、1所民办中学、1所普通小学和1 所民办小学,整群抽取各中学高二、初二年级的2个班,2所小学五年级的2个班,对被抽取 班级的全部学生共1 208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8份,收回有效问卷1 207份 ,有效回收率达99.9%。其中小学男生191名(47.9%),女生208名(52.1%);初中男 生209名(52.5%),女生189名(47.5%);高中男生171名(42.1%),女生235名(57.9% )。

1.2 方法 自编“浦东新区交通安全相关问题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学生对交通安全相关问题的认识等。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在调查 现场进行指导,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2.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5统计软 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上下学交通方式构成情况 小学生上下学以步行(29.6%)和公交 或地铁(19.1%)为主,初中生以公交或地铁(27.2%)、骑自行车(24.2%)、步行(22.8% )为主,高中生大多数选择乘公交或地铁(57.4%)。经χ2检验,不同学段学生上下 学交通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最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认知情况 见表2。

53.1%的学生认为行人或车辆闯红灯是最不文明的行为。小学、初中、高中学 生对最不文明的交通行为的认识基本一致,前5位排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交通事故相关因素的认知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有86.9%的认为 行人乱穿马路是引起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其中小学生的比例最低(79.3%);60.2%的 学生认为助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是引起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比例最低(57 .8%);只有36.3%的学生认为骑自行车带人是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高中生的比例最低(33 .8%)。不同学段的学生对骑自行车人闯红灯、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机动车驾驶员随 意变道是引起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的认识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在校期间接受的交通伤害预防与急救教育情况 有62.3%的中小学 生接受过交通伤害预防与急救方面的教育,没有接受过此类教育的学生占24.4%。随着学龄 的增长,学生接受过交通伤害等方面教育的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浦东新区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列出闯红灯、乱穿马路 、随意变道等交通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且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这些不文明行为是造 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学生未能认识到自行车及助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骑自 行车带人等也是引起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小学生是使用非机动车上、下学的,但是分别只有34.8%和57.8%的学生认为骑自行车 带人、助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是引起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小学生平均年龄在 12岁以下,还未达到我国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可以上马路骑车的年龄,可能是部分学生由家长 骑自行车送他们上下学,导致有关骑自行车带人方面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够,以及有些家长骑 助动车接送孩子时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给孩子造成助动车可以在机动车道行驶的错误认识 。

初中生接受过交通伤害预防与急救教育的比例低于小学生,可能与初中生学习任务较重,学 校对开展健康教育方面没有小学重视程度高有关,应引起重视。有近50%的初中生上下学是 以骑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而国内报道在车祸中骑自行车人与行人易受到伤害,且受伤害的以 青壮年为主[2-4]。虽然,初中生已经到了可以独自骑车上下学的年龄,但由于比 较好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而容易发生导致事故的危险行为。特别是有超过1/4的初中 生不认为骑自行车在机动车道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更提示交通伤害预防干预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大约30%的高中生不认为骑自行车人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关系密切。这反 映高中生对交通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很不够。虽然只有近1/3的高中生上下学是骑自行车或步 行,但高中生容易有侥幸心理和逆反心理,一旦不注意,极易发生危险的交通行为。调查亦 显示,高中生中接受过交通伤害预防教育的比例最低(51.9%),这可能与高中生学习压力 大,学校和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有关。尽管 高中生在自我保护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但他们年轻气盛,更 易冲动行事,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与李延红等[5]的调查结果一致。

学生对交通事故原因的认识不足应该引起重视。如何将认识转变为积极的态度,并保证落实 到行为上,则需要应用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建议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探索不 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其开展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的交通伤害预防干预。

4 参考文献

[1] 韩伟.公安部、教育部出台措施确保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安全.道路交通管理,2005 (6):11-12.

[2] 王声氵勇,王淑芬,池桂波.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 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4-137.

[3] 王正国.自行车伤.中华创伤杂志,1999,15(3):222-226.

[4] 王正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1996年回顾.中华创伤杂志,1998,14(4):2 42-246.

[5] 李延红,卢伟,周顺福,等.上海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 医学,2002,19(3):155-159.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4

当日,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采访团走进全省首个安全生产教育基地。除了消防逃生自救,该基地还向采访团展示了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果。

下午4时,随着“嘭”的一声响,从铁山中小学安全教育基地一幢房屋内冒出黄色浓烟,数十名正在里面上课的学生顿时被困在浓烟当中。数分钟后,从楼下又突然燃起大火。情况危急,被困浓烟中的学生依序从教室排队而下,很快撤出灾害地点。十分钟后,几名仍被困在教室中的学生在随后赶到的消防官兵的帮助下,通过逃生垫和安全绳安全逃出。 “这种演练已经有三四次了,以前很怕看到,但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铁山中学初一学生张政说,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被安排到这个安全生产教育基地实践过多回,除了消防逃生,他们还演练过地震逃生自救。

据该基地的主任邓润兵介绍,这个基地2004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占地36亩,是由新罗区18家相关单位共同设立的社会实践场所,开设有交通、消防、防空等12个宣传展厅,每年约有新罗城区22所中小学13000名学生到该场所进行学习、实践或短期集训。

记者了解到,铁山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基地是新罗区专门设置的针对新罗区中小学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该教育基地设置了12个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宣传教育展示厅,通过教师讲解、图片说明、应急演练等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灌输日常安全生产常识、消防安全常识、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现场自救互救以及紧急避险常识,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火灾消防、紧急避险等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输送遵章守纪的合格人才。

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副总指挥刘云昌说,安全生产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指标和晴雨表,从宏观上表现一个社会管理的水平,从微观上看可以看出管理是否到位。从七天来的采访活动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三年行动和国家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在时间和时段上都是接合的,政府都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每个企业也都在落实。他也很高兴地看到福建的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正在从基础抓起。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5

    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和进行安全技能训练,提高师生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在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能力。 

    安全教育以学生为重点,同时也要对校长和教职员工进行教育。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 

    1.小学阶段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初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了解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在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自护的简便方法,熟记急救电话和必备电话号码,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2.对教职员工安全教育的目标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程、规定;掌握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知识、审批程序及处置突发事故的方法;具备分辨安全与危险的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和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方法;掌握识别学生心理疾病和正确处置的方法;认真履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职责,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校长安全教育的目标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掌握和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类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程、规定和办法;熟悉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措施和审批权限;根据地域、环境、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范事故发生和妥善处置突发性事故。 

    三、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防震安全教育、校舍安全常识教育、生活中各类安全教育等。 

    尤其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师资培养培训,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优化育人环境等形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避免自伤、自残事故发生。 

四、安全教育的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系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主任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定责任书。 

    2、将安全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关心并参与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并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小学安全须知》、《小学生安全教育》等现有宣传教育资料及部分年级课本中有关的安全常识,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3、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结合社会实践、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各种大型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4、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初、期中、放假前进行三次。使师生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散和自救自护的方法。 

    5、认真落实七部委确立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并突出活动主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6、要重视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和设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范文6

因此领导高度重视,做好统筹安排,制定培训计划,并在红会办公室全体人员和全区救护师资的共同努力下,提前高质量完成了市红会下达的年度救护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一进社区,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7988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50.3%;二进乡村,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3652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23%;三进学校,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2370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14.9%;四进机关,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473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3%,五是进企事业单位,已完成应急救护培训1392人,占全部应急救护培训的8.8%。

一、普及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我区红十字会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讲授不同的应急救护知识,为群众带去了简单易懂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提高了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对企业职工、学校老师、机关工作人员等以中青年为主的群体对,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知识需求量较大,培训中突出这方面内容的讲解和操作,对社区内中老年居民、中小学生等群体,重点放在创伤救护、意外伤害处理等方面,如:止血包扎、火灾、电击等意外伤害的防范处置,中老年人中风、猝死的防范及救护,呼吸道梗塞急救等。

二、开展应急救护员培训工作。为确保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时间事件时,群众不至于手忙脚乱,能迅速有效的应对。我区红十字会深入各个乡镇社区,由我们注册的救护师资不定时开展每期两天的初级救护知识培训,每期救护培训结束后,我们队每一名学员进行测试,对应急救护知识掌握较好学员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

三、加强应急救护知识宣传。一是结合重大节日进行主题宣传。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上下联动,开展“五·八”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利用其它主题活动宣传。利用以“弘扬新时代红十字精神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纳凉晚会开展文艺汇演宣传红十字精神、应急救护知识等内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紧紧围绕心肺复苏、气道梗阻、创伤急救、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开展,提高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现场应急救护处理能力,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为掌握技能较好的老师发红十字救护员证,以便及时开展现场救护,为师生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三是利用主流媒体深入宣传。2018年,区红十字会利用各级媒体平台,宣传红十字工作,传播红十字精神,四是发动志愿者进行上街宣传。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上街宣传新法及红十字会主要业务工作。五是通过举办应急救护技能比赛宣传。让群众参与其中,通过比赛促进群众了解红十字会是做什么的及应急救护的知识。让更多的群众知道红十字精神,了解红十字会的业务工作,参与到红十字活动之中,为进步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长效机制。一是企业应急救护培训机制。二是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三是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五、建立救护培训基地(平台)。利用社区红十字“三合一”工作站、村“会员之家”等平台,成校救护培训基地、成校红十字学堂、红十字宣教基地等救护培训基地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存在不足:

1.救护培训师资较为薄弱,我区没有一级救护培训师资,常参与救护培训工作的二级救护培训师资也较为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