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1
论文摘要: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测试形式出现,在我国刚刚起步,并且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参考。高校要在PSC实践中逐步构建一个集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科学体系,该文提出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同时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使PSC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始于1994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下简称PSC)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PSC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PSC与高校的汉语言教学关系密切,也是检验学校规范用语、用字教学水准的全新尺度与手段,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科重大的实践与突破。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测试形式出现,虽已有十四年了,但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也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参考。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十多年的测试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工作思路,要在高校推进PSC工作,关键是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测试工作中,逐步构建起一个集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即:准确定位PSC的性质是前提;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同时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使PSC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准确定位测试性质是前提
目前,PSC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准确定位PSC的地位和性质,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确认PSC的地位和特点。PSC具有法定地位,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都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一基本语言政策为PSC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确保了测试的政府行为,具有国家法规的尊严性、强制性与严肃性。PSC是在综合吸取测试学与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PSC具有教育测量特性,“属于目前比较通行的标准参照性或者说达标性测试范围”。PSC本质上是一门学科,学术性强,知识体系完整,能力训练要求高,这项工作来自语言统一的必然要求。PSC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并服务于推广普通话工作,是国家新的推广普通话方针“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应用与体现,并已成为全国性推广普通话工作中一个关键性和不可缺少的环节。PSC将推广普通话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改变了过去“标准模糊、界定困难”的评价状态,使得推广普通话工作具有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新特点。
其次,要正确定位PSC与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准确应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规范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但传统的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昔日模糊的“开口就好”的评价理论,对于参与言语活动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无法定量、定性辨析的弊端,也随着社会进步而日渐与现代口语教学要求发生矛盾与冲突。PSC正是出于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目的,正确引导、评价、推动口语课的教学与科研,以适应推广普通话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顺应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潮流。PSC的口语特性、教育测量特征及语言学科的属性都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当前口语教学的种种弊端。PSC寓测于教,寓测于学。基于这种特性,对PSC工作地位的确认必须高屋建瓴,统摄全局。
二、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
高校要把普通话口语课程纳人教学计划,作为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清楚地认识到PSC和教学的正确关系,PSC只是一种监督和检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手段。在普通话课程建设上始终强调增加投入力度,提高教学水平,力求让学生自如、自觉地运用普通话,而不是简单地设置成应试性的测前培训课。只有扎实搞好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才能在确保PSC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
1.多学科相融的原则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诸如:语言学、口才学、交际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普通话口语的理论建设,而口语课的大量实践经验,又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教学中加强这些学科与口语课的联系,走多学科融合之路,能更好地共同担负培养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任。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口语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要采取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析到综合的“阶梯式”训练方法,按照听说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及提高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化、层次化、序列化的训练。
第一阶段:听说能力的培养阶段。这是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训练的内容是:(1)以方言辨正为重点的普通话语音训练;(2)发声技能训练;(3)朗读技巧训练;(4)态势语训练。
第二阶段:听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内容是:(1)演讲;(2)辩论(3)情景会话等一般交际口语训练;(4)职业口语训练。
3.精讲多练的原则
提高口语水平关键在于多说多练,口语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
合理分配讲与练的时间。在口语教学中可采用“三三制”的时间分配方法:理论指导+教师示范+多媒体教学占三分之一时间;学生训练+师生评议占三分之二时间。
课上导练与课下自练相结合。仅靠有限的课堂训练是不够的,要将课上导练与课下自练相结合。
积极参加口语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口语表达能力比赛,诸如: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比赛成绩在课程考核中占一定的分值。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化整为零,实行分组、分层式教学。针对课时少、班级大、学生多、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现状,可采用分组、分层式教学。
分门别类,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每组同学的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和难点。
个性化训练。在训练中要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一个模子、一种风格、一味求同。
根据不同的方言特点确定训练重点。根据不同方言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来确定训练的难点和重点。在进行方言辨正时,把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指出存在的相同问题。
三、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
I.高度重视测前培训工作
PSC要遵守“以训保测、以测促训”的原则,对考生进行测前培训。一方面,由经验丰富的测试员对考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等级、评分标准、正误界定、测试内容及应试技巧等。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推广普通话的辅导员到各班去督促、辅导训练。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测前训练,如利用校园广播台、调频电台、网络电视等在考前滚动播放训练内容,创造一个普通话听、说、读、练的良好环境。
2.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测前培训帮助考生熟悉测试程序,强化针对性训练,掌握应试技巧,有利于正常发挥,取得较好的测试成绩。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1)确定努力方向和训练重点
教师可帮助考生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训练重点。如果考生平时就能够自然流畅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和自由交谈,声、韵、调、词汇和语法基本准确,确定的目标可以是努力进入一级乙等。首先要明确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把训练重点放在纠正语音错误上,在朗读练习中要找准重音,正确使用停连不错读漏读。在说话练习中语言自如流畅,不出现或少出现语音、词汇、语法的失误。
如果考生平时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但声、韵、调不够准确,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有方言语调和使用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情况,确定的目标可以是进入二级。考生要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从词表人手,重点练习声、韵、调,准确掌握语流音变规律,认真辨正方言词汇和语法,纠正交谈中的方言语调,提高认读的准确率和自由表达的流畅度。
如果考生平时基本不讲普通话或讲普通话时基本不准,声、韵、调的错误和缺陷较多,词汇和语法也存在不少问题。这部分考生必须先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然后再阅读词表通过练读朗读材料,以读带说,尽量在有文字凭借材料的测试部分少丢分。
(2)把普通话语音作为训练的重点
因为语音“是评定应试人员普通话水平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测试内容中,语音的比重明显大于词汇和语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可以看出,在四项测试内容里,第一、二项读单音节字和多音节词部分是纯粹考察语音标准程度的,占总分的3O;在第三项朗读中,语音考察也是重点,占总分的25;第四项说话中语音面貌占了总分的2O。在全部考察内容里,语音总共占了759/6。因此,要把训练重点放在语音辨正上。
(3)纠正方言语调,改善语音面貌
多数考生在有文字凭借的测试项中能够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失分比较少,但在说话测试项中却暴露出浓郁的方言语调。测前培训要侧重有效地纠正方言语调,首先,要善于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多说多练,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次,要强化声调训练,读准四类调值,避免由于语调变化而使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另外,声韵调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要正确,纠正语音错误,克服语音缺陷,把朗读中的一些良好的语音习惯,如停连恰当、重音准确、语言运用妥当等技能转移到说话项中,确保语音标准,自然流畅。
(4)恰当控制语速,准确把握时间
在PSC的评分标准中,都有限时这一项。如果语速过快(超过270个音节/分钟),字词发音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语音缺陷;如果语速过慢(低于150个音节/分钟),影响正常表达,也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普通话水平。准确把握好时间,一是要控制好语速。在备考时,先测出自己的语速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要及时纠正。可以跟读新闻播音,调节词语之间的疏密度,控制好段落之间的空歇。还可以加强唇舌锻炼,多读些短诗或绕口令,使自己口齿清晰,唇舌灵活,语速适当。二是要做到临场不急不慌,从容应战。测出自己的语速后,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一般讲,3分钟的说话时间大约能讲500个音节,至少应准备800~i000字左右的说话材料。
(5)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临场发挥能力
PSC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心理素质的检测。怯场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考生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另一方面是精神压力太大所导致。克服怯场现象,一是要对PSC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此次测试成绩不够理想,还可以在3个月后申请复测,争取进入更高的等级。二是要在平时加强锻炼,增强自己面对众人说话的勇气和胆量,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三是要坦然自信、舒缓松弛地参加测试,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才有可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四、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
确保高校PSC的质量是测试的关键,也是口语教学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测试作为国家级考试的灵魂。PSC必须严格管理,各项操作也必须规范科学。要把测试质量当作测试工作的生命线,在工作中做到“四严格”:组织管理严格,试题管理严格,测试标准严格,颁发证书严格。要层层把关,确保测试质量。在测试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规范测试操作程序,严格考务管理,严明测试纪律。要能严格执行测试工作规程,规范测试程序,从考生报考一相关信息录入一审核校对一设置考点和考场一安排测试员、考生人数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认真维护考场纪律一测评、复审测试成绩一上报省测试中心,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条不紊、严密有序,考点布置合理,考场设置规范,要求考生遵照《考生须知》,做到准考证、学生证(身份证)两证齐全,杜绝舞弊现象发生。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2
一、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抓住一切机会,促进幼儿的语言锻炼与交往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在组织一日活动中,我们除了与幼儿正常的语言交往外,游戏和上课是主要的。我们还要抓住孩子入园、离园、餐后、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机会,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愿意说话。只要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新鲜感,他们在家、在园都能看到、听到各种新鲜事,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早餐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往往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孩子们用普通话自由交谈。
二、一日生活中注重“听”和“说”的训练
学习语言,首先是听,听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面。
1.幼儿利用听来感知新的语言信号,能刺激大脑,提高反应力。对小班孩子来说,老师用普通话对孩子亲切地讲话,可让孩子暂时忘掉对亲人的依恋,转移注意力,并能随教师的言行举止而留下新的记忆。
2.利用常规训练,重复刺激,留下记忆。这应从幼儿常见的生活词汇入手,如“口渴了,请喝水”,“走路要学小花猫,静悄悄”,“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等。在每天的常规训练中,不断强化运用,以留下生活常规中的一些普通话语音的印记,再利用语音与动作的统一,进行听的训练,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看谁做得又快以又好”,这样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执行听的语言任务,使语言和动作协调起来。
三、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孩子讲普通话
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引导他们多说话。有的孩子说话由于受本地方言的影响,有的孩子喜欢自言自语的单独游戏。对此,老师要加强随机引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帮助孩子学讲普通话。
四、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普通话 ;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际交流和地区交往日益密切,语言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普通话由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同时规定“凡是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一、传统的普通话教学
作为一所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我校学生在毕业后大多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在进行病患沟通、开导舒缓、询问病情时,需要面对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对象,语言表达必须准确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我校于2009年开设了普通话课,对刚刚入校的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为他们日后在校的学习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在课程开设之初,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发音器官、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寻找位置、尝试发音,然后由教师示范标准的发音,学生跟读,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巩固正确的读音。在掌握单音节字的发音技巧之后,了解并掌握语音中的流变,如轻声、儿化等。最终达到在朗读文本、日常交流中,能够使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的讲解和范读,不利于学生理解,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到发音位置。作为教师个体,由于每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不尽相同,在范读时偶尔会出现缺陷甚至错误,不能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而这些不足,恰好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由此我们开始尝试多媒体介入普通话教学。
二、关于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普通话教学,改善了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1.提高规范性
语言学习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老师的发音是学生习得普通话的重要途径之一,这要求授课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要高,但是由于个人水平各有不同,授课者水平也不尽相同,使用多媒体授课,播放标准规范的读音,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字用词的示范朗读嵌入课件当中,这些示范读音吐字清晰,发音规范,音色优美,供学生练习模仿,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突出形象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显示出发音器官及位置,也可以动态演示发音过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听到读音,还能看到发音时口腔中唇、齿、舌、颚的状况,避免了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发音位置和方法,学生却依然找不到位置,不能掌握方法的情况,使得课堂教学图文并茂,耳目一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3.展现艺术性
在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位置和方法之后,普通话教学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自然流畅地朗读和说话。普通话语音明朗响亮,和谐协调,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极其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和音乐性。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针对不同问题的朗读,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情境,营造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内容,对朗读对象进行艺术的再加工,感知文字所体现的深层内涵,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程式化
多媒体课件的是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制作出来的,一经完成,就直接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难免出现程式化、固定化的倾向,无法根据课堂教学灵活调整,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课件是固定的,但人的思维活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要适时穿插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板书、范读、身体语言等,提高教学效果。
2.集中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综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这一方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可能更注意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忽视了对于普通话发音本身的练习。多媒体资料应当是为课程服务的,而不应当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应当提纲挈领,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将声音、图画、影像揉合在课件当中,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学习上。
3.增强互动性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4
1用标准的普通话播音
电视新闻具有传播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以及推广普通话等教育意义,我国的电视新闻播音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不仅观众容易接受,而且方便传播和交流。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直接体现了一类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甚至是一个台的整体素质。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具有扎实的普通话基本功,在播音时要格外注意普通话的发音,切勿出现错别字、方言,甚至是病句,一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发音,吐字清晰,力求干脆、利落,不拖沓,让观众收听时得到一种享受语言的感觉,而不是单纯地获取信息。电视新闻通常是人们靠听觉和视觉来接受的,播音员运用甜美的声音将观众带进一种特殊的语境,在这个语境里,观众会感觉到非常亲切,与播音员没有距离。声音就有瞬时性,要想使观众捕捉到准确的信息,电视新闻播音员就必须把握好语言在书面表达和声音表达上的区别,比如新闻播音时没有必要出现太多的关联词和长句,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播音员应该多使用短句、单句,播音语言要尽量口语化,避免产生歧义。电视新闻播音员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播音不仅能够减轻播音员的播音压力,而且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有效地获取信息。
2调整播音状态
电视新闻播音员保持良好的播音状态是节目播音质量提高的关键,不仅能够把新闻稿件的内容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能够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电视新闻播音要求用事实说话,播音员的播音效果不能只局限在满足观众听的要求上,更要提高新闻的可信度。首先,播音员要利用发声技巧保持良好的播音状态。播音员在屏幕前要放松思想,集中精神,要真实地发声,不盲目模仿其他人,播音时,吐字清晰,语调自然,通过规范的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其次,播音员要保持良好的播音仪态,在屏幕前端庄大方,亲切自然。播音时,坐姿优雅大方。在播音时,播音员要浓妆淡抹,切不可上浓妆,穿过于时尚花哨的衣服,要通过良好的仪态吸引观众,给观众以庄重、真实、权威的感觉,保持新闻节目的在观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3合理把握播音速度和节奏
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速度体现了播音员的播音风格,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收视率的高低。据调查,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播音速度是每分钟三百字左右。播音速度不是一个决对的概念,它要与播音员自身的播音特点,新闻内容的格调和电视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相统一。在新闻内容比较多,综合性强的新闻栏目里,播音速度要尽量快一点,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过去信息;在一些以讲说形式为主的新闻栏目里,播音语速就要适当的自由一点,语气相对随和一些。播音的节奏与播音速度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如果节奏没有变化,也就无从谈起播音速度。稿件的内容不同,播音就应该快慢有别。倘若所有的新闻节目都采用同样的播音节奏,那么观众势必会感到乏味,影响新闻的收视效果。播音员当播报较短的消息时,节奏相对较快;当播报篇幅较长的新闻消息时,播音节奏要视情况而定,张弛有度。对于播音的节奏和速度之所以要强调合理把握,就是因为在个性张扬的时代没有适用一切的规则,只要能用自己的播报方式将新闻事件交代清楚,易于大多数观众接受的播报方式,笔者认为都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
4正确处理重音与语气
在电视新闻栏目中,新闻稿件一般篇幅较大,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倘若播音员在播音时个别词句没有表述清楚或者稿件长句较多,结构复杂,播音员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整个新闻事件的消息传递,影响新闻栏目的形象。重音的表达往往是在与非重音的轻重对比中实现的,不能只是单纯地放大音量。因此,播音员在备稿时,要提前处理好重音问题,找准重音,为在屏幕前的播音做好准备。播音的语气是播音技巧的核心,关系到新闻稿件的每一句话。播音员的语气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新闻内容的感染力,决定着整个新闻栏目的成败。不同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在表达相同的语句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获取到不同的收视率。播音员要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运用贴切、和谐的语气播音,在播音时避免高度紧张,降低读错的几率,要从容镇定,应付自如。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音时,要恰当把握每一句话的语言流动态势,做到活泼、自然,亲切、流畅,切勿使用呆板、单一的腔调进行播音。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个优秀的播音员首先要具备就是良好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新闻播音质量的优劣。加强播音员的基本功训练是电视新闻节目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加强基本功训练首先要加强吐字用声的基本功,播音员要学习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识,确保发音标准,同时要分清话筒前播音用声与舞台朗诵的区别,根据播音特点进行刻苦的发声和气息控制训练。为了达到吐字归音干脆、利落,掌握较深的“嘴皮子功夫'''',播音员还要多多进行绕口令练习。其次,播音员要加强语言技巧的运用,播音的语气、节奏、停连、重音等都是语言技巧,要想播音效果达到良好的效果,播音员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运用自如,将新闻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当然,电视新闻播音员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迅速准备稿件,播音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内容理解透彻,这样在新闻播报中遇到一些突发新闻事件才能应对自如,这种迅速熟悉稿件的工夫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拥有的。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5
关键词: 普通话 测试 语调偏误
自1994年以来,全国已经陆续对教师、播音员、主持人、公务员等人员进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十多年来,该测试本身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已相当成熟,尽管如此,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等原因,该测试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客观、公正,它还有发展的空间。例如,《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中规定,第三题朗读短文的语调偏误项“视程度扣0.5分、1分、1.5分、2分。”这一项的评分历来是测试员之间分歧较大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考生定档的重要问题。在测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考生在读单字词时相当努力,但一进入语流就显得力不从心,很多被掩盖的问题都清晰地暴露了出来,导致他们最终没有进入理想的等级。可见,朗读项的语调偏误对测试员评定成绩,考生通过该测试来说都很重要。本文希望通过探讨语调偏误的表现形式和纠正方法这两个问题,对普通话的教学有所启示。
一、语调偏误的表现形式
我们说普通话,并不是一个一个音节说的,也不是一个一个词语说的,而是连成一串,形成语流。朗读短文正是考察应试人连续发音时使用普通话的准确程度和流畅程度。朗读短文一共读约400个音节,除了考察静态的声、韵、调之外,还要考察“啊”的音变、停连、重音、速度、句调、词语的轻重格式,等等,可以说涉及了普通话语音的各个方面,而且分值较大,有30分。朗读短文的扣分项目有:错漏、声韵缺陷、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朗读不流畅和超时。这几项中,语调偏误和声韵缺陷是考生失分较多的,是考官根据考生朗读短文的整体语音面貌来评定的。
根据《评分细则》,对语调偏误项的扣分是“视程度”扣0.5―2分,这个“视程度”也不是“无法可依”的,依据概念解释中对“语调偏误”描述的5类问题的判定,出现1类扣0.5分、2―3类扣1分、4类以上扣1.5分或2分。在实际测试中,多数考生的级别集中在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这几档,一般来说,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这两项的扣分加起来分别为0.5分、0.5分或1分、1.5分,对于一级乙等的考生语调偏误一般不扣。这在测试员中已经达成共识,问题在于考生对语调偏误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普遍失分较多。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了解语调偏误的表现形式。
(一)语流中声调有系统性缺陷。
声调是普通话的门面,也是方言语调体现最明显的地方。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稳定的静态声调,可是,当一个孤立的音节进入到语言组合的语境中,它原有的单字声调就要发生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动态的声调”的现象。因此,一些考生在单发四个声调时还能勉强发对,但一进入语流立即露出了“马脚”,体现出方言痕迹,或是调值不到位或是将某声调读成另一声调。比如阴平起音不够高,只有33或44度,去声降不下来,一般为53度。特别是上声调值的音高变化在语流中较为复杂,可能是24,也可能是21或211。上声在测试中失误率最高,最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错误和缺陷。
(二)语句音高的高低升降曲折等变化失当。
语句的整体声音形式较为复杂,它不同于字调,不能因为音节有四个声调的变化就把语调看作音节四声的扩大。整句音高的变化就是句调,它由众多的音节连缀而成,不仅同音高有关,同音强、音长、音色也有关。常见的句调有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分别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句调变化失当是语调偏误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及句重音失当。
语流中,轻重音格式和句重音是形成语调的重要方面。普通话的轻重格式没有固定的规律,给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双音节词有95%是“中・重”格式,即第二个字应读得稍重且长;轻声词是“重・轻”式;少数是“重・次轻”式。句重音是语流中句子的某些成分读得较重的现象,它也可以用轻读方式表示。轻重音格式及句重音失当是方言语调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语速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音长的变化不规范。
语速即规定时间内音节之间的疏密度。朗读短文正常的语速是每分钟读200―230个音节左右。低于170或高于270个音节,就显得太慢或太快了。语速过快,吐字归音就不到位了,发音含混,容易带出方言音。语速过慢,可能造成不连贯、拖沓,与文章本身应有的节奏不一致。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它与标点符号的停顿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过快或过慢的语速及停连不当会影响普通话语调特有的韵律。
(五)语气词带有明显的方言痕迹。
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常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语气词是虚词,不受重视,又常在句末,在日常交际中比较容易自由发挥带上方言痕迹。一旦形成习惯把方言的语气词带到普通话测试中,就应按一类语调偏误来扣分。
二、语调偏误的纠正方法
如上所述,朗读短文的语调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这项测试涵盖了声、韵、调、轻重格式、高低强弱、停顿等的综合方面的考察,也是对考生普通话水平的一个综合检验。多数考生在普通话测试中,对前两题的声、韵、调的错误或缺陷还能有意识地克服一些,但一进入短文朗读的环节,语调的偏误就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导致在这一项失分较多。主要原因一是考生普遍关注字、词的准确度,对语调的敏感度不够,缺乏关于语调的基本知识;二是考生虽然对自己的语调偏误有所认识,但没有能力纠正,只好听之任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纠正语调偏误。
(一)多听勤说,培养普通话语调的语感。
在测试中,一些考生对自己的方言语调浑然不觉,甚至引以为豪,认为自己说的和中央台播音员没什么不同;更多的考生虽然感觉有些异样,但一进入语流就没法控制,无力改变。因此,要让学生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一是多听,考前每天早晚坚持听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五十篇朗读短文的录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普通话语感。二是勤说,跟着录音熟读测试的短文,找出自己的语调和普通话语调的差别,有针对性地练习,并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普通话,长期坚持就能形成正确的普通话语调。
(二)练习吐字归音,提高发音质量。
一些考生的发音单听字、词问题不大,但一旦到句子当中,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调偏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考生的吐字归音不到位,发音质量不高。在讲解了吐字归音的要领及枣核形特点之后,可以进行词语辨正训练和绕口令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咬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达到声音饱满、弹发有力、字正腔圆。我们发声吐字应当准确清晰,在此前提下,其他的朗读技巧才能发挥作用。
(三)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
根据《评分细则》中对语调偏误界定的5种表现形式,考生可以分析自己存在哪几种语调偏误的类型,先易后难,争取消灭一种或几种语调偏误的类型,稳扎稳打,凡是会发的保证不出错,将偏误类型控制在3类以下;这样,这一项就不会失分较多。有些语调偏误只要考生意识到则完全可以避免,比如语速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这可以由考生自己把握。有些语气词的方言痕迹也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改正过来。普通话轻重音格式只要记住双音节词大都是“中・重”格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偏误。
普通话测试中的“语调偏误”是朗读短文的考察项目,但其实在第四题说话中也可以表现出来,只不过它包含在“语音面貌”这一项中;在第二题读词语中也略有反映。很多考生对此一无所知,虽然很努力,却因语调偏误的问题只能拿到相应的等级。可以说,“语调偏误”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通过普通话测试。我们有必要让考生了解该测试的评分细则,“知己知彼”,让其在平时注意语调的规范,就可以从容应对测试。
参考文献:
[1]冯玉珍.论普通话水平朗读中的方言语调问题.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普通话自由说话技巧范文6
关键词:学生 口语交际 能力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交流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最有可能表现出一个人言语水平。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个别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往往只是涉及“说”的环节,更多地忽视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加之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语言环境单一,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口语交际”的训练主要通过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采取多渠道,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渗透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等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朗读和默读”结合,尽量让学生想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朗读和默读课文,可以严格训练学生的口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能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用句,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沟通起来。为使朗读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语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给予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达到情真意切、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轻重事宜、快慢适度、语调生动、停顿恰当等要求。(2)培养朗读兴趣,形成规范朗读的良好习惯。(3)采取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默读、分段读、分组读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4)教师的范读、领读应起示范作用,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特定语言环境的“气音、颤音、拖腔、变声”朗读技巧。(5)教师平常应鼓励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进行朗读训练。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读”的最终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让学生爱说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进入某种如临其境的美好遐想境界,从而激发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把握训练的良好契机,为小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渲染说话气氛,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真正喜爱说话。另一方面,教师要为一切学生的发展着想,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他们全员参与动口学习交际,选取有趣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比赛、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让学生观看配上优美动人的乐曲的录像片段,然后再让学生在声画同步的情景中自由地为画面配上解说词。因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强烈地感染着学生,能使他们说话兴趣油然而生,争先体验。直观、形象的内容、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使“口语交际”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口头复述”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
要复述得好,就要求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语句,甚至要将作者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来,而且要能直接吸收课文和教师的成功语言。为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复述内容和表达上的要求。第二,基本要忠实原文,内容完整,前后连贯。第三,要抓住原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复述,尽量做到没有语病。第四,声音要洪亮,速度适中,仪态大方。第五,要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使他们得以把语言组织起来,考虑如何表达。
四、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教材中专门编排一些训练课,课后安排练习题“讨论”内容,3―6年级语文教材有大量而丰富的文本内容、课文文情并茂,这些都是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开发的可用资源。于是,我在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讨论”,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后练习题提示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凭借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口答和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口语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北师大版《苏珊的帽子》课后练习题:“自如”是什么意思?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学校上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精读课文,然后再鼓励学生都积极参与进行同桌、分组或全班等形式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言之有物,最后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就能把平时学得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素养综合应用到讨论中去,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在语文教学环节和推普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意识
教师要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有展示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拼音、汉字教学活动,进行口言交际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规范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标准交际;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畅谈,逐步培养信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普通话的规范与否直接会影响信息传递质量和思想交流的水平,更会影响人们口语交际能力。事实证明,城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农村的学生强。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推普活动搞得好,以及外来人口多,很多场所需用普通话交谈,而农村这方面则截然相反。为此,我结合学生及当地实际,努力创设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把推普工作渗透到校园、课堂,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与人会面,一律使用普通话。这样不仅在互动交流中纠正了语音,促使学生礼貌用语规范说话,还使学生交谈自然、大方,养成了规范口语交际的习惯。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效,是一项系统的训练工程。教师只有在学生社会实践、学科整合教学、语文教学环节等方面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拼音、汉字学习为起点,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各种“读”的活动教学为载体,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习作教学为训练基地,深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并利用农村独有的日常生活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魅力,树起学生学习信心,就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