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1

一、考核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真组织对整个活动进行考核,搞好总结提高,进一步深化整改,健全和完善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使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考核工作以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要从转变作风、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各级机关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情况。结合开展考核工作,各级机关要认真总结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好的做法和经验,并上升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要适时开展一次“回头看”,重点检查突出问题的整治、整改措施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进一步推动作风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认真做好考核工作

考核工作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对开展好此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性工作。各级作风效能办要加强对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考核实施方案》(已以南作风效能组通[20*]19号文印发)的要求,切实把考核工作落实到位。

三、切实搞好总结提高

在做好考核工作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成果。

(一)认真做好总结。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考核工作,对本地本部门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做法、成效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既要根据*市关于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又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突出特点,体现创新,认真总结各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做法。各级各部门都要形成本地本部门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总结报告,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总结报告要提交市作风效能办,各乡(镇)各县(区)直部门的总结报告要提交县(区)作风效能办。总结工作要在20*年2月20日之前完成。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各级各部门在考核和总结工作中发现还有问题没有完成整改的,要抓紧进行整改,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并做好整改方案,落实好整改措施;如整改不力群众意见较大的,要追究有关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深化改革工作要在20*年2月5日前完成。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要将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中的好做法和新经验上升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坚持。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和研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职能关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效能监督、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巩固和扩大前段工作的成果,推动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要在20*年2月5日前完成。

(四)召开总结大会。各级各部门在考核工作结束后要召开总结大会,总结成绩,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对在作风效能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总结表彰工作要在20*年2月28日之前完成。

四、考核总结阶段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把做好考核总结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切实履行领导责任,确保考核总结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作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精心组织,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考核总结工作做到客观真实。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2

一、关于改革办工作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滨海县委改革办作为滨海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转中枢”,充分发挥“参谋部”和推动者的作用,扎扎实实抓好每个环节,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改革,较高质量、较高效率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是立足全局、超前谋划,当好“参谋员”。

牵头研究去年两次县委全委会报告,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布置。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提出打造创新创业型城市,通过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创业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明年重点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布置,明确了6个方面14类具体任务。

二是统筹兼顾,加强沟通,当好“协调员”。

加强纵向联系,主动对接,准确把握上级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重点,确保改革目标紧扣上级要求;加强横向联系,强化交流,密切关注兄弟县市的改革动态。强化意见收集,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的意见及时反馈到各专项小组,同时将各专项小组在推进中提出的建议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及时跟踪了解各职能部门改革的进展情况,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改革内容,加强协调,定期牵头研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合理化方案。同时,协调好、安排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研究各重点改革内容的会议,做好会务服务、领导衔接、材料准备等工作。

三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当好“管理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在贯彻落实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抓好督查考核,确保改革任务项项落实。牵头研究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布置的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以任务分解表的形式

进行下发,将各项改革任务的目标要求、落实举措、时间进度和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进行了具体明确,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务实推进。

二、关于研究室工作

一是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文稿起草工作。

始终树立精品意识,把起草好综合文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集中力量、不辞辛苦,完成了包括两次县委全委会报告、“创新创业在滨海”活动主旨报告在内的大量综合文稿的起草工作,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多次肯定,兄弟县市也到滨海来交流学习。此外,去年我们牵头组织政府办、发改委等部门牵头新型城镇化暨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县、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省发改委将滨海推荐作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试点城市试点城市推荐上报国家发改委,有望获批。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社区矫正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创新社会治理,内务司法委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调研,重点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在组织建设、工作对接、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考核奖惩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鉴于近年来我市禁毒形势较为严峻的现实,内务司法委专题调研公安禁毒和司法行政部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针对禁毒工作中存在的成员单位履职不到位、戒毒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社区戒毒工作成效不明显、戒毒人员复吸率较高、禁毒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打击防范并举、遏制毒情蔓延,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戒毒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等五点建议。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意见》,发挥基层检察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作用,内务司法委于3月份就全市基层检察室建设情况组织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了解全市检察机关在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撰写了调研报告,为4月份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全市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汇报提供了参考。

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5月14日,内务司法委联合代表工委组织召开了全市“查找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条文”主题活动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刘冬生主任,邵建华、沈利农两位副主任均对查找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常委会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内务司法委深入调研,几易其稿,协助常委会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查找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条文”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查找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条文”主题活动意见收集梳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要求查找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指定条文的通知》等,确保查找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截止10月底,通过深入查找,全市各地、各单位上报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条文、事项共780余条(次),涉及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等200多部。内务司法委及时对代表、各单位查找出来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对共性问题及意见较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给予重点关注,并及时向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上报。同时在初步整理汇总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涉及规范性文件方面的意见建议,已按规定转交常委会办公室及市政府法制办研究处理。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诉讼中的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司法机关及其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和内在要求。人大司法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司法机关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重点解决司法工作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带有共性的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法律部门,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公民权利义务的实现。为强化诉讼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内务司法委2014年就修改后的民事、刑事两大诉讼法在我市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监督。

2013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情况的

报告,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更新执法理念等五点审议意见。为了解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促进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更好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和尊重人权,10月份内务司法委对“一府两院”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撰写了督查报告,为11月份常委会开展“一府两院”有关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工作满意度测评提供参考。同时针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的实际,为推进全市法院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内务司法委于7—8月对全市法院贯彻执行修改后民事诉讼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了解全市法院落实相关规定、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执法能力的情况,以及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规范诉讼程序,健全办案机制等意见建议,为9月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中级法院关于修订后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提供了调研参考。依法处理涉法涉诉,既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监督“一府两院”公正规范执法的重要渠道。在日常工作中,内务司法委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案件的办理作为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督办涉法涉诉案件,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注重规范工作程序,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指定专人负责登记,认真研究处理。在做好当事人息诉服判工作的基础上,及时转交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办理,责成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报告件办理情况及处理意见,并及时回复当事人。此外,内务司法委还对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报备的26件特定案件进行了全面审查,尚未发现有明显的办案瑕疵。同时对《__市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运行实施办法(试行)》、《__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__市加强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事中事后监督实施意见》、《__市地名管理办法》、《__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未发现有违法、不适当等可撤销情形;还积极配合省人大内务司法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草案)》、《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等拟出台的法规条例做好征求意见工作。

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民生改善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人民群众对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喝上安全优质放心水一直是全市人民的期待,为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4月14日,内务司法委主持召开了市七届人大内务司法专业代表小组第三次会议,专题研讨“五水共治”的法治保障问题。在实地察看平湖市新仓镇河道整治工程之后,内务司法专业小组的代表们,充分肯定“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对全市治水工作中如何加强对巨额治水资金的监管确保不出问题,“清三河”过程中如何科学准确计算河道清淤隐蔽工程土方量,如何加强对治水工程的监管及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如何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偷排污水和农村畜禽养殖排放污染问题,如何提高污水纳管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如何提高市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依法治水,落实责任;全面发动,全民参与;整合资源,强化保障;主动介入,加强监督;健全法制,严格执行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肖培生市长的批示肯定。

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养老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去年5月,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意见建议要求政府加以落实。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民办养老产业的若干意见》,跟踪了解政府整改落实情况,5月份,内务司法委就全市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各类养老机构,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全市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改进的措施建议,为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专题视察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在今年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部分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建设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议》,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作为重点建议由内务司法委协助常委会有关领导进行督办。内务司法委多次深入市发展改革委、市残联等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提出建议。8月11日,内务司法委协助常委会有关领导主持召开了代表重点建议督办会议。市发展改革委汇报了办理代表重点建议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打算,祝亚伟副市长表示市政府将加快协调配合力度,积极推进市本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建华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办理好代表建议,作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内容,继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常委会有关领导和内务司法委的跟踪督办下,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已被政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可望在下一年内解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社区矫正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创新社会治理,内务司法委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调研,重点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在组织建设、工作对接、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考核奖惩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鉴于近年来我市禁毒形势较为严峻的现实,内务司法委专题调研公安禁毒和司法行政部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针对禁毒工作中存在的成员单位履职不到位、戒毒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社区戒毒工作成效不明显、戒毒人员复吸率较高、禁毒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打击防范并举、遏制毒情蔓延,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戒毒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等五点建议。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意见》,发挥基层检察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作用,内务司法委于3月份就全市基层检察室建设情况组织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了解全市检察机关在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撰写了调研报告,为4月份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全市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汇报提供了参考。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4

抓好安全,维护稳定

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因此,要严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压力和动力传递给每一名干部、每一名员工,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狠抓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要强化教育,加强源头治理,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关爱他人,关心自己,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HSE理念,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保持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目前,公司面临生产任务不饱满、钻井市场竞争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各科室与基层单位之间、队与班组之间、领导与下级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要认真抓好安保维稳工作,确保员工思想和队伍稳定。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还要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员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在整合内部力量的同时,加强同外部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把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到位。要深入基层、班组,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人往下走,劲往下使,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意愿,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干部要树立“敏锐、务实、智慧、宽容、清廉”的形象,做基层满意、群众信赖的带头人。要注重工作,积极消除和化解一切不稳定因素,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抓钢班子,带铁队伍

把措施细化到管理的各个层级

当石油企业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双重考验时,困难前所未有。因此,基础在职工素质更高更强,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要按照“班子坚强有力、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清正廉洁、务实开拓”抓好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一批经过培养锻炼的大学生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要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各级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进程,为技术和技能人才上岗搭建舞台,疏通渠道。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多种形式选送优秀青年和专业技术人才接受各种业务培训。特别要把基层技术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知识转型为目标,创新培养方式,突出基层关键岗位和骨干队伍建设,进行分层施教,从能力型向知识型转变、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能力型向创新型转变,通过集中培训和技术管理的锻炼,促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基层干部。要想方设法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近期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专业技术人才库》和《司钻人才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现、培养、考查、任用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责任,切实把人才库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强大的人才库储备推动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和持续的发展。

强化三基、精细管理

把功夫下在基层和现场

管理是公司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把工作抓细、抓实。全体员工要以深入开展“三基”“五型班组”等工作为载体,从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入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严肃劳动纪律,提高HSE管理水平。要把加强“三基”和“五型班组”等工作贯穿到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始终,要巩固和发扬“三基”工作的成功经验,下大力气搞好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素质。同时,加强人力资源调配,优化整合区域项目部,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使机关、项目部、基层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兼岗并岗,优化岗位结构,完善转岗方案,盘活人员存量。要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做好经营成本分析,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公开化、透明化。要有效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各专业科室的作用,加强对各项经营指标尤其是成本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努力做到奖优罚劣,及时奖惩兑现。

统筹兼顾,协同共建

把信心树立在每个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5

1、基本情况: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总的特点是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1765.2小时,年无霜期284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全县辖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5.44万公顷。2012年全县人口31.22万人,农业人口26.88万人,农户72224户,农村劳动力14.99万人;2012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90元。

2、农业概况:县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蔬菜、花生、脐橙、茶叶、生猪、水面养殖等。常年粮食作物播面约24万亩,蔬菜播面约6.2万亩,花生播面约1.2万亩,果园面积约8.3万亩,茶园面积约7.3万亩,年生猪出栏约18.4万头,水面养殖约4.8万亩。2012年农业总产值127886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37522万元,渔业总产值23843万元。

3、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以及省农业厅、市农业和粮食局的统一部署,我县2011年9月份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财政、人劳、编办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资金、编制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县14个乡(镇)均整合农技、农机、畜牧、水产、茶果、经管等岗位,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至2013年7月,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各项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达到了“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改革目标。2012年和2013年,我县分别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我们按项目方案要求,确定了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与确定了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建设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初见较好的成效。

二、年度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目标,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核考评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县、乡、村三级顺畅、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具体要求措施是围绕主导产业,搞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示范作物单产增长10%以上,单位面积效益提高10%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培育主导产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以上,示范带动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每年使农业技术人员集中技术培训一次以上,使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三、实施内容

1、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1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上府发〔2011〕1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我县实际,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障人员经费。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农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2、确定主导产业,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据实际,确定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茶叶、脐橙、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为我县主导产业,邀请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方面的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茶叶、脐橙、生猪、水产养殖等技术操作规范,编印相应的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制定推广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单位和农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并及时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和数据收集,开展推广效果评价,促进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3、遴选与确定示范户

按照示范作物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主劳动力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人品好,在周围农户中的影响力较强,能够长期务农,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择优选用示范户。由示范户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或技术指导单位同意,县农粮局审核批准。示范户的分布应相对均匀,根据行政村和示范作物(品种),每村一般设示范户3-5户,对特色产业在一个行政村内适当增加示范户,以发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选聘确定技术指导员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县、乡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76人作为技术指导员,其中乡镇农技人员比例不低于2/3,原则上乡镇农技人员应聘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5、开展技术示范指导与培训

实行分工负责制的工作机制。一是按照行业不同,由农粮局负责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等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茶果局负责茶叶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二是示范户在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村的示范工作,示范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共同采用相应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等,扩大技术覆盖面。三是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单位的组织指导下,负责责任区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每名技术指导员对口联系1-3个村和1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对所包村、示范户和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服务工作,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6、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现有条件,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作用,建立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共建立2个试验示范基地,其中,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个,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个。

7、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

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每年集中培训的人数不少于60人,主要是到农业部认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进行异地培训,同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县内现场讲授。

四、进度安排(2014年9月—2015年8月)

项目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结束。

1、筹备阶段(2014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分行业技术指导方案、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筛选、推介2013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宣传发动,召开有关会议,举行启动仪式。

2、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

2015年3月31日前对确定的88名技术指导员进行分专业集中技术培训,并签订责任状。根据农时季节,全年对技术指导员的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2015年3月31日后技术指导员分赴各自的责任区,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工作。

3、总结检查阶段(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20日)

2015年8月20日前各项目实施单位分产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书面总结报告,2015年8月30前县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核,并向上级写出书面总结报告,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五、主要参与单位及分工

1、县农业和粮食局:负责整体方案的制定,宣传发动,组织管理,确定示范户、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单位,主持筛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2、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筛选畜牧、水产的主推品种和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3、县茶果局:负责筛选茶叶、果树的主推品种和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4、县农机局:负责筛选适合本县的农业机械主推型号和技术,制定农机技术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5、县财政局:负责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6、县人事局: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参与农技人员的绩效考核。

7、县审计局: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六、中央财政经费使用安排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其主要用途用于以下3个方面工作: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占总经费的25%;完成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占总经费的5%;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占总经费的5%;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占总经费的5%。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等补助,占总经费的15%;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占总经费的30%。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试点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给予适当补助,占总经费的15%。

七、具体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县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农粮局、畜牧水产局、茶果局、农机局、财政局、人事局、审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政策扶持及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和粮食局,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及日常工作。

2、成立专家组,强化工作队伍

县成立专家组队伍,对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专家组由1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成员情况如下:

3、搞好宣传发动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农业信息网等宣传媒介和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二是召开有关乡镇负责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负责人等同志参加的专题会议,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领导和群众基础。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经验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示范效果和社会影响面,不断将项目引向深入。

4、实行多项目联动

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与高产创建活动、现代农业新品种示范、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进行有机结合,捆绑实施,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增加效益、扩大影响、增强示范带动效果之目的。

5、建立目标责任制

对工程任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县农粮局与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人人有任务、有目标,工作方向目标准确、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方案范文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控专业; 课程改革; 实践思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72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23- 02

1 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改革的原因

1.1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因为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载体,所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职业教育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必然要对传统课程进行深刻的变革。这对于学生时代按学科体系进行系统课程学习,以后也从事了多年传统模式教学工作的职校教师来说,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

1.2 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如过去需要数月才能制造出的模具现在仅需几天就行。正因为如此,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时间周期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培养一个开模具的八级师傅很不容易,须经过几十年的培养,才能有少数人手上“功夫”到家,现在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培养出开模具本领更胜一筹的线切割机床操作工或电火花成型机床操作工或加工中心操作工。而今企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3 传统课程无职教特色

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职业学校提出的本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这是因为:

① 原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是沿用了本科院校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无职教特色;② 课程内容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导致了实用的关键的新内容加不进,过时的无多大作用的传统内容丢不了,课程越来越多,书本越来越厚,内容越来越相对陈旧的状况;③ 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态为重理论、轻实践、轻技能培养以及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培养模式打下了基础。

这些不适应的问题和矛盾只有通过加强研究、大胆实践、深化改革和创新加以解决。教育部等颁发的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推出的专业教学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正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大举措。

2 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办法

2.1 更新观念,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即企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学校就设置什么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围绕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就应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

2.2 课程改革要与优化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改革相结合

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是职业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既定目标,不仅需要探索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而且要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具体举措为:

(1) 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制订各专门化方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将单科独进、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安排改变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实践交叉融合的教学安排。在制订学期教学安排计划的同时制订实验实训设备运转计划,从教学组织上保证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与实训岗位提供保障。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模块制,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拟分为机械制造概述、钳工技术基础、车工技术基础、铣工技术基础、其他机械加工常识、机械装配常识、综合训练等7个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机床及工量刃具的基础知识、相关图样识读、加工工艺、材料特性、检测方法等内容,并配套进行相关工种的技能培训,从而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