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1

【关健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2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

引言

博物馆藏品作为博物馆核心的物质基础,代表着国家重要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藏品信息的管理是藏品管理的一种延伸,它担负着藏品来源、属性、历史价值、材质、保护记录、维护信息、研究信息等资料的管理。因此研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收集、整理、研究、保存这些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实现博物馆藏品能被迅速查询、定位、维护、完好保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一、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

在博物馆藏品管理方面,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同时各个博物馆经济因素的不同,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各不相同。总体上来分析,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

(一)全手工管理

这种模式就是全部纯人工管理,从实物接收、鉴定、分类、入库、研究等,以及实物信息档案编写、卡片标签、历史查阅记录、研究信息更新等都采用纸质保存。这种纯人工管理模式不利于信息的共享、查阅,同时容易出现人文误操作、效率低的特点。

(二)互联网络管理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许多博物馆不再完全通过手工进行博物馆藏品种管理,同时出现了类似的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通过收录国家博物馆藏品信息,同时也把民间私人藏品进行收录,在资源上形成了互相补充。但这种脱离实物的管理,只能对进行藏品的宣传与教育而弱化了对于具体实物的精心维护与研究。

(三)网络与传播结合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博物馆管理技术、传播技术三种的综合,通过博物馆管理技术实现对藏品的研究、维护、保养,然后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博物馆珍藏品的信息化管理与记录,最后采用网络技术与传播技术实现藏品的宣传与教育。近几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不同博物馆间信息是互相孤立,因而也形成了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孤立。

二、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许多藏品标本展出、保管等工作还都是手工操作。因为藏品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传统的手工运作管理必然会需要大量的人员,显著增加了藏品管理的人力资源成本。除了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外,藏品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一)库房条件简陋

部分博物馆没有充分重视藏品的保管工作,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藏品库房管理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博物馆部分基础配套设施落伍。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的藏品保管空间—文物库房。相对于藏品数量来说,文物库房面积明显不足。许多文物藏品只能堆压存放,根本不能满足不同质地文物要求。

(二)藏品库设计问题

藏品库设在厢楼还是顶楼,由于受太阳光辐射,每到夏日,致使藏品库内温度偏高,温湿度无法调解。尽管个别库房配置了单体空调,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又缺少其他现代的必须保护设备,这就造成馆藏动植物标本、木制品生虫以及其他藏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三)保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藏品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

大多数基层博物馆都能根据本馆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是藏品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出现脱节现象,不少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能做到认真、坚决地执行,加上保管人员又时有变动,新上岗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训练,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造成藏品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三、改进藏品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严格遵循基本操作流程

首先,藏品来源管理。在各种账目和出入库凭证中详细记录藏品来源。按照不同的藏品来源,实行不同的藏品账号编码规则。其次,移交入馆管理。藏品来源确认完毕后,保管人员持藏品交接凭证开展藏品入馆交接工作,认证清点移交入馆的藏品,在相关凭证上详细记录藏品的类别、来源、名称等属性,然后将藏品妥善运送到文物库房区。第三,库前整理和入库管理。藏品保管人员在文物库房区进一步检查、确认藏品在相关账目中录入的具体属性数据。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做好定名和鉴定,实测和技术处理,影像资料记录,藏品账目录入等一系列工作。第四,博物馆内清理管理。按照博物馆先行的藏品分类方法将入库藏品进行分类。综合考虑现行的藏品定名方法和每件藏品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进行文物定名。鉴定文物,仔细填写藏品鉴定意见书。开展必要的藏品技术处理工作,例如,简易修复、熏蒸、防锈以及除尘除垢等。对藏品进行必要的实测工作,详细记录藏品的完残情况、成色、重量以及尺寸等。采用绘图、摄像、拍照等方法,记录藏品的图像资料。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博物馆需要及时地将藏品的各项资料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生成相应的报表、图像档案、文字、卡片、分类账和总登记账等。第五,入库管理。只有上述工作完成后,才能办理正式的入库手续。第六,博物馆库内整理。编制文物分类账,建立完善的藏品档案,设置藏品存放的柜架,收集和文物相关的信息,并编制藏品修复年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藏品修复工作。

(二)实行动态化藏品管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藏品通常只会存放在展厅与库房两个地方,并且很少移动。藏品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只要建立了藏品的档案、账目和卡,做好相应的保管与保护就可以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藏品开始频繁的对外展览,部分藏品经常在若干个地区展出,藏品的出库入库频率加大。经常移动的藏品不但增加了藏品遭受损坏的概率,而且为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静态化的藏品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博物馆展览的需要。因此,建立藏品动态化管理机制,加强藏品动态化管理,成为了当前藏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对纸质类藏品的保管

我认为纸质类藏品的保管,既取决于其材料质地,更取决于它所经历的环境和保存的方法。要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采取密闭、通风及去湿、增温、吸潮相结合的方法,并配合除湿机、空调和干燥剂等手段,调控好库房的湿度和温度。保管员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拿取纸质文物,要避免经常移动。工作前洗手,操作时要戴棉质白色手套,以防汗、头屑沾污文物,拿取时动作尽量要轻缓,确保轻放。纸质文物的保护贵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只有防做得好了,才是抓住了保护技术的根本,才能减少治的任务。要特别注意防尘防污染、防霉防虫、防火防潮、防强光自射等。

(四)推进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静态展品为主体的陈列是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形式,藏品说明牌只能承载很少一部分的藏品信息,难以将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充分展现,从而使得观众无法全方位了解博物馆的藏品,难以对藏品产生亲近感,进而和博物馆的距离越拉越远。但是,博物馆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后,藏品的展览陈列便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部分大型博物馆运用了交互式、动感式、场景化的藏品展览陈列方式,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拉近了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目前,对社会的影响和宣教服务等成为了衡量博物馆的重要标志。而数字化信息管理促进了博物馆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博物馆肩负着藏品公开展出、整理研究、科学保护等职责。为了充分利用藏品的价值,博物馆就必须解决目前藏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博物馆必须严格遵循基本操作流程,积极实行动态化藏品管理,大力推进数字化藏品管理,将博物馆藏品管理推向标准化、动态化、信息化提高藏品管理工作水平。(作者单位:天津纪念馆)

参考文献

[1]海.博物馆物论[J].中国博物馆.2011(01)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3

一、基本认识

1、信息采集是网络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正以信息化为先导而迅猛发展,文物藏品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无疑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网络服务、无线与有线信息的交叉传递,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而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已经搭上了信息化时代的快车。因此,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建设,全面采集和挖掘网络数字化资源,在更高的基础上为文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成为数字化时代信息搜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一般县级的馆藏文物达到1000件至3000件,上级的珍贵文物一般也有100件至500件,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馆藏珍宝。而数据库建好后,就能迅速摸清家底、了解实情,馆藏文物的基本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业务人员需要查调一件藏品,只需在电子资料库中键入一个关键词,系统就会快速作出反应,列出你所需要的图片和文本,快捷方便又省事。

2、信息采集要为数据库建设服好务

目前,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首先要配置电脑设备、数码相机,这是信息采集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其实是要学会电脑操作技术,掌握系统知识,如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库制作、网页制作、word排版等多种软件或操作技术。再次是县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还要具备文物藏品的拍照技术,一件藏品不仅要从正面、侧面、俯视面、底部等方位进行拍照,而且还要拍摄局部,以此达到清楚、明晰的目的。此外还要具备博物馆相关的业务知识等,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对馆藏文物的名称、完整情况、历史来源、制作年代、文物特点及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探讨。几年来,县级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自动化传递和利用为今后藏品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立一个文物资源共享的网络化管理条件已经成熟,安是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顺应时展趋势的需要。

3、信息采集为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资源共享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的术语,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县级文博部门要认真做好文物藏品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文博事业信息化建设,其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信息采集一般来说是以馆藏文物为对象,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文物数据库建设为目的,高标准、高质量地把每一件藏品的所有信息内容全部载明,并通过技术处理建立信息网络,构筑藏品信息交流平台,延伸交流的空间,能让文博管理部门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研究和利用,使馆藏文物发挥最大值的社会效益。

二、基本思路

县级文博管理部门,在网络文化服务、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目前处于幼稚时期,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出成果、出效益,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研究,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1、建立馆藏文物资料目录数据库。一个县级文博管理部。 藏品多,品种杂,质地、大小和重量以及完整和程度均不相同,业务人员就要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利用电脑操作技术和文物知识,使藏品管理从杂乱无序状态逐步过度到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各文博部门要从站在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总揽文物工作全局,面向未来,把馆藏文物资料目录数据库这个基础工作做好。

2、馆藏文物的特色化管理。一个县级文博单位都有其藏品特色。各单位要根据其特色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管理体系。笔者所在的任城区有着丰富的汉代古墓群,

3、逐步充实和完善藏品信息采集和管理体系。目前,县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资源的搜集力度比较薄弱,搜集的范围比较狭窄,远未达到系统全面的程度,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三、基本做法

对馆藏文物信息采集是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文物工作全局,从根本上解决馆藏文物管理和保护问题的重大决策。要把这一战略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县级文博部门就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实现一个重要转变

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是多年来我国以一种原始的管理办法向更加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转变。一般来说,对一件件藏品的鉴定、帐目和卡片的填写,都是人工用笔书写的办法很不规范,查找起来有如大海捞针。现在实行信息化采集和管理,这是一个根本性转变。

2、抓住一个“核心工程”

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县级文博部门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突出重点,围绕这一“核心工程”做文章,主打战备牌。

3、解决一个突出问题

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资料是否准确、文字图片是否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二是业务人员集中精力、分布实施;三是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四是反复核对、力求准确。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4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探讨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将传统博物馆所具备的职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说就是采用国际互联网与博物馆内部信息网的信息构架,将传统的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活动有机、紧密的结合。构筑信息交换载体。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体现。数字博物馆既是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面向新世纪,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产物;又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用信息时代的诸多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对博物馆业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博物馆虽然给博物馆及观众带来了优质的物质文化信息服务,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观念和意识问题:首先、我国的博物馆界存在着“重藏轻用”的观念,不关心有多少藏品被有效地用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其次、将博物馆的藏品视为本馆所有、本部门所有或个人所有,排斥社会利用、同行利用或他人利用,进行资料封锁和垄断。再次。行政和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习惯于墨守成规,在观念上排斥新技术。

(二)统一规范问题:当前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下,缺乏清晰和统一的程序格式.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资料保存方面,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对藏品进行描述。比如藏品的定名,存在同一种器物在不同的博物馆中称谓不统一的现象。再如藏品的分类。由于文物本身的复杂性.无论从质地或用途上分,都难免有无法确指的现象。其次、在管理系统开发上采取不同的方法及软件,各自为政.不仅不利于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建设.而且会造成重复投资和浪费。

(三)人才问题:在开发和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人是关键性的因素。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但也只是一种手段,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操作人员素质的影响。可以说人员培养是关系到数字化博物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四)经费设备问题:博物馆属非营利性机构,经费有限。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意味着在硬件、软件及维护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花资巨大。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都采用由博物馆提供经费、软件公司编程的方式来进行。开发软件费用之高可想而知。

(五)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专有性。而网络上的信息则是公开的、公用的。很难受到权利人的控制。各种文物藏品的图片是数字化博物馆的主要展示内容,但这种信息涉及文物研究版权的问题,不叮能完全无偿地向观众提供所有的图片下载服务。另外,数字化建设中还存在库藏品的高透明度暴露问题。所以说尽管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共享有利于社会进步。但若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也会影响馆方实施数字化的积极性。

二、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

从技术构成模式上来说,数字化博物馆一般应具备局域网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办公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站系统等。数字化博物馆的运行方式应该分内、外两种。其一就是对内通过博物馆局域网进行数字化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利用,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藏品信息管理、人才资源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对外通过互联网,使博物馆与外界通过网络建立联系,达到馆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共建、共享及交流,并通过网站形式对公众提供各类信息及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这两种信息传播途径,利用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将实体博物馆将数字化博物馆结合,共同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实现,这即是数字化博物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一)建设博物馆网络。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博物馆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局域网建设包括网络的综合布线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应用。互联网是博物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可申请宽带服务,解决博物馆的上网环节,并设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做好必要的数据备份,以保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危害以及非授权用户访问,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为博物馆业务研究服务.可经常从互联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信息、信息挖掘。以充实更新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库,为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服务。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对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博物馆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建设藏品数据库更是其中的关键。各博物馆在长期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中,都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因此为达到建设藏品数据库的目的,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在制订藏品数据库标准时,还需要考虑今后国家标准出台的可能,为今后的升级换代留下余地。

三、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的措施

(一)要实现数字博物馆的职能,一方面要为数字博物馆的实现提供硬件设备及其所应用的软件的合理配备,这是实现数字博物馆的先决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博物馆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适应信息时代新的思想意识和信息时代的博物馆等文博工作者所应该具有的新观念、新思路,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所采用的新途径,不能只仅仅局限于传统博物馆实体工作对人们意识的束缚,而要去顺应信息时代带给博物馆的要求,牢牢抓住信息社会带给博物馆的新的机遇,为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去营造出能有利于进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理顿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

(二)博物馆的藏品陈列、文物管理与保护、文物考古发掘活动、搏物馆的科学研究工作等业务工作,以及人事、财务、党务、政务等管理包含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这是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得到合理的、科学的配甓,这样才能为博物馆的信息化铺平道路,为数字博物馆的实现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创造出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氛围:博物馆的信息化以及对信息的科学管理与利用也将使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过程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管理的整合,博物馆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框架,依次来指导具体的信息化进程。单位信息技术人员要合理分布,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博物馆统一领导下完成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对引进的信息系统,全掌握,完成引进系统的最终掌握、维护和完善,以此带动全馆人员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系统.它还包含着管理思想,根本上讲是一个管理项目,只不过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去实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随着博物馆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随着单位环境的变化,博物馆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谭羡:略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 科技信息2008年第2期。

[2]侯静波: 浅谈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 活力2009年第22期。

[3]肖桔:浅谈新形势下建设数字化博物馆[J]. 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4期。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工作 有效管理模式

一、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现状

博物馆依靠藏品发挥社会功能,藏品体现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只有加强藏品的有效管理,保护好藏品,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藏品。目前,博物馆藏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藏品保护设施方面的不足

大部分博物馆的藏品保护设施条件较差,没有像样的藏品存放库房,管理设备老化,藏品存放环境脏、乱,面积小,不能满足博物馆藏品存放和陈列,由于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多数藏品特别是一些历史文物,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地震、风、雷、电、虫、潮、尘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文物自然损坏严重。

2. 藏品保护资金方面的不足

博物馆藏品管理资金少,需用资金项目多,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藏品管理的问题。作为地方的非营利公益事业单位,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力度小,自身经营管理收入不多,相反,管理使用的费用数目较大,造成管理中的支出大于收入,很多的管理系统和管理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和完善。

3.藏品保护技术方面的不足

由于博物管理技术的不足,很多馆藏品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案,自然和人为损坏严重,很多馆藏品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统计阶段,而一些以外的问题则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了很多馆藏品的消逝。

4.藏品保护制度方面的不足

没有完善的馆藏品保护制度,是很多博物馆管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缺乏制度的约束,管理工作中的岗位、个人都会相对缺乏约束,没有明确的分工,在管理中常常会疏忽很多的问题,对藏品的保护缺乏必要的责任和意识。

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即将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对藏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保证藏品的价值及安全,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加大资金的投入,更新管理系统及管理设备,为藏品提供更好的储存环境,保证藏品的价值。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管理设施,提高藏品保护水平。

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更好的建设保护馆藏品的设备和管理系统。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所属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并且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需符合经济适用原则。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安全、舒适的藏品库房,保证藏品的安全,为藏品创设有效的保护条件。在博物馆库房建设和维修中,应对选址、布置、以后的扩张进行合理统筹的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改善管理的设备,建立科学的管理技术。加大博物馆管理资金的投入,要求博物馆严格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在管理环境和设施的建设中,要注意藏品的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要有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藏品的管理设备建设方面,要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更新或添置,有效第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条件,对管理的方法、管理的环境进行改造,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人文管理的建设,提高藏品保护的技术水平。

博物馆的藏品,需要进行人文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馆藏品展开新的保护,积极的开展馆藏品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藏品量体裁衣地设计保护的方案,发展新的保护技术。要想提高馆藏品的保护水平,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管理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情感;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创造条件,培养出更多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专业管理。同时,也要专业的藏品保护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也哟啊善于引进高水平的准也技术人才,借鉴好的藏品保护方法,用于自身的管理工作中。

四、完善管理制度制度,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针对不同的馆藏品、不同的管理岗位和管理者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对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人员建立一套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精神要求法人代表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制定明确分工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具体到个人,加强管理者的藏品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宣传藏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藏品的价值及其历史意义,要保证藏品的安全和价值,并将保护和管理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博物馆藏品发挥其社会职能。

其次,对物要有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水平。对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藏品账目、数量明确;编目要详尽详明,查用时比较保方便,在管理中,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组管理。对馆藏品的科学化管理,首先要要加强藏品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各管理员要明确各自的管理任务。熟悉藏品管理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在博物馆日常管理中不断学习具体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最后,就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进行藏品的管理,使管理数字化、高效化、公开化。 对博物馆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快速将馆藏品各项的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社会职能进行分工,能够系统、准确、全面地位人们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同时也能够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使整个管理系统高效地运转。

参考文献:

[1] 段少京,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探讨[J];南方文物;2004年03期

[2]朱珠,有关近现代藏品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3] 李南书,卢升弟;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规范化初探[J];四川文物;2000年04期

[4]刘静贤,浅谈博物馆藏品管理与养护[J];才智;2009年12期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

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6

博物馆体系更加健全

截至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纪念馆已备案登记的数量达244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69座(文物系统博物馆152座,行业博物馆17座),民办博物馆75座;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7座,二级博物馆7座,三级博物馆18座。以四川博物院为龙头,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为特色,市州博物馆为支撑,县级博物馆为依托,民办博物馆为亮点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

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得到提高

截至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正式登记入藏的藏品约315万件。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代表的古蜀文物、汉代陶石雕刻、南朝至唐代时期的佛教造像、宋代石刻及窖藏瓷器和金银器、明清书画作品、张大千书画作品等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珍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基本陈列331个,举办临时展览678个,开展教育活动2811次。

免费开放工作成效凸显

2013年,四川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达89家,全年免费接待观众人数约160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约600万人次,大中小学生及农民工、城镇低收入群体参观人数进一步上升,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2008年以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已累计投入8亿多元。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

数字博物馆、掌上博物馆等新媒体传播模式进一步发展应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顺利开馆,成都市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数字文化文物信息综合管理、展示与互动平台――“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文博资源服务公众的途径手段更加多元。

国家文物局已拟定金沙遗址博物馆为首批三个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工作。金沙信息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完成首期WIFI信号覆盖;为精品文物贴上了二维码标签,设立扫码体验专区,金沙遗址博物馆微信导览平台是国内首批、西南首家提供该服务的博物馆,通过微信发送所需信息的编号或名称即可了解藏品、展览、开放时间、交通地址等信息。

此外,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已建立;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已登陆谷歌艺术计划,同时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都已上线。

博物馆文物交流活动积极开展

金沙遗址博物馆引进《马王堆汉墓文物珍品展》、四川博物院赴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巴蜀神韵――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反响强烈;配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开展的赴日“中华大文明展”、赴意“早期中国展”、赴英“明代:皇宫与驿道”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与美国宝尔博物馆、休斯敦自然博物馆外展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四川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民办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

国家文物局2010年和2012年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也于2010年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

四川正努力探索推动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思路举措,民办博物馆在提高陈列水平、加强藏品保护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作出了努力。民办博物馆事业已日益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馆藏天下:推动文博事业和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需做好文物库房、展厅的文物管理和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文物寿命。可采取改善文物保管设施等措施,推进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技术保护工作,有效降低博物馆藏品的自然损坏率。

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强化科研保障,改善科研环境。

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也是博物馆提供给社会最重要的“文化产品”,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其水平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

201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深入挖掘文物的丰富内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文化含量,创造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有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陈列展览,突出文物的主角地位和观赏性,突出陈列展览的真实性和知识性,努力实现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和谐统一,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灵魂”。要逐步建立完善共同推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机制,丰富面向或配合学校教育的陈列展览。

要结合国民教育,增加博物馆的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将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优势。

要采取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乡土教育、组织夏令营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吸引未成年人参加博物馆活动,凸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价值。

深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

虽然四川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长期未能得到调整的现状已难以适应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以及新建博物馆的补助需求。要切实加强对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监督管理,不断探索推进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的新举措,扎实推动免费开放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四川省博物馆虽然数量增长较快,但很多博物馆在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社会教育、宣传推介、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明显较低;一些民办博物馆申办时热情高涨,开办后无所作为,没有履行向社会开放的职责,有的甚至收藏赝品。

因此,需要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各地博物馆、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通过合办展览、举行学术会议、开展文物保护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在科研、展览等领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

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博物馆组建理事会;积极引入社会组织,探索第三方审核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文物博物馆宣传工作。

另外,随着四川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和文物经营活动的日趋活跃,文物经营活动中未取得文物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文物经营、买卖出土文物、虚假经营、知假拍假等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需要进一步整顿规范文物经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