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1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2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藏品管理;突出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基层县级博物馆藏品质量与数量有了很大提升。博物馆藏品的增加,一方面在研究地区历史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起到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但是在藏品管理实际过程中,由于受到技g制约、管理人员水平问题以及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问题。为此博物馆管理者根据问题的主要原因,开展了针对性对策研究,为县级博物馆藏品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1 当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存在突出问题

1.1 藏品保护技术依然有待提高

藏品管理不善将会造成文物损坏、遗失等重大问题的出现,继而造成文物管理重大事故的出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造成藏品管理不善的基本原因是其保护技术依然有待提高。这种技术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监控技术盲点问题。博物馆藏品保持环境、安全等问题监控技术的提高,是保证其保存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的监控过程中,部分监控盲点的存在使得藏品保存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这种盲点问题是因为两方面问题造成的。一方面人为设计盲点,既监控设计中因人为设置不善造成的监控盲点,另一方面为技术盲点,既因为设备设计质量问题造成的监控盲点。第二,藏品保存环境控制技术能力不足。文物藏品保存中,对于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要求较高。但是在研究者对县级博物馆文物展示区与库房实地检测中发现,由于受到技术缺陷影响其藏品保存环境中的控制技术不足,造成了藏品保护质量的下降。

1.2 藏品管理人员工作水平较低

在县级博物馆时间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管理者工作水平较多造成的藏品管理问题,对于博物馆日常工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对文物藏品造成破坏。文物藏品是博物管理藏品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践工作中,因保管人员缺乏文保专业知识或疏忽大意造成,进而对文物造成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二,技术能力缺陷。新型藏品保护技术的应用,是确保藏品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如专业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等),无法使用适应新型控制技术,进而影响藏品保护技术优势发挥是当前博物馆藏品保护中遇到的重要难点问题。

1.3 藏品管理过程缺乏制度制约

在博物馆管理中,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了藏品管理质量的降低。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以下两方面问题出现的。一方面县级博物馆管理者由于长期受到事业管理体制影响,缺乏经济责任制制度管理理念,进而造成管理者制度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博物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进而造成其制度建设中缺乏参考依据,影响了制度建设的约束力。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约束力的降低,造成了县级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管理力度降低、责任制难以落实等多种问题的出现。如藏品管理实践中,由于现有制度中对部分管理责任为制定明确的责任岗位与人员,进而造成管理事故无法进行有效处理与责任追查的问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管理事故。

2 藏品管理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2.1 引进数字化信息技术,提高藏品管理技术水平

第一,采用数字化监控技术提高监控质量。数字化监控技术较之传统系统,具有监控视频清晰、灵敏度高以及监控死角小等技术性优势。如红外线监控设备的应用,在藏品夜间与消防监控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作用。第二,利用自动化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控制精度。数字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人工管理技术比较,其对环境控制的精度、反应效率更加准确高效,进而更好的提高了藏品保护质量。同时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很好地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对藏品的二次伤害。如利用自动控制主机将恒温空调、排风除湿系统进行一体化控制操作,即可很好地提高藏品环境质量。第三,保证整体化控制管理模式的运行。藏品保护不仅是单一的控制过程,而是环境、人员、设备整体控制的过程。因此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藏品保护中整体管理模式的开展。如数字化一体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类监控设备开展藏品管理监控工作。同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数据,监控中央处理设备可以根据程序设计流程做好问题分析、预警警报以及对空气质量、消防设备等保护性设备进行控制,确保问题处理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2 开展实践性职业培训,培养合格的藏品保护队伍

对博物馆现有就业人员以及新入职员工开展实践性职业培训,培养出具有藏品保护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藏品保护队伍,是当前县级博物馆人力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队伍培养中,其工作内容包括了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已就业人员的技术培养。对于博物馆已就业工作而言,职业培训的重点应集中在新型文保技术以及相关理论技术的培养中。如加强对已就业人员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培训,进而提高其数字化文保设备的控制质量与效率,就是当前博物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新入职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对于博物馆新入职员工而言,其文保理论与相关技术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其文保实践能力的缺乏却是其管理工作中遇到主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可以采用工作经验分享、职业技能培训等不同模式,对新入职员工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如文物修复实操培训、环境控制设备操作培训等),提高其藏品保护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在职业培训中,管理者针对基层博物馆管理经验较少的劣势,可以派遣工作人员管理规范的省、市等大馆开展实践学习,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

2.3 以藏品保护质量为目标,建立严格的藏品保护制度

在县级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中,包括了一目标、两核心、三控制的建设内容。一目标就是围绕藏品保护质量提升为目标,开展制度建设工作。这是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必须达成的工作目标,也是管理制度制定中心内容。两核心就是确保以藏品管理责任制度与保护过程全程监控制度为核心,在藏品管理过程中搭建起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管理者可以确实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而制度管理的内容则包括了对藏品保护环境、工作流程以及展示过程的控制中,保障管理工作落实到文保工作实践中。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藏品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必须与博物馆实际情况结合开展,提高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与控制质量。如县级博物馆在展示管理制度中,必须结合当地民族与民俗习俗忌讳特点制定制度内容,确保藏品展示中不出现类似问题,影响博物馆展示与整体工作的进行。

3 结语

县级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的开展,是其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此博物馆管理人员结合实践工作中遇到的技术不足、管理人员水平问题以及制度缺陷三点主要问题,开展了实践性应对措施研究,利用技术与管理结合的实践性工作方法提高藏品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3

一、基本认识

1、信息采集是网络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正以信息化为先导而迅猛发展,文物藏品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无疑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网络服务、无线与有线信息的交叉传递,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而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已经搭上了信息化时代的快车。因此,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建设,全面采集和挖掘网络数字化资源,在更高的基础上为文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成为数字化时代信息搜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一般县级的馆藏文物达到1000件至3000件,上级的珍贵文物一般也有100件至500件,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馆藏珍宝。而数据库建好后,就能迅速摸清家底、了解实情,馆藏文物的基本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业务人员需要查调一件藏品,只需在电子资料库中键入一个关键词,系统就会快速作出反应,列出你所需要的图片和文本,快捷方便又省事。

2、信息采集要为数据库建设服好务

目前,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首先要配置电脑设备、数码相机,这是信息采集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其实是要学会电脑操作技术,掌握系统知识,如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库制作、网页制作、word排版等多种软件或操作技术。再次是县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还要具备文物藏品的拍照技术,一件藏品不仅要从正面、侧面、俯视面、底部等方位进行拍照,而且还要拍摄局部,以此达到清楚、明晰的目的。此外还要具备博物馆相关的业务知识等,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对馆藏文物的名称、完整情况、历史来源、制作年代、文物特点及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探讨。几年来,县级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自动化传递和利用为今后藏品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立一个文物资源共享的网络化管理条件已经成熟,安是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顺应时展趋势的需要。

3、信息采集为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资源共享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的术语,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县级文博部门要认真做好文物藏品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文博事业信息化建设,其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信息采集一般来说是以馆藏文物为对象,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文物数据库建设为目的,高标准、高质量地把每一件藏品的所有信息内容全部载明,并通过技术处理建立信息网络,构筑藏品信息交流平台,延伸交流的空间,能让文博管理部门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研究和利用,使馆藏文物发挥最大值的社会效益。

二、基本思路

县级文博管理部门,在网络文化服务、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目前处于幼稚时期,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出成果、出效益,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研究,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1、建立馆藏文物资料目录数据库。一个县级文博管理部。 藏品多,品种杂,质地、大小和重量以及完整和程度均不相同,业务人员就要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利用电脑操作技术和文物知识,使藏品管理从杂乱无序状态逐步过度到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各文博部门要从站在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总揽文物工作全局,面向未来,把馆藏文物资料目录数据库这个基础工作做好。

2、馆藏文物的特色化管理。一个县级文博单位都有其藏品特色。各单位要根据其特色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管理体系。笔者所在的任城区有着丰富的汉代古墓群,

3、逐步充实和完善藏品信息采集和管理体系。目前,县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资源的搜集力度比较薄弱,搜集的范围比较狭窄,远未达到系统全面的程度,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三、基本做法

对馆藏文物信息采集是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文物工作全局,从根本上解决馆藏文物管理和保护问题的重大决策。要把这一战略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县级文博部门就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实现一个重要转变

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是多年来我国以一种原始的管理办法向更加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转变。一般来说,对一件件藏品的鉴定、帐目和卡片的填写,都是人工用笔书写的办法很不规范,查找起来有如大海捞针。现在实行信息化采集和管理,这是一个根本性转变。

2、抓住一个“核心工程”

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县级文博部门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突出重点,围绕这一“核心工程”做文章,主打战备牌。

3、解决一个突出问题

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资料是否准确、文字图片是否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二是业务人员集中精力、分布实施;三是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四是反复核对、力求准确。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4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博物馆便成了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影响博物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博物馆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当把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视为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新形式下的今天,博物馆发展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博物馆藏品的更新换代、硬件设施的短缺、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运用、资金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对博物馆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博物馆管理的真确方法,从而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下面笔者主要从藏品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活动组织、数字化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一、藏品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石,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人类社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藏品象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产业,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能进行再生产的特性,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因此,必须加以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使之长期保存。

(一)藏品保护方面

为了保证藏品的安全,博物馆必须建立收藏藏品的专业库房,并配备专业的库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于价值珍贵的藏品,开设专柜进行收藏。该库房必须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霉等功能,以便更好的保护藏品安全。同时,控制好库房内部温度和湿度,调整藏品的受光度,从而减缓藏品的自然老化。

(二)藏品修复方面

关于藏品的修复,要做好清除和修补两方面。及时清除藏品上的一切附着物,对藏品残缺部分进行修补,使藏品的危害降到最低,以恢复藏品的本来面貌。修复时要注意修复方法,修复过程中,不能改变或者破坏藏品原有的特征,质地各不同的藏品均有其各自的修复方法。

(三)藏品展览方面

由于藏品信息的不够全面,许多博物馆内的藏品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摆设。因此,博物馆方面应该最大限度的完善藏品信息,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观众真正的了解藏品。

二、人员管理

近年来,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尽人意,普遍人员专业不对口、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抱着“混下去”思想的人员被安置在各业务部门,似乎进入博物馆工作不需要什么门槛,不经训练、不加专业考核的一些人不断进人博物馆工作,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博物馆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博物馆管理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必须从本质上提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专业修养。因此,在博物馆的管理中,我们有必要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一)员工招聘方面,完善员工招聘信息,制定一份详细的员工招聘计划。

(二)员工培训方面,不仅要培训博物馆相关内容,而且还需培训营销、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所有层次的人员都能胜任其岗位。

(三)员工管理方面,创造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描述所有员工的工作,完善薪酬政策,保持定期的员工会议。

(四)此外博物馆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要求职员定期参加高校的学历教育,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最后组织员工去参观一些知名的博物馆,学习国内外博物馆管理的成功经验。

三、资金管理

资金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中流砥柱。在资金的严重缺失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博物馆要增添大量存包柜、安检设备、保安、清洁工等,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资金是博物馆的物质食粮。为了使博物馆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每个博物馆管理人员都必须争取获得资金支持和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对博物馆进行资金管理。

(一)博物馆应该采用并保持一个财务方案。

(二)积极参与一些学术的、政治的大型活动并宣传博物馆,来提升博物馆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把博物馆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业相结合,确保博物馆运行的公共资金。

(三)博物馆可以成立捐赠者俱乐部,制定资助、捐赠政策。

四、活动组织

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大型政治题材专题展等,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众的需求并举办一些合大众口味的展览,此外,博物馆还需了解一些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紧跟潮流,在社会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就有可能成为博物馆的观众。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走“亲民”路线,做到与观众无沟通、交流等任何障碍,拉近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观众真正的融入到活动本身。

五、数字化管理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需要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加大对博物馆内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如引进计算机、数字显示屏、藏品管理软件等设施和系统,打造一个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博物馆,将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在网络博物馆宣传,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网络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一种延伸,更方便、更快捷地位广大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博物馆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改革博物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为广大观众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纪远新.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5

(初稿)

1引言

今年6月18日我馆正式营运开馆以来,馆内的实体建设业已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就绪;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配置和联网工作运行已转入正常;展览陈列、网站宣传、安防监控、多功能会议厅、票务管理、人事财务等部分业务也实现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已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抓住时机,加大力度,尽快尽早地切实推进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提高我馆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迈向“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建馆目标的必然选择。 2目标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发展的任务,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与共享为主线,采用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十一五”期间三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馆藏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办公决策现代化和科学化,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力争使我馆数字化工程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任务

(1)完善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和网络集成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统一的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实现多媒体辅助展示导览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运行监测;

(2)完善三峡博物馆网站建设,实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资源与展示的整合,通过Internet 强大的表现能力,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访问对象的网络用户,系统、全面、生动地真实反映博物馆内容,传播博物馆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进步、为社会公众服务,同时实现国际化的交流;

(3)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为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对文物的保管、研究、保护、利用提供便捷的查询、统计、分析手段;

(4)通过办公系统和网络的支持,建立远程办公环境,实现诸如田野考古工作实时会诊、汇报、资料调阅等功能。

4计划

2006年 开发或引进藏品管理系统、文献图书管理系统、影像图片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实现藏品著录、文献编目、媒体采集、保管管理等基本业务的自动规范化管理。完成重点馆藏文物的信息化著录整理、重要文献资料图片的信息数据录入。为博物馆内部管理和专家用户提供采编、检索、读者管理和系统监控工具,克服目前博物馆文献、档案等资源得不到快捷方便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共享的弊端。

2007年 开发或引进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形成以电子文件流转为

核心,覆盖行政和业务等各部门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系统。面向办公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行政公务、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票务、电视会议、视频点播、信息、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博物馆电子化办公及网络远程办公,有效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视频为一体,不断充实完善馆内藏品、文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丰富网站内容。

2008年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实现考古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支持田野考古现场和远地的实时会诊,为三峡地区的考古工作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工作手段。完善三峡文物考古发掘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充分展示三峡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体现三峡博物馆本身的重要特色,为人们全面认识三峡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长期的综合研究提供服务。

2009年 完善已实施数字化建设的各子系统的资源整合,建立大规模的多媒体资源库,实现文博数字资源的统一制作、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图文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光盘能力,为馆内的业务建设提高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资源平台。

2010年 进一步充实数字化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系统功能,提高数字化系统运用管理技术水平,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强化数字化陈展手段和个性化导航服务,通过网站动态系统、多媒体导览、三维辅助陈列展示、视频点播(VOD )、在线知识讲座、网上会议直播与发言等个性化服务,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于大众,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力求展示出国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果。

5投资

资金的短缺是博物馆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又是很耗费财力的领域。好在其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是属于“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行为,值得倡导和推行。虽然我馆数字化工作起步晚,但却能够借鉴和汲取兄弟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使投资更有实效。基于现实客观情况,和我馆每年能争取到四五百万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资的设想,拟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附件一) 。 6要点

(1)更新观念,全馆动员

根据国际博物馆学会1989年9月海牙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与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信息资料咨询机构。社会办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博物馆收藏、整理和研究标本,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正好为博物馆发挥自己的使用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使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但是,在我国博物馆界还存在着严重的观念滞后,还根深帝固地保留着“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在不少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看来,博物馆的意义主要在于收藏和研究文物标本,而与公众如何有效地获得博物馆的信息,与社会科研

机构、生产部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藏品资料的关系不大。因而在实践中,他们不把文物藏品的利用放在首位,关心的仍是如何保存好藏品、如何研究藏品,并视其为博物馆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不是藏品有多少被有效地用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另外,博物馆界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严重的小生产狭隘观念和封建私有观念,具体表现为把博物馆的藏品视为本馆所有、本部门所有或个人所有,排斥社会利用,同行利用或他人利用,进行资料垄断和封锁。这样的观念和行为必将严重制约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尽管目前我国有近百家博物馆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似乎在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但这些网站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所能获取的信息仅仅是博物馆的概况、展览信息等简介性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博物馆数字化的要求。除了技术、资金因素外,主要的还是观念问题。对一些人而言,内心深处恐怕还不愿推进博物馆数字化。

观念的贫困是可怕的贫困,观念的滞后也是最难改变的。要推进我馆的数字化建设,首先必须克服观念的制约。只有当我们真正转变观念,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才有希望,否则,博物馆的数字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最多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空中楼阁。

全馆员工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适当改变工作方式,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先行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展思路、提高素质,为我馆数字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性的、长期建设的宏大系统工程,牵连到博物馆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的学科众多,有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传媒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因此参加的部门和人员也较多,需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合理充分地利用馆内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效与否的关键。

(3)贴近实际、重视资源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资源建设优先的原则,重视持久的、可能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数据资源采集整理工作。按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视项目开发进度,实时配置相应的软硬件,做到适用、合理、高效、便捷。力求将丰富的馆藏资源转化成为知识、发展为技术优势。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足够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拥有再多再好的软硬件设备配置也只能够构成泡沫。

(4)引进为主,高效建设

鉴于目前我馆数字化工作底子薄,起步晚,经费、设备设施及人员配备都不足的现状,我馆在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时,尤其在初期,宜采取合作共享,引进为主的方式,借鉴国内一流博物馆多年来在博物馆数字化研究和建设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应用经验,引进其技术成果,寻求资源共享,降低投入成本,避免重复开发,力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我馆的数字化建设。

(5)争取投资,追求卓越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型博物馆和新建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可谓是不遗余力,动辄四五千万到上亿(附件二) 。这对重庆这个全国最穷的直辖市来说,如此投资怕是现阶段的财政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这也使我馆要实现我们的

建馆目标,面临着强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财政经费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寻求合作开发,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地争取筹措资金,保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力争在技术层面上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动员全馆职工,继续发扬这一年来,在新馆建设、老馆搬迁过程中所焕发出的团结合作,努力工作的精神和干劲,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切实搞好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坚定不移地向着“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建馆目标推进。

附件一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

金额单位:万元

附件二

国内部分大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

1、上海博物馆:信息化二、三期建设:4000余万元

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博物馆 文物保护 发展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壮大,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信息化技术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给人类生产、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了集约化发展的思路,拓宽了人们的信息空间,能够确保信息高效、快捷的传输与共享。而且数字化的应用,更让博物馆文物保护迸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也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仅是文物研究的重要举措,更加是文物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更好发展的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信息化发展

一提到博物馆,人们脑海中往往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博物馆作为一个珍贵历史、珍贵文化的储藏中心,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历史性与人文性。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博物馆管理及文物保护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虚拟化博物馆的探索。比如1994年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就建立了多媒体的馆藏数据库,并不断探索和完善多媒体的藏品查阅系统软件,对千余件藏品资料进行开放共享,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图片或者动态展示,让社会大众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便捷的进入到博物馆官方网站,对所需藏品进行查找、信息搜集和关注。

我国台湾习惯性的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为“数位典藏”,而且在已有较为成熟的数位博物馆的基础上,应用元数据对现有藏品进行构架和资料整理,并能够快捷的检索信息,对馆藏品位置的描述、对馆藏品类管理及藏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而在我国内地,故宫博物馆创新的对馆藏品的信息化进行了探索,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文物照片进行整理,构建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随后陆续开设了摄影资料数据中心,实现了藏品影像信息的信息化处理和数字加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博物馆开始全面进入信息化时期,国内各大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及Server等模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官网及藏品数据库,但是由于信息数据庞杂,网站访问用户超过一定限额时,极易造成网站及客户端运行卡顿,或可能出现系统崩溃,不利于网站后期升级与维护,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藏品信息检索需求。近几年,博物馆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库技术不断创新,很多博物馆开始利用Browser/Server模式部署软件,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网站运行效率,提高了信息浏览速度,该技术也被逐步应用到其他行业中。由于各个图书馆网站构架及信息存储的差异性,博物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出现了局限,针对该问题,泰国相关研究人对网站进行了合理的改革,通过本体映射技术为用户尝试探索博物馆藏品信息检索的个性化和智能化,但还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博物馆文物检索及保护中。

二、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1.博物馆的虚拟化文物保护措施

博物馆的虚拟化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虚拟实景,即让参观者结合互联网及3D技术对实体博物院进行在线游览,能够较为全面和真实的展现博物馆的实境情况;另外一个是虚拟的虚境,比如利用计算机复原软件及系统合成的阿旁宫建筑,是对历史场景及情景的生动再现。例如,我国故宫与他国一同研发的数字故宫就是利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手段,全面的将故宫的整体风貌、建筑结构及内部的馆藏文物的各个细节信息进行了综合、全面、系统、精准的搜集并处理,并形成了一整套的集古建筑与古文化于一体的数字化模型及配套的数据库,逼真的再现了故宫的宏伟庞大及艺术文化感,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了当时的辉煌与荣耀。博物馆还可以通过虚拟化对文物的发展进行演绎,让人们了解到其发展的历程,从思想上让人们形成对其保护的意识,从而让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予以重视。从思想上让人们对文物予以重视,是对其进行保护的做好方法,更是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根本方法。

2.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构件藏品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于文物的统一管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而这其中必然要对藏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应用,其主要是讲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录入,通过对其进行数据库的构建。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衍生研究、文物保护,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展览辅助。将此系统纳入到文物保护中一方面能够对其进行更好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其保护予以统一化管理。运用该系统可以通过B/S方式对藏品进行部署,通过系统自身的管理模块、检索模块、影像管理模块、智能监控模块等等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同时,运用该系统还能够为不同部门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比如普通馆员、保管员等层次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进行相应的监管,更加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操作技能,能够通过系统对文物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对其管理形成体系化建设。

3.应用导航讲解技术促进文物保护

为了更好的向游客介绍图书馆内各文物的情况,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可能为每一位游客开展人工讲解,此时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导航讲解技术,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在博物馆的入口处设置多语言的语音导航器,游客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利用数字导航技术,在不同展厅进行游览时,就能够根据游客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导航解说,大大降低了人工讲解成本及压力,有效促进了博物馆文物工作的信息化。其既能够为人们的浏览提供方便,更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时展在博物馆中留下的痕迹,能够让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导航讲解设备上进行监控安装,还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予以监控,能够有效防范文物的丢失或者损坏,对于文物的保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导航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可以说是一种跨时代的文物保护措施,其将人们的游玩需求和文物保护融为一体,并做到了简洁明快、高速快效,真正做到了多功能式的文物保护措施。

结语: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得到了来自信息技术的支持,让博物馆能够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保护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才能够让我国的历史得到流传,才能够让自身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够让博物馆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宇轩.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5,11:300-301.

[2]宋才发.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及规范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2012,02:34-41.

[3]汪曦曦. 数字化博物馆的数据库运用及发展――以山东博物馆文物数据库为例[J]. 青年记者,2012,32:87-88

[4]李忻悦. 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5,04:77-78

[5]谢沫华,陈大元. 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J]. 文化遗产,2015,0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