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教学策略

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提高;口算能力;教学策略

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既是估算、笔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更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优秀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口算能力,于是做起题来迅速自如、轻松愉快,他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会更加的喜爱:而学困生由于口算能力基础差,不是这里算错,就是那里算错……慢慢地就会滋生畏难情绪,逐渐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变得厌学,不求上进。要想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成绩的话,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就势在必行。同时,口算能力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潜力的发展。

一、从操作入手,领会计算方法

教学中,重视让学生通过操作、摆放学具,获得数的概念,领会计算的方法。比如,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两者之间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如在教学1至10各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可以通过画图或摆实物学具,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或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不要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要花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圉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从情境引入,理解计算算理

要想学会口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对,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是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有8瓶牛奶,第二盒有9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请客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是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即从第二盒中拿出两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就凑成了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又或有的学生从第一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二盒中,第二盒就凑成了十,加上第一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的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从实H出发,选择练习形式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口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口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是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方式,学生人人动脑动手。

虽然多练是提高口算能力的方法,但是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打击学生的计算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口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使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的又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适合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练习口算的量要注意调控,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以“赛一赛”的形式开展。比如,我们班就每天抽选一名同学自己出的20道口算题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形式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既比试了出题能力,又提高了口算能力,练习趣味性强。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四、从习惯着手,形成口算技能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口算时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口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口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看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重视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避免看错而出错。另外,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从而降低口算的出错率,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

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形象思维 教学策略

儿童的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经历了什么,关心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发现了生活中的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从小学生的角度挖掘课本中的直观形象,让学生有数学表象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数学的联想和想象,以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的思维的目的。

1.丰富数学表象的教学策略

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总是需要多次感知的才成形的,感知越丰富,表象就越有概括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直观形象,让学生去感知它。由于一般表象是从感知到形成,再过渡到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建立对学习材料的直观理解,然后再使学生认识那些较为传统的演绎证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信息主要是数字、概念、公式、等语言信息,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还不足以理解教材中传递的信息,这使教学的难度更大。而视觉表象则能直观的展示出适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丰富数学表象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1加强直观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教具、模具、电教手段组织教学,这样可以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能使小学生更充分的感知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解释圆面积公式时,可以将两张硬纸剪成相同的两个圆,把这两个圆从圆心到圆上平均剪成许多份小扇形。教学时,可以先把两个圆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可以看清两个圆是一样大的,面积也是相等的,把其中的一个圆展开形成两个半圆,并拼接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的看出:这个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而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就能进而理解圆面积公式。通过直观的教学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清晰的数学概念。另外,小学数学低年级的课本在编排上很重视直观性,有许多用水果、玩具等做示例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演示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鲜明的数学表象。

1.2 鼓励动手操作

现今,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不够,许多小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数学学习中很少动手操作,这不利于培育小学生数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因为操作得到的感受更深刻,形成的表象更鲜明,更有利于形象思维和问题的解决。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1.3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数学是来源于实践的。恩格斯说过:数学中的数与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可以说,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命题,甚至数学思想方法都有具体而生动的现实原型。如果赋予其数学知识和理论直观的叙述,充分利用学生们头脑中己有的东西,是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捷径。课前的实际活动可以帮学生积累大量的表象材料应用于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这种实际活动中,既使学生掌握了许多分类知识,又锻炼了其形象思维能力。

1.4充分利用教学媒体

斯托利亚尔说过:由于数学教学的现代化,产生了扩大学校里使用直观手段的范围。如今,多媒体电脑等设备己逐步应用于课堂,声图具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将数学教材上抽象的语言描绘和静止图象转化为具体而有动态的景象,使难题难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例如:为了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展现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两个端点,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边延伸,形成射线的具体形象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它与线段的关系,看到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最后使光亮线段都向两旁延伸,让学生可以看到直线的形象,主他们认识到直线是无端点的。这样的动态演示,形成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看到那些线的变化,对概念更容易理解。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融化了难点,更使学生思维方法得到了有效训练。

2.引导数学联想的教学策略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的思维的过程中,得到的表象只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这和进行一般的逻辑思维一样,需要进一步的展开思维活动,还需要通过表象来进行广泛联想,以获得创新思维的成果,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相似事物的过程。它的客观性基础在于客观事物之间本身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的实质其实就是对表象的主动进行加工,一般的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单一的表象通过重组和分解形成新的复合的表象,另一种是把几种单一表象连结起来形成表象链,因此,表象只为形象思维提供了背景素材,而素材的提取需要联想这个环节,如果不会或者缺少联想,那么是不可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认为有下列三种联想:

第一:相似联想。相似联想的初级阶段是直觉思维,,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外表形态和结构特征上联想相似处,它根据对数学对象的观察和分析,勾勒出可能存在的性质或规律,于是灵感迸发,联想顿生。

第二:相关联想。发现两个同类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关点,.从而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在数学中是屡见不鲜的。

第三:相反联想。把具有对应关系或逆反关系的数学对象进行类比,并研究它们的相互转化条件,这实质上属于辩证思维的范畴。

3.结 语

小学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应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丰富其数学表象,在课堂加强直观演示、鼓励小学生动手操作、并增加课外实践活动,以引导数学联想,达到小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满慧.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韩春芝.六年级学生数学表象的相关性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赵伟.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D]. 广西师范学院 2011

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3

结合对所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我认为小学生在实验中数据作假原因有二:一是小学生自身意识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二是教学者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的影响。

(一)小学生自身因素

1.实验态度不严谨,任务观念严重。小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每个学生都喜欢做试验。可是也有部分学生态度不严谨,如在做实验《高锰酸钾的溶解》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溶解后的颜色,学生的劲头很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光顾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却忘了放入的高锰酸钾的数量,结果颜色和其他小组不一样,没有认真考虑也没有重复检测。对于表格的填写,早就抛之脑后了。当老师说:“检测完并填写好表格的小组请举手。”这时,他们才手忙脚乱地填写表格,填写的结果也是漂亮的焰火粉红色。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理解科学探究活动中事实的重要性。态度不严谨,急于完成任务是发生实验作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迎合教师心理,猜测教师意图。由于科学实验中学生发现的现象多而杂。而且学生的回答常常说不到点子上。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在让学生交流实验的现象时,常常选择学优生发言。一听到正确的结论。交流就戛然而止,不再展开。时间长了学生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就会猜测老师的意图去填写实验结果,从而放弃真实的实验结果。如有一节课上的是《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同学们做分组实验,他们用蒸发皿蒸发不明溶液,析出许多白色颗粒。然后。比较白色颗粒与盐粒的异同,填写实验表格,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验结论。有一个小组,由于实验时用火过猛,没有及时熄灭酒精灯的火焰,使得留在蒸发皿中的颗粒变成焦黄色。在观察比较后填写表格时,发生了这样一幕。

生1:“颜色不一样。怎么办?”生2:“那我们也和他们写一样的。”

于是,他们在表格中将不明颗粒的颜色填成了白色。由此看出,学生为了迎合教师。放弃了真实的实验结果。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落后的教学观念,是孕育实验数据作假的温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两个难题,第一。科学作业本上的作业题怎样填(填学生实验所得的结论还是填正确答案?)第二,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还是让学生再重新实验?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不言而喻,作业本、实验手册中都应该填正确的结论。对于第二个问题,重新实验、寻找原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好方法,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排得满满的。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最可行的办法。可是这样做,科学探究变成了走过场,没有了实效,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实验作假的最大温床。

2.教学设计不当,引发学生实验数据作假。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上《夜间的计时器》一课。在“检验学生制作的蜡烛钟是否准确”的教学环节中,这位教师把它设计成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检验结束。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说自己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所有的小组都说自己蜡烛钟燃烧一格的时间是60秒。下一个教学环节――探究影响蜡烛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却被搁浅。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教学设计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的态度。

二、杜绝小学生实验作假现象的教学策略

1.强调严谨求实,增强学生实证意识。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教学评价强调严谨求实。对科学探究的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光看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正确,会造成学生只看重数据,不重视实验的过程与操作。学生会把科学精神放置一边。任意改动实验数据。评价要做到有引导作用,对学生形成实证意识。具有促进意义。

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4

1 诵读体会是前提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有些文章中的意蕴,是无法用言语讲清,可是反复诵读,却能体会。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荷花》一文,叶圣陶先生将荷花的各种姿态描得栩栩如生,孩子反复诵读,自然能领会文中美景,还需要老师的讲解吗?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以达到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无形中提高了孩子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有滋有味的“唱读”,就是老师最初的示范朗读、正音做的不够。那么,在教学中,孩子朗读时要求做到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首先朗读前,老师要引起孩子的高度关注,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富有技法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培养的有效的训练方法。它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倾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特别是老师吟咏时的铿锵曼妙、抑扬顿挫,融情于作品中的那种震慑力量,不仅吸引学生跟着诵读,而且学生在细听时,就可直接感知语言的优美,领悟文章的韵味、真意。

2 阅读积累是基础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读书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处于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不仅易于理解其含义,还可以熟悉其用法。学生读得多了,“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学生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就会脱口而出,落笔成文。“书要苦读,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言语美。”这其中的“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言语美”,正是语感训练的体现。教师还要利用阅读教学提供学生喜欢并适合阅读的相关文章、书籍等,并且要引导孩子们欣赏阅读材料,以帮助语感的形成。

3 浮想联翩是境界

训练小学生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别林斯基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进入一个摸得着、看得见、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

如《白杨》中有一段话:“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坐几天火车,还要再坐几天汽车。”三个“只晓得”,词义本身浅显易懂,而这段话却是理解的难点,因为“只晓得”中隐含着不晓得的内容,恰恰是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的,也是作者想让读者知道的,在此处可设计这样的想象训练:“他们只晓得 ( ), 不晓得( );他们只晓得( ),不晓得( );他们只晓得( ),不晓得( )。”通过展开联想,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4 巧妙运用是高度

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兴趣;好奇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21-01

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育的经典法则。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尤其是女生,导致一个简单的问题,多次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对理性的东西不敢兴趣,对感性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问题。

如在小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老师准备一副大的图画,画面里是一个果园,然后再准备一些水果卡片,让学生来贴一贴果园里水果的种植分布情况图。学生就会感到好奇,新鲜、好玩,同时也就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妙用生活体验,促进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快速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升,慢慢的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孩子们自己是可以解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设计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搜集家里的废弃材料,自己动手制作,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学生手脑并用,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了乐趣,在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可以很快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善用数字资源,提升学习兴趣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教育资源为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用、用好数字教育资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采用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件,上课时,配合课件,让两组学生分别抽取数字,填在小数点的左右两边,并比较两个小数大小,通过游戏和多媒体让他们能很好掌握小数比较大小这部分的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效提升了课堂容量,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会用新教材,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地区的小学数学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这套教材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注重知识的建构,有很多让学生实践的内容。那么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合理点拨,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数学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教材的实践活动是先让学生亲自作调查、做实验、作策划,这样在学生的实践中悄然地就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衔接自然,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学习,变得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掌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常用师生情感,升华学习兴趣

“爱其师,在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喜欢直接决定着其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世界观还不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感性的阶段,不能理性的去分析看待问题,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和他们的学习始终捆绑在一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减淡,学生会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沉重负担。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轻轻松松快乐的学习数学,就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和谐的师生感情。

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平时和学生相处中就必须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往。多和他们聊聊天,比如动画片、他们喜欢的故事、体育运动、以及家庭生活情况。这样做可以很好的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体现老师的亲和力,尤其是学困生,老师不能动辄就是训斥,要循循善诱,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丁点进步,老师都要记在心里,在合适的场合给以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渐的学生喜欢老师了,自然也就喜欢数学课了。

总之,作为一位小学小学教师,要学会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 红.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5):56-57

小学生教学策略范文6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构思说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并引导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大胆地与同学交流。由此,我依据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拓展了训练形式。

一、创设情境,真实、自然地进行交际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久,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去,去做进一步的体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小伙伴、父母、老师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很自然。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要注意为口语交际营造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巧妙地运用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师生示范等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期间可以点拨、引导,无形中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口语交际就容易进行了。

口语交际还可以设计采访问题的情境,召开“记者招待会”,以记者身份口头报导采访结果。如口语交际课《感动学校人物――采访》首先以本校李明同学做了一件好事为契机,创设采访的交际情境:在让学生看完被救或者被帮助同学家属写来的一封表扬信后说:“李校长说,准备在明天的校会上表扬李明同学,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要了解一下。李校长请我们班问问李明同学,问清楚了告诉李校长,怎么样?”然后及时指导了采访要领,讨论了采访时要提的问题,采访后又让学生说说怎样向李校长汇报。采访场面热烈,训练效果良好。

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灵活多样地进行交际

《语文课标》中强调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多让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培养”。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渲染,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的图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但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没有那些现代教学媒体,所以我们教师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本中的《找春天》时,我无法利用先进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所以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我设计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教学资源来进行这课的教学。我将这些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当孩子们看到粉红的桃花,破土而出的小草,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些美丽的自然情境强烈地刺激着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唤起了学生生活的体验,学生们想说,乐说,也有话可说。他们这样说:春天来了,小草醒了,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桃花开了,辛勤的蜜蜂在花间唱歌……等等。小学生们通过这些语言表达了他们对春天的赞美,也找到了春天。

三 认真倾听,及时肯定交际成果

每个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心理,小学生更需要老师经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更不能挖苦。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评一评同学是否把话说清楚、明白了。如果不清楚,那该怎么说。让学生在同伴的评议过程中规范语言,学会如何把话讲得更清楚、更明白。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