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1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顶层方案设计审慎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发挥专业化优势和防止部门利益,中央按照业务范围和工作性质,将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这提升了对方案设计质量和要有较高共识度的要求,但共识一旦形成,即具备更为扎实的基础。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中央坚持了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等原则,明确了进度服从质量、宁慢勿乱等思路,并且在方案设计进程中及时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调研和座谈。频繁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夯实了基础。目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已先后出台。

地方积极探索与待令启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省市已陆续出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但由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主要方案尚未出台,地方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自行理解和探索一些原则和方向时,一定程度上存在怕踩红线、等待政策现象,实质性改革举措还不多。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陆续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将会得到释放。

企业跃跃欲试与存有顾虑。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思路鼓舞,企业对新一轮改革充满期待,特别是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兴趣浓厚。由于中央层面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企业也存在一定顾虑:国有企业主要关心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非国有企业主要考虑如何参与及能否保持适当话语权等问题。相关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将会规范企业的改革行为和促进参与程度。

完善国资管理体制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国有资本及其之后的党政机构。由于政府在国有资本布局和国有企业治理中具有主导地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行国资管理体制在促进国企做大做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越位”和“缺位”并存、行政化管理方式为主、国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国资监管机构需要转变职能和转变管理方式:一方面,需要将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职能移交给其他政府部门,摆脱“婆婆+老板”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定位,以更为纯粹地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另一方面,需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从偏重于行政化管理方式转向以市场化管理方式为主。 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通过梳理监管事项、建立国资监管清单等方式,来规范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保障企业经营自、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清理障碍

现存的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部分是由于过去改革不到位积累的,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仍有大量办社会职能机构和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展缓慢等;也有一些是改革后旧体制回潮或国有企业近年来盲目扩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人员回流和辅业回归。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凝滞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价值,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先行解决的基础。

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关键仍然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对于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问题,可以采取“人资分离”和安排一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应明确划断时限以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这一已不合时宜的做法,逐步改由依照《劳动合同法》、主要通过劳资协商等来解决。对于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应分类解决。能否恰当地消化改革成本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举措,要建立中央、地方和国企的改革成本分摊机制,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结合,探索更市场化的资金筹集渠道。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基础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与活力的关键,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由于一股独大等原因导致不少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等方面仍有较多问题,让国有企业成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独立市场主体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新一轮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遵循市场化方向,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深化人事、薪酬和劳动三项制度改革。目前从地方经验来看,主要是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和促进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并切实落实“三项制度”;消除企业内部行政化的思想意识和运行机制,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

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本次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各方对此期望很高。目前来看,将竞争性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地方改革的主流思路之一;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将一些业务或二三级公司拿出来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式。如果顶层方案设计对哪类资产能否混合、如何混合及非国有资本能否控股,员工持股中的“员工”范围界定、持股比例及方式等关键问题,能给出标准或指引,将会有助于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利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来实现国有企业丰富生产要素与民营企业灵活经营机制的互补、融合,特别是要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引资”的同时,更要“引制”和“引智”。此外,要防范潜在风险和避免可能的负面效果,《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这一保障性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对此类问题的重视。最后,在划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改革底线后,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用容错机制鼓励改革,用纠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

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核心环节

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是本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两类公司”能够直接持有股权、对出资企业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职责,接受国家所有权政策制定机构的公共管理,与出资人是委托关系、与控参企业是股东与公司的关系,运行机制可以参考汇金模式、借鉴淡马锡模式,通过公司治理渠道、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和影响控参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实现国有股东“人格化”,做“积极股东”但不干预控参企业日常经营;基本功能是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体现国有资本的双重属性和实现“双重隔离”:“两类公司”的运行要兼顾国有资本的资本性和公共性,特别是要发挥流动性、突出公益性;以“两类公司”为界面实现政资分开、以“两类公司”董事会为界面实现政企分开。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和努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规模与实力、政企关系、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兴衰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这要求我们摒弃对国有企业的先验判断,明确改革方向、统一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更为务实理性地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提升和协调发展。

(链接)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2

问题与难点

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还有不少漏洞。这两方面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政府职能还不能适应新的需要。目前,政府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加政策透明度和统一性、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事务干预、正确行使对经济和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明显薄弱,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组织协调和危机处理等方面的机制很不健全。

二、国有大企业改革难度加大。国有大企业机制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尚未脱困的大企业尤为突出。垄断行业的大企业缺乏优胜劣汰的压力。深化国有经济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关键的环节和最繁重的任务。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投融资活动中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投融资领域仍然欠缺风险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导致资金流失和投资效率低下。非公有经济面对的投资审批过于繁琐,制约着国内民间投资的进一步扩大。

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国有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不健全。直接融资发展不足,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缺陷突出。金融体系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金融业不良资产比例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薄弱。

五、社会信用严重缺损。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不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障碍。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六、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不完善,突出问题是:缴费率过高而影响覆盖面扩大;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不牢固,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的比例不够合理;制度设计过于复杂且不统一,管理成本过高。

此外,城乡分割的体制仍然比较严重。

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难点主要是:

一、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剧烈变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浅层次的、容易改的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完成,改革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一方面,政府职能转换势必精简机构、人员,削弱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必然打破一些行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导致失业增加,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变化。因此,深化改革面临的难度和阻力无疑也会加大。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注意使大多数人受益。

二、部门自我改革很难彻底,容易引起改革偏离正轨。目前的行政审批制改革,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自我申报、自我清理,往往出现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问题。垄断行业的改革方案和相关法规,也主要由该行业和主管部门自己制定,难以超脱部门利益、集团利益。由于缺乏利益相关方(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和利益超脱方(专家、社会公众、舆论媒介)的公共参与和评议,部门自我改革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被既得利益集团扭曲。

三、非经济因素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触及民主政治、政权建设、干部制度、党的领导方式等非经济领域。如果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进程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势必导致经济领域的一些重大改革难以推开,甚至产生局部逆转。

四、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仍然有较强的惯性。一些部门习惯于依赖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出现的问题实行禁和堵(如对年年出现的棉花市场波动和涨价现象),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加以调节。

五、缺乏前瞻性或单纯依赖经验,容易导致某些改革不到位。渐进式改革道路产生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在改革的指导上可能受到原有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局限。此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机制还不健全,也容易影响改革方案的科学性。

目标与重点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对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加以完善。到2010年,力争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内涵是:深层体制矛盾得到解决,新体制的基本制度和机制稳固确立,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基本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稳定化,具有可持续性。

近期改革的重点有三。第一,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深层体制矛盾。一是要进一步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运行相配合,将有限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增量部分,主要配置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二是加快至今尚未实质性转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就业机制的转换,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提供支持。四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大幅度降低金融风险隐患。五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全面理顺政府、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相关主体的基本关系,将着力点放到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化。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3

不过,与市场对央企改革这一概念的热烈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项改革”的象征意义可能多过实际层面的价值,更像是安慰久等桌前不见饭来的吃客们的餐前小菜。

无论是国资委自己在会上的说明,还是被选中的六家央企本身,都揭示了这次改革从“易”从“轻”,偏“经验总结”、少“开拓探险”的谨慎特点。央企改革的硬骨头并没有啃,好戏还在后头。

央企改革小步前行

国资委此次在中央企业启动的“四项改革”试点,包括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职权、派驻纪检组。整体来看,步子迈得不大。

最有新鲜感、也最被看好的当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这项改革若是能实现预期目标,不仅会改变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也会使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方式从企业转向资本。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前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目前的双层国资监管架构将变为三层架构,国资委的职能会有所变化,更倾向于监管和规则制定,出资人即股东的权利下放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这样的公司预计会建成类似淡马锡的投资公司,而且可能不止两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向本刊记者表示,未来对经济的干预,宏观领域有宏观政策,微观领域则通过资本运作而非具体业务来实现。

参与这一试点的两家央企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粮集团,可能预示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跨产业的国有资本管理;一是全产业链形式的资本经营。前者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加强对关键领域的影响力,后者以小撬大,增加对重要行业的投入。

国投是三家国资经营试点企业之一,在跨产业的国有资产和资本经营方面有近20年的经验,涉及电力、煤炭、港航等基础性、资源性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这些实业与金融服务业、国有资产经营一起构成其业务框架。目前,已有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物资(集团)总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先后并入国投,并完成了对中国包装总公司的托管。

中粮集团之所以能越过诚通控股、国新控股两家从事国资经营的央企成为试点,可能不只是因为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更可能是因为它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2013年以来对尼德拉和来宝农业的收购,已将产业链延伸至国际重要粮食主产区。中粮集团表示,其投资公司型组织架构已具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雏形。

最受瞩目的混合所有制是对已经发展十年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公司治理上的进一步完善,本次试点的重心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而非不同所有主体的产权变更。

根据国资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表示,国资委想从六个方面入手,包括有效制衡及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员工持股、有效监管机制、党建工作。

混合所有制试点所选定的央企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二者之前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中国建材已经形成了一批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所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已超85%。国药集团的国家股份也不到50%,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石晟怡表示,国药集团已初步完成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这两家企业同时还是董事会职权改革的试点企业。董事会授权试点主要涉及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权,试点央企有四家,还包括了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上述四家企业,有三家早在数年前就先后被列为国资委的董事会试点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虽然不是董事会试点企业,但因为成立时间较晚,在董事会建设上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由此,四家企业无一例外,均在高管选聘、薪酬和业绩考核的规范化和市场化运作方面站在了央企前列。此外,减少试点数量以及董事会与混合所有制的治理一脉相承也可能为国药集团和中国建材有所加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则可能因为同时跨越环保、节能、新能源胜出,而新兴际华的“225”管理创新体系已被国内外各方肯定,甚至被多所世界名校商学院选为案例。

从试点的内容和试点企业的选择来看,国资委很谨慎,所有企业都是在竞争性领域,并已在相应改革项目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不难理解,正如罗仲伟所言,中国目前的国企改革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带有创新性质。何况围绕国企改革浅层问题都已基本解决,剩下的都在深水区。

试点避重就轻

但是,这样的试点可能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什么是试点?”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告诉本刊记者,“前人没做过的、很难的改革才要先试点。试点就是要攻坚克难,啃硬骨头。不是对大家已经普遍进入并有所成就的领域进行试点。”

文宗瑜认为,上述参与试点的六大公司已经到了总结经验的阶段,而竞争性领域的改革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垄断领域,真正需要试点的是单一所有制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石油、电信、电力、航空、铁路、烟草、军工等等。产权关系不捋顺,会衍生很多问题,比如,产权多元化后,董事会试点改革才有意义。

而垄断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却需要明确现阶段国有经济的定位,也就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或企业,哪些领域哪些层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放开,推进混合所有制?这些问题不解决,各方难免畏首畏尾,也少有动力往前推进。

央企层面的混合所有制边界问题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给出了国有经济布局的大原则,也就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但是,在操作层面如何拿捏,却涉及到观念的革新和各方的博弈,还需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要考虑全球化大背景下负面清单的兼容问题,比如中国的自贸区、中美将于2015年启动的投资负面清单。

另一个改革的难点正是国资委自身。周放生认为,改革后国资委的职能会有较大的调整,但自我改革是比较难的。

目前的“四项试点改革”只表示,要“探索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关系”、“研究国资委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文宗瑜指出,还看不到国资委怎么转变自身职能。

短期内国企改革还得看地方

从国资委动态看,央企改革的总体方案仍处于讨论阶段,推出尚需时日。7月15日,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专题会议,研究《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总体方案(讨论稿)》,这一讨论稿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到7月底前提请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然后再尽快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短期内,国企改革的重头戏还在地方。目前,上海、贵州、湖南、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山西等省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北京等省市的方案也将很快。

在已公布方案中不乏亮点。上海市在7月3日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这是目前地方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意见,”周放生指出,“以负面清单方式,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制的范围。”

重庆的改革方案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和量化目标,明确提出要力争通过3-5年扎实推进,使2/3左右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适宜上市的企业和资产力争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4

一、实施“创新驱动”举措,主动适应新常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新常态下,集团全面做好升级经营管理方式、优化新兴商业模式、构建多元盈利模式的深化改革工作,不断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国有体制”资产、政策、信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融合“民营机制”的效率、灵活优势,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把握好企业经营的基本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实现实体经济、电商运作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创意创收的有效链接,在栽好“摇钱树”、筑好“聚宝盆”的基础上进一步端好“金饭碗”。

1.创新调整商业模式

(1)积极发展主业,重点打造龙头骨干企业。结合集团资源占有、资本实力的优势,推进专业化经营板块整合,向优势产业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在保证产业高度集聚性的同时,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分销体系。

(2)该退必退,妥善处理企业的清理注销和不良资产处置。集团从经营实际出发,保留或新设符合主业发展方向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二、三级企业,逐步清理并退出了大部分不符合主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二、三级企业,并将继续在市政府出台改革重组企业的不良资产、债权债务的处理办法基础上,完成退出企业的清理注销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3)坚持效益为先,控制项目投入产出平衡。集团充分发挥自身融资平台作用,不断加快推进效益型项目的建设进程,促进将传统产业转型为现代新兴产业,扎实巩固企业生存发展、利润来源的基本点,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发现、创造多个新的盈利点。

2.挖掘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

集团根据深化改革方案,遵循市场经营规律,不断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寻求有效的创新管理方式。

(1)完善六大中心运作。集团逐步打造财务中心、项目中心、资产中心、信息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监察监事中心、招商中心等专业化队伍。逐步形成涵盖4个部室、若干个中心和若干个经营公司的“4+M+N”经营管理模式。

(2)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根据人才管理的规章制度,集团制订出各行业经理层的外聘资质标准,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人才库,未来将开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试点。

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集团鼓励二级子公司或投资项目引入民间资本,以一百家电(超收分成)与现代物资二手车交易中心平台(按比例分成)为起点,积极探索适合温州现代服务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型驱动力。

(1)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或招商引资。通过推进商贸城、现代大厦、房地产项目、国贸集团等合作开发或运营,拟引入非国有股东,选择性的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实现新型招商引资方式。

(2)发展生态型服务业。集团重视探索开发健康养老、养生度假、婚庆礼仪服务、教育文化等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服务型产业,利用华侨饭店、雪景山饭店、承天氡泉酒店、电商物流等自身优势,加强与上级部门单位联系对接,允许与非国有资本合作,以户外养生项目、劳模疗养基地、体检中心为突破口,探索惠及温州人民的生态型服务业。

二、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整合运营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一直是市现代集团工作的主基调,全集团遵循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确保经济效益最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1.搭建资本运营平台

(1)实现资产证券化是集团长远发展的大趋势,温州市益优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筹建是集团整合重组、优势互补的第一步。

(2)通过加强深化改革,市现代集团一方面切实抓好上市公司板块的运作,另一方面逐步组建各业态的管理公司,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投资、运营、招商等,并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做大做强业态板块,具备稳定的、持续经营的能力,待条件成熟后将逐步推进新三板上市,直至主板上市,以逐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最终实现实物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证券现金化、现金投资化的良性循环。

2.创建物联电商平台

通过互联网搭建大电商和物联网平台,是集团积极推进的目标。现阶段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电子化,线上线下融合运营是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市现代集团作为温州国有农贸、商贸、物贸、外贸流通主渠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期电商中心、现代菜篮子网的初期运作,去年底信息中心的正式授牌成立,再加上日前市政府已经明确我集团作为业主单位承担保税物流中心和跨境电商、电子口岸建设“三合一”项目的建设等,使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电商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5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的改革成为推动今后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应尽快形成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应兼具全球视野和中国现实的考虑,并与创新相结合。当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无异于自己动自己手术,是艰难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吴敬琏:

设计“最小一篮子”改革方案

吴敬琏说,十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改革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得市场能够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上,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加强民主自由的政治化,实现国家法治,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但决定了方向,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十所确定的一些要求。”

“根据过去中国改革的两次大推进情况,我们需要做三件事。”他说,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史中间,有两次比较大的推进,全面的、系统的推进,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另外一次是1991年一直延续到2000年,甚至2001年。这两轮改革,特别是第二次取得了很大的实效。

从经验看起来,确定目标是第一步,这是三部曲的第一步。确定目标以后,第二件事就是要制定重点改革的方案和路线图或者叫总体规划。第三件事就是克服必然存在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把各种改革落到实处。

所以如果对照过去的经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做出大体的设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工作要求的时候,就将此列在2013年六项主要工作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3年的要求,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人们普遍认为,今年提出意味着在今年晚些时候要求党政领导机关把这个路线图提出来。根据过去的做法,一般是在每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上会把这个路线图经过讨论,得到确认,在明年或者更晚一些时候,我们就可以全面地推进改革。”吴敬琏说。

改革路线图的方案确认,首先是问题导向。我们现在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增长模式的问题,粗放的、旧的增长模式,几十年来一直得不到转变,以至于现在资源的短缺问题、环境的破坏问题、劳动者收入提高问题等等都变得越来越严重;二是腐败的问题,腐败蔓延、猖獗,而且导致了低层群众低收入阶层的强烈不满。要从问题入手,去研究制度上的根源,然后就可以确定应该做哪些改革来解决这些制度上的问题。

第二步就是把这些改革的项目按照改革的领域汇总,开出每一个领域,比如财政领域、金融领域要做哪些改革。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改革的项目也很多,譬如中国经济50人论坛前一个年会上,提出了大概三四十项改革的需要,不可能全面出击,一下解决所有的问题。

所以还有第三步的工作,就是要筛选、梳理,找出最需要改革的,而且关系比较密切的改革项目。然后设计出一个我们根据过去改革手法,叫作“最小一篮子”改革方案,这就是一个路线图。

吴敬琏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也是最核心的改革有三方面:一是价格要放开,商业价格、要素价格都要放开。第二,政府是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驱除违规单位的活动。第三,对于市场监管,市场监管要做合规性监管,不要用审批制度取代监管。这么几项最重要的内容,这是个核心。

另外,有些重点领域,比如财政、金融、社会保障体系、国有资本的运营,这个不可能是极其详尽的,而是大体对它们之间的配套关系和时间顺序做出一个安排,而且执行过程中还要调整。

他坦言,改革路线图,无论是从设计还是执行都会很困难。从设计来说,一个困难是理念、理论、思想,到底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制度?作什么样的改革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认识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障碍是利益,总理前两天讲过的,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困难,解决意识问题还容易一点,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对利益格局会碰到很大的障碍。预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许多需要解决的障碍和困难。

“即使能够设计好,能不考虑执行下去?”吴敬琏说,这一方面需要领导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要有大众支持推动,这样就有希望实现改革的目标。

史帝芬·罗奇:

要考虑全球与内部两个方面

史帝芬·罗奇认为,在中国制订经济改革的路线图,需要考虑几个要点:一是出口增长所面临的全球逆境,这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二是中国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内部不平衡问题;三是关于消费再平衡的必要性。

分析中国的现状,他指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从出口拉动转变,但是服务业还需要进一步大幅度增长,目前在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比较多,制造业和建筑业大概创造了35%的就业。未来的一个目标应该是让服务业取得大幅增长。

公司深化改革方案范文6

第一,对我国报业的性质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我国报业至少有这样几个基本属性,首先,它是党和政府宣传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途径,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属性不言而喻;其次,报纸是一种文化载体,不仅报纸的内容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内涵,报纸影响人们思维的过程也体现着一种文化的行为,文化的传承就流淌在生生不息语言文字中间;再次,报业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信息传播手段,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海量、快捷固然给信息传播插上了翅膀,但是飘浮不定的虚拟世界,其真实性和可信度,还有道德风险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相对而言社会公信力是传统报业的特点。

报业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海洋中报业要生存,就必须有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手段,必须有造血的机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第二,我国报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世界上各种文化正在进行着空前激荡的碰撞和交融。在地球村的各个角落,不同文化之间时时刻刻都可以轻易便捷产生交流,人类文明成果更加便捷地为全世界所共享,随着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激烈,传媒业已经不知不觉,身不由己被推到了竞争漩涡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客观地说,我们传统报业生存理念和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调整,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都亟待提高,必须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发展态势之天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之地利,以业界内外广泛认同是人和,搭上现代经济之快车,传统报业才能在中间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全面传播时代,传统报业不能审时度势、不能转型,其结果是没有能力与外来文化一争高下,甚至被历史洪流所淘汰,或者被边缘化。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党和政府对未来文化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对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寄予了深切期望。因此传统报业必须抓住难得历史机遇,按照中央制定的深化改革方案,完成历史变革,跟上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

第三,深化改革对推动报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自2003年新一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我国报业改革开始,50多家报刊集团相继成立,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以各种方式进入报刊业的经济领域,一些包括报刊业在内的传媒企业以分拆上市、借壳上市等多种方式走入公众视野和社会大众的公共生活,成就了一批业内业界的战略投资者。深化改革不仅使我国报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不仅使我国报业传播力和实力大大提高,实现了跨媒体整合全新格局和理念,也为我国报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了坚实基础。

《中国保险报》是一个行业报,近年来率先完成了整体股份制改造,在四家单位组成的董事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坚持正确的方向的同时,以传统经营促品牌经营,经营业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净利润增长1990多万,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增长500万,2010年在2009年基础上经营业绩又向前迈出了大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