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指导纲要》提出的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包括: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50%,2015年达到80%;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70%,2015年达到95%以上;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2010年达到70%,2015年达到85%。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也可以看出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理的变化和在教育的作用下认知能力和个性的不断发展双重影响,进入到“前青春期”,是儿童正式进入青春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时,为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纵观我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提高与解决。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有所谓的主科思维,觉得语数外是最重要的学科,对心理健康教育处在应付上级检查阶段,没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没能形成完善的一套教学体系,教学形式与内容比较零散,总而言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引起上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很多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没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二)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师资队伍的不够专业化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小学没有专业、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学校所谓的心理学教师大多是班主任老师、团委老师或其他一些老师代为承担,由此可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就无从谈起。有些小学配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但这些教师由于学校一些工作安排,没能全心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是从事了学校的其他教务工作。可见,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有待提高的。

(三)开展的心理活动过于形式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太过于单一。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所谓开展的心理活动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但学校开展的活动太过与形式化,开展活动大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能到达评估要求,没能从儿童本身出发,因需开展相应活动。

(四)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全面。由于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相比前几年,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还是有所提升,但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重视方向还是不够科学。很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是从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了才开始着手干预,没能建立提前预防的意识。

(五)家长和学校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不足。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大都是从儿童学习方面、学校有没有听话这些方面进行沟通,很少有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沟通,这样可能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就被忽略了,长此下去,积累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加强家长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如果说学校是儿童的第二课堂,家庭就是儿童的第一课堂,二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二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二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儿童发展必不可少的任务来对待。

(二)培养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任何一门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作为强有力地支撑。培养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首先要保证这支的每一名成员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经历过系统的相关知识培训,而且这样的培训要不定时的开展,保证教育者知识的鲜活度。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是一名专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有相关的教育背景,接受过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及准确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游戏活动还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因需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非常重要了。对于活动类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尝试在一些日常活动中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儿童接受就更加容易和自然了。

(四)集各方力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有关注、保护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社会和教育机构更应该集各方力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民众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我市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应结合一致,共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儿童教育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5

[2]《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200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2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当然,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1.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作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2.积极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心理问题及时指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不断提高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投入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研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有严格、系统的专业要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是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量大,任务重,仅凭个别专职专业人员是很不够的,需要组织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导,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转变教育观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培养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老先生的话语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人际交往缺陷

青春期的中职生社会交往更加突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他们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己的自我认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上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交往障碍。

4.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部分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中每一天都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不愉快”,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乃至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的差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教育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为实现个人的既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同时,具备心理健康的素质。

3.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因中考的受挫,不少中职生几乎完全否定了自我,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很笨”的标签。而“我不行”的罪魁祸首就是对自己不正确、不客观的评价。要教育学生通过学会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学会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和认识,逐步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懂得他人的评价就象一面镜子,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要肯定,消极的要积极寻找原因。因此,要经常提醒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度过职校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等问题。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的认识自己,对心灵真正有所触动,同时不断形成自己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形成并具有自信心。

4.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青少年时期称为人格的再造期。要教育中职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用智慧点亮人格发展的道路。著名心理学家容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人格。”不少学生自卑、抑郁、嫉妒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缺乏自信,而支撑自信最有力的基础则是知识和能力。所以加强中职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至少是健全人格、优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渠道,从而逐渐培养中职生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5.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即情绪既可以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可以破坏或中断这种关系,而其中的关键是个体能否有效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相对来说,正处在青少年期的中职生,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也较深刻,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中职生的积极情绪和高级情感,在与中职生交流时注意他们的情绪状态,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直接矛盾和冲突。通过分析情绪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有意识的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即认知重评策略和表情调节策略,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此外,对中职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应放开一点,大胆一点,过去进行青春期教育时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做法已不适合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学生。对中职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不能将其一概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正确对待青春萌动。除了让学生懂得一些青春期生理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进行迁移,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从而逐步培养健康的情感思想,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4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自2007年创办高中以来,提出了以体育、艺术教育为特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体艺活动中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思路。力争将学校创办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育、艺术示范学校。2013年学校被授予“武威市艺术特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学校成功实现了办学计划的第一步。2015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引领下,继续全面开展第二步办学计划,积极创办“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在“体艺示范学校创建”实施活动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体艺心育科研初见成效

学校为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了“心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提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促进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育人模式。要求体艺教研组配合“心语”室落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实践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体艺教研组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3年,省级课题“体音美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研究”通过了省级鉴定;2014年,市级课题“体艺教学中的育心教育研究”通过了市级鉴定,并获得优秀成果奖;2015年,省级课题“体音美高考特长生的心理辅导与培养研究”通过了省级鉴定;2015年4月申报的省级课题“创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示范校研究”被确定为甘肃省“十二五”省级重点研究课题。近几年来,体音美教师在各类杂志上发表和获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四十余篇。

二、打造心理育人特色,体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和体育、艺术教师队伍,扎实组织开展学生体艺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青年教师中精选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学校“心语”心理健康工作室工作。倡导心理教师与体艺教师在“勤学”“勤问”“勤思”“勤写”中茁壮成长,逐步实现“入门―上路―成熟―成才”的成长经历。同时要求心理教师与体艺教师沟通协作,定期开展体音美特长生的育心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海报”“黑板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答疑;长期坚持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调查”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按计划与体艺组教师一起研讨和组织“校园心理剧”“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心理专题绘画展”“感恩音乐会”等育心教育艺体活动。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艺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学校体艺示范校创建活动中,要求体艺教师积极组织体艺爱好者的才艺展演活动和体艺特长生的辅导活动,并要求教师在活动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教师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实现:以学习提修养、用活动抓激励、靠情感促心理、抓特色明方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体艺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几年,400余人被陕西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体艺高校录取,学校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学校被授予“武威市艺术特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三、积极创建体艺特色,心理教育成效得以彰显

学校在创建以心育为特色的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对体艺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提高,专业素质得到了发展。“以人为本、育人育心”的高效课堂在省、市、县教学竞赛活动中屡次获奖,一名教师还在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体艺课堂正在逐步形成,教师的个性、个人价值,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体现,心理教育的成效在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中得以彰显。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艺活动中的有效实施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制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快乐与成功;另一方面,学生的进取精神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了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培养了学生学习与交流合作的愿望与能力、个性与特性,健康的心理在体艺活动中逐步形成。在体艺特长生的培养与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明确,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校体艺教育教学质量正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特色将逐步形成。

四、全面育人,加快体育特色示范校创建

学校正在以“面向全体、关注特长、育心为主、提升质量”的教育原则,全方位开展“体艺育心、从心开始、以人为本、关心后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创建工作。回首过去,喜忧参半,学校虽然获得了“市级艺术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但部分体艺教师主动探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的意识仍需要提高;自觉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提升;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坚持,研究需要的专业评价视野必须开阔起来。要加快“市级体育示范学校”的创建,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心理教育工作研究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打造体艺教师队伍,保证体艺活动的有效开展,不断积累经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受到来自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瘾综合症,已成为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而据教育部相关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已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图书馆作为大学的第二课堂,具有情报信息服务与教育双重职能,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上,图书馆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借阅环境优雅、馆藏丰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以其独特的优势和视觉,配合高校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心理疾患,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很多新生以前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上大学后要离开父母,独自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所有的事情要自己安排,会遇到各种问题:气候环境的变化、复杂的人际关系、生病、对生活习惯的不适应等。这些问题都会给每个新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当应激超过了个体能够承受的限度时,个体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烦躁、焦虑、头疼、失眠等症状,使他们难以适应新环境。(2)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的教学管理与中学相比较为宽松,中学阶段的学习有老师的督促检查,而大学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学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使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把时间浪费在上网,谈恋爱等其他方面,因而学习成绩不理想。面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疲于被动应付,心理上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现了焦虑、紧张、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性心理开始逐渐成熟,爱情的意识日趋强烈,期望着异性间的情感交流。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的认识、情绪、态度等尚不成熟,情绪有较大波动性,性格尚未定型,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对爱情的理解又过于浪漫而不切实际,一旦情感问题上遭受挫折,情绪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陷于阴影中难以自拔,导致情绪压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4)求职与择业问题。当前大学生面对择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首要表现的是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不少学生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因此常常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一旦择业受挫,就容易表现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面对择业有严重的惧怕失败的心理,以至于情绪常常处于极度的焦虑不安状态之中。(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1)做好心理学类书籍和期刊的征订工作。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就是其资源优势,因此要更好的对读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心理学类书刊的征订和开发上多做文章。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做好这类书刊收藏和导读工作,使读者通过阅读排除心中的困扰,解除烦躁、焦虑的情绪。我馆心理学类书籍供不应求,心理学类期刊如《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磨损严重,这些书为读者打开一扇窗,使读者看到光明,走出心理阴影。(2)提高馆员素质是图书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馆员不仅要知道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还要掌握一般心理学知识。图书馆要组织馆员参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来增加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馆员在提供借还书、普通阅览服务外,还要满足相当多的读者对心理健康方面书籍的需求,为他们推荐书目,为他们答疑解惑,使他们通过阅读豁然释怀,通过与你的交谈豁然开朗,解除不良情绪的困扰。(3)建立读书网站,网上“咨询热线”。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图书馆网站优势,开设网络心理咨询热线,聘请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心理学家在网上解答心理咨询,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此外,图书馆还应充分挖掘电子资源的优势,开设有特色的读书网站,用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引导学生摒弃网上垃圾信息;同时读者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将自己认为好的图书推荐给同学,互相排忧解难。(4)优化馆内环境,营造良好心情。本学院图书馆和自己参观的其他院校图书馆都有相同的特点:环境优雅且充满人文氛围。室内空间宽敞、桌椅书架整齐、地面洁净,室外绿草茵茵;馆内温馨提示随处可见,墙壁上的名言警句和艺术画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在这视觉、触觉都感到舒服的环境中阅读能缓解读者由于学习、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和烦躁情绪,从而使心灵得到释放。(5)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活动。连续几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迈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由于竞争激烈使他们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当中。针对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就业心理困惑,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帮助大学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毕业生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科学合理的求职择业方法,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馆员,馆员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 考 文 献

[1]董险峰,周玲,乔喆沅.大学生活导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6~17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范文6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的。在他的观点中,心理科学应有三个历史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类生活更既充实,富有意义;鉴别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积极心理学包含了积极观、幸福观和预防观三个层面,它倡导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外部环境,同时注重提升内心世界的主观幸福感,关注自我潜能的发掘,通过自身力量来预防、干预和治疗出现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思潮[2]。简单的说,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治理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

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看重教会学生问题的解决方式,强调把有情绪困扰、适应困难、行为失常的个体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却忽视了其普适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三个方向:为自我感到不适而主动上门求助的学生提供咨询;对个别问题较严重却不愿主动寻求帮助的个体启动危机干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讲座、现场咨询以及心理自助知识的普及和宣传[3]。貌似完美的教育体系,结果却不尽人意。结果是多数学生大脑接受的是一些负面的信息、负面情绪情感的排解方法,他们不知道也没能意识到应该怎么样去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3]。人的心理活动本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一个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表现出了空泛和抽象,在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上未紧跟时代步伐,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层面升华了其内涵,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的着力点是研究每一个普通人既有的积极力量。

当今社会的心理学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而心理学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并肩负了新的使命。其中,心理健康老师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更要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开展教育工作。

三、怎样合理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艺术生中开展教育

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个性化明显、思想活跃、感性多于理性、对单一的理论授课多有抵触心理。所以,传统的讲座式教育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欠佳。但是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理论的基础。除了借助各种媒介,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展板、QQ、博客、微博、微信、网络等,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宣传教育,强化校园文化氛围之外,利用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展开教育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观看外国偶像励志电影《歌舞青春》或《发胶》等来展开讨论,让学生自我分析主人公实现梦想、取得成功的心理特质,或者展开心理剧的表演,让学生自导自演、自我学习,最后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哪些是积极心理、积极情绪,明白积极的心理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观看纪录片《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或《艺术人生――舞蹈家杨丽萍专访》等,开展有效的引导式教育;对音乐学专业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励志作品赏析或音乐界名人的励志成长故事展开教育学习活动。让学生生动地领悟到从希望、乐观、勇敢、善良、真诚、快乐、幸福、爱等积极层面去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主动调控自己。

教育是关注人的潜能和优势,同时也应该是快乐的。总之,对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他们的特点,让理论知识以艺术专业形式展现,潜移默化地让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心理、积极情绪等理论知识被学生吸收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