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 管理 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识,这充分说明教育科研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让广大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切实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到常规教学的轨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
一、科学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研的本质及内涵
现在普遍认为“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与“教研”(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两个不同本质的范畴,这种认识有些欠妥。人为地将教研从教育科研范畴中划出,在理论上是矛盾的。从本质上看,教育科研与教研是相同的,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以及其他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有关问题、现象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创新教育科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使教育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所谓“教研”,是指现代教学研究的活动,具体来说,其是学校教育中与各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研究活动,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教研的本质是教育科学研究,只不过为教育领域中的微观问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应包含教学研究,即“教育科研”包含“教研”,教研是教育科研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二、改善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一)加强地方各级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和管理的引导作用。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 近几年来,地方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对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和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科学的繁荣。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认为,对今后的工作,在加强引导方面需进一步创新。
首先,加强教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教研工作列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规划课题指南,都要有中小学教学研究内容。确定规划课题的数量时,中小学教学研究的课题占中小学科研课题的比例应不低于50%当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教学研究课题不能太微观。
其次,客观公正地评审立项规划课题。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申报规划课题过程中要广泛发动,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申报规划课题的积极性,申报的课题越多,越容易从中遴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同时还要保护好中小学教师申报课题及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课题评审客观公正,是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对申报规划课题的评审一定要客观公正。要做到客观公正,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课题评审纪律严明,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才能做到评审过程客观公正,评审结果令人信服。
再次,优化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要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单一的检查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为中小学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而不是给中小学教师增添负担,特别是不能给中小学校增加经费负担。可以用网络通讯的方式进行交流、服务和监管,也可以下校检查,但不能由课题研究者承担招待费。课题经费本来就不足,如果要承担开题论证费、中途检查接待费、结题论证费等,就没有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上了。要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队伍,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高级研修班、学术讲座,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培训。
第四,加强立项课题结题管理。目前,有些学校和单位对申报课题很重视,但对课题研究及研究的质量不重视,这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认定提出了挑战。申报课题只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平台,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才能证明研究者能力、水平和贡献。因此,有关单位在对中小学教师水平和成绩评定时,不能以获得立项资格作依据,而要以最终成果质量为标准。
(二)加强县教育科学规划办的科研工作
一般来说,各县都设立了教育科学规划办,并且挂牌在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或县教学研究室内,但是,大多数都只是负责对本县区域承担国家、省、地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很少有自己的规划课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有效组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覆盖面较广的莫过于县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所)。要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大发展,就必须继续发挥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教学研究工作的主干作用,同时要赋予新的任务,即以教学研究工作为突破口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繁荣。近几年来,县教研室(教科所)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教研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对于今后的工作,在原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要着重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除了承担上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外,还要有自己的规划课题。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与省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着显著的差异,县里中小学的科研重点是教研,因此,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以教学研究课题为主,以宏观教育问题和中观教育问题研究为辅,是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强化。
在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排上,原则上每一所中学和每个乡镇的中心小学都应有县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当然,是否需要资助根据各县的财政而定,可能大部分县还是以学校自筹经费为主。将过去常规的教研活动提升到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教研活动的地位,而且还将会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这样也将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教育科研本来就是教师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与教育科研是不能分开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创新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和指导的新形式
一是管理人员与专家有效结合。对于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和指导,教育科学规划办要与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内属的各业务研究所室有效地结合,在规划课题的管理和指导时,应有各业务研究所室的参与。例如,对于省里,要有教育科学研究院内属的基础教育研究所各研究室参与;对于县里,要有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的教研员参与。一方面,如果没有各业务所室教研人员的参与,仅凭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几人是难以管理和指导好的;另一方面,如果各教研人员参与规划课题的管理和指导,有效地发挥了各教研员的特长,能提高工作效能。
二是规划课题与实验基地的结合。一直以来,基础教育的每次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实验学校,目前各地还有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实验学校一般是同类学校中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都较好的,创立实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承办改革创新的教研活动,以待取得改革经验后,对同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践证明,实验学校的建设,对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让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参与实验学校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实验学校要主动向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实验项目方面的规划课题,教育科学规划办要对实验学校实行倾斜政策,扶持、指导项目的进行。这样,实验学校承担的实验项目,就成为了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些可能是重大的规划课题项目,在经费上、学术上等各方面能得到更大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调动承担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造出更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其成果也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总之,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抓好教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档次和办学水平,才能逐渐走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学轨道。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2
为了提高教育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做到课题研究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办法以试行,不当之外在实践中作相应调整。
一、选题
1、在科研课题申请立项之前,所选课题应具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能性、超前性,并结合当前教改动态,本校或本地实际,作出选题。
2、研究目标应明确,内容应具体,过程应明了,方法应可行,论证应有据。
3、课题研究人员要有不辞辛苦、执着追求的精神,应具有科研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意志。
二、课题组人员
1、课题负责人全面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批复、资金筹措等,监督过程的实施、协调与课题研究相关事宜。
2、课题主研员具体负责设计、总结、研究、布置,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拟订课题在不同阶段具体实施项目,提出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解决研究的重难点,在理论掌握上应深入,带头积极投入研究实践。
3、课题成员
根据课题要设立相应的人数,据课题内容及项目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确立研究人员。
4、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需设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或顾问组),将课题情况向指导小组汇报,并将疑难问题求教于该小组,以求得对课题研究起实质性的指导。该组成员可向校外请一些有关方面的专家(或知名人士)参加。
三、课题的申请
1、课题申请人应填写好课题申请书,撰写好研究方案,送学校教科室初审。
2、教科室初审后,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申请人根据教科室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认真重新修改。
3、经学校领导和教科室同意后学校课题可予开题研究,对极有价值的课题再逐级上报立项审批。
四、课题的实施
一项课题立项开题后,要想课题研究卓有成效,必须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
1、计划的具体落实
将研究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分阶段分步骤,针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定出时间,安排好日程,确定好内容。
2、收集资料,做好档案工作管理
①研究人员要作好读书笔记、研究心得、经验教训、方法效果,典型案例或个案的收集整理。
②收集、整理、保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课件以及研究小结、阶段总结、经验文章、研究论文或著作等。
③收集好立项申请书、论证报告研究、方案以及各种审批手续、阶段成果、结题的申报、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评审记录、评委的鉴定等。
④收集好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及效果反馈意见。
3、课题组要定期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结合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及时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4、课题组按要求的时间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研究小结、阶段研究报告、论文等相关材料。
5、课题组所有成员应自觉学习科研理论,更深层次认识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实用性,注意收集或摘录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类资料,善于吸收他人的研究思路、经验、成果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五、课题的评审
课题研究工作在周期内结束后,写出书面结题申请报告,由学校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织结题评审小组,作出书面签定意见,应准备好以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立项申请报告
3、立项批复通知
4、阶段性总结
5、终结性结题报告
6、课题成果、资料等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3
亲爱的老师们:
亲爱的领导们:
金色的九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同学进校了,让我们以热情的欢呼迎接我们的新同学,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学校领导和党政组成部门负责人出席我们的开学典礼。
今年是一个不寻常年份,我们的学校顺利通过了第一届本科教学质量考核验收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审核,我们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列入甘肃省第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我们成功举办了全省幼儿园长论坛,我们开办了甘肃高校教育学院院长论坛,邀请多名教授博士来校讲学;我们有2名副教授晋升为教授,使教授数量达到4名,我们有1名讲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使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名,我们的王爱兰教授申报的科研课题列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的学生在全校文艺汇报演出中获得第一名;我们的老师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的3项成果获得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我院宗琼讲师在西校区音乐厅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心理咨询中心成功举办第四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我院承办的《兰城心语》杂志正式出版发行,学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东校区管理委员会粉刷了宿舍、改造了食堂、装修了校门、扩建了幼儿园。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416名新同学。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咨询方向第四届本科招生,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第三届本科招生,也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第一次招收培养本科生,到今天,我们的本科生达到712名。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跨越,也是一个人才培养层次的突破性进展。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工,向大家介绍学院概况。__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是以__城市学院教育系为基础,__年10月合并原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组建的二级学院,也是体现__城市学院教师教育特色的二级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学系三个学科专业系和心理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向)、小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计划__-__年陆续开办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小学教育(文理教育方向)、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小学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文学、数学、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信息学
教师63人,专职行政和教辅人员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29人,在读博士3人,有硕士学位教师29人。有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兼职硕士导师1名,截止今晚,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464名。 学前教育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正在积极建设,准备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原理是校级重点学科,区域文化与心理学应用学科正在筹备申请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公共教育学和心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甘肃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学院设立秘书处,为甘肃省幼儿教育学术研究提供平台。
新世纪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4项,省级厅级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40多部,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4项,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核心刊物上30多篇,在省级学术刊物和艺术作品200余篇;有数10幅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或省级政府举办的画展并获得奖励。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及其它竞赛中多次获奖,学院经常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有占地47亩的一个独立校区,1个学术报告厅,4个计算机房,配有专业学习所需的数码钢琴教室、语音教室、微格教室、舞蹈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多功能心理实验室和心理测验软件库。
学校挂靠教育学院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实验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其中实验幼儿园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园,有幼儿学生近300余名。心理咨询中心在三个校区分别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学院正在建设心理与教育实验中心,下设基础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三个实验室
“十二五”规划期间,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应用型本科大学发展定位为依据,以培养高层次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人才需求和科研成果需要为导向,贯彻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学术兴院的管理理念,思想观念解放为先导,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教学资源整合为重点,学术科研成果为支撑,学前教育专业为特色,实践基地建设为基础,创新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模式,在专业改造、课程建设、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培养思想品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应用技能熟练、创新意识较强、身体心理健康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师资和应用型心理学社会服务人才,把学院建成横跨两个学科门类三个一级学科的二级学院,成为体现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高层次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心理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甘肃区域文化与应用心理学研究基地,全校教师教育课程中心,全校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同学们,在全校14个普通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中,教育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也是一个有突出特色的学院,年轻在于他成立时间短,特色在于她有一个独立校区。这个校区周围有__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高等学校,可以为我们的学术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紧邻校区的东部市场为我们的购物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里的街道林立着各具特色的酒店餐馆,为我们的饮食提供了方便,学院有独立的图书馆,独立的学术报告厅,独立的大礼堂,这些资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今年我们将开展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举办学术活动月、教学活动月、艺术活动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同学们,教育学院有许多不太让人满意的地方,比如距离总院路途较远,难以得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相互交流;比如图书馆的条件没有总院现代化水平高,比如学院的教授博士数量相对比较少。但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有一批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老师们殷切期望新同学尽快形成教育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保持和发扬高中阶段的吃苦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自爱意识,转变年龄角色和学习策略,努力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选修活动课程,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注重学术,训练技能,把自己塑造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有>文秘站: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4
关键词:有效教学;区域推进;研究行为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29-05
注重课题申报和结题,轻视具体而真实的研究过程,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其实,从研究课题的确定,展开扎扎实实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到水到渠成的结论形成,是一条具有深刻内在关联的行为之链。本文以宜兴市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从推进真实研究行为的角度,反映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一、基于本土设计方案,引领真实研究行为
(一)解读本土教育特点,寻找课题研究的生长点
作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宜兴的基础教育有着扎实的底子,有着人民群众满意的口碑。但是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也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以下两点显得格外突出: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宜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对照宜兴教育的实际,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宜兴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落后的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举措。客观地分析宜兴教育的现实,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通过量的扩张及优化重组,来保证受教育机会的普及性、平等性,如何紧扣质量优化来努力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问题。分析我市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文化底色并未得到真正改变。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学效率仍然偏低。鉴于这样的现实,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我市传统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教学效率要从新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用一个鲜明的、统一的思想来统领。为此,我们向教育部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二)着力问题解决,探寻课题研究针对性
根据宜兴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现实态势,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使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学校的各项改革活动必然要涉及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是学校整体优化发展的重要内涵与主要阵地。而就宜兴区域整体而言,所有学校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显然就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论证,“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认为,优质均衡的课堂应是平等的课堂,学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所处的地位、享受的权利应该是相同的,应享受同等课堂教学资源以及公平的评价标准;优质均衡的课堂应是个性化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又都具有了各自的优势,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是整齐划一的课堂,而应基于每个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引导,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优质均衡的课堂应是有质量且高效的课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均衡发展的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把学生是否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作为衡量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这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一种现实判断和理想追求,是一种探寻课题研究针对性的宏观认知。
(三)力求切实可行,强化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就研究的具体内容而言,我们主要沿着六条线路展开:1.文献资料研究。2.现状调查研究。3.制度设计研究。4.有效教学的专业平台建设研究。5.校本化专题研究。6.有效教学的效果评价研究。
就研究的组织结构而言,我们主要分三条线推进:一是教育行政推动。市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总课题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宏观协调、制定相关政策等推动课题研究。总课题组是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机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策划、实践活动推进、常规组织管理及成果提炼和推广等工作。二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由校长担任校内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带领行政班子成员认真分析校情,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来,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精选课题,精细实施,积极探索,力争多出成果。三是以市中小学教研室各学科为单位组织实施。各教研人员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就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科学研究,突出针对性,凸现有效性,提升学术性,从而有效推进全市各学科的建设。
就研究的具体方式而言,结合本课题特点,我们倡导“带有泥土芳香的草根式研究”,即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学校课题研究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要改进教师工作,让教师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促进日常教学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和工作质量的提升。要关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将研究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积累,形成鲜活、富有实效和创新价值的教学改革经验。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即是对教育科研方法的选用,让观察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成为教师的自由选择。
二、着力推进展示过程,呈现真实研究行为
(一)总课题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课题实施
区域推进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离不开行政的力量,也离不开学术的力量。将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结合起来,可形成变革教学现实、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生动局面。
1.统一思想认识,开好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会议
作为全市区域范围内人人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开展真实行动,协调实践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为形成全市上下浓烈的研究氛围,市教育局及时召开了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意见,介绍了课题实施方案,强调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2.学习先进理论,汇编文献资料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对有效教学问题的关注度极高,但就有效教学的概念而言,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作为上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化运动产物的有效教学,其本义与我们今天教育发展背景下所表述的内涵已相去甚远,又不能与日常教学中所讲的“教学技术、策略、方法”等混为一谈。为了科学把握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先进性和操作性,为全市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范例借鉴,总课题组通过阅读各类刊物,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等网络工具,将一批反映当今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关有效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整理汇编成册。
3.开展子课题研究,形成群众性课题研究氛围
为将总课题研究付诸实践,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浓烈的研究氛围,我们适时组织全市各校开展子课题申报工作,专门了关于做好子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并围绕课题研究六大内容,提供给学校82个子课题选题指南,要求学校认真填报《子课题申报评审书》。各校子课题申报着眼总课题的推进,同时又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实质性改变。经学校积极申报和总课题组认真评议,154个子课题通过审批,成为宜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实施以来,由总课题和子课题组成的网络,有效地让研究走近了教师,走进了课堂,区域研究氛围逐渐形成。
4.定期分析研究,推进课题研究走向深入
课题立项以来,市中小学教研室定期组织总课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工作实践走向深入。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时,我们重点突出总课题实施的设计和思考,汇聚大家好的工作建议,强调分工合作,理清工作思路。
5.搭建多样平台,开展学术研讨
为推进课题实施,反映广大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成果,总课题组积极搭建各种研讨平台,活跃研究氛围。我们先后以“有效教学概念解读”、“教师专业平台建设”、“校本化专题研究”为题,开展了4次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并得到相关专家的有效指导。为及时了解各子课题的研究动态及进展情况,促进校际之间的学习交流,我们在宜兴教育信息网设立专门网站,供学校投稿,互相学习借鉴,交流信息。为做好课题的专业引领工作,我们举办了两期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省内外教科研专家来讲学。培训活动开阔了学员的眼界,启发了学员的思维,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因而深受学员的好评。
6.明确工作重点,提炼研究成果
市局总课题组在认真规划和部署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推进面上实践不断走向深化的同时,紧紧抓住自身的工作重点,突破重点难点,围绕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关键研究内容,加强理论探索,并对实践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提炼。
(二)教研员团队:带着课题走向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我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丰富活跃的教改实践现状,客观上要求我们教研机构改变原先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指导方式,将研究教学现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作为教研员的工作核心。配合市局总课题的实施,各学科教研员纷纷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基层学校、同一学科教师一起开展探索研究。
1.在教研工作中培训教师的相关研究
依托教研人员自己的工作,来培养教师,具有其它师训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培训地点看,它主要不在培训班级中,而在课堂实践中;从培训时间分配看,更多的不是使用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而以灵活机动的现场培训为主;从培训的主要内容看,不去刻意追求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而更注重一线教师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养成。在教研工作中培训教师,是各学科教研员工作的共性特点,同时,初中和高中数学、高中英语、中学历史、初中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研员以此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系统地探讨了这种培训的价值、内容、形式、方法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中学生物和小学品德学科分别以“教材二度开发与应用研究”、“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整合、运用研究”为题,着重探讨了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如何用好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相关问题。
3.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英语,初中化学、英语及中小学艺术和信息技术学科分别以“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主线开展实践探索。在充分讨论“有效教学”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这些学科明确提出“有用不等于有效,有效不等于有价值”的理念,并根据子课题研究所列目标与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4.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高中语文以有效评课推进课堂有效教学。该课题初步构建语文课堂评课的6个基本分析维度,从3个关键点落实评课要求,从大量的课例实践中探究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该课题研究学科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研究工作给人以很多启发。
中学地理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及诸环节有效整合”为研究切入点,分别以“教学准备、方法设计、课堂活动、课堂训练及评估反馈”为内容设计评估要点,制订了“课堂教学环节及其整合”的有效性评价观察表。
(三)全体基层学校:精细实施,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全市中小学是区域推进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体。课题实施以来,全市各校积极参与,学习先进理论,纷纷确立适合校情的研究课题,将校本化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研究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作为重点,形成了生动的课题研究局面。
1.以学校共同体为核心的帮扶式研究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学校的发展一度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部分城市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生源条件都明显优于农村偏远地区。为了改变这种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市教育局将部分优质资源学校与部分农村薄弱学校结成了发展共同体,就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师资培训、文化和特色创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相融共进的帮扶互促活动,课题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各校有自身学校办学优势的具体分析,有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共同会诊,有研究方法的集体培训,研究目标和内容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并将研究问题进行合理分解,责任落实到各校具体个人,以此建立必要的子课题群,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2)共同开展研讨活动。外出学习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讲学,共同体内教师一起参加。定期组织校际交流或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客观记录相关数据,保存过程性资料,并在共同体范围共享分析结论和数据。各校能按预设的方案全面有序展开课题研究过程,按计划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所制订的相关制度各校统一执行。
(3)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先进经验各校交流,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注重论文撰写,物化研究成果。
2.以课题为纽带的校际协作式研究
29个课题协作组,覆盖到了全市每一所中小学。因为研究内容相近,所以校际对话、交流有了许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将研究的问题进一步聚焦。课题协作组交流活动中,各校领导亲自带队参加研讨活动,并作主旨发言,既充分展示了学校自身的研究成果和实力,又从兄弟学校处学到了新的思想和经验。真正起到了人人参与,校校参与,校际合作,共同提高的作用。
3.以课堂为中心的校本式研究
(1)分层次研究备课。为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精心研读及教法的具体探讨,突出了个人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环节,将备课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抓手。
(2)多渠道锤炼课堂。第一,“推门听课”抓常态。这一活动贯穿整个学期的始终。每堂课随时要准备有人听课,使教师课课要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日积月累,课堂实践能力自然得到提高。第二,“教研听课”重个体。采用期初统筹安排、提前一天在电子屏公布上课内容、节次的方法,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拉开过程,从备课、上课到评课,变成组内的研讨活动。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不断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第三,“抽签上课”促全体。公开课前人人要准备,抽签决定谁上公开课。通过这种方法,使上公开课不再成为个别人的家常饭,而成为加速全体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3)多形式评价教学。能正确深入地评价一堂课,才能去除课的表面繁华,触摸课的本质,才能从这堂课中真正得益。为提升教师们的评课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与评课;有时采用一人主评,将课评写成文章,其余补充评;不求面面俱到,有一说一,有时采用人人准备,抽签发言的方式,有时采用教研组内充分评课,形成文字,代表发言的方式。这样一改以前评课只说好话,不说不足的局面,鼓励教师说真话,说实话,立足学习和提高。
(4)多反思表达心得。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后记,记下课堂的得失或亮点,常常反思,时时记录,养成了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同时,以各级各类征文评比为契机,教师把随感整理成文,既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又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关注实践,提炼成果,彰显真实研究行为
(一)教育科研的氛围得到显著优化
宜兴的教科研工作有着较好的基础,连续几任教育局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和教研室主任都领题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十一五”以来,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级规划课题、教研课题及教育学会、陶研会、电教部门等负责管理的课题齐头并进,呈现了课题数量快速发展,研究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而本课题的实施,以29个协作组为纽带,以154个子课题为布点,覆盖到全市所有学校,让全体教师都关注课堂有效教学,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而使群众性教育科研得到了空前普及。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在实践中深深意识到,要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和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力,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和效益、依靠教育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自觉追求。因此,本课题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教科研氛围,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开展。
(二)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行走方式得到改善
本课题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各校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服务教学工作,构建理想课堂,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行走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是一种课题引领下的学习,通过专题性研究,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在学习与反思中,把理念转化为实践。第二,校本研修更加扎实。结合日常的教研活动,各校集思广益,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教师研修的校本特色。第三,课题管理更加细化。抓开题,抓培训,抓活动,促反思,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台帐,使研究更加深入。第四,总结提高更加自觉。不论是开展校内各种公开教学活动,还是校际课题协作活动,教师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的积极性、自觉性更高。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提炼加工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说自己有真实感悟的话,说实在而有依据的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部分理论研究成果得到提炼和积累
为了提高课题物化成果的科学性和文本的规范性,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于2010年10月9日了《关于发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两点说明》的通知,就课题研究成果中核心概念、研究内容与本课题的相关性及标注的格式要求等事项,作了统一的要求。
结合市局开展的《最能感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和《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两本书的读书活动,市局总课题组开展了“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在684篇送评材料中,评出优秀教育案例378篇,并将之汇编成册,发至全市各校,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品读赏析。
我们在丁山小学召开全市课题现场研讨会,总课题组及时汇编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的相关成果,精选了部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不少学校立足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型,因校制宜,因人而异,智慧地创建适切教师发展的舞台,具体做法重于实践,理论概括也不乏深度和创见。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5
【关 键 词】县师培中心;创生;推广;地方教育理论
世纪之交,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完成,县教师进修校收益逐渐衰退。为了更好的生存,各县纷纷将教研室、教仪站、电大工作站等并入县教师进修校,组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师培训中心。时至今日,这些教师培训中心中的少数并入了当地高职院校,多数则办起了初中、高中并向普通学校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尽管师培中心具有了多功能的结构,但由于其管理者的办学思想仍停留在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上,对其引领县域教育改革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其创生并推广县域教育理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一、新形势下师培中心推创地方教育理论的紧迫性
1. 新形势下,县域教育改革急需地方教育理论指导。本文的地方教育理论是指应用一般教育原理,借助解决地方教育实践重大问题形成的,既有科学根据又有当地教育实践经验支撑的县域教育改革系统知识和思想。晏阳初的定县教育实验理论、汨罗的素质教育理论就是其代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功能等相应地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这些变化,对直接负责中小学师资培训,并参与指导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师培中心来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表明,通识性理论已经非常系统,而且也易于为教师所掌握。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怎样结合本地实际,应用通识性理论和学科教学论有效地推进本地新课改。因为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理念、先进经验等,在走向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西部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着“水土不服”现象:一是因为发达国家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比我们先进很多;二是因为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巨大差异;三是人事与分配制度等社会环境反差巨大。这些因素导致了情境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在移植和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实验与总结提升,才能转变为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教育理论,而后才能真正指导地方教育实践。因此,地方教育理论必须立足地方情境,由师培中心的教研人员,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进行创生和推广。
2. 新形势下,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建设急需创生出既能联系普遍教育理论,又与当地教育经验有着血肉关系的中层教育理论。现有教育理论研究中,一方面,学科教育理论建设者乐于以学科范畴和体系演绎理论,在走向实践中却遭遇了实践群体的抵制;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蕴含了大量鲜活教育经验的总结、个案、教育故事等,又因沉醉于琐碎的细节赘述之中,缺乏理论概括力,因此很难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这两方面的困境,造成了外来教育理论与当地教师经验之间联系的障碍。为此,急需建构起能有效实现二者沟通的中介,即地方性教育理论。已有研究者指出“建构中层理论可能会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1]因为地方教育理论是以普遍教育理论为基础,再结合县域教育改革经验支撑形成的,专门针对地方教育改革实践的教育理论。这样的教育理论,不仅坚持了普遍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而且因其切合地方教育实际,容易得到当地师生的认同,具有将普遍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群体缄默教育理论的中介作用。此外,地方教育理论还可以通过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影响,以区域教育改革方案、教育局文件和市县政府教育法规等形式借助行政力量推广,从而直接增强其实践生命力。
3. 新形势下,师培中心走出困境的急需。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教师进修校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后,其发展就跌入了低谷。因师培中心理论水平低于普通院校等原因,在新一轮竞争中必然被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诸多师培中心办起了普通中学,以解燃眉之急。就其短期效益看的确具有可行性,但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普通中学间竞争的加剧,师培中心势必又会面临因生源下滑的生存困境。从师培中心的独特功能和竞争优势看,还是应充分发挥进修学校、教仪站、教研室多家组合的优势,立足本县实际展开地方教育理论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出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的功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能够受到县教育局等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增加财政投入。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在中小学教师中的威信,有助于拓展培训新项目,从根本上改善生存处境。县师培中心的成立,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和统一,成了集师资培训、校长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育条件装备及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于一身的机构。这样的机构便于直接协助县教育局做好辖区内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教师职务评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新教师的考核定级、省市重点课题结题和选送、全县教育信息网的管理、中小学教育条件的配置及使用情况的检查等工作,收到了“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功效,具备了推广教育理论并借此适度改变其困境的条件。
二、师培中心在创生地方教育理论中焕发生命力
1. 在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中创生地方教育理论。首先,明确地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地方教育理论是应实际需要之运而生,其学术取向理所当然地校定在地方教育研究的方位上,更多的“本土意识”致使其贴近本地的芸芸众生。[2]地方教育中较大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成果与教研活动等的“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乃至“将来时”,都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从不同方面得到研究。其次,组建起与研究目标相匹配的研究队伍。师培中心需要根据本县教育改革需要,对应各科室职能进行明确的研究领域划分。然后,以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为蓝本,结合师培中心“四位一体”结构特征,[3]整合下面的中小学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组成具有立体布局的研究课题网,组建起层次清晰,研究领域与各科室主管线条相匹配的课题攻坚队伍。第三,分层开展立足本县实际的地方教育理论研究。一是狠抓重大课题研究,形成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理论。要根据本县素质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推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系列重大课题攻关研究。这类课题一般由教育局负责人牵头,师培中心负责业务上的研究,以此形成具有引领全县教育改革的可操作性理论体系,以彰显创生地方教育理论的魅力。对涉及学科教改中的专业教学问题,要由师培中心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专题研究,并深入到各校教研组形成系列教学科研成果。二是帮助学校领导解决改革中的现实问题。目前,校本培训在教师培训中作用很大,师培中心必须深入中小学积极引领,指导中小学加强校本研究,形成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地方性教育理论。三是,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具体问题,为教师提供地方性教育理论。师培中心要充分发挥创生地方教育理论的作用,设身处地从中小教师角度思考教改中的问题,积极为中小学教师排忧解难。在解决教师的具体问题中,创生适合地方教师教学与管理的理论,切实为中小学教师服好务。
2. 在引进外来教育理论中创生地方教育理论。广西隆林县师资培训中心,为利用外来教育理论转化为地方教育理论提供了成功的案例。[4]其具体做法:一是抓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合作项目工作。“爱生学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个实验项目。2006年,该县被指定作为省级项目县进入该项实验,实验周期为5年(即2006~2010年)。该县将爱生学校的基本精神与当地尊师重教的古朴民风结合起来,组织师培中心教师下到项目学校指导工作,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材料收集等,全方位地体现出具有民族风情的爱生精神。还结合本县大面积推进的实践,创造出插旗标示的做法激励县域内的学校积极参与。每实验成功一所爱生学校,就在师培中心的规划图上插上一面红旗。最后,将爱生学校的红旗插遍了隆林县2/3的学校。二是借助“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建立以导师制为依托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隆林县师培中心遵照自治区项目办的指示,立足本县民族自治县的实际条件,出台了县级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组建了县级导师团队,积极开展项目工作。在开展项目实验中,结合本县情况积累了大面积开展项目研究的经验,形成了系列推广项目的实施程序,学到了如何将外来先进经验应用于指导本县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三是以本土项目深化和推广地方教育理论。2007年,该师培中心参与了广西地方创新项目,即“有效教学”课题实验。通过该项目的开展,师培中心加强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科学的新思路给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深化了本县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师培中心在推广地方教育理论中展示生命力
1. 借助行政助推力,大力推广地方教育理论。师培中心不仅是教师培训的主阵地,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指挥部,县教育局的参谋部。因此,具有将地方教育理论借助教师培训和行政力量推广的先天优势。首先,巩固教育决策参谋地位,积极发挥服务职能。教师培训中心应结合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为提高地方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其次,是强化教师培训功能。师培中心应以培训部为主阵地,组建县、乡、校三级教师培训网络,由师培中心主任、各乡校长及进修学员,组成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系统运作机制,确保组织管理程序规范化,责任具体化。[5]可以乡、校为单位,分学科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实行跟踪管理,分档提高。第三,在发挥教改指挥和导向功能中应用好地方教育理论。师培中心在指导教学改革中,既要有全县推进教育改革的宏观整体筹划,又要有微观细节的具体指导。在制定教学策略、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检测等各个环节中,全面渗透最新的适合本县的新理论、新经验,并力求指挥到位,责任到人。
2. 全方位推广地方教育理论。首先,是加强推广地方教育理论的针对性。在进行岗位培训时,根据教师学历和任职要求的不同特点,提取地方教育理论中切合学员岗位实际的专题讲座,针对其岗位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提供相关地方教育理论予以解决,引导学员观看代表了地方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录相,借此观摩课开展研讨,提升学员的认识。其次,指导学员撰写经验论文,借此使受训教师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将地方教育理论内化为其信奉的缄默性理论。第三,立足现实教学改革,在现场培训中推广地方教育理论。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既是县师培中心不同于普通师范院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广和落实地方教育理论的有效方法。为此,师培中心的教研部门要把本中心创生的地方教育理论,及时地用来指导现场教学的培训工作。最后,要将师培中心培训抓手,全面覆盖到每所学校的教师中。培训中心领导和教师要经常到辖区内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各种专题讲座,开展听课和评课指导,使培训工作更能切合教育教学实际。以这种送教上门的诚心,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动并促使其自觉地应用地方教育理论。
总之,师培中心应充分利用其“四位一体”的结构优势,将普遍教育理论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积极参与外来教育理论地方化研究,不断深化创建县域教育理论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借助给地方教育行政提供决策咨询之机,通过提供本地教育改革方案,参与教学评估等多种途径,来全方位地推广地方教育理论,借此增加收费性参培项目,最终达到既成就了地方教育理论的创生,又实现了不断增收的目标。
注释:
[1]柳海民,王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建构中层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2]胡途古夫.论地方教育理论期刊的困境与对策[J].云梦学刊,2007,(2).
[3]方名耀.“四位一体”县级教师教育机构体制改革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3).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范文6
关键词: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28-02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作为担负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当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不断培养出既能参与研究性学习,更能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新型教师。
一、高师研究性学习的四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个别教师开始关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展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状况,自发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向部分师范生介绍“研究性学习”基本知识,组织小范围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这一阶段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基本处于放任状态,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规模小,参加人数少,涉及面有限。
2.初级阶段:“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许多师生关注的热点,他们开始学习和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现状、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开展一些探究性实践活动。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相关实践活动多集中在对中小学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素材的收集、整理或重复试验上,研究工作也仅限于研究性学习对基础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以及中小学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等方面。
3.中级阶段:“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课题项目小组,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重点由“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转向“高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比较研究、必要性研究、实践方法研究,同时探讨研究性学习对高师学生的影响,研究渐趋系统、深入。
4.高级阶段:重点开展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工作。学校设有研究性学习的专项经费,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工作,有关研究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立项。全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普遍、系统、规范的特点,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为多样。如组织师范生就“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各项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培养、训练和研究工作,更侧重于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和研究。
二、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策略
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包括探究活动的启动能力、选题指导能力、课题论证能力、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成果形成指导能力、自身总结提高能力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发展能力等。2000年,我校成立了课题项目研究小组,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和研究工作。2003年,“高师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并通过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立项。两年来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我们深感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工作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其培养策略是:
(一)深化高师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开放知识体系的师范生
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活动课程,而且也在各个学科中广泛开展。它有不同的层次水平和多种形式,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探究活动可包括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课外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有多有少,教师指导的程度有强有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研究内容既可是单一学科的,也可是多学科综合性的。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高师课程体系,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式和新变化,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由专一向综合转化,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狭窄向宽泛转化,努力培养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师范生。
(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
高师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结合其特点,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框架以及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开展。
1.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复杂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效。多数大学生由于在中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因此,研究性学习这种类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是一种既复杂又新鲜的思维刺激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开展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多方面要素,学生必须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增进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实践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师范生“研究性学习”应用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提高。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包括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性学习、中小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等等。
2.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目前尚处于不断深化发展阶段,不宜用一、两套僵化的教材来限制学生的认识发展。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通过比较、讨论和实践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真知。特别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鼓励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允许保留不同观点和意见,包括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作用、意义、方法等核心理论的争鸣和实践等。
3.摆正任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性学习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渴望求知的师范生,它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当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当放下架子,把自己定位为普通的学习者和探究者,与学生一道经历“研究性学习”知识的探究历程。当然,我们也不反对教师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不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4.重视师范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反对片面强调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的倾向。教学中应提倡和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开展“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探究。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它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意识、精神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的结论。师范生只要具备了再学习的能力,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研究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点、价值、机制、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研究策略乃至国内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历史与现状等问题逐渐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也不应要求师范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去被动地学习所谓“完整、全面、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基础理论”,而应将他们自己的动机、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以积极快乐的心态与客观世界对话,做名副其实的学习兴趣与研究方向统一的探究者。
(三)广泛搜集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素材
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师范生未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让师范生接触和熟悉一定数量的研究性学习实例和素材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要求师范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发展定位,广泛搜集和交流中小学相应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以及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素材,对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并从中总结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中学与小学、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学科与学科、国内与国外、研究性学习方法与传统学习方法的研究性学习比较研究等工作,以促进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提高。
(四)参与低年级和中小学课外“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
我们根据自觉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让高年级学生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低年级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活动,既能让他们分担一部分组织和管理工作,锻炼和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又能利用他们的经验来促进活动的开展。此外,我们还鼓励并提倡广大师范生到附近的中小学开展相关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践,既获得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又缓解了中小学指导力量的不足的矛盾。
(五)结合教育实习开展调研活动
师范生毕业前为期4~5周的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其调研活动的好机会。师范生一方面可以考察实习学校以及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了解中小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学习中小学教师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收集素材,交流体会;另一方面还可尝试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六)重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评审、总结和交流
对研究性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交流的工作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提高指导能力的机会。为此,我们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研究课题的评价工作。他们不仅要对各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评判,而且要考查各小组成员参与研究的态度和贡献的大小,据此做出公正的评价。其他学生则通过参与所在课题组的课题总结、代表答辩、成果汇报工作以及后续课题的论证及确定工作,把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进行思想碰撞。这些工作使他们能接触和了解到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和素材,进一步促进了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提高。
(七)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