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思政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中的思政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中的思政教育

小学数学中的思政教育范文1

关键词:隐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不同国家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法,归纳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正面教育和启发教育;教书育人和心理咨询;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这一实践活动的特点,在其他领域像这样采取如此众多方法的实践活动是不多见的,这无疑向人们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全国从上到下的舆论环境。使人们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向其灌输,使人们在愉悦激动的感情中,不知不觉接受它的教育。甚至让一个本来存在逆反心理的人,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原来的观念和想法。

笔者结合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经验,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比较,谈谈隐性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隐性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显性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在不同国家都同时存在,并且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显性教育是一种直接灌输、注入式的教育,这种方法带有全局性、注人性、系统性的特点,在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干的作用,是世界各国无不采用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大规模的、全国性思想政治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系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然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日趋多元化。传统的、显性的教育难于满足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求。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存在着诸多弊端。表现在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教育方法缺乏激励性,教育过程缺乏愉悦性,教育效果缺乏持久性,这样,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难于适应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不能适应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念的新变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重务实。因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单一说教、简单灌输的方式已不适应学生发展的现实。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对隐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给予关注与重视。既然隐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要求有着内在的契合,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隐性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1968年,美国学者菲利普・W・杰克逊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从此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概念出现了。隐性教育是从“隐性课程”发展而来的。所谓隐性教育。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换言之,就是说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图,但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没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悟到了某种道理。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或是教育者通过创设一种情景,使受教育者感受某种道理。或是教育者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受教育者自己去探索正确的做法。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显性的灌输,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启发了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受教育者通过亲身体验。得到了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如通过举行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国歌奏响,国旗冉冉升起时,无数人深受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方法,是一个国家政府为了对人民群众在不同层面、不同单位进行多角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这种教育从整体看是面对全国的,从内容上看包括价值观、政治观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它与显性教育不同,不是注人式的,也不带任何强制性,而是使受教育者在情境交流中、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隐性教育是一种非课堂教学传授的教育方式,它无需在课堂中讲授,也无需集体灌输,而是蕴藏在优秀的任课教师、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高层次的办学方向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领悟到道德的价值和真谛。进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也正在被教育者日趋重视,原因在于它能引导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这种方法具有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带有诱导性、娱乐性、潜隐性的特点,它在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步由显性教育转向隐性教育,即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任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催人上进的校风学风之中,使学生在无课堂讲授和无集中灌输的氛围中能轻松自在地接受教育。

三、学校隐性教育的方法途径

隐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学校隐性教育的途径。在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学校的环境、学生的活动、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隐性教育的主要方法途径。

1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环境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陶冶学生身心、实施美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学校要强化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就要认真设计构思校园的环境,通过校园环境物化存在的形式表现主观的教育意图。使设计者的意识形态与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有机结合,从而对教育对象发挥有效的影响。如我校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感受美的气氛,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有校园内科学家们的雕像、教学楼教室走廊布置的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师生们的美术作品、英语会话角,这些环境建设,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品德行为的形成都能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 以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为载体,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把增长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巧妙地隐藏在受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日常活动和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观念及要求的影响和塑造,利用受教育者的无意识达到教育目的。如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创业设计、到福利院献爱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达到课堂教学无法提供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这种优势就可以大大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和造就学生的人文精神。

3 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隐性教育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尽可能不公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可以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到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命活动之中,起着隐性导向的作用。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要是依靠理性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而情感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条件的先决条件,有助于学生同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认同。达到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其中,既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又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总之,隐性教育是无形的、内隐式的没有明显教育痕迹的教育方式。它以无形的方式渗透于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以及隐含在学校各种学习环境和氛围之内。隐性教育存在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你参加文体活动,还是参加演讲辩论,你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观念,端正行为。隐性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平等、尊重和愉快,接受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收到显性教育所不能起到的教育效果。只要不断探索隐性教育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中的思政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校 校园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29-02

高校校园媒体是指由校园网络、广播和校园电视台以及各类校办报刊等组成的校园宣传、传播系统。校园媒体担负着信息传播、学术交流和推动信息校园实现的功用、舆论引导与监督的功能、宣传教育及推动工作的功能、以及文化娱乐功用。[1]高校校园媒体既可以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帮助校园中的广大师生提高认识层次,也可以针砭时弊,培育舆论导向,修正人们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它还可以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选择功用。因此,高校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

1 媒介素养的培养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媒介的使用和接受主体面对媒介时所需要的信息解读和判断能力,是处理媒介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一方面,利用校园媒介,从媒介传播的技术层面入手,培养一批具有使用和制作媒介产品能力的师生。当然,这种媒介的技术能力,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也最好能在最大程度上具备校园媒介的制作和使用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倾向,在学校网站的论坛讨论的话题、组织学生制作校园电视专题片、在学校官方的校报或者学校各类社团所办的在校园内部流通的报纸、杂志上开辟专栏等多种方式,来传播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引导主体发展。还可以利用社会丰富的网络资源,在传播的技术层面入手,实现与学生多方位的沟通教育。比如现在很大大学的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及社团,开设有微博;有的已经开始着手开发了微信公众账号。诸种媒介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与师生的交流途径日渐多元化,使教师思想的传播也更具针对性,效果也就更为鲜明。“因此,高校必须采取一切积极的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分步骤地进行相关教师的培训、培养,在充分调动新闻专业教师积极性的同时,对一些非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使他们能够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3]

另一方面,以校园媒介为平台,加强学生关于媒介的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校园媒介为大学生提供了可进行技术解读和文化解读的样本,为学生提供了对媒介认知的实践平台。因为当大学生脱离校园的媒介环境而进入到社会之中时,大众传播给学生带来的铺天盖地的信息,如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很有可能使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中迷失自我。而如果能够利用从校园媒介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或者说,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注意到这种媒介素养的教育,学生便能在良莠不齐的大众传播的信息中,进行恰如其分地理解、运用这些信息,从而自觉追求积极、向上的信息,避免消极和不良信息的侵扰,从而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

2 信息传播的导向

在校园媒介发挥其传播功用的过程中,信息由传播者到受众的传递过程,是把握大学生思想和性格导向作用的关键,也是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一,把握时代方向。大学校园媒介是时代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最先进的意识形态的承载者。虽然校园媒介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校园的广大师生,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学校园是为未来社会发展培育建设精英,因此,校园媒体丝毫不能忽略在其传播中,坚持正确的信息导向。所以,校园媒介同样必须以中国话、时代化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引,反映社会的“大”舆论氛围,影响校园的“小”舆论,既弘扬社会中的优良风尚,也将校园之内的知识、学术及各种活动融入到公共道德的领域,将其余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这样,大学校园媒体就是大众传媒媒介的过滤器,在满足大学生强烈的信息、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使知识结构、思想性格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从容面对大众媒介的挑战,而坚守信息应有的立场、尺度和原则,既保持必要的多元、开放,更坚持其应有的导向作用。

第二,紧靠学校发展。大学校园媒体是高校的宣传阵地,在整个大学的对外交流以及内部的传播活动中起着上下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同样是“喉舌”和“桥梁”。因此校园媒体的发展,就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把握时代方向的同时,在宣扬主流价值理念的同时,必须从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师生自己的新闻媒体,关注身边的事和人,报道校园内外的热点,更接近学校的文化特色、整体定位及发展目标,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去感悟社会,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

第三,结合个体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处于大众传播媒介浸染中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性格都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其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还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是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但是另一方面,却也存在兴趣多样、思想易变、情感冲动、容易偏激,缺乏较有远见的主张等等诸多问题。个性化色彩明显,却并未能时代风尚、学校的文化精神以及自我的准确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尤其在当今社会,社会转型,大众传播媒介给学生传递的社会领域的变革,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冲击,几乎无处不在。所以,当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遭遇诸如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各方面挫折时,在思想困惑的前提下,便极有可能被大众媒介的负面因素所主导,导致思想或心理上的诸多问题。

以校园媒介的信息传播为中间环节,学生实现了社会、学校和个体发展的协同统一,以媒介为途径,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3 传播效果的反馈

媒体要持续为接受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具有循环功能的传播系统,校园媒体传递信息,不能只是一厢情愿的灌输,而应以充分考虑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只有双方所认可的价值,才是真正实现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一,畅通传播效果的反馈渠道。对于当前拥有各类传播媒介和平台的高校来说,信息的传递渠道的畅通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相关要素在媒介信息中进行整合。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关注传播的效应。信息完成传播之后,只有被接受者认同,并内化为其意识、行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也才能实现其在教育中的功用。因此,在大学校园媒介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搭建有效的传播的反馈渠道。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自身的功能拓展实现,如网页的交互功能、社交平台和社交软件,报刊的“编读往来”,电台的嘉宾参与等等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广开言路的方式,畅通信息反馈的渠道,如调查、听取个别意见、抽样座谈等等,通过诸种渠道掌握校园媒体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悟以及行为方式的变化。

第二,建立传播效果反馈后的评价、决策机制。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层次,因此,在建立、畅通反馈渠道之后,为进一步总结、反思和提升传播效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协助,有必要建立校园媒体传播效果的评价和决策机制。通过科学的分析、总结,找出症结所在,使校园媒介的传播能更准确地击中“靶心”。这种机制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学校宣传部门的工作,而应结合与学生发展和思想教育相关结合起来;也并不仅仅只是有教师参与,而应将校园媒体建设和参与的学生代表纳入其中。在反馈的信息中进行分析判断、总结谋划,在已产生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倾听接受者的要求、愿望和意见,不断完善校园媒介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晓彦.高校校园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建设与管理[J].教育探索,2009(6):106-107

[2]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 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3] 生奇志,展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6-70.

小学数学中的思政教育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美术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1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1.1专业课远强于文化基础课

我们不必惊讶可以发现,许多高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要远远强于他们的文化基础课。的确,美术专业学生们每天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美术基本功的稳扎稳打,还需要创新,发展技艺。美术专业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出生在艺术世家,小时候到长大一直都接受艺术的熏陶。这类美术学生是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要大大超过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他们难免会轻视并只愿意分配很少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另一种是从高中时期转入艺术专业。考生的目的是通过美术专业的考试加分而使自己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这样的学生本来文化课和专业课就都相对较差。

1.2个性化强、感性大于理性

艺术表达需要情感丰富、细腻,需要张扬个性、思维跳跃而活泼。美术专业的学生相对要感性大于理性,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没有那么多硬性要求,没有绝对精确又严谨的公式、法则。所以,相应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非常具有个性,追求自我价值,不愿受束缚和管制。如果高校辅导员只是简单地想要让她们干什么或者告诉她们不能干什么,很难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甚者,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会过早接触社会,辨识能力不够,会沾染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因此形成带有畸形的审美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缺乏集体荣誉感、抗拒劳动,好高骛远。

2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示范作用和榜样导向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府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要自觉主动积极做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和管理都要注意方式方法,高校辅导员要重点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导向作用。通俗直白地讲,就是要以德服人,强硬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想要掌控学生是坚决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活跃的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只会适得其反,必须让学生们心悦诚服。

2.2吸引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

美术专业考生的考试中,对文化课成绩和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求相对不高,从而忽略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很低。高等学校的辅导员们代表了党委的骨干力量,从事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组者、实施者又是以身作则者。现如今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思想的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把控好美术专业学生的情感追求,重点发挥自己的吸引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辅导员建设起专业实践拓展基地并开办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活动。取得的可观效果是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了部分学生存在的自闭等心理缺陷,以实践教训让学生们意识到要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来实现理想,最终对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正能量的、有价值的贡献。

3辅导员在美术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可以改善的点

3.1现存的主要问题

美术专业的辅导员一直都面临着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经验总结完善问题,因为高校辅导员任务琐碎、工作繁忙,能够用来总结完善经验的时间很少,即辅导员如何将零散的感性经验凝练提升为普遍意义的指导理论再总结并生成经验性认识;二是个体局限问题,即很多辅导对象是美术专业学生的辅导员自己并非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对艺术只限于零散的、局部的、个人化的狭隘认知。不夸张地讲和学生正常沟通上都会存在障碍,很难取得学生的喜爱; 三是因材施教问题,一个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数量往往在一百人左右,很难每个人都照顾周到。优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辅导员对每位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程度,然而又很难做到不过犹不及。

3.2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综合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针对上文提到的现存的三大主要弊病,辅导员要在这项工程中扮演好伯乐教师、知心朋友、家人自由转换的重要角色。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根本,培养出思想政合格的优秀美术专业人才。一方面,辅导员要心中相信“其身正,不令而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影响美术专业大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美术专业学生个性强,针对美术专业开展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们要注意在生活细节上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用共同语言与学生们交流,真正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还要注重教育理论联系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品行在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准确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因材施教,更好地综合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种手段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实践教育工作中的弊端。

参考文献